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03125B - 一种自动排板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排板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03125B CN109203125B CN201810618160.0A CN201810618160A CN109203125B CN 109203125 B CN109203125 B CN 109203125B CN 201810618160 A CN201810618160 A CN 201810618160A CN 109203125 B CN109203125 B CN 10920312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chain
- abutting
- bearing
- wh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4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5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0516 chain-walk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120 ply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31 hot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D—WORKING VENEER OR PLYWOOD
- B27D1/00—Joining wood veneer with any material; Forming articles thereby; Preparatory processing of surfaces to be joined, e.g. scoring
- B27D1/04—Joining wood veneer with any material; Forming articles thereby; Preparatory processing of surfaces to be joined, e.g. scoring to produce plywood or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Plywood sheets
- B27D1/08—Manufacture of shaped articles; Presses specially designed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G—ACCESSORY 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WORK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S; TOOLS FOR WORK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S; SAFETY DEVICES FOR WOOD WORKING MACHINES OR TOOLS
- B27G11/00—Applying adhesives or glue to surfaces of wood to be joined
- B27G11/005—Glue guns, glue spray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自动排板线,还包括对裁切装置、排板装置、涂胶装置和输送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先通过裁切装置对模板坯进行规定形状和尺寸裁切,输送装置将模板坯逐一输送至排板装置上,由涂胶装置对各模板坯进行涂胶,然后由排板装置将各层模板坯进行罗列排板。并且各抵顶轮可对各水平承载条的运动进行平稳顺畅的导向和支撑。而且倾斜且逐级排列的各下端台阶可与逐层排板的模板坯高度相适应,且可使各承托部及时反弹而不会刮蹭到下方的模板坯和下方承载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自动排板线,其可对模板坯进行顺畅、稳定且自动化的输送、涂胶和排板,效率高、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合板加工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排板线。
背景技术
胶合板是由木段旋切成单板或由木方刨切成薄木,再用胶粘剂胶合而成的三层或多层的板状材料,通常用奇数层单板,并使相邻层单板的纤维方向互相垂直胶合而成。
目前,胶合板生产时的排板或组坯,是将旋切后的单板涂胶,再在工作台上进行组坯排叠,在组坯排叠时,根据所需的规格留出四周毛边的余量,经热压、裁切后,使胶合板符合规定规格要求。胶合板进行排板或组坯时,因为均是单张作业,所以生产效率低。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模板坯进行顺畅、稳定且自动化的输送、涂胶和排板,效率高、实用性强的自动排板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排板线,包括对模板坯进行排板的排板装置,对模板坯进行涂胶的涂胶装置,对排板装置输送模板坯的输送装置,以及对排板装置、涂胶装置和输送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
定义排板后的模板坯具有依次相邻的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
所述排板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应的第一排板部,和与所述第三边缘相对应的第二排板部;
所述第一排板部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链条运转部件,多个上下排列设于第一链条运转部件上的第一水平承载条,对各第一水平承载条进行抵顶的第一抵顶板,和驱动第一链条运转部件运转的第一链条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链条运转部件包括处于上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一上链轮和第二上链轮,处于下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一下链轮和第二下链轮,连接于第一上链轮和第一下链轮之间的第一排板链条,连接于第二上链轮和第二下链轮之间的第二排板链条,承载第一上链轮和第二上链轮的第一上传动轴,以及承载第一下链轮和第二下链轮的第一下传动轴;所述第一上传动轴和第一下传动轴相平行且均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平行;所述第一排板链条与所述第二边缘相对应,所述第二排板链条与所述第四边缘相对应;所述第一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链条单体;所述第二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三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四链条单体;所述第一排板链条和第二排板链条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二链条单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三链条单体和第四链条单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条连接于所述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三链条单体之间,所述第一抵顶板处于所述第二间隙中;
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条包括水平连接于所述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三链条单体之间的第一承载板条,以及与第一承载板条平行的第一承托板条;所述第一承载板条具有处于两端的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排板侧面,以及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一反向侧面;所述第一承载板条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排板侧面的第一条形槽,以及连通第一条形槽和所述第一反向侧面的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所述第一条形槽沿所述第一承载板条延伸并贯穿至两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分处所述第一承载板条的中点两侧,所述第一滑孔比第二滑孔更靠近所述第二边缘,且所述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至所述第一承载板条中点的距离相等;各所述第一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所述第一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所述第二边缘所在的平面;各所述第二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所述第二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所述第四边缘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承托板条包括容置于所述第一条形槽内的第一承托部,对应贯穿所述第一滑孔的第一滑杆,和对应贯穿所述第二滑孔的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承托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条形槽的深度相等;所述第一承托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并直接承载模板坯的第一薄板部,和朝向所述第一条形槽内的第一厚板部;所述第一厚板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薄板部的厚度,所述第一薄板部的上表面和第一厚板部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上抵顶台阶;所述第一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所述第一抵顶板上的第一抵顶轮,所述第一抵顶轮具有与所述第一条形槽相平行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滑杆通过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滑杆上套有张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一反向侧面之间的第一压簧,所述第一连接头包括两个承载于所述第一转轴两端的第一轮承载板;所述第二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所述第一抵顶板上的第二抵顶轮,所述第二抵顶轮具有与所述第一条形槽相平行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滑杆通过第二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滑杆上套有张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头和第一反向侧面之间的第二压簧,所述第二连接头包括两个承载于所述第二转轴两端的第二轮承载板;所述第一抵顶板的下端形成有与各所述第一滑孔相对应的第一台阶组,和与各所述第二滑孔相对应的第二台阶组;所述第一台阶组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所述第一滑孔正下方的第一下端台阶,各所述第一下端台阶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二边缘方向倾斜排列,相邻所述第一下端台阶之间的高度差与模板坯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二台阶组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所述第二滑孔正下方的第二下端台阶,各所述第二下端台阶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四边缘方向倾斜排列,相邻所述第二下