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4449B - 空调控制装置、空气调节机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控制装置、空气调节机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54449B CN109154449B CN201680084908.2A CN201680084908A CN109154449B CN 109154449 B CN109154449 B CN 109154449B CN 201680084908 A CN201680084908 A CN 201680084908A CN 109154449 B CN109154449 B CN 10915444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onditioning control
- water vapor
- air conditioning
- dew condens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8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5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1 othe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2013/221—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to avoid the formation of condensate, e.g. dew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30—Condensation of water from cooled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控制装置,所述空调控制装置控制空气调节机,所述空气调节机对配置有使水蒸气量变化的设备的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空调控制装置具有:结露发生判定部,其使用将设备运转数据与设备运转表进行对照而预测出的水蒸气变化量判定经过一定时间后是否在室内发生结露;以及空调控制部,其在结露发生判定部判定为发生结露时,变更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室内的空气的状态进行调整的空调控制装置、空气调节机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如下技术:基于由传感器测量出的室内的温度及湿度来判断发生结露的可能性,控制空气调节机以防止结露的发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空气调节机基于室内的温度及湿度的测量结果来计算当前的露点温度,在根据过去的室温历史判断为在规定时间内室温会达到当前的露点温度以下的情况下,进行结露防止运转。在此,结露防止运转是指除湿运转或送风运转这样的使室内湿度下降的运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153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的空气调节机是在将来的室温低于当前的露点温度为止的时间不足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进行统一的结露防止运转。因此,在从开始结露防止运转到达到控制目标时间为止的期间室内的水蒸气量增加的情况下,无法防止结露的发生。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室内的水蒸气量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抑制结露的发生的空调控制装置、空气调节机及空调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空调控制装置是对空气调节机进行控制的空调控制装置,该空气调节机对配置有使水蒸气量变化的设备的室内进行空气调节,其中,该空调控制装置具有:存储装置,其存储与设备的运转状态相关的设备运转数据以及将设备的运转时间与室内的水蒸气变化量相关联的设备运转表;结露发生判定部,其将设备运转数据与设备运转表进行对照来预测到一定时间后为止的水蒸气变化量,使用预测出的水蒸气变化量来判定在经过一定时间后是否在室内发生结露;以及空调控制部,其在结露发生判定部判定为发生结露时,变更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态。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在内部包含上述空调控制装置,由该空调控制装置控制。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系统具有上述空调控制装置和检测室内的壁面部的表面温度即壁表面温度的壁温度传感器,结露发生判定部使用根据设备运转表预测出的水蒸气变化量和壁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壁表面温度的信息来求出室内的露点温度,在经过一定时间后的壁表面温度的预测温度低于露点温度的情况下,判定为在室内发生结露。
发明效果
本发明使用将设备运转数据与设备运转表进行对照而预测出的水蒸气变化量,判定在经过一定时间后是否在室内发生结露,基于判定的结果来控制空气调节机的动作。因此,能够根据室内的水蒸气量的变化来调整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态,因此即使在室内的水蒸气量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结露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控制装置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空调控制装置的功能性结构的框图。
图3是例示图2的设备运转表中包含的模式的图。
图4是例示设置图1的空调系统的空调对象空间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与图1的空调控制装置1的结露防止控制相关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图2的设备运转表制作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控制装置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系统所具有的空调控制装置的功能性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控制装置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在图1中,示出了空调控制装置1经由控制网络5与空气调节机2、设备部3以及传感器部4连接的结构例。即,空调系统100具有空调控制装置1、空气调节机2、设备部3以及传感器部4。
设备部3是空调机以外的消耗电力的设备,由一台或多台设备30构成。例如,在包含空调控制装置1的空调系统100以住宅为对象的情况下,设备30是烹调设备、照明设备、换气装置、加湿/除湿机以及换气扇等。各设备30分别具备检测该设备30的状态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传感器31。以下,也将一台或多台设备30简称为设备30。
传感器部4由测量物理量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40构成。传感器40例如是测量温度、湿度、或辐射温度等的传感器。即,传感器部4例如具有检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检测湿度的湿度传感器、以及测量辐射温度的辐射温度传感器等作为多个传感器40。辐射温度传感器例如作为检测室内的壁面部的表面温度即壁表面温度的壁温度传感器发挥功能。以下,也将一个或多个传感器40简称为传感器40。
空气调节机2具有室外机21、室内机22以及遥控器23。室外机21对制冷剂或水等热介质进行冷却或加热。室内机22在热介质与室内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调整室内的温度。室外机21和室内机22通过供热介质循环的配管连接,形成制冷循环。空气调节机2可以是利用室外的空气的热来高效地冷却或加热热介质的热泵式空调机。
遥控器23是用于供用户手动地设定变更电源的接通/断开、目标温度、风量以及风向等的装置。也就是说,遥控器23受理与用户对空气调节机2的控制相关的输入操作。遥控器23具有在与空气调节机2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的通信的功能,将表示用户的输入操作的内容的用户操作信息向空气调节机2发送。此外,空气调节机2构成为将从遥控器23接收到的用户操作信息向空调控制装置1发送。
在空调系统100面向住宅构成的情况下,通常,往往在一个房间中设置一台室内机22。例如,室内空调是空气调节机2的代表例。但是,空气调节机2也可以是相对于一台室外机21连接多个室内机22的形式。另外,空气调节机2也可以是兼具室外机21的功能和室内机22的功能的一体型的空调机。而且,空调系统100也可以具有多台空气调节机2。
