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75257B - 在可缠绕部件的外表面固定细长材料的方法及所得的物体 - Google Patents
在可缠绕部件的外表面固定细长材料的方法及所得的物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75257B CN109275257B CN201810820422.1A CN201810820422A CN109275257B CN 109275257 B CN109275257 B CN 109275257B CN 201810820422 A CN201810820422 A CN 201810820422A CN 109275257 B CN109275257 B CN 10927525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pper bars
- copper
- elongated materials
- ceramic vacuum
- elong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H—PLASMA TECHNIQUE; PRODUCTION OF ACCELERATED ELECTRICALLY-CHARGED PARTICLES OR OF NEUTRONS; PRODUCTION OR ACCELERATION OF NEUTRAL MOLECULAR OR ATOMIC BEAMS
- H05H7/00—Details of devic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5H9/00, H05H11/00, H05H13/00
- H05H7/14—Vacuum chamber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73—Shielding materials
- H05K9/0081—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s, e.g. EMI, RFI shielding
- H05K9/009—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s, e.g. EMI, RFI shielding comprising electro-conductive fibres, e.g. metal fibres, carbon fibres, metallised textile fibres, electro-conductive mesh, woven, non-woven mat, fleece, cross-link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article Accel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总体上涉及一种使用经纬线编织法在可缠绕部件的外表面固定多根细长材料的方法,还具体地涉及一种使用经纬线编织法在用于加速器的陶瓷真空管道的壁上纵向固定多根铜条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不能用粘接等方法固定细长材料的情况。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物体,其包括可缠绕部件和使用本发明方法固定在可缠绕部件上的多根细长材料。本发明操作方法简单,不需要任何特殊设备。本发明应用于将高频屏蔽铜条整齐有序地纵向固定在用于加速器的陶瓷真空管道的外壁,可以使铜条固定就位并且分隔开来,避免铜条之间产生电接触,可以使用一整条铜条而不是分段焊接的铜条,有效避免发生断路或短路故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体的固定方法,总体上涉及一种在可缠绕部件的外表面固定多根细长材料的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在用于加速器的陶瓷真空管道的壁上纵向固定多根铜条的方法,还涉及本发明方法所得的物体。
背景技术
在加速器中,真空管道的作用是为带电粒子束流提供真空环境,减少粒子束流与气体分子的碰撞,增加粒子束流寿命。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快循环同步加速器(RCS)的主磁铁的脉冲重复频率为25Hz,若使用金属真空管道会因涡流而产生每米几百至几千瓦的热负荷,同时涡流还会产生一个影响加速器正常磁场分布的干扰磁场。因此RCS主磁铁内部的真空管道采用带有高频屏蔽结构的陶瓷真空管道。陶瓷真空管道的高频屏蔽结构是沿陶瓷管道轴向(纵向)贴近管壁内部或外部均匀分布的配合有电容的导电层,沿管道周向,该导电层仅允许在管道两端伸出磁铁线圈外的部分连通,在管道中间处于磁铁线圈内的部分必须要相互绝缘并且要求均匀分布。这种沿陶瓷真空管道轴向的特殊结构的导电层对射频频率(束流本身)有很小的阻抗,而对25Hz的低频率则有很大的阻抗,这样才可以降低陶瓷真空管道壁对束流的阻抗,提高束流稳定性。