端台阶之间的高度差与模板坯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抵顶板包括处于下部的第一板主体部,和处于上部的第一延伸板部;所述第一板主体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一主体抵顶竖向反面;所述第一延伸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所述第一边缘所在平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第一边缘所在平面的距离;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与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之间形成第一过渡台阶,所述第一过渡台阶具有由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至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一过渡斜面;所述第一延伸板部的上端具有由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反面至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二过渡斜面;所述第一抵顶轮和第二抵顶轮均与所述第二过渡斜面相对应;所述第一板主体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高度差大于最上方的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条至最下方的第一水平承载条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二排板部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二链条运转部件,多个上下排列设于第二链条运转部件上并与各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条一一对应的第二水平承载条,对各第二水平承载条进行抵顶的第二抵顶板,和驱动第二链条运转部件运转的第二链条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链条运转部件包括处于上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三上链轮和第四上链轮,处于下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三下链轮和第四下链轮,连接于第三上链轮和第三下链轮之间的第三排板链条,连接于第四上链轮和第四下链轮之间的第四排板链条,承载第三上链轮和第四上链轮的第二上传动轴,以及承载第三下链轮和第四下链轮的第二下传动轴;所述第二上传动轴和第二下传动轴相平行且均与所述第三边缘相平行;所述第三排板链条与所述第二边缘相对应,所述第四排板链条与所述第四边缘相对应;所述第三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五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六链条单体;所述第四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七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八链条单体;所述第三排板链条和第四排板链条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五链条单体和第六链条单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七链条单体和第八链条单体之间具有第四间隙;所述第二水平承载条连接于所述第五链条单体和第七链条单体之间,所述第二抵顶板处于所述第四间隙中;
所述第二水平承载条包括水平连接于所述第五链条单体和第七链条单体之间的第二承载板条,以及与第二承载板条平行的第二承托板条;所述第二承载板条具有处于两端的第二端面,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二排板侧面,以及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反向侧面;所述第二承载板条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排板侧面的第二条形槽,以及连通第二条形槽和所述第二反向侧面的第三滑孔和第四滑孔;所述第二条形槽沿所述第二承载板条延伸并贯穿至两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三滑孔和第四滑孔分处所述第二承载板条的中点两侧,所述第三滑孔比第四滑孔更靠近所述第二边缘,且所述第三滑孔和第四滑孔至所述第二承载板条中点的距离相等;各所述第三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所述第三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所述第二边缘所在的平面;各所述第四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所述第四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所述第四边缘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承托板条包括容置于所述第二条形槽内的第二承托部,对应贯穿所述第三滑孔的第三滑杆,和对应贯穿所述第四滑孔的第四滑杆;所述第二承托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条形槽的深度相等;所述第二承托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并直接承载模板坯的第二薄板部,和朝向所述第二条形槽内的第二厚板部;所述第二厚板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薄板部的厚度,所述第二薄板部的上表面和第二厚板部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上抵顶台阶;所述第三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所述第二抵顶板上的第三抵顶轮,所述第三抵顶轮具有与所述第二条形槽相平行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滑杆通过第三连接头与所述第三转轴连接,所述第三滑杆上套有张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头和第二反向侧面之间的第三压簧,所述第三连接头包括两个承载于所述第三转轴两端的第三轮承载板;所述第四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所述第二抵顶板上的第四抵顶轮,所述第四抵顶轮具有与所述第二条形槽相平行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滑杆通过第四连接头与所述第四转轴连接,所述第四滑杆上套有张设于所述第四连接头和第二反向侧面之间的第四压簧,所述第四连接头包括两个承载于所述第四转轴两端的第四轮承载板;所述第二抵顶板的下端形成有与各所述第三滑孔相对应的第三台阶组,和与各所述第四滑孔相对应的第四台阶组;所述第三台阶组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所述第三滑孔正下方的第三下端台阶,各所述第三下端台阶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二边缘方向倾斜排列,相邻所述第三下端台阶之间的高度差与模板坯的厚度相等;所述第四台阶组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所述第四滑孔正下方的第四下端台阶,各所述第四下端台阶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四边缘方向倾斜排列,相邻所述第四下端台阶之间的高度差与模板坯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二抵顶板包括处于下部的第二板主体部,和处于上部的第二延伸板部;所述第二延伸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主体抵顶竖向反面;所述第二延伸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述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所述第三边缘所在平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第二边缘所在平面的距离;所述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与所述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之间形成第二过渡台阶,所述第二过渡台阶具有由所述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至所述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三过渡斜面;所述第二延伸板部的上端具有由所述第二主体抵顶竖向反面至所述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四过渡斜面;所述第三抵顶轮和第四抵顶轮均与所述第四过渡斜面相对应;所述第二板主体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高度差大于最上方的所述第二水平承载条至最下方的第二水平承载条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薄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四边缘的第一限位端,所述第一限位端形成有向上凸起并对模板坯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凸块;所述第二薄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四边缘的第二限位端,所述第二限位端形成有向上凸起并对模板坯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凸块;
所述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边缘相对应;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拨动机构,承载输送拨动机构的第二水平滑轨,和驱动输送拨动机构靠近或远离所述排板装置的第二水平驱动机构;所述输送拨动机构包括对相应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条和第二水平承载条输送模板坯的输送带,设于输送带上的拨动凸块,和承载输送带的输送支架;所述第二水平滑轨与所述第二边缘相垂直。
所述输送带上表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过渡斜面的高度。
所述输送带包括朝向所述排板装置的第一输送轮,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输送轮,以及连接于第一输送轮和第二输送轮之间的输送皮带;所述拨动凸块设于所述输送皮带的外表面;所述输送支架包括支撑于所述第一输送轮下方的第一输送支撑柱,支撑于所述第二输送轮下方的第二输送支撑柱,以及连接于第一输送支撑柱和第二输送支撑柱之间的连接支撑杆;所述第一输送支撑柱由下至上逐渐朝所述排板装置方向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输送支撑柱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二水平滑轨相配合的第三滑套,所述第二输送支撑柱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二水平滑轨相配合的第四滑套;所述第二水平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输送支撑柱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水平滑轨相平行的第二驱动螺杆,以及设于第二水平滑轨上并对第二驱动螺杆进行驱动的第二水平驱动电机;所述第二输送支撑柱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驱动螺杆相配合的第二驱动螺孔。
所述涂胶装置与所述第四边缘相对应;所述涂胶装置包括涂胶机构,承载涂胶机构的第一水平滑轨,和驱动涂胶机构靠近或远离所述排板装置的第一水平驱动机构;所述涂胶机构包括对多层模板坯进行喷胶的喷胶机构,对喷胶机构注胶的注胶机构,和对注胶机构进行供料的供料机构;所述第一水平滑轨与所述第四边缘相垂直;