空调控制装置1控制空气调节机2,该空气调节机2对配置有使水蒸气量变化的设备30的室内进行空气调节。在此,在设备部3由一台设备30构成的情况下,室内的水蒸气量根据设备30的运转状态而变化。而且,在由于设备30进行动作而使室内的水蒸气以增加的方式变化的情况或室温降低的情况下,可能会在室内发生结露。另外,在设备部3由多个设备30构成的情况下,各设备30分别在独立地切换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同时进行运转。而且,在由于各设备30各自的运转状态的变化而使室内的水蒸气以增加的方式变化的情况或室温降低的情况下,可能会在室内发生结露。因此,空调控制装置1基于室内的水蒸气的变化量,控制空气调节机2的动作以防止在室内发生结露。以下,将空调控制装置1为了将室内的结露发生防止于未然而进行的空气调节机2的控制称为结露防止控制。此外,在测量温度、湿度、或辐射温度等的传感器内置于空气调节机2的情况下,空调控制装置1也可以将空气调节机2内的传感器得到的检测信息用于结露防止控制。
控制网络5是连接空调控制装置1、空气调节机2、设备部3、传感器部4的通信用网络。在本实施方式1中,控制网络5不特别限定线缆的种类以及通信协议等。即,控制网络5例如可以对应于LAN等有线通信,或者无线LAN、红外线通信以及蓝牙(注册商标)等无线通信。另外,控制网络5也可以对应于与向公众公开的通用协议,也可以对应于空气调节机2、各设备30的制造公司的专用线以及专用协议等。
在此,空调系统100也可以不包含空气调节机2以及设备部3而由空调控制装置1和传感器部4构成。另外,空调系统100也可以构成为具有设备部3以及传感器部4中的任意一方。
图2是表示图1的空调控制装置1的功能性结构的框图。图3是例示图2的设备运转表中包含的模式的图。以下,参照图2及图3说明空调控制装置1的详细的结构内容。如图2所示,空调控制装置1具有:数据获取装置11、存储装置12、运算装置13、输出装置14、以及显示装置15。
数据获取装置11以规定的检测间隔获取当前数据121,并将其存储于存储装置12。数据获取装置11具有空调机数据接收部11a、设备数据接收部11b、传感器数据接收部11c、以及室内人数确定部11d。在此,检测间隔能够设定并变更为任意的间隔。
空调机数据接收部11a从空气调节机2接收空调机运转数据121a,并将其存储于存储装置12。空调机数据接收部11a接收表示空气调节机2的运转状态的运转数据、遥控器23得到的用户操作信息、以及表示空气调节机2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的接通/断开信息来作为空调机运转数据121a。另外,在空气调节机2中内置有各种传感器的情况下,空调机数据接收部11a接收空气调节机2的各种传感器得到的检测信息,并将其存储于存储装置12。
设备数据接收部11b从设备部3接收与设备30的运转状态相关的信息即设备运转数据121b,并将其存储于存储装置12。设备数据接收部11b接收表示各设备30各自的运转状态的运转数据、表示用户的操作内容的用户操作信息、以及表示设备传感器31的检测结果的检测数据中的至少一个信息来作为设备运转数据121b。例如,在设备30是IH烹调加热器等IH烹调器的情况下,设备运转数据121b中包含表示设备30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的接通/断开信息、设备30的输出等数据、以及设备30中的测量温度的信息等。
传感器数据接收部11c从设置在室内或者室外的传感器40接收传感器数据121c,并将其存储于存储器12。传感器数据121c是表示传感器40的检测结果的信息,例如是温度、湿度、或辐射温度等信息。即,传感器数据121c包含室内的水蒸气的信息。
室内人数确定部11d确定在室内的人数,将确定的室内人数的信息作为室内人数数据121d存储于存储装置12。例如,室内人数确定部11d也可以获取由设置于室内的摄像机等拍摄到的图像,根据获取的图像对人进行检测而确定室内人数。在该情况下,摄像机等既可以搭载于空调控制装置1或空气调节机2,也可以搭载于配置在室内的其他电气设备,也可以另外设置于室内。
另外,例如,也可以是用户携带发信装置,室内人数确定部11d通过检测存在于室内的发信装置的数量来确定室内人数。并且,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室内人数确定部11d具有通信部,该通信部具有进行近距离通信的功能。而且,室内人数确定部11d也可以通过由通信部检测在室内的人所持有的移动终端的电波来确定室内人数。在此,移动终端是指如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平板PC、笔记本PC等这样用户能够携带的终端。移动终端的电波是指移动终端在使近距离通信功能有效的情况下发送的电波。
存储装置12通过数据获取装置11获取空调机运转数据121a、设备运转数据121b、传感器数据121c、以及室内人数数据121d,并作为当前数据121进行存储。另外,存储装置12在过去的规定期间将当前数据121作为历史数据122积累。即,存储装置12随着时间经过将通过数据获取装置11获取的当前数据121作为历史数据122积累。
历史数据122由空调机运转数据历史122a、设备运转数据历史122b、传感器数据历史122c、以及室内人数数据历史122d构成。空调机运转数据历史122a按照时间序列存储有从规定期间前到当前的多个空调机运转数据121a。设备运转数据历史122b按照时间序列存储有从规定期间前到当前的多个设备运转数据121b。传感器数据历史122c按照时间序列存储有从规定期间前到当前的多个传感器数据121c。室内人数数据历史122d按照时间序列存储有从规定期间前到当前的多个室内人数数据121d。此外,历史数据122被输入到运算装置13具有的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
另外,存储装置12保存由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制作的设备运转表123和由空调控制部133生成的空调控制指令124。设备运转表123是将设备30的运转时间与室内的水蒸气变化量相关联的表信息。在此,室内的水蒸气变化量是指由于今后的设备30的运转而到经过一定时间后为止发生变化的室内的水蒸气量的信息,以后也简称为“水蒸气变化量”。即,设备运转表123是表示设备30的运转状态与室内的空气的状态的相关关系的信息。
例如,如图3所示,设备运转表123通过模式编号即“模式No.”、模式的发生次数的信息即“发生频度”、以及表示模式最后被更新的日期时间的“最后更新日期时间”进行整理。而且,设备运转表123存储有设备30的运转状态和到一定时间后为止的水蒸气变化量作为各模式的时间序列数据。即,设备运转表123中包含的模式是将运转中的设备30及其运转持续时间、发生频度、最后更新日期时间、以及水蒸气变化量等与时间序列进行对应而整理得到的。在图3的例子中,设备运转表123存储有到5分钟后、10分钟后或15分钟后等为止的水蒸气变化量作为到一定时间后为止的水蒸气变化量。
在此,在图3所示的模式中,例示了经过时间设定为每隔5分钟、时间序列数据每5分钟存储一次的情况,但不限于此,经过时间也可以按任意的时间设定,也可以不按等间隔设定。但是,虽然在图3中设备运转表123中包含的模式仅例示了一个,但设备运转表123存储有多个模式。另外,在设备部3包含能够调整运转状态的设备30、即能够阶段性地调整运转状态的设备30或能够线性地调整运转状态的设备30等的情况下,也包含这样的设备30的各运转状态的组合在内对模式进行设定。
运算装置13例如由处理器构成,具有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结露发生判定部132、以及空调控制部133。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从存储装置12获取规定的历史数据122,通过学习运算来制作设备运转表123。即,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使用设备运转数据历史122b和传感器数据历史122c,对存储于设备运转表123的水蒸气变化量实施学习处理。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每当存储装置12存储当前数据121而更新历史数据122时进行学习运算,更新设备运转表123的内容。
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基于存储装置12内的设备运转表123和当前数据121,预测与设备30的运转状态相应的一定时间后为止的室内的水蒸气变化量。而且,结露发生判定部132使用预测出的水蒸气变化量来判定经过一定时间后是否在室内发生结露。另外,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将判定的结果向空调控制部133输出。
在设备部3具有多个设备30的情况下,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判定设备运转表123中是否存在与设备运转数据121b中包含的当前的各设备30的运转状态的组合一致的模式。然后,如果在设备运转表123中存在一致的模式,则结露发生判定部132从设备运转表123获取与该模式对应的水蒸气变化量。
结露发生判定部132能够从图3所示的设备运转表123的模式中获取5分钟后、10分钟后、或15分钟后等的水蒸气变化量。此外,在图3中,5分钟后的水蒸气变化量对应于“A”,10分钟后的水蒸气变化量对应于“B”,15分钟后的水蒸气变化量对应于“C”。与图3的例子不同,在设备运转表123的经过时间未被设定为等间隔的情况下、或者进一步细致地设定的情况下,结露发生判定部132能够求出例如5分钟后、8分钟后、或10分钟后这样的不规则的一定时间后为止的水蒸气变化量。
另外,结露发生判定部132根据空调机运转数据121a以及传感器数据121c求出当前的室内的水蒸气量。并且,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将当前的室内的水蒸气量加上从设备运转表123获取的水蒸气变化量,求出经过一定时间后的室内的水蒸气量的预测值即到达水蒸气量。