最初,英国ISIS加速器采用的结构是用1.5mm直径的不锈钢丝固定在陶瓷框架上,每根不锈钢丝之间的距离为3mm,做成一个高频屏蔽笼,将高频屏蔽笼插入到陶瓷真空管道内部。这种结构方案具有如下的缺点。第一,占用较多的束流空间,需要加工孔径更大的陶瓷真空管道和孔径更大的磁铁,增加设备造价。第二,在陶瓷真空管道内增加设备会使其内部的总的材料放气量增加,影响真空度的提高。第三,高频屏蔽结构插入管道内部,安装难度高。第四,每根金属丝末端焊接的高频屏蔽电容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击穿故障后,更换和维修困难。
后来,日本J-PARC加速器将陶瓷真空管道的高频屏蔽结构改进成在陶瓷管道外壁金属化后电铸铜,所电铸的铜厚0.5mm,宽5mm,相互间间隔5mm。这种结构方案具有如下的缺点。第一,需要用到陶瓷的金属化工艺,该工艺虽然是陶瓷焊接的常规工艺,但是设备复杂、工艺成本高。对于散裂中子源所用的大孔径陶瓷真空管道,每个管道沿圆周的屏蔽条的数量达到52至83个(按RCS尺寸计算),加工时需要在规定部位画线、涂膏,然后到1350度的湿氢气氛的金属化炉内烧制。第二,电铸工艺可以理解为较厚层的电镀,同样工艺复杂。第三,以目前的工艺水平,陶瓷真空管道只能加工成直管,对于需要弯转的管道只能多段焊接,将各段管道的端面加工成与管道轴线成一定角度的斜面以达到焊接后管道弯转的目的,此外,对于较长的直管道,若超过陶瓷加工的尺寸精度要求或超出金属化炉内可放置的最大工件尺寸要求,也需要多段焊接。这样,在每个陶瓷管道的焊接部位,其外面52至83根高频屏蔽条就都要通过手工锡焊的方法逐一对准焊接,工艺复杂且操作周期长。由于高频屏蔽条需要与该位置的陶瓷管道对接焊缝绝缘,因此,焊接的跨接金属桥增大了陶瓷管道外径,所导致的管道外磁铁孔径的增加也就增加了制造费用。
综上所述,在陶瓷真空管道壁上固定跨度长、数量大、厚度相对薄、宽度相对窄、且需互相绝缘(即互相不能接触)的金属导电层(例如铜条),英国ISIS加速器方案和日本J-PARC加速器方案都在实践中证明存在诸如工艺复杂、成本高、安装难度高,维修困难等问题。但是,也不能简单地使用胶粘方法来粘贴铜条,因为胶会在加速器长期运行中因辐射导致失去粘性。因此,对于在加速器用的陶瓷真空管道壁上固定大量的细长、分立的铜条,仍需要寻找更好的方法。
进一步地,对于在可缠绕部件的外表面上固定多根不能用粘接方法固定的细长材料的场合,需要寻找英国ISIS加速器方案、日本J-PARC加速器方案及粘接方法以外的便利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总体上提供一种使用经纬线编织法在可缠绕部件的外表面固定多根细长材料的方法,还具体地提供一种使用经纬线编织法在用于加速器的陶瓷真空管道的外壁上纵向固定多根铜条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不能用粘接等方法固定细长材料的情况。
因此,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经纬线编织法在可缠绕部件的外表面固定多根细长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该可缠绕部件上待固定该多根细长材料的外表面的结构尺寸,和根据该多根细长材料的选定的纵向尺寸、横向尺寸、相互间间隔尺寸,确定该多根细长材料的数量和在该外表面上的安装位置;
将该数量的该多根细长材料预固定在该安装位置上;
用柔性带材以经纬线编织法螺旋形连续缠绕该外表面并编织该多根细长材料,使得该柔性带材从该多根细长材料上下交织通过,使该多根细长材料按该相互间间隔固定就位。
该多根细长材料为现成的分立的多根细长材料。或者,该多根细长材料用根据该多根细长材料的选定的纵向尺寸、横向尺寸、相互间间隔尺寸设计的板材制备而成。
该预固定用胶带、松紧带、橡皮筋或绑绳实现。
在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可缠绕部件为用于加速器的陶瓷真空管道,该多根细长材料为多根铜条。
该多根铜条可如下制备:采用根据该多根铜条的长度、厚度、宽度和相互间间隔设计的板材,通过加工去除该板材上对应于该相互间间隔的部分,从而得到该多根铜条。
优选地,加工去除该板材时,使该多根铜条在首末端仍保持相连,并用胶带、松紧带、橡皮筋或绑绳将首末端相连的该多根铜条预固定在该陶瓷真空管道的外表面上。
优选地,用聚合物薄膜带以经纬线编织法螺旋形连续缠绕该陶瓷真空管道的该外表面,使得该聚合物薄膜带从该多根铜条上下交织通过,使该多根铜条按该选定的相互间间隔固定就位。
优选地,该聚合物薄膜带为聚酰亚胺薄膜带,厚度为0.02至0.2mm,宽度为30至50mm。
