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72394A - 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72394A CN109272394A CN201810898399.8A CN201810898399A CN109272394A CN 109272394 A CN109272394 A CN 109272394A CN 201810898399 A CN201810898399 A CN 201810898399A CN 109272394 A CN109272394 A CN 1092723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credits
- user equipment
- record information
- enterpri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2011 method of pay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50 audi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194 fractio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291 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RTZKZFJDLAIYFH-UHFFFAOYSA-N Diethyl ether Chemical compound CCOCC RTZKZFJDLAIYF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94 ferro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12—Accounting
- G06Q40/125—Finance or payroll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9—Keeping log of transactions for guaranteeing non-repudiation of a transac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具体包括:接收债务方对应的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所述债务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权方信息;根据所述债权方信息确定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将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本申请将应收账款的确权、支付、拆分、贴现等电子化、数字化处理,并通过分布式账本记录相关信息,提供了一种基于应收账款多级流转平台而实现的新兴支付方法,降低了外部资金需求,提升资金流转的效率,并保证了应收账款不易丢失、无法篡改,从而确保了交易更加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与企业间通过专用网络或Internet,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换、传递,开展交易活动的商业模式)结算方式中,较为强势的核心企业(供应链中因掌握关键技术等而占据核心地位的企业)与其上游供应商间大量采用赊销的结算方式,即供应商发货后未来某一时间点才能获得核心企业的现金付款。供应商在完成发货后,即形成一笔对核心企业的债权(应收账款),相对的,核心企业形成一笔对供应商的债务(应付账款)。
在供应商因采购原材料产生对外资金支付需求时,只能通过向银行或商业保理机构申请基于该笔应收账款的融资获得流动性,或者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转让该笔应收账款从而抵扣贷款。向银行或商业保理机构申请融资需要提前满足金融机构的授信要求,而转让应收账款时,供应商往往需向受让方证明该笔应收账款对应权利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唯一性,确保债权最终的实现。而且这个过程将产生极高的交易成本,降低了供应链价值传递的整体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网络设备端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债务方对应的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所述债务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权方信息;
根据所述债权方信息确定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
将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第一用户设备端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债务方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所述债务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权方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第二用户设备端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债权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务方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第二用户设备端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关于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请求,其中,所述债权操作请求所涉及的其他相关方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相对应;
根据所述债权操作请求确定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
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债务方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所述债务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权方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债权方信息确定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将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并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根据本申请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债务方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所述债务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权方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债权方信息确定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将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请求;
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债权操作请求转发至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
所述第三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债权操作请求,根据所述债权操作请求确定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并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并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及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并根据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在所述分布式账本中更新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
接收债务方对应的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所述债务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权方信息;
根据所述债权方信息确定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
将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
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债务方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所述债务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权方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债权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务方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关于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请求,其中,所述债权操作请求所涉及的其他相关方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相对应;
根据所述债权操作请求确定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
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得系统进行:
接收债务方对应的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所述债务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权方信息;
根据所述债权方信息确定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
将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根据本申请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得系统进行:
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债务方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所述债务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权方信息。
根据本申请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得系统进行: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应收账款的债务方信息。
根据本申请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得系统进行: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关于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请求,其中,所述债权操作请求所涉及的其他相关方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相对应;
根据所述债权操作请求确定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将传统的应收账款线下交易转变成线上认证、交易及记录等,在持有应收账款的债权方、应付账款的债务方以及其他相关方(如金融机构、其他资金流转方)之间实现应收账款的确权、支付、拆分、贴现等一系列功能,并在交易过程中通过分布式账本记录相关信息。本申请通过将传统的应收账款的线下交易转变成为线上认证、交易及记录等,将应收账款电子化、数字化处理,根据持有人真实的贸易背景,在各方间进行自由拆分、转让、融资以及贴现等处理,实现了应收账款的高效流转和便捷融资,降低了目标供应链上各参与方的外部资金需求,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流转的效率,从而提高了供应链中各环节信息流转的效率。同时,采用分布式账本记录交易相关信息,使线上流转的各个环节中数据信息有所保障,如应收账款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唯一性,使得该应收账款不易丢失、无法篡改,从而确保了交易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系统拓扑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的一种在网络设备端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方面的一种在第一用户设备端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又一个方面的一种在第二用户设备端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又一个方面的一种在第三用户设备端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的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系统方法图;
图7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方面的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系统方法图;
图8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的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网络设备的设备示意图;
图9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的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第一用户设备的设备示意图;
图10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的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的设备示意图;
图1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的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示意图;
图12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的一种用于保持用户设备的无线连接的系统的设备示意图;
图13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方面的一种用于保持用户设备的无线连接的系统的设备示意图;
图14示出可被用于实施本申请中所述的各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一个典型的配置中,终端、服务网络的设备和可信方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本申请所指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网络设备、或用户设备与网络设备通过网络相集成所构成的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任何一种可与用户进行人机交互(例如通过触摸板进行人机交互)的移动电子产品,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所述移动电子产品可以采用任意操作系统,如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等。其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一种能够按照事先设定或存储的指令,自动进行数值计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其硬件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嵌入式设备等。所述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网络主机、单个网络服务器、多个网络服务器集或多个服务器构成的云;在此,云由基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大量计算机或网络服务器构成,其中,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由一群松散耦合的计算机集组成的一个虚拟超级计算机。所述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VPN网络、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网络)等。优选地,所述设备还可以是运行于所述用户设备、网络设备、或用户设备与网络设备、网络设备、触摸终端或网络设备与触摸终端通过网络相集成所构成的设备上的程序。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设备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设备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者更多,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典型场景,网络设备通过与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间的交互,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债务方与债权方间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第一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设备、PC设备以及公司集成式服务器器等,第二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设备、PC设备以及公司集成式服务器等。其中,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债务方标识信息、债权方标识信息、签发日期、收款日期、债务金额等,债务方包括通过网络设备审核的企业等,例如,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企业法人等,债权方包括通过网络设备审核的企业(如掌握关键技术的核心企业等)。在此,债权方是指在应收账款的债关系中有权利要求另一方(债务方)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当事人。在该应收账款的债关系中,债权方是特定的,只有该特定的权利主体才有权要求义务主体履行约定的义务;债务方是指根据法律或合同、契约的规定,在应收账款的借债关系中对债权方负有偿还义务的一方。简单地说,债务方也可以理解成是买方,而对应的债权方可以理解成卖方。