在此,结露发生判定部132也可以具有如下功能:使用室内人数数据121d表示的人数和在一定时间内的每一个人体的水蒸气产生量,求出到经过一定时间为止的人体产生的水蒸气产生量即室内人员水蒸气产生量。在该情况下,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可以通过将在一定时间内的每一个人体的水蒸气产生量乘以室内人数数据121d表示的人数,求出室内人员水蒸气产生量。以后,将在一定时间内的每一个人体的水蒸气产生量、即到经过一定时间为止由一个室内人员产生的水蒸气量称为“单位水蒸气产生量”。单位水蒸气产生量预先设定并存储于存储装置12或运算装置13的内部存储器等(未图示)。而且,结露发生判定部132也可以通过将当前的室内的水蒸气量加上水蒸气变化量和室内人员水蒸气产生量,求出到达水蒸气量。
另外,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基于到达水蒸气量求出室内的露点温度。而且,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判定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室内温度是否低于露点温度,该判定相当于判定是否在室内发生结露。在此,在传感器部4具有辐射温度传感器作为传感器40的情况下,传感器数据接收部11c获取壁的表面温度的信息即壁表面温度作为传感器数据121c。然后,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判定求出的露点温度是否低于经过一定时间后的壁表面温度的预测温度。并且,结露发生判定部132也可以对壁表面温度进行解析,逐一获取室内的窗面以及壁面等各部位的温度的信息。在该情况下,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判定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各部位的预测温度是否低于露点温度。
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在设备运转表123中不存在与设备运转数据121b中包含的当前的各设备30的运转状态的组合一致的模式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任何处理而待机到下一个检测时机。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在虽然检测出一致的模式但与检测出的模式对应的发生频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任何处理而待机到下一个检测时机。在此,用于与发生频度进行比较的阈值被预先设定为各设备30今后继续模式那样的运转状态的概率的基准。即,如果发生频度超过阈值,则能够判断为当前运转中的设备30今后如模式那样运转、当前停止中的设备30继续停止状态的可能性高。
空调控制部133基于结露发生判定部132预测出的水蒸气变化量来决定空气调节机2的控制内容,并将表示决定的控制内容的空调控制指令124存储于存储装置12。更具体而言,空调控制部133在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判定为发生结露时,变更空气调节机2的运转状态,以使室内的温度等在经过一定时间后达到露点温度以上。空调控制部133构成为在结露防止控制中控制空气调节机2的风向、风量以及设定温度等。
空调控制部133在传感器部4具有辐射温度传感器作为传感器40的情况下,能够控制空气调节机2的动作,以使被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判断为发生结露的壁面部的部位的表面温度在经过一定时间后达到露点温度以上。空调控制部133也可以在结露防止控制中阶段性地变更空气调节机2的控制内容。例如,空调控制部133也可以首先在舒适温度范围内变更空气调节机2的设定温度。然后,空调控制部133在即使变更设定温度、壁表面温度也不超过露点温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使风向朝向有可能发生结露的部分,并进一步使风量上升1个等级。在此,舒适温度范围也可以设定为能够预先变更的温度幅度。另外,舒适温度范围也可以由空调控制部133使用传感器数据121c对PMV(Predicted Mean Vote)进行计算并基于计算出的PMV来决定。
输出装置14从存储装置12读取空调控制指令124,按照空调控制指令124向作为控制对象的空气调节机2发送控制指令。此外,空气调节机2按照从输出装置14发送的控制指令进行动作。
显示装置15例如由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构成,显示基于存储在存储装置12中的空调控制指令124的空气调节机2的控制状态的信息。例如,在进行了空气调节机2的自动控制时,显示如何变更了控制状态等的信息。
此外,空调控制装置1能够通过实现上述各功能的电路设备等硬件来实现,也能够作为在例如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等微型计算机或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等运算装置上执行的软件来实现。另外,存储装置12也能够由HDD(Hard Disk Drive)或闪存等构成。
图4是例示了设置图1的空调系统100的空调对象空间的示意图。即,如图4所示,假设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系统100设置于住宅内的餐厅厨房等室内200的状况。在图4中,为了简化说明,例示了空气调节机2为一台、设备部3由三台设备30构成的情况。另外,在图4中,构成传感器部4的两台传感器40通过有线或无线与空调控制装置1连接。
在图4所示的状况下,空调控制装置1根据与作为多个设备30的IH烹调器30a、换气扇30b以及加湿器30c的运转状态相关的信息即设备运转数据121b来预测今后的室内200的水蒸气变化量。另外,空调控制装置1使用预测出的水蒸气变化量来判定是否发生结露。而且,空调控制装置1在判定为发生结露的情况下,对室内200内的空气调节机2进行用于将结露的发生防止于未然的结露防止控制。
在此,IH烹调器30a、换气扇30b以及加湿器30c是使室内的水蒸气量变化的设备。更具体而言,IH烹调器30a以及加湿器30c是产生水蒸气的设备。另外,换气扇30b是交换室内的空气和屋外的空气的进行换气的设备,通过将室内的空气排出到屋外,将室内的水蒸气排出到屋外。换气扇30b在通过换气而吸入湿度比室内低的空气的情况下,使室内的水蒸气减少。另一方面,换气扇30b在通过换气而吸入湿度比室内高的空气的情况下,使室内的水蒸气增加。即,在由于IH烹调器30a、换气扇30b以及加湿器30c各自的运转状态的变化而使室内200的水蒸气以增加的方式变化的情况下或室内200的室温降低的情况下,存在室内200的水蒸气压超过水的饱和水蒸气压而发生结露的可能性。
在图4中,空气调节机2具有检测吸入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未图示),一个传感器40是检测湿度的湿度传感器,另一个传感器40是红外摄像机。因此,空调控制装置1从空气调节机2的温度传感器获取空气调节机2的吸入温度的信息作为空调机运转数据121a中包含的信息。另外,空调控制装置1从一个传感器40获取表示室内200的湿度的湿度数据。然后,空调控制装置1将从作为另一个传感器40的红外摄像机获取的图像以规定的间隔分割并平均化,从而生成壁表面温度。
在此,对于壁表面温度,往往图4所示的窗6及内角部7等隔热性低的部分的温度比其他壁面的部分低。关于这一点,在空调系统100具有红外摄像机作为传感器40的情况下,空调控制装置1能够获取壁面的每个部位的温度作为壁表面温度。因此,空调控制装置1能够分别针对壁面的各部位来判定是否发生结露。而且,空调控制装置1根据判定的结果来控制空气调节机2的动作,从而能够抑制结露的发生。
通过以上的结构,空调控制装置1以规定的检测间隔进行今后的室内的水蒸气变化量的预测。因此,空调控制装置1能够在用户对烹调设备、换气装置、除湿器以及加湿器这样的有可能使水蒸气量变化的设备30进行操作时,或者室内的室内人数发生了变化时,高精度地进行是否发生结露的判断。即,空调控制装置1将今后的室内的水蒸气变化量的预测结果和壁面的温度分布一起考虑来变更空气调节机2的运转状态,从而能够将结露的发生防止于未然。因此,根据空调控制装置1,能够避免由于结露水而在室内产生霉菌、损害美观及卫生环境这样的事态。
图5是表示与图1的空调控制装置1的结露防止控制相关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基于图5,假设空调系统100包括多个设备30的情况,说明空调控制装置1进行的结露防止控制的内容。此外,关于由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制作的模式的制作方法,参照图6在后面叙述。
首先,数据获取装置11以规定的检测间隔获取当前数据121,将获取的当前数据121存储于存储装置12(图5:步骤S101)。接着,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将由数据获取装置11存储于存储装置12的当前数据121与设备运转表123进行对照,判定在设备运转表123中是否存在与当前数据121一致的模式。即,结露发生判定部132从设备运转表123内检索与设备运转数据121b中包含的当前的各设备30的运转状态的组合一致的模式(图5:步骤S102)。在结露发生判定部132未能检测出与当前数据121一致的模式的情况下(图5:步骤S102/否),进入步骤S113。
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在检测出与当前数据121一致的模式的情况下(图5:步骤S102/是),从设备运转表123获取与检测出的模式对应的发生频度(图5:步骤S103)。然后,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判定获取的发生频度是否超过规定的阈值(图5:步骤S104)。在此,在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判定为获取的发生频度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图5:步骤S104/否),进入步骤S113。
