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73364A - 一种活性炭排出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活性炭排出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73364A CN109173364A CN201811110780.XA CN201811110780A CN109173364A CN 109173364 A CN109173364 A CN 109173364A CN 201811110780 A CN201811110780 A CN 201811110780A CN 109173364 A CN109173364 A CN 1091733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tive carbon
- sedimentation basin
- pipe
- filter
- carbon fil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4/00—Filters comprising loose filtering material, i.e. filtering material without any binder between the individual particles or fibres thereof
- B01D24/48—Filters comprising loose filtering material, i.e. filtering material without any binder between the individual particles or fibres thereof integrally combined with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filtration
- B01D24/4876—Filters comprising loose filtering material, i.e. filtering material without any binder between the individual particles or fibres thereof integrally combined with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filtration in which the filtering elements are moved between filtering operations; particular measures for removing or replacing the filtering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0009—Settling tanks making use of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24—Feed or 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settling tanks
- B01D21/2444—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the classified liqui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性炭排出装置及方法,涉及活性炭过滤器技术领域。其中,一种活性炭排出装置,包括供水组件以及活性炭排出组件,活性炭排出组件包括排出管以及第一排出阀,排出管远离活性炭过滤器的一端连接有筛桶,筛桶下方设置有沉淀池;所述排出管上设置有储料器,储料器中储存有磁粉;沉淀池的底部设有磁性吸附件;供水组件包括循环池、循环泵以及供水管,循环池连接有自来水管,供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控制阀。本发明提供了操作便捷、工作稳定,能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作业安全性,保证场地清洁卫生,还便于实现活性炭充分回收的一种活性炭排出装置及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炭过滤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活性炭排出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愈发严重,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大众的关注,人们对于用水的净化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活性炭过滤器是一种高效的净水装置, 其对水中异味、有机物、胶体、铁及余氯等物质的过滤效果显著;但是,在长期使用后,活性炭过滤器中的活性炭会逐渐达到饱和状态;此时,活性炭过滤器的过滤效果将大大降低,故用户需要及时更换活性炭过滤器中的活性炭。
目前,活性炭的更换都是采用人力手工操作,更换时用户需要打开活性炭过滤器的人孔,用铁锹或其他工具将饱和活性炭从中铲出来人,然后在将新的活性炭装入过滤器。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用户不仅要登高作业,还需要拆卸人孔盖,劳动强度较大,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容易弄脏场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活性炭排出装置及方法,综合利用供水组件及活性炭排出组件,实现活性炭的自动排出,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安全性,而且有效保证工作场地的清洁卫生。