传统上,无论是纸质的账本,还是电子化的账本,均容易伪造和篡改,而且从原始凭证到会记账本的账务处理,容易出错。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本通过哈希函数、时间戳、默克尔树等巧妙的数据结构设计并辅以密码学和共识算法,实现历史交易记录的难以篡改和不易伪造,并利用算法函数(如以太坊的状态转换函数)自动计算出账户余额,效率高,又不出错。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的一种在网络设备端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步骤S11、步骤S12、步骤S13和步骤S14。在步骤S11中,网络设备接收债务方对应的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所述债务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权方信息;在步骤S12中,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债权方信息确定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在步骤S13中,网络设备将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在步骤S14中,网络设备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具体而言,在步骤S11中,网络设备接收债务方对应的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所述债务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权方信息。例如,乙企业持有甲企业的一笔应收账款,甲企业与乙企业均是通过网络设备相关审核的企业,甲企业的第一用户设备将该笔应收账款相关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其中,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甲企业标识信息、乙企业标识信息、应收账款金额、应收账款的兑付日期等;网络设备接收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在步骤S12中,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债权方信息确定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存储有各企业标识信息和各企业对应的用户设备标识信息间的映射关系,网络设备根据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包含的乙企业标识信息,在数据中查询确定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其中,该映射关系可以是网络设备从其他数据库中调用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根据用户设备上传的相关信息存储的。
在步骤S13中,网络设备将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例如,网络设备确定第二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后,基于该第二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向该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在步骤S14中,网络设备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例如,网络设备通过分布式记账的方式将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节点间分发和数据同步,将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中。分布式账本通过交易签名、共识算法和跨链技术保障分布式账本的一致性,自动实时完成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传统上,主要依靠对账制度来实现各类分布式账本的一致性。对账是指对账本和账户所记录的有关数据加以检查和核对,以实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证相符是指账本记录与会计凭证相符,账账相符是指各种账本之间的相符,账实相符是指各种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与实际数额相符。分布式账本首先通过交易签名保障了账证相符,账就是证,证就是账,两者一致,难以篡改。其次,分布式账本通过共识机制来实现各类主体的账账相符。交易信息只有获得各类主体的共识,才能写入共享总账;写入账上的信息,必然已得到各主体的共识,账账自动相符。再者,分布式账本通过跨链协议开展款款兑付、卷款兑付,从而自动完成账实相符。跨链技术不仅在交易上保障了款款兑付、卷款兑付的原则性,而且在记账上保障了跨链不同主体账本之间的一致性。如,采用公证人机制,指引入一个可信的第三方充当公证人,作为跨链操作的中介。此处,网络设备可以充当第三方公证人,作为债务方和债权方跨链交易的中介,在各方账证一致、账实一致时,在各方主体相关账本中写入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例如,甲企业与乙企业均已通过网络设备的审核进行注册,且甲企业、乙企业均登记对应的用户设备。甲企业与乙企业有商业上的交易往来,甲企业在某笔交易中确认收货后,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如甲企业内部集成服务器等)存储对应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债务人甲企业标识信息(如企业名称、组织机构代码等)、债权人乙企业标识信息、应收账款具体金额、应收账款兑付日期等。随后,甲企业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上传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网络设备接收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基于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债权方乙企业标识信息在数据库中确定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并根据该设备标识信息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网络设备充当第三方公证人,作为债务方和债权方跨链交易的中介,在各方账证一致、账实一致时,在各方主体相关账本中写入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又如,甲企业与乙企业均已通过网络设备的审核进行注册,且甲企业、乙企业均登记对应的用户设备。甲企业与乙企业有商业上的交易往来,甲企业在某笔交易中确认收货后,将与其他企业的第三方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至乙企业,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如甲企业内部集成服务器等)存储对应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债务人甲企业标识信息(如企业名称、组织机构代码等)、债权人乙企业标识信息、第三方应收账款转让信息、第三方应收账款相关信息、第三方应收账款转让日期等。随后,甲企业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上传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网络设备接收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基于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债权方乙企业标识信息在数据库中确定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及第三方应收账款中债务方其他企业的其他用户设备,并根据第二用户设备和其他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向第二用户设备和其他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网络设备充当第三方公证人,作为债务方甲企业、债权方乙企业及债务方的债务方其他企业的跨链交易的中介,在各方账证一致、账实一致时,在各方主体相关账本中写入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步骤S15(未示出)。在步骤S15中,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记录反馈信息;若所述记录反馈信息包括对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确认信息,网络设备认证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在步骤S14中,网络设备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认证后的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例如,乙企业的第二用户设备接收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后,基于第二用户设备数据库中存储的预收账款记录信息,与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核对;若核对无误,第二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确认该应收账款信息的记录反馈信息。网络设备接收该记录反馈信息,并基于该记录反馈信息中包含的对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确认信息,认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随后,网络设备将该认证后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中。
例如,乙企业在某笔交易完成发货后,通过第二用户设备存储对应的预收账款记录信息。网络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第二用户设备接收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并与数据库中预收账款信息进行核对,若核对无误,第二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记录反馈信息,其中,该记录反馈信息包括对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确认信息;网络设备基于该记录反馈信息认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并对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节点间分发和数据同步,将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中。
若第二用户设备核对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与数据库中预收账款记录信息不一致,第二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记录反馈信息,该记录反馈信息包括对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核对有误信息;网络设备接收该记录反馈信息,并向第一用户设备以及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提示信息,提示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甲企业以及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乙企业进一步核实对应的应收/预收账款记录信息,直至应收账款记录信息核对无误或者取消等。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记录反馈信息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记录反馈信息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16(未示出)。在步骤S16中,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确定所述债权操作处理所涉及的其他相关方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及所述第三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在所述分布式账本中更新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例如,债权操作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债权方对该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债权拆分转让等债权处理。
例如,乙企业向丙企业购买某材料,由于流动资金不足,当前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兑付日期未至,乙企业决定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至丙企业。乙企业与丙企业完成债权转让后,乙企业在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库中存储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如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方由乙企业变更为丙企业。随后,第二用户设备将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根据该债权操作处理涉及的丙企业,在数据库中查询确定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网络设备将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应收账款对应债务方甲企业的第一用户设备和应收账款转让方丙企业的第三用户设备,并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方由乙企业变更为丙企业。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债权操作处理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债权操作处理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债权操作处理包括债务拆分转让操作,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包括将所述应收账款拆分为多个子应收账款,且将其中一个或多个子应收账款的债权方信息变更为其他相关方,其中,所述其他相关方包括所述应收账款债权方的债权方。例如,债权操作处理包括债权拆分转让操作,如将应收账款拆分为多个子应收账款,将其中一个或多个转让至其他相关方,并继续持有剩余的子应收账款。
例如,乙企业向丙企业购买某材料,由于流动资金不足,当前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兑付日期未至,乙企业决定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拆分后将其中一份转让至丙企业,如将应收账款拆分为子应收账款一和子应收账款二,并将子应收账款一的债权转让至丙企业,继续持有子应收账款二的债权。乙企业与丙企业完成债权拆分转让后,乙企业在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库中存储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务拆分并转让其中一份至丙企业的结果信息。随后,第二用户设备将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根据该债权操作处理涉及的丙企业,在数据库中查询确定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网络设备将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三用户设备,并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该结果信息,如应收账款拆分为子应收账款一和子应收账款二,子应收账款二的债权方为乙企业,子应收账款一的债权方由乙企业变更为丙企业。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债权操作处理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债权操作处理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17(未示出)。在步骤S17中,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请求,将所述债权操作请求转发至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并接收所述第三用户设备基于所述债权操作请求返回的、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及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在所述分布式账本中更新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例如,债权操作处理包括对应收账款的债权进行贴现、申请融资及拆分贴现等,如债权方向金融机构或者商业保理机构转让应付账款的债权,获得一定数量的账款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债权操作请求包括对所述应收账款进行贴现处理请求信息以及该债权操作请求涉及的其他相关方,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包括将所述应收账款债权转让至所述其他相关方并获取对应数量的账款,其中,所述其他相关方包括金融机构、商业保理机构等。