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在发生频度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图5:步骤S104/是),判定各设备30今后会继续模式那样的运转状态,并获取与在步骤S102中检测出的模式对应的水蒸气变化量(图5:步骤S105)。另外,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判定今后也会维持当前数据121的室内人数数据121d,将单位水蒸气产生量乘以室内人数数据121d表示的人数,求出由室内人员引起的水蒸气的变化量即室内人员水蒸气产生量(图5:步骤S106)。然后,结露发生判定部132根据在步骤S101中存储的空调机运转数据121a以及传感器数据121c中包含的室温及湿度的信息,求出当前的室内的水蒸气量(图5:步骤S107)。
然后,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将在步骤S107中求出的当前的室内的水蒸气量加上在步骤S105中获取的水蒸气变化量和在步骤S106中求出的室内人员水蒸气产生量,求出经过一定时间后的室内的水蒸气量的预测值即到达水蒸气量(图5:步骤S108)。接着,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基于到达水蒸气量,相对于室内的窗面以及壁面的各部位求出露点温度(图5:步骤S109)。
接着,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判定经过一定时间后的壁表面温度的预测温度即预测壁表面温度是否低于在步骤S109中求出的露点温度。由此,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判定在经过一定时间后是否在室内的窗面以及壁面的各部位发生结露(图5:步骤S110)。
在此,在步骤S110中,结露发生判定部132也可以判定壁表面温度的时间变化小而将当前数据121的壁表面温度直接用作预测壁表面温度。另外,结露发生判定部132也可以根据历史数据122求出壁表面温度的变化率,并且对当前的壁表面温度进行与求出的变化率相应的补正,从而求出预测壁表面温度。此外,结露发生判定部132也可以将通过壁的热模型等预测出的温度用作预测壁表面温度。
接着,在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判断为发生结露的情况下(图5:步骤S110/是),空调控制部133控制空气调节机2的动作,以使被判断为发生结露的壁面部的部位的表面温度在经过一定时间后达到露点温度以上。即,空调控制部133决定空气调节机2的运转状态的变更内容,生成与决定的变更内容相应的结露防止空调指令。然后,空调控制部133将生成的结露防止空调指令作为空调控制指令124存储于存储装置12(图5:步骤S111)。
在此,根据结露防止空调指令进行变更的是空气调节机2的风向、风量以及设定温度等。空调控制部133也可以组合空气调节机2的风向设定的变更、风量设定的变更和设定温度的变更,以阶段性地变更控制内容的方式生成结露防止空调指令。例如,空调控制部133也可以在舒适温度范围中变更设定温度,在即使变更设定温度也不超过露点温度的情况下,使风向朝向有可能发生结露的部分。而且,空调控制部133也可以在即使变更风向设定也不超过露点温度的情况下,根据经过一定时间后的该部位的预测温度与露点温度的差等来变更风量设定,使风量上升。
另一方面,在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判断为不发生结露的情况下(图5:步骤S110/否),空调控制部133生成表示正常的空气调节机2的控制内容的正常空调控制指令。然后,空调控制部133将生成的正常空调控制指令作为空调控制指令124存储于存储装置12(图5:步骤S112)。
然后,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更新设备运转表123的模式的内容。即,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将目前为止存储的规定期间的历史数据122整理为模式,并存储于设备运转表123(图5:步骤S113)。
输出装置14从存储装置12读取空调控制指令124。然后,输出装置14按照空调控制指令124生成控制指令,将生成的控制指令向空气调节机2输出(图5:步骤S114)。显示装置15从存储装置12读取空调控制指令124。然后,显示装置15显示空调控制指令124的控制内容的信息、即当前的空调控制部133的控制状态的信息(图5:步骤S115),返回步骤S101。即,空调控制装置1以规定的检测间隔定期地执行图5的步骤S101~S115所示的一系列的处理。
此外,上述动作说明按图5中的附图标记的顺序进行,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对于步骤S105~S107,也可以从任意的处理开始进行。同样地,对于步骤S113~S115,也可以从任意的处理开始进行。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例示了显示装置15从存储装置12读取空调控制指令124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空调控制部133等控制部使显示装置15显示空调控制指令124的控制内容的信息。
此外,在图5中,例示了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将当前的室内的水蒸气量加上水蒸气变化量和室内人员水蒸气产生量而求出到达水蒸气量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结露发生判定部132也可以首先求出从当前到经过一定时间为止的室内的水蒸气的变化量作为总水蒸气变化量。即,结露发生判定部132也可以在从设备运转表123获取的水蒸气变化量上加上将单位水蒸气产生量乘以室内人数数据121d表示的人数而求出的室内人员水蒸气产生量,预测到一定时间后为止的总水蒸气变化量。而且,结露发生判定部132也可以通过将当前的室内的水蒸气量加上预测出的总水蒸气变化量来求出到达水蒸气量。
图6是表示图2的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的动作的流程图。基于图6,对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进行的设备运转表123的制作处理以及更新处理进行说明。此外,图6的S201~S209所示的一系列的处理相当于图5的S113的处理。
首先,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从存储装置12获取从当前数据121的时刻到向过去追溯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的时刻为止的期间内的历史数据122(图6:步骤S201)。接着,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从获取的历史数据122中的设备运转数据历史122b获取各设备30的运转状态的组合的信息,并作为时间序列数据存储于设备运转表123。即,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按照时间序列对各设备30的运转状态的组合进行模式化(图6:步骤S202)。
接着,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根据空调机运转数据历史122a和传感器数据历史122c,计算各时刻的室内的水蒸气量。各时刻相当于图3所示的经过时间的结束时刻。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基于计算出的各时刻的水蒸气量,运算经过时间与水蒸气变化量的关系,并将运算结果存储于设备运转表123。更具体而言,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通过从根据观测值求出的各时刻的水蒸气量中减去各时刻的室内人数乘以单位水蒸气产生量而计算出的室内人员水蒸气产生量,求出水蒸气变化量并存储于设备运转表123。即,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将水蒸气变化量和在步骤S202中存储的各设备30的运转状态的组合的信息按时间序列进行对应而整理得到模式(图6:步骤S203)。
接着,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判定表示在步骤S202中存储于设备运转表123的各设备30的运转状态的组合的模式是否已经存在于设备运转表123中。即,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判定在设备运转表123中是否存在与当前的各设备30的运转状态的组合一致的模式(图6:步骤S204)。在各设备30的运转状态的组合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图6:步骤S204/是),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进行学习处理,将与当前的各设备30的运转状态的组合一致的模式的发生频度加1(图6:步骤S205)。
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在运转中的设备30的组合不存在的情况下(图6:步骤S204/否),判定设备运转表123是否达到最大存储数(图6:步骤S206)。
