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95880B - 一种用于全天候条件下的自动升降地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全天候条件下的自动升降地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95880B CN109295880B CN201810156151.4A CN201810156151A CN109295880B CN 109295880 B CN109295880 B CN 109295880B CN 201810156151 A CN201810156151 A CN 201810156151A CN 109295880 B CN109295880 B CN 10929588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outlet
- ground column
- ground
- shell
- outlet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13/00—Arrangements for obstructing or restricting traffic, e.g. gates, barricades ; Preventing passage of vehicles of selected category or dimensions
- E01F13/04—Arrangements for obstructing or restricting traffic, e.g. gates, barricades ; Preventing passage of vehicles of selected category or dimensions movable to allow or prevent passage
- E01F13/044—Arrangements for obstructing or restricting traffic, e.g. gates, barricades ; Preventing passage of vehicles of selected category or dimensions movable to allow or prevent passage the barrier being formed by obstructing members situated on, flush with, or below the traffic surface, e.g. with inflatable members on the surface
- E01F13/046—Arrangements for obstructing or restricting traffic, e.g. gates, barricades ; Preventing passage of vehicles of selected category or dimensions movable to allow or prevent passage the barrier being formed by obstructing members situated on, flush with, or below the traffic surface, e.g. with inflatable members on the surface the obstructing members moving up in a translatory motion, e.g. telescopic barrier po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全天候条件下的自动升降地柱,包括地柱本体、地柱外壳、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电机、蜗杆、涡轮,地柱本体包括地柱、地柱本体外壳、丝杆、U型管、盖板、底板和轴承支架。本发明在原有的自动升降地柱的基础上改进,增加出水管和橡胶圈,使得地柱本体下降中带下来的雨水等可以及时排出,避免了金属材质的地柱本体和地柱本体外壳等生锈,并且增加了温度、湿度监控器和光源可视探头,一旦温度、湿度感应器、光源可视探头发现问题,方便及时升温检修,又在地柱底板下方增加第四出水管将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三出水管没有及时排掉的水派出,进一步的防止了金属材质的地柱本体和地柱本体外壳等生锈,增加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升降地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全天候条件下的自动升降地柱。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自从美国9.11恐袭事件以后,世界各国对重点防护单位、政府,军事部门单位防恐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对于车辆进出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道闸、伸缩门设备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设计方和使用方的需要。首先容易破坏建筑群的整体风格,其次无法阻挡车辆的恶意冲撞。于是出现了“自动升降柱”,适用于高安全建筑控制车辆进出,不禁取代了传统的道闸,还提高了场所的安全性,提升整体档次和形象,更加适用于军队、政府机关、监狱、边防、海关、车站码头、机场、高档小区别墅、收费站等需要灵活控制车辆进出的关口,防止车辆的恶意强行冲关,保障路口内的安全和正常秩序,运用广泛。