例如,乙企业由于流动资金不足,且当前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兑付日期未至,乙企业决定将该应收账款进行贴现处理。乙企业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将该应收账款进行贴现的请求信息,其中,该请求信息中还包括乙企业选择的执行该贴现操作的金融机构。网络设备根据该债权操作请求涉及的金融机构,在数据库中查询确定该金融机构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并将该债权操作请求发送至第三用户设备。金融机构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接收该债权操作请求,并执行对应的贴现操作,如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至金融机构并向乙企业支付一定数量的账款。随后,第三用户设备将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接收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并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方由乙企业变更为金融机构,且金融机构向乙企业支付一定数量的账款等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又如,乙企业向丙企业购买某材料,由于流动资金不足,当前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兑付日期未至,乙企业决定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拆分后将其中一份进行贴现处理,如将应收账款拆分为子应收账款一和子应收账款二,将子应收账款一的债权转让至金融机构进行贴现,并继续持有子应收账款二的债权。乙企业完成债权拆分转让后,乙企业在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库中存储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务拆分并转让其中一份至某金融机构的结果信息。随后,第二用户设备将该应收账款拆分为子应收账款一和子应收账款二的结果信息及将子应收账款一债权转让至某金融机构的贴现请求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根据该贴现请求涉及的金融机构,在数据库中查询确定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网络设备将该关于子应收账款一的贴现请求发送至第三用户设备。金融机构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接收该贴现请求,并执行对应的贴现操作,如将该子应收账款一的债权转让至金融机构并向乙企业支付一定数量的账款。随后,第三用户设备将贴现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接收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并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拆分为子债权一和子债权二,其中子债权二的债权方为乙企业,子债权一的债权方由乙企业变更为金融机构,且金融机构向乙企业支付一定数量的账款等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债权操作请求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债权操作请求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18(未示出)。在步骤S18中,网络设备从所述分布式账本中读取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并对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债权操作处理,确定所述债权操作处理所涉及的其他相关方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及所述第三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在所述分布式账本中更新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例如,债权操作处理包括但不限于网络设备根据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的兑付日期自动执行的支付等操作。
例如,乙企业已经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方转让至丙企业,在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的兑付日期到期时,网络设备将甲企业账户中对应的账款转至丙企业的账户。随后,网络设备根据丙企业的企业标识信息在数据库中查询丙企业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向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以及第三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已经兑付,账款由甲企业账户转至丙企业账户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并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债权操作处理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债权操作处理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所述分布式账本中读取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并对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债权操作处理,包括: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请求,根据所述债权操作请求从所述分布式账本中读取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并对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债权操作处理。例如,债权操作请求包括债权方基于兑付日期到达执行向债务方向债权方的债权方支付对应的货币的支付请求等。
例如,乙企业已经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至丙企业,在该应收债款记录信息中的兑付日期到期时,乙企业通过第二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兑付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操作请求,网络设备基于该债权操作请求,将甲企业支付的账款转至丙企业的账户,并将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以及第三用户设备,并在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债权操作请求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债权操作请求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方面的一种在第一用户设备端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步骤S21。在步骤S21中,第一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债务方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所述债务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权方信息。例如,乙企业持有甲企业的一笔应收账款,甲企业与乙企业均是通过网络设备相关审核的企业,甲企业的第一用户设备将该笔应收账款相关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其中,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甲企业标识信息、乙企业标识信息、应收账款金额、应收账款的兑付日期等;网络设备接收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例如,甲企业与乙企业均已通过网络设备的审核进行注册,且甲企业、乙企业均登记对应的用户设备。甲企业与乙企业有商业上的交易往来,甲企业在某笔交易中确认收货后,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如甲企业内部集成服务器等)存储对应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债务人甲企业标识信息(如企业名称、组织机构代码等)、债权人乙企业标识信息、应收账款具体金额、应收账款兑付日期等。随后,甲企业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上传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网络设备接收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基于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债权方乙企业标识信息在数据库中确定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并根据该设备标识信息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网络设备充当第三方公证人,作为债务方和债权方跨链交易的中介,在各方账证一致、账实一致时,在各方主体相关账本中写入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步骤S22(未示出)。在步骤S22中,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例如,债权操作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对应收账款的转让、拆分、贴现、申请融资等。网络设备端获取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后将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第一用户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由以下至少任一项确定:由债权方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确定;由债权操作请求涉及的其他相关方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基于所述债权操作请求确定,其中,所述债权操作请求与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相对应;由网络设备基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债权操作处理确定。例如,债权操作处理可以是在第二用户设备获取发送至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该债权操作处理涉及的其他相关方处理后由第三用户设备发送至网络设备,或者网络设备执行对应的债权操作后获取的。
例如,乙企业向丙企业购买某材料,由于流动资金不足,当前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兑付日期未至,乙企业决定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拆分后将其中一份转让至丙企业。乙企业与丙企业完成债权拆分转让后,乙企业在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库中存储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务拆分并转让其中一份至丙企业的结果信息,如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拆分为子债权一和子债权二,将子债权一的债权方变更为丙企业,并继续持有子债权二。随后,第二用户设备将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根据该债权操作处理涉及的丙企业,在数据库中查询确定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网络设备将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三用户设备,并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该结果信息,如应收账款的债权拆分为子债权一和子债权二,子债权二的债权方为乙企业,子债权一的债权方由乙企业变更为丙企业。
又如,乙企业已经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方转让至丙企业,在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的兑付日期到期时,网络设备将甲企业账户中对应的账款转至丙企业的账户。随后,网络设备根据丙企业的企业标识信息在数据库中查询丙企业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向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以及第三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已经兑付,账款由甲企业账户转至丙企业账户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并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又如,乙企业已经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方转让至丙企业,在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的兑付日期到期时,网络设备将甲企业账户中对应的账款转至丙企业的账户。随后,网络设备根据丙企业的企业标识信息在数据库中查询丙企业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向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以及第三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已经兑付,账款由甲企业账户转至丙企业账户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并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债权操作处理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债权操作处理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又一个方面的一种在第二用户设备端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步骤S31。在步骤S31中,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债权方应收账款对应的债务方信息。例如,网络设备根据数据库中存储的关于企业标识信息与对应用户设备的映射关系确定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债权方信息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并基于该第二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向该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例如,甲企业与乙企业均已通过网络设备的审核进行注册,且甲企业、乙企业均登记对应的用户设备。甲企业与乙企业有商业上的交易往来,甲企业在某笔交易中确认收货后,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如甲企业内部集成服务器等)存储对应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债务人甲企业标识信息(如企业名称、组织机构代码等)、债权人乙企业标识信息、应收账款具体金额、应收账款兑付日期等。随后,甲企业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上传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网络设备接收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基于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债权方乙企业标识信息在数据库中确定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并根据该设备标识信息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网络设备充当第三方公证人,作为债务方和债权方跨链交易的中介,在各方账证一致、账实一致时,在各方主体相关账本中写入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32(未示出)。在步骤S32中,第二用户设备基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二用户的确认操作,认证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向所述网络设备返回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对应的记录反馈信息。乙企业的第二用户设备接收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后,基于第二用户设备数据库中存储的预收账款记录信息,与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核对;若核对无误,第二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确认该应收账款信息的记录反馈信息。网络设备接收该记录反馈信息,并基于该记录反馈信息中包含的对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确认信息,认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随后,网络设备将该认证后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中。
例如,乙企业在某笔交易完成发货后,通过第二用户设备存储对应的预收账款记录信息。网络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第二用户设备接收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并与数据库中预收账款信息进行核对,若核对无误,第二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记录反馈信息,其中,该记录反馈信息包括对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确认信息;网络设备基于该记录反馈信息认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并对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节点间分发和数据同步,将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中。
