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30837A - 一种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30837A CN109130837A CN201811066721.7A CN201811066721A CN109130837A CN 109130837 A CN109130837 A CN 109130837A CN 201811066721 A CN201811066721 A CN 201811066721A CN 109130837 A CN109130837 A CN 1091308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 planet
- big
- gear
- 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7/00—Disposition of motor in, or adjacent to, traction wheel
- B60K7/0007—Disposition of motor in, or adjacent to, traction wheel the motor being electric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043—Transmission unit disposed in on near the vehicle wheel, or between the differential gear unit and the wheel
- B60K17/046—Transmission unit disposed in on near the vehicle wheel, or between the differential gear unit and the wheel with planetary gearing having orbital mo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7/00—Disposition of motor in, or adjacent to, traction wheel
- B60K2007/0092—Disposition of motor in, or adjacent to, traction wheel the motor axle being coaxial to the wheel ax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包括:轮毂电机,其具有电机外壳;第一行星齿轮排,其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内齿圈、第一行星轴和第一行星架;第一太阳轮,其固定套设轮毂电机的电机轴,能够相对于电机轴同速转动;第二行星齿轮排,其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内齿圈、第二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架;第二太阳轮,其可旋转的支撑在轮毂电机的电机轴上,能够相对于电机轴差速旋转;并且第二太阳轮同时套设在第一行星轴上,能够与第一行星架同步转动;轮辋,其与第二内齿圈固定连接,能够与第二内齿圈转动,用于将旋转动力输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使用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的汽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轮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作为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其中,纯电动汽车是一种以动力电池为驱动电机提供驱动能源以驱动整车行驶的方式。目前而言,在所有纯电动汽车构型方案中,采用将电机直接与车轮集成的方案,即电动轮方案,是最有利于整车性能提升的。而这些电动轮方案中,又可以分为直接驱动式电动轮和带轮边减速器电动轮两种基本形式,直接驱动式电动轮采用低速外转子电动机,带轮边减速器电动轮采用高速内转子电动机。一般而言,高速内转子电动机本身扭矩较小,采用该方式驱动的汽车动力性不足,所以,高速内转子电动机往往带上轮边减速器,对电动机输出进行减速增扭,在输出功率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以提高整车动力性。然而,在采用高速内转子电动机带轮边减速器的时候,往往会因为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整体质量过大等问题,最终导致簧下质量剧增等问题以影响到最终电动轮在整车上的安装和使用。
电动轮驱动技术在国外民用车领域已开始进入产品应用阶段。国内电动轮驱动电动汽车处于技术研究阶段,国外主要汽车公司已经开发了电动轮驱动汽车。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均在进行军用混合动力技术的研究,无一例外地均采用了电动轮驱动+混合动力的方案。可见采用电动轮驱动已成为未来新一代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而电动轮则是该技术的关键总成,采用该技术的汽车具有节能、高效回收制动能量、整车结构简化等优点。
