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186901A - 一种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86901A
CN109186901A CN201811065657.0A CN201811065657A CN109186901A CN 109186901 A CN109186901 A CN 109186901A CN 201811065657 A CN201811065657 A CN 201811065657A CN 109186901 A CN109186901 A CN 1091869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ing
test
rigidity
point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656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天军
郑红艳
朱梓帧
蔡超明
李剑英
宗长富
许锦辉
刘广荣
陈晓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oq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hao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oq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ao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06565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869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86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869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5/00Investigating the elasticity of structures, e.g. deflection of bridges or air-craft wing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属于车辆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步骤为,首先将汽车白车身进行约束;然后安装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的加载电动缸作为伺服驱动加载单元;按控制系统的预设加载方案对汽车拖车钩固定点进行拉力加载试验;根据车型不同,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型号不同,选用不同的加载方案;加载完成后根据采集到的力及位移的数据作出加载过程及卸载过程的力—位移刚度性能曲线,同时得出残余变形量;试验完成后检查设备正常后按照开机顺序的逆序关闭设备。本发明以车身安装固定点静刚度试验台为基础,设计合理的加载方案,能够对汽车拖车钩固定点进行精确的测试,得到汽车拖车钩固定点的准确的刚度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属于车辆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研制出一种新车型或者生产出一种新车时,需要对汽车白车身上的各部件的静刚度做测试,以观察这些部件在受到不同载荷、不同方向的压力和拉力时所发生的变形情况以及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和拉力。
汽车的拖车钩是一种应急装置,在汽车抛锚时可以通过拖车钩在其他拖车的帮助下,移动到修理厂或者安全地带。在拖车过程中,拖车钩需要承受较大的拉力,拖车钩的强度影响这拖车和被拖车的安全。因此,需要对新车的拖车钩固定点进行刚度试验。
现有的测量方法中,通过人工读取百分表的数值和绘制挠曲线,工作量大,容易带来人为误差,同时,位移测量系统和应力测量系统完全独立,试验者需要分别测量和处理两类数据,劳动强度大,操作不方便。
现有技术中,已经有了针对与车身安装固定点的静刚度试验台,用于在研车白车身静刚度测试工作,模拟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约束条件和载荷条件,用于测试车身安装固定点静刚度,也可以用于测试车身外表面钣金件抗凹陷能力,但是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仅仅是一种试验台,并没有针对于汽车不同部件的具体的刚度测试方法。因此,汽车设计师仍然不能很好的对汽车的重要部位进行刚度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准确性高的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使用车身静刚度试验台进行测试;所述车身静刚度试验台包括通过数模输出卡与控制主板连接的伺服驱动加载单元、通过数模输入卡与控制主板连接的位移传感器和力传感器、通过力传感器与伺服驱动加载单元相连接的加载杆、与控制主板连接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柜、用于垂直加载试验的摇臂加载体,测试时将汽车白车身设置在固定装置上;所述固定装置包具有若干T形安装槽的工作台以及固定在工作台表面的若干车身固定支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固定汽车白车身:固定汽车白车身:根据CAE分析时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试验对汽车拖车钩固定点的的约束要求,调整约束工装,使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固定约束点与CAE分析保持一致;
步骤2、测试准备:安装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的加载电动缸作为伺服驱动加载单元,根据CAE分析时加载点的位置及数量布置加载电动缸及传感器;