为实现上述第一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性炭排出装置,包括与活性炭过滤器呈连通设置的供水组件以及活性炭排出组件,所述活性炭排出组件包括用于连通活性炭过滤器的排出管以及设置于排出管上的第一排出阀,所述排出管远离活性炭过滤器的一端连接有筛桶,所述筛桶下方设置有用于承接滤液的沉淀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水组件可为活性炭过滤器供水,并通过水冲击活性炭过滤器中的饱和活性炭,使其形成流态化混合物;在第一排出阀开启后,该流态化混合物可经排出管排出并进入筛桶;筛桶可对上述流态化混合物进行筛分和过滤,滤渣即为所需回收的饱和活性炭;同时,滤液将落入筛桶下方的沉淀池。由于滤液中不可避免会存在部分细微的活性炭颗粒,通过沉淀池能够对这部分活性炭颗粒起到沉淀作用,使其沉积与沉淀池的底部,方便回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活性炭过滤器中饱和活性炭的自动排出,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作业安全性,而且有效保证了工作场地的清洁卫生,最终还极大方便了饱和活性炭的回收利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出管上设置有储料器,所述储料器中储存有磁粉;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磁性吸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述流态化混合物经排出管排出后,储料器能够将储存在其中的磁粉持续通入排出管,使得磁粉与排出管内的流态化混合物进一步混合;当含有磁粉的流态化混合物进入筛桶后,在筛桶对该流态化混合物进行筛分和过滤的同时,磁粉与活性炭将进一步混合均匀。随后,磁粉与小粒径的活性炭颗粒将一同进入沉淀池。由于活性炭具有一定吸附作用,磁粉将被吸附在活性炭上,而沉淀池底部的磁性吸附件可吸附活性炭上的磁粉,从而使得该吸附有磁粉的活性炭快速沉淀;通过这种方式,极大加快活性炭的沉淀,还能提高活性炭沉淀的彻底性,便于充分回收活性炭。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性炭排出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沉淀池外部的排泥泵,所述排泥泵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与沉淀池底部连通,且所述排污管上还设置有第二排出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沉淀池中,当活性炭沉淀完成后,排泥泵能够通过排污管将沉淀池底部的活性炭排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污管远离沉淀池的一端还连接有烘干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活性炭经排污管排出后,其将进入烘干装置并被烘干,方便活性炭的回收利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引导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沉淀池底部设置引导斜面,缩短活性炭的沉淀路径,有助于进一步加快活性炭颗粒的沉淀。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水组件包括循环池、设置于循环池中的循环泵以及用于连通循环泵与活性炭过滤器的供水管,所述循环池连接有自来水管,且所述供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控制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自来水管可为循环池提供用水,而循环泵可通过供水管将循环池中的水抽入活性炭过滤器,进而通过水冲击活性炭过滤器中的饱和活性炭,使其形成流态化混合物,方便饱和活性炭的排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池与沉淀池一体成型且二者之间设置有起分隔作用的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循环池与沉淀池的溢流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沉淀池中滤液蔓延至溢流口所在高度位置时,借助设置于隔板上的溢流口,沉淀池中滤液上层的清液可通过溢流口流入循环池,回收这部分清液并用其实现对活性炭过滤器中饱和活性炭的进一步冲击,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用水量,并能有效防止沉淀池中滤液过多而漫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口处设置有滤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沉淀池中的滤液经溢流口流入循环池时,滤布可对这部分滤液起到过滤作用,方便其中的活性炭颗粒随之进入循环池。
针对活性炭过滤器中饱和活性炭不易排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二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活性炭排出方法,实现活性炭过滤器中饱和活性炭的快速而彻底的排出,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活性炭的回收利用。
为实现上述第二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性炭排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用水冲击活性炭过滤器中饱和活性炭,使其形成流态化混合物;
