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2033B - 发送信息以及确定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送信息以及确定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52033B CN109152033B CN201710459693.4A CN201710459693A CN109152033B CN 109152033 B CN109152033 B CN 109152033B CN 201710459693 A CN201710459693 A CN 201710459693A CN 109152033 B CN109152033 B CN 1091520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ymbols
- information
- time domain
- resource
- occupi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llocation of payload; Allocation of data channels, e.g. PDSCH or PUSC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a scrambling c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通信系统,例如LTE、5G、V2X、LTE‑V、V2V、车联网、MTC、IoT、LTE‑M、M2M、物联网等。涉及一种发送信息以及确定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其中,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信息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与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第一信息为数据传输资源的信息;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等于第一时间长度,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数据传输资源。本申请提供的发送信息的方法,使得终端设备没有实际发送第一信息本身,而是基于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发送调度请求,从而将第一信息,也就是终端设备所请求的数据传输资源的信息上报给网络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确定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系统中,终端设备通过发送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通知网络设备其需要上行数据传输资源发送上行数据,网络设备在接收到调度请求之后为终端设备分配上行资源。可以发现在现有的LTE-A系统中,所述调度请求仅仅能够用于通知网络设备该终端设备需要上行数据传输资源,但网络设备根据该调度请求,并不能确定终端设备所需要的上行数据传输资源的信息,从而造成网络设备调度的上行数据传输资源可能不适用于该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以至于造成上行数据传输的时延较高,而在下一代通信系统中,例如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5G),很多场景对时延提出更严峻的要求,因此,通信系统需要一套更低时延的机制用于终端设备请求资源和网络设备分配资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确定信息的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数据传输资源不适用于该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少数据传输的时延。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发送信息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与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数据传输资源的信息;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所述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资源。终端设备基于数据传输资源的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发送调度请求,不但能够通知网络设备其请求数据传输资源,还能够通知网络设备其请求的数据传输资源的信息,从而网络设备能够基于该调度请求为终端设备调度适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资源,减小了时延,也减少了信令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信息与P个时间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P个时间长度包含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其中,所述P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或者,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一时间长度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时间长度范围包含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或者,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包括Q个信息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Q个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信息,其中,所述Q为正整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发送信息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调度请求,所述调度请求与第一时间长度对应,所述第一信息为数据传输资源的信息;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上发送所述调度请求,所述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资源。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调度请求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满足第四对应关系,所述第四对应关系包括所述调度请求与P个时间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P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P个时间长度包含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或者,所述调度请求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满足第五对应关系,所述第五对应关系包括所述调度请求与第一时间长度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时间长度范围包含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或者,所述调度请求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满足第六对应关系,所述第六对应关系包括Q个调度请求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Q为正整数调度请求,所述Q个调度请求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的调度请求。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在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调度请求后,终端设备在第二资源上发送另一个调度请求,所述第二资源的频域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资源相同,并且所述第二资源的码域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的码域资源相同。其中,所述另一个调度请求可以基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发送。通过上述方式,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调度请求可以占用相同的频域资源和码域资源,能够节约系统的资源,从而使得系统可以支持更多的终端设备发送调度请求。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信息,在所述第一资源上发送所述调度请求,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第一序列,第一图案,第一功率信息,和第一扰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在第一资源上发送所述调度请求。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从所述M个符号到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符号数,与所述M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所述终端设备还在所述N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符号数,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所述终端设备还在所述M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符号数,所述终端设备还在所述M个符号上和所述N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其中,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包括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第二序列,第二图案,第二扰码信息,和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不同;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在第一资源上发送所述调度请求,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在第一资源上发送所述调度请求。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M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其中,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所述终端设备还在所述M个符号上和所述N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所述终端设备还在所述M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所述终端设备还在所述N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其中,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所述终端设备还在所述M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M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所述终端设备还在所述N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其中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功率阈值,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和/或,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功率阈值,发送所述第三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还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以外的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其中,终端设备在第三资源发送至少一个物理上行信道,所述物理上行信道承载所述调度请求。所述第三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资源的组成方式是如下中的一种:
第三资源的组成方式1,包括:在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资源时域资源,并且在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资源时域资源;
第三资源的组成方式2,包括:在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资源的时域资源;和
第三资源的组成方式3,包括:在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资源时域资源。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确定信息的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第一资源的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资源用于承载调度请求,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数据传输资源;所述网络设备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数据传输资源的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P个时间长度与所述第一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P个时间长度包括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其中,所述P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或者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第一时间长度范围与所述第一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时间长度范围包含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或者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与Q个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Q个信息包含所述第一信息,所述Q为正整数。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确定信息的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与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调度请求,所述调度请求所在的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数据传输资源;所述网络设备确定与所述调度请求对应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数据传输资源的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确定与第一资源的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调度请求,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四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调度请求,所述第四对应关系包括P个时间长度与所述调度请求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P个时间长度包括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其中,所述P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或者,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五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调度请求,所述第五对应关系包括第一时间长度范围与所述调度请求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时间长度范围包含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或者,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六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调度请求,所述第六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与Q个调度请求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Q个调度请求包含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的调度请求,所述Q为正整数。
结合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第一序列,第一图案,第一功率信息,和第一扰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
结合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从所述M个符号到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符号数,与所述M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符号数,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符号数;其中,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结合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包括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第二序列,第二图案,第二扰码信息,和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不同;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
