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125870A - 一种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25870A
CN109125870A CN201810636823.1A CN201810636823A CN109125870A CN 109125870 A CN109125870 A CN 109125870A CN 201810636823 A CN201810636823 A CN 201810636823A CN 109125870 A CN109125870 A CN 1091258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pipe
plate
pipe
air ba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368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63682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2587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25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2587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ventilators; Tracheal tubes
    • A61M16/04Tracheal tub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声门上呼吸道装置进行无创性气管插管,并且提供一种可进行正压呼吸及自主呼吸的呼吸道管理装置。本发明包括管道系统、气囊和基底部。管道系统包括并行设置的通气管道和一个可选的光纤镜管道,通气管道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管道,且通气管道远端的底壁上设置有通气管道延伸片;基底部包括基底板和引流管环,引流管环由食道引流管及第二引流管组成;食道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与管道系统并行设置。提供一种简单易用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及无创性气管插管。

Description

一种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并且本发明为诊断及治疗声门附近声带及气管疾病提供了一个途径。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传统金属片喉镜以及近十年所用的各种视频喉镜常用于病人气管插管,当病人需要气管插管时,医务人员经常需要在病人深度镇静及全身麻醉的状态下,才能完成插管任务。喉镜的金属片使用会给病人造成很多明显的危害,如牙部损伤,呼吸道软组织损伤等,另外对于有颈部损伤的病人来说,喉镜的金属片在插入的过程中很难避免移动病人的颈部,这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病人原已有的损伤。在困难插管的病例中,传统金属片喉镜可能无法观察到声门,病人需要使用足量的肌肉松弛剂使其口部更加张大,而肌肉松弛剂会对病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副作用,使病人停止呼吸,如果插管不成功,病人可能会立即死亡。现今已有许多声门上呼吸道装置可通气又可气管插管,如插管喉罩、LMA、AIRQ、I-jel,它们都有如下主要缺点使它们在许多插管病例失败,第一,呼吸装置发明中声门上呼吸道装置在每个特定的病人咽喉部内需要插入多深才能使这个声门上呼吸道装置的气道出口接近于病人的声门入口以达到最大的通气效果没有一个清楚的标准。第二,对每个特定的病人需要注入多少空气才能避免声门上呼吸道装置过度充气或者是过少充气。操作者仅能用手感觉充气指示气囊的压力感来估计气囊需要注入多少空气,或者是采用厂商推荐的可注入的量,但每个病人的解剖差异以及每个操作者的偏爱及他个人的经验选择不同大小的装置,使这个装置很难起达到最佳的充气状态。第三,对每个特定的病人声门上呼吸道装置插入以后以及气囊充气以后,这些装置的气道出口与声门入口的位置关系很难在正压气道时达到有效通气效果。并且再加上它们固有设计的形态,包括SLIPA、BASKAMASK喉管等等使它们很难有效地执行正压通气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意在提供一种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本装置可用于一种声门上气道通气装置进行病人自主呼吸通气,或者进行正压人工机械呼吸,可简称为正压呼吸或正压通气,同时提供一种通过声门上呼吸道装置进行无创性气管插管,简单易用,可以作为困难气道插管的引导管,可“盲插”或配合使用现今已在临床使用的各种光纤镜在视频下插管,可提高困难插管的成功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声门上呼吸道装置及无创性气管插管,包括管道系统、气囊和基底部,
所述管道系统包括并行设置的通气管道和光纤镜管道,所述通气管道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管道,在优选的实例所述通气管道远端的底壁设置有通气管道延伸片;
所述基底部包括基底板和食道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共同组成的引流管环,所述食道引流管与管道系统的近段及中段并行设置;所述基底板设置于所述管道系统的底壁远侧;所述基底板位于引流管环的底部或引流管环内,所述引流管环的远端设置有一个食道塞子,所述基底板的近端连接于所述食道引流管及第二引流管的底壁或侧壁或底壁加侧壁。
所述气囊包括气囊环状部分和气囊下端部分以及为气囊环状部分和气囊下端部分充放气的充气装置,所述气囊环状部分套设于管道系统远端的一段;所述气囊下端部分连接于所述气囊环状部分且设置于管道系统的底壁与所述基底板之间,充气后的气囊下端部分的高度决定管道系统远端开口可升高的限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声门上呼吸道装置及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用于正压呼吸机以及病人自主呼吸而无需气管插管;简单易用,一般医护人员通过一定训练就可安全使用。本装置可以作为困难气道插管的引导管,配合使用现今已在临床使用的各种光纤镜在视频下插管。亦可“盲”插,即是说在没有光纤镜的情况下,亦可成功插管。可大大提高困难插管的成功率,对病人咽喉部组织损伤更小,或无损伤。本装置可由塑料、橡胶、硅胶或类似材料制成,相对柔软,可以弯曲。本发明可制成不同的大小尺寸,用于不同的年龄、性别。
附图说明
图1a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可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的左侧斜视图(气囊未充气);阴影的区域代表基底板。
图1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声门上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呼吸装置的远侧部分俯视图;阴影的区域代表基底板。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声门上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呼吸装置的左侧斜视图(在图1a的基础上增加了压抑板);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声门上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呼吸装置的底侧视图;阴影的区域代表基底板的底面。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声门上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呼吸装置的引流管环的斜视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声门上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呼吸装置由远端向近端看的视图(气囊已充气,无会厌推举片);充气限制段被已充气的气囊压迫狭窄,其管腔近于关闭状态(管道系统近段及管道系统中段未显示)。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声门上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呼吸装置的远端的另选案例左侧视图(气囊未充气,压抑板下斜段伸入通气管道内,没有设置通气管道延伸片);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声门上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呼吸装置的远端的另选案例左侧视图(气囊环状部分顶部和气囊环状部分侧部为独立的两个气囊);充气限制段的管腔被压窄,其管腔近于关闭状态。
图8是另一个另选案例中气囊以及通气管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只有一个气囊从通气管道远端的下面包饶通气管道,但并不完全。通气管道的顶壁未被包饶(气囊已充气);充气限制段的管腔被压窄,近于关闭状态。
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声门上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呼吸装置的整体斜视图;将从A、B、C三处横切面视图。