S2、从活性炭过滤器中排出含有饱和活性炭的流态化混合物,向该流态化混合物中均匀添加磁粉并形成磁性流态混合物;
S3、对磁性流态混合物进行筛分和过滤,分别收集滤渣和滤液;
S4、利用磁性吸附件牵引滤液中吸附有磁粉的活性炭颗粒快速沉淀,收集沉淀物并对其进行烘干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水冲击饱和活性炭并使其形成流态化混合物,方便饱和活性炭的排出;同时,在对磁性流态混合物进行筛分和过滤时,所获得的滤渣即为待回收的活性炭,且会有少量小粒径的活性炭颗粒及磁粉仍残留在滤液中。在该滤液中,活性炭颗粒将吸附磁粉;借助磁性吸附件可吸附活性炭颗粒上吸附的磁粉,从而使得活性炭颗粒与磁粉一同快速沉淀。通过这种方式,可实现饱和活性炭快速而彻底的排出,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活性炭的回收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S4中,回收沉淀后的清液并将该清液再次通入活性炭过滤器,用以冲击活性炭过滤器中的饱和活性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收清液,用以冲击活性炭过滤器中的饱和活性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用水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供水组件冲击活性炭过滤器中的饱和活性炭并使其形成流态化混合物,配合排出管、筛桶及沉淀池,实现饱和活性炭的自动排出,不仅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作业安全性,而且有效保证了工作场地的清洁卫生;
2、借助储料器向排出管中通入磁粉,配合设置沉淀池底部的磁性吸附件,可实现沉淀池中活性炭颗粒的快速沉淀,不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还间接提高了活性炭的回收率,有助于实现饱和活性炭的充分回收;
3、通过在隔板上设置溢流口,使得沉淀池上层的清液可通过该溢流口进入循环池,得以实现水循环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助于减少用水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实施例一主要用于体现该活性炭排出装置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实施例二主要用于体现活性炭排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1、活性炭过滤器;2、循环池;3、自来水管;4、循环泵;5、供水管;6、循环控制阀;7、排出管;8、第一排出阀;9、储料器;10、筛桶;11、沉淀池;111、引导斜面;12、磁性吸附件;13、排泥泵;14、第二排出阀;15、烘干装置;16、隔板;161、溢流口;17、滤布;18、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1,一种活性炭排出装置,包括供水组件以及活性炭排出组件,供水组件和活性炭排出组件均连通活性炭过滤器1。其中,供水组件能够为活性炭过滤器1供水,并通过水冲击活性炭过滤器1中的饱和活性炭,使其形成流态化混合物;而活性炭排出组件则能够将活性炭过滤器1中的流态化混合物排出,方便实现活性炭的回收利用。
供水组件包括循环池2,循环池2连通有自来水管3;同时,循环池2内还设置有循环泵4,循环泵4连接有供水管5,循环泵4通过供水管5连接活性炭过滤器1底部管口,且供水管5上还设置有循环控制阀6。在实际工作中,自来水管3可向循环池2中通入足量的水;在循环控制阀6开启后,循环泵4可通过供水管5向活性炭过滤器1中通入水,并利用水冲击活性炭过滤器1中的饱和活性炭,使其形成流态化混合物。
活性炭排出组件包括排出管7,排出管7与活性炭过滤器1连通,且排出管7上还设置有第一排出阀8。同时,排出管7上还设置有储料器9,储料器9与排出管7连通,储料器9上设置有可开闭的阀门,且储料器9内部储存有磁粉,该磁粉可以为钕铁硼磁粉;并且,相较于上述第一排出阀8,储料器9优选设置于排出管7上稍远离活性炭过滤器1的部位。排出管7远离活性炭过滤器1的一端连接有筛桶10,而筛桶10下方设置有用于承接滤液的沉淀池11。
在实际工作中,当第一排出阀8开启后,活性炭过滤器1中的流态化混合物可经排出管7排出并进入筛桶10;在此过程中,储料器9可持续向排出管7中通入磁粉,磁粉将与流态化混合物混合。筛桶10可对上述流态化混合物起到筛分和过滤的作用,所获得滤渣即为需要回收的饱和活性炭(含有部分磁粉)。在筛桶10中,活性炭颗粒将与磁粉充分混合均匀,从而形成磁性流态混合物;并且,经筛桶10过滤后,滤液将落入筛桶10下方的沉淀池11中,该滤液中不可避免会存在少量小粒径的活性炭颗粒,且该小粒径活性炭颗粒还会吸附一定的磁粉。
如附图1所示,为加快滤液中活性炭颗粒的沉淀,沉淀池11的底面与侧壁之间设置有引导斜面111,且沉淀池11的底面上还设置有磁性吸附件12,该磁性吸附件12可以为磁铁。引导斜面111能够缩短活性炭颗粒的沉淀路径,而磁性吸附件12能够吸附活性炭颗粒上的磁粉,从而大大加快活性炭颗粒的沉淀。
同时,上述活性炭排出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沉淀池11外部的排泥泵13,排泥泵13连接有排污管18,排污管18的一端延伸至沉淀池11的底部;排污管18远离沉淀池11和排泥泵13的一侧设有第二排出阀14,且排污管18远离沉淀池11的一端还连接有烘干装置15,该烘干装置15可以为小型烘箱。当沉淀池11中活性炭颗粒沉淀完成后,排泥泵13能够将沉淀池11底部的活性炭颗粒从中抽出,并通过排污管18排入烘干装置15中进行烘干处理。