若第二用户设备核对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与数据库中预收账款记录信息不一致,第二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记录反馈信息,该记录反馈信息包括对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核对有误信息;网络设备接收该记录反馈信息,并向第一用户设备以及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提示信息,提示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甲企业以及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乙企业进一步核实对应的应收/预收账款记录信息,直至应收账款记录信息核对无误或者取消等。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记录反馈信息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记录反馈信息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33(未示出)。在步骤S33中,第二用户设备获取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对应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例如,乙企业在应收账款到款日期之前,向丙企业购买原材料,乙企业目前没有外部资金进行流转,通过对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债权操作处理,如通过将债权转让至丙企业等。乙企业在与丙企业进行债权转让后,通过第二用户设备记录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转让操作的结果信息,如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方变更为丙企业。随后,第二用户设备将该债权转让操作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接收该债权转让操作的结果信息,并根据债权操作处理所涉及的其他相关方,确定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第一用户设备及第三用户设备,并将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在所述分布式账本中更新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例如,乙企业向丙企业购买某材料,由于流动资金不足,当前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兑付日期未至,乙企业决定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至丙企业。乙企业与丙企业完成债权转让后,乙企业在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库中存储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如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方由乙企业变更为丙企业。随后,第二用户设备将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根据该债权操作处理涉及的丙企业,在数据库中查询确定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网络设备将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三用户设备,并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方由乙企业变更为丙企业。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债权操作处理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债权操作处理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34(未示出)。在步骤S34中,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例如,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设备返回的关于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其中,该债权操作处理可以是网络设备根据分布式账本中应收账款记录信息或者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债权操作请求执行,如到期兑付对应的账款等,该债权操作处理还可以是由第三用户设备基于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债权操作请求执行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35(未示出)。在步骤S35中,第二用户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请求;其中,在步骤S34中,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所述债权操作请求对应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例如,乙企业已经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方转让至丙企业,在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的兑付日期到期时,网络设备将甲企业账户中对应的账款转至丙企业的账户。随后,网络设备根据丙企业的企业标识信息在数据库中查询丙企业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向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以及第三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已经兑付,账款由甲企业账户转至丙企业账户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并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又如,乙企业已经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方转让至丙企业,在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的兑付日期到期时,乙企业向网络设备发送债权操作请求,其中,该债权操作请求包括兑付该应收债款以及将该债款由甲企业账户转至丙企业账户的请求信息。网络设备接收并执行该债权操作请求。
又如,乙企业由于流动资金不足,且当前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兑付日期未至,乙企业决定将该应收账款进行贴现处理。乙企业向网络设备发送将该应收账款进行贴现的请求信息,其中,该请求信息中还包括乙企业选择的执行该贴现操作的金融机构。网络设备根据该债权操作请求涉及的金融机构,在数据库中查询确定该金融机构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并将该债权操作请求发送至第三用户设备。金融机构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接收该债权操作请求,并执行对应的贴现操作,如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至金融机构并向乙企业支付一定数量的账款。随后,第三用户设备将该赵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接收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并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方由乙企业变更为金融机构,且金融机构向乙企业支付一定数量的账款等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债权操作处理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债权操作处理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的一种在第三用户设备端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步骤S41、步骤S42和步骤S43。在步骤S41中,第三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关于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请求,其中,所述债权操作请求所涉及的其他相关方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相对应;在步骤S42中,第三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债权操作请求确定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在步骤S43中,第三用户设备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例如,网络设备通过分布式记账的方式将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节点间分发和数据同步,将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中。随后,乙企业决定通过向金融机构或者商业保理机构转让应付账款的债权,获得一定数量的账款;乙企业通过第二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债权操作请求,其中,债权操作请求包括将该债权进行贴现处理的请求。网络设备将该债权操作请求转发至第三用户设备,第三用户设备接收并执行该债权操作请求,将执行该债权操作请求后获得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返回至网络设备。
例如,甲企业与乙企业均已通过网络设备的审核进行注册,且甲企业、乙企业均登记对应的用户设备。甲企业与乙企业有商业上的交易往来,甲企业在某笔交易中确认收货后,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如甲企业内部集成服务器等)存储对应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债务人甲企业标识信息(如企业名称、组织机构代码等)、债权人乙企业标识信息、应收账款具体金额、应收账款兑付日期等。随后,甲企业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上传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网络设备接收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基于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债权方乙企业标识信息在数据库中确定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并根据该设备标识信息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网络设备对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节点间分发和数据同步,将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中。乙企业由于流动资金不足,且当前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兑付日期未至,乙企业决定将该应收账款进行贴现处理。乙企业向网络设备发送将该应收账款进行贴现的请求信息,其中,该请求信息中还包括乙企业选择的执行该贴现操作的金融机构。网络设备根据该债权操作请求涉及的金融机构,在数据库中查询确定该金融机构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并将该债权操作请求发送至第三用户设备。金融机构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接收该债权操作请求,并执行对应的贴现操作,如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至金融机构并向乙企业支付一定数量的账款。随后,第三用户设备将该赵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接收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并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方由乙企业变更为金融机构,且金融机构向乙企业支付一定数量的账款等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债权操作处理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债权操作处理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债务方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所述债务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权方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债权方信息确定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将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并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图7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方面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债务方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所述债务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权方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债权方信息确定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将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请求;
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债权操作请求转发至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
所述第三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债权操作请求,根据所述债权操作请求确定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并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并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及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并根据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在所述分布式账本中更新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图8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的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网络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接收模块11、确定模块12、发送模块13和记录模块14。接收模块11,用于接收债务方对应的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所述债务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权方信息;确定模块12,用于根据所述债权方信息确定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模块13,用于将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记录模块14,用于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具体而言,接收模块11,用于接收债务方对应的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所述债务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权方信息。例如,乙企业持有甲企业的一笔应收账款,甲企业与乙企业均是通过网络设备相关审核的企业,甲企业的第一用户设备将该笔应收账款相关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其中,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甲企业标识信息、乙企业标识信息、应收账款金额、应收账款的兑付日期等;网络设备接收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确定模块12,用于根据所述债权方信息确定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存储有各企业标识信息和各企业对应的用户设备标识信息间的映射关系,网络设备根据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包含的乙企业标识信息,在数据中查询确定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其中,该映射关系可以是网络设备从其他数据库中调用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根据用户设备上传的相关信息存储的。
