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137846A - 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 - Google Patents

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37846A
CN109137846A CN201810974815.8A CN201810974815A CN109137846A CN 109137846 A CN109137846 A CN 109137846A CN 201810974815 A CN201810974815 A CN 201810974815A CN 109137846 A CN109137846 A CN 1091378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mersible
enclosure
sand
fixed
en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748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37846B (zh
Inventor
马旭东
钟益华
聂锐华
刘兴年
黄尔
杨克君
张斌
王协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97481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378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37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37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37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378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8/00Details of barrages or weirs ; Energy dissipating devices carried by lock or dry-dock gates
    • E02B8/02Sediment base gates; Sand sluices; Structures for retaining arresting waterborne material
    • E02B8/023Arresting devices for waterborne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arrages (AREA)
  • Cleaning Or Clearing Of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超量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包括固定设置的围腔式固定拦沙坎、位于固定拦沙坎围腔内的密闭潜浮箱、设置在固定拦沙坎外的排水泵、监测泥沙沉积高度的传感器、监测水位的传感器以及中控单元;潜浮箱的形体结构与固定拦沙坎围腔的形体结构相匹配,在潜浮箱与固定拦沙坎围腔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件和限制潜浮箱上浮距离的限位结构件。本发明所述潜浮式拦沙坎,当拦沙坎前泥沙淤积高于限制高程,潜浮箱上浮增高拦沙坎的高程,当临时防沙任务完成后,潜浮箱下潜至固定拦沙坎围腔内,恢复拦沙常态。本发明通过控制改变固定拦沙坎围腔内的水位使潜浮箱上浮与下沉,实现拦沙坎高程的增高和降低,操作简单,可行性强。