所述喷胶机构包括多层与多层模板坯相对应的喷胶层,和承载各喷胶层的喷胶支架;所述喷胶支架形成有与所述注胶机构连通的容胶腔;所述喷胶层包括与所述容胶腔连通的导胶管,和与导胶管连通的喷胶管;所述导胶管与所述第一水平滑轨相平行,所述喷胶管与所述导胶管相垂直;所述喷胶管的下侧设有多个向下延伸并沿喷胶管排列的喷胶头,所述喷胶头与所述喷胶管连通。
所述注胶机构包括与所述容胶腔连通的注胶枪,和承载注胶枪的注胶支架;所述注胶枪包括斜向上延伸并与所述容胶腔连通的枪筒,设于枪筒内并沿枪筒设置的螺旋输送杆,和驱动螺旋输送杆转动的注胶转动电机;所述枪筒的上端与所述喷胶支架连接并与所述容胶腔连通,下端与所述注胶转动电机连接在一起;所述枪筒的下部具有与所述供料机构连接的进胶口。
所述进胶口朝上设置,所述注胶支架支撑于所述枪筒的下部下方。
所述供料机构包括盛装胶水的容胶桶,连接于容胶桶下端的出胶管,和设于出胶管上的开关部件。
所述喷胶支架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水平滑轨相配合的第一滑套,所述注胶支架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水平滑轨相配合的第二滑套;所述第一水平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注胶支架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水平滑轨相平行的第一驱动螺杆,以及设于第一水平滑轨上并对第一驱动螺杆进行驱动的第一水平驱动电机;所述注胶支架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驱动螺杆相配合的第一驱动螺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自动排板线,突破传统胶合板排板设备的构造形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包括对裁切装置、排板装置、涂胶装置和输送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先通过裁切装置对模板坯进行规定形状和尺寸裁切,输送装置将模板坯逐一输送至排板装置上,由涂胶装置对各模板坯进行涂胶,然后由排板装置将各层模板坯进行罗列排板。具体是,第一链条驱动部件驱动第一链条运转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一水平承载条绕过各第一上链轮和第二上链轮并沿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三链条单体向下移动,同时第二链条驱动部件驱动第二链条运转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二水平承载条绕过各第三上链轮和第四上链轮并沿第五链条单体和第七链条单体向下移动。由第二水平驱动机构驱动输送拨动机构沿第二水平滑轨靠近排板装置,使输送带的上表面与同一高度相对应的第一水平承载条和第二水平承载条相对应,模板坯置于输送带上向排板装置输送,拨动凸块对模板坯具有限位和推动的作用,当此相应的第一水平承载条的第一抵顶轮和第二抵顶轮均沿着第二过渡斜面滑动并逐渐压缩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直至第一抵顶轮和第二抵顶轮滑动至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上,且此相应的第二水平承载条的第三抵顶轮和第四抵顶轮均沿着第四过渡斜面滑动并逐渐压缩第三压簧和第四压簧,直至第三抵顶轮和第四抵顶轮滑动至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上时,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抵顶第一薄板部突出于第一条形槽,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抵顶第二薄板部突出于第二条形槽,由拨动凸块推动相应的模板坯滑动至相应的第一水平承载条和第二水平承载条上,使模板坯的两个边缘相应搭在此相应的第一水平承载条的第一薄板部上和第二水平承载条的第二薄板部上,并沿第一薄板部和第二薄板部上滑动至第一限位凸块和第二限位凸块处进行限位,随后第一链条驱动部件继续驱动第一链条运转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一水平承载条沿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三链条单体向下移动,同时第二链条驱动部件继续驱动第二链条运转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二水平承载条沿第五链条单体和第七链条单体向下移动。此相应的第一水平承载条的第一抵顶轮和第二抵顶轮均沿着第一过渡斜面滑动并继续逐渐压缩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直至第一抵顶轮和第二抵顶轮滑动至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上,且此相应的第二水平承载条的第三抵顶轮和第四抵顶轮均沿着第三过渡斜面滑动并继续逐渐压缩第三压簧和第四压簧,直至第三抵顶轮和第四抵顶轮滑动至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上时,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抵顶第一薄板部更加突出于第一条形槽,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抵顶第二薄板部更加突出于第二条形槽,且第一厚板部也突出于第一条形槽,第二厚板部也突出于第二条形槽,使第一上抵顶台阶和第二上抵顶台阶相配合对模板坯进行夹持限位,进而实现对模板坯的整体精确定位。以此方式使各同一高度相对应的各第一水平承载条和第二水平承载条均承载并定位相应的模板坯,使相应数量的模板坯上下排列且相邻模板坯之间具有间隙,然后由第一水平驱动机构驱动涂胶机构沿第一水平滑轨靠近排板装置,使涂胶机构带动喷胶机构对除了最上层的各层模板坯的上表面进行喷胶,然后第一链条驱动部件继续驱动第一链条运转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一水平承载条沿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三链条单体向下移动,同时第二链条驱动部件继续驱动第二链条运转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二水平承载条沿第五链条单体和第七链条单体向下移动,当最下方的第一水平承载条到达第一抵顶板的下端,最下方的第二水平承载条到达第二抵顶板的下端时,相应的最下方的模板坯到达下方承载板的上表面,最下方的第一水平承载条的第一抵顶轮滑过最下方的第一下端台阶时在第一压簧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第二抵顶轮滑过最下方的第二下端台阶时在第二压簧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整个第一承托部重新完全容置于第一条形槽中,不再承托模板坯,同时最下方的第二水平承载条的第三抵顶轮滑过最下方的第三下端台阶时在第三压簧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第四抵顶轮滑过最下方的第四下端台阶时在第四压簧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整个第二承托部重新完全容置于第二条形槽中,不再承托模板坯,使最下方的模板坯直接放置在下方承载板的上表面上。然后第一链条驱动部件继续驱动第一链条运转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一水平承载条沿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三链条单体向下移动,同时第二链条驱动部件继续驱动第二链条运转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二水平承载条沿第五链条单体和第七链条单体向下移动,当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一水平承载条到达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一下端台阶和第二下端台阶,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二水平承载条到达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三下端台阶和第四下端台阶时,相应的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模板坯到达最下方的模板坯的上表面,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一水平承载条的第一抵顶轮滑过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一下端台阶时在第一压簧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第二抵顶轮滑过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二下端台阶时在第二压簧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整个第一承托部重新完全容置于第一条形槽中,不再承托模板坯,同时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二水平承载条的第三抵顶轮滑过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三下端台阶时在第三压簧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第四抵顶轮滑过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四下端台阶时在第四压簧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整个第二承托部重新完全容置于第二条形槽中,不再承托模板坯,使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模板坯直接放置在最下方的模板坯的上表面上。以此方式将各个模板坯逐一排板在一起。并且各抵顶轮可对各水平承载条的运动进行平稳顺畅的导向和支撑。而且倾斜且逐级排列的各下端台阶可与逐层排板的模板坯高度相适应,且可使各承托部及时反弹而不会刮蹭到下方的模板坯和下方承载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自动排板线,其可对模板坯进行顺畅、稳定且自动化的输送、涂胶和排板,效率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侧面第一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侧面第二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侧面第三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侧面第四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侧面第五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侧面第六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211-第一上链轮212-第二上链轮213-第一下链轮214-第二下链轮215-第一排板链条2151-第一链条单体2152-第二链条单体216-第二排板链条2161-第二间隙217-第一上传动轴218-第一下传动轴22-第一水平承载条221-第一承载板条2211-第一排板侧面2212-第一反向侧面2213-第一条形槽2214-第一滑孔2221-第一承托部22211-第一薄板部-第一限位凸块22212-第一厚板部22213-第一上抵顶台阶2222-第一滑杆22221-第一抵顶轮22222-第一压簧22231-第二抵顶轮23-第一抵顶板231-第一台阶组2311-第一下端台阶232-第二台阶组2321-第二下端台阶233-第一板主体部234-第一延伸板部235-第一过渡斜面236-第二过渡斜面
311-第三上链轮312-第四上链轮313-第三下链轮314-第四下链轮315-第三排板链条3151-第五链条单体3152-第六链条单体316-第四排板链条3161-第四间隙317-第二上传动轴318-第二下传动轴32-第二水平承载条321-第二承载板条3211-第二排板侧面3212-第二反向侧面3213-第二条形槽3214-第三滑孔3221-第二承托部32211-第二薄板部32212-第二厚板部32213-第二上抵顶台阶3222-第三滑杆32221-第三抵顶轮32222-第三压簧33-第二抵顶板331-第三台阶组3311-第三下端台阶332-第四台阶组3321-第四下端台阶333-第二板主体部334-第二延伸板部335-第三过渡斜面336-第四过渡斜面