在申请号为201610269786.6和201710507523.9的中国专利申请中,采用的两级行星齿轮传动构型,存在功率逆流形成内循环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得由电机输入到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功率不能完全输出到轮辋端,其中一部分在逆流形成内循环的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消耗掉,效率不高的同时还易造成减速机构内部温度过高,降低减速机构内部油润滑的可靠性,以致最终影响到整个电动轮的使用寿命;同时,在201710507523.9的中国专利申请中,由于原设计中第二行星排在内侧,第一行星排在外侧,而且第二行星排的第二内齿圈作为动力输出端,与汽车轮辋相连,导致位于第二行星排外侧的第一行星排同时也位于汽车轮辋外侧,再加上第一行星排外侧的密封装置和轴承支撑装置,整个电动轮装置在轮毂端就会向轮辋外侧凸出一大块,也就是说,原设计中仅有第二行星排可以内嵌安装在电机壳凹腔中,而第一行星排依旧是布置在电机壳外侧,这与市场上一般形式的带轮边减速器的高速内转子电动机区别不够大,节省的空间不够多,这容易影响到整车轮距的设置空间和采用该装置的电动轮驱动汽车的行车安全性,即原设计结构紧凑性和合理性不足。
现在的采用带轮边减速器的高速内转子电动机的电动轮装置结构复杂,集成度较低,占用空间大,比如ZF公司的轮边驱动桥,这些问题大大阻碍了电动轮驱动技术的应用。而电动轮驱动如果采用直驱方案,该方案要输出低速大转矩,就必须要求电机输出大电流,这使得电机效率低下,散热低下,且技术上实现困难。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设计开发了一种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之一是通过改变两级行星排安装位置能够使动力经第二内齿圈传输至轮毂,实现了两级减速机构能够完全安嵌在电机本身的凹腔中,结构高度紧凑,大大缩减了采用本设计构型的电动轮驱动电动汽车的整车布置空间需求,也由于结构的简化降低了电动轮装置的质量以缓解簧下质量增加带来的整车性能的不良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解决了减速机构内部的功率逆流形成内循环的问题,使功率传递路线线性单向,没有功率逆流形成内循环耗散在两级行星齿轮机构内部,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时,温升放缓,有利于提高整体构型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使用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的汽车,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经由轮毂电机输出的动力,经过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减速增扭作用,车轮轮毂端将达到低速大扭矩的效果,这将大大提高电动轮驱动汽车的动力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包括:
轮毂电机,其具有电机外壳;
第一行星齿轮排,其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内齿圈、第一行星轴和第一行星架;
所述第一太阳轮,其固定套设所述轮毂电机的电机轴,能够相对于所述电机轴同速转动;
第二行星齿轮排,其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内齿圈、第二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架;
所述第二太阳轮,其可旋转的支撑在所述轮毂电机的电机轴上,能够相对于所述电机轴差速旋转;并且所述第二太阳轮同时套设在所述第一行星轴上,能够与所述第一行星架同步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内齿圈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外壳内,并且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行星轴上,所述第二行星轴同时与所述第二行星架固定连接;
轮辋,其与所述第二内齿圈固定连接,能够与所述第二内齿圈同步转动,用于将旋转动力输出。
优选的是,还包括:转子支架、永磁体及转子铁芯;
其中,转子支架固定在所述轮毂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永磁体固定在所述转子支架上,转子铁芯固定在所述电机外壳上。
优选的是,所述电机外壳包括两侧向内凹陷形成电机大壳和电机小壳,所述电机大壳和所述电机小壳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转子支架设置在所述电机大壳和所述电机小壳固定连接后形成的空间内;以及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排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排固定在向内凹陷的电机大壳内。
优选的是,所述电机小壳通过圆锥滚子轴承支撑在所述电机轴上。
优选的是,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行星轮,其通过第一滚针支撑在所述第一行星轴上,并且所述第一滚针通过第一挡块限位;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行星轮,其通过第二滚针支撑在所述第二行星轴上,并且所述第二滚针通过第二挡块限位。
优选的是,还包括:支撑衬套,其一端空套在所述电机轴上,能够相对于所述电机轴差速旋转,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内孔面间隙配合,使所述第二太阳轮可旋转的支撑在所述支撑衬套上。
优选的是,还包括:多个轴用弹性挡圈,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轴与所述第一行星架之间;
所述第一行星轴与所述第二太阳轮之间;
所述第一内齿圈与所述第二行星轴之间;
所述第二行星轴与所述第二行星架之间;和/或
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电机轴之间。
优选的是,还包括:小壳密封盘,其连接在所述电机小壳上。
优选的是,还包括:
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其用于使所述第一行星架支撑在所述电机轴上;以及
第二圆锥滚子轴承,其用于使所述电机大壳支撑在所述电机轴上。
一种汽车,使用所述的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进行驱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带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电动轮装置通过对轮毂电机和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集成实现了高速内转子式电动轮的减速增扭作用,解决轮毂电机驱动扭矩不足,难以应用于大型重载车辆的问题;
2、本发明所述的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通过对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和轮毂电机的集成设计,该构型能够使动力经第二行星排的第二内齿圈传输至轮毂,而且第一行星排在凹腔内侧,第二行星排在第一行星排外侧,即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都布置在轮辋的内侧,对比于现有一般的带轮边减速器的高速内转子电机结构,这种构型完全利用了电机本身的凹腔内嵌布置下两级减速机构,集成后的电动轮装置整体尺寸变化不大,并可完全装置在车轮轮辋内部空间中。相对于一般的带轮边减速器的高速内转子电动机,该装置集成度高,紧凑告诉紧凑合理,占用空间小,使装备这种电动轮的电动汽车整车结构大大简化,大大缩减了采用本设计构型的电动轮驱动电动汽车的整车布置空间需求,有利于提高整车内部乘坐空间,也由于结构的简化降低了电动轮装置的质量以缓解簧下质量增加带来的整车性能的不良影响;同时,相比于在申请号为201610269786.6和201710507523.9的中国专利申请中设计的构型,在齿轮齿数和模数不变的前提下,本设计构型的传递速比也相差不大,并没有因为两级行星齿轮构型的改变而在减速增扭的基本能力上有所下降,反而结构更为紧凑合理。
3、本发明所采用的全新的两级行星齿轮构型,避免减速机构内部的功率逆流形成内循环的问题。本设计构型中,电机功率经由电机轴传递到第一太阳轮后,分别经由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轴、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内齿圈传递出来,到达与第二内齿圈相连的轮辋端。其功率传递路线线性单向,没有功率逆流形成内循环耗散在两级行星齿轮机构内部,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时,温升放缓,有利于提高整体构型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低速大扭矩电动轮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低速大扭矩电动轮的电机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低速大扭矩电动轮的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低速大扭矩电动轮的电机轴结构的主视图。
图5a是本发明所述低速大扭矩电动轮的第二太阳轮结构的主视图。
图5b是本发明所述低速大扭矩电动轮的第二太阳轮结构的剖面图。
图6a是本发明所述低速大扭矩电动轮的第一内齿圈结构的主视图。
图6b是本发明所述低速大扭矩电动轮的第一内齿圈结构的剖面图。
图7a是本发明所述低速大扭矩电动轮的支撑衬套结构的主视图。
图7b是本发明所述低速大扭矩电动轮的支撑衬套结构的剖面图。
图7c是本发明所述低速大扭矩电动轮的支撑衬套装配示意图。
图8a是本发明所述低速大扭矩电动轮的第一行星轴结构的主视图。
图8b是本发明所述低速大扭矩电动轮的第一行星轴结构的剖面图。
图9a是本发明所述低速大扭矩电动轮的第二行星轴结构的主视图。
图9b是本发明所述低速大扭矩电动轮的第二行星轴结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为实现上述功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所述轮毂电机采用高速内转子结构,然后在电机转子输出端即所述电机轴处连接一个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利用该减速机构对电机输出进行减速增扭,使得整体电动轮装置具有低速大扭矩的特点;同时,集成的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完全装置在所述轮毂电机的所述电机大壳的凹腔内,并且集成后的减速机构和轮毂电机一起完全装置在车轮轮辋内部,结构紧凑,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小,便于整车布置和乘坐空间的提升。
本发明的轮毂电机由转子铁芯26、转子支架30、电机大壳25、电机小壳29、电机轴36组成;其中,转子支架30和电机轴36通过内六角螺栓31连接,电机大壳25向内凹陷形成凹腔,以便集成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电机大壳25通过圆锥滚子轴承40支撑在电机轴36上,电机小壳29通过六角头螺钉33与小壳密封盘32连接,小壳密封盘32与电机轴36之间通过至少三个涨圈35进行密封。