图10a所示为截面A的示意图;
图10b所示为截面B的示意图;
图10c1所示为截面C的示意图(气囊未充气);
图10c2所示为截面C的示意图(气囊已充气);
图11所示为本装置第二实例被插入并气囊已充气的状态示意图;声门的简单示意图亦显示是左侧视图(增加了会厌推举片之后)。
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这里实验例一,没有会厌推举片)无压抑板的声门上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呼吸装置的远侧部分的左侧视图(气囊已充气,压力缓冲室产生);充气限制段管腔被压窄,近于关闭状态。
图13a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声门上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呼吸装置的左侧斜视图(在图1a的基础上增加了会厌推举片,无压抑板);阴影的区域代表基底板。
图13b所示为图13a的远端部分俯视图;阴影的区域代表基底板。图中显示了通气管道远端及通气管道延伸片,会厌推举片、引流环、食道塞子、气囊未充气。
图1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声门上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呼吸装置的左侧视图;
标号说明:
10a、管道系统远段或通气管道远段;10b、管道系统中段;10c、管道系统近段;11、通气管道或通气管道胫;12、通气管道顶壁;13、通气管道底壁;14、通气管道远端或通气管道远端开口;15、斜面;16、通气管道延伸片;17、通气管道延伸片沟;18、通气管道底壁中央沟;19、共同管壁;20、光纤镜管道;21、光纤镜管道远端;22、光纤镜管道近端;23、压力缓冲室;25、牙垫;30、连接界面;31、标准接口;32、氧气及吸管接口;33、塞子;40、气囊环状部分;41、气囊环状部分顶部;42、气囊环状部分侧部;43、44、充气管道;45、充气指示气囊;46、充气口;48、气囊下端部分;50、充气限制段;60、基底板;61、(第三实施例)食道塞;62、纵向凹陷;63、气囊底部贴附区;64、基底附连体;65、压抑板;66、压抑板根部;67、压抑板远段;68、压抑板上斜段;69、压抑板下斜段;70、中央沟;72、左或右边肩部挡板(第三实施案例);78、(第三实施案例)左或右侧肩部挡板边缘;80、分割线;81、会厌推举片;83、会厌推举片的根部;85、会厌推举片旁侧凸出;86、边侧支持垫;87、会厌;88、声门入口;89、喉的后壁;90、食道引流管;91、食道引流管远端开口;92、食道引流管近端开口;93、左边或右边引流管弧形段;94、引流管环;95、第二引流管;96、第二引流管远端封闭口;97、第二引流管近端开口;98、穿透孔;99、食道塞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一种气管插管及声门上呼吸道装置,包括管道系统、气囊系统和基底部。
所述管道系统包括并行设置的通气管道11和光纤镜管道20,所述通气管道11为两端开口的管道,且所述通气管道远端14的底壁或侧壁上设置有通气管道延伸片16;所述食道引流管90以及第二引流管95与管道系统并行设置;
所述气囊是一个不规则形态可充气放气的气囊。它包括气囊环状部分40和气囊下端部分48,在优选的是一个气囊,有一个为气囊充放气的充气装置,所述气囊环状部分40套设在管道系统的远端的一段;所述气囊下端部分48连接于所述气囊环状部分40且设置于管道系统的底壁与所述基底板60之间,充气后的气囊下端部分48的高度决定管道系统的远端被气囊抬高的高度。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气囊系统被充气以后,管道系统的远端开口被随之抬高,通气管道远端底壁的通气管道延伸片将会首先与喉的后壁相接触或者在优选例中与压抑板相接触,从而形成本发明的对端控制机理。如果通气管道延伸片的末端先与喉的后壁相接触,然后通气管道延伸片逐渐弯曲其它部分与喉的后壁紧密接触。这个过程将会对正在升高的通气管道远端底壁通气管道延伸片产生一个逐渐增大的阻力,当通气管道远端底壁通气管道延伸片的大部分上表面与喉的后壁相接触后,通气管道远端就会很困难再向上移动,这样就给予操作者一个信号,告知通气管道远端已经与声门开口在上下方向上对端。同时气囊在充气的过程中会推开周围的软组织以及舌根,帮助暴露声门开口,同时充气的气囊将与周围的组织紧紧相贴,形成封闭,防止漏气,也将通气管道远端开口维持在这个与声门开口对端的位置使其不会发生移动。此外,通气管道延伸片与喉的后壁紧密接触可对食道和胃的返流形成限制,同时通气管道延伸片也可以作为通气管道远端开口与声门开口之间的桥梁,这个桥梁可以对插管探棒以及气管导管提供一个引导的作用,而且这个桥梁也可给直接气流的流入及流出作一个引导,由此可降低旋涡气流,以降低气道通气阻力。
进一步的,所述基底部还包括设置于基底板60及引流管环94,以及在优选案例上再加上压抑板65。所述引流管环是由食道引流管90和第二引流管95在离开通气管道两侧后向外然后再向内弯曲形成左或右边引流管弧形段93最后二者在远端汇合而形成类似圈状结构,叫引流管环。所述引流管环94的远侧部分在本发明装置被插入到预备位置时将位于声门开口的远端及食道上端开口。在那里引流管环94与周围的组织形成封闭以防止胃液返流,同时亦防止在通气过程中气流进入胃里。所述基底板设置在引流管环内的底部或食道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之间。进一步的,在引流管的最远端设置有一个食道塞子99防止胃液返流。在食道塞子的中心,有食道引流管远端开口91,以引流食道内容物至体外。所述压抑板65包括压抑板根部66、压抑板远段67、压抑板上斜段68和压抑板下斜段69,且所述压抑板根部66、压抑板远段67、压抑板上斜段68和压抑板下斜段69由远端至近端依次相连,所述压抑板根部66连接于所述基底板60的远端,所述压抑板远段67与所述基底板60之间设有一定角度,两者并不平行。所述压抑板上斜段68相对于压抑板远段67向上倾斜,所述压抑板下斜段69相对于压抑板上斜段68向下倾斜;在优选的案例气囊充气后压抑板65将会接触并压抑通气管道延伸片16,但在一个没有设置通气管道延伸片的另选例所述气囊充气后所述压抑板下斜段69直接伸入到通气管道远末开口内接触并压在通气管道底壁中央沟上。
在优选例中,在基底板上设置压抑板,当插入该装置时,压抑板上斜段在与声门入口边缘相遇的时候会产生一个阻力,这个阻力就是插入深度的指示信号。此时,操作者就可停止本装置的插入。这个位置就叫准备位置。也就是说本装置已经到位,操作者可以开始向气囊充气。气囊充气后,通气管道底壁的通气管道延伸片会随之抬起,压抑板下斜段的边缘先接触通气管道延伸片,当通气管道延伸片被充气的气囊升高的时候,压抑板下斜段将会与通气管道延伸片接触会被轻微的弯曲,而且会有更多的与通气管道延伸片的接触面积,通气管道延伸片下斜段的末端将会紧紧的压在通气管道延伸片的上面形成紧密接触,最后被压抑板所阻止停止向上移动,与此同时,通气管道远端开口也被阻止上升,气囊难以再充气变大。操作者的手会感觉到这个阻力,停止充气。进一步的,压抑板与通气管道延伸片紧密接触,可使通气管道远端开口配合声门入口的高度,使装置能够适应于每个特定病人的咽喉部的解剖变异。本装置被插入预备位置的时候,压抑板上斜段总是临近在声门入口。所以在适当的气囊充气以后,不管每个特定病人的声门入口是多么靠前部或不靠近前部,不管声门入口离咽部的后壁有多远的距离,在气囊充气后通气管道远端开口亦会临近于声门入口,并且与声门入口对端。这就是本发明的声门对端控制机理。在没有设置压抑片的另选例中,通气管道远端在插入过程中会接触到声门入口周围组织,从而产生阻力,产生停止插入的信号,亦叫准备位置。并且另选例中,通气管道延伸片在充气过程中就会直接与喉后壁相接触,阻止进一步充气。
进一步的,所述压抑板下斜段69的中间可选择性设置有凹陷的中央沟70。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管道延伸片16连接于所述通气管道远端开口14的底壁,所述通气管道延伸片16的中间沿通气管道11的轴向设有与所述通气管道末端中央沟18相连续的通气管道延伸片沟17。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气囊充气后,压抑板的下斜段中央沟70与通气管道延伸片沟17重合使两者形成紧密接触,并且在紧密接触的时候下斜片中央沟能够引导与规范插管探棒或者是气管导管在中央线上进入声门。在没有设置通气管道延伸片的另选案例中,下斜段中央沟70就会与通气管道末端中央沟18相重合;引导与规范插管探棒或气管导管在中央线上进入声门。
进一步的,在制造本装置时,所述通气管道延伸片16与所述通气管道11的底壁可一体成型或分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管道延伸片16与所述通气管道11的底壁持平或相对于通气管道11的底壁向上弯曲。
所述基底部还包括第二引流管95与食道引流管90分别设置于所述通气管道11的左右两侧;第二引流管的远端开口与食道引流管90远末端的侧壁相连,但二者管胫并不相通,两者形成了引流管环。在第二引流管95的远末端部分在其壁上有多个穿透孔98,这些穿透孔98能使存在于基底板的液体或分泌物进入第二引流管腔内,然后被连接于第二引流管近端开口的吸出装置吸出于体外。第二引流管可用于引流基底板上可能存在的返流液以及分泌物,防止它们进入声门。并且这些穿透孔在正压呼吸时,可以将流入压力缓冲室的过高压力的气流引出体外,起到一个缓冲作用。
所述第二引流管与所述食道引流管在通气管道近段及中段两侧紧贴并行,但在通气管道远段向外弯曲离开管道系统,然后再在远方的中线汇合,这样第二引流管与食道引流管均在此形成了左或右边引流管弧形段93,并且二者共同形成了一个椭圆的引流管环94。使得通气管道的末端有扩大的空间,并给予气囊有更多的扩张空间。所述基底板近端分为两个分枝状基底附连体分别连接于食道引流管及第二引流管的底壁或侧壁或底壁加上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充气管道44和充气指示气囊45,所述充气管道44的远端连接于所述气囊下端部分48或环状部分,充气指示气囊45连接于所述充气管道44。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管道44包括充气限制段50,所述充气限制段50是充气管道44在进入气囊前的最后一段,设于所述管道系统的外壁与气囊之间。充气后气囊会将充气限制段50的官腔压缩变小,甚至近于关闭状态,但不使其完全关闭。