411-喷胶机构4111-喷胶层b1-导胶管b2-喷胶管b21-喷胶头4112-喷胶支架4121-注胶枪41211-注胶转动电机4122-注胶支架4131-容胶桶4132-出胶管4133-开关部件42-第一水平滑轨43-第一水平驱动机构431-第一驱动螺杆432-第一水平驱动电机44-第一滑套45-第二滑套
511-输送带5111-第一输送轮5112-第二输送轮5113-输送皮带512-拨动凸块5131-第一输送支撑柱5132-第二输送支撑柱5133-连接支撑杆52-第二水平滑轨53-第二水平驱动机构531-第二驱动螺杆532-第二水平驱动电机54-第三滑套55-第四滑套
6-模板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的一种自动排板线,如图1-9所示,包括对模板坯6进行排板的排板装置,对模板坯6进行涂胶的涂胶装置,对排板装置输送模板坯6的输送装置,以及对排板装置、涂胶装置和输送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
定义排板后的模板坯6具有依次相邻的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
排板装置包括与第一边缘相对应的第一排板部,和与第三边缘相对应的第二排板部;
第一排板部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链条运转部件,多个上下排列设于第一链条运转部件上的第一水平承载条22,对各第一水平承载条22进行抵顶的第一抵顶板23,和驱动第一链条运转部件运转的第一链条驱动部件;第一链条运转部件包括处于上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一上链轮211和第二上链轮212,处于下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一下链轮213和第二下链轮214,连接于第一上链轮211和第一下链轮213之间的第一排板链条215,连接于第二上链轮212和第二下链轮214之间的第二排板链条216,承载第一上链轮211和第二上链轮212的第一上传动轴217,以及承载第一下链轮213和第二下链轮214的第一下传动轴218;第一上传动轴217和第一下传动轴218相平行且均与第一边缘相平行;第一排板链条215与第二边缘相对应,第二排板链条216与第四边缘相对应;第一排板链条215包括朝向第二排板部的第一链条单体2151,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链条单体2152;第二排板链条216包括朝向第二排板部的第三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四链条单体;第一排板链条215和第二排板链条216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链条单体2151和第二链条单体2152之间、以及第三链条单体和第四链条单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2161;第一水平承载条22连接于第一链条单体2151和第三链条单体之间,第一抵顶板23处于第二间隙2161中;
第一水平承载条22包括水平连接于第一链条单体2151和第三链条单体之间的第一承载板条221,以及与第一承载板条221平行的第一承托板条;第一承载板条221具有处于两端的第一端面,朝向第二排板部的第一排板侧面2211,以及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一反向侧面2212;第一承载板条221包括形成于第一排板侧面2211的第一条形槽2213,以及连通第一条形槽2213和第一反向侧面2212的第一滑孔2214和第二滑孔;第一条形槽2213沿第一承载板条221延伸并贯穿至两第一端面;第一滑孔2214和第二滑孔分处第一承载板条221的中点两侧,第一滑孔2214比第二滑孔更靠近第二边缘,且第一滑孔2214和第二滑孔至第一承载板条221中点的距离相等;各第一滑孔2214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第一滑孔2214由上至下逐渐靠近第二边缘所在的平面;各第二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第二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第四边缘所在的平面;第一承托板条包括容置于第一条形槽2213内的第一承托部2221,对应贯穿所述第一滑孔2214的第一滑杆2222,和对应贯穿所述第二滑孔的第二滑杆;第一承托部2221的宽度与第一条形槽2213的深度相等;第一承托部2221包括朝向第二排板部并直接承载模板坯6的第一薄板部22211,和朝向第一条形槽2213内的第一厚板部22212;第一厚板部22212的厚度大于第一薄板部22211的厚度,第一薄板部22211的上表面和第一厚板部2221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上抵顶台阶22213;第一滑杆2222的外端设有抵顶于第一抵顶板23上的第一抵顶轮22221,第一抵顶轮22221具有与第一条形槽2213相平行的第一转轴,第一滑杆2222通过第一连接头与第一转轴连接,第一滑杆2222上套有张设于第一连接头和第一反向侧面2212之间的第一压簧22222,第一连接头包括两个承载于第一转轴两端的第一轮承载板;第二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第一抵顶板23上的第二抵顶轮22231,第二抵顶轮22231具有与第一条形槽2213相平行的第二转轴,第二滑杆通过第二连接头与第二转轴连接,第二滑杆上套有张设于第二连接头和第一反向侧面2212之间的第二压簧,第二连接头包括两个承载于第二转轴两端的第二轮承载板;第一抵顶板23的下端高于下方承载板的上表面;第一抵顶板23的下端形成有与各第一滑孔2214相对应的第一台阶组231,和与各第二滑孔相对应的第二台阶组232;第一台阶组231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第一滑孔2214正下方的第一下端台阶2311,各第一下端台阶2311由上至下逐渐朝第二边缘方向倾斜排列,相邻第一下端台阶2311之间的高度差与模板坯6的厚度相等;第二台阶组232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第二滑孔正下方的第二下端台阶2321,各第二下端台阶2321由上至下逐渐朝第四边缘方向倾斜排列,相邻第二下端台阶2321之间的高度差与模板坯6的厚度相等;第一抵顶板23包括处于下部的第一板主体部233,和处于上部的第一延伸板部234;第一板主体部233具有朝向第二排板部的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一主体抵顶竖向反面;第一延伸板部234具有朝向第二排板部的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第一边缘所在平面的距离大于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第一边缘所在平面的距离;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与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之间形成第一过渡台阶,第一过渡台阶具有由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至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一过渡斜面235;第一延伸板部234的上端具有由第一主体抵顶竖向反面至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二过渡斜面236;第一抵顶轮22221和第二抵顶轮22231均与第二过渡斜面相对应;第一板主体部233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高度差大于最上方的第一水平承载条22至最下方的第一水平承载条22之间的距离,此结构可使各第一水平承载条22同时处于第一板主体部233上,便于进行同时涂胶;
第二排板部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二链条运转部件,多个上下排列设于第二链条运转部件上并与各第一水平承载条22一一对应的第二水平承载条32,对各第二水平承载条32进行抵顶的第二抵顶板33,和驱动第二链条运转部件运转的第二链条驱动部件;第二链条运转部件包括处于上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三上链轮311和第四上链轮312,处于下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三下链轮313和第四下链轮314,连接于第三上链轮311和第三下链轮313之间的第三排板链条315,连接于第四上链轮312和第四下链轮314之间的第四排板链条316,承载第三上链轮311和第四上链轮312的第二上传动轴317,以及承载第三下链轮313和第四下链轮314的第二下传动轴318;第二上传动轴317和第二下传动轴318相平行且均与第三边缘相平行;第三排板链条315与第二边缘相对应,第四排板链条316与第四边缘相对应;第三排板链条315包括朝向第一排板部的第五链条单体3151,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六链条单体3152;第四排板链条316包括朝向第一排板部的第七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八链条单体;第三排板链条315和第四排板链条316之间具有第三间隙,第五链条单体3151和第六链条单体3152之间、以及第七链条单体和第八链条单体之间具有第四间隙3161;第二水平承载条32连接于第五链条单体3151和第七链条单体之间,第二抵顶板33处于第四间隙3161中;
第二水平承载条32包括水平连接于第五链条单体3151和第七链条单体之间的第二承载板条321,以及与第二承载板条321平行的第二承托板条;第二承载板条321具有处于两端的第二端面,朝向第一排板部的第二排板侧面3211,以及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反向侧面3212;第二承载板条321包括形成于第二排板侧面3211的第二条形槽3213,以及连通第二条形槽3213和第二反向侧面3212的第三滑孔3214和第四滑孔;第二条形槽3213沿第二承载板条321延伸并贯穿至两第二端面;第三滑孔3214和第四滑孔分处第二承载板条321的中点两侧,第三滑孔3214比第四滑孔更靠近第二边缘,且第三滑孔3214和第四滑孔至第二承载板条321中点的距离相等;各第三滑孔3214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第三滑孔3214由上至下逐渐靠近第二边缘所在的平面;各第四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第四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第四边缘所在的平面;第二承托板条包括容置于第二条形槽3213内的第二承托部3221,对应贯穿第三滑孔3214的第三滑杆3222,和对应贯穿第四滑孔的第四滑杆;第二承托部3221的宽度与第二条形槽3213的深度相等;第二承托部3221包括朝向第一排板部并直接承载模板坯6的第二薄板部32211,和朝向第二条形槽3213内的第二厚板部32212;第二厚板部32212的厚度大于第二薄板部32211的厚度,第二薄板部32211的上表面和第二厚板部3221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上抵顶台阶32213;第三滑杆3222的外端设有抵顶于第二抵顶板33上的第三抵顶轮32221,第三抵顶轮32221具有与第二条形槽3213相平行的第三转轴,第三滑杆3222通过第三连接头与第三转轴连接,第三滑杆3222上套有张设于第三连接头和第二反向侧面3212之间的第三压簧32222,第三连接头包括两个承载于第三转轴两端的第三轮承载板;第四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第二抵顶板33上的第四抵顶轮,第四抵顶轮具有与第二条形槽3213相平行的第四转轴,第四滑杆通过第四连接头与第四转轴连接,第四滑杆上套有张设于第四连接头和第二反向侧面3212之间的第四压簧,第四连接头包括两个承载于第四转轴两端的第四轮承载板;第二抵顶板33的下端高于下方承载板的上表面;第二抵顶板33的下端形成有与各第三滑孔3214相对应的第三台阶组331,和与各第四滑孔相对应的第四台阶组332;第三台阶组331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第三滑孔3214正下方的第三下端台阶3311,各第三下端台阶3311由上至下逐渐朝第二边缘方向倾斜排列,相邻第三下端台阶3311之间的高度差与模板坯6的厚度相等;第四台阶组332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第四滑孔正下方的第四下端台阶3321,各第四下端台阶3321由上至下逐渐朝第四边缘方向倾斜排列,相邻第四下端台阶3321之间的高度差与模板坯6的厚度相等;第二抵顶板33包括处于下部的第二板主体部333,和处于上部的第二延伸板部334;第二延伸板部334具有朝向第一排板部的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主体抵顶竖向反面;第二延伸板部334具有朝向第一排板部的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第三边缘所在平面的距离大于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第二边缘所在平面的距离;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与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之间形成第二过渡台阶,第二过渡台阶具有由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至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三过渡斜面335;第二延伸板部334的上端具有由第二主体抵顶竖向反面至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四过渡斜面336;第三抵顶轮32221和第四抵顶轮均与第四过渡斜面相对应;第二板主体部333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高度差大于最上方的第二水平承载条32至最下方的第二水平承载条32之间的距离,此结构可使各第二水平承载条32同时处于第二板主体部333上,便于进行同时涂胶;