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是由第一、第二行星齿轮排组成的;其中,本发明第一行星齿轮排由第一太阳轮6、第一行星轮1、第一行星架43、第一内齿圈22和第一行星轴4组成;其中,第一太阳轮6固定套设在电机轴36上,与电机轴36同步旋转,第一太阳轮6用轴用弹性挡圈7限位,防止第一太阳轮6轴向串动;第一行星架43套在第一行星轴4一端,并用轴用弹性挡圈42卡住限位;第一行星架43通过圆锥滚子轴承41支撑在所述电机轴36上;所述圆锥滚子轴承41和所述圆锥滚子轴承40面对面安装;第一内齿圈22的主体压装在电机大壳25凹腔内,第一内齿圈22与电机大壳25一起固定不定;本发明的第二行星齿轮排由第二太阳轮8、第二行星轮21、第二行星架20、第二内齿圈24、第二行星轴18组成;其中,第二太阳轮8主体空套在电机轴36上,与电机轴36差速旋转,第二太阳轮8大端套设在第一行星轴4上,并用轴用弹性挡圈3卡住限位,第二太阳轮8和第一行星架43同步旋转;第二太阳轮8小端内孔面与支撑衬套9小端外环面间隙配合,即第二太阳轮8可以旋转的支撑在支撑衬套9上;第一内齿圈22小端套设在第二行星轴18一端上,并用轴用弹性挡圈19卡住限位;第二行星轴18另一端被所述第二行星架20套住,并用轴用弹性挡圈17卡住限位;第二行星架20、第一内齿圈22与电机大壳25一起固定不动;第二内齿圈24与轮毂15通过轮毂螺栓23连接;轮毂15与支撑衬套9的环壁过盈配合,轮毂15通过轮毂轴承13支撑在电机轴36上;轮毂轴承13一侧被圆螺母11预紧限位,另一侧被轮毂15顶紧;轮毂15一侧与轮毂轴承13顶紧,另一侧则顶紧支撑衬套9;支撑衬套9一侧被轮毂15顶紧,而另一侧,即小端则被第二太阳轮8小端凸台顶紧;轮毂15外侧由密封罩10密封。
如图1所示,从电机转子支架30输出的功率经由电机轴36传递到第一太阳轮6,再到第一行星轮1,因为第一内齿圈22固定不动,所以功率从第一行星轮1经由第一行星轴4传递到套在其上的第二太阳轮8,再传递到第二行星轮21上,因为第二行星架20和第一内齿圈22固定在电机大壳25上静止不动,所以功率经由第二行星轮21直接传递到第二内齿圈24上,最后经由轮毂15传递到车轮上。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轮毂电机结构还包括:转子铁芯26、永磁体28;其中,转子铁芯26固定在电机大壳25上;永磁体28固定在转子支架30上;电机大壳25和电机小壳29通过六角头螺栓27连接;电机大壳25、圆锥滚子轴承40与电机轴36三者之间装置J型无骨架橡胶油封39进行密封;电机小壳29通过圆锥滚子轴承34支撑在电机轴36上;圆锥滚子轴承34通过圆螺母37预紧限位。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行星齿轮排结构还包括:滚针组件2、L型挡块;其中,第一行星轮1通过滚针组件2支撑在第一行星轴4上;滚针组件2左右两端各用一个L型挡块5限位。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行星齿轮排结构还包括:滚针组件16、L型挡块14;其中,第二行星轮21通过滚针组件16支撑在第二行星轴18上,左右两端各用一个L型挡块14限位。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集成度的装置,针对本发明的轮毂电机、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进行集成,并装置在车轮轮辋内部。
实施例
下面再结合附图1~9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轮毂电机的转子支架30与电机轴36连接;然后电机轴36又与第一太阳轮6连接;第一太阳轮6一端顶住电机轴36轴肩,另一端被轴用弹性挡圈7卡住;第一太阳轮6与第一行星轮1啮合;第一行星轮1通过滚针组件2支撑在第一行星轴4上;而滚针组件2左右两端被L型挡块5限位;第一行星轴4一端被第一行星架43套住,另一端被第二太阳轮8的大端套住;其中,第一行星架43通过圆锥滚子轴承40支撑在电机轴36上;第一行星轮1还与第一内齿圈22啮合,而第一内齿圈22压装固定在电机大壳25凹腔里面,静止不动;第二太阳轮8主体空套在电机轴36上,与电机轴36差速旋转,且其小端还与支撑衬套9小端间隙配合,即第二太阳轮8可旋转的支撑在支撑衬套9上;第二太阳轮8大端套在第一行星轴4上,再由轴用弹性挡圈3卡住;第二太阳轮8和第一行星架43同转速旋转;第二太阳轮8还与第二行星轮21啮合传动;第二行星轮21通过滚针组件16支撑在第二行星轴18上,且滚针组件16两边被L型挡块14限位;第二行星轴18一端被第一内齿圈22小端套住,由轴用弹性挡圈19卡住,另一端被第二行星架20套住,再由轴用弹性挡圈17卡住;第二行星架20与第一内齿圈22一起固定在电机大壳25上,静止不动;第二行星轮21还与第二内齿圈24啮合传动;第二内齿圈24与车轮轮毂15通过轮毂螺栓23连接;轮毂15通过轮毂轴承13支撑在电机轴36上;由圆螺母11预紧顶住轮毂轴承13,再由轮毂轴承13顶住轮毂15,接着是轮毂15顶住支撑衬套9,支撑衬套9顶着第二太阳轮8,第二太阳轮8通过大端顶着第一行星轴4,然后第一行星轴4顶着第一行星架43,第一行星架43顶在圆锥滚子轴承41上,圆锥滚子轴承41又顶着面对面装置的圆锥滚子轴承40,最后圆锥滚子轴承40顶住电机大壳25凸肩;轮毂15外侧由密封罩10密封;电机小壳29和电机大壳25通过螺栓连接;电机小壳通过圆锥滚子轴承34支撑在电机轴36上,该轴承然后被圆螺母37预紧顶死;电机小壳29外侧通过小壳密封盘32与涨圈35密封。
如附图2所示,转子铁芯26固定在电机大壳25上;永磁体固定在转子支架30上;电机大壳25和电机小壳29通过六角头螺栓27连接;电机大壳25、圆锥滚子轴承40与电机轴36三者之间装置J型无骨架橡胶油封39进行密封;电机小壳29通过圆锥滚子轴承34支撑在电机轴36上;圆锥滚子轴承34通过圆螺母37预紧限位;转子支架30和电机轴36通过内六角螺栓31连接;电机大壳25向内凹陷形成凹腔,以便集成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电机大壳25通过圆锥滚子轴承40支撑在电机轴36上;电机小壳29通过六角头螺钉33与小壳密封盘32连接;小壳密封盘32与电机轴36之间通过至少三个涨圈35进行密封。
如附图3所示,第一太阳轮6固定套设在电机轴36上,与电机轴36同步旋转;第一行星架43套在第一行星轴4一端,并用轴用弹性挡圈42卡住限位;第一行星架43通过圆锥滚子轴承41支撑在电机轴36上;第一内齿圈22的主体压装在电机大壳25凹腔内,固定不定;第二太阳轮8主体空套在电机轴36上,与电机轴36差速旋转;第二太阳轮8大端套设在第一行星轴4上,并用轴用弹性挡圈3卡住限位,第二太阳轮8和第一行星架43同步旋转;第二太阳轮8小端内孔面与支撑衬套9小端外环面间隙配合,即第二太阳轮8可以旋转的支撑在支撑衬套9上;第一内齿圈22小端套设在第二行星轴18一端上,并用轴用弹性挡圈19卡住限位;第二行星轴18另一端被第二行星架20套住,并用轴用弹性挡圈17卡住限位;第二行星架20与第一内齿圈一起固定不动;第二内齿圈24与轮毂15通过轮毂螺栓23连接。