优选地,该多根铜条的长度根据该陶瓷真空管道选定,该多根铜条的厚度为0.3-0.8mm,宽度为3-6mm,相互间间隔为3-6mm。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物体,该物体包括可缠绕部件和使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固定在该可缠绕部件上的多根细长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巧妙地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经纬线编织法,将不能用粘接等方法进行固定的细长材料固定在部件的外表面上。细长材料被牢固固定在部件的外表面上,相互间可以保持一定的间隔。因此,本发明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将不能用粘接方法进行固定的分立的细长材料固定在部件的外表面上。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任何特殊设备,一人或两人配合都可操作完成,操作速度随着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而加快。
本发明的方法非常适用于将一大堆乱如发丝的高频屏蔽铜条整齐有序地纵向固定在用于加速器的陶瓷真空管道的外壁。具体到某一根铜条,由于固定点位置多且分散,经测试,即使个别部分的聚酰亚胺薄膜破裂,也不会产生铜条整体脱落或者与相邻铜条在中间部位产生不希望的电接触,即不会对整体造成影响。所用的铜条是一个整体,在陶瓷真空管道中间部位没有任何框架支撑和任何焊接接点,不会发生断路或短路故障,安全性更高。因为本发明的方法可使铜条安装在陶瓷真空管道的外壁,因此加速器物理设计需要的电容可焊接在陶瓷真空管道外部,若在加速器运行过程中发生端部焊接的电容击穿的故障,易于维修更换。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发明总体上提供的使用经纬线编织法在可缠绕部件的外表面固定多根细长材料的方法,其中用长方体木块代表可缠绕部件;
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发明具体地提供的使用经纬线编织法在用于加速器的圆形笔直的陶瓷真空管道的外壁上纵向固定多根铜条的方法中,两端带法兰的中空圆柱体陶瓷真空管道和根据加速器物理要求设计的在铜板板材上加工的均匀间隔的铜条;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采用本发明具体地提供的使用经纬线编织法在圆形截面直管道的外壁上纵向固定多根铜条的方法,铜条环绕管道一周,聚酰亚胺薄膜螺旋形连续缠绕管道并与铜条编织,最后在两端拉紧聚酰亚胺薄膜,用喉箍固定(喉箍未显示在图中),从而使多根铜条按选定的铜条相互间间隔固定就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经纬线编织法在可缠绕部件的外表面固定多根细长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可缠绕部件上待固定细长材料的外表面的结构尺寸,和根据多根细长材料的选定的纵向尺寸、横向尺寸、相互间间隔尺寸,确定多根细长材料的数量和在该外表面上的安装位置;
将该数量的多根细长材料预固定在该安装位置上;
用柔性带材以经纬线编织法螺旋形连续缠绕该外表面并编织多根细长材料,使得柔性带材从多根细长材料上下交织通过,使多根细长材料按相互间间隔固定就位。
在本申请中,术语“可缠绕部件”指其外表面可用柔性带材缠绕的物体,例如长方体、正方体、椭圆体、柱体、盒体、罐体、箱体、管体或类似的物体。
在本申请中,术语“细长材料”指纵向尺寸大于横向尺寸的材料,特别是纵向尺寸远大于横向尺寸的材料,例如纵向尺寸大于横向尺寸1倍、2倍、3倍、4倍、5倍、10倍、50倍、100倍或者更多倍;例如长度尺寸大于(特别是远大于)宽度和厚度尺寸的材料,如长方形条状材料(如薄铝条、薄铜条、直尺等),又例如长度尺寸大于(特别是远大于)径向尺寸的材料,如棒状材料(如铅笔、筷子、电线、电缆等)。应指出的是,术语“细长材料”既包括柔性细长材料也包括刚性细长材料,柔性细长材料例如薄金属条(如薄铝条、薄铜条)、电线、电缆等,刚性细长材料例如直尺、铅笔、筷子等。
在本申请中,术语“多根细长材料”一般指至少两根细长材料,例如三根、四根、五根、六根、七根、八根、九根、十根或者更多根细长材料。
在本申请中,术语“柔性带材”指具有足以连续缠绕可缠绕部件的外表面的柔性的长条形材料,例如带(如聚合物薄膜带、塑料带、金属带)、绳(如尼龙绳、塑料绳)、条(如布条)、丝(如金属丝),或者类似的材料。
可缠绕部件的截面可以为圆形;或者可缠绕部件的截面可以为非圆形,例如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六边形、八边形、三角形、梯形及其它可使柔性带材贴紧可缠绕部件外表面缠绕的非规则曲边形状。可缠绕部件的外表面上的各个面可以为平面;或者可缠绕部件的外表面上的至少一个面可以为曲面。