结合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M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其中,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结合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其中,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结合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M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其中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结合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三功率阈值,确定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或,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四功率阈值,确定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具有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方法中终端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于一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具有上述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的方法中网络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于一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传输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例如确定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第一时间长度。所述传输器用于支持终端设备发送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信息,例如在第一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的结构中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网络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例如确定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第一时间长度。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传输器,所述传输器用于支持网络设备接收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信息,例如在第一资源上接收调度请求。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的结构中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方面所述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该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互相通信以执行上述方面所述的发送信息的方法和确定信息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终端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网络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终端设备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确定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第一时间长度。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数据发送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网络设备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确定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第一时间长度。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数据接收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所示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为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的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发送信息和确定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交互图;
图4为实施本申请提供的发送信息和确定信息的方法时的时域资源占用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发送信息和确定信息的方法的又一例示意性交互图;
图6为实施本申请提供的发送信息和确定信息的方法时的又一例时域资源占用示意图;
图7为实施本申请提供的发送信息和确定信息的方法时的另一例时域资源占用示意图;
图8为实施本申请提供的发送信息和确定信息的方法时的再一例时域资源占用示意图。
图9为实施本申请提供的发送信息和确定信息的方法时的再一例时域资源占用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描述的技术可以适用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以及后续的演进系统如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5G)等。图1示出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图1中的通信系统100包括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例如,当终端设备120请求上行数据传输资源以传输上行数据时,其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向网络设备110发送调度请求;网络设备110在接收到该调度请求后,能够获知终端设备120请求被分配上行数据传输资源以传输上行数据,进而网络设备110可以确定是否为终端设备120分配上行数据传输资源。
在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可称为接入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5G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
网络设备可以是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 B,N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还可以是5G通信系统中的基站(gNB),上述基站仅是举例说明,网络设备还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其它类型的设备。
上述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仅是举例说明,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不限于此,例如,通信系统中包括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还可以是其它的数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在介绍本申请提供的发送信息和确定信息的方法前,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概念做简要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明确,本申请所涉及的这些概念可以被应用在大量的电信系统、网络架构、以及通信标准上。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一些英文简称为以LTE系统为例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的描述,其可能随着网络的演进发生变化,具体演进可以参考相应标准中的描述。
以LTE系统为例,LTE系统的时间域是通过无线帧来进行标识的,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每一个子帧的长度为1毫秒,每个子帧均包括两个时隙,每个时隙为0.5毫秒。
每个时隙包括的符号的个数与子帧中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长度相关。如果CP为普通CP,每个时隙包括7个符号,每个子帧由14个符号组成,例如,每个子帧由序号分别为#0,#1,#2,#3,#4,#5,#6,#7,#8,#9,#10,#11,#12,#13的符号组成。如果CP为长CP,每个时隙包括6个符号,每个子帧由12个符号组成,例如每个子帧由序号分别为#0,#1,#2,#3,#4,#5,#6,#7,#8,#9,#10,#11的符号组成。
以5G系统为例,在5G系统中,存在多种的业务类型,而多种业务类型对应不同的业务需求,例如极高可靠极低时延场景(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要求短时延高可靠性,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要求频谱效率高但没有时延要求,海量物联网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要求周期性低功率发送等等。因此为了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5G系统中子帧的长度可能不为1毫秒。在5G系统中,每个子帧由多个OFDM符号或者SC-FDMA符号组成,而子帧的长度取决于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如果子载波间隔为15kHz,那么子帧的长度为1毫秒;如果子载波间隔大于15kHz,那么子帧的长度可能小于1毫秒。5G系统可以包含多个子载波间隔的传输,因此在NR系统中,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子帧的时间长度是不同的,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的间隔也可能不同。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行符号和下行符号都简称为符号。其中,符号可以为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符号,也可以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CP-OFDM)符号,也可以是其他OFDM符号。本申请对于上行多址方式和下行多址方式不做限制。
另外,现有的LTE系统的各种物理信道都是基于1毫秒的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长度设计的,但是随着系统的演进,TTI长度可以小于1毫秒。本申请中的TTI应理解为可以对应于一个或多个针对可以被独立解码的信息单元所在的传输时间。
图2所示是LTE系统中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的典型过程:首先终端设备需要在网络设备分配的周期性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例如每个无线帧包括子帧0到子帧9共10个子帧,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调度请求可用的周期性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是每个无线帧的子帧8,当终端设备在无线帧n的子帧2确定需要发送上行数据后,由于子帧2到子帧7都不属于调度请求可用的资源,终端设备需要一直等待到无线帧n的子帧8才能发送调度请求。当网络设备接收调度请求后确定为终端设备分配上行数据传输资源时,则网络设备产生并发送调度授权,终端设备在无线帧n+1的子帧2上接收到调度授权后,根据调度授权在无线帧n+1的子帧6上发送上行数据,如果终端设备的数据还没有发送完,还需要等待下一个调度授权。在上述过程中,终端设备发送的调度请求仅仅能够用于通知网络设备该终端设备需要上行数据传输资源,但网络设备根据该调度请求,并不能确定终端设备所需要的上行数据传输资源的信息,从而造成网络设备调度的上行数据传输资源可能不适用于该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以至于造成上行数据传输的时延较高。并且,网络设备也仅仅在其为终端设备分配的调度请求可用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上检测该终端设备的调度请求,参见上例中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调度请求可用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是每个无线帧的子帧8,那么网络设备仅仅在每个子帧8上检测该终端设备发送的调度请求,如果网络设备在除子帧8以外的其他子帧上也检测到信息时,例如网络设备在无线帧n的子帧9上也检测到了信息,那么网络设备不会将在子帧9上检测到的所述信息确定为终端设备发送的调度请求,因此,在上述的信令交互过程中,终端设备需要等待到网络设备分配的周期性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才能够发送调度请求,网络设备也仅仅在所述分配的周期性的资源上检测调度请求,这也会引入额外的时延。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基于上述交互过程显然无法达到例如5G系统uRLLC场景中高可靠低时延的数据传输要求。因而,对于下一代网络,需要新的方法以支持各种场景的需求。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信息和确定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在该图示中,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通信以实施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信息和确定信息的方法。
当终端设备需要请求数据传输资源以用于数据传输时,终端设备执行所述一种发送信息的方法。在步骤301,终端设备确定与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数据传输资源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包括数据传输资源的TTI长度,子载波间隔,和优先级中的至少一个。例如第一信息为0.5毫秒的TTI长度,这代表终端设备期望请求TTI长度为0.5毫秒的数据传输资源,如果0.5毫秒的TTI长度对应的时间长度是3个符号,则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3个符号;例如第一信息为60khz的子载波间隔,这代表终端设备期望请求子载波间隔为60khz的数据传输资源,如果60khz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间长度是7个符号,则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7个符号;例如第一信息为高优先级,这代表终端设备期望请求高优先级的数据传输资源,如果高优先级对应的时间长度是14个符号,则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14个符号。其中,所述数据传输资源可以包括逻辑信道资源,物理信道资源,和传输信道资源中的至少一个。从而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逻辑信道资源的信息,物理信道资源的信息,和传输信道资源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例如数据传输资源是逻辑信道资源,当第一信息为60khz的子载波间隔时,这代表终端设备期望请求子载波间隔为60khz的逻辑信道,如果60khz的子载波间隔对应于7个符号的时间长度,那么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时间长度为7个符号;例如数据传输资源是物理信道资源,当第一信息包括1毫秒的TTI长度和低优先级时,这代表终端设备期望请求TTI长度为1毫秒并且优先级是低优先级的物理信道资源,如果该第一信息(1毫秒的TTI长度和低优先级)对应14个符号,那么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时间长度为14个符号。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时间长度单位可以包括符号,微秒,毫秒,秒,时隙,或者子帧等任意的时间长度单位。例如,第一时间长度可以为1ms,或2ms,或3ms,或0.125ms,或0.5ms,或0.375ms,或0.25ms,或0.0625ms,或1个符号,或2个符号,或3个符号,或4个符号,或5个符号,或6个符号,或7个符号,或14个符号,或21个符号等。另外,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那样,本申请中的逻辑信道,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具有公知的技术含义,并且适用于相关的通信标准中的定义。例如逻辑信道是媒体介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用于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的信道;传输信道是根据不同的传输格式定义的信道,数据传输业务的接入是通过使用传输信道,传输信道是MAC层和物理层之间的接口信道,物理层使用传输信道进行例如信道编码交织等需要的操作,需要说明的是传输信道与逻辑信道有一定的映射关系,数据传输服务生成后,是先映射到逻辑信道,再由逻辑信道映射到传输信道,再由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进行数据发送;物理信道是物理层的信道,用于在空口传输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信道,可以是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或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数据传输资源的最大TTI长度,数据传输资源的最小TTI长度,数据传输资源的最大子载波间隔,数据传输资源的最小子载波间隔,数据传输资源的最高优先级,和数据传输资源的最低优先级。例如第一信息包括数据传输资源的最大TTI长度和数据传输资源的最小TTI长度,这代表终端设备期望请求TTI长度在最小TTI长度和最大TTI长度之间的数据传输资源。
另外,与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可以是预先定义的,或者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通知的,例如上述15khz的子载波间隔基于预先定义或者高层信令的配置,可以对应于14个符号的时间长度,也可以对应其他符号的时间长度。其中,高层信令为高层协议层的信令,高层协议层为物理层以上的每个协议层中的至少一个协议层。其中,高层协议层可以具体为以下协议层中的至少一个:MAC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层和非接入(non-access stratum,NAS)层等。