Description

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农业水利工程等,尤其涉及一种汛期取水口前泥沙淤积较大、需临时提高拦沙坎高度的山区河流取水口的拦沙坎。
背景技术
从山区河流中取水的方式,除了在高坝水库的中深层取水外,更多取水方式为低闸取水或无坝取水,且以取水口侧向布置为主。为了防止河道内泥沙进入取水口,合理设置取水口的位置与体型非常重要,此外,还需在取水口进口前适当的部位设置拦沙与排沙建筑物,其中拦沙建筑物以拦沙坎为主。
对于山区河流取水口,汛期内取水口前的泥沙通量可能会超过工程设计预估值,导致超量泥沙在取水口拦沙坎前落淤,可能高于泥沙淤积限制高程。对于部分河床式水电站取水口,在引水发电期,泥沙会在拦沙坎前及库区内大量淤积,当汛期降低水位排沙运行时,该部分淤积的泥沙便会大量起动或起悬,部分泥沙可能会翻越拦沙坎进入取水口。上述情况的发生会影响取水口的安全运行,目前的应对措施主要以人工疏浚为主,尚无有效的工程措施。
为了防止超量泥沙进入取水口,且考虑到运行的便捷性,本发明开发了一种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直到本发明完成之前,发明人还未发现采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拦沙坎的相关研究和工程实例。
发明内容
针对山区河流取水口拦沙的需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用于汛期拦挡取水口拦沙坎前超量淤积或起悬的泥沙进入取水口,以实现安全挡沙、降低维护成本及提高工程运行安全的目的。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将拦沙坎设计成可改变高程的拦沙坎,汛期拦沙坎的高程增高,取水期拦沙坎的高程又恢复到设计高程,以解决汛期拦沙坎前超量淤积或起悬的泥沙进入取水口的问题。
本发明的基本设计是将拦沙坎设计成由固定高程的固定拦沙坎和可在水中潜浮的潜浮箱构成,通过向潜浮箱与固定拦沙坎之间的空间内灌水与排水使潜浮箱潜入或浮起,改变拦沙坎的高程,解决汛期拦沙坎前泥沙超量淤积和起悬泥沙进入取水口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其构成包括:固定设置在取水口前方底板上围腔式固定拦沙坎、位于固定拦沙坎围腔内的潜浮箱、设置在固定拦沙坎外的排水泵、监测固定拦沙坎前方泥沙沉积高度的高程传感器、监测潜浮箱起浮水位的水位传感器,以及与排水泵、高程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电信号连接的中控单元,潜浮箱的形体结构与固定拦沙坎围腔的形体结构相匹配,且潜浮箱与固定拦沙坎围腔之间留有间隙,以便水进入间隙能将潜浮箱浮起,在潜浮箱与固定拦沙坎围腔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限制潜浮箱在上下浮动过程摆动的导向结构件、限制潜浮箱上浮距离的限位结构件和用于密封潜浮箱与固定拦沙坎围腔之间间隙的密封构件,所述固定拦沙坎的围腔设置有进气管、与排水泵进水口连通的排水管以及设置有控制阀向围腔灌水的进水管。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本发明还可进一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以下各项技术措施可单独实施,也可组合实施,甚至一并实施。
在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优先考虑在固定拦沙坎围腔底板上固定设置用于支撑潜浮箱的支撑墩;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墩优先采取两条平行布置的条形结构的支撑墩。
在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优先考虑在固定拦沙坎背流面设计支抵固定拦沙坎的支抵墩;进一步地,将支抵墩与固定拦沙坎设计为整体结构,且支抵墩优先采取上窄下宽斜坡面结构的支抵墩。固定拦沙坎一般为混泥土结构。
在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优先考虑将固定拦沙坎的围腔设计为长方形结构的围腔,在围腔的四个方向均设置有限制潜浮箱在上下浮动过程摆动的导向结构件和限位结构件;进一步地,在围腔的四个方向均设置有两副导向结构件,在围腔的长边方向设置有两副限位结构件,在围腔的短边方向设置有一副限位结构件;限制潜浮箱在上下浮动过程中摆动的导向结构件,优先采用工字钢作为导向结构件,将工字钢部分嵌入拦沙坎围腔内壁面内进行固定。
在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中,限位结构件可采取由固定设置在固定拦沙坎围腔内壁面上部的第一限位卡和固定设置在潜浮箱外壁面下部的第二限位卡构成。限位结构件的形式还有其他多种结构形式,如将限位与导向结合在一起的导向限位杆组件等。当限位结构件采取由所述第一限位卡和所述第二限位卡构成,第一限位卡于固定拦沙坎围腔内壁面上部的位置为潜浮箱在导向结构组件的限制下摆动不超过设计的幅度。
在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用于密封潜浮箱与固定拦沙坎围腔之间间隙的密封构件优先采用橡胶充气管,橡胶充气管可通过充气与排气改变密封状态。作为密封构件的橡胶充气管设置在导向构件上方的围腔内壁面上。
在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潜浮箱的高度优先设计成,在潜浮箱沉潜于固定拦沙坎围腔内,潜浮箱的箱顶与固定拦沙坎的坎顶齐平。
在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水泵优先考虑设置在靠近沉浮式拦沙坎的堤岸上。
在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控单元包括微处理器、水位监控平台和泥沙监控平台。
本发明提供的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其运行包括上浮过程和下潜过程。上浮过程的初始状态,潜浮箱支撑在固定拦沙坎围腔内的支撑墩上,当泥沙监控仪监测到拦沙坎前的泥沙淤积高程高于设计限制高程,如果坎前泥沙仍持续淤积或出现部分翻越的情况,则启动本发明增高拦沙坎的高程挡沙。
潜浮箱的上浮过程:打开进水管上的控制阀,使河道内水流逐渐灌入固定拦沙坎围腔内并抬高其内部水位,当固定拦沙坎围腔内水位高于起浮水位后,潜浮箱所受浮力大于其重力,潜浮箱随围腔内的水位升高而沿工字钢导轨逐渐上浮,直至潜浮箱上的第二限位卡接触围腔上的第一限位卡。此外,固定拦沙坎围腔内的最高水位为设计的止浮水位,由水位监测仪、进水管上的控制阀共同控制。上浮的最大高度为两限位卡的高差。需要注意的是,在潜浮箱启动上浮之前,需打开橡胶充气管的排气阀门,排出橡胶充气管内的气体。灌水过程中的浮力与重力计算可由式(1)~式(7)所示公式进行计算。上浮过程的控制条件为F>G。