步骤3、进行加载:调整加载部分的位置使加载杆与汽车拖车钩固定点连接;按控制系统的预设加载方案对汽车拖车钩固定点进行拉力加载试验;根据车型不同,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型号不同,加载方案不同;
步骤4、根据采集到的力及位移的数据作出加载过程的力—位移刚度性能曲线及卸载过程的力—位移刚度性能曲线;同时得出残余变形量;
步骤5、试验完成,检查设备正常后按照开机顺序的逆序关闭设备。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3中加载时,首先根据加载点的实际位置,在控制系统中填写加载点的位置坐标,由控制系统调整加载电动缸的位置至加载点,加载电动缸前端的加载杆与拖车钩挂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3中加载力逐渐增大,加载过程中力值变化量小于50N/S,加载力最大为4000N~4500N。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加载过程中以10N/s~15N/s的增量进行加载,加载力每增加500N保持10s,加载力达到最大后保持15s,然后进行卸载。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4中对照试验数据与标准,判断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是否满足要求。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从变形量曲线是否有突变来判定拖车钩固定点刚度分布是否合适,如果有突变说明拖车钩固定点刚度分布较差。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拖车钩固定点满足试验要求的标准是在加载过程中最大位移不应超过15mm,卸载后残余变形量不应大于5mm。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4中的力—位移刚度性能曲线由控制系统生成,力—位移刚度性能曲线坐标范围设置中,变形量设置为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试验中传感器可能产生位移的范围。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车身固定支架通过T形螺栓固定在工作台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有:
本发明以车身安装固定点静刚度试验台为基础,设计了合理的加载方案,采用分级逐步加载的方式,加载力每增加500N保持一端时间;该加载方案能够对汽车拖车钩固定点进行精确的测试,从而能够得到汽车拖车钩固定点的准确的刚度性能。
本发明的测试方法将加载力的最大值设置为4000N~500N并且保持20s,能够测试拖车挂钩在极限情况下的刚度,从而得到拖车钩的极限刚度,最终保证拖车钩使用时的安全。
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操控,测量准确,能够得到汽车拖车钩的准确真实的刚度性能数据,能够保证拖车钩使用的安全,还能为技术人员对汽车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进行试验时的示意图;
图2是试验后得到的力—位移刚度性能曲线;
其中,1、工作台,2、加载电缸,3、加载杆,4、挂钩,5、拖车钩,6、车身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以车身静刚度试验台为基础,设计了专门针对于汽车拖车钩固定点的刚度测试方法。具体如下:
一种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使用车身安装固定点静刚度试验台进行测试;所述车身安装固定点静刚度试验台包括通过数模输出卡与控制主板连接的伺服驱动加载单元、通过数模输入卡与控制主板连接的位移传感器和力传感器、通过力传感器与伺服驱动加载单元相连接的加载杆、与控制主板连接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柜、用于进行加载的水平加载体,测试时将车身设置在固定装置上;所述固定装置包具有若干T形安装槽的工作台1以及固定在工作台1表面的若干车身固定支架6。为了适应于对拖车钩的加载,在加载杆3端部设置挂钩4,在试验是将挂钩4与拖车钩5保持挂接,进而进行力的加载。
本发明中,车身固定支架6优先的是通过T形螺栓固定在工作台1上的。
本发明的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固定汽车白车身:根据CAE分析时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试验对汽车拖车钩固定点的的约束要求,调整约束工装,使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固定约束点与CAE分析保持一致。因为在汽车研制时,设计人员通常使用CAE软件进行仿真试验,在此将保持实际测试与仿真试验的参数一致。
步骤2、测试准备:安装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的加载电动缸作为伺服驱动加载单元,根据CAE分析时加载点的位置及数量布置加载电动缸及传感器。此步骤要进行加载电缸2的选取,加载电缸2是水平加载体产生加载力的部件,加载电缸2的最大加载力需要大于预设的最大加载力的值。该进行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时,通常最大的加载力取4000N,选取最大加载力为5000N的加载电缸。
步骤3、进行加载;首先调整加载部分的空间位置使加载杆与汽车拖车钩固定点连接;然后按控制系统的预设加载方案对汽车拖车钩固定点进行拉力加载试验;根据车型不同,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型号不同,加载方案不同。具体的是使加载电缸2带动加载杆3对拖车钩5进行拉力加载;步骤3中加载力逐渐增大,加载过程中力值变化量小于50N/S,加载力最大为4000N~4500N。在加载过程中,优先的,保持加载力的增量为10N/s~15N/s。考虑到拖车挂钩一旦使用需要承受较大的拉力,为了更加真实的模拟实际状况,将加载力的最大值设置为4000N~4500N并且保持20s,然后进行卸载,这样能够测试拖车挂钩在极限情况下的刚度。步骤3中的加载方案能够实现对于拖车钩的刚度性能的真实测试。步骤3中加载时,首先根据加载点的实际位置,在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界面中填写加载点的位置坐标,由控制系统调整加载电动缸的位置至加载点,加载电动缸前端的加载杆与拖车钩挂接。