以终端设备请求上行数据传输资源发送上行数据为例,在一个示例中,终端设备根据待发送的上行数据传输服务的优先级或延迟需求确定所述第一信息,例如对于紧迫或高优先级的上行数据,终端设备请求具有较短的TTI长度(0.5毫秒)的数据传输上行资源,那么所述第一信息为0.5毫秒的TTI长度,对于不紧迫或低优先级的上行数据,终端设备请求具有较长的TTI长度(1毫秒)的上行数据传输资源,那么所述第一信息为1毫秒的TTI长度。在又一个示例中,终端设备根据信令确定所述第一信息,例如终端设备根据高层信令指示终端设备请求TTI长度为1毫秒的上行数据传输资源,那么所述第一信息为1毫秒的TTI长度。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对于终端设备如何确定所述第一信息不做限定,终端设备仅需要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信息与P个时间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P个时间长度包括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其中,所述P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参见表1:
表1
表1包括两组第一信息与时间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组对应关系包括第一信息0与三个时间长度(时间长度0,时间长度1,和时间长度2)的对应关系,第二组对应关系包括第一信息1与两个时间长度(时间长度3和时间长度4)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组对应关系和/或所述第二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表1中的第一组对应关系或第二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例如第一组对应关系中的第一信息0为0.5毫秒的TTI长度,第一信息0对应的时间长度0是3个符号,时间长度1是4个符号,时间长度2是2个符号;第二组对应关系中的第一信息1为1毫秒的TTI长度,第一信息1对应的时间长度3是7个符号,第一时间长度4是14个符号。当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信息是1毫秒的TTI长度时,由于第二组对应关系包括的第一信息1为1毫秒的TTI长度,那么终端设备将与第一信息1对应的时间长度3或时间长度4作为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例如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距离,参考信号强度,路损值,和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是时间长度3即7个符号。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高层信令通知的,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保存表1,或者可以保存表1中的第一组对应关系和/或第二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一时间长度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时间长度范围包含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参见表2:
第一信息 | 时间长度范围 |
第一信息0 | 时间长度范围0 |
第一信息1 | 时间长度范围1 |
表2
表2包括两组第一信息与时间长度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组对应关系包括第一信息0与时间长度范围0的对应关系,第二组对应关系包括第一信息1与时间长度范围1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组对应关系和/或所述第二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表2中的第一组对应关系或第二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例如第一组对应关系中的第一信息0为0.5毫秒的TTI长度,第一信息0对应的时间长度范围0是大于或等于0.125毫秒、且小于0.5毫秒;第二组对应关系中的第一信息1为1毫秒的TTI长度,第一信息1对应的时间长度范围1是大于或等于1毫秒。当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信息是1毫秒的TTI长度时,由于第二组对应关系包括的第一信息1为1毫秒的TTI长度,那么终端设备确定属于时间长度范围1的时间长度作为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例如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距离,参考信号强度,路损值,和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1毫秒(大于或等于1毫秒)。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高层信令通知的,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保存表2,或者可以保存表2中的第一组对应关系和/或第二组对应关系。需要说明的是,时间长度范围可以是大于或等于A、且小于B,也可以是大于A、且小于B,也可以是大于A、且小于或等于B,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A、且小于或等于B,也可以是小于或等于B,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A,其中A和B为大于或等于0的数,A和B的单位是时间长度单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包括Q个信息与一个时间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Q个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信息,其中,所述Q为正整数。参见表3:
表3
表3包括两组第一信息与时间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组对应关系包括两个第一信息(第一信息0和第一信息1)与时间长度0的对应关系,第二组对应关系包括第一信息2与时间长度1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组对应关系和/或所述第二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表3中的第一组对应关系或第二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例如第一组对应关系中的第一信息0为3个符号的TTI长度,第一信息1为0.5毫秒的TTI长度,第一信息0和第一信息1对应的时间长度0是3个符号;第二组对应关系中的第一信息2为1毫秒的TTI长度,第一信息2对应的时间长度1是7个符号。当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信息是1毫秒的TTI长度时,由于第二组对应关系包括的第一信息2为1毫秒的TTI长度,那么终端设备确定与第一信息2对应的时间长度1即7个符号为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高层信令通知的,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保存表3,或者可以保存表3中的第一组对应关系和/或第二组对应关系。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确定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前述的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或者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此处不再赘述。并且,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其他方式确定与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例如将第一信息中的数值代入预设的公式计算出与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
回到图3,在步骤301终端设备确定与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之后,终端设备执行步骤302,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所述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其中,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资源。根据前例,如果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3个符号,那么终端设备发送的调度请求所占用的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也是3个符号;如果所示第一时间长度为7个符号,那么终端设备发送的调度请求所占用的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也是7个符号。下面结合图4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信息和确定信息的方法的流程。
图4所示为实施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信息和确定信息的方法时的时域资源占用示意图。在此图示中,横向通过连续的单元格示意性地表示可用于终端设备发送调度请求的时域资源,其中每个单元格代表一个时间单元,网络设备在该图示的用于终端设备发送调度请求的时域资源上检测终端设备发送的调度请求。由图4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用于终端设备发送调度请求的时域资源在一个时间段上是连续的时间单元,网络设备在所述连续的时间单元上检测调度请求,而在现有技术中,用于发送调度请求的时域资源是周期性的子帧,网络设备仅仅在所述周期性的子帧上检测调度请求。需要注意的是,图4中没有示出该时域资源对应的用于终端设备发送调度请求和/或网络设备用于接收调度请求的频域和/或码域资源,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明确,用于发送和/或接收调度请求的资源还包括频域和/或码域资源。并且,终端设备在图4所示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符号上发送调度请求以及网络设备检测调度请求,可以基于现有技术,例如终端设备在所述一个或多个符号上发送序列,网络设备在图4所示的资源上检测所述序列,和/或,终端设备在所述一个或多个符号上发送信息的功率超过预设的阈值,网络设备将在图4所示的资源上检测到的功率超过预设阈值的一个或多个符号确定为调度请求占用的符号,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每个单元格代表一个符号为例进行说明,显然,每个单元格还可以代表多个符号,0.5毫秒,一个时隙,多个时隙,1毫秒,一个子帧,或者多个子帧等任意的时间单元,而随着系统的演进,每个单元格还可以代表针对一个或多个可以被独立解码的信息单元占用的传输时间。
终端设备执行步骤302,在图4所示的时域资源上的任一符号上开始发送调度请求。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发送调度请求的时域资源在一个时间段上是连续的时间单元,当终端设备需要发送调度请求时,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中等待周期性的用于发送调度请求的资源的TTI来发送调度请求,而是可以随时发送调度请求,例如终端设备在图4所示的时域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上确定需要请求数据传输资源,那么终端设备可以立即发送调度请求,这样可以减小终端设备传输数据的时延。参见图4,以第一信息是60khz的子载波间隔,终端设备确定与60khz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为7个符号为例,终端设备在图4所示的阴影部分的时域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图示阴影部分共7个符号,也就是说承载该调度请求的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同样为7个符号,从而终端设备通过发送时间长度为7个符号的调度请求,向网络请求子载波间隔为60khz的数据传输资源以用于数据传输。在这一过程中,终端设备没有实际发送第一信息本身,而是基于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发送调度请求,从而将所请求的数据传输资源的信息上报给网络设备。
在步骤303,网络设备确定第一资源的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资源用于承载调度请求。同样参见图4,网络设备检测到的终端设备发送的调度请求所占用的符号为图示中阴影部分的7个符号,也就是说,网络设备确定承载调度请求的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为7个符号。
在步骤304,所述网络设备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终端设备请求的数据传输资源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包括数据传输资源的TTI长度,子载波间隔,和优先级中的至少一个。例如网络设备确定的调度请求的7个符号的第一时间长度所对应的第一信息是60khz的子载波间隔,那么,即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请求子载波间隔为60khz的数据传输资源。其中,所述数据传输资源可以包括逻辑信道资源,物理信道资源,和传输信道资源中的至少一个。从而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逻辑信道资源的信息,物理信道资源的信息,和传输信道资源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例如数据传输资源是传输信道资源,网络设备确定的调度请求的7个符号的第一时间长度所对应的第一信息是0.5毫秒的TTI长度,那么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请求TTI长度为0.5毫秒的传输信道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对应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P个时间长度与所述第一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P个时间长度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其中,所述P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同样参见表1,表1包括两组时间长度与第一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组对应关系包括三个时间长度(时间长度0,时间长度1,和时间长度2)与第一信息0的对应关系,第二组对应关系包括两个时间长度(时间长度3和时间长度4)与第一信息1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组对应关系和/或所述第二组对应关系,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表1中的第一组对应关系或第二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对应的第一信息。例如第一组对应关系中的第一信息0为0.5毫秒的TTI长度,第一信息0对应的时间长度0是3个符号,时间长度1是4个符号,时间长度2是5个符号;第二组对应关系中的第一信息1为1毫秒的TTI长度,第一信息1对应的时间长度3是7个符号,时间长度4是9个符号。当网络设备确定的所述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是7个符号时,由于第二组对应关系包括的时间长度3是7个符号,那么网络设备将与时间长度3对应的第一信息1作为所述第一信息。本申请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高层信令通知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保存表1,或者可以保存表1中的第一组对应关系和/或第二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根据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对应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第一时间长度范围与所述第一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时间长度范围包含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同样参见表2,表2包括两组时间长度范围与第一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组对应关系包括时间长度范围0与第一信息0的对应关系,第二组对应关系包括与时间长度范围1与第一信息1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组对应关系和/或所述第二组对应关系,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表2中的第一组对应关系或第二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对应的第一信息。例如第一组对应关系中的第一信息0为0.5毫秒的TTI长度,第一信息0对应的时间长度范围0是2-5个符号;第二组对应关系中的第一信息1为1毫秒的TTI长度,第一信息1对应的时间长度范围1是7-10个符号。当网络设备确定的所述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是7个符号,属于第二组对应关系包括的时间长度范围1(7-10个符号),那么网络设备将与时间长度范围1对应的第一信息1作为所述第一信息。本申请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高层信令通知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保存表2,或者可以保存表2中的第一组对应关系和/或第二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根据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对应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与Q个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Q个信息包含所述第一信息,其中,所述Q为正整数。表3包括两组时间长度与第一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组对应关系包括时间长度0与两个第一信息(第一信息0和第一信息1)的对应关系,第二组对应关系包括时间长度1与第一信息2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组对应关系和/或所述第二组对应关系,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表3中的第一组对应关系或第二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对应的第一信息。例如第一组对应关系中的第一信息0为3个符号的TTI长度,第一信息1为0.5毫秒的TTI长度,第一信息0和第一信息1对应的时间长度0是3个符号;第二组对应关系中的第一信息2为1毫秒的TTI长度,第一信息2对应的时间长度1是7个符号。当网络设备确定的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是7个符号时,由于第二组对应关系包括的时间长度1是7个符号,那么网络设备将与时间长度1对应的第一信息2作为所述第一信息。当网络设备确定的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是3个符号时,由于第二组对应关系包括的时间长度0是3个符号,那么网络设备将与时间长度0对应的第一信息0和/或第一信息1作为所述第一信息。本申请中,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高层信令通知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保存表3,或者可以保存表3中的第一组对应关系和/或第二组对应关系。