潜浮箱的下潜过程:当本发明的潜浮式拦沙坎临时挡沙任务完成之后,则需将潜浮箱下潜并置于固定拦沙坎围腔内,即恢复到初始状态。关闭橡胶充气管的排气阀门,向橡胶充气管充气,减少水进入围腔。启动控制单元内的排水泵逐渐排出固定拦沙坎围腔内的水,使围腔内的水位逐渐降低,潜浮箱随围腔内的水位降低而下潜。当固定拦沙坎围腔内水位低于起浮水位之后,潜浮箱重力大于所受浮力(即G>F),潜浮箱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逐渐下沉恢复至初始状态。然后向橡胶充气管充气至密封状态,以减小顶部渗水量。下潜过程中的浮力与重力计算可由式(1)~式(5)所示公式计算。其基本控制条件为F<G。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发明所述沉浮式拦沙坎长期潜于水下,且受固定拦沙坎围腔与潜浮箱衔接部位渗流以及橡胶充气管的密封性等因素影响,不可避免的可能会有水流渗入固定拦沙坎围腔内,如果水位传感器监测到固定拦沙坎围腔内水位接近起浮水位后,需及时启动排水泵降低该水位。
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控制潜浮箱升高而增加取水口前拦沙坎的挡沙高程,可以起到临时挡沙的作用。
(2)本发明仅通过向围腔内灌水和排水泵排水等操作便可以实现潜浮箱的上浮与下沉,具有操作简单、可行性强、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3)本发明采用橡胶充气管作为密封固定拦沙坎围腔与潜浮箱之间间隙的密封构件,结构十分巧妙,潜浮箱上浮时,排出橡胶充气管内的空气,密封失效,水从间隙和进水管进入围腔,将潜浮箱浮起;潜浮箱下沉时,橡胶充气管充气,即实现对固定拦沙坎围腔与潜浮箱之间间隙的密封,由排水泵排出围腔内的水,潜浮箱逐渐下沉,回复到原来的位置。
本发明工程实施用到的计算公式有:
F=ρgVap……………………………………………(1)
Ga=ρagVa……………………………………………(2)
Va=Sa*da…………………………………………(3)
Gb=ρagVb……………………………………………(4)
G=Ga+Gb……………………………………………(5)
Vap=S1h1……………………………………………(6)
h=h1+h2……………………………………………(7)
Vc=Vap+Vab…………………………………………(8)
上述公式含义如下:
F—潜浮箱所受浮力,N;
ρ—水的密度,kg/m3
g—重力加速度,9.8m/s2
Vap—潜浮箱排开水的体积,m3
Ga—潜浮箱的重力,N;
ρa—钢板密度,kg/m3
Va—潜浮箱的体积,m3
Sa—潜浮箱的外表面积,m2
da—潜浮箱的厚度,m;
Gb—下部限位重力,N;
Vb—下部限位体积,m3
G—潜浮箱系统的总重力,N;
S1—固定拦沙坎内空间的横截面积,m2
h1—潜浮箱上浮时,水位距潜浮箱底部的垂向距离,m;
h2—潜浮箱上浮时,潜浮箱底部距固定拦沙坎内壳底部的垂向距离,m;
h—固定拦沙坎内的水位,m;
Vab—潜浮箱上浮时,潜浮箱底部平面与固定拦沙坎内壳之间的体积,m3
Vc—潜浮箱外壳与固定拦沙坎内壳之间水的体积,m3
附图说明
图1为设置有本发明潜浮式拦沙坎的取水口设施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设置有本发明潜浮式拦沙坎的取水口设施的剖面示意图。
图3-1为图1中Ⅰ-Ⅰ向剖视潜浮箱下潜在固定拦沙坎围腔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图1中Ⅰ-Ⅰ向剖视潜浮箱于固定拦沙坎围腔内上浮至限位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1中Ⅱ-Ⅱ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图1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Ⅲ-Ⅲ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局部B剖视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各图示标号的标识对象是:1-进气管;2-排水管;2-进水管;4-潜浮箱;5-取水口;6-大坝;7-控制阀;8-水位监控平台;9-泥沙监控平台;10-排水泵;11-高程传感器;12-水位传感器;13-橡胶充气管;14-固定拦沙坎;15-闸门启闭机;16-闸门;17-第一限位卡;18-工字钢;19-第二限位卡;20-支抵墩;21-支撑墩;22-河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提供的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作进一步的说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不限于实施例所描述的形式。
在下面所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方向用语是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本实施例的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其结构如附图1-附图7所示,由固定设置在取水口5前方水渠底板上围腔式固定拦沙坎14、位于固定拦沙坎围腔内的潜浮箱4、设置在靠近固定拦沙坎堤岸上的排水泵10、设置在固定拦沙坎前方监测泥沙沉积高度的高程传感器11、监控潜浮箱起浮水位的水位传感器12,以及与排水泵、高程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电信号连接的中控单元,固定拦沙坎设计有与其为一体的支抵墩20,固定拦沙坎长方形围腔底板上固定设置有两条平行布置的用于支撑潜浮箱的条形支撑墩21;潜浮箱的形体结构与固定拦沙坎围腔的形体结构相匹配,且潜浮箱与固定拦沙坎围腔之间留有足够大的间隙,以便水进入间隙能将密闭钢制的潜浮箱浮起,在潜浮箱与固定拦沙坎围腔之间,每一方竖直设置两根作为导轨的工字钢18,在长边一方即拦沙坎宽度方向设置两副限位结构件,在短边一方即拦沙坎厚度方向设置一副限位结构件,所述限位结构件由固定设置在固定拦沙坎围腔内壁面上部的第一限位卡17和固定设置在潜浮箱外壁面下部的第二限位卡19构成;监控潜浮箱起浮水位的水位传感器12和用于密封围腔与潜浮箱之间间隙的橡胶充气管13设置在固定拦沙坎围腔的上部;所述固定拦沙坎的围腔设置有进气管1、与排水泵进水口连通的排水管2以及向围腔灌水的进水管3,进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7;在固定拦沙坎背流面设计支抵固定拦沙坎的支抵墩21,所述支抵墩与固定拦沙坎为由混泥土构筑的整体结构,支抵墩的结构为上窄下宽斜坡面结构的支抵墩。包括微处理器、水位监控平台8和泥沙监控平台9的中控单元设置在靠近固定拦沙坎的堤岸上。