发送模块13,用于将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例如,网络设备确定第二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后,基于该第二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向该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记录模块14,用于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例如,网络设备通过分布式记账的方式将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节点间分发和数据同步,将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中。分布式账本通过交易签名、共识算法和跨链技术保障分布式账本的一致性,自动实时完成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传统上,主要依靠对账制度来实现各类分布式账本的一致性。对账是指对账本和账户所记录的有关数据加以检查和核对,以实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证相符是指账本记录与会计凭证相符,账账相符是指各种账本之间的相符,账实相符是指各种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与实际数额相符。分布式账本首先通过交易签名保障了账证相符,账就是证,证就是账,两者一致,难以篡改。其次,分布式账本通过共识机制来实现各类主体的账账相符。交易信息只有获得各类主体的共识,才能写入共享总账;写入账上的信息,必然已得到各主体的共识,账账自动相符。再者,分布式账本通过跨链协议开展款款兑付、卷款兑付,从而自动完成账实相符。跨链技术不仅在交易上保障了款款兑付、卷款兑付的原则性,而且在记账上保障了跨链不同主体账本之间的一致性。如,采用公证人机制,指引入一个可信的第三方充当公证人,作为跨链操作的中介。此处,网络设备可以充当第三方公证人,作为债务方和债权方跨链交易的中介,在各方账证一致、账实一致时,在各方主体相关账本中写入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例如,甲企业与乙企业均已通过网络设备的审核进行注册,且甲企业、乙企业均登记对应的用户设备。甲企业与乙企业有商业上的交易往来,甲企业在某笔交易中确认收货后,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如甲企业内部集成服务器等)存储对应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债务人甲企业标识信息(如企业名称、组织机构代码等)、债权人乙企业标识信息、应收账款具体金额、应收账款兑付日期等。随后,甲企业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上传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网络设备接收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基于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债权方乙企业标识信息在数据库中确定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并根据该设备标识信息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网络设备充当第三方公证人,作为债务方和债权方跨链交易的中介,在各方账证一致、账实一致时,在各方主体相关账本中写入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又如,甲企业与乙企业均已通过网络设备的审核进行注册,且甲企业、乙企业均登记对应的用户设备。甲企业与乙企业有商业上的交易往来,甲企业在某笔交易中确认收货后,将与其他企业的第三方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至乙企业,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如甲企业内部集成服务器等)存储对应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债务人甲企业标识信息(如企业名称、组织机构代码等)、债权人乙企业标识信息、第三方应收账款转让信息、第三方应收账款相关信息、第三方应收账款转让日期等。随后,甲企业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上传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网络设备接收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基于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债权方乙企业标识信息在数据库中确定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及第三方应收账款中债务方其他企业的其他用户设备,并根据第二用户设备和其他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向第二用户设备和其他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网络设备充当第三方公证人,作为债务方甲企业、债权方乙企业及债务方的债务方其他企业的跨链交易的中介,在各方账证一致、账实一致时,在各方主体相关账本中写入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包括接收模块15(未示出)。接收模块15,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记录反馈信息;若所述记录反馈信息包括对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确认信息,网络设备认证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记录模块14,用于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认证后的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例如,乙企业的第二用户设备接收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后,基于第二用户设备数据库中存储的预收账款记录信息,与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核对;若核对无误,第二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确认该应收账款信息的记录反馈信息。网络设备接收该记录反馈信息,并基于该记录反馈信息中包含的对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确认信息,认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随后,网络设备将该认证后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中。
例如,乙企业在某笔交易完成发货后,通过第二用户设备存储对应的预收账款记录信息。网络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第二用户设备接收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并与数据库中预收账款信息进行核对,若核对无误,第二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记录反馈信息,其中,该记录反馈信息包括对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确认信息;网络设备基于该记录反馈信息认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并对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节点间分发和数据同步,将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中。
若第二用户设备核对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与数据库中预收账款记录信息不一致,第二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记录反馈信息,该记录反馈信息包括对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核对有误信息;网络设备接收该记录反馈信息,并向第一用户设备以及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提示信息,提示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甲企业以及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乙企业进一步核实对应的应收/预收账款记录信息,直至应收账款记录信息核对无误或者取消等。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记录反馈信息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记录反馈信息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还包括更新模块16(未示出)。更新模块16,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确定所述债权操作处理所涉及的其他相关方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及所述第三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在所述分布式账本中更新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例如,债权操作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债权方对该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债权拆分转让等债权处理。
例如,乙企业向丙企业购买某材料,由于流动资金不足,当前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兑付日期未至,乙企业决定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至丙企业。乙企业与丙企业完成债权转让后,乙企业在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库中存储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如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方由乙企业变更为丙企业。随后,第二用户设备将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根据该债权操作处理涉及的丙企业,在数据库中查询确定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网络设备将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应收账款对应债务方甲企业的第一用户设备和应收账款转让方丙企业的第三用户设备,并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方由乙企业变更为丙企业。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债权操作处理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债权操作处理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债权操作处理包括债务拆分转让操作,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包括将所述应收账款拆分为多个子应收账款,且将其中一个或多个子应收账款的债权方信息变更为其他相关方,其中,所述其他相关方包括所述应收账款债权方的债权方。例如,债权操作处理包括债权拆分转让操作,如将应收账款拆分为多个子应收账款,将其中一个或多个转让至其他相关方,并继续持有剩余的子应收账款。
例如,乙企业向丙企业购买某材料,由于流动资金不足,当前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兑付日期未至,乙企业决定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拆分后将其中一份转让至丙企业,如将应收账款拆分为子应收账款一和子应收账款二,并将子应收账款一的债权转让至丙企业,继续持有子应收账款二的债权。乙企业与丙企业完成债权拆分转让后,乙企业在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库中存储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务拆分并转让其中一份至丙企业的结果信息。随后,第二用户设备将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根据该债权操作处理涉及的丙企业,在数据库中查询确定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网络设备将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三用户设备,并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该结果信息,如应收账款拆分为子应收账款一和子应收账款二,子应收账款二的债权方为乙企业,子应收账款一的债权方由乙企业变更为丙企业。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债权操作处理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债权操作处理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还包括更新模块17(未示出)。更新模块17,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请求,将所述债权操作请求转发至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并接收所述第三用户设备基于所述债权操作请求返回的、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及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在所述分布式账本中更新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例如,债权操作处理包括对应收账款的债权进行贴现、申请融资及拆分贴现等,如债权方向金融机构或者商业保理机构转让应付账款的债权,获得一定数量的账款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债权操作请求包括对所述应收账款进行贴现处理请求信息以及该债权操作请求涉及的其他相关方,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包括将所述应收账款债权转让至所述其他相关方并获取对应数量的账款,其中,所述其他相关方包括金融机构、商业保理机构等。
例如,乙企业由于流动资金不足,且当前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兑付日期未至,乙企业决定将该应收账款进行贴现处理。乙企业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将该应收账款进行贴现的请求信息,其中,该请求信息中还包括乙企业选择的执行该贴现操作的金融机构。网络设备根据该债权操作请求涉及的金融机构,在数据库中查询确定该金融机构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并将该债权操作请求发送至第三用户设备。金融机构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接收该债权操作请求,并执行对应的贴现操作,如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至金融机构并向乙企业支付一定数量的账款。随后,第三用户设备将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接收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并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方由乙企业变更为金融机构,且金融机构向乙企业支付一定数量的账款等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又如,乙企业向丙企业购买某材料,由于流动资金不足,当前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兑付日期未至,乙企业决定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拆分后将其中一份进行贴现处理,如将应收账款拆分为子应收账款一和子应收账款二,将子应收账款一的债权转让至金融机构进行贴现,并继续持有子应收账款二的债权。乙企业完成债权拆分转让后,乙企业在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库中存储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务拆分并转让其中一份至某金融机构的结果信息。随后,第二用户设备将该应收账款拆分为子应收账款一和子应收账款二的结果信息及将子应收账款一债权转让至某金融机构的贴现请求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根据该贴现请求涉及的金融机构,在数据库中查询确定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网络设备将该关于子应收账款一的贴现请求发送至第三用户设备。金融机构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接收该贴现请求,并执行对应的贴现操作,如将该子应收账款一的债权转让至金融机构并向乙企业支付一定数量的账款。随后,第三用户设备将贴现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接收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并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拆分为子债权一和子债权二,其中子债权二的债权方为乙企业,子债权一的债权方由乙企业变更为金融机构,且金融机构向乙企业支付一定数量的账款等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债权操作请求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债权操作请求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还包括更新模块18(未示出)。更新模块18,用于从所述分布式账本中读取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并对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债权操作处理,确定所述债权操作处理所涉及的其他相关方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及所述第三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在所述分布式账本中更新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例如,债权操作处理包括但不限于网络设备根据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的兑付日期自动执行的支付等操作。
例如,乙企业已经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方转让至丙企业,在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的兑付日期到期时,网络设备将甲企业账户中对应的账款转至丙企业的账户。随后,网络设备根据丙企业的企业标识信息在数据库中查询丙企业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向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以及第三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已经兑付,账款由甲企业账户转至丙企业账户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并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债权操作处理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债权操作处理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所述分布式账本中读取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并对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债权操作处理,包括: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请求,根据所述债权操作请求从所述分布式账本中读取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并对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债权操作处理。例如,债权操作请求包括债权方基于兑付日期到达执行向债务方向债权方的债权方支付对应的货币的支付请求等。