由上述描述可知,压抑板与通气管道延伸片紧密接触后,通气管道延伸片以及通气管末端被阻止继续上升,气囊不能再向上扩张;如果此时继续向气囊内充气,气囊就会压迫所述充气限制段的管腔使其逐渐被挤扁,甚至可达到充气限制段的管腔近乎于关闭的状态,但不会被完全并闭。因此充气限制段会对正在充入的气体产生阻力,最后产生很高的阻力因而操作者停止充气。这就建立起了“自主限定”的防止过度充气的机制。
在一种另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气囊环状部分和所述气囊下端部分分为两个气囊,各自并不相通,它们有自己独立的充气管及充气装置,因此操作者可以独立控制向两个不同的气囊充以不同的容量。在这样一个设计中,气囊环状部分可以比气囊下端部分有较低的充气压力,因此气囊环状部分就会对周围组织有较少的压力,降低组织损伤的可能性,而气囊下端部分需要更高的压力才能举起管道系统的远段。此外,如果操作者决定用本装置作为声门上呼吸道装置而不做气管插管,可通过第二充气装置抽出气囊下端部分内部分气体而不改变气囊环状部分内的容量,可以降低对周围组织的压力同时还不会漏气。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界面30,所述连接界面30是所述通气管道近端开口的一部分,所述连接界面30上设置有直径为15mm的标准接口31和氧气及吸管接口32。
进一步的,还包括环状的牙垫25,所述管道系统、食道引流管90和第二引流管95均被套设在于所述牙垫25内。
进一步的,所述光纤镜管道远端21可稍向下弯曲。光纤镜末端就会更为直接的对着声门开口,有利于光纤镜观察声门。
进一步的另一个在优选案例,还包括会厌推举片,所述会厌推举片的根部连接于所述通气管道顶壁12,所述会厌推举片在未被推举时位于通气管内,在被推举后突出所述通气管道11的远端开口外;当该装置插入到位,气囊充气后,操作者可用引导探棒或气管导管将会厌推举片推出通气管道远端开口之外,会厌推举片将会接触并抬起会厌以暴露声门,便于气管插管,并且如果是正压或自主呼吸通气让气流直接的进出声门开口。直接的空气气流可以产生层流,层流可以降低呼吸道阻力和呼吸功,对于自主性呼吸和正压机械呼吸有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会厌推举片的两侧设置有旁侧突出85,所述通气管道11的远端开口上设置有与所述旁侧突出相对应的边侧支持垫86,以持续的抬起会厌推举片在已被抬高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管道远端14上设置有一对或多对边侧支持垫86,所述多对边侧支持垫沿通气管道远端14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多对边侧支持垫可以保持会厌推举片停留在不同的高度以暴露声门。
本发明的这些基本设计观念,可归纳为三个实施例来描述。
实施例一
为了描述目的,运用文字“近端”是指当操作者拿着本装置准备插入病人或动物的口中的时候,近端是指本装置接近操作者的一端,远端是指反方面远离操作者的另一末端。所以远端是指本发明装置首先进入病人或动物口中的一端。文字“病人”在这里已包括动物类。另外运用文字“交流”意味着空气、气体和液体的流动。另外如果没有特殊的指出,在描述本发明装置中病人的位置总是被假设为仰卧位。管道系统位于基底部的上面,因此管道系统远段被气囊移动的时候,就会被描述成“升高”或“抬起”,或“管道系统远段开口的高度”。
请参照图1至图10及图12,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本发明也可作为独立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为自主呼吸以及人工机械呼吸。本发明还可吸出声门入口周围以及咽部的分泌物及胃液返流液,防止肺部吸入,本发明还可用于呼吸道的治疗、喉部的活检。并且本发明可执行无创性气管插管,用于快速轻柔的为病人及动物的插管,可以盲插或者是在光纤镜的观察下进行对人类或动物进行气管插管,不需要病人处于一个特定的头部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一主要包含了管道系统、气囊和基底部,
管道系统:
为了描述的方便,管道系统可被主观的分成三段:管道系统近段10c、管道系统中段10b及管道系统远段10a。管道系统可以被多种材料制成,具有透明性,或者半透明性,由此操作者可以观察管道系统内的情况。例如在可能位于通气管道11内的气管导管、引导探棒、病人呼出的雾气以及其它的器械,以及在光纤镜管道20内的光纤镜探头。
管道系统近段及中段还包括食道引流管及第二引流管。所有这些管道在管道系统的近段和中段组合其整体的横切面形成一个类似横向长方形图10b。在这个横切面上,各个管腔占据自己的位置,有共同的壁。各管腔相互不相通。在管道系统远段食道引流及第二引流管分别都向外平滑弯曲离开通气管道形成引流管环94,所以管道系统远段的大部分只是通气管道及一段光纤镜通道,因此有时亦称为通气管道远段。
在优选的实例,管道系统可以由弯曲的弹性材料所制成。管道系统的外表面是平滑的,没有尖锐的角度。管道系统的长度及它的内腔直径,可以制成不同的大小型号。不同年龄及性别。管道系统有足够的长度在插入预备位置后,它的近端延伸于病人的嘴唇之外。
管道系统的近段设有一个完全包绕其管壁一周的较硬的塑料层牙垫25,牙垫25有足够的硬度可以防止病人或者动物咬压管腔。牙垫25可以被设计制成一个水平的椭圆的形状,或者是水平的长方形的没有尖锐的角度。所有这些管道具有平滑的通道,由此它们可以行使它们自身的功能。管道系统的远段和中段可以被弯曲或者具有弹性,但同时也可以抵抗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压力。管道系统远段10a及中段10b的弹性使得在插入过程中,它们可以改变弯度,可容易的适合于病人的舌后部的曲线而无需过度的外力使其弯曲。对比之下,管道系统的近段10c更坚硬一些,因为有了牙垫。通气管道11在近端及远端开口,它的管腔可以通过空气、氧气以及其它的医学气体,以及引导探棒、气管导管及引流吸管。通气管道11的内腔可以形成不同的形状和内径,来适应不同大小的气管导管,并且它还有剩余的空间由此可以插入一个吸附管,由此吸附管可以清理在声门附近甚至在气管内的分泌物、血夜及液体。
如图1a所示,管道系统分为管道系统远段10a、管道系统中段10b、管道系统近段10c,管道系统远段10a与气囊连接,管道系统近段10c的一部分露出病患口外。所述管道系统包括并行设置的通气管道11和光纤镜管道20,所述光纤镜管道近端22设有开口,而光纤镜管道远端21为采用透光材料封闭的管道,能够保真性的影像传递,所述光纤镜管道远端21终止于所述通气管道远端14之前;通气管道11和光纤镜管道20的纵向走向相同,两者紧贴在一起并且一侧有一个共同管壁19。光纤镜管道20以及通气管道11的管腔在整个行程中并不相通,这样可防止光纤镜管道20被污染,降低清洁光纤镜管道20的工作量。光纤镜管道20可用于接收现今使用的光纤镜探头,光纤镜探头将传输影像到一个体外的光纤镜视屏上,这样操作者在插管过程中可以看见声门入口区域,本发明在插管过程并不是必须使用光纤镜。在没有光纤镜的情况下,目前普遍使用的气管插管探棒,比如Bougie可被操作者放入通气管道近端开口到通气管道远端开口进入声门及气管,然后一个气管导管套在Bougie的外面滑入声门及气管。光纤镜管道20的直径小于通气管道11的直径,优选的,光纤镜管道20设置于通气管道11的右上方。光纤镜管道远端21末端终止于通气管道远端开口14之前。在优选的实例,所述光纤镜管道远端21稍向下弯曲,这样光纤镜末端就会更为直接的对着声门开口。光纤镜管道20的材料与通气管道11的材质是一样的且具有同样的可弯曲性。光纤镜管道20的直径小于通气管道11的直径。
通气管道远端开口的横切面积的设计与其它地方横切面积相比是最大的。这种通气管道11内的管腔横切面形状的变化是因为食道引流管90以及第二引流管95向外逐渐弯曲离开通气管道远段,这样就给了通气管道远端开口14扩大的空间,并且光纤镜管远端亦终止于通气管道远端14之前让出了空间,食道引流管90及第二引流管95的管腔并不与通气管道11相通。
通气管道11的横切面可以制成不同的几何形状,可以制作为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半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或者是几种形状的结合,但在与病人咽喉部接触的位置,它们都没有棱角。优选的,通气管道远端14的约20厘米的范围内,通气管道11的末端的上壁去掉一部分管壁形成一个向近端倾斜的平滑的斜面15,即通气管道顶壁12短于通气管道底壁13。光纤镜管道远端21终止于通气管道远端14的斜面15之前,通气管道远端开口14的横切面积因而扩大。优选的,所述通气管道远端14的底壁上设置有通气管道延伸片16;所述通气管道延伸片16连接于所述通气管道底壁13,所述通气管道延伸片16可由所述所述通气管道底壁13延伸形成,也可是一个单独的片状物连接于通气管道底壁13。这个通气管道延伸片16可以是直的,也可以弯曲形成凹陷的、凸出的,或者是与通气管道底壁13末端形成角度,或者是分叉为两片。在另一个可选的实例中,这个通气管道延伸片16可以被制成从通气管道11末端两侧壁形成的两个较小的片状物或者是一个分叉片。这个通气管道延伸片16可以制成为可以比通气管道11末端底壁较薄的或较厚的。所述通气管道延伸片16的形状可为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半椭圆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角形、六边形或这些形状的变化与相加,所有这些变化的形状都是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且通气管道延伸片16的棱角处均为圆角,而没有尖锐的棱角。所述通气管道延伸片16与所述通气管道底壁13持平或相对于通气管道底壁13持平向上弯曲。这个通气管道延伸片16的中央有一个与通气管道11长轴方向一致的沟状的凹陷,称为通气管道延伸片沟17,所述通气管道底壁上对应设置有通气管道底壁中央沟18.