如附图4所示,第二太阳轮8的主体a空套在电机轴36上;大端b孔套在第一行星轴4上;小端内孔面c与支撑衬套9小端外环面间隙配合;小端凸台d用于顶住支撑衬套。
如附图5a、5b所示,第一内齿圈22的主体a压装在电机大壳25凹腔内;小端b孔套在第二行星轴18上。
如附图6a、6b所示,支撑衬套9的小端外环面a与第二太阳轮8小端内孔面c间隙配合;凸肩b顶住第二太阳轮8小端凸台d;主体c空套在电机轴36上;环壁d卡进轮毂15的凹槽内;侧面e被车轮轮毂15压紧。
如附图7a、7b、7c所示,电机轴36的a处螺纹孔用于与转子支架30之间的连接;b处渐开线花键用于与第一太阳轮6之间的固定连接;凹槽c用于限位第一太阳轮6的轴用弹性挡圈7;凹槽d用于装置涨圈35,以便于小壳密封盘32之间形成涨圈密封和迷宫式密封。
如附图8a、8b所示,第一行星轴结构的主体a用于支撑滚针组件2;b处用于套设第二太阳轮8大端;c处用于套设第一行星架43;凹槽d用于装置轴用弹性挡圈3;凹槽e用于装置轴用弹性挡圈42。
如附图9a、9b所示,第二行星轴结构的主体a用于支撑滚针组件16;b处用于套设第二行星架20;c处用于套设第一内齿圈22小端b孔;凹槽d用于装置轴用弹性挡圈17;凹槽e用于装置轴用弹性挡圈19。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工作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整体上是将一个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集成到一个高速内转子轮毂电机上,具体来讲,是集成到这个轮毂电机自身的凹腔内,然后将集成后的轮毂电机和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整装到车轮轮辋内部空间中;其中,电机大壳25和电机小壳29是固定件,电机转子支架30将功率通过内六角螺栓31传递到电机轴36上,这时候轮毂电机的输出是高速低扭矩;然后电机轴36将功率通过渐开线花键带动第一太阳轮转动,传递到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中;然后,功率先后经由第一太阳轮6、第一行星轮1、第一行星轴4、第二太阳轮8、第二行星轮21、第二内齿圈24传递到车轮轮毂15上,经由车轮轮辋输出,这时候,轮毂电机的输出经由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减速增扭作用,轮毂端的输出将变成低速大扭矩状态。
本发明中的电动轮装置采用高速内转子电动机作为轮毂电机,并将一个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集成该电动机自身的凹腔内,不额外占据车轮以外的外部空间。经由轮毂电机输出的动力,经过两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减速增扭作用,车轮轮毂端将达到低速大扭矩的效果,这将大大提高电动轮驱动汽车的动力性,为其应用于大型重载车辆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相对于一般的带轮边减速器的电动轮装置,本设计直接将减速机构集成到轮毂电机凹腔中,并伴随整个轮毂电机集成到轮辋内部空间里面,结构紧凑,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小,在保证足够良好的动力性的同时,不额外增大电动机的功率尺寸,也不占据更多的空间要求。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毂电机,其具有电机外壳;
第一行星齿轮排,其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内齿圈、第一行星轴和第一行星架;
所述第一太阳轮,其固定套设所述轮毂电机的电机轴,能够相对于所述电机轴同速转动;
第二行星齿轮排,其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内齿圈、第二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架;
所述第二太阳轮,其可旋转的支撑在所述轮毂电机的电机轴上,能够相对于所述电机轴差速旋转;并且所述第二太阳轮同时套设在所述第一行星轴上,能够与所述第一行星架同步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内齿圈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外壳内,并且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行星轴上,所述第二行星轴同时与所述第二行星架固定连接;
轮辋,其与所述第二内齿圈固定连接,能够与所述第二内齿圈同步转动,用于将旋转动力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子支架、永磁体及转子铁芯;
