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6582A - 电子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46582A CN109246582A CN201710556453.6A CN201710556453A CN109246582A CN 109246582 A CN109246582 A CN 109246582A CN 201710556453 A CN201710556453 A CN 201710556453A CN 109246582 A CN109246582 A CN 1092465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me interval
- transmission time
- user equipment
- electronic device
- sub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7 frag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62 fragment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llocation of payload; Allocation of data channels, e.g. PDSCH or PUSC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5—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terminals via a wireless link, e.g. side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04W72/569—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of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4—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vehicles and infrastructures, e.g. vehicle-to-cloud [V2C] or vehicle-to-home [V2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6—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V2V]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子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包括处理电路,该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在用户设备以小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近距业务通信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在同一子帧中传输各自具有短传输时间间隔的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传输块,其中该子帧的长度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R14中基于PC5的直通链路(sidelink)子帧由14个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符号组成,包括自动增益控制(AGC)设置和保护间隔(GAP)符号、解调参考信号(DMRS)符号以及数据符号。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推进,考虑到例如车辆与其他设备(V2X)业务低延迟和高可靠性要求,提出了支持使用短传输时间间隔(sTTI)的PC5操作。sTTI小于一个子帧的长度,并且可以可根据需要灵活配置。对于Sidelink V2X,sTTI的结构更适合,这是因为车辆的高速移动性,使得车辆的定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并且难以获取车辆的即时信息。
sTTI的采用虽然可以满足V2X业务低延迟等要求,但在通信过程中使用传统子帧长度TTI的车辆在通信资源选择/使用时可能会与使用sTTI的车辆产生冲突。
发明内容
在如图8所示的R14用户设备和R15用户设备共存的示例场景中,由于sTTI的引入,可能出现如下问题:基于PC5的近距业务通信采用七个符号长度的sTTI,如图9所示,可能在某个子帧中只有一个时隙被用来传输,而在R14用户设备进行感知的过程中,R14用户设备会误认为子帧具有如图10所示的占用情况,因而将获得该子帧上不准确的S-RSSI结果,导致感知测量不准确。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以下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发明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包括处理电路,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在用户设备以小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近距业务通信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在同一子帧中传输各自具有短传输时间间隔的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传输块,其中该子帧的长度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包括处理电路,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在用户设备以小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近距业务通信的情况下,确定调度分配信令,该调度分配信令至少包括一个长度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的调度分配信令;以及,进行控制以使得在同一子帧中传输各自具有短传输时间间隔的至少两个传输块,其中子帧的长度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
根据又一个实施例,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在用户设备以小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近距业务通信的情况下,使得在同一子帧中传输各自具有短传输时间间隔的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传输块,其中子帧的长度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一种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装置包括处理电路,处理电路被配置为:进行控制以接收来自控制节点的指示信息;以及在用户设备以小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近距业务通信的情况下,基于指示信息进行控制以使得用户设备的传输块与另外的具有短传输时间间隔的传输块在同一子帧中传输,其中子帧的长度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
根据又一个实施例,一种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装置包括处理电路,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在用户设备以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进行近距业务通信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接收与在同一子帧中传输的各自具有小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短传输时间间隔的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传输块相关联的调度分配信令,其中子帧的长度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
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将sTTI的传输块组合在同一子帧中传输,能够提高发生sTTI传输的子帧的填充度,从而有利于解决时间资源碎片化的问题以及/或者感知测量不准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可以通过参考下文中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描述而得到更好的理解,其中在所有附图中使用了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者相似的部件。所述附图连同下面的详细说明一起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且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而且用来进一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和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又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过程示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8是示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例的使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的用户设备共存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使用短传输时间间隔的用户设备的传输子帧的实际占用情况的示例;
图10示出了图9所示的子帧在使用长传输时间间隔的用户设备的视角下的占用情况;
图11是用于说明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在基站和用户设备间进行的示例过程的整体流程图;
图12示出了配对情况下的子帧结构的示例;
图13是用于说明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配对过程的流程图;
图14至图16是用于说明调度分配信令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实现本公开的方法和设备的计算机的示例性结构的框图;
图18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智能电话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19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eNB(演进型基站)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以及