Claims (10)

1.一种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置在取水口(5)前方底板上的围腔式固定拦沙坎(14)、位于固定拦沙坎围腔内的潜浮箱(4)、设置在固定拦沙坎外的排水泵(10)、监测固定拦沙坎前方泥沙沉积高度的高程传感器(11)、监测潜浮箱起浮水位的水位传感器(12),以及与排水泵、高程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电信号连接的中控单元,潜浮箱的形体结构与固定拦沙坎围腔的形体结构相匹配,且潜浮箱与固定拦沙坎围腔之间留有间隙,以便水进入间隙能将潜浮箱浮起,在潜浮箱与固定拦沙坎围腔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限制潜浮箱在上下浮动过程摆动的导向结构件、限制潜浮箱上浮距离的限位结构件和用于密封潜浮箱与固定拦沙坎围腔之间间隙的密封构件,所述固定拦沙坎的围腔设置有进气管(1)、与排水泵进水口连通的排水管(2)以及设置有控制阀(7)向围腔灌水的进水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其特征在于:固定拦沙坎围腔底板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潜浮箱的支撑墩(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墩为两条平行布置的条形结构的支撑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拦沙坎背流面设计支抵固定拦沙坎的支抵墩(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其特征在于:支抵墩与固定拦沙坎为整体结构,支抵墩为上窄下宽斜坡面结构的支抵墩。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其特征在于:固定拦沙坎的围腔为长方形结构的围腔,在围腔的四个方向均设置有限制潜浮箱在上下浮动过程摆动的导轨结构件和限位结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其特征在于:在围腔的四个方向均设置有两副导向结构件,在围腔的长边方向设置有两副限位结构件,在围腔的短边方向设置有一副限位结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其特征在于:限制潜浮箱上下浮动过程中摆动的导向结构件为固定设置在固定拦沙坎围腔内壁面的工字钢(18)。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件由固定设置在固定拦沙坎围腔内壁面上部的第一限位卡(17)和固定设置在潜浮箱外壁面下部的第二限位卡(19)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件为橡胶充气管(13)。
CN201810974815.8A 2018-08-24 2018-08-24 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 Active CN1091378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74815.8A CN109137846B (zh) 2018-08-24 2018-08-24 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74815.8A CN109137846B (zh) 2018-08-24 2018-08-24 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37846A true CN109137846A (zh) 2019-01-04
CN109137846B CN109137846B (zh) 2020-05-12

