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62275A - 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 - Google Patents
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62275A CN109162275A CN201810967225.2A CN201810967225A CN109162275A CN 109162275 A CN109162275 A CN 109162275A CN 201810967225 A CN201810967225 A CN 201810967225A CN 109162275 A CN109162275 A CN 1091622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er
- rod body
- pull
- block
-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74—Means for anchoring structural elements or bulkheads
- E02D5/80—Ground ancho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74—Means for anchoring structural elements or bulkheads
- E02D5/80—Ground anchors
- E02D5/803—Ground anchors with pivotable anchoring membe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2/00—Towers; Masts or poles; Chimney stacks; Water-towers; Methods of erecting such structures
- E04H12/20—Side-supporting means therefor, e.g. using guy ropes or stru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属于电力设施安装技术领域,包括用于与拉线连接的连接部和设置在连接部下方的抓地部,抓地部包括开口朝下的筒体,筒体顶部与连接部连接,底部设置有尖头,筒体侧壁上设置有与筒体内腔连通的通孔,通孔的开口方向与筒体中轴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筒体内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底部与筒体固定连接,中上部设置有用于穿过通孔并向外延伸至筒体外侧的第一抓地块,且活动板由下至上距离其与筒体连接侧内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本发明提供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旨在解决目前的拉线地锚结构简单,抓地力较弱,安装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施安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
背景技术
地锚可分为锚桩、锚点、锚锭、拖拉坑,地锚一般用钢丝绳、钢管、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圆木等做埋件埋入地下做成。拉线地锚用于电力施工作业时作锚固电线杆斜拉线,是一种常用的电力设施安装工具。使用时需先在地面上挖设地锚坑,再将地锚埋入一定深度的地锚坑内,将固定在地锚上的钢绞线或钢丝绳从预先挖好的通道斜向引出,填土夯实后承受载荷。目前的拉线地锚一般采用尖头钢棒,结构简单,抓地力较弱,且安装地锚时需要先在地面上挖设一个足以容纳地锚整个抓地部的地锚坑,劳动强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旨在解决目前的拉线地锚结构简单,抓地力较弱,安装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包括:用于与拉线连接的连接部和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下方的抓地部,所述抓地部包括开口朝下的筒体,所述筒体顶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底部设置有尖头,所述筒体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筒体内腔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筒体中轴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
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底部与所述筒体内壁固定连接,顶部与所述筒体另一侧内壁抵接,中上部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通孔并向外延伸至所述筒体外侧的第一抓地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抓地块为尖端朝外的锥形块。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筒体顶部的第一杆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上方的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顶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拉线连接的吊环,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杆体中下部延伸至所述第一杆体内腔中且与所述第一杆体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杆体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杆体长轴滑动的弹性定位块,所述第一杆体顶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并固定所述弹性定位块的限位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体或所述第二杆体上套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二抓地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抓地块包括第一块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块体底部的第二块体,所述第一块体为圆柱形,与所述固定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块体为尖端朝下的锥体。