但是,目前市面上的自动升降地柱,存在缺陷,由于没有排水,密封系统,导致地柱升降过程中雨水泥浆等随地柱带到地下结构中,导致金属结构生锈,影响地柱的使用寿命,同时,不具有加热系统的导致天气寒冷,地柱被冻在地下,不能够上升实现升降阻拦的作用,会引发严重的灾难,并且,没有监控系统获取具体地柱本身的使用状态,不能够及时检修。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全天候条件下的自动升降地柱,旨在解决现有的自动升降柱没有优秀的排水系统、不能加热升温等导致的地柱冻住、生锈、不耐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全天候条件下的自动升降地柱,
包括地柱本体、地柱外壳、升降机构,所述地柱本体、升降机构置于地柱外壳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柱外壳为L型中空柱体,所述升降机构位于地柱外壳腔体内最下方,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机、蜗杆、涡轮,所述蜗杆与电机水平放置连接,所述涡轮置于蜗杆内侧通过齿轮接触与蜗杆连接;
所述地柱本体包括地柱、地柱本体外壳、丝杆、内U型管、外U型管、盖板、底板、第一轴承支架、第二轴承支架,所述地柱本体外壳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所述盖板与地柱本体外壳上端封闭连接,所述地柱本体外壳下端还与所述底板封闭连接组合成中空圆柱体地柱本体,所述地柱、丝杆、内U型管、外U型管位于地柱本体外壳内,所述地柱本体中心位置设置有与所述涡轮通过第一轴承连接的丝杆,所述第一轴承位于第一轴承支架上,所述第一轴承支架位于底板下端,所述内U型管上端与第二轴承支架焊接固定,内U型管下端与第一轴承支架焊接固定,所述外U型管上端与盖板焊接固定,外U型管下端与底板焊接固定,所述第一轴承支架远离电机一侧还设置有一用于出水的通孔;
所述地柱外壳位于顶盖下方的侧壁上设置有三个出水口,所述地柱外壳外表面的三个出水口位置分别连接三个出水管,所述地柱外壳位于底板下方的侧壁上远离电机一侧设置有第四出水孔,所述地柱外壳外表面的第四出水孔位置接有第四出水管,所述第四出水管内嵌于所述底板的通孔中;
所述地柱外壳内侧位于第一出水口上方,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三出水口的下方均设置有用于通过地柱本体的橡胶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三出水管的出水下端合并为第五出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内U型管、外U型管为8组。
进一步的,所述地柱外壳蜗杆下方远离电机一侧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光源可视探头。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端,地柱外壳与地柱本体之间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光源可视探头。
进一步的,所述地柱本体外壳外部均匀包括有一层绝缘材料,所述绝缘材料外侧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外侧设置有第二层均匀包裹的绝缘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每层密封橡胶圈之间间隔10-15mm。
进一步的,第一出水管距离顶盖5-10cm。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材料为磁管,云母片。
进一步的,在地柱外壳内壁上设置有上限位开关,所述第一轴承下部还设有下限位开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原有的自动升降地柱的基础上改进,增加了出水管、嵌入式密封橡胶圈,使得地柱本体下降中带下来的雨水等可以及时排出,避免了金属材质的地柱本体和地柱本体外壳等生锈,并且增加了温度、湿度监控器和光源可视探头,一旦温度、湿度感应器、光源可视探头发现问题,方便及时检修,又在地柱底板下方增加第四出水管将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三出水管没有及时排掉的水派出,防止了金属材质的地柱本体和地柱本体外壳等生锈,增加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增加了电加热丝,当地柱因为寒冷天气难以升降时,会进行自动加热且保持恒温,保障了地柱能够在全气候条件下,正常升降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全天候条件下的自动升降地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全天候条件下的自动升降地柱的结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全天候条件下的自动升降地柱,
包括地柱本体1、地柱外壳2、升降机构,所述地柱本体1、升降机构置于地柱外壳2内部,所述地柱外壳2为L型中空柱体,所述升降机构位于地柱外壳腔体内最下方,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机3、蜗杆4、涡轮5,所述蜗杆4与电机3水平放置连接,所述涡轮5置于蜗杆4内侧通过齿轮接触与蜗杆4连接;