上述加载方案不同指的是具体的加载力增量以及最大加载力的不同,需要根据汽车的车型以及拖车钩的型号进行具体的设置。加载方案可以由技术人员预先设置进控制系统中,在需要使用是,按汽车成型进行选取。
步骤4、根据采集到的力及位移的数据作出加载过程的力—位移刚度性能曲线及卸载过程的力—位移刚度性能曲线;同时得出残余变形量。具体的是对照试验数据与标准,判断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是否满足要求;优先地,可以从变形量曲线是否有突变来判定拖车钩固定点刚度分布是否合适,如果有突变说明拖车钩固定点刚度分布较差。拖车钩固定点满足试验要求的标准是在加载过程中最大位移不应超过15mm,卸载后残余变形量不应大于5mm。力—位移刚度性能曲线可以由控制系统的软件自动生成,需要预先在控制系统中设置力—位移刚度性能曲线的横轴以及横轴坐标范围,纵轴以及纵轴坐标范围。
步骤5、试验完成,检查设备正常后按照开机顺序的逆序关闭设备。
下面是使用该测试方法进行测试的具体实施例:
首先在测试前需要准备好车身安装固定点静刚度试验台并完成试验台的测试工作,保证试验台能够正常工作。该试验台包括通过数模输出卡与控制主板连接的伺服驱动加载单元、通过数模输入卡与控制主板连接的位移传感器和力传感器、通过力传感器与伺服驱动加载单元相连接的加载杆、与控制主板连接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柜、用于进行加载的水平加载体。该试验台具有控制系统能够进行力的数据和位移数据的采集。
测试时先将汽车车身固定在固定装置上然后进行加载。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包具有若干T形安装槽的工作台1以及固定在工作台1表面的若干车身固定支架6。试验中,车身固定支架6设置4个,四个车身固定支架6使用T形螺栓固定在工作台上。
为了适应于对拖车钩5的加载,在加载杆3端部设置挂钩4,在试验时将挂钩4与拖车钩5保持挂接,进而进行力的加载。
图1所示的是,在进行加载试验时的示意图,在将试验台及固定装置准备完毕后即可开始进行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试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固定汽车白车身:根据CAE分析时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试验对汽车拖车钩固定点的的约束要求,调整约束工装,使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固定约束点与CAE分析保持一致。
步骤2、测试准备:安装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的加载电动缸作为伺服驱动加载单元,根据CAE分析时加载点的位置及数量布置加载电动缸及传感器。此步骤中预计的最大加载力为4000~4500N,故选取最大加载力为5000N的加载电缸。
步骤3、进行加载;调整加载部分的位置使加载杆与汽车拖车钩固定点连接;使加载电缸2带动加载杆3对拖车钩5进行拉力加载;加载力从0N逐步增大到到4000N,在加载过程中,保持加载力的增量为10N/s,允许有波动,确保加载力的增量小于50N/s,如果大于该值立即停止加载,调整加载电缸至正常的加载状态。加载力为1000N、1500N、2000N、2500N、3000N、3500N时保持10s,在达到最大加载力4000N时保持20s。然后进行卸载,卸载时按加载力10N/s的减量进行。
步骤4、根据采集到的力及位移的数据由控制系统的软件作出加载过程的力—位移刚度性能曲线及卸载过程的力—位移刚度性能曲线;同时得出残余变形量。对照试验数据与标准,判断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是否满足要求。按规定,拖车钩固定点满足试验要求的标准是在加载过程中最大位移不应超过15mm,卸载后残余变形量不应大于5mm。该试验步骤中在生成曲线前在控制系统中设置力—位移刚度性能曲线的横轴为位移以及横轴坐标范围最大为14mm,纵轴为加载力以及纵轴坐标范围最大为5000N。
图2所示的是该次试验中得到的力—位移刚度性能曲线,其中左侧曲线表示的是加载过程中的力—位移刚度性能曲线;右侧曲线表示的是卸载过程中的力—位移刚度性能曲线。图2中显示的最大位移为12.8mm,卸载后参与变形量为0.6mm,符合要求。并且曲线没有突变,说明该拖车钩刚度较好。
本发明的车身安装固定点静刚度试验台的控制系统可以开发专门的控制软件,在软件中针对于不同的车型预先设定不同的加载方案,在进行测试时,根据车型选用对应的加载方案,由控制系统控制加载部分自动进行加载。试验台的数据采集部分能够实时接收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显示,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监控以及调整。
本发明的测试方法采用分级逐步加载的方式,首先根据拖车钩的使用情况设置最大加载力为4000N~4500N,设计加载力增量为10N~15N,充分模拟了拖车钩的使用状态;在加载力每增加500N保持一端时间并且在达到最大加载力时保持也保持一端时间;该加载方案能够充分的实现对于汽车拖车钩固定点的刚度测试,为其改进提供试验依据。
本发明以车身安装固定点静刚度试验台为基础,设计了合理的加载方案,能够对汽车拖车钩固定点进行精确的测试,从而能够得到汽车拖车钩固定点的准确的刚度性能。

Claims (9)