图20是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设备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发明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100包括处理电路110。处理电路110例如可以实现为特定芯片、芯片组或者中央处理单元(CPU)等。
处理电路110包括控制单元111。需要指出,虽然附图中以功能块的形式示出了控制单元111及其他单元,然而应理解,控制单元111和其他单元的功能也可以由处理电路110作为一个整体来实现,而并不一定是通过处理电路110中分立的实际部件来实现。另外,虽然图中以一个框示出处理电路110,然而电子装置1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电路,并且可以将控制单元111和其他单元的功能分布到多个处理电路中,从而由多个处理电路协同操作来执行相应功能。
控制单元111被配置为,在用户设备以小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近距业务通信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在同一子帧中传输各自具有短传输时间间隔的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传输块,其中子帧的长度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
这里所述的“彼此独立”是指在不进行组合的情况下将在不同的子帧中分别发送的传输块,其可以包括不同的用户设备的传输块,也可以包括同一用户设备的可在不同的子帧中分别发送的传输块。总之,在不进行控制单元111的上述处理的情况下,彼此独立的传输块会在不同的子帧中分别进行传输,而通过控制单元111的处理,使得彼此独立的传输块被组合在同一子帧中进行传输,使得能够提高子帧的填充度,进而有利于解决时间资源碎片化的问题以及采用长传输时间间隔的用户设备对于采用短传输时间间隔的用户设备的感知测量不准确的问题。
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传输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传输块的子帧的结构可以与以第一传输时间间隔进行的近距业务通信的子帧结构相同。
例如,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下文中可以称为TTI)可以包括14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短传输时间间隔(下文中可以称为sTTI)可以包括最多7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
更具体地,如图12所示,在子帧中,第一个符号为AGC设置,第三、第六、第九和第十二个符号为DMRS符号,第十四个符号用作保护间隔GAP。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子帧包含两个用户设备例如车辆用户设备(VUE)的传输块(分别对应第一sTTI和第二sTTI)。相应地,AGC针对两个用户设备VUE1和VUE2。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TTI可以包含任意数量个OFDM符号,sTTI可以包括比TTI少的任意数量个OFDM符号。此外,对于一种TTI,可以存在多种sTTI,并且可以在长度与TTI相同的一个子帧中组合传输任意数量个具有相同长度或不同长度的sTTI的传输块,只要这些sTTI的长度之和不超过TTI即可。
控制单元111可以根据多种方式确定要在同一子帧中传输的传输块。例如,根据一个实施例,在要传输的信息具有优先级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11可以被配置为基于要传输的信息的优先级来确定要在同一子帧中传输的传输块。例如,可以优先使得对应于相同或接近的优先级的传输块在同一子帧中传输。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基于例如信息的数据量、用户设备的位置和运动速度等来确定传输块的组合,或者也可以在不考虑上述因素的情况下,例如随机地确定传输块的组合。
另外,尽管前面提到了车辆作为用户设备的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近距业务通信例如可以包括机器类通信(MTC)、设备至设备(D2D)通信、车辆与其他设备(V2X)通信、物联网(IOT)通信等。
此外,根据通信配置的不同,对传输块的组合进行确定和控制的控制节点可以实现在基站侧也可以实现在用户设备侧。对于V2X应用,控制节点还可以实现在路边设备侧。例如,对于V2X,存在两种V2X通信模式,以在资源分配为例,主要包括两种资源分配方式,一种为基站调度(mode 3),另外一种为UE自主选择(mode 4)。Mode 3和4进一步包括相对于上行传输的优先级字段,用于判断信息的优先级并在冲突时进行比较和功率调整。
如前所述,彼此独立的传输块可以包括来自不同的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相应地,根据一个实施例,可以对采用短传输间隔的用户设备进行组合。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200包括处理电路210,处理电路包括组合单元211和控制单元213。
组合单元211被配置为对采用短传输间隔的用户设备进行组合。相应地,控制单元213被配置为进行控制以使得经组合的用户设备的传输块在同一子帧中传输。
根据一个实施例,组合单元211可以根据用户设备间的相似度来进行组合。相似度可以是基于要传输的信息的优先级、要传输的信息的数据量、用户设备的位置以及用户设备的运动速度等确定的。
以上描述了与对传输块进行组合有关的处理,该处理可以是基于预定触发条件进行的。
仍然参照图1,根据一个实施例,控制单元111可以被配置为在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使得在同一子帧中传输彼此独立的传输块的控制。
具体地,预定条件可以包括:共享同一资源池的多个用户设备分别以第一传输时间间隔和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近距业务通信。在满足该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采用TTI的用户设备由于sTTI的用户设备而发生感知测量不准确等问题,因而可以触发对传输块的组合传输以缓解该问题。
进一步地,预定条件还可以包括:资源池的信道繁忙率高于预定水平;并且采用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用户设备与采用短传输时间间隔的用户设备的数量比处于预定范围。
下面以不支持sTTI的车辆(如称作R14车辆)和支持sTTI的车辆(如称作R15车辆)作为用户设备的示例对该触发条件进行说明。在某一资源池中,当下面两个条件被同时满足时,事件被触发:
条件1:CBR>Coordinatethr;
条件2:ratioTypemin<NR14/NR15<ratioTypemax
其中,CBR表示信道繁忙率,其可以表示S-RSSI超过某一阈值的子信道的比例;Coordinatethr表示信道繁忙率的阈值;NR14、NR15分别表示该资源池中R14和R15车辆的数量;ratioTypemin和ratioTypemax分别表示数量比的下限和上限。
当资源池负载很小,两种车辆都有充足的资源进行选择,共存不会对性能产生影响,故而采用条件1作为机制被触发的前提条件之一。
另外,当R14车辆很少,或者R15车辆很少的情况下,共存只会对个别车辆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对小区内整体性能影响不大,可以不应用配对机制,以防止增加额外的信令交互。所以采用条件2作为另一个触发条件。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两个条件需同时满足才会触发配对机制。并且,Coordinatethr和(ratioTypemin,ratioTypemax)之间可以设置对应关系。换句话说,可以采用阈值Coordinatethr和(ratioTypemin,ratioTypemax)的多个组合。例如,对应于Coordinatethr=v1,(ratioTypemin,ratioTypemax)可以为(50%,80%),即,当采用CBR>Coordinatethr=v1作为条件1时,条件2为50%<NR14/NR15<80%,当条件1和条件2满足时配对机制才会被触发。阈值的组合例如可以是网络侧预先配置的,并且控制节点例如eNodeB可以对阈值进行优化。
此外,还可以设置与采用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用户设备的通信状况有关的预定条件,例如:采用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用户设备的传输失败的频度达到预定水平;或者采用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用户设备接收到无法解码的调度分配信令的比例达到预定水平。
下面以Mode 4R14车辆作为采用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用户设备的示例对该触发条件进行说明。
条件3:Mode 4车辆因感测结果偏差而产生的频繁传输失败触发。
假设mode 4R14车辆使用候选资源集(由感测结果确定)中的资源进行传输时,其传输失败的概率是PCRSfail,当传输失败频繁,且持续一段时间,则其可以将这种情况上报给控制节点如eNodeB,并触发事件。其中,失败概率门限值和触发时长可以由基站根据小区当前的资源池情况进行配置,若基站未配置,则可以使用预配置信息。
该上报活动和参数可以是由eNodeB通过RRC信令进行配置,或在SIB中进行预配置。
此外,eNodeB可以根据Mode 4R14车辆在上报该情况时资源池中的CBR和NR14/NR15,不断对eNodeB内部判断机制中的参数进行优化和修正。
条件4:Mode 4车辆接收到大量无法解码的“错误”SA触发:
由于R14车辆无法解码R15车辆发送的短SA,则当它们接收到短SA时,将认为是“错误”的SA而不进行解码。当R14车辆在一段时间内监听到的所有SA中,“错误”的SA所占比例过高,则可以由基站根据小区当前的资源池情况进行配置,若基站未配置,则可以使用预配置信息。
类似地,该上报活动和参数可以是由eNodeB通过RRC信令进行配置,或在SIB中进行预配置。eNodeB将根据Mode 4R14车辆在上报该情况时资源池中的CBR和NR14/NR15,不断对eNodeB内部判断机制中的参数进行优化和修正。
上述触发条件针对在基站等中央控制节点进行的处理,然而例如当车辆(或其他类型的用户设备)在网络覆盖范围外时,没有中央控制节点对车辆共存情况进行控制和通知,这种情况下,对于R15 V2X的一些应用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车辆排队、协同驾驶和扩展感知(Extended Sensor)等。在这些实例中,车辆间会进行频繁的sTTI传输,为保证向后兼容性,R15车辆可以在发现周围存在R14车辆时,触发配对机制及后续的兼容性SA发送方案。
以车辆排队为例,当R15车队的管理者发现周围存在R14车辆,事件在车队管理者处被触发,管理者可以通知车队成员,并且在为车队成员分配资源的时候采用配对机制,使成员的sTTI传输填满用于传输的子帧。另外,可以通知配对车辆如何发送SA。
对于扩展感知实例,R15车辆在发现周围存在R14车辆时,可以自行触发配对机制,不需要上报,或者可以在控制节点(类似于基站和车队管理者等)通知之后再触发。