管道系统还包括连接界面30,在优选案例所述连接界面30是所述管道系统的近端开口的一部分,优选的,连接界面30是管道系统的近段延伸。如图4a所示,所述连接界面30上设置有直径为15mm的标准接口31和氧气及吸管接口32。所述标准接口31可连接于不同的呼吸装置,包括呼吸机、麻醉机、手操作的呼吸复苏装置或其他的呼吸道治疗仪器。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界面30有一个选择性的单独的为光纤镜的开口,而且在连接界面30亦可被设计有氧气及吸管接口32,这个氧气及吸管接口32就位于15mm标准接口31的旁边,这个氧气及吸管接口32可以让一个吸管被插入通气管道11腔内,由此吸出分泌物或液体。拔出这个吸附管以后,一个氧气供应管道可以被连接到这个开口上,因而供应氧气。在连接界面30上还设置有一个小的塞子33,用于关闭氧气及吸管接口32,这个小塞子33可以由一个细绳连接到连接界面30,在氧气及吸管接口32被小塞子33塞住以后,就不会再有空气从通气管道11内漏出,因而可以用于声门上的呼吸装置。这个氧气及吸管接口32也可以用于喉科医生放入一个小的手术器械以作活检,或做其他的操作。当然在可选的,所述连接界面30可以设计为一个可拆开的连接盖所替代,这个连接盖设有与连接界面30一样的开口,但它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它可以盖上管道系统的末端,也可以从管道系统的末端拆下。在气管插管的过程中,连接盖将会拆下,但本发明装置被用于声门上呼吸道装置的时候,连接盖会被盖上。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可设计一个喉科用连接盖,喉科用连接盖与上述的可拆开的连接盖有一样的功能,但是在连接盖上设有一个大的可关闭的开口可以让喉科的器械容易进入通气管道11的管腔内以到达声门。这种设计就会给一些可弯曲的外科器械通过通气管道11达到声门开口附近、声带甚至进入气管,而15mm的标准接口31将会设置在喉科连接盖的侧边,同时,病人的正压通气或自主通气正常进行。从而给医生操作让出空间。在管道系统的近段,在牙垫25的近端,食道引流管90和第二引流管95分别与管道系统分开。在各自的近端开口它们不与连接界面30、连接盖或喉科连接盖相连。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例中,管道系统将会只有通气管道11而没有光纤镜管道20,所以操作者只能将光纤镜探头通过15毫米的标准接口31或者是氧气及吸管开口32插入。所以在插管过程中,操作者仅能将光纤镜探头插入通气管道11以观察声门开口的结构或者无需光纤镜的帮助而作盲插气管插管。在这种设计中本发明仍然可以在自主呼吸和机械正压呼吸中被作为声门上呼吸道装置。
气囊:
本发明可充气的气囊,可以有一个或两个可充气的气囊和一个或两个充气装置。
如图12.10c2所示,在优选的实例中,本发明的气囊是设计为一个不规则形状的气囊,其不规则形状的设计使气囊可执行多种工能。所述气囊包括气囊环状部分40和气囊下端部分48以及为气囊环状部分40和气囊下端部分48充放气的充气装置,所述气囊环状部分40套包绕于管道系统的远段的一段,气囊环状部分40环绕并用各种合适的方式紧贴到管道系统远段的顶部、左边及右边;所述气囊下端部分48连接于所述气囊环状部分40设置于管道系统的底壁与所述基底板60之间,呈楔状并用各种合适的方式紧贴到管道系统远段的底部外壁。气囊环状部分及环状部分及下端部分的区分的方法是主观的,没有实质性的分离线。只是为了便于描述,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亦可认为气囊环状部分40完全包绕了管道系统的远段的一节段,再加上稍加延伸的楔形部分,连在气囊环状部分40的下环部。两个气囊腔道完全可以自由的交流。仅需一个充气管对二者同时充气。在优选实例中,充气后的气囊下端部分48的高度由管道系统的远端至近端方向逐渐降低;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充气管道44和充气指示气囊45,所述充气管道44的远端可进入所述气囊下端部分48或环形气囊,充气指示气囊45连接于所述充气管道44。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气囊环状部顶部位于通气管道斜面15近端,因而避免气囊环状部分40覆盖通气管道斜面15,气囊环状部分40在左下方与右下方与气囊下端部分48自由相通,因此气囊环状部分40和气囊下端部分48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包绕在管道系统的远段。当气囊下端部分48充气以后,可像楔形、三角形或梯形或两种形状的结合。充气后的气囊下端部分48位于升高的管道系统的远段以及基底部的基底板60之间。气囊下端部分48的高的那一端是在通气管道远端开口14的底壁的下面。由于气囊下端部分48充气后楔状的形状,由此在管道系统远端的底部管壁与基底板60形成一个角度。充气后气囊环状部与周围组织造成封闭,充气后气囊下端部分会抬高管道系统远段使通气管远端开口于声门接近并对端。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例,气囊环状部分40顶部段的管腔直径要小于其它部分的气囊环状部分40的直径,由此需要较少的充气容量。在一个另选的实例中,图7,气囊环状部分40与气囊下端部分48并不相通交流,它们各自独立,有自己的充气管及充气装置,因此操作者可以向不同的气囊充以不同的容量。在这样一个设计中,气囊环状部分40或许可以有较低的充气压力和容量,比气囊下端部分48有较低的充气压力,因此气囊环状部分40就会对周围组织有较少的压力,或许可以降低组织损伤的可能性。在另一方面,气囊下端部分48需要更高的压力才能举起管道系统的末段。再进一步,如果操作者决定用本装置作为声门上呼吸道装置而不做气管插管,通过部分的抽出气囊下端部分48内部分气体以降低对周围组织的压力同时没有漏气,由此可降低组织损伤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本装置长时间用于声门上呼吸道装置,不论是在自主性呼吸或机械性正压呼吸。同时在气囊环状部分40的容量和压力可以被独立的调节,以防止漏气。
在另一个可实施案例,气囊也可被设计为一个完全的圆圈形状的气囊以包绕在管道系统的远端的一节段并有一个充气管。在一个进一步的另选案例中如图8所示相应的气囊也可以被设计为半球形、或者半椭圆形,这些都在本发明的保护之内。很多材料都可以用于制造气囊系统,包括高分子材料或塑料材料,它们具有柔和、弹性大、伸展性好等特点,在充气以后,气囊应该是柔软的能够被压缩的。气囊的腔内是可以被充入空气、各种医学气体、液体或者是两者相加,在这个方面的材料专家将会选择适当的材料以达到这些要求。在图8所示的另选案例中气囊下端部分43在充气或充入液体以后,会推举管道系统远段10a,不同量的空气气体或者是液体注入气囊下端部分43,就会导致通气管道远端14抬高不同的高度,由此操作者可以选择使用在光纤镜在其视屏下将通气导管的末端开口对端于声门开口。如果在没有光纤镜指导的情况下,充气的气囊与对端控制机制一起,也可以使通气导管远的末端对端于声门开口。
气囊与所述充气管道44相通,所述充气管道44包括充气口46和充气限制段50,图5.8.10c2充气口46处设置有单向阀门。充气管道44柔软容易被弯曲,充气管道44的远末端在进入气囊腔以前,有一小段的充气管道44是行走于管道系统的外壁与气囊系统之间,就是所述充气限制段50。充气限制段50可以用与充气管道44同样的材料制成,具有可弯曲性,可以被压缩并具有弹性。充气限制段50可以用与其它部分的充气管道44不同的材料制成,但具有上述的特点,可以被压缩管胫变窄,甚至近于关闭状态,但其管腔不会压成全部关闭。在另选的实例中,它亦可行走于管道系统顶壁或侧壁与气囊环状部分40之间,然后进入气囊环状部分40。或者是先行走于管道系统的顶壁或侧壁与气囊环状部分40之间,然后再行走于通气管道系统远段底部管壁和气囊下端部分48之间,最后进入气囊下端部分48。气囊下端部分48在充气以后,推举通气管道11末段与声门一样高的水平位置。在充气过程中,通气管道11末端通气管道延伸片16被充气的气囊向上推举最后被基底部的压抑板65所阻止停止向上移动时,同时通气管道远端开口14也将会被阻止继续上升。如果此时继续向气囊内充气,气囊就会更加压迫充气限制段50的管腔,使其狭窄甚至近于关闭状态。因此充气限制段50会对继续充入的气体产生阻力,最后产生高的阻力继续充气变得困难,操作者的手能感觉到这种阻力,因此操作者可以停止充气。另外一个使充气阻力逐渐升高的机理是:当充气的气囊抬高通气管道延伸片到一定的高度,基底部的压抑板就接触并限定其可升高的高度,或者是在没有压抑板的另选实例中,喉后壁就会接触并限定延伸片可升高的高度。被限制其升高度的通气管道延伸片会反过来对已经充气膨胀的气囊施加压力,因而便进一步充气阻力升高,操作者会感到这种升高的阻力,停止充气,这上述的两种机制,就建立起来了一种限定的防止过度充气的机制,这种不能再充气的临界点可以被预先设计及制造。在一另选的实施中,充气限制段的设计可以被取消,而由被限定高度的通气管道延伸片压迫充气膨胀的气囊从而产生对气囊进一步充气的阻力,亦可达到防止过度气的机制。