第一薄板部22211具有朝向第四边缘的第一限位端,第一限位端形成有向上凸起并对模板坯6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凸块;第二薄板部32211具有朝向第四边缘的第二限位端,第二限位端形成有向上凸起并对模板坯6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凸块;
涂胶装置与第四边缘相对应;涂胶装置包括涂胶机构,承载涂胶机构的第一水平滑轨42,和驱动涂胶机构靠近或远离排板装置的第一水平驱动机构43;涂胶机构包括对多层模板坯6进行喷胶的喷胶机构411,对喷胶机构411注胶的注胶机构,和对注胶机构进行供料的供料机构;第一水平滑轨42与第四边缘相垂直;
输送装置与第二边缘相对应;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拨动机构,承载输送拨动机构的第二水平滑轨52,和驱动输送拨动机构靠近或远离排板装置的第二水平驱动机构53;输送拨动机构包括对相应第一水平承载条22和第二水平承载条32输送模板坯6的输送带511,设于输送带511上的拨动凸块512,和承载输送带511的输送支架;第二水平滑轨52与第二边缘相垂直。本发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包括对裁切装置、排板装置、涂胶装置和输送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先通过裁切装置对模板坯进行规定形状和尺寸裁切,输送装置将模板坯6逐一输送至排板装置上,由涂胶装置对各模板坯6进行涂胶,然后由排板装置将各层模板坯6进行罗列排板。具体是,第一链条驱动部件驱动第一链条运转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一水平承载条22绕过各第一上链轮211和第二上链轮212并沿第一链条单体2151和第三链条单体向下移动,同时第二链条驱动部件驱动第二链条运转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二水平承载条32绕过各第三上链轮311和第四上链轮312并沿第五链条单体3151和第七链条单体向下移动。由第二水平驱动机构53驱动输送拨动机构沿第二水平滑轨52靠近排板装置,使输送带511的上表面与同一高度相对应的第一水平承载条22和第二水平承载条32相对应,模板坯6置于输送带511上向排板装置输送,拨动凸块512对模板坯6具有限位和推动的作用,当此相应的第一水平承载条22的第一抵顶轮22221和第二抵顶轮22231均沿着第二过渡斜面236滑动并逐渐压缩第一压簧22222和第二压簧,直至第一抵顶轮22221和第二抵顶轮22231滑动至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上,且此相应的第二水平承载条32的第三抵顶轮32221和第四抵顶轮均沿着第四过渡斜面336滑动并逐渐压缩第三压簧32222和第四压簧,直至第三抵顶轮32221和第四抵顶轮滑动至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上时,第一滑杆2222和第二滑杆抵顶第一薄板部22211突出于第一条形槽2213,第三滑杆3222和第四滑杆抵顶第二薄板部32211突出于第二条形槽3213,由拨动凸块512推动相应的模板坯6滑动至相应的第一水平承载条22和第二水平承载条32上,使模板坯6的两个边缘相应搭在此相应的第一水平承载条22的第一薄板部22211上和第二水平承载条32的第二薄板部32211上,并沿第一薄板部22211和第二薄板部32211上滑动至第一限位凸块和第二限位凸块处进行限位,随后第一链条驱动部件继续驱动第一链条运转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一水平承载条22沿第一链条单体2151和第三链条单体向下移动,同时第二链条驱动部件继续驱动第二链条运转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二水平承载条32沿第五链条单体3151和第七链条单体向下移动。此相应的第一水平承载条22的第一抵顶轮22221和第二抵顶轮22231均沿着第一过渡斜面235滑动并继续逐渐压缩第一压簧22222和第二压簧,直至第一抵顶轮22221和第二抵顶轮22231滑动至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上,且此相应的第二水平承载条32的第三抵顶轮32221和第四抵顶轮均沿着第三过渡斜面335滑动并继续逐渐压缩第三压簧32222和第四压簧,直至第三抵顶轮32221和第四抵顶轮滑动至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上时,第一滑杆2222和第二滑杆抵顶第一薄板部22211更加突出于第一条形槽2213,第三滑杆3222和第四滑杆抵顶第二薄板部32211更加突出于第二条形槽3213,且第一厚板部22212也突出于第一条形槽2213,第二厚板部32212也突出于第二条形槽3213,使第一上抵顶台阶22213和第二上抵顶台阶32213相配合对模板坯6进行夹持限位,进而实现对模板坯6的整体精确定位。以此方式使各同一高度相对应的各第一水平承载条22和第二水平承载条32均承载并定位相应的模板坯6,使相应数量的模板坯6上下排列且相邻模板坯6之间具有间隙,然后由第一水平驱动机构43驱动涂胶机构沿第一水平滑轨42靠近排板装置,使涂胶机构带动喷胶机构411对除了最上层的各层模板坯6的上表面进行喷胶,然后第一链条驱动部件继续驱动第一链条运转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一水平承载条22沿第一链条单体2151和第三链条单体向下移动,同时第二链条驱动部件继续驱动第二链条运转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二水平承载条32沿第五链条单体3151和第七链条单体向下移动,当最下方的第一水平承载条22到达第一抵顶板23的下端,最下方的第二水平承载条32到达第二抵顶板33的下端时,相应的最下方的模板坯6到达下方承载板的上表面,最下方的第一水平承载条22的第一抵顶轮22221滑过最下方的第一下端台阶2311时在第一压簧22222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第二抵顶轮22231滑过最下方的第二下端台阶2321时在第二压簧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整个第一承托部2221重新完全容置于第一条形槽2213中,不再承托模板坯6,同时最下方的第二水平承载条32的第三抵顶轮32221滑过最下方的第三下端台阶3311时在第三压簧32222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第四抵顶轮滑过最下方的第四下端台阶3321时在第四压簧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整个第二承托部3221重新完全容置于第二条形槽3213中,不再承托模板坯6,使最下方的模板坯6直接放置在下方承载板的上表面上。然后第一链条驱动部件继续驱动第一链条运转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一水平承载条22沿第一链条单体2151和第三链条单体向下移动,同时第二链条驱动部件继续驱动第二链条运转部件运转,带动各第二水平承载条32沿第五链条单体3151和第七链条单体向下移动,当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一水平承载条22到达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一下端台阶2311和第二下端台阶2321,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二水平承载条32到达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三下端台阶3311和第四下端台阶3321时,相应的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模板坯6到达最下方的模板坯6的上表面,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一水平承载条22的第一抵顶轮22221滑过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一下端台阶2311时在第一压簧22222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第二抵顶轮22231滑过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二下端台阶2321时在第二压簧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整个第一承托部2221重新完全容置于第一条形槽2213中,不再承托模板坯6,同时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二水平承载条32的第三抵顶轮32221滑过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三下端台阶3311时在第三压簧32222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第四抵顶轮滑过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第四下端台阶3321时在第四压簧的弹力作用下突然反弹,整个第二承托部3221重新完全容置于第二条形槽3213中,不再承托模板坯6,使从下方向上数的第二个模板坯6直接放置在最下方的模板坯6的上表面上。以此方式将各个模板坯6逐一排板在一起。并且各抵顶轮可对各水平承载条的运动进行平稳顺畅的导向和支撑。而且倾斜且逐级排列的各下端台阶可与逐层排板的模板坯6高度相适应,且可使各承托部及时反弹而不会刮蹭到下方的模板坯6和下方承载板。
优选地,喷胶机构411包括多层与多层模板坯6相对应的喷胶层4111,和承载各喷胶层4111的喷胶支架4112;喷胶支架4112形成有与注胶机构连通的容胶腔;喷胶层4111包括与容胶腔连通的导胶管b1,和与导胶管b1连通的喷胶管b2;导胶管b1与第一水平滑轨42相平行,喷胶管b2与导胶管b1相垂直;喷胶管b2的下侧设有多个向下延伸并沿喷胶管b2排列的喷胶头b21,喷胶头b21与喷胶管b2连通。具体结构可为,同一喷胶管b2上的各喷胶头b21以相等间隔距离进行均匀分布。本发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在第一水平驱动机构43的驱动作用下,喷胶机构411沿第一水平滑轨42移动,各喷胶层4111伸入到各相邻的模板坯6之间,在注胶机构的压力下,容胶腔中的胶水由导胶管b1导流至喷胶管b2后再经各喷胶头b21向下喷涂在相应的模板坯6的上表面,且在喷胶头b21喷胶过程中,第一水平驱动机构43驱动喷胶机构411沿第一水平滑轨42逐渐后撤,在相应模板坯6的上表面形成多条相互平行且均匀排列的胶水条,当上方的模板坯6与下方的模板坯6压合时可将胶水条均匀压平铺开,在上下模板坯6之间形成均匀厚度的粘结胶层。
优选地,涂胶装置还配设有升降调节驱动装置;升降调节驱动装置包括承托涂胶装置的底盘,和至少四个竖向设置的油缸。本发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升降调节驱动装置通过四个油缸的同步运行,可同步驱动底盘带动整个涂胶装置进行平稳升降,进而可调节各喷胶层4111的高度来适应不同高度的模板坯。