上述实施例中涉及到了调度分配(SA)信令的发送以及采用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用户设备接收到无法解码的SA的情况。3GPP期望使用了sTTI的PC5操作可以与R14中的操作以相同或不同的SA格式在相同的资源池中共存。在Sidelink传输中,SA在物理直通链路控制信道(PSCCH)上传输,其至少能指示相关数据的位置和持续时间。通过解码SA,用户设备可以感测相应的数据以获得其能量或物理直通链路共享信道参考信号接收功率(PSSCH-RSRP)。例如,对于传输模式4(mode 4),用户设备需要感测操作来确定候选资源集,一种方法是解码SA,另一种方法是测量子帧的直通链路接收信号强度指示(S-RSSI)值,即能量感测。
接下来,对该问题进行进一步说明,其中以R14、R15用户设备作为用户设备的示例。
对于R15用户设备,如果SA也采用sTTI进行传输,则R14用户设备无法对其进行解码,从而无法进行PSSCH-RSRP测量,因而影响感知操作。另外,即使在R14用户设备能够对SA进行解码的情况下,R14用户设备能够获得R15SA中的信息,但也无法利用一个时隙进行传输,造成时间资源的碎片化。上述问题会影响R14用户设备的资源(重)选择过程并且降低系统性能。
考虑到以上问题,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还被配置为确定调度分配信令的传输方式和/或内容。如图3所示,电子装置300包括处理电路310,处理电路310包括确定单元311和控制单元313。
确定单元311被配置为根据要在同一子帧中传输的传输块,确定用于该子帧的调度分配信令的传输方式和/或内容。
除了前面参照图1和图2说明的相应单元的功能外,控制单元313可以进行控制以如所确定地传输调度分配信令。
具体地,调度分配信令的传输方式可以包括:传输一个长度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的调度分配信令;传输一个长度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的调度分配信令以及n个长度分别与子帧中的传输块的短传输时间间隔相对应的调度分配信令;或者传输n个长度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的调度分配信令,其中n为子帧中的传输块的数量。
根据一个实施例,调度分配信令可以通过SCI format(直通链路控制信息格式)来实现,并且确定单元311可以进一步被配置为向SCI format的保留位中添加与传输资源有关的信息。
例如,确定单元311可以被配置为向调度分配信令的保留位中添加与传输资源有关的信息;控制单元313可以进行控制以在系统信息块中向用户设备通知所添加的信息的定义。
接下来,结合具体示例说明确定调度分配信令的传输方式和内容的具体方式。应理解,以下示例中的具体细节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以sTTI传输的R15车辆在配对后将在一个子帧中进行传输,这将解决时间碎片化和S-RSSI结果不准确的问题。进而,为了解决R14车辆无法解码短SA的问题,配对用户需要以R14 SA的格式,例如可采用SCI format 1来发送至少一个长度为一个子帧的SA。可以理解,我们也可以采用增加新的SCI format的方式来实现。
首先,SCI format 1每个域中内容即分析如以下表1所示。
表1:
根据两个配对用户需要包含在SA中的信息的差异性,作为示例实施例提供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传输一个重新设计的传统SA
在配对机制中,若配对的两个sTTI传输来自于同一个VUE,或者配对车辆位置相近且同时进行传输,比如车队成员、协同驾驶车辆等,那么两个配对车辆的SA内容会非常相近。根据表1中的分析,即两者唯一可能会存在的差异会出现在“初传和重传的频率资源位置”域,而这个域值的计算方法如下:
else
其中NsubCH是由高层参数numSubchannel-r14决定的资源池中的全部子信道数。
由于消息大小相近是配对对象的筛选标准之一,当这一点被满足时,两个车辆将被分配相同数量的子信道,那么配对车辆在“初传和重传的频率资源位置”域的值可以没有区别,或区别仅为起始子信道索引号的不同。故而可以利用SCI format 1中的保留比特来表示两个配对用户频率资源位置的差。将保留位中新增的域命名为“RIV偏移(RIVoffset)”,即其定义将在SIB中向车辆进行配置。
此时,两个配对车辆仅需发送一个传统SA,如图14所示。该SA的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方案二:传输一个重新设计的传统SA和两个短SA
在实际的感知测量中,mode 4车辆只需要SCI格式1中以下三个域的内容:优先级;初传和重传的频率资源位置;资源预留(只有mode 4)。
所以只要两个配对用户的这三个域在一个传统SA中可以被描述出来(如方案一中所示),那么对于R14车辆而言,一个传统SA已经足够进行感知操作。
但如果配对车辆在其他域中也存在差异,那么为了接收方能成功解码相关联的数据,配对车辆需要各发送一个额外的短SA,如图15所示。短SA即为R15车辆专用的SA,不需要被R14车辆解码。相对于R14SA,若只考虑sTTI的引入,传输的时间粒度减半,则不需要添加别的域,但一些域中的内容在R14SA的基础上会有一些改变,根据内容的变化,其比特数可能也会发生变化,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方案三:分别传输两个长度为TTI的SA
与方案二小节不同,若配对车辆的感知操作所必需的内容不能被放在一个传统SA中(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可配对R15车辆不多或者配对发生在mode 4车辆间的场景中),则需要两辆车分别发送各自的SA,为了满足向后兼容性,该SA的格式应与SCI format 1相同并以TTI发送。
虽然这种SA以TTI发送,但为了让R15接收者获得解码所需的信息,所以其内容与传统TTI有区别,但各个域所占的比特数不变。同时,其内容与短SA的内容相同,但比特数可能有一定的差异。并且,由于两个SA都在同一个子帧上传输,都以TTI发送,所以为了区分SA分别指示哪个时隙,需要在保留比特中加入“时隙索引”,占用1bit。本方案中,将这种SA称为长SA,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表中斜体字部分为感知操作所必须的域,其比特数和内容应与R14兼容。
表4:
接下来,说明SA方案的选择和指示的示例。对于一个R15车辆来说,上述提出的三种方案,加上在事件未触发的情况下自行发送一个短SA的方案,一共有四种可能的SA发送方式。
在mode 3的情况下,由基站为配对用户选择SA发送方案,并决定由谁发送,这些信息将在SL(直通链路)授权中告知配对用户。定义SL授权中“SA索引”,占用2bits,其含义如表5所示。在mode 4的情况下,两者根据配对交互过程中双方信息的差异性,由配对用户自行决定发送SA的方式。
表5:
继续参照图3所示,根据一个实施例,控制电路310还可以包括生成单元315,被配置为生成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向用户设备指示调度分配信令的传输方式。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被包含在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或非接入层信令中。
仍以R14、R15车辆为例,对于网络覆盖范围内的车辆,在事件被触发后,基站例如可以用一个指示位来告知R15车辆,该指示位可以被添加在系统控制信令中,包括但不限于RRC或NAS等信令。下面以RRC信令为例定义指示位。
对于应用sTTI进行传输的R15车辆,可以如下定义指示位:
指示位命名为“协调索引”,在RRC信令中占用1个比特,通知R15车辆在当前资源池中,是否可以自行以sTTI传输SA和数据。
例如,当“协调索引”设为“0”时,R15车辆可自行以sTTI传输SA和数据;当“协调索引”设为“1”时,将在资源(重)选择/分配和SA传输中采用如上述实施例中的机制。
需要说明的是,若R14和R15只会在部分资源池中共存,则在R15专用资源池中,“协调索引”的取值可以总是为“0”,只有当R15车辆进入共享资源池后,指示位的取值会在事件被触发后发生变化。
接下来,参照图4说明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400包括处理电路410,处理电路410包括确定单元411和控制单元413。
确定单元411被配置为在用户设备以小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近距业务通信的情况下,确定调度分配信令,该调度分配信令至少包括一个长度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的调度分配信令。
控制单元413被配置为sidelink grant进行控制以使得在同一子帧中传输各自具有短传输时间间隔的至少两个传输块,其中该子帧的长度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
接下来,参照图11,以VUE为例对涉及上述各实施例的整体过程示例进行说明。
首先,在基站侧进行触发条件的监视;另外,用户设备侧可以基于预定条件向基站进行上报。
当满足事件触发条件时,基站例如可以通过“协调索引”通知用户设备采取相应的协调机制。
对于Mode 3R15用户设备,其通过向基站请求sidelink资源,并且由基站确定配对方式等,并进行sidelink授权。
对于Mode 4R15用户设备,其可以自行进行配对。
接下来,说明用户设备的配对的示例过程。
首先,描述针对Mode 3车辆的配对机制。在为mode 3车辆调度资源的过程中,基站将执行配对机制。
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mode 3车辆在申请资源时,可以在RRC的“SidelinkUEInformation”域中上传接收方ID、在“UEAssistanceInformation”域上传优先级(PPPP)、在IE LocationInfo中上传详细的地理位置信息,并且在BSR控制单元中说明其传输所需的资源大小。
接下来,基站将根据车辆上传的这些信息,为同时申请资源的车辆进行配对,其基本配对原则是,尽量让相似度高的车辆成为配对车辆,若R15 VUE的传输所需的连续的sTTI数量为偶数,则不需要进行配对。
然后,基站为配对车辆以子帧为粒度分配资源,并指示两者分别在哪个时隙进行传输。
由于配对传输的目的是使两个独立的sTTI在一个子帧中传输,在R14车辆看来与一个R14子帧中一个TTI传输一样。所以配对的原则是尽量使配对用户的发送功率相近,占用资源位置和大小相近。
如前所述,在配对标准中,优先级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其取值固定(由车辆的V2X业务类型决定),并且决定了发送功率的大小,和sidelink传输与上行传输冲突时的处理方式,在同一个子帧中传输的两个用户,首先需要保证业务优先级相同;其次是地理位置相近,因为两者发出请求的时间相近,且在同一个资源池中,MCS的决定因素主要是信道质量和误码率,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可以为地理位置相近的用户选择相同的MCS;最后是消息大小相近,当两者消息大小相近,且MCS相同的情况下,基站可以为两个配对用户分配相同数量的子信道。选择配对车辆的三个标准的优先级从高到低可以为:业务优先级,地理位置和消息大小。
由于配对机制需要将同时进行传输的车辆信息进行比较,再分配资源,使得sidelink传输尽可能填满一个子帧,并且配对用户的传输信息相差不大。因此,mode 3这种中央控制的调度方式更适合配对机制,然而配对机制也可以用于mode 4用户设备。
接下来,描述针对Mode 4车辆的配对机制的示例。
在mode 4车辆采用配对机制的场景中,具体流程可被概括如下:
首先,车辆对周围车辆广播配对请求,可配对的R15 mode 4车辆将回复该请求;