多根细长材料可以是现成的分立的多根细长材料。例如,多根细长材料可以是多根木棒(例如筷子)、多根金属棒。或者,多根细长材料可以用根据多根细长材料的选定的纵向尺寸、横向尺寸、相互间间隔尺寸设计的一块或者多块(优选一块)板材制备而成。例如,多根细长材料为如下制备的多根金属条:根据多根金属条的选定的长度、宽度、厚度和相互间间隔,设计出一块金属板材,然后通过加工去除板材上对应于相互间间隔的部分,从而得到所述多根金属条。例如可以通过冲压工艺、切割工艺、裁切工艺或者本领域常用的其他合适工艺来加工,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优选地,加工板材时,使所得的多根细长材料在首末端仍保持相连,这样便于将多根细长材料预固定在可缠绕部件外表面的安装位置上。
应该指出的是,设计细长材料时,需根据可缠绕部件的外形构造,尽量使细长材料与可缠绕部件外表面贴合,因此细长材料形状可能是笔直的也可能是弯曲的。
多根细长材料的预固定可以用胶带、松紧带、橡皮筋或绑绳实现。多根细长材料不需紧固,只需简单较松地固定在安装位置附近即可。对于分立的多根细长材料,可以先在两端用胶带等材料进行预固定,然后将预固定所得的整体用胶带、松紧带、橡皮筋或绑绳再次预固定在可缠绕部件的外表面上。
在用柔性带材以经纬线编织法螺旋形连续缠绕该外表面并编织多根细长材料时,可以边编织边去掉预固定用的胶带、松紧带、橡皮筋或绑绳,并且可以根据可缠绕部件的外形结构,缠绕并编织可缠绕部件半周、一周或数周后拉紧柔性材料,使多根细长材料按要求的相互间间隔固定就位。
优选地,对于首末端仍保持连接的多根细长材料,在编织结束后,可根据需要去除首末端的连接端,例如通过剪开来去除,使得多根细长材料相互之间是分立的。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已经用经纬线编织法编织并固定好多根细长材料的可缠绕部件的外部再缠绕一层或多层柔性带材,以进一步固定和压紧经纬线编织法编织好的细长材料。此时使用的柔性带材可以与编织并固定多根细长材料时使用的柔性带材相同或者不同。例如,编织并固定多根细长材料时使用的柔性带材不具有胶粘涂层,而此时使用的柔性带材具有胶粘涂层。
进一步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柔性带材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用固定装置进行压紧和固定。
在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可缠绕部件为用于加速器的陶瓷真空管道,多根细长材料为多根铜条。
因此,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经纬线编织法在用于加速器的陶瓷真空管道的外壁上纵向固定多根铜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加速器物理设计的要求选定铜条的长度、厚度、宽度和相互间间隔尺寸,确定铜条的数量和在陶瓷真空管道的外壁上的安装位置;
将该数量的多根铜条预固定在该安装位置上;
用柔性带材以经纬线编织法螺旋形连续缠绕该外表面并编织多根铜条,使得柔性带材从多根铜条上下交织通过,使多根铜条按相互间间隔固定就位。
优选地,陶瓷真空管道的截面为圆形。可选地,陶瓷真空管道的截面为八边形或者其他多边形。优选地,陶瓷真空管道为笔直的管道。可选地,陶瓷真空管道为具有一定弯转弧度的管道。
优选地,选定的铜条厚度为0.3-0.8mm,选定的铜条宽度为3-6mm,铜条相互间间隔为3-6mm。
应指出的是,需要根据待固定铜条的陶瓷真空管道的外表面的结构尺寸,和上述已选定的铜条尺寸数据,设计和加工铜条,使铜条的结构尺寸与陶瓷真空管道的外表面贴合。
为了便于安装和控制铜条之间的相互间间隔尺寸,根据陶瓷真空管道外表面结构形状和多根铜条的选定的长度、宽度、厚度和相互间间隔,设计出一块或多块(优选一块)铜板材,然后通过加工去除铜板材上对应于相互间间隔的部分,从而得到多根铜条。例如,可以通过水切割工艺或者裁切工艺来加工。
优选地,在加工铜板材时,使所得的多根铜条在首末端仍保持相连,这样便于将多根铜条预固定在陶瓷真空管道外表面的安装位置上。
根据设计需要,用胶带、松紧带、橡皮筋或绑绳等将优选首尾连接的多根铜条预固定在陶瓷真空管道外表面的安装位置上。多根铜条不需紧固,只需简单较松地固定在安装位置附近即可。
用不具有胶粘涂层的聚合物薄膜带作为柔性带材以经纬线编织法螺旋形连续缠绕在陶瓷真空管道的外表面并编织多根铜条,使得聚合物薄膜带从多根铜条上下交织通过。
在缠绕并编织陶瓷真空管道半周、一周或数周后拉紧聚合物薄膜带,使多根铜条按要求的铜条相互间间隔固定就位。