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套与所述第一杆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块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杆体内径,所述第二块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杆体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块体与所述第二块体的连接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杆体侧壁的环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包括分设在所述筒体两侧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第二板体下方。
本发明提供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改变了拉线地锚采用尖头钢棒制成的固有模式,创新性的将地锚下部用于抓地的部分设置为了中空筒状结构,增大了抓地部与土地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同时又在筒体内加设了可由筒体侧壁插入土中的第一抓地块,实现了地锚的多角度抓地,筒体与第一抓地块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地锚的抓地力。另外,活动板和筒体的设置还使得地锚下插过程中,对地锚周围的土壤进行了夯实,增加与地锚接触土地的硬度,这一设置进一步增加了地锚的抓地力。
其中,第一抓地块设置在活动板上,活动板由下至上距离其与筒体连接侧内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使得初始状态下,第一抓地块是收缩在筒体内腔中的,只有待筒体内的土到达一定阶段后,即筒体即将插设到位时,第一抓地块才会穿过通孔延伸至筒体外。这一设置使得筒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下插入土中时,第一抓地块的加设不会增加筒体下插时的阻力,进而有效降低了地锚的安装强度,同时第一抓地块自然状态下收缩至筒体内也不易在搬运过程中划伤搬运人员。另外,第一抓地块的顶出仅需要土地向上的推力即可,无需加设额外的动力装置,有效降低了设备的重量和生产成本,符合其使用要求。这样既确保了筒体插入土地中的劳动强度较低,又确保了地锚较强的抓地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抓地块作为锤击部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部;11、第二杆体;12、吊环;13、第一杆体;2、抓地部;21、筒体;22、尖头;24、活动板;241、第一板体;242、第二板体;25、第一抓地块;4、弹性定位块;5、限位套;6、固定座;7、第二抓地块;71、第一块体;72、第二块体;8、环形凹槽;9、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进行说明。所述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包括用于与拉线连接的连接部1和设置在连接部1下方的抓地部2,抓地部2包括开口朝下的筒体21,筒体21顶部与连接部1连接,底部设置有尖头22,筒体21侧壁上设置有与筒体21内腔连通的通孔9,通孔9的开口方向与筒体21中轴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筒体21内设置有活动板24,活动板24底部与筒体21内壁固定连接,顶部与筒体21另一侧内壁抵接,中上部设置有用于穿过通孔9并向外延伸至筒体21外侧的第一抓地块25。
使用时,可以在地锚安装地先挖个浅坑,将本发明所提供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放置在浅坑里,旋转或直接向下敲击使得筒体21插入坑底的土地中,筒体21向下插入时,土进入筒体21内腔,活动板24在土的顶推下,与筒体21分离的部分逐渐向筒体21内壁靠拢,其上设置的第一抓地块25逐渐被顶推穿过通孔9延伸至筒体21外,实现地锚的侧向抓地。待地锚插设到位后,将浅坑填满,地锚安装完成。
本发明提供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与现有技术相比,改变了拉线地锚采用尖头钢棒制成的固有模式,创新性的将地锚下部用于抓地的部分设置为了中空筒状结构,增大了抓地部2与土地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同时又在筒体21内加设了可由筒体21侧壁插入土中的第一抓地块25,实现了地锚的多角度抓地,筒体21与第一抓地块25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地锚的抓地力。另外,活动板24和筒体21的设置还使得地锚下插过程中,对地锚周围的土壤进行了夯实,增加与地锚接触土地的硬度,这一设置进一步增加了地锚的抓地力。
其中,第一抓地块25设置在活动板24上,活动板24由下至上距离其与筒体21连接侧内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使得初始状态下,第一抓地块25是收缩在筒体21内腔中的,只有待筒体21内的土到达一定阶段后,即筒体21即将插设到位时,第一抓地块25才会穿过通孔9延伸至筒体21外。这一设置使得筒体21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下插入土中时,第一抓地块25的加设不会增加筒体21下插时的阻力,进而有效降低了地锚的安装强度,同时第一抓地块25自然状态下收缩至筒体21内也不易在搬运过程中划伤搬运人员。另外,第一抓地块25的顶出仅需要土地向上的推力即可,无需加设额外的动力装置,有效降低了设备的重量和生产成本,符合其使用要求。这样既确保了筒体21插入土地中的劳动强度较低,又确保了地锚较强的抓地力。