例如,乙企业已经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至丙企业,在该应收债款记录信息中的兑付日期到期时,乙企业通过第二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兑付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操作请求,网络设备基于该债权操作请求,将甲企业支付的账款转至丙企业的账户,并将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以及第三用户设备,并在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债权操作请求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债权操作请求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图9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方面的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第一用户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发送模块21。发送模块21,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债务方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所述债务方的应收账款的债权方信息。例如,乙企业持有甲企业的一笔应收账款,甲企业与乙企业均是通过网络设备相关审核的企业,甲企业的第一用户设备将该笔应收账款相关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其中,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甲企业标识信息、乙企业标识信息、应收账款金额、应收账款的兑付日期等;网络设备接收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例如,甲企业与乙企业均已通过网络设备的审核进行注册,且甲企业、乙企业均登记对应的用户设备。甲企业与乙企业有商业上的交易往来,甲企业在某笔交易中确认收货后,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如甲企业内部集成服务器等)存储对应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债务人甲企业标识信息(如企业名称、组织机构代码等)、债权人乙企业标识信息、应收账款具体金额、应收账款兑付日期等。随后,甲企业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上传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网络设备接收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基于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债权方乙企业标识信息在数据库中确定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并根据该设备标识信息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网络设备充当第三方公证人,作为债务方和债权方跨链交易的中介,在各方账证一致、账实一致时,在各方主体相关账本中写入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包括接收模块22(未示出)。接收模块22,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例如,债权操作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对应收账款的转让、拆分、贴现、申请融资等。网络设备端获取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后将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第一用户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由以下至少任一项确定:由债权方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确定;由债权操作请求涉及的其他相关方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基于所述债权操作请求确定,其中,所述债权操作请求与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相对应;由网络设备基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债权操作处理确定。例如,债权操作处理可以是在第二用户设备获取发送至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该债权操作处理涉及的其他相关方处理后由第三用户设备发送至网络设备,或者网络设备执行对应的债权操作后获取的。
例如,乙企业向丙企业购买某材料,由于流动资金不足,当前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兑付日期未至,乙企业决定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拆分后将其中一份转让至丙企业。乙企业与丙企业完成债权拆分转让后,乙企业在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库中存储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务拆分并转让其中一份至丙企业的结果信息,如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拆分为子债权一和子债权二,并将子债权一的债权方变更为丙企业,并继续持有子债权二。随后,第二用户设备将该债务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根据该债务操作处理涉及的丙企业,在数据库中查询确定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网络设备将该债务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三用户设备,并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该结果信息,如应收账款的债权拆分为子债权一和子债权二,子债权二的债权方为乙企业,子债权一的债权方由乙企业变更为丙企业。
又如,乙企业已经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方转让至丙企业,在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的兑付日期到期时,网络设备将甲企业账户中对应的账款转至丙企业的账户。随后,网络设备根据丙企业的企业标识信息在数据库中查询丙企业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向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以及第三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已经兑付,账款由甲企业账户转至丙企业账户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并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又如,乙企业已经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方转让至丙企业,在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的兑付日期到期时,网络设备将甲企业账户中对应的账款转至丙企业的账户。随后,网络设备根据丙企业的企业标识信息在数据库中查询丙企业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向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以及第三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已经兑付,账款由甲企业账户转至丙企业账户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并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债权操作处理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债权操作处理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图10示出根据本申请又一个方面的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发送模块31。发送模块31,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债权方应收账款对应的债务方信息。例如,网络设备根据数据库中存储的关于企业标识信息与对应用户设备的映射关系确定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债权方信息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并基于该第二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向该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例如,甲企业与乙企业均已通过网络设备的审核进行注册,且甲企业、乙企业均登记对应的用户设备。甲企业与乙企业有商业上的交易往来,甲企业在某笔交易中确认收货后,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如甲企业内部集成服务器等)存储对应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债务人甲企业标识信息(如企业名称、组织机构代码等)、债权人乙企业标识信息、应收账款具体金额、应收账款兑付日期等。随后,甲企业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上传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网络设备接收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基于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债权方乙企业标识信息在数据库中确定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并根据该设备标识信息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网络设备充当第三方公证人,作为债务方和债权方跨链交易的中介,在各方账证一致、账实一致时,在各方主体相关账本中写入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还包括认证模块32(未示出)。认证模块32,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二用户的确认操作,认证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向所述网络设备返回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对应的记录反馈信息。乙企业的第二用户设备接收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后,基于第二用户设备数据库中存储的预收账款记录信息,与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核对;若核对无误,第二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确认该应收账款信息的记录反馈信息。网络设备接收该记录反馈信息,并基于该记录反馈信息中包含的对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确认信息,认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随后,网络设备将该认证后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中。
例如,乙企业在某笔交易完成发货后,通过第二用户设备存储对应的预收账款记录信息。网络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第二用户设备接收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并与数据库中预收账款信息进行核对,若核对无误,第二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记录反馈信息,其中,该记录反馈信息包括对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确认信息;网络设备基于该记录反馈信息认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并对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节点间分发和数据同步,将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中。
若第二用户设备核对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与数据库中预收账款记录信息不一致,第二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记录反馈信息,该记录反馈信息包括对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核对有误信息;网络设备接收该记录反馈信息,并向第一用户设备以及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提示信息,提示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甲企业以及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乙企业进一步核实对应的应收/预收账款记录信息,直至应收账款记录信息核对无误或者取消等。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记录反馈信息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记录反馈信息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还包括获取模块33(未示出)。获取模块33,用于获取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对应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例如,乙企业在应收账款到款日期之前,向丙企业购买原材料,乙企业目前没有外部资金进行流转,通过对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债权操作处理,如通过将债权转让至丙企业等。乙企业在与丙企业进行债权转让后,通过第二用户设备记录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转让操作的结果信息,如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方变更为丙企业。随后,第二用户设备将该债权转让操作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接收该债权转让操作的结果信息,并根据债权操作处理所涉及的其他相关方,确定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第一用户设备及第三用户设备,并将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在所述分布式账本中更新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例如,乙企业向丙企业购买某材料,由于流动资金不足,当前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兑付日期未至,乙企业决定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至丙企业。乙企业与丙企业完成债权转让后,乙企业在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库中存储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如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方由乙企业变更为丙企业。随后,第二用户设备将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根据该债权操作处理涉及的丙企业,在数据库中查询确定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网络设备将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三用户设备,并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方由乙企业变更为丙企业。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债权操作处理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债权操作处理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还包括接收模块34(未示出)。接收模块34,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例如,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设备返回的关于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其中,该债权操作处理可以是网络设备根据分布式账本中应收账款记录信息或者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债权操作请求执行,如到期兑付对应的账款等,该债权操作处理还可以是由第三用户设备基于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债权操作请求执行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35(未示出)。发送模块35,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请求;其中,接收模块34,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所述债权操作请求对应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例如,乙企业已经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方转让至丙企业,在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的兑付日期到期时,网络设备将甲企业账户中对应的账款转至丙企业的账户。随后,网络设备根据丙企业的企业标识信息在数据库中查询丙企业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向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以及第三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已经兑付,账款由甲企业账户转至丙企业账户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并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又如,乙企业已经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方转让至丙企业,在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的兑付日期到期时,乙企业向网络设备发送债权操作请求,其中,该债权操作请求包括兑付该应收债款以及将该债款由甲企业账户转至丙企业账户的请求信息。网络设备接收并执行该债权操作请求。