并且,网络设备除了根据前述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第一信息,还可以根据其他方式确定所述第一信息,例如将确定出的第一时间长度的数值代入预设的公式计算出与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第一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1,表2和表3可以是单独为一个表格,也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表格使用,本发明不做限定。并且表1,表2和表3中也可以包括第三组对应关系、第四组对应关系等,本发明对于对应关系的组数也不做限定。
在上述过程中,网络设备没有实际接收第一信息本身,而是基于接收的调度请求的第一时间长度确定第一信息,从而获知终端设备请求的资源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确定与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以及网络设备确定与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第一信息,可以基于相同的对应关系或公式等分别确定,也可以基于不同的对应关系或公式等分别确定。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用于发送调度请求的资源的时域资源的长度需要大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出的所述第一时间长度,该用于发送调度请求的资源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也可以是预定义的。例如,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或者预定义的用于发送调度请求的资源包括频域和/或码域资源,但不包括时域资源,这代表终端设备能够在任何时域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或者预定义的用于发送调度请求的资源包括频域资源和/或码域资源,从而终端设备在该频域资源和/或码域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从而终端设备发送的一个或多个调度请求均占用该频域资源,和/或,占用该码域资源,因此,所述终端设备的多个调度请求可以占用相同的频域资源和码域资源。例如,在步骤302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后,终端设备基于本申请实施例在第二资源上发送了另一个调度请求,所述另一个调度请求占用的所述第二资源的时域资源在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的后面,并且所述另一个调度请求用于请求另一个数据传输资源,这时,所述另一个调度请求占用的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具有相同的频域资源,和/或,具有相同的码域资源。通过上述方式,终端设备的多个调度请求可以占用相同的频域资源和码域资源,能够节约系统的资源,从而使得系统可以支持更多的终端设备发送调度请求。可以理解的是,码域资源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序列的组合,其中,不同序列的组合顺序对应不同的码域资源,不同的序列对应不同的码域资源。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采用现有LTE-A系统中的方式确定能够用于发送调度请求的资源的频域和/或码域,例如网络设备会为终端设备配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PUCCH)资源的索引,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索引能够计算出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频域和/或码域,从而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频域和/或码域上发送调度请求。当网络设备在所述频域和/或码域上接收到调度请求时,也能够确定是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了调度请求。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确定用于发送调度请求的资源的频域和/或码域。
通过上述方式,终端设备仅仅发送所述调度请求而不需要额外的信令,不但能够通知网络设备其请求数据传输资源,还能够通知网络设备其请求的数据传输资源的信息,从而网络设备能够基于该调度请求为终端设备调度适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资源,减小了时延,也减少了信令开销,并且,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自行确定其发送的调度请求的时间长度,不需要网络设备为其分配调度请求可用的周期性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也就是说终端设备不需要根据周期性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发送调度请求,使得终端设备能够及时地发送调度请求,也减少了时延。
可选的,在步骤304之后,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执行步骤305,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调度信息,从而为终端设备分配数据传输资源以用于数据传输。例如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信息为0.5毫秒的TTI长度,也就是说终端设备请求0.5毫秒的TTI长度的数据传输资源用于数据传输,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可以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0.5毫秒TTI长度的数据传输资源,但是如果此时网络0.5毫秒TTI的数据传输资源已经没有剩余,网络设备确定无法为终端设备分配0.5毫秒TTI长度的数据传输资源,但是只能够为终端设备分配1毫秒TTI长度的数据传输资源时,网络设备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分配1毫秒TTI长度的数据传输资源,当然,如果网络设备确定无法为终端设备分配数据传输资源时,也可以不为终端设备分配数据传输资源,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对数据传输资源的分配进行管理,终端设备发送的调度请求所对应的第一信息可以作为网络设备分配数据传输资源时的参考。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信息和确定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在该图示中,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通信以实施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信息和确定信息的方法。
当终端设备需要请求资源以用于数据传输时,终端设备执行所述一种发送信息的方法。在步骤501,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调度请求,所述调度请求与第一时间长度对应,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数据传输资源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请求的数据传输资源的TTI长度,子载波间隔,和优先级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数据传输资源可以包括逻辑信道资源,物理信道资源,和传输信道资源中的至少一个。从而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逻辑信道资源的信息,物理信道资源的信息,和传输信道资源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参见表4:
第一信息 | 调度请求 |
第一信息0 | 调度请求0 |
第一信息1 | 调度请求1 |
表4
表4包括两组调度请求与第一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组对应关系包括调度请求0与第一信息0的对应关系,第二组对应关系包括调度请求1与第一信息1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信息和表4中的第一组对应关系或第二组对应关系确定调度请求。例如,如果第一信息是第一信息0,则终端设备确定的调度请求是调度请求0,如果第一信息是第一信息1,则终端设备确定的调度请求是调度请求1。
例如表4中第一信息0是0.5毫秒的TTI长度和15khz的子载波间隔,第一信息1是60khz的子载波间隔。当第一信息是0.5毫秒的TTI长度和15khz的子载波间隔时,这代表终端设备期望请求TTI长度为0.5毫秒和1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资源,这时终端设备基于表4确定所述调度请求为调度请求0。如果调度请求0对应了时间长度0,那么与所述调度请求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是时间长度0。当第一信息是60khz的子载波间隔,这代表终端设备期望请求子载波间隔为60khz的资源,这时终端设备基于表4确定所述调度请求为调度请求1。如果调度请求1对应了时间长度1,那么与所述调度请求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是时间长度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度请求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满足第四对应关系,所述第四对应关系包括所述调度请求与P个时间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P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P个时间长度包含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参见表5:
表5
表5包括两组调度请求与时间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组对应关系包括调度请求0与三个时间长度(时间长度0,时间长度1,和时间长度2)的对应关系,第二组对应关系包括调度请求1与两个时间长度(时间长度3和时间长度4)的对应关系。所示第四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组对应关系和/或所述第二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确定的调度请求和所述调度请求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满足表5中的一组对应关系。例如第一组对应关系中的调度请求0对应的时间长度0是3个符号,时间长度1是4个符号,时间长度2是5个符号;第二组对应关系中的调度信息1对应的时间长度3是7个符号,时间长度4是14个符号。当终端设备确定的调度请求是调度请求1时,由于第二组对应关系包括的调度请求1与时间长度3和时间长度4对应,因此与调度请求1对应第一时间长度是时间长度3的7个符号或者是时间长度4的14个符号。本申请中,所述第四对应关系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高层信令通知的,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保存表5,或者可以保存表5中的第一组对应关系和/或第二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度请求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满足第五对应关系,所述第五对应关系包括所述调度请求与第一时间长度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时间长度范围包含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参见表6:
调度请求 | 时间长度范围 |
调度请求0 | 时间长度范围0 |
调度请求1 | 时间长度范围1 |
表6
表6包括两组调度请求与时间长度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组对应关系包括调度请求0与时间长度范围0的对应关系,第二组对应关系包括调度请求1与时间长度范围1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五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组对应关系和/或所述第二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确定的调度请求和所述调度请求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满足表6中的一组对应关系。例如第一组对应关系中的调度请求0对应的时间长度范围0是2-5个符号;第二组对应关系中的调度请求1对应的时间长度范围1是7-10个符号。当终端设备确定的调度请求是调度请求1时,与调度请求1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属于时间长度范围1的7-10个符号。本申请中,所述第五对应关系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高层信令通知的,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保存表6,或者可以保存表6中的第一组对应关系和/或第二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度请求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满足第六对应关系,所述第六对应关系包括Q个调度请求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Q为正整数,所述Q个调度请求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的调度请求。参见表7:
表7
表7包括两组调度请求与时间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组对应关系包括两个调度请求(调度请求0和调度请求1)与时间长度0的对应关系,第二组对应关系包括调度请求2与时间长度1的对应关系。所述第六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组对应关系和/或所述第二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确定的调度请求和所述调度请求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满足表7中的一组对应关系。例如第一组对应关系中的调度请求0和调度请求1对应的时间长度0是3个符号;第二组对应关系中的调度请求2对应的时间长度1是7个符号。当终端设备确定的调度请求是调度请求2时,与调度请求2对应的时间长度1是7个符号,那么与所述调度请求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是时间长度1即7个符号。本申请中,所述第六对应关系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高层信令通知的,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保存表7,或者可以保存表7中的第一组对应关系和/或第二组对应关系。
在步骤502,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上发送所述调度请求,所述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例如,第一信息是0.5毫秒的TTI长度,第一信息对应的调度请求是调度请求0,调度请求0对应的时间长度是3个符号。第一信息是60khz的子载波间隔,第一信息对应的调度请求是调度请求1,调度请求1对应的时间长度是7个符号,回到图3,如果第一信息是60khz的子载波间隔,即终端设备请求60khz子载波间隔的数据传输资源,那么终端设备确定的与第一信息对应的调度请求是调度请求1,调度请求1对应的时间长度是7个符号,所以调度请求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是7个符号,从而终端设备在图4所示的阴影部分的时域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图示阴影部分共7个符号,也就是说承载该调度请求的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同样为7个符号,从而终端设备通过发送时间长度为7个符号的调度请求,向基站请求子载波间隔为60khz的数据传输资源以用于数据传输。在这一过程中,终端设备没有实际发送第一信息本身,而是发送与第一信息对应的调度请求,从而将所请求的资源的信息上报给网络设备。
由于网络设备在图4所示的资源上检测调度请求,当终端设备执行步骤502发送所述调度请求后,网络设备可以检测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调度请求。回到图5,在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调度请求后,在步骤503,网络设备确定与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调度请求,所述调度请求所在的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数据传输资源。值得说明的是,网络设备在步骤503确定与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调度请求的过程中,能够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在资源上检测调度请求的过程中,能够确定接收的调度请求所占用的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同样参见图4,网络设备检测到的终端设备发送的调度请求所占用的符号为图示中阴影部分的7个符号,如果3个符号的时间长度对应调度请求0,7个符号的时间长度对应调度请求1,那么网络设备确定与所述7个符号对应的调度请求是调度请求1。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前述的第四对应关系,第五对应关系,或者第六对应关系确定与接收第一资源的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调度请求。例如,如果3个符号的时间长度对应调度请求2,7个符号的时间长度对应调度请求0和调度请求1,那么网络设备确定与所述7个符号对应的调度请求包括调度请求0和调度请求1,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前述的第六对应关系,确定与接收的第一资源的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调度请求,所述调度请求包括调度请求0和调度请求1。并且,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其他方式确定与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调度请求,例如将第一时间长度的数值代入预设的公式计算出与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调度请求。