所述地柱本体1包括地柱11、地柱本体外壳12、丝杆13、内U型管14、外U型管25、盖板15、底板16、第一轴承支架17、第二轴承支架,所述地柱本体外壳12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所述盖板15与地柱本体外壳12上端开口采用焊接封闭连接,所述地柱本体外壳12下端还与所述底板16封闭连接组合成圆柱体地柱本体1,所述地柱11、丝杆13、内U型管14、外U型管25位于地柱本体外壳12内,所述地柱本体1中心位置设置有与所述涡轮5通过第一轴承18连接的丝杆13,所述第一轴承18位于第一轴承支架17上,所述第一轴承支架17位于底板16下端,所述内U型管14、外U型管25内嵌在地柱11内部,所述内U型管14上端与第二轴承支架焊接固定,内U型管14下端与第一轴承支架17焊接固定,所述外U型管25上端与盖板15焊接固定,外U型管25下端与底板16焊接固定,所述第一轴承支架17远离电机一侧还设置有一用于出水的通孔;第二轴承支架上对应U型管上下两端的位置外侧开有U型孔,供外U型管穿越其中作上下移动;
所述地柱外壳2位于顶盖6下方的侧壁上设置有三个出水口,所述地柱外壳2外表面的三个出水口位置分别连接有三个出水管,所述地柱外壳2位于第一轴承支架17下方的侧壁上远离电机3一侧设置有第四出水孔24,所述地柱外壳2外表面的第四出水孔24位置接有第四出水管22,所述第四出水管22内嵌于所述第一轴承支架17的通孔10中;
所述地柱外壳2内侧位于第一出水口7的上方,第一出水口7、第二出水口8、第三出水口9的下方均设置有用于通过地柱本体1的橡胶圈。当地柱本体1升高使用的时候,暴露在空气中,天气下雨或者温差过大,会在地柱本体1上留下水珠,地柱不使用,将地柱本体1降入地柱外壳2中时,因为地柱本体1自身附着的水去除不掉,会沉积在地柱本体1与地柱外壳2的缝隙中,时间久,会生锈缩短地柱寿命,而本方案采用四层垫圈,四个出水管,当有水或者泥土附着于地柱本体1,地柱本体1下降进入地柱外壳2内的时候,密封圈与地柱本体1接触,将附着的水分跟泥土格挡,通过出水口流出,长时间的使用垫圈若松软不能完全将水分挡掉的时候,第一轴承支架17上的通孔10,会将堆积的水分再次排出,彻底的让地柱本体1和地柱外壳2之间没有水分堆积,实现防止地柱生锈提高使用寿命的目的,所述第一轴承支架17采用密封轴承,全密封,保证不让任何水、泥沙进入下端电机。
具体的,所述第一出水管19、第二出水管20、第三出水管21的出水下端均与第五出水管23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19、第二出水管20、第三出水管21可以是分开的三个管道通往地下,也可以是三个出水管在引水出来之后合成新的第五出水管23将水分一起导出。
具体的,所述内U型管14、外U型管25为8组。8个U型管的结构更加牢固,增加自动升降地柱的抗撞击等级。
具体的,所述L型地柱外壳2蜗杆4下方远离电机3一侧设置有第一温度感应器、第一湿度感应器、第一光源可视探头。所述蜗杆4下方远离电机3一侧设置有第一温度感应器、第一湿度感应器、第一光源可视探头可以用于监控电机3、涡轮5、蜗杆4的使用状况,免除将地柱拆开检修的问题,可以直接通过监控发现问题,方便快捷。
具体的,所述底板16上端,地柱外壳2与地柱本体1之间设置有第二温度感应器、第二湿度感应器、第二光源可视探头。所述地柱外壳2与地柱本体1之间的第二温度感应器、第二湿度感应器、第二光源可视探头用来检测地柱外壳2与地柱本体1之间的温度湿度和使用损坏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更换不合适的橡胶圈,避免进一步的腐蚀金属地柱。
具体的,所述地柱本体外壳12外部均匀包裹有一层绝缘材料,所述绝缘材料外侧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外侧设置有第二层均匀包裹的绝缘材料,及外有耐温耐潮密封罩。当地柱因为天气寒冷,尤其是北方的冬天,对地柱进行加热,避免出现地柱冻住不能上升,导致无法完成升降的工作。
具体的,所述绝缘材料为磁管,云母片。
具体的,所述每层密封橡胶 圈之间间隔10-15mm。
具体的,第一出水管距离顶盖5-10cm。
具体的,所述绝缘材料为云母片。
具体的,在地柱外壳2内壁上设置有上限位开关,所述第一轴承支架17下部还设有下限位开关。可以使地柱自动生起一定高度时自动停止,下降到与顶板6平行时自动关闭,采用手控,智能中控,远程遥控进行控制及自动恒温。
本发明的地柱在使用时,电机3水平放置,同轴设有蜗杆4,所述丝杆13下端设有涡轮5,当电机3作顺时针运动时,蜗杆4也做顺时针转动,带动与之相吻合的涡轮5转动,涡轮5转动带动丝杆13转动,丝杆13内设有带内螺纹的第一圆形金属板,即底板16,所述第一圆形金属板四周与外U型管25固定连接,所述外U型管25的上端还设有相同的第二圆形金属板,即盖板15;所述第二圆形金属板与外U型管25上端固定连接,此时,当丝杆13作顺时针转动时,第一圆形金属板只能作向上运动,带动外U型管25和第二圆形金属板一起作上升运动,反之,当电机3逆时针转动时,第一圆形金属板则作向下运动,完成地柱的升降。
本发明提到的内U型管14、外U型管25为8组,也可以是4组,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的U型管不仅限于U型还可以是V型、矩型、半圆型,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在原有的自动升降地柱的基础上改进,增加出水管和橡胶圈,使得地柱本体下降中带下来的雨水等可以及时排出,避免了金属材质的地柱本体1和地柱本体外壳12等生锈,并且增加了温度、湿度监控器和光源可视探头,一旦温度、湿度感应器、光源可视探头发现问题,方便及时检修,本发明所述的第一轴承采用密封轴承,又在底板16下方增加第四出水管22将第一出水管19、第二出水管20、第三出水管21没有及时排掉的水排出,当第一出水管19、第二出水管20、第三出水管21没有及时排掉的水排出时,多余的水分只会从出水管流出,不会进入下端电机,还进一步的防止了金属材质的地柱本体1和地柱本体外壳12等生锈,增加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增加了电加热丝,当地柱因为寒冷天气难以升降时,进行加热,保障了地柱能够升降的作用。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述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8)