接下来,通信范围内的可配对车辆在可配对车群中组播其传输信息,包括优先级、地理位置、通信目的地、消息大小和资源预留的信息。
接下来,车辆将根据与前述实施例中类似的方式选择合适的车辆进行配对。配对车辆可以综合两者的感知结果,并且可以选择传输资源和SA传输方案。
针对Mode 4车辆的配对的示例过程如图13所示。
前面描述了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的实施例,此外,本发明还包括相应的无线通信设备,其可以包括收发装置以及根据前述实施例的电子装置。
此外,在前面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和设备的描述过程中,显然也公开了一些方法和过程,接下来,在不重复前面描述过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给出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说明。
如图5所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中,在用户设备以小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近距业务通信的情况下(S510中的Y),使得在同一子帧中传输各自具有短传输时间间隔的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传输块(S520),其中子帧的长度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
前述实施例中涉及了针对基站调度和自主选择资源的车辆的配对机制,对于前者,eNodeB为多个独立的sTTI传输集中调度资源;对于后者,车辆将与周围车辆交互,可配对车辆在范围内组播自己的传输信息,选择合适车辆进行配对传输。
接下来,在不重复前面描述过的细节的情况下,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装置的配置示例。
如图6所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装置600包括处理电路610。处理电路610包括接收控制单元611和发送控制单元613。
本实施例对应于采用短传输时间间隔的用户设备(例如Mode 3R15 VUE)。
接收控制单元611被配置为进行控制以接收来自控制节点的指示信息。控制节点例如可以包括基站、RSU或另一用户设备。
发送控制单元613被配置为在用户设备以小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近距业务通信的情况下,基于指示信息进行控制以使得用户设备的传输块与另外的具有短传输时间间隔的传输块在同一子帧中传输,其中子帧的长度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
“另外的具有短传输时间间隔的传输块”可以包括本用户设备的传输块或者其用户设备的传输块。
如图7所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装置700包括处理电路710。处理电路710包括接收控制单元711。可选地,处理电路710还可以包括上报控制单元713。
本实施例对应于采用长传输时间间隔的用户设备(例如Mode 3R14 VUE)。
接收控制单元711被配置为在用户设备以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进行近距业务通信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接收与在同一子帧中传输的各自具有小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短传输时间间隔的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传输块相关联的调度分配信令,其中子帧的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
此外,接收控制单元711还可以被配置为进行控制以对传输块进行感知测量。
上报控制单元713被配置为在以下情况下向控制节点上报相应指示信息:用户设备的传输失败的频度达到预定水平;或者用户设备接收到无法解码的调度分配信令的比例达到预定水平。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与上述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装置600、700相应的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其包括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用户设备以小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近距业务通信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在同一子帧中传输各自具有短传输时间间隔的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传输块,其中该子帧的长度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其包括: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在用户设备以小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近距业务通信的情况下,确定调度分配信令,该调度分配信令至少包括一个长度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的调度分配信令;以及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进行控制以使得在同一子帧中传输各自具有短传输时间间隔的至少两个传输块,其中子帧的长度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一种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装置,其包括:接收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进行控制以接收来自控制节点的指示信息;以及发送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用户设备以小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近距业务通信的情况下,基于指示信息进行控制以使得用户设备的传输块与另外的具有短传输时间间隔的传输块在同一子帧中传输,其中子帧的长度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一种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装置,其包括: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用户设备以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进行近距业务通信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接收与在同一子帧中传输的各自具有小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短传输时间间隔的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传输块相关联的调度分配信令,其中子帧的长度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
作为示例,上述方法的各个步骤以及上述装置的各个组成模块和/或单元可以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或其组合。在通过软件或固件实现的情况下,可以从存储介质或网络向具有专用硬件结构的计算机(例如图17所示的通用计算机2000)安装构成用于实施上述方法的软件的程序,该计算机在安装有各种程序时,能够执行各种功能等。
在图17中,运算处理单元(即CPU)2001根据只读存储器(ROM)2002中存储的程序或从存储部分2008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003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在RAM 2003中,也根据需要存储当CPU 2001执行各种处理等等时所需的数据。CPU 2001、ROM 2002和RAM2003经由总线2004彼此链路。输入/输出接口2005也链路到总线2004。
下述部件链路到输入/输出接口2005:输入部分2006(包括键盘、鼠标等等)、输出部分2007(包括显示器,比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和扬声器等)、存储部分2008(包括硬盘等)、通信部分2009(包括网络接口卡比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通信部分2009经由网络比如因特网执行通信处理。根据需要,驱动器2010也可链路到输入/输出接口2005。可拆卸介质2011比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被安装在驱动器2010上,使得从中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到存储部分2008中。
在通过软件实现上述系列处理的情况下,从网络比如因特网或存储介质比如可拆卸介质2011安装构成软件的程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种存储介质不局限于图17所示的其中存储有程序、与设备相分离地分发以向用户提供程序的可拆卸介质2011。可拆卸介质2011的例子包含磁盘(包含软盘(注册商标))、光盘(包含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和数字通用盘(DVD))、磁光盘(包含迷你盘(MD)(注册商标))和半导体存储器。或者,存储介质可以是ROM 2002、存储部分2008中包含的硬盘等等,其中存有程序,并且与包含它们的设备一起被分发给用户。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存储有机器可读取的指令代码的程序产品。所述指令代码由机器读取并执行时,可执行上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
相应地,用于承载上述存储有机器可读取的指令代码的程序产品的存储介质也包括在本发明的公开中。所述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盘、磁光盘、存储卡、存储棒等等。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涉及以下电子设备。在电子设备用于基站侧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被实现为任何类型的基站,如gNB或演进型节点B(eNB),诸如宏eNB和小eNB。小eNB可以为覆盖比宏小区小的小区的eNB,诸如微微eNB、微eNB和家庭(毫微微)eNB。代替地,电子设备可以被实现为任何其他类型的基站,诸如NodeB和基站收发台(BTS)。电子设备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的主体(也称为基站设备);以及设置在与主体不同的地方的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头端(RRH)。另外,下面将描述的各种类型的终端均可以通过暂时地或半持久性地执行基站功能而作为基站工作。