另外,为提高减少用水量,上述循环池2与沉淀池11一体成型,二者之间设置有起分隔作用的隔板16,隔板16上部水平贯穿开设有溢流口161,且溢流口161中设置有滤布17,该滤布17可以为无纺布。使用中,当沉淀池11中的滤液蔓延至溢流口161处时,沉淀池11中的上层清液将通过溢流口161流入循环池2,并在循环泵4和供水管5的共同作用下重新通入活性炭过滤器1,继续冲击其中的饱和活性炭;在此过程中,滤布17可对流入循环池2的上层清液起到再过滤的作用,防止活性炭颗粒进入循环池2。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在实际使用中,循环泵4可通过供水管5向活性炭过滤器1中供水,并利用水冲击活性炭过滤器1中的饱和活性炭,使其形成流态化混合物;该流态化混合物随后经排出管7排出并进入筛桶10,在此过程中,储料器9持续向流态化混合物中通入磁粉,使得活性炭与磁粉在筛桶10中充分混合,并形成磁性流态混合物。在筛桶10中,筛桶10可对该磁性流态混合物进行筛分和过滤,滤渣即为所需回收的活性炭(含有部分磁粉);滤液将流入筛桶10下方的沉淀池11。在沉淀池11中,磁性吸附件12将牵引滤液中吸附有磁粉的活性炭颗粒实现快速沉淀。最终,排泥泵13将通过排污管18将沉积在沉淀池11底部的活性炭抽出并排入烘干装置15进行烘干处理,方便回收利用。通过这种方式,实现饱和活性炭的自动排出,不仅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作业安全性,而且有效保证了工作场地的清洁卫生。
实施例二:
参见附图1-2,一种活性炭排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水冲击活性炭过滤器1中饱和活性炭,使其形成流态化混合物。
实际操作时,可借助上述活性炭排出装置中的供水组件,循环泵4通过供水管5持续向活性炭过滤器1中供水,并利用水冲击其中的饱和活性炭,使其形成流态化混合物,方便活性炭的排出。
S2、从活性炭过滤器1中排出含有饱和活性炭的流态化混合物,向该流态化混合物中均匀添加磁粉并形成磁性流态混合物。
S3、对磁性流态混合物进行筛分和过滤,分别收集滤渣和滤液。
实际操作时,活性炭与磁粉在筛桶10中充分混合并形成磁性流态混合物;筛桶10可对该磁性流态混合物进行拆分和过滤,滤渣即为所需回收的活性炭(含有部分磁粉),滤液中同样不可免含有少量小粒径的活性炭颗粒及磁粉。
S4、利用磁性吸附件12牵引滤液中吸附有磁粉的活性炭颗粒快速沉淀,收集沉淀物并对其进行烘干处理。
在利用筛桶10对上述磁性流态混合物完成筛分和过滤后,借助沉淀池11对滤液进行沉淀处理;在此过程中,沉淀池11底部的磁性吸附件12将吸附活性炭颗粒上吸附的磁粉,从而使得活性炭颗粒快速沉淀。同时,沉淀池11中的上层清液能够经溢流口161流入循环池2,并在循环泵4和供水管5的作用下,再次通入活性炭过滤器1,实现循环利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活性炭排出装置,包括与活性炭过滤器(1)呈连通设置的供水组件以及活性炭排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排出组件包括用于连通活性炭过滤器(1)的排出管(7)以及设置于排出管(7)上的第一排出阀(8),所述排出管(7)远离活性炭过滤器(1)的一端连接有筛桶(10),所述筛桶(10)下方设置有用于承接滤液的沉淀池(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管(7)上设置有储料器(9),所述储料器(9)中储存有磁粉;所述沉淀池(11)的底部设有磁性吸附件(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排出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沉淀池(11)外部的排泥泵(13),所述排泥泵(13)连接有排污管(18),所述排污管(18)与沉淀池(11)底部连通,且所述排污管(18)上还设置有第二排出阀(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活性炭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18)远离沉淀池(11)的一端还连接有烘干装置(1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活性炭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1)的底部设置有引导斜面(1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组件包括循环池(2)、设置于循环池(2)中的循环泵(4)以及用于连通循环泵(4)与活性炭过滤器(1)的供水管(5),所述循环池(2)连接有自来水管(3),且所述供水管(5)上设置有循环控制阀(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活性炭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池(2)与沉淀池(11)一体成型且二者之间设置有起分隔作用的隔板(16),所述隔板(16)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循环池(2)与沉淀池(11)的溢流口(16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活性炭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161)处设置有滤布(17)。
9.一种活性炭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用水冲击活性炭过滤器(1)中饱和活性炭,使其形成流态化混合物;
S2、从活性炭过滤器(1)中排出含有饱和活性炭的流态化混合物,向该流态化混合物中均匀添加磁粉并形成磁性流态混合物;
S3、对磁性流态混合物进行筛分和过滤,分别收集滤渣和滤液;