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在设备运转表123达到最大存储数的情况下(图6:步骤S206/是),从设备运转表123提取最后更新日期时间早的模式(图6:步骤S207)。接着,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选择并删除提取出的模式中的发生频度最少的模式(图6:步骤S208)。然后,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将在步骤S202中制作的模式新注册到设备运转表123中,将发生频度设为1(图6:步骤S209)。另外,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在设备运转表123未达到最大存储数的情况下(图6:步骤S206/否),执行步骤S209的处理。
在此,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也可以通过学习运算而将在步骤S203中计算出的各时刻的水蒸气量存储于设备运转表123。即,设备运转表123也可以将设备30的运转时间进一步关联室内的水蒸气量。这样,结露发生判定部132能够根据过去的设备运转数据121b和那时的室内的水蒸气量的关系,预测当前运转中的设备30今后产生的水蒸气量。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控制装置1中,结露发生判定部132使用将设备运转数据121b与设备运转表123进行对照而预测出的水蒸气变化量,判定在经过一定时间后是否在室内发生结露。而且,空调控制部133基于结露发生判定部132的判定结果来控制空气调节机2的动作。因此,根据空调控制装置1,能够根据室内的水蒸气量的变化来调整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态,因此即使在室内的水蒸气量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结露的发生。
另外,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使用包含设备30的运转状态的信息的设备运转数据历史122b和包含与室内的水蒸气相关的信息的传感器数据历史122c,对存储于设备运转表的水蒸气变化量等实施学习处理。即,空调控制装置1能够在与规定的检测间隔相应的检测时机,使用包含当前的设备运转数据121b的最新的设备运转数据历史122b和包含当前的传感器数据121c的最新的传感器数据历史122c,更新设备运转表123的信息。因此,根据空调控制装置1,能够使用实施了学习处理的最新的水蒸气变化量等来判定是否在室内发生结露,因此能够提高判定精度。
并且,空调控制装置1基于历史数据122将设备30使用的频度、组合以及运转持续时间按模式分类,作为设备运转表123存储于存储装置12。然后,在将来开始使用这些设备30时,通过参照设备运转表123,基于同时使用的设备30以及使用的持续期间进行水蒸气变化量的预测。
更具体而言,存储装置12在设备部3具有使水蒸气量变化的多个设备30的情况下,存储有各设备30各自的设备运转数据121b以及设备运转数据历史122b。然后,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根据设备运转数据历史122b将各设备30的运转状态的组合按模式分类,将分类后的各模式各自的发生次数的信息作为发生频度存储于设备运转表123中。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在与设备运转数据121b的模式对应的发生频度超过阈值的情况下,从设备运转表123获取水蒸气变化量。因此,空调控制装置1在设备30以频度高的组合运转时,能够预测将来的设备30的运转状态的变化,预测由设备30引起的水蒸气变化量。
顺便一提,即使设备部3由一个设备30构成,只要是能够调整运转状态的设备30,也可以对设备30的各运转状态进行模式化。即,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1也可以将一个设备30的动作状态的变化按模式分类,将分类后的各模式各自的发生次数的信息作为发生频度存储于设备运转表123。这样,空调控制装置1在设备30在以高频度设定的运转状态下动作的情况下,能够预测将来的设备30的运转状态的变化,预测由设备30引起的水蒸气变化量。
另外,空调控制部133在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判定为发生结露时,将空气调节机2的风向、风量以及设定温度中的至少一个变更到维持室内的舒适性的范围内。因此,空调控制装置1能够不损害室内的舒适性地将结露的发生防止于未然。
此外,空调控制装置1具有确定在室内的人的数量的室内人数确定部11d。因此,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在判定经过一定时间后是否在室内发生结露时,能够求出并使用室内人员水蒸气产生量。
因此,空调控制装置1能够考虑来自在室内的人的身体的水蒸气产生量地判断今后发生结露的可能性。
并且,空调控制装置1在显示装置15上显示当前的空调控制部133的控制状态的信息。因此,查看了显示装置15的用户能够认识到空气调节机2正在自动地变更空调设定的结露防止控制下运转。因此,根据空调控制装置1,能够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并且避免未意识到设定被变更的用户想要进一步变更设定的事态。
顺便一提,已知结露容易在隔热性能低的窗口以及壁的热桥部或内角部这样的壁面部发生,壁面部的温度与室温不同。但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空气调节机在关于结露发生的判断中使用了室温,没有考虑实际发生结露的壁面部的温度分布。
关于这一点,空调系统100具有检测室内的壁面部的表面温度即壁表面温度的壁温度传感器作为传感器40等,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基于由壁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壁表面温度的信息,判定是否在室内发生结露。即,结露发生判定部132使用根据设备运转表123预测出的水蒸气变化量和由壁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壁表面温度的信息来求出室内的露点温度。然后,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在经过一定时间后的壁表面温度的预测温度低于露点温度的情况下,判定为在室内发生结露。在此,在壁温度传感器是检测表示壁面部的表面的温度分布的壁表面温度分布信息的红外摄像机等的情况下,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基于壁表面温度分布信息,判定壁面部的每个部位是否发生结露。因此,空调控制装置1能够考虑壁表面温度的分布、不用预先进行位置信息的输入等地确定窗6或内角部7等容易发生结露的部分,因此能够节省用户的工夫,并且能够更高精度地确定发生结露的可能性高的场所。
另外,空调控制部133相对于被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判定为发生结露的壁面部的部位变更空气调节机2的设定。例如,空调控制部133进行变更空气调节机2的风向等以便朝向被判定为发生结露的壁面部的部位送风的控制。也就是说,空调控制装置1对窗面以及壁的热桥部或内角部等容易发生结露的部分进行变更风向以及风量中的至少一方这样的空调控制,从而能够更高精度地妨碍结露的发生,将结露的发生防止于未然。
即,本实施方式1中的空调控制装置1积累用户平时进行的设备30的操作历史,学习频度高的用户行为。因此,空调控制装置1在烹调设备、换气装置、除湿器以及加湿器这样的能够使水蒸气量变化的设备30被操作时,或者在室内人数发生了变化时,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是否发生结露的判定。然后,空调控制装置1根据判定的结果,自动地变更空气调节机2的运转状态。因此,根据空调控制装置1,能够将结露的发生防止于未然,能够避免由于结露水而在室内产生霉菌、损害美观以及卫生环境这样的事态。
实施方式2
图7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控制装置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框图。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系统100具有作为独立于空气调节机2的结构的空调控制装置1,但在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系统100A中,空调控制装置1包含在空气调节机2的内部。在此,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7所示,在空调系统100A中,空调控制装置1搭载于空气调节机2A的室内机22A。空气调节机2A除了具有空调控制装置1这一点以外,与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2相同地构成。即,空调系统100A与实施方式1的空调系统100相同地动作,因此省略动作说明。
在此,空调控制装置1也可以与控制室内机22A的控制装置(未图示)、或者控制室外机21以及室内机22A的控制装置(未图示)一体地构成。但是,空气调节机2A也可以是兼具室外机21的功能和室内机22A的功能的一体型的空调机,在该情况下,空调控制装置1搭载在空气调节机2A的主体的内部。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2A中,通过空调控制装置1,基于预测出的水蒸气变化量判定经过一定时间后的发生结露的可能性,并基于判定的结果来控制自身的动作。因此,根据空气调节机2A,能够根据室内的水蒸气量的变化来调整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态,因此即使在室内的水蒸气量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结露的发生。
即,空气调节机2A在内部包含空调控制装置1,由空调控制装置1控制。也就是说,空气调节机2A能够通过内部的控制装置,根据设备30的运转状态的变化来预测室内产生的水蒸气量,并自动地变更自身的运转状态,因此能够削减成本,并且将结露的发生防止于未然。其他效果与实施方式1相同。