本实施例中活动板24可以采用较硬的材质制成,如不锈钢板,也可以采用延展性较好的材料制成,如铝合金板。采用不锈钢板时,活动板24与筒体21的固定连接方式为铰接;采用铝合金板时,活动板24与筒体24的固定方式可以为焊接、固定件连接或插接,两者插接时,则便于活动板24损坏后的维修。
本实施例中同一个活动板24上的第一抓地块25长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大。
本实施例中初始状态下,第一抓地块25尖端插设在通孔9内,这一设置既避免了筒体21向下插入时土块由通孔9进入筒体21内,又保证了第一抓地块25可以顺利由通孔9中穿出。
本实施例中筒体21底部还可以加设具有破土功能的锯齿结构,降低筒体21下插时所受阻力,增加筒体21底部与土地的接触面积,增加其抓地力。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第一抓地块25采用尖端朝外的锥形块,降低了第一抓地块25插入土地中时所受阻力,符合其使用要求。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连接部1包括设置在筒体21顶部的第一杆体13和设置在第一杆体13上方的第二杆体11,第二杆体11顶部设置有用于与拉线连接的吊环12,第一杆体13和第二杆体11可拆卸连接。
连接部1由可拆卸的第一杆体13与第二杆体11组成,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取不同规格的第一杆体13或第二杆体11进行组装或更换,这一设置增加了地锚维修和组装的便捷性,且便于第一杆体13和第二杆体11的分别批量生产。两者可采用螺纹连接、插接、固定件连接等多种可拆卸连接方式。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第一杆体13为中空结构,第二杆体11中下部延伸至第一杆体13内腔中且与第一杆体13螺纹连接。第一杆体13和第二杆体11螺纹连接实现了连接部1长度的可调节性,便于用户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连接部1的长度,这一设置有效提高了地锚使用的便捷性和适用范围的广度。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第二杆体11上设置有沿第二杆体11长轴滑动的弹性定位块4,第一杆体13顶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并固定弹性定位块4的限位套5。
使用时,根据需要调整好连接部1的长度,之后将弹性定位块4插入限位套5中,实现第一杆体13与第二杆体11相对位置的固定。弹性定位块4和限位套5避免了使用过程中连接部1长度发生改变或吊环13发生转动,保证了拉线地锚使用性能的稳定性。而定位块设置为弹性定位块,则进一步增加了弹性定位块4与限位套5之间摩擦力,进而降低了使用过程中第一杆体13与第二杆体11螺纹连接处发生晃动或打滑的现象发生,进一步确保了两者连接关系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第一杆体13或第二杆体11上套设有固定座6,固定座6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二抓地块7。
本发明在第一杆体13或第二杆体11上加设了固定座6,安装时将抓地部2安装好后,将浅坑填平,在连接部1的杆体上套设固定座6,使其固定在地面上,这一设置有效增加了连接部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整个拉线地锚的抓地力。固定座6可以采用立方块、圆柱形等多种形状。第二抓地块7与固定座6可拆卸连接,便于用户根据需要设置固定座6上第二抓地块7的数量,进而提高了地锚使用或维修的便捷性。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第二抓地块7包括第一块体71和设置在第一块体71底部的第二块体72,第一块体71为圆柱形,与固定座6可拆卸连接,第二块体72为尖端朝下的锥体。
第一块体71采用圆柱形保证了其与固定座6较大的接触面积,第二块体72采用尖端朝外的锥形则便于其插入土中。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限位套5与第一杆体13可拆卸连接,第一块体71的直径大于第一杆体13内径,第二块体72的直径小于第一杆体13内径。
使用时,当需要将筒体21插入土中时,先将第二杆体11和限位套5由第一杆体13上取下,将第二抓地块7放置在第一杆体13上,向下敲击地锚时,直接使用锤子对第二抓地块7进行敲击即可;待筒体21插设到位后,再将第二抓地块7由第一杆体13上取下安装至固定座6上。这一设置使得第二抓地块7既可作为抓地块使用,又可作为地锚插设时的锤击部使用,提高了地锚的灵活组装性和多功能性,确保了地锚安装的便捷性。第二块体72直径小于第一杆体13内径,使得第二抓地块7放置到第一杆体13上时,可将第二块体72插设在第一杆体13的内腔中,这一设置有效确保了锤击过程中第二抓地块7不会由第一杆体13上掉落,保证了锤击的正常进行。其中限位套5可与第一杆体13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插接、固定件连接等多种方式。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第一块体71与第二块体72的连接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杆体13侧壁的环形凹槽8。第二抓地块7作为锤击部使用时,环形凹槽8的设置则进一步增加了第二抓地块7与第一杆体13连接的稳定性,降低了锤击过程中第二抓地块7由第一杆体13上掉落的风险,保证了锤击的安全性和操作的稳定性。
第二抓地块7作为抓地块使用时,环形凹槽8的设置则增加了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确保了第二抓地块7的抓地力较强。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活动板24包括分设在筒体21两侧的第一板体241和第二板体242,第一板体241位于第二板体242下方。第一板体241和第二板体242分设在筒体21两侧确保了筒体21两侧均会有第一抓地块25保证了筒体21两侧受力的相对均衡。第一板体241位于第二板体242上方,则避免了第一板体241和第二板体242的相互干扰,保证了两者在筒体21内分别有充足的活动空间,进而使得第一抓地块25长度足够大,可满足侧向抓地的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拉线连接的连接部(1)和设置在所述连接部(1)下方的抓地部(2),所述抓地部(2)包括开口朝下的筒体(21),所述筒体(21)顶部与所述连接部(1)连接,底部设置有尖头(22),所述筒体(21)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筒体(21)内腔连通的通孔(9),所述通孔(9)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筒体(21)中轴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