优选地,注胶机构包括与容胶腔连通的注胶枪4121,和承载注胶枪4121的注胶支架4122;注胶枪4121包括斜向上延伸并与容胶腔连通的枪筒,设于枪筒内并沿枪筒设置的螺旋输送杆,和驱动螺旋输送杆转动的注胶转动电机41211;枪筒的上端与喷胶支架4112连接并与容胶腔连通,下端与注胶转动电机41211连接在一起;枪筒的下部具有与供料机构连接的进胶口。本发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注胶转动电机41211驱动螺旋输送杆转动,螺旋输送杆在枪筒中对胶水产生斜向上的螺旋推力,螺旋输送杆将枪筒中的胶水斜向上挤压输送至容胶腔中,对容胶腔进行注胶,并对各喷胶头b21提供喷胶动力,同时供料机构中的胶水由进胶口对枪筒中的胶水进行补充供料。
优选地,进胶口朝上设置,注胶支架4122支撑于枪筒的下部下方。本发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供料机构中的胶水可依靠重力由进胶口自然流入到枪筒中。
优选地,供料机构包括盛装胶水的容胶桶4131,连接于容胶桶4131下端的出胶管4132,和设于出胶管4132上的开关部件4133。具体结构可为,容胶桶4131的下端高度低于枪筒的上端高度,此结构可确保容胶桶4131中的胶水不会自动流入到容胶腔中,避免喷胶头b21漏胶;出胶管4132的上端与容胶桶4131连接,下端与进胶口连接,出胶管4132由上至下逐渐朝排板装置方向倾斜设置,且出胶管4132与枪筒下部的夹角为锐角,此结构可确保螺旋输送杆沿枪筒向上输送胶水时,在出胶管4132中产生向下的抽力而非向上的压力,出胶管4132中的胶水会自然流入到枪筒中进行补充,避免胶水回流且在枪筒中产生气泡,影响喷胶精度。
优选地,喷胶支架4112的下端设有与第一水平滑轨42相配合的第一滑套44,注胶支架4122的下端设有与第一水平滑轨42相配合的第二滑套45;第一水平驱动机构43包括与注胶支架4122连接并与第一水平滑轨42相平行的第一驱动螺杆431,以及设于第一水平滑轨42上并对第一驱动螺杆431进行驱动的第一水平驱动电机432;注胶支架4122形成有与第一驱动螺杆431相配合的第一驱动螺孔。本发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第一水平驱动机构43通过第一水平驱动电机432驱动第一驱动螺杆431转动,第一驱动螺杆431通过第一驱动螺孔来带动注胶支架4122及整个喷胶机构411等依靠第一滑套44和第二滑套45沿第一水平滑轨42滑动。
优选地,输送带511上表面的高度大于第一过渡斜面235的高度。本发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只有当第一水平承载条22与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相对应,第二水平承载条32与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相对应时,第一薄板部22211和第二薄板部32211才伸入到模板坯6下方而具有承载模板坯6的功能,且模板坯6必须在第一水平承载条22到达第一过渡斜面235之前、第二水平承载条32到达第三过渡斜面335之前落在第一薄板部22211和第二薄板部32211上才能被第一上抵顶台阶22213和第二上抵顶台阶32213进行夹持限位,所以需要输送带511上表面的高度大于第一过渡斜面235和第三过渡斜面335的高度才能确保模板坯6准确自然滑动到第一薄板部22211和第二薄板部32211上。
优选地,输送带511包括朝向排板装置的第一输送轮5111,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输送轮5112,以及连接于第一输送轮5111和第二输送轮5112之间的输送皮带5113;拨动凸块512设于输送皮带5113的外表面;输送支架包括支撑于第一输送轮5111下方的第一输送支撑柱5131,支撑于第二输送轮5112下方的第二输送支撑柱5132,以及连接于第一输送支撑柱5131和第二输送支撑柱5132之间的连接支撑杆5133;第一输送支撑柱5131由下至上逐渐朝排板装置方向倾斜设置。本发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第一输送轮5111或第二输送轮5112通过输送电机的驱动而带动输送皮带5113运转。且倾斜的第一输送支撑柱5131可将输送带511送入到排板装置内部进行更大范围的自由移动供应模板坯6。
优选地,第一输送支撑柱5131的下端设有与第二水平滑轨52相配合的第三滑套54,第二输送支撑柱5132的下端设有与第二水平滑轨52相配合的第四滑套55;第二水平驱动机构53包括与第二输送支撑柱5132连接并与第二水平滑轨52相平行的第二驱动螺杆531,以及设于第二水平滑轨52上并对第二驱动螺杆531进行驱动的第二水平驱动电机532;第二输送支撑柱5132形成有与第二驱动螺杆531相配合的第二驱动螺孔。本发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第二水平驱动机构53通过第二水平驱动电机532驱动第二驱动螺杆531转动,第二驱动螺杆531通过第二驱动螺孔来带动第二输送支撑柱5132及整个输送带511等依靠第三滑套54和第四滑套55沿第二水平滑轨52滑动。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Claims (10)
1.一种自动排板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模板坯进行排板的排板装置,对模板坯进行涂胶的涂胶装置,对排板装置输送模板坯的输送装置,以及对排板装置、涂胶装置和输送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
定义排板后的模板坯具有依次相邻的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
所述排板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应的第一排板部,和与所述第三边缘相对应的第二排板部;
所述第一排板部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链条运转部件,多个上下排列设于第一链条运转部件上的第一水平承载条,对各第一水平承载条进行抵顶的第一抵顶板,和驱动第一链条运转部件运转的第一链条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链条运转部件包括处于上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一上链轮和第二上链轮,处于下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一下链轮和第二下链轮,连接于第一上链轮和第一下链轮之间的第一排板链条,连接于第二上链轮和第二下链轮之间的第二排板链条,承载第一上链轮和第二上链轮的第一上传动轴,以及承载第一下链轮和第二下链轮的第一下传动轴;所述第一上传动轴和第一下传动轴相平行且均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平行;所述第一排板链条与所述第二边缘相对应,所述第二排板链条与所述第四边缘相对应;所述第一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链条单体;所述第二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三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四链条单体;所述第一排板链条和第二排板链条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二链条单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三链条单体和第四链条单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条连接于所述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三链条单体之间,所述第一抵顶板处于所述第二间隙中;
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条包括水平连接于所述第一链条单体和第三链条单体之间的第一承载板条,以及与第一承载板条平行的第一承托板条;所述第一承载板条具有处于两端的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排板侧面,以及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一反向侧面;所述第一承载板条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排板侧面的第一条形槽,以及连通第一条形槽和所述第一反向侧面的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所述第一条形槽沿所述第一承载板条延伸并贯穿至两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分处所述第一承载板条的中点两侧,所述第一滑孔比第二滑孔更靠近所述第二边缘,且所述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至所述第一承载板条中点的距离相等;各所述第一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所述第一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所述第二边缘所在的平面;各所述第二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所述第二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所述第四边缘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承托板条包括容置于所述第一条形槽内的第一承托部,对应贯穿所述第一滑孔的第一滑杆,和对应贯穿所述第二滑孔的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承托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条形槽的深度相等;所述第一承托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并直接承载模板坯的第一薄板部,和朝向所述第一条形槽内的第一厚板部;所述第一厚板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薄板部的厚度,所述第一薄板部的上表面和第一厚板部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上抵顶台阶;所述第一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所述第一抵顶板上的第一抵顶轮,所述第一抵顶轮具有与所述第一条形槽相平行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滑杆通过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滑杆上套有张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一反向侧面之间的第一压簧,所述第一连接头包括两个承载于所述第一转轴两端的第一轮承载板;所述第二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所述第一抵顶板上的第二抵顶轮,所述第二抵顶轮具有与所述第一条形槽相平行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滑杆通过第二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滑杆上套有张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头和第一反向侧面之间的第二压簧,所述第二连接头包括两个承载于所述第二转轴两端的第二轮承载板;所述第一抵顶板的下端形成有与各所述第一滑孔相对应的第一台阶组,和与各所述第二滑孔相对应的第二台阶组;所述第一台阶组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所述第一滑孔正下方的第一下端台阶,各所述第一下端台阶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二边缘方向倾斜排列,相邻所述第一下端台阶之间的高度差与模板坯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二台阶组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所述第二滑孔正下方的第二下端台阶,各所述第二下端台阶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四边缘方向倾