在步骤504,网络设备确定与所述调度请求对应的第一信息。回到表4,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调度请求和表4中的第一组对应关系或第二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数据传输资源的信息。例如,如果调度请求是调度请求0,则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信息是第一信息0,如果调度请求是调度请求1,则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信息是第一信息1。
例如网络设备确定的调度请求即调度请求1所对应的信息是60khz的子载波间隔,那么,网络设备确定与所述调度请求对应的第一信息为60khz的子载波间隔,即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请求的是子载波间隔为60khz的数据传输资源。在上述过程中,网络设备没有实际接收第一信息本身,而是基于接收的调度请求占用资源的时间长度确定调度请求,进而确定调度请求对应的第一信息,以获知终端设备所请求的数据传输资源的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数据传输资源的最大TTI长度,所述数据传输资源的最小TTI长度,所述数据传输资源的最大子载波间隔,和所述数据传输资源的最小子载波间隔。
例如网络设备确定的调度请求即调度请求1所对应的第一信息是最大子载波间隔为60khz的子载波间隔,那么,网络设备确定与所述调度请求对应的第一信息为最大60khz的子载波间隔,即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请求的是小于或等于60khz的子载波间隔的数据传输资源。在上述过程中,网络设备没有实际接收第一信息本身,而是基于接收的调度请求占用资源的时间长度确定调度请求,进而确定调度请求对应的第一信息,以获知终端设备所请求的数据传输资源的信息。
可选的,在步骤504之后,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执行步骤505,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调度授权,从而为终端设备分配数据传输资源以用于数据传输。例如第一信息为0.5毫秒的TTI长度,也就是说终端设备请求0.5毫秒的TTI长度的数据传输资源用于数据传输,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可以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0.5毫秒TTI长度的数据传输资源,但是如果此时网络0.5毫秒TTI的数据传输资源已经没有剩余,网络设备确定无法为终端设备分配0.5毫秒TTI长度的数据传输资源,但是只能够为终端设备分配1毫秒TTI长度的数据传输资源时,网络设备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分配1毫秒TTI长度的数据传输资源,当然,如果网络设备确定无法为终端设备分配数据传输资源时,也可以不为终端设备分配数据传输资源,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对数据传输资源的分配进行管理,终端设备发送的调度请求所对应的第一信息可以作为网络设备分配资源时的参考。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二信息在所述第一资源上发送所述调度请求。相应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检测所述调度请求。可选的,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功率阈值,发送所述第二信息,相应地,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三功率阈值,检测所述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第一序列,第一图案,第一功率信息,和第一扰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第一序列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序列的组合,例如第一序列是一个特定的ZC序列,或者是多个的ZC序列的特定的组合。第一图案可以是频域图案和/或时域图案,频域图案例如连续的子载波频域图案或等间隔的子载波的频域图案或非等间隔的子载波的频域图案,连续的子载波频域图案是子载波索引号是连续的图案,等间隔的子载波的频域图案中的间隔可以是1或2或3个子载波,时域图案可以是连续的符号的时域图案或等间隔的符号的时域图案或非等间隔的符号的时域图案。第一功率信息可以是发送功率。第一扰码信息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扰码信息,也可以是所述网络设备对应的扰码信息,还可以是所述调度请求对应的扰码信息。再次参见图4,例如,第二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序列,多个第一序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多个第一序列发送的顺序可以是预先定义,或者终端设备计算的,或高层信令通知的,第一序列占用1个符号的全部子载波或占用一个符号上的部分子载波。终端设备在图4所示的资源上的阴影符号对应的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序列,从而实现发送所述调度请求,这时发送的所述第一序列所占用的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也就是7个符号,相应地,网络设备在所述资源上检测所述第一序列从而确定承载调度请求的资源的第一时间长度是7个符号。或者,发送的所述第一序列所占用的第一资源的之间的时间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第一时间长度是7个符号,相应地,网络设备在所述资源上检测所述第一序列从而确定承载调度请求的资源的第一时间长度是7个符号。或者,第二信息包括第一序列和第一功率信息,终端设备基于第一功率信息或第一功率阈值在图4所示的阴影符号对应的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序列,其中,第一功率信息可以是发送功率的偏移量信息,第一功率阈值可以是发送功率阈值。相应地,网络设备在时域资源上根据第三功率阈值检测所述第一序列从而确定承载调度请求的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是7个符号中,其中,第三功率阈值可以是接收功率阈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在第一资源上发送所述调度请求,相应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确定承载所述调度请求的第一资源的第一时间长度。图6所示为实施本申请发送信息和确定信息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时的时域资源占用示意图。与图4相同,图6以及后续的图7,图8和图9横向通过连续的单元格示意性地表示可用于发送调度请求的时域资源,其中每个单元格代表时域资源的一个时间单元,并且没有示出对应于该时域资源的频域和/或码域资源,本申请中以每个单元格代表一个符号的时间单元为例进行说明,显然,每个单元格的时间长度还可以是多个符号,0.5毫秒,一个或多个时隙,1毫秒,一个或多个子帧等任意的时间单元的时间长度。与图4不同的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图6以及后续的图7,图8和图9中的连续单元格分别被编号0-19,这些编号并没有其他额外的含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在第一资源发送所述调度请求,包括: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从所述M个符号到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参见图6(a),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时间长度为11个符号,因此终端设备在发送所述调度请求时,终端设备用来承载所述调度请求的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为11个符号(符号5到15共11个符号),由于M=4,N=3,因此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4个符号(符号5-8)和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3个符号(符号13-15)上发送第二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在图6(a)所示的资源上检测调度请求时,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从所述M个符号到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即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从符号5到符号15共11个符号。值得说明的是,在此示例中,M和N为正整数,M+N≤第一时间长度。其中,当M+N<第一时间长度时,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除所述M和N个符号以外的其他符号(符号9-12),可以用来发送与第二信息不同的其他信息或者不发送任何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在第一资源发送所述调度请求,包括: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符号数,与所述M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所述终端设备还在所述N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参见图6(b),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时间长度为11个符号,因此终端设备在发送所述调度请求时,终端设备用来承载所述调度请求的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为11个符号(符号5到15共11个符号),由于M=5,N=2,因此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5个符号(符号5-9)和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后的2个符号(符号16-17)上发送第二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在图6(b)所示的资源上检测调度请求时,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从所述M个符号到所述N个符号之前的符号数,即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从符号5到符号15共11个符号。值得说明的是,在此示例中,M和N为正整数,M≤第一时间长度。其中,当M<第一时间长度时,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除所述M个符号以外的其他符号(符号10-15),可以用来发送与第二信息不同的其他信息或者不发送任何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在第一资源发送所述调度请求,包括: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符号数,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所述终端设备还在所述M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参见图6(c),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时间长度为11个符号,因此终端设备在发送所述调度请求时,终端设备用来承载所述调度请求的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为11个符号(符号5到15共11个符号),由于M=2,N=5,因此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前的2个符号(符号3和4)和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5个符号(符号11-15)上发送第二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在图6(c)所示的资源上检测调度请求时,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从所述M个符号之后到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即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从符号5到符号15共11个符号。值得说明的是,在此示例中,M和N为正整数,N≤第一时间长度。其中,当N<第一时间长度时,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除所述N个符号以外的其他符号(符号5-10),可以用来发送与第二信息不同的其他信息或者不发送任何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在第一资源发送所述调度请求,包括: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符号数,所述终端设备还在所述M个符号上和所述N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参见图6(c),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时间长度为11个符号,因此终端设备在发送所述调度请求时,终端设备用来承载所述调度请求的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为11个符号(符号5到15共11个符号),由于M=2,N=2,因此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前的2个符号(符号3和4)和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后的2个符号(符号16和17)上发送第二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在图6(d)所示的资源上检测调度请求时,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从所述M个符号之后到所述N个符号之前的符号数,即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从符号5到符号15共11个符号。值得说明的是,在此示例中,M和N为正整数。由于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上发送了调度请求,因此终端设备在所述M个符号和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第一资源的符号中的至少一个符号上发送与第二信息不同的其他信息。当然,如果终端设备仅在所述M个符号和所述N个符号上发送第二信息,而在所述M个符号和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第一资源上不发送任何信息,也可以认为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上发送了调度请求,所述调度请求是由所述第一资源前的M个符号的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一资源后的N个符号的第二信息表示的。
在上述图6(a),(b),(c),和(d)提供的四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在所述M个符号和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全部符号或部分符号上发送其他信息,所述其他信息例如是序列,图案,功率信息,扰码信息,和数据中的至少一种,这时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的确定方式与图6(a),(b),(c),和(d)提供的四个实施例中的确定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通过在所述M个符号和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全部符号或部分符号上发送其他信息,能够提高网络设备检测调度请求的成功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包括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第二序列,第二图案,第二功率信息,第二扰码信息,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不同;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在第一资源上发送所述调度请求,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在第一资源上发送所述调度请求,相应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可选的,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功率阈值,发送所述第三信息,相应地,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四功率阈值,检测所述第三信息。