所述筒体(21)内设置有活动板(24),所述活动板(24)底部与所述筒体(21)内壁固定连接,顶部与所述筒体(21)另一侧内壁抵接,中上部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通孔(9)并向外延伸至所述筒体(21)外侧的第一抓地块(2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地块(25)为尖端朝外的锥形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包括设置在所述筒体(21)顶部的第一杆体(13)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13)上方的第二杆体(11),所述第二杆体(11)顶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拉线连接的吊环(12),所述第一杆体(13)和所述第二杆体(11)可拆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13)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杆体(11)中下部延伸至所述第一杆体(13)内腔中且与所述第一杆体(13)螺纹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体(11)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杆体(11)长轴滑动的弹性定位块(4),所述第一杆体(13)顶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并固定所述弹性定位块(4)的限位套(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13)或所述第二杆体11上套设有固定座(6),所述固定座(6)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二抓地块(7)。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抓地块(7)包括第一块体(7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71)底部的第二块体(72),所述第一块体(71)为圆柱形,与所述固定座(6)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块体(72)为尖端朝下的锥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5)与所述第一杆体(13)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块体(7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杆体(13)内径,所述第二块体(7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杆体(13)内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块体(71)与所述第二块体(72)的连接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杆体(13)侧壁的环形凹槽(8)。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24)包括分设在所述筒体(21)两侧的第一板体(241)和第二板体(242),所述第一板体(241)位于所述第二板体(242)下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67225.2A CN109162275B (zh) | 2018-08-23 | 2018-08-23 | 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67225.2A CN109162275B (zh) | 2018-08-23 | 2018-08-23 | 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62275A true CN109162275A (zh) | 2019-01-08 |
CN109162275B CN109162275B (zh) | 2020-06-23 |
Family
ID=64896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967225.2A Active CN109162275B (zh) | 2018-08-23 | 2018-08-23 | 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162275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56470A (zh) * | 2020-04-22 | 2020-07-28 |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拉线固定器及使用方法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5311A (ja) * | 1990-04-20 | 1992-01-09 | Kajima Corp | 地盤アンカーの施工法 |
KR100471557B1 (ko) * | 2003-09-18 | 2005-03-14 | 박태영 | 그라운드 앵커의 인장재 고정 구조 |
CN202969380U (zh) * | 2012-11-20 | 2013-06-05 | 宋厚山 | 爪型插入式可调型地锚 |