又如,乙企业由于流动资金不足,且当前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兑付日期未至,乙企业决定将该应收账款进行贴现处理。乙企业向网络设备发送将该应收账款进行贴现的请求信息,其中,该请求信息中还包括乙企业选择的执行该贴现操作的金融机构。网络设备根据该债权操作请求涉及的金融机构,在数据库中查询确定该金融机构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并将该债权操作请求发送至第三用户设备。金融机构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接收该债权操作请求,并执行对应的贴现操作,如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至金融机构并向乙企业支付一定数量的账款。随后,第三用户设备将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接收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并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方由乙企业变更为金融机构,且金融机构向乙企业支付一定数量的账款等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债权操作处理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债权操作处理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图11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的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第三用户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接收模块41、确定模块42和发送模块43。接收模块41,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关于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请求,其中,所述债权操作请求所涉及的其他相关方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相对应;确定模块42,用于根据所述债权操作请求确定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模块43,用于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例如,网络设备通过分布式记账的方式将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节点间分发和数据同步,将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中。随后,乙企业决定通过向金融机构或者商业保理机构转让应付账款的债权,获得一定数量的账款;乙企业通过第二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债权操作请求,其中,债权操作请求包括将该债权进行贴现处理的请求。网络设备将该债权操作请求转发至第三用户设备,第三用户设备接收并执行该债权操作请求,将执行该债权操作请求后获得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返回至网络设备。
例如,甲企业与乙企业均已通过网络设备的审核进行注册,且甲企业、乙企业均登记对应的用户设备。甲企业与乙企业有商业上的交易往来,甲企业在某笔交易中确认收货后,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如甲企业内部集成服务器等)存储对应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债务人甲企业标识信息(如企业名称、组织机构代码等)、债权人乙企业标识信息、应收账款具体金额、应收账款兑付日期等。随后,甲企业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上传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网络设备接收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基于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中债权方乙企业标识信息在数据库中确定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并根据该设备标识信息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网络设备对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节点间分发和数据同步,将该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中。乙企业由于流动资金不足,且当前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兑付日期未至,乙企业决定将该应收账款进行贴现处理。乙企业向网络设备发送将该应收账款进行贴现的请求信息,其中,该请求信息中还包括乙企业选择的执行该贴现操作的金融机构。网络设备根据该债权操作请求涉及的金融机构,在数据库中查询确定该金融机构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并将该债权操作请求发送至第三用户设备。金融机构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接收该债权操作请求,并执行对应的贴现操作,如将该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至金融机构并向乙企业支付一定数量的账款。随后,第三用户设备将该赵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接收该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并发送至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并在分布式账本中更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方由乙企业变更为金融机构,且金融机构向乙企业支付一定数量的账款等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债权操作处理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债权操作处理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图12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债务方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所述债务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权方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债权方信息确定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将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图13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方面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债务方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所述债务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权方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债权方信息确定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将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请求;
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债权操作请求转发至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
所述第三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债权操作请求,根据所述债权操作请求确定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并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并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及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并根据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在所述分布式账本中更新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代码,当所述计算机代码被执行时,如前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设备执行时,如前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前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图14示出了可被用于实施本申请中所述的各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
如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300能够作为各所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300可包括具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系统存储器或NVM/存储设备320)以及与该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耦合并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实现模块从而执行本申请中所述的动作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5)。
对于一个实施例,系统控制模块310可包括任意适当的接口控制器,以向(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5中的至少一个和/或与系统控制模块310通信的任意适当的设备或组件提供任意适当的接口。
系统控制模块310可包括存储器控制器模块330,以向系统存储器315提供接口。存储器控制器模块330可以是硬件模块、软件模块和/或固件模块。
系统存储器315可被用于例如为系统300加载和存储数据和/或指令。对于一个实施例,系统存储器315可包括任意适当的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适当的DRAM。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存储器315可包括双倍数据速率类型四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4SDRAM)。
对于一个实施例,系统控制模块3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I/O)控制器,以向NVM/存储设备320及(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325提供接口。
例如,NVM/存储设备320可被用于存储数据和/或指令。NVM/存储设备320可包括任意适当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闪存)和/或可包括任意适当的(一个或多个)非易失性存储设备(例如,一个或多个硬盘驱动器(HDD)、一个或多个光盘(CD)驱动器和/或一个或多个数字通用光盘(DVD)驱动器)。
NVM/存储设备320可包括在物理上作为系统300被安装在其上的设备的一部分的存储资源,或者其可被该设备访问而不必作为该设备的一部分。例如,NVM/存储设备320可通过网络经由(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325进行访问。
(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325可为系统300提供接口以通过一个或多个网络和/或与任意其他适当的设备通信。系统300可根据一个或多个无线网络标准和/或协议中的任意标准和/或协议来与无线网络的一个或多个组件进行无线通信。
对于一个实施例,(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5中的至少一个可与系统控制模块310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例如,存储器控制器模块330)的逻辑封装在一起。对于一个实施例,(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5中的至少一个可与系统控制模块310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的逻辑封装在一起以形成系统级封装(SiP)。对于一个实施例,(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5中的至少一个可与系统控制模块310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的逻辑集成在同一模具上。对于一个实施例,(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5中的至少一个可与系统控制模块310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的逻辑集成在同一模具上以形成片上系统(SoC)。
在各个实施例中,系统300可以但不限于是:服务器、工作站、台式计算设备或移动计算设备(例如,膝上型计算设备、手持计算设备、平板电脑、上网本等)。在各个实施例中,系统300可具有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和/或不同的架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300包括一个或多个摄像机、键盘、液晶显示器(LCD)屏幕(包括触屏显示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端口、多个天线、图形芯片、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扬声器。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可在软件和/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体中被实施,例如,可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通用目的计算机或任何其他类似硬件设备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可以通过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文所述步骤或功能。同样地,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包括相关的数据结构)可以被存储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例如,RAM存储器,磁或光驱动器或软磁盘及类似设备。另外,本申请的一些步骤或功能可采用硬件来实现,例如,作为与处理器配合从而执行各个步骤或功能的电路。
另外,本申请的一部分可被应用为计算机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当其被计算机执行时,通过该计算机的操作,可以调用或提供根据本申请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存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源文件、可执行文件、安装包文件等,相应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该计算机直接执行该指令,或者该计算机编译该指令后再执行对应的编译后程序,或者该计算机读取并执行该指令,或者该计算机读取并安装该指令后再执行对应的安装后程序。在此,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可供计算机访问的任意可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通信介质。
通信介质包括藉此包含例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通信信号被从一个系统传送到另一系统的介质。通信介质可包括有导的传输介质(诸如电缆和线(例如,光纤、同轴等))和能传播能量波的无线(未有导的传输)介质,诸如声音、电磁、RF、微波和红外。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可被体现为例如无线介质(诸如载波或诸如被体现为扩展频谱技术的一部分的类似机制)中的已调制数据信号。术语“已调制数据信号”指的是其一个或多个特征以在信号中编码信息的方式被更改或设定的信号。调制可以是模拟的、数字的或混合调制技术。
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以用于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的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随机存储器(RAM,DRAM,SRAM);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各种只读存储器(ROM,PROM,EPROM,EEPROM)、磁性和铁磁/铁电存储器(MRAM,FeRAM);以及磁性和光学存储设备(硬盘、磁带、CD、DVD);或其它现在已知的介质或今后开发的能够存储供计算机系统使用的计算机可读信息/数据。
在此,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一个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该装置运行基于前述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21)
1.一种在网络设备端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接收债务方对应的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所述债务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权方信息;
根据所述债权方信息确定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
将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记录反馈信息;
若所述记录反馈信息包括对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确认信息,认证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其中,所述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
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认证后的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确定所述债权操作处理所涉及的其他相关方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
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及所述第三用户设备;