图7所示为实施本申请发送信息和确定信息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时的时域资源占用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在第一资源上发送所述调度请求,包括: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参见图7(a),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时间长度为12个符号,因此终端设备在发送所述调度请求时,终端设备用来承载所述调度请求的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为12个符号(符号4-15共12个符号),M=4,N=3,因此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4个符号(符号4-7)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3个符号(符号13-15)上发送第二信息,并且,终端设备在所述M个符号和N个符号之间的符号(符号8-12)上发送第三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在图7(a)所示的资源上检测调度请求时,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符号4-15共12个符号)。值得说明的是,在此示例中,M和N为正整数,M+N<第一时间长度,另外,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除所述M和N个符号以外的其他符号上至少发送一个第三信息,例如图7(a)中,终端设备可以仅仅在其中部分符号上发送第三信息,例如在符号8上发送第三信息,在符号9-12上不发送任何信息,这时,网络设备会将第一时间长度确定为M的符号数+N的符号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也就是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时间长度为8(4+3+1)个符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在第一资源上发送所述调度请求,包括: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M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参见图7(b),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时间长度为12个符号,因此终端设备在发送所述调度请求时,终端设备用来承载所述调度请求的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为12个符号(符号4-15共12个符号),M=6,因此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6个符号(符号4-9)上发送第二信息,并且,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除所述M个符号的其他符号(符号10-15)上发送第三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在图7(b)所示的资源上检测调度请求时,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M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符号4-15共12个符号)。值得说明的是,在此示例中,M为正整数,M<第一时间长度,另外,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除所述M个符号以外的其他符号上至少发送一个第三信息,例如图7(b)中,终端设备可以仅仅在符号13上发送第三信息,在符号10,11,14,和15上不发送任何信息,这时,网络设备会将第一时间长度确定为M的符号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也就是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时间长度为7(6+1)个符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在第一资源上发送所述调度请求,包括: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参见图7(c),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时间长度为12个符号,因此终端设备在发送所述调度请求时,终端设备用来承载所述调度请求的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为12个符号(符号4-15共12个符号),N=5,因此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5个符号(符号11-15)上发送第二信息,并且,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除所述N个符号的其他符号(符号4-10)上发送第三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在图7(c)所示的资源上检测调度请求时,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符号4-15共12个符号)。值得说明的是,在此示例中,N为正整数,N<第一时间长度,另外,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除所述N个符号以外的其他符号上至少发送一个第三信息,例如图7(c)中,终端设备可以仅仅在符号4上发送第三信息,在符号5-10上不发送任何信息,这时,网络设备会将第一时间长度确定为N的符号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也就是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时间长度为6(5+1)个符号。
图8所示为实施本申请发送信息和确定信息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时的时域资源占用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在第一资源上发送所述调度请求,包括: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所述终端设备还在所述M个符号上和所述N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参见图8(a),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时间长度为8个符号,因此终端设备在发送所述调度请求时,终端设备用来承载所述调度请求的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为8个符号(符号8-15共8个符号),M=4,N=3,因此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前的4个符号(符号4-7)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后的4个符号(符号16-19)上发送第二信息,并且,终端设备在所述M个符号和N个符号之间的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上(符号8-15)上发送第三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在图8(a)所示的资源上检测调度请求时,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符号8-15共8个符号)。值得说明的是,在此示例中,M和N为正整数,另外,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至少发送一个第三信息,例如图8(a)中,终端设备可以仅仅在符号8上发送第三信息,在符号9-15上不发送任何信息,这时,网络设备会将第一时间长度确定为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也就是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时间长度为1个符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在第一资源上发送所述调度请求,包括: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所述终端设备还在所述M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参见图8(b),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时间长度为8个符号,因此终端设备在发送所述调度请求时,终端设备用来承载所述调度请求的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为8个符号(符号8-15共8个符号),M=4,因此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前的4个符号(符号4-7)上发送第二信息,并且,终端设备在所述M个符号后的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上(符号8-15)上发送第三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在图8(b)所示的资源上检测调度请求时,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符号8-15共8个符号)。值得说明的是,在此示例中,M为正整数,另外,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至少发送一个第三信息,例如图8(b)中,终端设备可以仅仅在符号8-12上发送第三信息,在符号13-15上不发送任何信息,这时,网络设备会将第一时间长度确定为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也就是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时间长度为5个符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在第一资源上发送所述调度请求,包括: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所述终端设备还在所述N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参见图8(c),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时间长度为8个符号,因此终端设备在发送所述调度请求时,终端设备用来承载所述调度请求的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为8个符号(符号8-15共8个符号),N=2,因此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后的2个符号(符号16和17)上发送第二信息,并且,终端设备在所述N个符号前的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上(符号8-15)上发送第三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在图8(c)所示的资源上检测调度请求时,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符号8-15共8个符号)。值得说明的是,在此示例中,N为正整数,另外,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除N个符号以外的时域资源上至少发送一个第三信息,例如图8(c)中,终端设备可以仅仅在符号9-15上发送第三信息,在符号8上不发送任何信息,这时,网络设备会将第一时间长度确定为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也就是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时间长度为7个符号。
图9所示为实施本申请发送信息和确定信息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时的时域资源占用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在第一资源上发送所述调度请求,包括: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所述终端设备还在所述M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参见图9(a),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时间长度为8个符号,因此终端设备在发送所述调度请求时,终端设备用来承载所述调度请求的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为8个符号(符号8-15共8个符号),M=4,N=2,因此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前的4个符号(符号4-7)上和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2个符号(符号8-15)上发送第二信息,并且在上终端设备在所述M个符号和N个符号之间的符号(符号8-13)上发送第三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在图9(a)所示的资源上检测调度请求时,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符号8-15共8个符号)。值得说明的是,在此示例中,M和N为正整数,N<第一时间长度,另外,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至少发送一个第三信息,例如图9(a)中,终端设备可以仅仅在符号8-11上发送第三信息,在符号12和13上不发送任何信息,这时,网络设备会将第一时间长度确定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也就是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时间长度为6(4+2)个符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在第一资源上发送所述调度请求,包括: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M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所述终端设备还在所述N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参见图9(b),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时间长度为8个符号,因此终端设备在发送所述调度请求时,终端设备用来承载所述调度请求的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为8个符号(符号8-15共8个符号),M=2,N=4,因此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的前2个符号(符号8和9)上和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后的4个符号(符号16-19)上发送第二信息,并且在上终端设备在所述M个符号和N个符号之间的符号(符号10-15)上发送第三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在图9(b)所示的资源上检测调度请求时,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M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符号8-15共8个符号)。值得说明的是,在此示例中,M和N为正整数,M<第一时间长度,另外,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至少发送一个第三信息,例如图9(b)中,终端设备可以仅仅在符号14和15上发送第三信息,在符号10-13上不发送任何信息,这时,网络设备会将第一时间长度确定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M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也就是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时间长度为4(2+2)个符号。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还包括:
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以外的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网络设备按照上述方式检测终端设备发送的调度请求。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在第三资源发送至少一个物理上行信道,所述物理上行信道承载所述调度请求。所述第三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资源。所述第三资源的组成方式是如下中的一种:
第三资源组成方式1,包括:在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资源的时域资源,并且在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资源的时域资源;
第三资源组成方式2,包括:在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资源的时域资源;和
第三资源组成方式3,包括:在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资源的时域资源。
可选的,所述调度请求还包括所述第二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资源包含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资源,即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信息还可以在第一资源中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信息作为调度请求的一部分。
可选的,所述调度请求还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和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资源包含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资源,所述第三信息在第一资源中发送,作为调度请求的一部分。
可选的,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包括: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资源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间长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包括: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资源和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资源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间长度。
其中,所述物理上行信道可以是物理上行数据信道,也可以是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可选的,第二信息占用的资源为一个或多个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第三信息占用的资源为一个或多个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或,第一资源为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