任选地,在固定后,可按需要将首末端连接的多根铜条在首末端处分开(例如剪开),使得多根铜条相互之间是分立的。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已经用经纬线编织法编织并固定好铜条的陶瓷真空管道外部再缠绕一层或多层具有或不具有胶粘涂层的聚合物薄膜带,防止铜条或聚合物薄膜带因受表面切向力钩拉影响而移位,同时可进一步固定和压紧用经纬线编织法编织在一起的铜条和聚合物薄膜带。
在聚合物薄膜带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用固定装置固定和压紧聚合物薄膜带。优选地,固定装置为喉箍或固定支架。可选地,同时用固定装置进一步压紧和固定铜条。
优选地,上述不具有或具有胶粘涂层的聚合物薄膜带为聚酰亚胺薄膜带,厚度为0.02至0.2mm,宽度为30至50mm。
另外要指出的是,所用的聚酰亚胺薄膜具有抗辐射性能、耐高低温性能和绝缘性能。在没有辐射或较低辐射或常温或不需要电绝缘的环境下,聚酰亚胺薄膜可以用其它聚合物薄膜带或其他柔性带材替换。选择铜条是利用铜材的高导电性能,发挥其高频屏蔽性能。在其它对金属的导电性要求更高或更低的环境,可以选用其它金属或非金属材料。
最后,应指出的是,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物体,该物体包括可缠绕部件和使用本发明方法固定在该可缠绕部件上的多根细长材料。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施例显示了本发明总体上提供的使用经纬线编织法在可缠绕部件的外表面固定多根细长材料的方法。本实施例是假想实施例,其中用长方体木块代表可缠绕部件,用较厚的铝条代表刚性细长材料,因长方体木块表面结构或使用环境等的原因,不能用胶黏剂将铝条固定在长方体木块的某一外表面上,因此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来固定。
长方体木块的尺寸是1m×0.5m×0.3m,铝条安装位置在长方体木块的1m×0.5m的侧面的正中部。
首先,按需选定铝条的厚度为5mm、宽度为30mm、相互间间隔为20mm,各铝条之间的间隔均匀,铝条长900mm。
用激光切割工艺按照设计的尺寸切割5mm厚的铝板成5mm×30mm×900mm的10条铝条。切割后,去除所有毛刺并磨平锋利边缘。
将切割出10条铝条用胶带、松紧带、橡皮筋或绑绳简单较松地固定在该长方体的需要固定铝条的那个侧面上。
用厚度1mm、宽度50mm的布条以经纬线编织法螺旋形连续缠绕该长方体木块的外表面并编织铝条,使得布条分别从该10条铝条上下交织通过,并使该10条铝条按选定的20mm的相互间间隔固定就位,每缠半圈或一圈需要拉紧布条,编织好后可以用喉箍等设备将布条的首末端固定好。
若长方体木块外表面经常受切向力,需要在经纬线编织法编织的布条和铝条外再缠一层保护材料,防止外力钩拉铝条或布条引起移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显示了本发明具体提供的使用经纬线编织法在用于加速器的某型号的陶瓷真空管道的外壁上纵向固定多根铜条的方法,其中陶瓷真空管道为两端带有真空法兰的中空圆柱体管道,铜条用于陶瓷真空管道的高频屏蔽。铜条的厚度较小,为柔性细长材料的代表。
参见图2和图3。图2为实际结构的模型图,左侧为模型全局视图,右侧部分为局部放大视图。图3为编织结构示意图。
该型号陶瓷真空管道的外径为214mm,外壁周长为672mm,管道长度为1540mm。首先,根据加速器物理的要求,设计高频屏蔽铜条的厚度为0.5mm,除两端连接机构外,铜条部分的长度为1449mm,每条宽度为5mm,相互间间隔为5mm,共67条铜条。
根据铜条的设计图纸,用水切割机在0.5mm厚的铜板板材上切割掉铜条的间隔部分,切割出5mm宽的首末端保持连接的67条铜条。切割后,去除所有毛刺并磨平锋利边缘。
将切割出的67条铜条预安装在陶瓷真空管道上,使得该67条铜条环绕分布在陶瓷真空管道的周长上一周,用胶带、松紧带、橡皮筋或绑绳等简单较松地固定在安装位置附近。
用宽度大约50mm、厚度大约0.02mm、长度大约20m的不具有胶粘涂层的聚酰亚胺薄膜带螺旋形连续缠绕陶瓷真空管道,螺旋缠绕的聚酰亚胺薄膜带间距约10mm。一边缠绕一边用经纬线编织法固定铜条位置,防止铜条顺管道外壁滑动,同时拆除即将编织到的位置预固定铜条所用的胶带、松紧带、橡皮筋或绑绳等。一个陶瓷真空管道仅用一根聚酰亚胺薄膜带,中间没有接口,故要预先计算好聚酰亚胺薄膜带的长度,太短不够螺旋缠绕和编织整个陶瓷真空管道,太长会增加编织工作量。每缠绕陶瓷真空管道并编织半周、一周或数周后,需要检查是否有漏编或错编的地方,同时拉紧聚酰亚胺薄膜带。在检查及调整聚酰亚胺薄膜带的间隔、角度和铜条间隔等时,可将聚酰亚胺薄膜带的端部插入下一周期将要编织的起始部分,这样可以防止聚酰亚胺薄膜带打卷、打褶和打结。最终聚酰亚胺薄膜带从该67条铜条上下交织通过,并使该67条铜条按选定的铜条相互间间隔固定就位。
然后,为焊接电容操作方便,先不用喉箍固定聚酰亚胺薄膜带首末两端,而是用具有胶粘涂层的聚酰亚胺薄膜带螺旋缠绕管道,固定和压紧用经纬线编织法编织在一起的铜条和不具有胶粘涂层的聚酰亚胺薄膜带。然后剪开铜条之间的端部连接,焊接高频屏蔽电容。接着再用不具有胶粘涂层的聚酰亚胺薄膜带在外层再次螺旋形连续缠绕固定,可以将焊接好的高频屏蔽电容缠绕在内,更进一步压紧和固定,并防止外力钩拉损伤经纬线编织部分和焊接的电容。