电子设备用于用户设备侧的情况下,可以被实现为移动终端(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式PC、便携式游戏终端、便携式/加密狗型移动路由器和数字摄像装置)或者车载终端(诸如汽车导航设备)。此外,电子设备可以为安装在上述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上的无线通信模块(诸如包括单个或多个晶片的集成电路模块)。
[关于终端设备的应用示例]
图18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智能电话250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智能电话2500包括处理器2501、存储器2502、存储装置2503、外部连接接口2504、摄像装置2506、传感器2507、麦克风2508、输入装置2509、显示装置2510、扬声器2511、无线通信接口2512、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2515、一个或多个天线2516、总线2517、电池2518以及辅助控制器2519。
处理器2501可以为例如CPU或片上系统(SoC),并且控制智能电话2500的应用层和另外层的功能。存储器250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处理器2501执行的程序。存储装置2503可以包括存储介质,诸如半导体存储器和硬盘。外部连接接口2504为用于将外部装置(诸如存储卡和通用串行总线(USB)装置)连接至智能电话2500的接口。
摄像装置2506包括图像传感器(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并且生成捕获图像。传感器2507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测量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麦克风2508将输入到智能电话2500的声音转换为音频信号。输入装置250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测显示装置251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2510包括屏幕(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并且显示智能电话25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2511将从智能电话25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2512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2512通常可以包括例如基带(BB)处理器2513和射频(RF)电路2514。BB处理器2513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2514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2516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2512可以为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2513和RF电路2514的一个芯片模块。如图18所示,无线通信接口2512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2513和多个RF电路2514。虽然图18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2512包括多个BB处理器2513和多个RF电路2514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2512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2513或单个RF电路2514。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2512可以支持另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局域网(LAN)方案。在此情况下,无线通信接口2512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BB处理器2513和RF电路2514。
天线开关2515中的每一个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2512中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2516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2516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2512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8所示,智能电话25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2516。虽然图18示出其中智能电话2500包括多个天线2516的示例,但是智能电话250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2516。
此外,智能电话2500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2516。在此情况下,天线开关2515可以从智能电话2500的配置中省略。
总线2517将处理器2501、存储器2502、存储装置2503、外部连接接口2504、摄像装置2506、传感器2507、麦克风2508、输入装置2509、显示装置2510、扬声器2511、无线通信接口2512以及辅助控制器2519彼此连接。电池2518经由馈线向图18所示的智能电话2500的各个块提供电力,馈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为虚线。辅助控制器2519例如在睡眠模式下操作智能电话2500的最小必需功能。
在图18所示的智能电话2500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收发装置或收发单元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2512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或信息处理设备的处理电路和/或各单元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处理器2501或辅助控制器2519实现。例如,可以通过由辅助控制器2519执行处理器2501的部分功能而减少电池2518的电力消耗。此外,处理器2501或辅助控制器2519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器2502或存储装置2503中存储的程序而执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或无线通信设备的处理电路和/或各单元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
[关于基站的应用示例]
图19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eNB23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2310以及基站设备2320。基站设备2320和每个天线2310可以经由射频(RF)线缆彼此连接。
天线2310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基站设备232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9所示,eNB 23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2310。例如,多个天线2310可以与eNB 230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虽然图19示出其中eNB 2300包括多个天线2310的示例,但是eNB 230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2310。
基站设备2320包括控制器2321、存储器2322、网络接口2323以及无线通信接口2325。
控制器2321可以为例如CPU或DSP,并且操作基站设备2320的较高层的各种功能。例如,控制器2321根据由无线通信接口2325处理的信号中的数据来生成数据分组,并经由网络接口2323来传递所生成的分组。控制器2321可以对来自多个基带处理器的数据进行捆绑以生成捆绑分组,并传递所生成的捆绑分组。控制器2321可以具有执行如下控制的逻辑功能:该控制诸如为无线资源控制、无线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接纳控制和调度。该控制可以结合附近的eNB或核心网节点来执行。存储器23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控制器2321执行的程序和各种类型的控制数据(诸如终端列表、传输功率数据以及调度数据)。
网络接口2323为用于将基站设备2320连接至核心网2324的通信接口。控制器2321可以经由网络接口2323而与核心网节点或另外的eNB进行通信。在此情况下,eNB 2300与核心网节点或其他eNB可以通过逻辑接口(诸如S1接口和X2接口)而彼此连接。网络接口2323还可以为有线通信接口或用于无线回程线路的无线通信接口。如果网络接口2323为无线通信接口,则与由无线通信接口2325使用的频带相比,网络接口2323可以使用较高频带用于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接口2325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长期演进(LTE)和LTE-先进),并且经由天线2310来提供到位于eNB 2300的小区中的终端的无线连接。无线通信接口2325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2326和RF电路2327。BB处理器2326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层(例如L1、介质访问控制(MAC)、无线链路控制(RLC)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代替控制器2321,BB处理器2326可以具有上述逻辑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BB处理器2326可以为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或者为包括被配置为执行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模块。更新程序可以使BB处理器2326的功能改变。该模块可以为插入到基站设备2320的槽中的卡或刀片。可替代地,该模块也可以为安装在卡或刀片上的芯片。同时,RF电路2327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231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如图19所示,无线通信接口2325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2326。例如,多个BB处理器2326可以与eNB 230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如图19所示,无线通信接口2325可以包括多个RF电路2327。例如,多个RF电路2327可以与多个天线元件兼容。虽然图19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2325包括多个BB处理器2326和多个RF电路2327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2325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2326或单个RF电路2327。