Family

ID=64827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74815.8A Active CN109137846B (zh) 2018-08-24 2018-08-24 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3784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8471A (zh) * 2019-06-05 2019-09-20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水电站正向取水的河床取水口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60871A (ja) * 1996-08-21 1998-03-03 Koken Boring Mach Co Ltd ダムの更新工法
CN203846460U (zh) * 2014-05-16 2014-09-24 李煜科 浮箱式双套平板闸门
CN104631396A (zh) * 2015-03-03 2015-05-20 山东农业大学 叠套式取水闸门
CN104863097A (zh) * 2014-02-20 2015-08-26 天津大学 柔性挡沙幕结构
CN206396728U (zh) * 2017-01-16 2017-08-11 江苏省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 一种充气密封型闸门止漏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60871A (ja) * 1996-08-21 1998-03-03 Koken Boring Mach Co Ltd ダムの更新工法
CN104863097A (zh) * 2014-02-20 2015-08-26 天津大学 柔性挡沙幕结构
CN203846460U (zh) * 2014-05-16 2014-09-24 李煜科 浮箱式双套平板闸门
CN104631396A (zh) * 2015-03-03 2015-05-20 山东农业大学 叠套式取水闸门
CN206396728U (zh) * 2017-01-16 2017-08-11 江苏省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 一种充气密封型闸门止漏水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8471A (zh) * 2019-06-05 2019-09-20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水电站正向取水的河床取水口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37846B (zh) 2020-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0183992B1 (ko) 최소한 두개의 홍수 방류 구조물을 가지는 댐에서의 이상 홍수량을 방류하기 위한 여수로
KR100766364B1 (ko) 파이프와 가수문을 이용한 가물막이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US11274408B2 (en) Flood mitigation system
CN105735208B (zh) 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群
WO2020044355A1 (en) Integration of multipurpose box tunnels with empty lakes and mini dam for effective flood control
CN109610405A (zh) 半月坑状水陂及其施工方法
CN101555692B (zh) 水上基坑降水取土施工方法
CN109137846A (zh) 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外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
JP2004116131A (ja) 堤体及び構造物の保護設備
CN101824809A (zh) 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河岸防护结构及河流抗冲治理方法
CN109113033A (zh) 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的内置排水泵潜浮式拦沙坎
CN117926843A (zh) 用于狭窄河谷覆盖层上的地基处理与围堰组合结构
CN105603942B (zh) 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虹吸管带
CN210887095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洪堤
CN116145623A (zh) 一种导流明渠与通航建筑物相结合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11080094U (zh) 一种湖泊岸滩的抗侵蚀防护结构
White et al. Cofferdams
CN113756257A (zh) 水土保持护坡结构
JP2004003238A (ja) 高潮防止用水門
RU2789335C1 (ru) Грунтовая плотина с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м водосбросом
CN215482758U (zh) 新型橡胶坝取水装置
CN105544455B (zh) 堤坝超标准洪水分洪管带
CN220414126U (zh) 一种适用于水治理工程的埋石混凝土挡墙护岸
Khanh et al. PK weirs unde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n Vietnam (2010)
SU77032A1 (ru) Водосливна земл на плотин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Nie Ruihua

Inventor after: Ma Xudong

Inventor after: Liu Xingnian

Inventor after: Huang Er

Inventor after: Yang Kejun

Inventor after: Zhang Bin

Inventor after: Wang Xiekang

Inventor after: Zhong Yihua

Inventor before: Ma Xudong

Inventor before: Zhong Yihua

Inventor before: Nie Ruihua

Inventor before: Liu Xingnian

Inventor before: Huang Er

Inventor before: Yang Kejun

Inventor before: Zhang Bin

Inventor before: Wang Xieka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