上述实施例主要从方法角度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图10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0中,终端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100和传输器101,所述设备的结构中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02,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图10所示的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上述发送信息的方法,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1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1中,终端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110。所述设备的结构中还可以包括和传输器111。所述设备的结构中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12,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保存网络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图11所示的网络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确定信息的方法,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0和图11所示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的各个器件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因此,该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方法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发送信息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网络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确定信息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图10所示的终端设备和图11所示的网络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网络设备通信以执行上述发送信息和确定信息的方法。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上述方法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和分立硬件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6)
1.一种发送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与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数据传输资源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数据传输资源的TTI长度、子载波间隔和优先级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所述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资源;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调度请求的时域资源在一个时间段上是连续的时间单元;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资源上发送所述调度请求,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在第一资源上发送所述调度请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与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信息与P个时间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P个时间长度包含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其中,所述P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一时间长度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时间长度范围包含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包括Q个信息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Q个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信息,其中,所述Q为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第一序列,第一图案,和第一扰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从所述M个符号到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符号数,与所述M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所述终端设备还在所述N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符号数,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所述终端设备还在所述M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符号数,所述终端设备还在所述M个符号上和所述N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包括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第二序列,第二图案,第二扰码信息,和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不同;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在第一资源上发送所述调度请求,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在第一资源上发送所述调度请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M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
其中,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所述终端设备还在所述M个符号上和所述N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所述终端设备还在所述M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所述终端设备还在所述N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所述终端设备还在所述M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M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所述终端设备还在所述N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功率阈值,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和/或,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功率阈值,发送所述第三信息。
10.一种确定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第一资源的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资源用于承载调度请求,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数据传输资源;其中,网络设备在连续的时间单元上检测调度请求;
所述网络设备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数据传输资源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数据传输资源的TTI长度、子载波间隔和优先级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时间长度,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P个时间长度与所述第一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P个时间长度包括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其中,所述P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或者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第一时间长度范围与所述第一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时间长度范围包含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或者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与Q个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Q个信息包含所述第一信息,所述Q为正整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第一序列,第一图案,和第一扰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从所述M个符号到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符号数,与所述M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符号数,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符号数;
其中,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包括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第二序列,第二图案,第二扰码信息,和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不同;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M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
其中,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
其中,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M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
其中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三功率阈值,确定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或,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四功率阈值,确定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
1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确定与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数据传输资源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数据传输资源的TTI长度、子载波间隔和优先级中的至少一个;
传输器,用于在第一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所述第一资源的时间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资源;所述调度请求的时域资源在一个时间段上是连续的时间单元;
所述传输器,还用于根据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在第一资源上发送所述调度请求。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信息与P个时间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P个时间长度包含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其中,所述P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或者
根据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一时间长度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时间长度范围包含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或者
根据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包括Q个信息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Q个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信息,其中,所述Q为正整数。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第一序列,第一图案,和第一扰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从所述M个符号到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符号数,与所述M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所述传输器还用于在所述N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符号数,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所述传输器还用于在所述M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符号数,所述传输器还用于在所述M个符号上和所述N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包括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第二序列,第二图案,第二扰码信息,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不同;
所述传输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在第一资源上发送所述调度请求。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M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
其中,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所述传输器还用于在所述M个符号上和所述N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所述传输器还用于在所述M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所述传输器还用于在所述N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所述传输器还用于在所述M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M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所述传输器还用于在所述N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27.根据权利要求23-2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器还用于根据第一功率阈值,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和/或,所述传输器还用于根据第二功率阈值,发送所述第三信息。
28.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第一资源的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资源用于承载调度请求,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数据传输资源;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数据传输资源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数据传输资源的TTI长度、子载波间隔和优先级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连续的时间单元上检测调度请求;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第一信息,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P个时间长度与所述第一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P个时间长度包括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其中,所述P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或者
根据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第一时间长度范围与所述第一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时间长度范围包含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或者
根据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与Q个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Q个信息包含所述第一信息,所述Q为正整数。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第一序列,第一图案,和第一扰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从所述M个符号到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符号数,与所述M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符号数,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之间的符号数;