实施方式3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系统所具有的空调控制装置的功能性结构的框图。本实施方式3的空调系统与图1所示的空调系统100或图7所示的空调系统100A相同地构成,代替空调控制装置1而具有图8所示的空调控制装置1B。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以及2等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8所示,空调控制装置1B具有运算装置13B,该运算装置13B具备控制设备30的动作的设备控制部134。运算装置13B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运算装置13相同。设备控制部134在空调控制部133变更了空气调节机2的运转状态后、结露发生判定部132判定为发生结露时,变更设备30的运转状态。以下,将空调控制装置1B为了将室内的结露发生防止于未然而进行的空气调节机2以及设备30的控制称为结露防止控制。
即,空调控制装置1B能够组合空气调节机2的控制和设备30的控制来进行结露防止控制。例如,空调控制装置1B能够进行如下控制:在空调控制部133在不损害室内的舒适性的范围内控制了空气调节机2之后、即便如此也无法避免结露发生的情况下,设备控制部134变更设备30的运转状态。也就是说,空调控制装置1B在有可能发生结露、仅通过空气调节机2的控制无法防止结露发生的条件的情况下,也控制影响室内水蒸气量的设备30的运转状态,从而能够将结露的发生防止于未然。
在此,在设备部3具有多个设备30的情况下,设备控制部134可以构成为能够控制所有设备30,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控制多个设备30中的至少一台。即,设备控制部134基于预先设定的每个设备30可否控制,变更作为控制对象的设备30的运转状态。设备控制部134例如使作为控制对象的设备30的动作停止或者使运转状态降低,以使室内的温度等在经过一定时间后达到露点温度以上。
更具体而言,设备控制部134在空调控制部133根据决定的内容变更空气调节机2的运转状态并进行防止结露发生的空调控制、结露发生判定部132仍判定为发生结露的情况下,决定停止设备30等对设备30的控制内容。然后,设备控制部134生成表示决定的控制内容的设备控制指令125,并将生成的设备控制指令125存储于存储装置12。即,本实施方式3的存储装置12存储设备控制指令125。在此,设备控制部134例如也可以接收来自空调控制部133的控制指令而生成设备控制指令125。
另外,本实施方式3中的输出装置14具有从存储装置12读取设备控制指令125并按照设备控制指令125向作为控制对象的设备30发送控制指令的功能。也就是说,设备控制部134通过输出装置14进行设备30的控制。
并且,本实施方式3中的显示装置15具有显示设备控制部134对设备30进行了怎样的控制的功能。也就是说,显示装置15显示基于存储在存储装置12中的设备控制指令125的设备30的控制状态的信息。其他的功能结构以及动作内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空调控制装置1B使用根据设备运转数据121b和设备运转表123预测出的水蒸气变化量,判定在经过一定时间后是否发生结露,基于判定的结果来控制空气调节机2的动作。因此,根据空调控制装置1B,能够根据室内的水蒸气量的变化来调整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态,因此即使在室内的水蒸气量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结露的发生。
另外,本实施方式3的空调控制装置1B能够进行设备30的控制,因此在仅通过空气调节机2的控制无法避免结露发生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控制使水蒸气量变化的设备30而将结露的发生防止于未然。此外,空调控制装置1B在作为设备控制部134的控制对象的设备30是成为水蒸气的产生源的加湿器等的情况下,能够更高精度地抑制结露的发生。其他效果与实施方式1及2相同。
上述实施方式是空调控制装置、空气调节机及空气调节系统的优选的具体例,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这些方式。例如,在图4中,例示了空调控制装置1进行结露防止控制的建筑物是一般的住宅,空气调节机2是设置于住宅的代表性的空调机即室内空调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空调控制装置1及1B进行结露防止控制的建筑物也可以是大规模的大楼等,空气调节机2也可以是设置在大规模的大楼等中的空调单元等。另外,空调控制装置1及1B也可以具有受理用户等的输入操作的输入装置。而且,用户等也可以通过输入装置来设定并变更阈值、检测间隔或者经过时间等。
附图标记说明
1空调控制装置;1B空调控制装置;2空气调节机;2A空气调节机;3设备部;4传感器部;5控制网络;6窗;7内角部;11数据获取装置;11a空调机数据接收部;11b设备数据接收部;11c传感器数据接收部;11d室内人数确定部;12存储装置;13、13B运算装置;14输出装置;15显示装置;21室外机;22、22A室内机;23遥控器;30设备;30a IH烹调器;30b换气扇;30c加湿器;31设备传感器;40传感器;100、100A空调系统;121当前数据;121a空调机运转数据;121b设备运转数据;121c传感器数据;121d室内人数数据;122历史数据;122a空调机运转数据历史;122b设备运转数据历史;122c传感器数据历史;122d室内人数数据历史;123设备运转表;124空调控制指令;125设备控制指令;131设备运转表制作部;132结露发生判定部;133空调控制部;134设备控制部;200室内。
Claims (13)
1.一种空调控制装置,所述空调控制装置对空气调节机进行控制,所述空气调节机对配置有使水蒸气量变化的设备的室内进行空气调节,其中,所述空调控制装置具有:
存储装置,其存储与所述设备的运转状态相关的设备运转数据以及将所述设备的运转时间与所述室内的水蒸气变化量相关联的设备运转表;
结露发生判定部,其将所述设备运转数据与所述设备运转表进行对照来预测到一定时间后为止的所述水蒸气变化量,使用预测出的所述水蒸气变化量来判定经过所述一定时间后是否在室内发生结露;以及
空调控制部,其在所述结露发生判定部判定为发生结露时,变更所述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控制装置还具有制作所述设备运转表的设备运转表制作部,
所述存储装置存储有包含所述室内的水蒸气量的信息的传感器数据、过去的所述传感器数据的历史即传感器数据历史、以及过去的所述设备运转数据的历史即设备运转数据历史,
所述设备运转表制作部使用所述设备运转数据历史和所述传感器数据历史,对存储于所述设备运转表的所述水蒸气变化量实施学习处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其中,
在所述室内设置有多个所述设备,
所述设备运转表制作部根据所述设备运转数据历史将各设备的运转状态的组合按模式分类,将分类后的各模式各自的发生次数的信息作为发生频度存储于所述设备运转表,
所述结露发生判定部在与所述设备运转数据的模式对应的所述发生频度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设备运转表预测所述水蒸气变化量。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设备运转表将所述设备的运转时间与所述室内的水蒸气量相关联。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其中,
在所述结露发生判定部判定为结露发生时,所述空调控制部变更所述空气调节机的风向、风量以及设定温度中的至少一个。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控制装置还具有室内人数确定部,所述室内人数确定部确定在所述室内的人数,
所述存储装置存储有每一个人的水蒸气产生量的信息,
所述结露发生判定部还使用室内人员水蒸气产生量来判定是否发生结露,所述室内人员水蒸气产生量是将所述每一个人的水蒸气产生量乘以所述室内人数确定部确定的室内人数而得到的。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控制装置还具有设备控制部,在所述空调控制部变更了所述空气调节机的运转状态后所述结露发生判定部判定为发生结露时,所述设备控制部变更所述设备的运转状态。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控制装置还具有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显示当前的所述空调控制部的控制状态的信息。
9.一种空气调节机,其中,
所述空气调节机在内部包含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被所述空调控制装置控制。
10.一种空调系统,其中,所述空调系统具有: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以及
检测所述室内的壁面部的表面温度即壁表面温度的壁温度传感器,
所述结露发生判定部使用根据所述设备运转表预测出的所述水蒸气变化量和由所述壁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壁表面温度的信息来求出所述室内的露点温度,在经过所述一定时间后的所述壁表面温度的预测温度低于所述露点温度的情况下,判定为在所述室内发生结露。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
所述壁温度传感器是红外摄像机,