其中,转子支架固定在所述轮毂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永磁体固定在所述转子支架上,转子铁芯固定在所述电机外壳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包括两侧向内凹陷形成电机大壳和电机小壳,所述电机大壳和所述电机小壳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转子支架设置在所述电机大壳和所述电机小壳固定连接后形成的空间内;以及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排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排固定在向内凹陷的电机大壳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小壳通过圆锥滚子轴承支撑在所述电机轴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行星轮,其通过第一滚针支撑在所述第一行星轴上,并且所述第一滚针通过第一挡块限位;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行星轮,其通过第二滚针支撑在所述第二行星轴上,并且所述第二滚针通过第二挡块限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衬套,其一端空套在所述电机轴上,能够相对于所述电机轴差速旋转,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内孔面间隙配合,使所述第二太阳轮可旋转的支撑在所述支撑衬套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轴用弹性挡圈,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轴与所述第一行星架之间;
所述第一行星轴与所述第二太阳轮之间;
所述第一内齿圈与所述第二行星轴之间;
所述第二行星轴与所述第二行星架之间;和/或
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电机轴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小壳密封盘,其连接在所述电机小壳上。
9.如权利要求1、2、4-7中任一项所述的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其用于使所述第一行星架支撑在所述电机轴上;以及
第二圆锥滚子轴承,其用于使所述电机大壳支撑在所述电机轴上。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进行驱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66721.7A CN109130837A (zh) | 2018-09-13 | 2018-09-13 | 一种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66721.7A CN109130837A (zh) | 2018-09-13 | 2018-09-13 | 一种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及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30837A true CN109130837A (zh) | 2019-01-04 |
Family
ID=64825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066721.7A Pending CN109130837A (zh) | 2018-09-13 | 2018-09-13 | 一种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130837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54737A (zh) * | 2019-05-31 | 2019-08-23 | 吉林大学 | 一种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和电动汽车 |
CN110912337A (zh) * | 2019-12-25 | 2020-03-24 | 苏州绿控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内置行星排减速单元的车用驱动电机 |
CN111791689A (zh) * | 2020-07-27 | 2020-10-20 |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 一种商用车集成式轮毂电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524206A (zh) * | 2020-12-21 | 2021-03-19 | 苏州绿控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轮边内置减速器驱动单元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213719A (ja) * | 2007-03-06 | 2008-09-18 | Ntn Corp |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
US20090000840A1 (en) * | 2006-01-18 | 2009-01-01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Wheel Drive Apparatus |
CN202301776U (zh) * | 2011-11-07 | 2012-07-04 | 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电动轮轮边减速器 |
CN105774526A (zh) * | 2016-04-27 | 2016-07-20 | 吉林大学 | 一种输出大转矩的轮毂电机装置及汽车 |
CN106335356A (zh) * | 2016-09-22 | 2017-01-18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带减速机构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
CN107128162A (zh) * | 2017-06-28 | 2017-09-05 | 吉林大学 | 一种重载车辆用电动轮总成装置及汽车 |
CN209441178U (zh) * | 2018-09-13 | 2019-09-27 | 吉林大学 | 一种基于内嵌式减速机构的电动轮总成装置及汽车 |
-
2018