1.一种用于全天候条件下的自动升降地柱,包括地柱本体、地柱外壳、升降机构,所述地柱本体、升降机构置于地柱外壳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柱外壳为L型中空柱体,所述升降机构位于地柱外壳腔体内最下方,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机、蜗杆、涡轮,所述蜗杆与电机水平放置且同轴连接,所述涡轮置于蜗杆内侧通过齿轮接触,所述涡轮与丝杆连接;
所述地柱本体包括地柱、地柱本体外壳、丝杆、内U型管、外U型管、盖板、底板、第一轴承支架、第二轴承支架,所述地柱本体外壳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所述盖板与地柱本体外壳上端开口采用螺纹封闭连接,所述地柱本体外壳下端还与所述底板封闭连接组合成中空圆柱体地柱本体,所述地柱、丝杆、内U型管、外U型管位于地柱本体外壳内,所述地柱本体中心位置设置有与所述涡轮通过第一轴承连接的丝杆,所述第一轴承位于第一轴承支架上,所述第一轴承支架位于底板下端,所述内U型管上端与第二轴承支架焊接固定,内U型管下端与第一轴承支架焊接固定,所述外U型管上端与盖板焊接固定,外U型管下端与底板焊接固定,所述第一轴承支架远离电机一侧还设置有一用于出水的通孔;
所述地柱外壳位于顶盖下方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三出水口,所述地柱外壳外表面的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三出水口位置分别连接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三出水管,所述地柱外壳位于底板下方的侧壁上远离电机一侧设置有第四出水孔,所述地柱外壳外表面的第四出水孔位置接有第四出水管,所述第四出水管内嵌于所述底板的通孔中;
所述地柱外壳内侧位于第一出水口上方,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三出水口的下方均设置有密封橡胶圈;
所述地柱外壳蜗杆下方远离电机一侧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光源可视探头;
所述底板上端,地柱外壳与地柱本体之间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光源可视探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天候条件下的自动升降地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三出水管的出水下端合并为第五出水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天候条件下的自动升降地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U型管、外U型管为8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天候条件下的自动升降地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柱本体外壳外部均匀包括有一层绝缘材料,所述绝缘材料外侧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外侧设置有磁管和第二层绝缘材料,第二层绝缘材料外设全密封罩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天候条件下的自动升降地柱,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密封橡胶圈之间间隔10-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天候条件下的自动升降地柱,其特征在于:第一出水管距离顶盖5-10c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全天候条件下的自动升降地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层绝缘材料和第二层绝缘材料分别为磁管或云母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天候条件下的自动升降地柱,其特征在于:在地柱外壳内壁上设置有上限位开关,所述第一轴承支架下部还设有下限位开关,采用手控、智能中控、遥控控制,并设有任意暂停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56151.4A CN109295880B (zh) | 2018-02-24 | 2018-02-24 | 一种用于全天候条件下的自动升降地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56151.4A CN109295880B (zh) | 2018-02-24 | 2018-02-24 | 一种用于全天候条件下的自动升降地柱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95880A CN109295880A (zh) | 2019-02-01 |