斜排列,相邻所述第二下端台阶之间的高度差与模板坯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抵顶板包括处于下部的第一板主体部,和处于上部的第一延伸板部;所述第一板主体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一主体抵顶竖向反面;所述第一延伸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排板部的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所述第一边缘所在平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第一边缘所在平面的距离;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与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之间形成第一过渡台阶,所述第一过渡台阶具有由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至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一过渡斜面;所述第一延伸板部的上端具有由所述第一主体抵顶竖向反面至所述第一延伸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二过渡斜面;所述第一抵顶轮和第二抵顶轮均与所述第二过渡斜面相对应;所述第一板主体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高度差大于最上方的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条至最下方的第一水平承载条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二排板部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二链条运转部件,多个上下排列设于第二链条运转部件上并与各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条一一对应的第二水平承载条,对各第二水平承载条进行抵顶的第二抵顶板,和驱动第二链条运转部件运转的第二链条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链条运转部件包括处于上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三上链轮和第四上链轮,处于下方且同轴设置的第三下链轮和第四下链轮,连接于第三上链轮和第三下链轮之间的第三排板链条,连接于第四上链轮和第四下链轮之间的第四排板链条,承载第三上链轮和第四上链轮的第二上传动轴,以及承载第三下链轮和第四下链轮的第二下传动轴;所述第二上传动轴和第二下传动轴相平行且均与所述第三边缘相平行;所述第三排板链条与所述第二边缘相对应,所述第四排板链条与所述第四边缘相对应;所述第三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五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六链条单体;所述第四排板链条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七链条单体,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八链条单体;所述第三排板链条和第四排板链条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五链条单体和第六链条单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七链条单体和第八链条单体之间具有第四间隙;所述第二水平承载条连接于所述第五链条单体和第七链条单体之间,所述第二抵顶板处于所述第四间隙中;
所述第二水平承载条包括水平连接于所述第五链条单体和第七链条单体之间的第二承载板条,以及与第二承载板条平行的第二承托板条;所述第二承载板条具有处于两端的第二端面,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二排板侧面,以及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反向侧面;所述第二承载板条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排板侧面的第二条形槽,以及连通第二条形槽和所述第二反向侧面的第三滑孔和第四滑孔;所述第二条形槽沿所述第二承载板条延伸并贯穿至两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三滑孔和第四滑孔分处所述第二承载板条的中点两侧,所述第三滑孔比第四滑孔更靠近所述第二边缘,且所述第三滑孔和第四滑孔至所述第二承载板条中点的距离相等;各所述第三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所述第三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所述第二边缘所在的平面;各所述第四滑孔由上至下相错开设置,且各所述第四滑孔由上至下逐渐靠近所述第四边缘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承托板条包括容置于所述第二条形槽内的第二承托部,对应贯穿所述第三滑孔的第三滑杆,和对应贯穿所述第四滑孔的第四滑杆;所述第二承托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条形槽的深度相等;所述第二承托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并直接承载模板坯的第二薄板部,和朝向所述第二条形槽内的第二厚板部;所述第二厚板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薄板部的厚度,所述第二薄板部的上表面和第二厚板部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上抵顶台阶;所述第三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所述第二抵顶板上的第三抵顶轮,所述第三抵顶轮具有与所述第二条形槽相平行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滑杆通过第三连接头与所述第三转轴连接,所述第三滑杆上套有张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头和第二反向侧面之间的第三压簧,所述第三连接头包括两个承载于所述第三转轴两端的第三轮承载板;所述第四滑杆的外端设有抵顶于所述第二抵顶板上的第四抵顶轮,所述第四抵顶轮具有与所述第二条形槽相平行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滑杆通过第四连接头与所述第四转轴连接,所述第四滑杆上套有张设于所述第四连接头和第二反向侧面之间的第四压簧,所述第四连接头包括两个承载于所述第四转轴两端的第四轮承载板;所述第二抵顶板的下端形成有与各所述第三滑孔相对应的第三台阶组,和与各所述第四滑孔相对应的第四台阶组;所述第三台阶组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所述第三滑孔正下方的第三下端台阶,各所述第三下端台阶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二边缘方向倾斜排列,相邻所述第三下端台阶之间的高度差与模板坯的厚度相等;所述第四台阶组包括多个一一对应处于各所述第四滑孔正下方的第四下端台阶,各所述第四下端台阶由上至下逐渐朝所述第四边缘方向倾斜排列,相邻所述第四下端台阶之间的高度差与模板坯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二抵顶板包括处于下部的第二板主体部,和处于上部的第二延伸板部;所述第二延伸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和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主体抵顶竖向反面;所述第二延伸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排板部的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述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所述第三边缘所在平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所在平面至第二边缘所在平面的距离;所述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与所述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之间形成第二过渡台阶,所述第二过渡台阶具有由所述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至所述第二主体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三过渡斜面;所述第二延伸板部的上端具有由所述第二主体抵顶竖向反面至所述第二延伸抵顶竖向侧面逐渐向下倾斜的第四过渡斜面;所述第三抵顶轮和第四抵顶轮均与所述第四过渡斜面相对应;所述第二板主体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高度差大于最上方的所述第二水平承载条至最下方的第二水平承载条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薄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四边缘的第一限位端,所述第一限位端形成有向上凸起并对模板坯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凸块;所述第二薄板部具有朝向所述第四边缘的第二限位端,所述第二限位端形成有向上凸起并对模板坯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凸块;
所述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边缘相对应;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拨动机构,承载输送拨动机构的第二水平滑轨,和驱动输送拨动机构靠近或远离所述排板装置的第二水平驱动机构;所述输送拨动机构包括对相应所述第一水平承载条和第二水平承载条输送模板坯的输送带,设于输送带上的拨动凸块,和承载输送带的输送支架;所述第二水平滑轨与所述第二边缘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上表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过渡斜面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包括朝向所述排板装置的第一输送轮,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二输送轮,以及连接于第一输送轮和第二输送轮之间的输送皮带;所述拨动凸块设于所述输送皮带的外表面;所述输送支架包括支撑于所述第一输送轮下方的第一输送支撑柱,支撑于所述第二输送轮下方的第二输送支撑柱,以及连接于第一输送支撑柱和第二输送支撑柱之间的连接支撑杆;所述第一输送支撑柱由下至上逐渐朝所述排板装置方向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支撑柱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二水平滑轨相配合的第三滑套,所述第二输送支撑柱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二水平滑轨相配合的第四滑套;所述第二水平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输送支撑柱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水平滑轨相平行的第二驱动螺杆,以及设于第二水平滑轨上并对第二驱动螺杆进行驱动的第二水平驱动电机;所述第二输送支撑柱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驱动螺杆相配合的第二驱动螺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装置与所述第四边缘相对应;所述涂胶装置包括涂胶机构,承载涂胶机构的第一水平滑轨,和驱动涂胶机构靠近或远离所述排板装置的第一水平驱动机构;所述涂胶机构包括对多层模板坯进行喷胶的喷胶机构,对喷胶机构注胶的注胶机构,和对注胶机构进行供料的供料机构;所述第一水平滑轨与所述第四边缘相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