基底部:
所述基底部包括基底板60、食道引流管90和第二引流管95,食道塞子99如图1-4所示,第二引流管95与食道引流管90分别设置于所述通气管道中段及近段的左右两侧;在一个优选的实例中,食道引流管90是位于通气管道11的右下面,正好位于光纤镜管道20的下面,然而它并不与通气管道11相通。第二引流管95是位于通气管道11的另一边下部,这些所有位置都可以做出对调及变化但仍然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所述基底板60连结到食道引流管及第二引流管的底壁或内侧侧壁,并在通气管道远端开口处继续向远端方延伸;所述第二引流管95的远端与食道引流管90的末端侧壁相连,但二者的管胫并不相通。在管道系统近段,所述管道系统、食道引流管90和第二引流管95均被包裹于一牙垫25内。在牙垫25的近端,食道引流管90和第二引流管95与管道系统分开,引流管环的远末端在本装置插入后,对应着食道开口。食道引流管以及第二引流管有各自近端口,可分别连于体外的吸附装置已完成各自的引流。食道引流管90及第二引流管95在于通气管道伴行的过程中成了管道系统中段及近段的一部分,并且二者可以设置为部分的或全部的嵌入通气管道的管腔内,但二者都不与通气管道的管腔相通。也就是说管道系统中段和管道系统近段的概念中亦可包括食道引流管及第二引流管。食道引流管及第二引流管在管道系统远段离开通气管道后,各自向外平滑的弯曲再向弯曲形成了左或右边引流管弧形段93,然后二者在中间汇合,这样就形成了引流管环94,两条拱形弯曲段,称为引流管弧形段93。基底板60位于引流管环94的底部或里面,与引流管环93共同形成一个像橡皮船前部分一样的结构。在优选例中,通气管道延伸片在气囊充气前就位于基底板的上面。
基底板60是一个平板,由高分子材料或塑料材料或硅胶制成,具有可弯曲性,它的背面是很平滑的,基底板的形状类似椭圆形,它与引流管环的类似椭圆形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基底板60近端的腹面,即上面包括气囊底部贴附区63,其连接于所述气囊的底部,但基底板60并不覆盖气囊下端部分48的整个底壁。基底板60的近端两侧分叉为左右两个条板状结构,称为基底附连体64。两个基底附连体64分别连接到食道引流管90以及第二引流管95的底壁及外侧壁,甚至可进一步延伸到通气管道的外侧壁。基底板60在气囊未充气时,与通气管道远段保持相邻的关系。当气囊系统充气时,通气管道远段将会被推起并离开基底板60,因此通气管道的末端开口亦被推举。因为气囊下端部分48充气类似楔形,故通气管道远段10a的底壁将与基底板60形成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可以随充气容量的多少而变化。
食道引流管90是一个中空的管道,它包括食道引流管近端开口92和食道引流管远端开口91。当本发明装置被插入在预备位置的时候,食道引流管远端开口91将会面对上段食道开口并且引流返流的食道液体或胃液。食道引流管90的管腔是用于将这些返流液传输到病人的体外,再由一个吸附装置连接到食道引流管近端开口92引流出这些返流液。在引流管环94的远端。有一个像塞子样的短管道叫食道塞子99。如图1-6所示,食道引流管远端开口91开口于食道塞子99的远顶端。食道引流管90及第二引流管的管腔的横切面可以被制成不同的几何形状以及它们的变异形状,例如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半椭圆形、三角形、四角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在本实施例中,食道引流管90以及第二引流管95的内腔都是一个相似于具有圆角的正方形。在食道引流管90及第二引流管95的近端开口都呈圆形,各自将与一个外在的吸附装置相连,在一个实例中,食道引流管90的内腔有足够的空间让一个比它小的胃管插入或通过。
第二引流管的远端开口与食道引流管的远末端侧壁相连,但不相通。在此邻近的第二引流管的内侧壁及顶壁有约5-15个小孔约1-6mm直径大小。这些小孔叫穿透孔98,它们的功能是建立一个让声门下区域的液体流入第二引流管然后再被吸出体外。穿透孔98的第二功能是在正压机械呼吸时,如果此压力被无经验的操作者意外地升高太多,这高压的气体就会进入压力缓冲室23,然后被压迫通过穿透孔进入第二引流管内然后引流到体外。这就是本发明预防过高正压力的缓冲机制。第二引流管95是第二个防止吸入返流胃液的机制,第一机制是食道引流管90。引流管环与基底板都是由可被压缩并具有弹性的材料所制成,所在本装置在插入后,引流管环可以被特定的局部解剖结构的变化被压缩,因而在不同的病人的咽喉部,都能形成良好与周围组织的密封,从而防止胃液返流到声门的附近同时亦防止通气的气流进入胃里。
在引流管环远端或远末端,即食道开口端设置了食道塞子。食道塞子像一个塞子,塞子周边的壁与食道开口的周围壁形成封闭。但食道塞子中心是空心的,远端向食道开口,近端开口与食道引流管相通。其实可以认为食道塞子的内腔就是食道引流管的延伸,并且食道引流管远端开口,就是食道塞子远端开口。
基底部还包括设置于基底板60上的压抑板65,如图2、4、6、7所示,所述压抑板65包括压抑板根部66、压抑板远段67、压抑板上斜段68和压抑板下斜段69,且所述压抑板根部66、压抑板远段67、压抑板上斜段68和压抑板下斜段69由远端至近端依次相连,所述压抑板根部66连接于所述基底板60的远端,具体的,压抑板根部66是坚实的连接到基底板60远端或者是引流管环,或者是二者的结合,这种连接可由专家选择各种可适用的方法,或者基底板60与压抑板65可以被一个模具制出;在优选例中,所述压抑板远段67上设置有纵向凹陷62,可以与喉后壁形态相吻合,造成更好的密封。所述压抑板远段67与所述基底板60之间设有夹角,但在另选例中,二者可以是平行的。所述压抑板上斜段68相对于压抑板远段67向上倾斜,所述压抑板下斜段69相对于压抑板上斜段68向下倾斜,上斜段与下斜段之间的有一个夹角。当然的,上斜段与下斜段连起来也可被制成一个圆弧因而这个夹角就不再存在;压抑板下斜段69是压抑板65的最远侧段,悬浮于空中。所述气囊充气后所述压抑板下斜段69压在所述通气管道延伸片16的上面。所述压抑板下斜段69的中间设置有凹陷的中央沟70,所过的压抑板上斜段68在本装置插入过程中与声门开口边缘相遇从而产生对继续插入的阻力。所述通气管道延伸片16的中间沿通气管道11的轴向设有与所述中央沟70相适配的通气管道延伸片沟17,两个沟贴在一起形成一个无缝接触。这个通气管道延伸片16是设计为逐渐接触基底部压抑板65的不同部分,首先是压抑板下斜段然后再加上压抑板远段,直至不能再升高,此时通气管道远端开口已与声门入口接近并且上下方向对端,这就形成对端控制机制。在一个可选的实例,可以没有这个通气管道延伸片16,因此,通气管道远段的底管壁将会直接与压抑板65的下斜段或者是它的替代设置相接触。在这样一种设计中,通气管道底壁会制成相应的沟状结构叫通气管道底壁中央沟18,来配合压抑板下斜段69的中央沟70,从而形成一个类似无缝接触。在这个实施例中,压抑板下斜段69设计为更长的可以伸入通气管道远端开口14内。压抑板下斜段69的中央沟70无论是与通气管道延伸片沟17或通气管道底壁中央沟18形成紧密接触的时候,中央沟70能够引导与规范插管探棒或者气管导管在中央线上并帮助它们滑入声门。上斜段与下斜段之间的夹角能够由于抬起压抑板下斜段69而变化,而且当抬起的力量消除以后这个角度会恢复到它原来的状态。压抑板上斜段68是设计为与声门入口后边缘相接触从而产生阻力以阻止本装置继续被插入,这个插入的位置叫做预备位置。在这个预备位置,压抑板远段67是位于喉部的后壁之下,操作者的手将会感到阻力,这给操作者一个提示以便停止继续插入。