- 2018-09-13 CN CN201811066721.7A patent/CN10913083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000840A1 (en) * | 2006-01-18 | 2009-01-01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Wheel Drive Apparatus |
JP2008213719A (ja) * | 2007-03-06 | 2008-09-18 | Ntn Corp |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
CN202301776U (zh) * | 2011-11-07 | 2012-07-04 | 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电动轮轮边减速器 |
CN105774526A (zh) * | 2016-04-27 | 2016-07-20 | 吉林大学 | 一种输出大转矩的轮毂电机装置及汽车 |
CN106335356A (zh) * | 2016-09-22 | 2017-01-18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带减速机构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
CN107128162A (zh) * | 2017-06-28 | 2017-09-05 | 吉林大学 | 一种重载车辆用电动轮总成装置及汽车 |
CN209441178U (zh) * | 2018-09-13 | 2019-09-27 | 吉林大学 | 一种基于内嵌式减速机构的电动轮总成装置及汽车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54737A (zh) * | 2019-05-31 | 2019-08-23 | 吉林大学 | 一种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和电动汽车 |
CN110912337A (zh) * | 2019-12-25 | 2020-03-24 | 苏州绿控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内置行星排减速单元的车用驱动电机 |
CN111791689A (zh) * | 2020-07-27 | 2020-10-20 |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 一种商用车集成式轮毂电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791689B (zh) * | 2020-07-27 | 2023-08-15 | 吉林大学 | 一种商用车集成式轮毂电机的控制方法 |
CN112524206A (zh) * | 2020-12-21 | 2021-03-19 | 苏州绿控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轮边内置减速器驱动单元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035931U (zh) |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 |
CN104079116B (zh) | 电动自行车用可变减速比的轮毂电机 | |
CN100467909C (zh) | 同轴对转高速行星齿轮传动装置 | |
CN109130837A (zh) | 一种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及汽车 | |
CN210502248U (zh) | 一种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及电动车 | |
CN107878664B (zh) | 电动自行车的通轴式微型轮毂电机 | |
CN108443422A (zh) | 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 |
CN105774526B (zh) | 一种输出大转矩的轮毂电机装置及汽车 | |
CN201134723Y (zh) | 外转子无齿啮合行星减速电动轮毂 | |
CN203401944U (zh) | 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 |
CN113752821A (zh) | 一种基于复合行星轮系高速轮边电机驱动系统减速机构 | |
CN103434385A (zh) | 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 |
CN105059056B (zh) | 二级减速后驱动桥总成 | |
CN110154737A (zh) | 一种低速大扭矩电动轮装置和电动汽车 | |
CN207059751U (zh) | 一种重载车辆用电动轮总成装置及汽车 | |
CN114211951A (zh) | 一种带减速器的电动轮结构 | |
CN209441178U (zh) | 一种基于内嵌式减速机构的电动轮总成装置及汽车 | |
CN201779215U (zh) | 旋转电动舵机及其谐波减速器 | |
CN109578524A (zh) | 轮毂电机驱动装置用单级斜齿行星减速器 | |
CN106655613B (zh) | 两轮电动车用双级减速轴承式轮毂电机 | |
CN206171178U (zh) | 电机伺服直驱型纯电动车的驱动减速装置 | |
CN205945397U (zh) | 一种电动轮毂组件 | |
CN201426065Y (zh) | 单转电机反力矩平衡传动系统 | |
CN201110084Y (zh) | 一种驱动装置和包括该驱动装置的车辆玻璃升降器 | |
CN106641109A (zh) | 一种小型大传动比的行星齿轮减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