CN109301541A - 连接器、电路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电路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01541A CN109301541A CN201811183080.3A CN201811183080A CN109301541A CN 109301541 A CN109301541 A CN 109301541A CN 201811183080 A CN201811183080 A CN 201811183080A CN 109301541 A CN109301541 A CN 1093015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circuit board
- pin
- installation space
- pin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Bases; Cases formed as an integral body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连接器、电路板组件和显示装置。其中,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输入端和连接端,所述连接器本体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所述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与所述输入端连通,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引脚部导通;和隔断件,所述隔断件设于所述连接器本体并位于所述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之间。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节省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同时降低装配工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电路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连接器,即CONNECTOR。亦称作接插件、插头和插座。一般是指电器连接器。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
现有的连接器,一般是采用将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上实现电路导通,在传输信号时,信号输入到连接器内,经由连接器的引脚至电路板。有时候该输入的信号需要进行二次传输至另一电路板,现有的解决方式是将该电路板上再设置一个中转连接器,该中转连接器与电路板中线路导通,用以将需要的信号经由该中转连接器传输到另一块电路板,如此,设置中转连接器的方式增加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同时装配也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旨在通过该连接器可以将需要传输至另一电路板的信号能够直接从该连接器传输,避免设置中转连接器,节省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同时降低装配工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输入端和连接端,所述连接器本体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所述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与所述输入端连通,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引脚部导通;和
隔断件,所述隔断件设于所述连接器本体并位于所述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本体还设有至少两相对设置的公共引脚部,两所述公共引脚部之间未设置有所述隔断件,所述公共引脚部与所述输入端和连接端导通。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脚部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引脚,多个所述第一引脚中,至少两相邻第一引脚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间,至少一所述公共引脚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
所述第二引脚部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引脚,多个所述第二引脚中,至少两相邻第二引脚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相对设置,至少一所述公共引脚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脚部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引脚,多个所述第一引脚中,邻近位于一侧边的第一引脚处形成第一安装空间,至少一所述公共引脚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
所述第二引脚部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引脚,多个所述第二引脚中,邻近位于一侧边的第二引脚处形成第一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相对设置,至少一所述公共引脚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断件与所述连接器本体为一体结构。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路板组件,包括:连接器和电路板,所述连接器设于所述电路板的一表面,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输入端和连接端,所述连接器本体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所述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与所述输入端连通,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引脚部导通;和
隔断件,所述隔断件设于所述连接器本体并位于所述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组件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端连接,另一端用以与另一电路板或连接器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设有两排相对设置的插接孔,所述第一引脚部插接于其中一排所述插接孔,所述第二引脚部插接于其中另一排所述插接孔。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设有两排相对设置的贴装点,所述第一引脚部贴装焊接于其中一排所述贴装点,所述第二引脚部贴装焊接于其中另一排所述贴装点。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连接器和电路板,所述连接器设于所述电路板的一表面,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输入端和连接端,所述连接器本体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所述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与所述输入端连通,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引脚部导通;和