如图6,7,12所示,所述压抑板下斜段69的长度设置为可以伸入或者不伸入通气管道11开口内,下斜段可以被制成没有棱角的不同的形状,在优选的实例可以为长方形或梯形。
基底板60与压抑板65可以被一个模具制出,两者都可以由一种塑料或高分子材料或者是其它混合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弯曲性,整个压抑板65不与基底板60相平行。但在另选例中,两者是可以平行的。压抑板65比基底板60更窄一点。压抑板65与通气管道延伸片16相接触而产生不同程度的阻力,在气囊充气前,下斜段和通气管道延伸片16并不接触。在气囊充气过程中,通气管道延伸片16将会和通气管道远端14一起升高,下斜段的近侧边缘将会首先与通气管道延伸片16相接触,因为下斜段与通气管道延伸片16不平行,且下斜段更加容易弯曲,当通气管道延伸片16被充气的气囊升高的时候,下斜段将被通气管道延伸片16所举高并发生轻微的弯曲,最终下斜段的末端将会紧紧的压在通气管道延伸片16的上面形成紧密接触与封闭。
如图7,12所示,在优选的实例压抑板下斜段69的部分区域将会与通气管道延伸片16相接触形成一个两层相贴的结构。当气囊充气更多时,通气管道延伸片16的远端将会被推高更多,从而进一步与压抑板远段67相接触,因为压抑板65是位于喉部后壁之下,而且不能被一个正常的力量举高,因而通气管道延伸片16将会被停止继续升高,因此操作者感觉到这个阻力而停止充气,同时因为气囊充气管的一部分在进入气囊管腔内时是位于管道系统底壁与气囊壁之间,这段充气管叫充气限制段50;当气囊充气到一定的程度,这在每个特定病人是不一样的。压抑板65将停止通气管道延伸片16的升高,被充气的气囊将会压迫充气限制段50的管腔,充气限制段50的管腔将会变得狭窄甚至到临近被关闭的状态。因此充气限制段对进一步的充气就将产生明显的阻力,操作者的手将会感到越来越困难的注入更多的气体及液体,从而操作者就会停止充气。由此可见,在气囊充气过程中,压抑板65与充气限制段50一起共同建立了一个自我限制的充气机制,这个机制就是压抑板65限制不断升高的通气管道延伸片16,就产生了逐渐升高的阻力,操作者再注入更多的气体或液体到气囊系统时就会感觉到这种不同程度的逐渐升高的阻力,因此操作者可以在一个可确定的水平停止注入气体或液体,从而达到最佳充气状态。并能在很大程度上适应每个特定病人的咽喉部的解剖变异,而且去除了过度充气的可能性。另外当本装置被插入预备位置的时候,上斜段总是临近在声门入口,所以在适当的气囊充气以后,不管每个特定病人的声门入口是多么靠前部或不靠近前部,不管声门入口离咽部的后壁有多远的距离,通气管道远端开口都会非常临近于声门入口,并且与声门入口对端。这就形成了本发明装置的对端控制机制,即是说,在通气管道延伸片与基底板在上述互动的过程中,通气管道延伸片被抬高的高度受到压抑板的限制。因为压抑板的下斜段在压抑通气导管延伸片的过程中也会被抬高到与声门开口一个水平位置(假设病人是处于仰卧位),而且通气管道延伸片被抬高的同时,通气管道远端开口也被抬高,所以通气管道远端开口就很靠近声门开口附近,并且与声门开口对端。这个对端控制机制使气管插管变得很容易,甚至可以“盲插”,意思说可以在没有光纤镜视屏指导下,操作者可以用一种气管插管探棒比如bougie顺着通气导管的远端开口进入声门,然后再按常规的方法将气管导管套在bougie的外面滑入声门。在对端控制机中,压抑板与通气管延伸片的紧密接触和封闭对于聚集在基底板上面的返流物产生一种屏蔽的作用,预防其到达声门入口区域和进入气管。另外,这种紧密接触还有一种重要功能,就是当本装置用于正压呼吸和自主呼吸的时候,抬高的通气管道延伸片与压抑板下斜段似乎搭成了一个桥梁可以引导通气的气流可以进出声门,这就会产生更多的层流气流,减少杂乱涡流。层流气流可以降低气流阻力以及呼吸功。
在气囊被充气前,充气管道延伸片与基底板相邻。在气囊充气后,通气管道延伸片被抬高并与基底部的压抑板或者是喉的后壁相接触、同时通气管道延伸片的两侧边就会与咽喉壁的侧壁相接触,但这种接触不是密封,可能还存在着缝隙,或者是在过于高压气流时可被挤开一个缝隙。此时在通气管道延伸片的下面,就形成了一个空间,叫做压力缓冲室23。压力缓冲室23的底壁就是基底板,它的左右侧壁是左边和右边的引流管弧形段并加上左边和右边的咽喉壁。通气管道延伸片的上面,就是在通气时的气流流通道。在正压通气时,如果没有经验的操作者,或者是意外的正压气压过高时,过高压力的气流就会通过通气导管延伸片侧壁与咽喉壁之间的缝隙进入压力缓冲室23,然后这些高压气流再进入第二引流管壁上的穿透孔,进入第二引流管,最后排除体外。这就是本发明的压力缓冲机制。请注意,在正常的正压通气的情况下以及病人自主呼吸时,这个机制不发挥其功能。
在另选的没有设置压抑板的实例,当本装置被插入到一定深度时,通气导管远末端就会接触到声门开口。这就产生一个阻力,这个阻力就给操作者一个停止插入的指示信号。本发明装置此时的位置亦称为准备位置。也就是说,操作者可以准备开始向气囊充气。
另外操作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左右移动管道系统近段10c可将通气管道远端开口14在向左或向右的水平方面移动,从而与声门入口对端,因此操作者将能够操作通气管道远端开口14向左、向右、向上、向下,从而调节对端的过程。在这个调节过程中,管道系统远段10c以及气囊,作为一个移动单位。这个对端的过程可以在光纤镜的视频下完成,也可以在没有光纤镜的视频下完成。如果这个过程不在光纤镜的视频下进行,操作者可以用一个当前普遍使用的插管探棒,例如但并不限于Bougie,Bougie可以被插入通气管道11内直到通气管道11的远末端,Bougie的尖端可以跟随着压抑板下斜段69的中央沟70,或者是压抑板下斜段69的中央沟70和通气管道延伸片沟17,从而进入声门入口和气管。当Bougie一旦进入气管,操作者抽出气囊内的气体,然后沿着Bougie拔出本装置,最后一个气管导管按通常的方式沿着Bougie插入气管。
在本发明中,对端控制机制的概念和设计亦包括通气管道延伸片16和它的替代设计,相对于压抑板65以及压抑板65的替代设计,持续相对位置的变化,压抑工具建立在基底板60上的压抑装置包括众多的结构与方法,来执行同样的或相似的功能,在这里描述的压抑板65只是“压抑工具”其中之一。在另一方面讲,从管道系统来的另一个部件亦包括通气管道延伸片或通气管道延伸片的替代设计或者通气管道远端或者是它们的结合,它们所有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一个另选实例,压抑板65以及通气管道延伸片16两者所执行的功能可以被其它形状的替代设计来完成,包括但并不限于:钩状、凹凸、缝隙、嵌入、分叉,或者是它们的混合与相加,这所有的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另一个可选实例,通气管道延伸片16可以被略去,在这个实施方案中,通气管道延伸片16的功能将会被通气管道11末端管壁所替代。在气囊充气之前,压抑板下斜段69将会被设计的更长并且伸入到通气管道11末端管腔内,压抑板下斜段69将会以同样的方式接触并限制通气管道11底壁的升高,从而产生不同水平的阻力。这些可另选的实例,都是基于本发明的原则和机制,它们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另选的实例,压抑板65的不同的部分或者整个压抑板65可以被制成不同的形态,只要没有尖锐的棱角,它们可以是椭圆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或它们的延伸及混合形状。在另一个可选实例,它们可以被设计或制作成凸出的曲线或者凹陷的曲线,有角度的或者没有角度的,或者是分叉的,但是“限制工具”和通气管道延伸片16以及它的替代设计所产生调节通气管道远端开对端移动机理,是本发明的主要原则之一,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11,13a,13b,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第二实施例设计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并且第二实施例所描述的部件的形态,各部件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它们的材料制作方法都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在第二实施例的设计中,增加一个会厌推举片,去掉了压抑板,所它所能执行的功能有些不一样。但其余的部件所执行的功能是与第一实施例一样。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1)本实施例的基底部不设置压抑板65;在此第二实施方案中,压抑板65的功能将会被喉的后壁89所替代,当气囊系统充气时,通气管道远端14的通气管道延伸片16将会直接与喉的后壁89相接触。在本装置插入过程中,通气管道远端开口14将会与病人或动物的声门入口结构88相接触,操作者将会感到明显阻力,操作者将会停止继续插入装置,这在第二实施方案中亦叫做预备位置。