1.一种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使用车身静刚度试验台进行测试;所述车身静刚度试验台包括通过数模输出卡与控制主板连接的伺服驱动加载单元、通过数模输入卡与控制主板连接的位移传感器和力传感器、通过力传感器与伺服驱动加载单元相连接的加载杆、与控制主板连接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柜、用于垂直加载试验的摇臂加载体,其特征在于:测试时将汽车白车身设置在固定装置上;所述固定装置包具有若干T形安装槽的工作台以及固定在工作台表面的若干车身固定支架;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固定汽车白车身:根据CAE分析时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试验对汽车拖车钩固定点的的约束要求,调整约束工装,使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固定约束点与CAE分析保持一致;
步骤2、测试准备:安装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的加载电动缸作为伺服驱动加载单元,根据CAE分析时加载点的位置及数量布置加载电动缸及传感器;
步骤3、进行加载:调整加载部分的位置使加载杆与汽车拖车钩固定点连接;按控制系统的预设加载方案对汽车拖车钩固定点进行拉力加载试验;根据车型不同,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型号不同,加载方案不同;
步骤4、根据采集到的力及位移的数据作出加载过程的力—位移刚度性能曲线及卸载过程的力—位移刚度性能曲线;同时得出残余变形量;
步骤5、试验完成,检查设备正常后按照开机顺序的逆序关闭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加载时,首先根据加载点的实际位置,在控制系统中填写加载点的位置坐标,由控制系统调整加载电动缸的位置至加载点,加载电动缸前端的加载杆与拖车钩挂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中加载力逐渐增大,加载过程中力值变化量小于50N/S,加载力最大为4000N~4500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加载过程中以10N/s~15N/s的增量进行加载,加载力每增加500N保持10s,加载力达到最大后保持15s,然后进行卸载。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对照试验数据与标准,判断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是否满足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变形量曲线是否有突变来判定拖车钩固定点刚度分布是否合适,如果有突变说明拖车钩固定点刚度分布较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拖车钩固定点满足试验要求的标准是在加载过程中最大位移不应超过15mm,卸载后残余变形量不应大于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力—位移刚度性能曲线由控制系统生成,力—位移刚度性能曲线坐标范围设置中,变形量设置为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试验中传感器可能产生位移的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固定支架通过T形螺栓固定在工作台上。
CN201811065657.0A 2018-09-13 2018-09-13 一种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 Pending CN1091869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65657.0A CN109186901A (zh) 2018-09-13 2018-09-13 一种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65657.0A CN109186901A (zh) 2018-09-13 2018-09-13 一种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86901A true CN109186901A (zh) 2019-01-11

Family

ID=64910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65657.0A Pending CN109186901A (zh) 2018-09-13 2018-09-13 一种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8690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7520A (zh) * 2019-05-28 2019-07-26 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部件力学性能试验机
CN110823600A (zh) * 2019-12-15 2020-02-21 安徽青松工具有限公司 轻型汽车牵引装置的试验检测系统
CN111797472A (zh) * 2020-06-24 2020-10-2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副车架连接点刚度cae仿真自动化建模方法
CN112197921A (zh) * 2020-09-22 2021-01-08 上海翼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翼子板轮眉安装孔局部刚度的测量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5251A (zh) * 2010-10-22 2012-05-1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白车身扭转刚度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CN105043753A (zh) * 2015-09-07 2015-11-11 河北工程大学 车身安装固定点静刚度试验台及其试验方法