CN109295880B true CN109295880B (zh) | 2020-11-13 |
Family
ID=65167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56151.4A Active CN109295880B (zh) | 2018-02-24 | 2018-02-24 | 一种用于全天候条件下的自动升降地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295880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650009B1 (fr) * | 1989-07-18 | 1994-01-07 | Agetec Sarl | Installation d'autorisation et d'interdiction d'acces a borne escamotable |
CN101942814B (zh) * | 2010-08-31 | 2011-11-23 | 张家港固耐特围栏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升降路障 |
CN204753438U (zh) * | 2015-06-11 | 2015-11-11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电动升降柱式道闸 |
CN205062708U (zh) * | 2015-10-26 | 2016-03-02 | 范茂天 | 一种电动升降路桩 |
CN205259098U (zh) * | 2015-12-01 | 2016-05-25 | 肖国平 | 一种稳固型路桩 |
CN205776008U (zh) * | 2016-07-08 | 2016-12-07 | 深圳市双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升降防撞柱 |
CN106498875A (zh) * | 2016-12-17 | 2017-03-15 | 大连扬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气动快速升降柱 |
CN206843981U (zh) * | 2017-06-03 | 2018-01-05 | 深圳市通达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升降路桩 |
CN208379491U (zh) * | 2018-02-24 | 2019-01-15 | 上海硕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全天候条件下的自动升降地柱 |
-
2018
- 2018-02-24 CN CN201810156151.4A patent/CN109295880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95880A (zh) | 2019-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36285A (zh) | 一种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 | |
CN108518144A (zh) | 一种人防门钢结构门框自动加油装置 | |
CN107642156A (zh) | 一种土木工程道路排水装置 | |
CN109295880B (zh) | 一种用于全天候条件下的自动升降地柱 | |
CN107975282A (zh) | 一种汽车防水淹装置 | |
KR101868124B1 (ko) | 공동주택 단지내 누전방지 전기맨홀 | |
EP0483180B1 (en) | Shielded assembly for the delivery of fuel entirely disappearing into the ground and directly connected to the fuel tank through a manhole | |
CN114809249A (zh) | 一种具有警示功能的市政水利工程安全排水盖 | |
CN212200159U (zh) | 一种可根据道路积水封闭路段的栏杆机 | |
CN209260872U (zh) | 基于zigbee的窨井信息监控系统 | |
CN219364880U (zh) | 一种自动升降排水的井盖 | |
CN208379491U (zh) | 一种用于全天候条件下的自动升降地柱 | |
CN109113548B (zh) | 一种翻转式车库水密门 | |
CN111963038B (zh) | 地下车库智能防水装置 | |
CN112593577A (zh) | 一种可变形的智能井盖 | |
CN218580811U (zh) | 一种圆形排水道用井盖自动打开装置 | |
CN210797811U (zh) | 一种解决雨水面源污染的雨水口装置 | |
CN114279530A (zh) | 检测高速公路区域性积水的装置及方法 | |
CN220518018U (zh) | 一种具有升降结构的智能充电桩 | |
CN111411597A (zh) | 一种智能电动可升降路障柱 | |
CN111101451A (zh) | 隧道交通雨水淹没时无电智能控制装置及方法 | |
CN112282010A (zh) | 一种真空井设备腔通气与排污装置 | |
CN215715572U (zh) | 一种市政公用工程用防盗防堵井盖结构 | |
CN222275581U (zh) | 一种既有地下车库底板抗浮防渗减压处理装置 | |
CN220318730U (zh) | 一种平箅式隐蔽型雨水口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