最后,在陶瓷真空管道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用喉箍夹紧聚酰亚胺薄膜的首末两端,同时可压紧铜条,使用高频屏蔽弹簧等装置使铜条及电容所构成的高频屏蔽装置与陶瓷真空管道的两侧所连接的金属真空管道有良好的电接触,从而使陶瓷真空管道的高频屏蔽结构安装在加速器中。
以上应用了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构思,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这些推演、变形或替换方案也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使用经纬线编织法在可缠绕部件的外表面固定多根细长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可缠绕部件上待固定所述多根细长材料的外表面的结构尺寸,和根据所述多根细长材料的选定的纵向尺寸、横向尺寸、相互间间隔尺寸,确定所述多根细长材料的数量和在所述外表面上的安装位置;
将所述数量的所述多根细长材料预固定在所述安装位置上;
用柔性带材以经纬线编织法螺旋形连续缠绕所述外表面并编织所述多根细长材料,使得所述柔性带材从所述多根细长材料上下交织通过,使所述多根细长材料按所述相互间间隔固定就位;
其中,所述可缠绕部件为用于加速器的陶瓷真空管道,所述多根细长材料为多根铜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固定用胶带、松紧带、橡皮筋或绑绳实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铜条如下制备:采用根据所述多根铜条的长度、厚度、宽度和相互间间隔设计的板材,通过加工去除所述板材上对应于所述相互间间隔的部分,从而得到所述多根铜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工去除所述板材时,使所述多根铜条在首末端仍保持相连,并用胶带、松紧带、橡皮筋或绑绳将首末端相连的所述多根铜条预固定在所述陶瓷真空管道的外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聚合物薄膜带以经纬线编织法螺旋形连续缠绕所述陶瓷真空管道的所述外表面,使得所述聚合物薄膜带从所述多根铜条上下交织通过,使所述多根铜条按所述选定的相互间间隔固定就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薄膜带为聚酰亚胺薄膜带,厚度为0.02至0.2mm,宽度为30至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铜条的长度根据所述陶瓷真空管道选定而定,所述多根铜条的厚度为0.3-0.8mm,宽度为3-6mm,相互间间隔为3-6mm。
8.一种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包括可缠绕部件和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固定在所述可缠绕部件上的多根细长材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20422.1A CN109275257B (zh) | 2018-07-24 | 2018-07-24 | 在可缠绕部件的外表面固定细长材料的方法及所得的物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20422.1A CN109275257B (zh) | 2018-07-24 | 2018-07-24 | 在可缠绕部件的外表面固定细长材料的方法及所得的物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75257A CN109275257A (zh) | 2019-01-25 |
CN109275257B true CN109275257B (zh) | 2021-04-06 |
Family
ID=65152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2042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275257B (zh) | 2018-07-24 | 2018-07-24 | 在可缠绕部件的外表面固定细长材料的方法及所得的物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275257B (zh)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736785Y (zh) * | 2004-09-14 | 2005-10-26 | 清华大学 | 用于x射线源剂量率监控的小尺寸穿透电离室 |