其中,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包括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第二序列,第二图案,第二扰码信息,和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不同;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所述M个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前M个符号,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M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
其中,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数;
其中,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前的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中的后N个符号,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N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中的前M个符号和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之后的N个符号,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符号,与所述M个符号的符号数之和;
其中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
36.根据权利要求32-35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第三功率阈值,确定所述第二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或,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第四功率阈值,确定所述第三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59693.4A CN109152033B (zh) | 2017-06-16 | 2017-06-16 | 发送信息以及确定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EP18817300.9A EP3629650B1 (en) | 2017-06-16 | 2018-05-30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and determining information |
PCT/CN2018/088969 WO2018228188A1 (zh) | 2017-06-16 | 2018-05-30 | 发送信息以及确定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US16/712,496 US11452125B2 (en) | 2017-06-16 | 2019-12-12 | Information sending and information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59693.4A CN109152033B (zh) | 2017-06-16 | 2017-06-16 | 发送信息以及确定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52033A CN109152033A (zh) | 2019-01-04 |
CN109152033B true CN109152033B (zh) | 2021-07-09 |
Family
ID=64660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59693.4A Active CN109152033B (zh) | 2017-06-16 | 2017-06-16 | 发送信息以及确定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52125B2 (zh) |
EP (1) | EP3629650B1 (zh) |
CN (1) | CN109152033B (zh) |
WO (1) | WO201822818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47787B (zh) * | 2017-01-25 | 2019-07-0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调度请求sr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EP3603254B1 (en) * | 2018-01-12 | 2023-09-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cheduling request resource configuration |
CN111757294A (zh) * | 2019-03-29 | 2020-10-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重传资源的调度方法及设备 |
US12127228B2 (en) * | 2019-04-16 | 2024-10-22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11331A (zh) * | 2015-05-05 | 2016-12-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资源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550312A (zh) * | 2015-09-18 | 2017-03-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调度控制方法及通信节点 |
CN106793135A (zh) * | 2016-04-01 | 2017-05-31 |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资源调度方法、终端设备和基站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19129B2 (ja) * | 2006-10-27 | 2011-11-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データ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端末 |
WO2011025426A1 (en) * | 2009-08-31 | 2011-03-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cheduling request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4412624B (zh) * | 2012-07-05 | 2018-06-0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提供用于公共安全的基于邻近的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
US9131498B2 (en) | 2012-09-12 | 2015-09-08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structure |
WO2014061998A1 (en) * | 2012-10-16 | 2014-04-2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operation in an asymmetric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environment |
WO2014153907A1 (zh) * | 2013-03-29 | 2014-10-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控制请求上行授权资源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CN104468030B (zh) | 2014-08-26 | 2018-06-05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US9844072B2 (en) * | 2014-09-26 | 2017-12-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ltra-low latency LTE uplink frame structure |
WO2016133247A1 (ko) | 2015-02-16 | 2016-08-25 | 엘지전자(주)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10750494B2 (en) * | 2015-03-31 | 2020-08-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anagement of dynamic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scheduling for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
WO2016163623A1 (ko) * | 2015-04-08 | 2016-10-13 | 엘지전자(주)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10575334B2 (en) * | 2015-08-13 | 2020-02-25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access and method of supporting fast acces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447438B2 (en) * | 2015-08-21 | 2019-10-1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CN106550457B (zh) * | 2015-09-18 | 2019-06-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
US11096195B2 (en) * | 2016-02-11 | 2021-08-17 | Apple Inc. | Scheduling request for standalone deployment of a system using beamforming |
US10917878B2 (en) * | 2016-03-11 | 2021-02-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acknowledging scheduling request transmissions on a contention-based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
US10277367B2 (en) * | 2016-04-01 | 2019-04-30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with reduced latency |
CN105916203B (zh) * | 2016-05-30 | 2019-08-30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lte系统中控制面调度能力的方法和系统 |
US11362766B2 (en) * | 2016-11-14 | 2022-06-14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HARQ feedback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HARQ feedback |
-
2017
- 2017-06-16 CN CN201710459693.4A patent/CN109152033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5-30 WO PCT/CN2018/088969 patent/WO2018228188A1/zh unknown
- 2018-05-30 EP EP18817300.9A patent/EP3629650B1/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2-12 US US16/712,496 patent/US1145212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11331A (zh) * | 2015-05-05 | 2016-12-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资源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550312A (zh) * | 2015-09-18 | 2017-03-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调度控制方法及通信节点 |
CN106793135A (zh) * | 2016-04-01 | 2017-05-31 |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资源调度方法、终端设备和基站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Enhancement for SR procedure by connected UEs;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 Alcatel-Lucent;《3GPP TSG-RAN WG2 Meeting #78 R2-122606》;20120525;第2章 * |
Enhancements to SR targeting low latency requirements;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9 R1-1707406 》;20170519;第2章 * |
Scheduling request design for NR;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RAN WG1 #87 R1-1611998》;20161118;第3章,图3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452125B2 (en) | 2022-09-20 |
EP3629650A4 (en) | 2020-05-13 |
WO2018228188A1 (zh) | 2018-12-20 |
EP3629650A1 (en) | 2020-04-01 |
EP3629650B1 (en) | 2024-04-17 |
CN109152033A (zh) | 2019-01-04 |
US20200120700A1 (en) | 2020-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41705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执行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 |
US10834763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overlap of different channe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1770577B (zh) | 确定传输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 |
US10349391B2 (en) | Physical downlink data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
US9699783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ntrol channel search space | |
CN110999365B (zh) |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
WO2013137699A1 (ko) | 상향 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9661846B (zh) |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EP3437405B1 (en) | Granting resources to a wireless device | |
CN109479303B (zh) |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
EP3664329A1 (en) | Method, ue and bs for reporting/receiving harq ack/nack for pdsch in dynamic tdd configurations | |
US11323224B2 (en) | Short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sPDCCH) mapping design | |
KR20100130154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매핑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1756501B (zh)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
EP3589048B1 (en) | Data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ata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WO2017181992A1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 |
CN108184268A (zh) | 一种业务适配的普适帧结构配置方法 | |
CN109152033B (zh) | 发送信息以及确定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5336367A (zh) | 确定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接入过程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307438B (zh)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EP3259952A1 (en) | Methods, computer programs, network node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EP2870811B1 (en) |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of an uplink subframe | |
KR20180031723A (ko) | 물리적 다운링크 제어 채널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6326045A (zh) | 信息反馈方法以及装置 | |
US20240121768A1 (en)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ssion resource or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update in wireless network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