隔断件,所述隔断件设于所述连接器本体并位于所述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之间。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将连接器本体的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分开设置,分别用以导引不同的信号。例如,第一引脚部导引自身电路板需要的信号,例如数字信号和/或模拟信号。第二引脚部导引另一电路板需要的信号,通过连接端传输出即可。如此,通过第一引脚部、第二引脚部、输入端和连接端的设置,即可完成信号的分流,避免再设置一个中转连接器,从而节省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同时降低装配工序。同时,为防止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之间的传输信号产生干扰,在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之间还设置有隔断件,该隔断件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连接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连接器的公共引脚部设置在一侧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连接器应该用在电路板组件中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连接器 | 13a | 第二安装空间 |
10 | 连接器本体 | 131 | 第二引脚 |
11 | 第一引脚部 | 15 | 公共引脚部 |
11a | 第一安装空间 | 30 | 隔断件 |
111 | 第一引脚 | 200 | 电路板 |
13 | 第二引脚部 | 300 | 柔性电路板 |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连接器100。
参照图1至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的连接器100,包括:
连接器本体10,连接器本体10包括输入端(未图示)和连接端(未图示)(可以理解的是,该输入端和连接端均可为插口形式,也可为外凸接头形式),连接器本体10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引脚部11和第二引脚部131,第一引脚部11和第二引脚部131与输入端连通,连接端与第二引脚部131导通;和
隔断件30,隔断件30设于连接器本体10并位于第一引脚部11和第二引脚部131之间。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将连接器本体10的第一引脚部11和第二引脚部131分开设置,分别用以导引不同的信号。例如,第一引脚部11导引自身电路板200需要的信号,例如数字信号和/或模拟信号。第二引脚部131导引另一电路板200需要的信号,通过连接端传输出即可。如此,通过第一引脚部11、第二引脚部131、输入端和连接端的设置,即可完成信号的分流,避免再设置一个中转连接器,从而节省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同时降低装配工序。同时,为防止第一引脚部11和第二引脚部131之间的传输信号产生干扰,在第一引脚部11和第二引脚部131之间还设置有隔断件30,该隔断件30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第一引脚部11和第二引脚部131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结合参照图1至图3,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连接器本体10还设有至少两相对设置的公共引脚部15,两公共引脚部15之间未设置有隔断件30,公共引脚部15与输入端和连接端导通。
通过公共引脚部15可以传输一些公共信号,例如可为公共电极电压信号。如此,在此处不必设置隔断件30,可简化结构设置。
参照图1,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引脚部11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引脚111,多个第一引脚111中,至少两相邻第一引脚111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间11a,至少一公共引脚部15位于第一安装空间11a;
第二引脚部131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引脚131,多个第二引脚131中,至少两相邻第二引脚131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空间13a,第一安装空间11a与第二安装空间13a相对设置,至少一公共引脚部15位于第二安装空间13a。
也即,将公共引脚部15设置在连接器100的中部区域,该中部区域由第一安装空间11a和第二安装空间13a相对设置形成。
参照图2,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引脚部11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引脚111,多个第一引脚111中,邻近位于一侧边的第一引脚111处形成第一安装空间11a,至少一公共引脚部15位于第一安装空间11a;
第二引脚部131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引脚131,多个第二引脚131中,邻近位于一侧边的第二引脚131处形成第一安装空间11a,第一安装空间11a与第二安装空间13a相对设置,至少一公共引脚部15位于第二安装空间13a。
也即,将公共引脚部15设置在连接器100的端部区域,该端部区域也是由第一安装空间11a和第二安装空间13a相对设置形成。设置在端部区域可方便安装插接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隔断件30与连接器本体10为一体结构。
隔断件30和连接器本体10为一体结构,可方便该隔断件30的加工。具体可为,在加工的过程中,可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将隔断件30和连接器本体10设置为一体结构。该隔断件30可为金属件,以屏蔽信号。
结合参照图3,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路板组件,该电路板组件包括连接器100和电路板200,连接器100设于电路板200的一表面。该连接器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电路板组件,也即将该连接器100与一块电路板200进行组装。在实现信号传出时,可通过柔性电路板300实现。在一实施例中,电路板组件还包括柔性电路板300,柔性电路板300的一端与连接端连接,另一端用以与另一电路板或连接器连接。
通过柔性电路板300进行传出信号,该柔性电路板300与连接端连接,也即,该柔性电路板300与第二引脚部131连通,从而将第二引脚部131传递的信号传入至另一块电路板。当然,另一块电路板上也可设置一连接器,与该柔性电路板300连接,从而实现板对板的信号传递。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电路板200设有两排相对设置的插接孔,第一引脚部11插接于其中一排插接孔,第二引脚部131插接于其中另一排插接孔。
也即,本申请的连接器100通过插接的方式安装于电路板200,如此设置,可较为简单方便的将连接器100安装于电路板200。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电路板200设有两排相对设置的贴装点,第一引脚部11贴装焊接于其中一排贴装点,第二引脚部131贴装焊接于其中另一排贴装点。