CN2818353Y (zh) * | 2005-06-15 | 2006-09-20 | 朱小林 | 铝合金装饰条木框藤方桶 |
CN2818352Y (zh) * | 2005-06-15 | 2006-09-20 | 朱小林 | 铝合金装饰条木框竹方盆 |
CN201232511Y (zh) * | 2008-07-04 | 2009-05-06 | 朱江铭 | 多功能编织帘 |
CN202826598U (zh) * | 2012-09-14 | 2013-03-27 | 江苏鑫石器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 | 设有粘结喷砂层的三维中空织物复合板 |
CN202887806U (zh) * | 2012-10-19 | 2013-04-17 | 芜湖航天特种电缆厂 | 特种柔性分支带状电缆 |
CN103135080A (zh) * | 2011-11-23 | 2013-06-05 | 西门子公司 | 磁共振天线装置和磁共振设备 |
CN203391790U (zh) * | 2013-08-05 | 2014-01-15 | 罗平县石芳竹制品厂 | 一种货运列车箱竹笆围档 |
CN103714936A (zh) * | 2013-12-21 | 2014-04-09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高温超导线圈及其绕制工艺 |
CN104965010A (zh) * | 2015-06-29 | 2015-10-07 | 浙江大学 | 一种低温电容式空泡率测量装置 |
CN104976216A (zh) * | 2015-05-14 | 2015-10-14 | 江阴市恒达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 自行车用耐磨刹车线 |
CN207235190U (zh) * | 2017-07-10 | 2018-04-13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一种高压屏蔽仓 |
CN207227063U (zh) * | 2017-07-05 | 2018-04-13 | 山东康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触媒杀菌灭藻毯 |
-
2018
- 2018-07-24 CN CN201810820422.1A patent/CN10927525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736785Y (zh) * | 2004-09-14 | 2005-10-26 | 清华大学 | 用于x射线源剂量率监控的小尺寸穿透电离室 |
CN2818353Y (zh) * | 2005-06-15 | 2006-09-20 | 朱小林 | 铝合金装饰条木框藤方桶 |
CN2818352Y (zh) * | 2005-06-15 | 2006-09-20 | 朱小林 | 铝合金装饰条木框竹方盆 |
CN201232511Y (zh) * | 2008-07-04 | 2009-05-06 | 朱江铭 | 多功能编织帘 |
CN103135080A (zh) * | 2011-11-23 | 2013-06-05 | 西门子公司 | 磁共振天线装置和磁共振设备 |
CN202826598U (zh) * | 2012-09-14 | 2013-03-27 | 江苏鑫石器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 | 设有粘结喷砂层的三维中空织物复合板 |
CN202887806U (zh) * | 2012-10-19 | 2013-04-17 | 芜湖航天特种电缆厂 | 特种柔性分支带状电缆 |
CN203391790U (zh) * | 2013-08-05 | 2014-01-15 | 罗平县石芳竹制品厂 | 一种货运列车箱竹笆围档 |
CN103714936A (zh) * | 2013-12-21 | 2014-04-09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高温超导线圈及其绕制工艺 |
CN104976216A (zh) * | 2015-05-14 | 2015-10-14 | 江阴市恒达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 自行车用耐磨刹车线 |
CN104965010A (zh) * | 2015-06-29 | 2015-10-07 | 浙江大学 | 一种低温电容式空泡率测量装置 |