CN105628377A (zh) * 2015-12-25 2016-06-01 鼎奇(天津)主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主轴轴向静刚度测试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7621343A (zh) * 2017-09-07 2018-01-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动刚度测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5251A (zh) * 2010-10-22 2012-05-1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白车身扭转刚度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CN105043753A (zh) * 2015-09-07 2015-11-11 河北工程大学 车身安装固定点静刚度试验台及其试验方法
CN105628377A (zh) * 2015-12-25 2016-06-01 鼎奇(天津)主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主轴轴向静刚度测试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7621343A (zh) * 2017-09-07 2018-01-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动刚度测试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7520A (zh) * 2019-05-28 2019-07-26 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部件力学性能试验机
CN110823600A (zh) * 2019-12-15 2020-02-21 安徽青松工具有限公司 轻型汽车牵引装置的试验检测系统
CN111797472A (zh) * 2020-06-24 2020-10-2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副车架连接点刚度cae仿真自动化建模方法
CN111797472B (zh) * 2020-06-24 2022-12-2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副车架连接点刚度cae仿真自动化建模方法
CN112197921A (zh) * 2020-09-22 2021-01-08 上海翼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翼子板轮眉安装孔局部刚度的测量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86901A (zh) 一种汽车拖车钩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
KR102127423B1 (ko) 카울 크로스 바아의 mdps 마운팅부 내구강도 모사시험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CN108733024B (zh) 用于车辆线控转向测试系统的模拟器硬件在环架构及控制逻辑
CN109238601A (zh) 一种汽车前后盖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
Hanselmann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 testing and its integration into a CACSD toolset
EP2947448B1 (en) Vehicle testing system
JP2020042030A (ja) 自動車の車体表面の凹み及びデントの試験方法
EP3500835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 load identification
CN106468622B (zh) 带配载装置的车架扭转疲劳试验台
CN110160758B (zh) 开裂式舵系统地面刚度试验方法
CN103761363A (zh) 乘用车副车架强度和疲劳分析方法
US741590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 impact sled footwell intrusion test
CN109238602A (zh) 一种汽车车门窗框刚度测试方法
CN108061662A (zh) 商用车座椅试验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11090959A (zh) 车辆载荷谱获取方法和系统
CN109357824A (zh) 一种汽车车门铰链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
CN112014125A (zh) 动力总成悬置虚拟载荷耐久试验装置以及试验方法
CN114462188A (zh) 道路载荷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55486A (zh)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耐久度模拟试验方法和系统
CN111241724B (zh) 一种宽体矿用车车架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CN115169068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磁辐射的仿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208568218U (zh) 乘用车扭转梁的扭转刚度试验台
CN103940563A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骨架模态试验方法及装置
Vinattieri et al. Target setting and structural design of an EPS-in-the-Loop test bench for steering feeling simulation
CN206628203U (zh) 一种商用车辆电控空气悬架仿真实验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