在图19所示的eNB 2300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收发装置或收发单元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2325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电子装置的处理电路和/或各单元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控制器2321实现。例如,控制器2321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322中的程序而执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或无线通信设备的处理电路和/或各单元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
[关于汽车导航设备的应用示例]
图20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设备212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汽车导航设备2120包括处理器2121、存储器21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2124、传感器2125、数据接口2126、内容播放器2127、存储介质接口2128、输入装置2129、显示装置2130、扬声器2131、无线通信接口2133、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2136、一个或多个天线2137以及电池2138。
处理器2121可以为例如CPU或SoC,并且控制汽车导航设备2120的导航功能和另外的功能。存储器21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处理器2121执行的程序。
GPS模块21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的GPS信号来测量汽车导航设备2120的位置(诸如纬度、经度和高度)。传感器2125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空气压力传感器。数据接口2126经由未示出的终端而连接到例如车载网络2141,并且获取由车辆生成的数据(诸如车速数据)。
内容播放器2127再现存储在存储介质(诸如CD和DVD)中的内容,该存储介质被插入到存储介质接口2128中。输入装置212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测显示装置213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2130包括诸如LCD或OLED显示器的屏幕,并且显示导航功能的图像或再现的内容。扬声器2131输出导航功能的声音或再现的内容。
无线通信接口2133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2133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2134和RF电路2135。BB处理器2134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2135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2137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2133还可以为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2134和RF电路2135的一个芯片模块。如图20所示,无线通信接口2133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2134和多个RF电路2135。虽然图20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2133包括多个BB处理器2134和多个RF电路2135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2133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2134或单个RF电路2135。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2133可以支持另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LAN方案。在此情况下,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无线通信接口2133可以包括BB处理器2134和RF电路2135。
天线开关2136中的每一个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2133中的多个电路(诸如用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2137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2137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2133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20所示,汽车导航设备212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2137。虽然图20示出其中汽车导航设备2120包括多个天线2137的示例,但是汽车导航设备212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2137。
此外,汽车导航设备2120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2137。在此情况下,天线开关2136可以从汽车导航设备2120的配置中省略。
电池2138经由馈线向图20所示的汽车导航设备2120的各个块提供电力,馈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为虚线。电池2138累积从车辆提供的电力。
在图20示出的汽车导航设备2120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收发装置或收发单元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2133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或无线通信设备的处理电路和/或各单元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处理器2121实现。
本公开内容的技术也可以被实现为包括汽车导航设备2120、车载网络2141以及车辆模块2142中的一个或多个块的车载系统(或车辆)2140。车辆模块2142生成车辆数据(诸如车速、发动机速度和故障信息),并且将所生成的数据输出至车载网络2141。
在上面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中,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用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在上述实施例和示例中,采用了数字组成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各个步骤和/或单元。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附图标记只是为了便于叙述和绘图,而并非表示其顺序或任何其他限定。
此外,本发明的方法不限于按照说明书中描述的时间顺序来执行,也可以按照其他的时间顺序地、并行地或独立地执行。因此,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方法的执行顺序不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构成限制。
尽管上面已经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进行了披露,但是,应该理解,上述的所有实施例和示例均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设计对本发明的各种修改、改进或者等同物。这些修改、改进或者等同物也应当被认为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3)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包括:
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在用户设备以小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近距业务通信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在同一子帧中传输各自具有短传输时间间隔的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传输块,其中所述子帧的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子帧的结构与以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进行的近距业务通信的子帧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包括14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包括最多7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基于要传输的信息的优先级来确定要在同一子帧中传输的传输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传输块来自不同的用户设备,并且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对采用短传输间隔的用户设备进行组合,使得经组合的用户设备的传输块在同一子帧中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根据基于以下方面中的一项或更多项确定的相似度来进行所述组合:
要传输的信息的优先级;
要传输的信息的数据量;
用户设备的位置;以及
用户设备的运动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在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所述控制,所述预定条件包括:
共享同一资源池的多个用户设备分别以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和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近距业务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条件还包括:
所述资源池的信道繁忙率高于预定水平;并且
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用户设备与采用短传输时间间隔的用户设备的数量比处于预定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条件还包括:
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用户设备的传输失败的频度达到预定水平;或者
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用户设备接收到无法解码的调度分配信令的比例达到预定水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根据要在同一子帧中传输的传输块,确定用于所述子帧的调度分配信令的传输方式和/或内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调度分配信令的传输方式包括:
传输一个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的调度分配信令;
传输一个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的调度分配信令以及n个长度分别与所述子帧中的传输块的短传输时间间隔相对应的调度分配信令;或者
传输n个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的调度分配信令,
其中n为所述子帧中的传输块的数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指示所述调度分配信令的传输方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指示信息被包含在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或非接入层信令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调度分配信令通过SCI format来实现,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向所述SCI format的保留位中添加与传输资源有关的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向所述调度分配信令的保留位中添加与传输资源有关的信息;以及
进行控制以在系统信息块中向所述用户设备通知所添加的信息的定义。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近距业务通信包括:机器类通信MTC、设备至设备D2D通信、车辆与其他设备V2X通信、物联网IOT通信。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被实现在基站侧、路边设备侧或用户设备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包括车辆。
19.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包括:
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在用户设备以小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近距业务通信的情况下,确定调度分配信令,该调度分配信令至少包括一个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的调度分配信令;以及
进行控制以使得在同一子帧中传输各自具有短传输时间间隔的至少两个传输块,其中所述子帧的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
20.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在用户设备以小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近距业务通信的情况下,使得在同一子帧中传输各自具有短传输时间间隔的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传输块,其中所述子帧的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
21.一种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装置,包括:
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进行控制以接收来自控制节点的指示信息;以及
在所述用户设备以小于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近距业务通信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指示信息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块与另外的具有短传输时间间隔的传输块在同一子帧中传输,其中所述子帧的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
22.一种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装置,包括:
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在所述用户设备以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进行近距业务通信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接收与在同一子帧中传输的各自具有小于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的短传输时间间隔的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传输块相关联的调度分配信令,其中所述子帧的长度与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相同。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在以下情况下向控制节点上报相应指示信息:
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失败的频度达到预定水平;或者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无法解码的调度分配信令的比例达到预定水平。
Priority Applications (9)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56453.6A CN109246582A (zh) | 2017-07-10 | 2017-07-10 | 电子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CN201880019115.1A CN110447199B (zh) | 2017-07-10 | 2018-07-04 | 电子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PCT/CN2018/094454 WO2019011168A1 (zh) | 2017-07-10 | 2018-07-04 | 电子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RU2020105880A RU2020105880A (ru) | 2017-07-10 | 2018-07-04 |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
US16/605,807 US11096192B2 (en) | 2017-07-10 | 2018-07-04 | Electronic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proximity based communications via a sidelink |
JP2019571405A JP7131573B2 (ja) | 2017-07-10 | 2018-07-04 | 電子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AU2018300489A AU2018300489A1 (en) | 2017-07-10 | 2018-07-04 | Electronic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EP18832385.1A EP3654564B1 (en) | 2017-07-10 | 2018-07-04 | Electronic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KR1020197036441A KR102508265B1 (ko) | 2017-07-10 | 2018-07-04 |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56453.6A CN109246582A (zh) | 2017-07-10 | 2017-07-10 | 电子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46582A true CN109246582A (zh) | 2019-01-18 |
Family
ID=6500231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556453.6A Pending CN109246582A (zh) | 2017-07-10 | 2017-07-10 | 电子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CN201880019115.1A Active CN110447199B (zh) | 2017-07-10 | 2018-07-04 | 电子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19115.1A Active CN110447199B (zh) | 2017-07-10 | 2018-07-04 | 电子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96192B2 (zh) |
EP (1) | EP3654564B1 (zh) |
JP (1) | JP7131573B2 (zh) |
KR (1) | KR102508265B1 (zh) |
CN (2) | CN109246582A (zh) |
AU (1) | AU2018300489A1 (zh) |
RU (1) | RU2020105880A (zh) |