S4、利用磁性吸附件(12)牵引滤液中吸附有磁粉的活性炭颗粒快速沉淀,收集沉淀物并对其进行烘干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活性炭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回收沉淀后的清液并将该清液再次通入活性炭过滤器(1),用以冲击活性炭过滤器(1)中的饱和活性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10780.XA CN109173364A (zh) | 2018-09-21 | 2018-09-21 | 一种活性炭排出装置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10780.XA CN109173364A (zh) | 2018-09-21 | 2018-09-21 | 一种活性炭排出装置及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73364A true CN109173364A (zh) | 2019-01-11 |
Family
ID=64909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110780.XA Pending CN109173364A (zh) | 2018-09-21 | 2018-09-21 | 一种活性炭排出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17336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07280A (zh) * | 2021-11-12 | 2022-04-12 | 湖南钦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方便更换滤料的系统和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57356A (zh) * | 2016-01-15 | 2016-04-06 | 上海在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活性炭自动排出装置 |
CN105540987A (zh) * | 2015-12-31 | 2016-05-04 | 青岛太平洋化工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深度净水方法 |
-
2018
- 2018-09-21 CN CN201811110780.XA patent/CN10917336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40987A (zh) * | 2015-12-31 | 2016-05-04 | 青岛太平洋化工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深度净水方法 |
CN105457356A (zh) * | 2016-01-15 | 2016-04-06 | 上海在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活性炭自动排出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刘操: "《直接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手册》", 30 April 2015, 中国环境出版社·北京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07280A (zh) * | 2021-11-12 | 2022-04-12 | 湖南钦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方便更换滤料的系统和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022104B1 (ja) | キレート剤を用いる土壌浄化施設におけるキレート剤回収方法 | |
CN205323371U (zh) | 一种混凝土余料回收装置 | |
CN206138868U (zh) | 用于分离稀土废液中颗粒的装置 | |
CN107010698A (zh) | 过滤设备、污水过滤系统及工艺 | |
CN205762942U (zh) | 可连续运行的异位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设备 | |
CN104307247A (zh) | 污水处理快速分离与循环过滤装置 | |
CN206910927U (zh) | 高效固液分离装置 | |
CN206553215U (zh) | 含油污水的磁性吸附处理装置 | |
CN2934226Y (zh) | 循环水洗车装置 | |
CN109173364A (zh) | 一种活性炭排出装置及方法 | |
CN209501042U (zh) | 一种过滤装置 | |
CN106390553B (zh) | 复合滤筒压滤器 | |
CN104229757A (zh) | 一种将污酸净化处理返回流程再利用的方法 | |
CN106365220A (zh) | 一种矿山开采用过滤机 | |
CN107250056A (zh) | 用于使用滤饼的预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 |
KR101094188B1 (ko) | 용존공기부상법을 이용한 수처리장치 | |
CN213623724U (zh) | 一种食品废水处理系统 | |
CN206121269U (zh) | 复合滤筒压滤器 | |
CN205442860U (zh) | 利用石灰处理铜冶金废水的装置 | |
CN212395959U (zh) | 一种粗苯油水分离装置 | |
CN2701858Y (zh) | 大流量泥水颗粒分级处理装置 | |
CN209024357U (zh) | 一种有机废水处理设备 | |
CN215380545U (zh) | 一种用于处理雨污混合水的景观生态滤池 | |
CN106621486A (zh) | 一种连续沉降槽 | |
CN206814415U (zh) | 一种煤水净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