所述结露发生判定部从所述红外摄像机获取表示所述壁面部的表面的温度分布的壁表面温度分布信息作为所述壁表面温度的信息,基于获取的壁表面温度分布信息,对所述壁面部的每个部位判定是否发生结露。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
所述空调控制部相对于被所述结露发生判定部判定为发生结露的所述壁面部的部位变更所述空气调节机的设定。
13.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
所述空调系统还具有空气调节机,所述空气调节机在内部包含所述空调控制装置并被所述空调控制装置控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6/065314 WO2017203603A1 (ja) | 2016-05-24 | 2016-05-24 | 空調制御装置、空気調和機、及び空調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54449A CN109154449A (zh) | 2019-01-04 |
CN109154449B true CN109154449B (zh) | 2020-09-22 |
Family
ID=60411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84908.2A Active CN109154449B (zh) | 2016-05-24 | 2016-05-24 | 空调控制装置、空气调节机及空调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45086B2 (zh) |
JP (1) | JP6537719B2 (zh) |
CN (1) | CN109154449B (zh) |
DE (1) | DE112016006901B4 (zh) |
WO (1) | WO201720360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034892B2 (ja) * | 2018-11-22 | 2022-03-1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CN109974242B (zh) * | 2019-04-10 | 2021-10-08 | 山东建筑大学 | 基于热成像的空调系统智能调温方法与系统 |
JP7195423B2 (ja) * | 2019-06-06 | 2022-12-2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調換気システム及び空調換気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
JP7261104B2 (ja) * | 2019-06-28 | 2023-04-19 | 大和ハウス工業株式会社 | 結露予測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11706965B (zh) * | 2020-05-28 | 2022-04-1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的防地板凝露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
JP7499634B2 (ja) | 2020-07-17 | 2024-06-14 |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 結露予測装置、空調機器制御装置及び結露予測方法 |
CN114251797A (zh) * | 2020-09-25 | 2022-03-29 | 广州联动万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导风板防凝露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以及空调器 |
CN112611075B (zh) * | 2020-11-26 | 2021-12-1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定频空调、控制器、防凝露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CN112628943B (zh) * | 2021-01-14 | 2021-12-10 |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式辐射空调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
US20220381470A1 (en) * | 2021-05-18 | 2022-12-01 | The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idential hvac control |
DE102021129149A1 (de) | 2021-11-09 | 2023-05-11 | Viessmann Climate Solutions Se |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Lufttemperatur in einem Raum und System zur Raumklimatisierung |
JPWO2023112137A1 (zh) * | 2021-12-14 | 2023-06-22 | ||
CN114370700B (zh) * | 2022-01-21 | 2022-11-01 | 清华大学 | 地铁车站冷水机组出水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DE102022110021A1 (de) | 2022-04-26 | 2023-10-26 | Voith Patent Gmbh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allenluftregelung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835192B2 (ja) * | 1991-02-04 | 1998-12-14 | 株式会社東芝 | 温室の環境制御装置 |
CN101216198A (zh) * | 2007-12-26 | 2008-07-09 |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注塑车间用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1737897A (zh) * | 2008-11-10 | 2010-06-16 | 黄逸林 | 空间环境温湿度控制方法及其使用的控制装置 |
JP2012215355A (ja) * | 2011-04-01 | 2012-11-08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 |
CN103075783A (zh) * | 2011-10-25 | 2013-05-01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外气冷气系统以及数据中心 |
WO2014017751A1 (ko) * | 2012-07-27 | 2014-01-30 |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 각 방 결로방지 제어방법 |
KR101419499B1 (ko) * | 2014-03-19 | 2014-07-15 | 주식회사 다함건설 | 저장고 결로방지장치 및 이의 운용방법 |
CN104407651A (zh) * | 2014-11-06 | 2015-03-11 | 无锡科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与制冷系统配套的防潮电控柜 |
CN105333569A (zh) * | 2015-10-29 | 2016-02-1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5546770A (zh) * | 2016-02-26 | 2016-05-04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的频率控制方法及空调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56632U (ja) * | 1993-01-12 | 1994-08-05 |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 結露防止装置 |
JPH10281537A (ja) * | 1997-04-07 | 1998-10-23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JP4203717B2 (ja) * | 2002-09-20 | 2009-01-07 | 高知県 | 加温システム |
DE202005015397U1 (de) | 2005-09-29 | 2007-02-08 | Testo Ag |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der Oberflächenfeuchte eines Messobjekts |
US7690421B2 (en) * | 2007-08-10 | 2010-04-06 | Honda Motor Co., Ltd. | Low humidity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
JP2013047583A (ja) * | 2011-08-29 | 2013-03-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 |