WO (1) | WO2019011168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03665A (zh) * | 2019-09-29 | 2022-05-13 | 索尼集团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090522A1 (zh) * | 2017-11-08 | 2019-05-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D2d通信中资源配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JP7127205B2 (ja) * | 2018-08-01 | 2022-08-29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 ユーザ機器及び通信方法 |
ES2925067T3 (es) * | 2019-03-22 | 2022-10-13 | Asustek Comp Inc | Procedimiento y aparato para la selección de recursos en la transmisión de enlace lateral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
CN116054891B (zh) * | 2023-02-13 | 2024-08-1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u-mimo用户配对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36177B (zh) * | 2012-06-28 | 2015-02-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调整资源配置的方法、无线网络控制器和基站 |
EP3057246B1 (en) * | 2013-10-10 | 2019-12-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managing uplink transmission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US10455600B2 (en) * | 2015-04-08 | 2019-10-2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
JP6886919B2 (ja) * | 2015-09-02 | 2021-06-16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10128998B2 (en) | 2015-10-06 | 2018-11-1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channel esti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0557237B (zh) * | 2015-11-25 | 2021-10-29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网络延迟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
JP6954841B2 (ja) | 2015-12-25 | 2021-10-2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基地局 |
CN109417455B (zh) * | 2016-05-13 | 2021-09-28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下行链路传输的配置 |
CN105827385B (zh) | 2016-06-01 | 2019-10-08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时延控制方法和时延控制系统 |
CN106788928B (zh) | 2016-08-09 | 2019-01-04 |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导频符号位置确定方法、用户终端 |
KR102364200B1 (ko) * | 2016-08-11 | 2022-02-17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EP3840486A1 (en) * | 2017-01-12 | 2021-06-23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EP4132032A1 (en) * | 2017-03-23 | 2023-02-08 | Apple Inc. | User equipment (ue) and methods for vehicle-to-vehicle (v2v) sidelink communication |
-
2017
- 2017-07-10 CN CN201710556453.6A patent/CN109246582A/zh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07-04 AU AU2018300489A patent/AU201830048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8-07-04 JP JP2019571405A patent/JP7131573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7-04 KR KR1020197036441A patent/KR102508265B1/ko active Active
- 2018-07-04 US US16/605,807 patent/US11096192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7-04 EP EP18832385.1A patent/EP3654564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7-04 WO PCT/CN2018/094454 patent/WO2019011168A1/zh unknown
- 2018-07-04 RU RU2020105880A patent/RU2020105880A/ru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8-07-04 CN CN201880019115.1A patent/CN110447199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03665A (zh) * | 2019-09-29 | 2022-05-13 | 索尼集团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
CN114503665B (zh) * | 2019-09-29 | 2024-05-17 | 索尼集团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0527876A (ja) | 2020-09-10 |
RU2020105880A3 (zh) | 2021-11-01 |
EP3654564B1 (en) | 2022-09-14 |
US20200128562A1 (en) | 2020-04-23 |
US11096192B2 (en) | 2021-08-17 |
RU2020105880A (ru) | 2021-08-10 |
WO2019011168A1 (zh) | 2019-01-17 |
JP7131573B2 (ja) | 2022-09-06 |
EP3654564A1 (en) | 2020-05-20 |
EP3654564A4 (en) | 2020-06-24 |
CN110447199B (zh) | 2023-04-04 |
AU2018300489A1 (en) | 2020-02-27 |
KR102508265B1 (ko) | 2023-03-09 |
KR20200026190A (ko) | 2020-03-10 |
CN110447199A (zh) | 2019-1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97716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2953691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 |
WO2020259363A1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21169828A1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5338518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 |
CN110447199B (zh) | 电子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
EP3927040A1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6686738A (zh) | 基站侧和用户设备侧的装置及方法、无线通信系统 | |
CN111164931B (zh) |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RU2759800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и программа | |
CN113423090A (zh) | 电子装置、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
EP3879891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 |
CN111165051A (zh) |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22062280A1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20230300798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JP2023536200A (ja) | ロング物理サイドリンクフィードバックチャネル(psfch)フォーマットによるpsfchレンジ拡張 | |
WO2021159999A1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139338A (zh) | 电子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
WO2021204108A1 (zh) | 电子设备、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 |
KR20220047971A (ko) |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저장 매체 | |
CN111431683A (zh) | 电子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17998629A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8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