在某些情况下,基底部的尖部将会首先到达上端食管开口,从而产生阻力,但是因为上端食道开口可以被扩张,操作者或许仍然感到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种阻力,有可能进一步插入装置,直到操作者感到强烈的阻力甚至是能停止继续插入的阻力,这个阻力就是因为通气管道远端开口与声门入口结构88相接触,所以此时本装置就是在预备位置。
当装置被插入在预备位置时,通气管道延伸片16将会位于喉的后壁89之后,但还没与喉的后壁89相接触,就像在第一实施方案中所描述的一样,操作者就可以开始给气囊充气。当通气管道延伸片16被充气的气囊抬起时,通气管道延伸片16将会与喉的后壁89相接触,而不是像在第一实施方案中的与压抑板65相接触。在此第二实施方案中,通气管道延伸片16的形状可以被制成一个凹形的或者在中心长轴方向槽状以便能适应喉后壁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案一样,通气管道延伸片16可以是通气管道远端底部的延伸或者是另外的部件结合到通气管道远端开口14的底壁上。同样的与第一实施方案一样,通气管道延伸片16可以被制成一种椭圆形状或者长方形状但没有尖角。其它的形状在第一实施方案中所描述的优选的或者是另选的形状在第二实施方案中也可被采用。通气管道延伸片16可以是直的,或者是可与底壁形成角度,或者也可以在它的近端中部或远端弯曲。当通气管道延伸片16的上表面与喉的后壁89相接触后,通气管道远端14就不可能再向上移动,这样就给予操作者一个信号,告知通气管道远端开口14已经与声门开口在上下方向上对端。
(2)通气管道的顶壁如象第一实验方案一样是平的,或近似于平面,通气管道远端14的顶壁设置有会厌推举片81,所述会厌推举片的根部83连接于所述通气管道远端14的顶壁,所述会厌推举片81在未被推举时位于通气管道远段管腔内,被推举后突出所述通气管道远端14外;会厌推举片的末尖部可选择性的设置为稍向上弯曲。如图13b所示,所述会厌推举片81的两侧设置有旁侧凸出85,所述通气管道远端14上设置有与所述旁侧凸出85相对应的边侧支持垫86,边侧支持垫86是一个在通气管道远端左边和右边侧壁上向其通气管道腔内的一个小突出,两边的边侧支撑垫可以是通气管道侧壁的一部分。插管前,所述会厌推举片81两侧的旁侧凸出85是位于通气管道腔内并刚好与其管腔的两侧壁接触,会厌推举片81可稍向下成弯曲状态,它的尖部接触或者几乎接触到通气管道远端14底壁或者是通气管道延伸片在被推出通气管道远端14之前位于边侧支持垫86之下。气管导管在插管的过程中,会厌推举片81将会被操作者用引导探棒或者是气管导管推举出通气管道远端开口之外并在所述边侧支持垫86之上。也就是说当会厌推举片81被插管探棒或者气管导管抬高时,旁侧凸出85就会翻越到边侧支持垫86的上面,边侧支持垫86用于从下面支持支持旁侧凸出85。进而会厌推举片81在插管过程中首先抬高会厌87,暴露声门,为来临的气管导管“开创”道路。另选例,边侧支持垫可被删去,将会厌推举片旁侧突出设置更长而弯曲或折叠与通气腔管内,在会厌推举片81被抬起之前,会厌推举片81是斜形的位于通气管道的11管腔内。因为会厌推举片81是由具有可弯曲性和弹性的材料制成,例如塑料,硅胶。当会厌推举片81被推到通气管道远端14之外并弹到通气管道的侧壁之上时,边两侧壁将会支持和抬起会厌推举片的旁侧凸出85,所以会厌推举片81不会掉回到原来通气管道11内的位置。在通气过程中,被抬高的会厌推举片81将会抬起并保持会厌87躺在会厌推举片81的上表面。这样让气流直接的进出于声门入口88。直接的空气气流可以产生层流,降低涡流的成分可以降低呼吸道阻力,这在本装置用于在自主性呼吸和正压机械辅助呼吸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具体的,通气管道远段10a顶壁12被纵向的两根分割线80分割为三部分,这两个分割线80纵向对称的设置于通气管道远段顶壁12并将通气管道远段10c从通气管道远端开口14向近端一段顶壁纵向地几乎平均的分为了三部分,中间部分与左边及右边的区域分离,并向通气管道腔内弯曲,称为会厌推举片81。会厌推举片81在两个纵向分割线80停止处弯曲向下,这个弯曲处称为会厌推举片的根部83。因此通气管道末端顶壁中央纵向地留下一个缺口。会厌推举片81在它自然状态下被构造成从它的根部弯曲向下,它的尖部接触或者几乎接触到通气管道远端底壁,气管导管在插管的过程中,会厌推举片81将会被引导探棒或者是气管导管推举。
在优选例,会厌推举片81是一个片状的且是与通气管道11壁同样的材料制成,会厌推举片81亦可以制成比通气管道11的管壁更薄,这样会有更多的可弯曲性。会厌推举片81可以被制成许多不同的形状,优选的案例可以是一个狭窄的条状的有一个逐渐变细的尖部且没有棱角。会厌推举片81还可以被制成其它形状,例如椭圆形、半椭圆形、三角形有两个分叉的“V”型或其它不规则形状;所有这些形状都需避免在通气过程中避免挡住气流,和避免在插管过程中挡住光纤镜的视野。
另选的,所述通气管道远端14设置有开口的左右侧壁上对边侧支持垫86,亦可设置两对边侧支持垫86沿通气管道远端14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就可以保持会厌推举片81停留在不同的高度以暴露声门。在另选的实例,边侧支持垫的功能可以由其它形状的部件来代替,例如沟状的、槽状的、凸出的角度等等。
实施例三
第三实施例图14是基于同样的设计理念与原则,但上面所描述的一些部件可以略去,这样使制造过程更为简单,减低费用。为了便于描述,现在将所有的最基本的部件放在一起,可以执行本装置的一些基本功能。它可以通过本实施例可以执行无创性器气管插管,自主性呼吸以及在一定限度内的正压呼吸。这些都在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在第三实施例中,如果所使用的部件与以前所提到的名字相同,那么编号也相同,它们的功能、大小以及与其它部件的关系与前面描述的一致。本实施例的操作方式除了没有引流管的操作之外,其它的功能操作基本与第一实施案相同。另外以前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的权利要求也适用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相同部件的权利要求也适用于两个上述的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包括通气管道、气囊、基底板、压抑板、以及食道塞和左边或右边食道塞肩部挡板72,并可选择性的加上光纤镜管道。光纤镜的管道的安排与第一实施例叙述的一致。在本实施例中,省略了食道引流管、第二引流管以及引流管环,还省去了通气管道延伸片以及会咽推举片。
第一实施例所述优选例及另选例的气囊,将同样的运用于本实施例。气囊亦分为环状部分及下端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通气管道的构造因为没有食道引流管及第二引流管,所以二者所占据的空间就成为了空气管道的空间。与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光纤镜管道终止于通气管道远端开口之前,因而使通气管道远端开口的横切面大于其余的部分。基底板的形态也与原基底板一样,仍是一个近似于椭圆形的平板,但在基底板的远端,压抑板从上方加上基底板从下方共同形成了一个远端逐渐变小的圆柱形结构,叫食道塞61。食道塞设计形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食道塞子一样能与食道壁紧贴形成封闭。食道塞61的外面形态与前面所述食道塞子99一样,但是它没有远端的开口。食道塞61是一个圆柱形的塞子状,具有均为弧形的顶壁或左侧壁或右侧壁以及底壁。它的底壁是基底板的延续。食道塞61的内部是空心的,它的圆形状封闭的远端可以堵住食道上端的返流物,并同时防止气流在通气过程中进入胃内。另外在基底板远端与食道塞61交界处,在食道塞61的两旁设置了两片横斜向的逐渐向两边沿着基底板远端弧线向近端扩展的片状结构,在食道塞的左边和右边各有一片,称为左边或右边食道塞肩部挡板72。左边或右边食道塞肩部挡板72与食道塞61的左边和右边侧壁是连续的的结构。食道塞和左边或右边食道塞肩部挡板72一起执行堵塞食道上端内容物返流以及防止通气气流进入食管的功能。左边或右边食道塞肩部挡板72继续沿着基底板的远段弧形边缘向近侧扩展,终止于左侧或右侧肩部近挡板边缘78。