可采用SMT贴装的工艺,SMT是表面组装技术(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edTechnology的缩写)。它是一种将无引脚或短引线引脚的表面组装元器件(简称SMC/SMD,中文称片状元器件)安装在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的表面或其它基板的表面上,通过再流焊或浸焊等方法加以焊接组装的电路装连技术。SMT基本工艺构成要素包括:丝印(或点胶),贴装(固化),回流焊接,清洗,检测,返修。丝印:其作用是将焊膏或贴片胶漏印到PCB的焊盘上,为元器件的焊接做准备。所用设备为丝印机(丝网印刷机),位于SMT生产线的最前端。点胶:它是将胶水滴到PCB板的固定位置上,其主要作用是将元器件固定到PCB板上。所用设备为点胶机,位于SMT生产线的最前端或检测设备的后面。贴装:其作用是将表面组装元器件准确安装到PCB的固定位置上。所用设备为贴片机,位于SMT生产线中丝印机的后面。固化:其作用是将贴片胶融化,从而使表面组装元器件与PCB板牢固粘接在一起。所用设备为固化炉,位于SMT生产线中贴片机的后面。回流焊接:其作用是将焊膏融化,使表面组装元器件与PCB板牢固粘接在一起。所用设备为回流焊炉,位于SMT生产线中贴片机的后面。清洗:其作用是将组装好的PCB板上面的对人体有害的焊接残留物如助焊剂等除去。所用设备为清洗机,位置可以不固定,可以在线,也可不在线。检测:其作用是对组装好的PCB板进行焊接质量和装配质量的检测。所用设备有放大镜、显微镜、在线测试仪(ICT)、飞针测试仪、自动光学检测(AOI)、X-RAY检测系统、功能测试仪等。位置根据检测的需要,可以配置在生产线合适的地方。返修:其作用是对检测出现故障的PCB板进行返工。所用工具为烙铁、返修工作站等。配置在生产线中任意位置。SMT贴片加工的优点:组装密度高、电子产品体积小、重量轻,贴片元件的体积和重量只有传统插装元件的1/10左右,一般采用SMT之后,电子产品体积缩小40%~60%,重量减轻60%~80%。可靠性高、抗振能力强。焊点缺陷率低。高频特性好。减少了电磁和射频干扰。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达30%~50%。节省材料、能源、设备、人力、时间等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电路板组件,该电路板组件包括连接器100,该连接器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该显示装置可为电脑、电视机。以应用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为例,本申请的连接器100的应用可为:
液晶显示屏的驱动信号均为TCON(Timing Controller,时序控制)板输出,该TCON板通过柔性电路板300与本申请连接器100的输入端连通。此时,该连接器100设置在X-PCB板(连接源极控制芯片的电路板)上,部分信号经由第一引脚部11输入至X-PCB板,然后通过S-COF(源极控制芯片)来实现面板控制。部分信号经由第二引脚部131、连接端以及柔性电路板300导引Y-PCB板(连接栅极控制芯片的电路板),然后通过G-COF(栅极控制芯片)来实现面板控制。如此,如此,通过第一引脚部11、第二引脚部131、输入端和连接端的设置,即可完成信号的分流,避免再设置一个中转连接器,从而节省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同时降低装配工序。同时,为防止第一引脚部11和第二引脚部131之间的传输信号产生干扰,在第一引脚部11和第二引脚部131之间还设置有隔断件30,该隔断件30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第一引脚部11和第二引脚部131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输入端和连接端,所述连接器本体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所述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与所述输入端连通,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引脚部导通;和
隔断件,所述隔断件设于所述连接器本体并位于所述第一引脚部和第二引脚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本体还设有至少两相对设置的公共引脚部,两所述公共引脚部之间未设置有所述隔断件,所述公共引脚部与所述输入端和连接端导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部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引脚,多个所述第一引脚中,至少两相邻第一引脚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间,至少一所述公共引脚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
所述第二引脚部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引脚,多个所述第二引脚中,至少两相邻第二引脚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相对设置,至少一所述公共引脚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部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引脚,多个所述第一引脚中,邻近位于一侧边的第一引脚处形成第一安装空间,至少一所述公共引脚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
所述第二引脚部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引脚,多个所述第二引脚中,邻近位于一侧边的第二引脚处形成第一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相对设置,至少一所述公共引脚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件与所述连接器本体为一体结构。
6.一种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连接器和电路板,所述连接器设于所述电路板的一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端连接,另一端用以与另一电路板或连接器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设有两排相对设置的插接孔,所述第一引脚部插接于其中一排所述插接孔,所述第二引脚部插接于其中另一排所述插接孔。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设有两排相对设置的贴装点,所述第一引脚部贴装焊接于其中一排所述贴装点,所述第二引脚部贴装焊接于其中另一排所述贴装点。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所述的电路板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83080.3A CN109301541B (zh) | 2018-10-10 | 2018-10-10 | 连接器、电路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
PCT/CN2018/123252 WO2020073501A1 (zh) | 2018-10-10 | 2018-12-24 | 连接器、电路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83080.3A CN109301541B (zh) | 2018-10-10 | 2018-10-10 | 连接器、电路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01541A true CN109301541A (zh) | 2019-02-01 |