CN204982881U (zh) * | 2015-06-10 | 2016-01-20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宜宾供电公司 | 一种适应性地锚 |
CN205653788U (zh) * | 2016-05-19 | 2016-10-19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防风拉线地锚 |
CN206090562U (zh) * | 2016-09-21 | 2017-04-12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用于防风拉线的地锚装置 |
CN206090563U (zh) * | 2016-10-19 | 2017-04-12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具有倒刺的地锚装置 |
CN206090559U (zh) * | 2016-07-22 | 2017-04-12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人字型地锚 |
CN107460875A (zh) * | 2017-09-27 | 2017-12-12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宜宾供电公司 | 一种轻型大锚固力地锚 |
CN108385683A (zh) * | 2018-03-26 | 2018-08-10 | 广东固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强受力地锚及其使用方法 |
-
2018
- 2018-08-23 CN CN201810967225.2A patent/CN10916227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5311A (ja) * | 1990-04-20 | 1992-01-09 | Kajima Corp | 地盤アンカーの施工法 |
KR100471557B1 (ko) * | 2003-09-18 | 2005-03-14 | 박태영 | 그라운드 앵커의 인장재 고정 구조 |
CN202969380U (zh) * | 2012-11-20 | 2013-06-05 | 宋厚山 | 爪型插入式可调型地锚 |
CN204982881U (zh) * | 2015-06-10 | 2016-01-20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宜宾供电公司 | 一种适应性地锚 |
CN205653788U (zh) * | 2016-05-19 | 2016-10-19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防风拉线地锚 |
CN206090559U (zh) * | 2016-07-22 | 2017-04-12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人字型地锚 |
CN206090562U (zh) * | 2016-09-21 | 2017-04-12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用于防风拉线的地锚装置 |
CN206090563U (zh) * | 2016-10-19 | 2017-04-12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具有倒刺的地锚装置 |
CN107460875A (zh) * | 2017-09-27 | 2017-12-12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宜宾供电公司 | 一种轻型大锚固力地锚 |
CN108385683A (zh) * | 2018-03-26 | 2018-08-10 | 广东固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强受力地锚及其使用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56470A (zh) * | 2020-04-22 | 2020-07-28 |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拉线固定器及使用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62275B (zh) | 2020-06-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05839B (zh) | 一种工程锚 | |
CN204080802U (zh) | 一种柔性伞状支护锚杆 | |
CN204551461U (zh) | 一种压力分散型葫芦式扩大头锚索 | |
CN110656965A (zh) | 一种长度可调的增锚注浆锚杆装置 | |
CN103104271A (zh) | 一种锚索断裂冲击缓冲保护装置 | |
CN205089345U (zh) | 一种锚索让压装置 | |
CN205206779U (zh) | 一种断裂钻杆打捞装置 | |
CN109162275A (zh) | 抓地力强的拉线地锚 | |
CN204156117U (zh) | 一种电力线路接地棒的自动装拆装置 | |
CN204676523U (zh) | 一种新型建筑钢桩 | |
CN204491601U (zh) | 一种锚具 | |
CN204289737U (zh) | 电缆检修接地钎 | |
CN202369990U (zh) | 大直径土层锚杆施工装置 | |
CN204690747U (zh) | 一种易钉入地锚钻 | |
CN204283295U (zh) | 一种钻孔打捞筒 | |
CN103527850B (zh) | 超大口径pe排水管的非开挖施工系统 | |
CN205976716U (zh) | 一种大棚固定钉 | |
CN202610800U (zh) | 一种大直径土层锚杆施工装置 | |
CN105253836A (zh) | 一种用于开井盖的钩子 | |
CN109441509A (zh) | 锚索钻杆 | |
CN104912074B (zh) | 一种采用旋转击打方式实现锚身入地的地锚钻结构 | |
CN203741837U (zh) | 地锚 | |
CN204703162U (zh) | 一种便于锚身旋转插入的地锚钻结构 | |
CN203656363U (zh) | 超大口径pe排水管的非开挖施工系统 | |
CN203998634U (zh) | 一种石油钻井k型井架吊装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