CN207227063U (zh) * | 2017-07-05 | 2018-04-13 | 山东康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触媒杀菌灭藻毯 |
CN207235190U (zh) * | 2017-07-10 | 2018-04-13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一种高压屏蔽仓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金属网屏蔽笼屏蔽效能的计算模型和方法;解子凤等;《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231;金属网屏蔽笼屏蔽效能的计算模型和方法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75257A (zh) | 2019-0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192374B1 (ko) | 초전도체 케이블 | |
US20090278647A1 (en) | Inductive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 |
KR20130051885A (ko) | 고주파 전류 공급 전선 | |
CN109275257B (zh) | 在可缠绕部件的外表面固定细长材料的方法及所得的物体 | |
KR101851346B1 (ko) | 선재의 응력변화와 단면손실 측정을 위한 솔레노이드 코일 형성 밴드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선재 외부에서의 솔레노이드 코일 형성방법 | |
EP3021467B1 (en) | Method and st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ator winding with rigid bars for a rotary electrical machine | |
JP2008182886A (ja) | 回転式電気機械の導体ロッド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並びに当該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導体ロッド | |
JP6532704B2 (ja) | コアセンサおよび測定装置 | |
US20060196041A1 (en) | Method of making a coil for an electrical motor | |
JP5837763B2 (ja) | 電線 | |
US12041707B2 (en) | Repair device | |
JP6510517B2 (ja) | 補強テープ用保持プレート | |
CN109524222B (zh) | 一种珀腔压力光纤传感器探头的内部放置方法 | |
RU2001104299A (ru) | Статор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машины | |
DK148574B (da) | Fremgangsmaade ved samling af kabler | |
KR100932693B1 (ko) | 변압기의 부하 감시 장치 | |
EP2087270A1 (en) | Flexible shaft assembly | |
CN216530303U (zh) | 一种易于穿线的mpp电缆保护管 | |
RU2497218C1 (ru) | Способ намотки соленоида сильного магнитного поля | |
CN111629466B (zh) | 一种分布式柔性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加热结构 | |
CN218976867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伴热线 | |
FI89421B (fi) | Med kortslutningsband foersedd elektrisk kabel och ett kortslutningsband foer en dylik kabel | |
US11273616B2 (en) | Composite tube with an embedded stranded wir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
RU146108U1 (ru) | Размагничивающая обмотка | |
JP6519420B2 (ja) | 遮蔽テー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