CN109301541B CN109301541B (zh) | 2021-01-15 |
Family
ID=65162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183080.3A Active CN109301541B (zh) | 2018-10-10 | 2018-10-10 | 连接器、电路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301541B (zh) |
WO (1) | WO2020073501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937722B1 (en) | 2019-09-27 | 2021-03-02 |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Device substrate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772367U (zh) * | 2012-08-15 | 2013-03-06 |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板对板连接器模块 |
JP2017033698A (ja) * | 2015-07-30 | 2017-02-09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 コネクタ |
CN106711723A (zh) * | 2017-01-18 | 2017-05-24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件 |
CN108390213A (zh) * | 2017-01-19 | 2018-08-10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多极连接器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113102Y (zh) * | 2007-09-12 | 2008-09-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接口连接器 |
CN101470134B (zh) * | 2007-12-25 | 2012-05-16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转接板 |
CN201303120Y (zh) * | 2008-11-18 | 2009-09-02 | 深圳市崭新电子有限公司 | 输入输出接口 |
CN203644329U (zh) * | 2013-12-05 | 2014-06-11 | 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led显示屏及其防水连接器 |
CN206225718U (zh) * | 2016-04-11 | 2017-06-06 | 赵立 | 一种用于车辆线路中加装车载设备的连接装置 |
CN207753265U (zh) * | 2017-11-13 | 2018-08-21 |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转接器 |
-
2018
- 2018-10-10 CN CN201811183080.3A patent/CN109301541B/zh active Active
- 2018-12-24 WO PCT/CN2018/123252 patent/WO202007350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772367U (zh) * | 2012-08-15 | 2013-03-06 |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板对板连接器模块 |
JP2017033698A (ja) * | 2015-07-30 | 2017-02-09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 コネクタ |
CN106711723A (zh) * | 2017-01-18 | 2017-05-24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件 |
CN108390213A (zh) * | 2017-01-19 | 2018-08-10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多极连接器组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937722B1 (en) | 2019-09-27 | 2021-03-02 |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Device substrat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01541B (zh) | 2021-01-15 |
WO2020073501A1 (zh) | 2020-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520405B2 (en) | Shield cas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 |
CN101932195A (zh) | 实现显示器印刷电路板一体化的方法 | |
CN109301541A (zh) | 连接器、电路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 |
CN103733524A (zh) | 调谐器模块、电路板以及装配电路板的方法 | |
US20180151270A1 (en) | Flexible Flat Cable | |
CN214752884U (zh) | 一种电路板及显示屏 | |
CN108692206A (zh) | 一种直下式背光led灯条的生产工艺 | |
CN101437371A (zh) | 滑盖终端及其安装方法 | |
CN100454669C (zh) | 电性连接装置、包含该电性连接装置的电子装置及电子产品 | |
KR100477855B1 (ko) | 액정디스플레이 패널 검사장치 | |
CN215734997U (zh) | 印制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以及显示面板 | |
CN207490282U (zh) | 一种连接器的引线焊接装置 | |
CN211826342U (zh) | 一种模组产品测试治具 | |
CN210606407U (zh) | 一种led显示装置及其构成的led显示屏 | |
CN203590593U (zh) | 一种可防止通孔短路的印刷电路板 | |
CN210641131U (zh) | Fpc柔性线路板、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102096724A (zh) | 支持多种通信类型数据采集卡间通信的可组装式电路板 | |
CN209859595U (zh) | 一种加固液晶显示器 | |
US20100097532A1 (en) | Illumination device for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the same | |
CN221614332U (zh) | 一种可更换式多用tft模组测试转接装置与系统 | |
CN210323134U (zh) | 一种fpc开路测试转接板 | |
CN207303613U (zh) | 连接器焊接辅助装置 | |
CN205546198U (zh) |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 |
CN212660141U (zh) | 一种通孔焊盘固定圆柱形晶振的封装结构 | |
CN207689780U (zh) | 一种带有新型柔性线路板的液晶显示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