喷胶机构包括多层与多层模板坯相对应的喷胶层,和承载各喷胶层的喷胶支架;所述喷胶支架形成有与所述注胶机构连通的容胶腔;所述喷胶层包括与所述容胶腔连通的导胶管,和与导胶管连通的喷胶管;所述导胶管与所述第一水平滑轨相平行,所述喷胶管与所述导胶管相垂直;所述喷胶管的下侧设有多个向下延伸并沿喷胶管排列的喷胶头,所述喷胶头与所述喷胶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机构包括与所述容胶腔连通的注胶枪,和承载注胶枪的注胶支架;所述注胶枪包括斜向上延伸并与所述容胶腔连通的枪筒,设于枪筒内并沿枪筒设置的螺旋输送杆,和驱动螺旋输送杆转动的注胶转动电机;所述枪筒的上端与所述喷胶支架连接并与所述容胶腔连通,下端与所述注胶转动电机连接在一起;所述枪筒的下部具有与所述供料机构连接的进胶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胶口朝上设置,所述注胶支架支撑于所述枪筒的下部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机构包括盛装胶水的容胶桶,连接于容胶桶下端的出胶管,和设于出胶管上的开关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板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喷胶支架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水平滑轨相配合的第一滑套,所述注胶支架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水平滑轨相配合的第二滑套;所述第一水平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注胶支架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水平滑轨相平行的第一驱动螺杆,以及设于第一水平滑轨上并对第一驱动螺杆进行驱动的第一水平驱动电机;所述注胶支架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驱动螺杆相配合的第一驱动螺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18160.0A CN109203125B (zh) | 2018-06-15 | 2018-06-15 | 一种自动排板线 |
CN201810676218.7A CN109203128B (zh) | 2018-06-15 | 2018-06-15 | 一种顺畅自动排板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18160.0A CN109203125B (zh) | 2018-06-15 | 2018-06-15 | 一种自动排板线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676218.7A Division CN109203128B (zh) | 2018-06-15 | 2018-06-15 | 一种顺畅自动排板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03125A CN109203125A (zh) | 2019-01-15 |
CN109203125B true CN109203125B (zh) | 2021-02-09 |
Family
ID=6498959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618160.0A Active CN109203125B (zh) | 2018-06-15 | 2018-06-15 | 一种自动排板线 |
CN201810676218.7A Active CN109203128B (zh) | 2018-06-15 | 2018-06-15 | 一种顺畅自动排板线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676218.7A Active CN109203128B (zh) | 2018-06-15 | 2018-06-15 | 一种顺畅自动排板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920312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94885B (zh) * | 2021-10-25 | 2022-12-20 | 山东明川木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奇数胶合板的黏合系统 |
CN114378914B (zh) * | 2021-12-31 | 2023-06-20 | 昆山好生活家居板有限公司 | 一种无封边刨花板的防掉渣产线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021654U (zh) * | 2011-01-26 | 2011-11-02 | 仁化县奥达胶合板有限公司 | 转板机 |
KR20170050641A (ko) * | 2015-10-30 | 2017-05-11 | 대한민국(산림청 국립산림과학원장) | 고주파 가열경화 집성재 제조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663077A (en) * | 1926-12-13 | 1928-03-20 | William I Hallock | Glue gun |
US4466856A (en) * | 1982-06-25 | 1984-08-21 | Raute Oy | Equipment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continuous multi-layer veneer board |
DE3313669A1 (de) * | 1983-04-15 | 1984-10-18 | Hans 6694 Marpingen Weiand | Transportable-pneumatische-bogenpresse zur rationellen verleimung von tuerboegen, fensterboegen oder aehnlichem in einer aufspannung |
CN203019481U (zh) * | 2013-01-29 | 2013-06-26 | 汤景龙 | 细木工板生产线 |
CN103386698B (zh) * | 2013-07-24 | 2014-12-03 | 永州市力群木业有限公司 | 层压板排版机 |
CN204297696U (zh) * | 2014-11-25 | 2015-04-29 | 傅军强 | 离线自动码砖流水线 |
SI24654A (sl) * | 2015-05-06 | 2015-09-30 | Gregor Ledinek | Proizvodna linija za kontinuirano dolžinsko čelno spajanje podolgovatih lesnih obdelovancev z vertikalnimi zobatimi spoji |
CN105058523B (zh) * | 2015-07-31 | 2017-03-08 | 柳州市悟新木工机械有限公司 | 自动涂胶排板机 |
CN204748819U (zh) * | 2015-07-31 | 2015-11-11 | 柳州市悟新木工机械有限公司 | 自动涂胶排板机 |
CN106272734B (zh) * | 2016-10-14 | 2019-03-29 | 曹县军朋机械有限公司 | 自动涂胶拼板铺装机 |
CN106965272A (zh) * | 2017-03-21 | 2017-07-21 | 山东同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板材加工线及加工工艺 |
CN206796062U (zh) * | 2017-06-08 | 2017-12-26 | 漳州鑫华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胶合板排板预压传送一体机 |
CN206969675U (zh) * | 2017-06-16 | 2018-02-06 | 漳州鑫华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胶合板热压机的送板装置 |
CN107116632B (zh) * | 2017-06-16 | 2022-06-28 | 漳州鑫华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型胶合板热压机 |
CN107053371B (zh) * | 2017-06-16 | 2022-06-28 | 漳州鑫华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低碳型胶合板加工流水线 |
CN206855643U (zh) * | 2017-06-16 | 2018-01-09 | 漳州鑫华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加工质量高的胶合板冷压机 |
CN107199606A (zh) * | 2017-07-21 | 2017-09-26 | 安吉县瑞旺竹木制品厂 | 一种竹木胶合板加工用冷压机 |
CN107379143B (zh) * | 2017-08-10 | 2022-07-01 | 江苏环球新型木结构有限公司 | 一种多机并联交错层压木加工装置 |
CN108043654A (zh) * | 2018-01-09 | 2018-05-18 | 广西南宁侨盛木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自动传板、涂胶和送板系统 |
-
2018
- 2018-06-15 CN CN201810618160.0A patent/CN109203125B/zh active Active
- 2018-06-15 CN CN201810676218.7A patent/CN10920312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021654U (zh) * | 2011-01-26 | 2011-11-02 | 仁化县奥达胶合板有限公司 | 转板机 |
KR20170050641A (ko) * | 2015-10-30 | 2017-05-11 | 대한민국(산림청 국립산림과학원장) | 고주파 가열경화 집성재 제조장치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03125A (zh) | 2019-01-15 |
CN109203128A (zh) | 2019-01-15 |
CN109203128B (zh) | 2021-05-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03126B (zh) | 一种自动进板排板线 | |
CN109203125B (zh) | 一种自动排板线 | |
CN113103383A (zh) | 一种三聚氰胺浸渍纸复合板自动涂胶贴板装置 | |
CN109014896B (zh) | 磁力片积木玩具自动装配工艺 | |
CN109011619B (zh) | 磁力片积木玩具自动装配线 | |
CN108582382B (zh) | 压合板自动化修边机 | |
CN107718181B (zh) | 细木工板芯自动加工方法及装置 | |
CN114603659B (zh) | 一种适用于实木拼板高频热压的单元木板施胶装置与方法 | |
CN107214786B (zh) | 竹片的接长方法、竹片接长装置及应用 | |
CN108638228B (zh) | 一种板材加工方法 | |
CN111923167B (zh) | 一种侧压式竹集成材无限长层板的机械组坯装置 | |
CN114852638B (zh) | 一种石膏板立边成型的调整及定位输送一体化机构 | |
CN112356515A (zh) | 一种瓦楞纸板加工粘合装置 | |
CN109203127B (zh) | 一种高效自动排板线 | |
CN113146766A (zh) | 一种胶合板生产自动化加工机械及加工方法 | |
CN114103272A (zh) | 一种瓦楞纸板热压贴合机 | |
CN213197988U (zh) | 一种喷涂均匀的胶合板制造装置 | |
CN210061476U (zh) | 板式家具柔性生产线 | |
CN111099367A (zh) | 多层复合柜板的生产加工方法及其生产线 | |
CN202985722U (zh) | 封边机的自动下料机构 | |
CN216372602U (zh) | 一种防短路高频加热设备 | |
CN114734516B (zh) | 一种阻燃人造板材制造加工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 |
CN108908536B (zh) | 一种上置式热压机 | |
CN112917634A (zh) | 一种集装箱及其加工工艺 | |
CN111761665B (zh) | 一种无冷压多层胶合板基材生产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