根据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在所述分布式账本中更新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债权操作处理包括债务拆分转让操作,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包括将所述应收账款拆分为多个子应收账款,且将其中一个或多个子应收账款的债权方信息变更为其他相关方,其中,所述其他相关方包括所述应收账款债权方的债权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请求;
将所述债权操作请求转发至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并接收所述第三用户设备基于所述债权操作请求返回的、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及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根据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在所述分布式账本中更新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债权操作请求包括对所述应收账款进行贴现处理请求信息以及该债权操作请求涉及的其他相关方,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包括将所述应收账款债权转让至所述其他相关方并获取对应数量的账款,其中,所述其他相关方包括金融机构、商业保理机构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分布式账本中读取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并对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债权操作处理;
确定所述债权操作处理所涉及的其他相关方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
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及所述第三用户设备;
根据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在所述分布式账本中更新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从所述分布式账本中读取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并对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债权操作处理,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请求;
根据所述债权操作请求从所述分布式账本中读取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并对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债权操作处理。
9.一种在第一用户设备端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债务方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所述债务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权方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由以下至少任一项确定:
由债权方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确定;
由债权操作请求涉及的其他相关方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基于所述债权操作请求确定,其中,所述债权操作请求与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相对应;
由网络设备基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进行债务操作处理确定。
12.一种在第二用户设备端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债权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务方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数据中存储的预收账款记录信息核对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并向所述网络设备返回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对应的记录反馈信息;
若核对无误,所述记录反馈信息包括对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确认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对应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请求;
其中,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所述债权操作请求对应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17.一种在第三用户设备端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关于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请求,其中,所述债权操作请求所涉及的其他相关方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相对应;
根据所述债权操作请求确定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
18.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债务方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债务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权方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债权方信息确定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将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并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19.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债务方的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其中,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包括关于债务方的应收账款对应的债权方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债权方信息确定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第二用户设备,将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请求;
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债权操作请求转发至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
所述第三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债权操作请求,根据所述债权操作请求确定关于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的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并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并将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及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并根据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在所述分布式账本中更新所述应收账款记录信息;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债权操作处理的结果信息。
20.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操作。
21.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得系统进行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操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98399.8A CN109272394A (zh) | 2018-08-08 | 2018-08-08 | 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98399.8A CN109272394A (zh) | 2018-08-08 | 2018-08-08 | 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72394A true CN109272394A (zh) | 2019-01-25 |
Family
ID=65153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98399.8A Pending CN109272394A (zh) | 2018-08-08 | 2018-08-08 | 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272394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35990A (zh) * | 2019-05-06 | 2019-08-16 | 安徽海汇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应收账款债权转让拆分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0889758A (zh) * | 2019-11-15 | 2020-03-17 | 安徽海汇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债权流转体系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
CN113222573A (zh) * | 2021-05-27 | 2021-08-06 | 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交易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3706302A (zh) * | 2021-07-30 | 2021-11-26 | 梁伟 | 基于跨链的区块链金融数据的生成方法及系统 |
CN114140122A (zh) * | 2021-12-08 | 2022-03-04 | 工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信用凭证流转方法和装置 |
CN114270392A (zh) * | 2019-09-12 | 2022-04-01 | 科氏工业公司 | 用于资产管理的分布式账本系统和相应的金融工具应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26771A (zh) * | 2016-08-25 | 2017-01-11 | 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保存方法和清算系统 |
US20180101914A1 (en) * | 2016-10-10 | 2018-04-12 | Escolhalegal, Llc | Systems, methods and machine-readable mediums for data management and payment processing |
CN108229958A (zh) * | 2017-12-27 | 2018-06-29 |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收账款系统及方法 |
-
2018
- 2018-08-08 CN CN201810898399.8A patent/CN10927239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26771A (zh) * | 2016-08-25 | 2017-01-11 | 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保存方法和清算系统 |
US20180101914A1 (en) * | 2016-10-10 | 2018-04-12 | Escolhalegal, Llc | Systems, methods and machine-readable mediums for data management and payment processing |
CN108229958A (zh) * | 2017-12-27 | 2018-06-29 |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收账款系统及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徐德顺等: "基于BEST定价模型与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应收账款交易系统",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35990A (zh) * | 2019-05-06 | 2019-08-16 | 安徽海汇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应收账款债权转让拆分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4270392A (zh) * | 2019-09-12 | 2022-04-01 | 科氏工业公司 | 用于资产管理的分布式账本系统和相应的金融工具应用 |
CN110889758A (zh) * | 2019-11-15 | 2020-03-17 | 安徽海汇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债权流转体系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
CN113222573A (zh) * | 2021-05-27 | 2021-08-06 | 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交易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3706302A (zh) * | 2021-07-30 | 2021-11-26 | 梁伟 | 基于跨链的区块链金融数据的生成方法及系统 |
CN114140122A (zh) * | 2021-12-08 | 2022-03-04 | 工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信用凭证流转方法和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08011B2 (en) | Global liquidity and settlement system | |
US11386493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yptocurrency trading | |
CN109272394A (zh) | 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管理应收账款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 |
WO2019192119A1 (zh) | 基于区块链的融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US20180293553A1 (en) | Account platform for a distributed network of nodes | |
US11966976B2 (en) | Cryptocurrency exchange traded product | |
US20180268483A1 (en) | Programmable asset systems and methods | |
CN109299939A (zh) | 用于具有完全密码可审核性的交易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0458700A (zh) | 一种通证生成方法、供应链金融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 |
CN109155028A (zh) | 用于记录点对点交易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
US20190318425A1 (en) | Energy future token platform | |
KR20190049038A (ko) | 가상 화폐를 이용한 투자 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13538122A (zh) | 一种用于借用资源的方法、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 |
US20200074415A1 (en) | Collateral optimiz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 |
CN113989040A (zh) | 资产证券化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9087207A (zh) | 一种投融资方法和系统 | |
US11979402B2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xchanging messages across a network | |
US11334948B2 (en) | Computer-based platforms configured to administer software objects designed to allow users to administer bundles of digital asset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 |
CN109447788A (zh) | 贷款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20220147993A1 (en) | Secure peer-to-peer transctions using a blockchain network | |
CN115545915A (zh) | 基于自动做市商的新型碳交易方法、装置以及平台 | |
US20230334446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of transaction settlement and smart contract access using guarantee tokens | |
Scraping | Scaled Agile Framework (SAFe) | |
CN119599661A (zh) | 一种基于数字人民币的供应链金融资金管理方法及装置 | |
WO2024124298A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inting a stablecoi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