JP6057248B2 (ja) | 2012-07-09 | 2017-01-11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空調管理装置、空調管理システム |
CN105143780B (zh) | 2013-04-15 | 2017-11-1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系统控制装置 |
DE102013106806A1 (de) | 2013-06-28 | 2014-12-31 | Berlinovo Immobilien Gesellschaft mbH | Verfahren zur regelung des klimas in einem gebäude mittels zumindest einer haus- oder verfahrenstechnischen anlage |
US9689583B2 (en) * | 2013-09-10 | 2017-06-27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Occupancy based energy optimiz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
US9856883B1 (en) * | 2014-04-14 | 2018-01-02 | Delta T Corporation | Predictive condensation control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 |
US20160085248A1 (en) * | 2014-09-19 | 2016-03-24 | Google Inc. | Conditioning an indoor environment |
JP5866585B1 (ja) * | 2015-05-20 | 2016-02-17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受光センサ、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および電子調理器 |
-
2016
- 2016-05-24 US US16/094,100 patent/US10845086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5-24 CN CN201680084908.2A patent/CN109154449B/zh active Active
- 2016-05-24 DE DE112016006901.4T patent/DE112016006901B4/de active Active
- 2016-05-24 JP JP2018518847A patent/JP6537719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5-24 WO PCT/JP2016/065314 patent/WO201720360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835192B2 (ja) * | 1991-02-04 | 1998-12-14 | 株式会社東芝 | 温室の環境制御装置 |
CN101216198A (zh) * | 2007-12-26 | 2008-07-09 |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注塑车间用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1737897A (zh) * | 2008-11-10 | 2010-06-16 | 黄逸林 | 空间环境温湿度控制方法及其使用的控制装置 |
JP2012215355A (ja) * | 2011-04-01 | 2012-11-08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 |
CN103075783A (zh) * | 2011-10-25 | 2013-05-01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外气冷气系统以及数据中心 |
WO2014017751A1 (ko) * | 2012-07-27 | 2014-01-30 |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 각 방 결로방지 제어방법 |
KR101419499B1 (ko) * | 2014-03-19 | 2014-07-15 | 주식회사 다함건설 | 저장고 결로방지장치 및 이의 운용방법 |
CN104407651A (zh) * | 2014-11-06 | 2015-03-11 | 无锡科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与制冷系统配套的防潮电控柜 |
CN105333569A (zh) * | 2015-10-29 | 2016-02-1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5546770A (zh) * | 2016-02-26 | 2016-05-04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的频率控制方法及空调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54449A (zh) | 2019-01-04 |
WO2017203603A1 (ja) | 2017-11-30 |
US10845086B2 (en) | 2020-11-24 |
JPWO2017203603A1 (ja) | 2018-09-20 |
US20200096225A1 (en) | 2020-03-26 |
DE112016006901T5 (de) | 2019-02-14 |
JP6537719B2 (ja) | 2019-07-03 |
DE112016006901B4 (de) | 2025-0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54449B (zh) | 空调控制装置、空气调节机及空调系统 | |
US10584892B2 (en) |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0300874B (zh) | 环境控制系统和环境控制方法 | |
US20200232671A1 (en) | Device control system | |
JP2017529509A (ja) | 温度調節方法及び装置 | |
JP2017101859A (ja) |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空調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
WO2016056113A1 (ja) | 省エネルギ化診断装置、省エネルギ化診断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20026945A (ja) | 空調装置 | |
CN112178785A (zh) | 一种空调器除湿控制方法及除湿控制设备 | |
JP2016208301A (ja) | 温度補正装置 | |
WO2020035911A1 (ja) |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1373206A (zh) | 空调控制装置、空调系统、空调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 |
CN105387556A (zh) | 空调控制装置以及方法 | |
CN113286973B (zh) | 空调控制系统 | |
EP2792957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limate control in a building | |
JP6338684B2 (ja) | 診断装置、診断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7096511A (ja) |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空調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2019039575A (ja)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
JP2016094715A (ja) | 断熱性能推定装置、プログラム | |
JP2017089996A (ja) |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空調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5910322B2 (ja) | 空調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WO2020035910A1 (ja) |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WO2020035907A1 (ja) |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EP4215829A1 (en) | Control device, ventilation system, air conditioner device, ventil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 |
JP7408976B2 (ja) | 空気調和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