压抑板的结构与前述的压抑板的结构基本一致,只是在压抑板的根部,不是与基底板相连接,而是向远端延伸形成了食道塞61的顶壁。或者说,压抑板就是食道塞顶壁的延伸,压抑板所执行的功能与前述一样,但是压抑板下斜段设计的更长,因而伸入到通气管道远端开口之内。当气囊充气后,通气管道远段被抬高,通气管道底壁中央沟18与压抑板下斜段69的中央沟相吻合,从而可引导气管插管,并且压抑板下斜段69与通气管道远段底壁的吻合形成封闭,可以引导气流直接进出声门入口。更为重要的是,压抑板就执行了限定了通气管道远端开口的高度,使通气管道远端开口与声门入口靠近并对端。另选的,在通气管道远端开口的底壁设置通气管道延伸片。压抑板65和通气管道延伸片16将会像在第一实施例一样的工作,执行同样的功能,并且达到在本另实施例三中实现与声门入口靠近并对端。与此同时,被限制升高高度的通气管道远段,会反过来限制气囊的继续膨胀,因此已充气的气囊内压增高,并且已充气的气囊会与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压制充气限制段50,使充气限制段50的管腔变窄,甚至近于关闭状态,因此对继续充气产生明显的阻力,从而使操作者停止充气。由此就建立起了避免过度充气同时也避免过少充气的机制。
本发明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及无创性气管插管的操作方法:
插入之前用医用润滑剂充分润滑,本装置的基地部的背面引流管环、压抑板以及管道系统远段。插入的方法与其它声门上呼吸道装置相同。但本装置的压抑板的上斜段在插入过程中会碰上声门开口的后壁,这就给操作者一个停止插入的信号,这个位置就叫准备位置。或者在另选的案例如果没有压抑板,那么通气管道远端开口就会碰到声门开口的边缘,操作者就会停止插入,然后稍将本装置退回约0.5-1公分,这个位置也叫准备位置。准备位置是给操作者一个信号,本装置已被插到病人咽喉部的一个适当位置,现在准备给气囊充气。操作者此时开始向气囊充气,随着气囊充气容量的增加,操作者会感到阻力明显增加,此时就意味着充气限制段的腔已被气囊压的很窄,此时停止充气。
现在如果操作者想做气管插管,操作者可以将一个目前通常使用的气管插管探棒,比如但并不限于“bougie”插入通气管道,“bougie”的远末端在到达并通过通气管道远端开口时,如果在这个实施例中有会咽推举片的构造,那么“bougie”远端就会推起会咽推举片,会咽推举片在从下面抬举会咽,从而声门完全打开。同时“bougie”的尖端会沿着通气管道中央沟以及通气管道延伸片的中央沟进入声门及气管,然后抽出气体,再将本装置沿着“bougie”抽出,最后将一个气管导管套在“bougie”的近末端,沿着“bougie”向下滑动,进入声门及气管。“bougie”会帮助这个插管的过程但操作者也可以选择不使用“bougie”,直接用气管导管插入通气管道,通气管道的远端亦会抬起会咽推举片,打开声门进入声门及气管。
如果操作者想使用本装置做为病人自主呼吸或者是正压机械性呼吸,此时只需要将通气管道的远端将相应的装置连接。

Claims (13)

1.一种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系统、气囊和基底部,
所述管道系统包括一个通气管道以及选择性设置或不设置的光纤镜管道,所述通气管道为具有通气管道远端开口及通气管道近端开口的空心管道,管道系统分为管道系统近段,管道系统中段及管道系统远段;
所述气囊包括气囊环状部分、气囊下端部分以及为气囊充放气的充气管道,所述气囊环状部分包绕于通气管道的远段的一段,所述气囊下端部分连接于所述气囊环状部分并设置于通气管道远段的底壁与基底板之间,气囊下端部分充气后的高度决定了通气管道远端被抬高的高度;
基底部包括引流管环及基底板;所述引流管环由食道引流管及第二引流管所形成的左引流管弧形段和右引流管弧形段组成,所述引流管环的远端设置有一个食道塞子,所述基底板位于引流管环的底部或者位于引流管环内,所述基底板的近端包括左右两个附连体,两个附连体分别与食道引流管及第二引流管相连,所述基底部设置于通气管道远端开口的下面,并且基底部的远端由通气管道远端继续向远侧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部还包括压抑板,所述压抑板包括压抑板根部、压抑板远段、压抑板上斜段和压抑板下斜段,所述压抑板根部连接于基底部的远端,所述压抑板上斜段相对于压抑板远端向上倾斜,所述压抑板下斜段相对于压抑板上斜段向下倾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抑板下斜段的中央设置有一个凹陷的中央沟,所述的压抑板上斜段在本装置插入过程中与声门开口边缘相遇从而对继续插入产生阻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道的远段设置有通气管道末端底壁中央沟,所述通气管道末端底壁中央沟在通气管道远端被抬高时,与所述压抑板下斜段上的中央沟相吻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道的远端开口设置有通气管道延伸片,所述通气管道延伸片在随着通气管道远段被充气的气囊升高的过程中,与压抑板相接触形成密封或者与喉的后壁紧紧相贴。
6.如权利要求书5所述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道延伸片在通气管道一致的纵向方向设置有通气管道延伸片中央沟,所述通气管道延伸片中央沟与所述压抑板下斜段中央沟相吻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食道引流管与通气管道中段及近段相平行,所述食道引流管远端开口通过了食道塞子的中心,所述食道引流管远端开口在引流食道内容物的同时,所述食道塞子可与食道上端开口周围组织形成接触与封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管与通气管道近段和通气管道中段相平行,所述第二引流管的远端连接于食道引流管的远端侧壁上,所述第二引流管与食道引流管接触部分的临近管壁上设置有多个穿透孔,所述穿透孔用于让基底板上的分泌物或者过高压力的气流进入第二引流管并流到体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道延伸片被充气的气囊抬高并与压抑板或者是喉的后壁相接触时,通气管道延伸片的两侧边分别与咽喉部的左边及右边壁相接触,并与基底部形成压力缓冲室,所述压力缓冲室可将过高压力的气流通过第二引流管的穿透孔引流到体外。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其特征在于,通气管道远段被充气的气囊抬高后,通气管道远端开口与声门开口对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道包括充气限制段,所述充气限制段设置于所述通气管道的外壁与气囊壁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道的远端的顶壁设置有一个会咽推举片,所述会咽推举片可被推出所述通气管道的远端开口外,所述会咽推举片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旁侧凸出,所述旁侧凸出将会咽推举片维持在一个被抬高的位置。
13.一种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管道、气囊、基底板及位于基底板上的压抑板和食道塞;
所述通气管道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管道,所述通气管道远段的底壁上设置有一个中央沟,
所述基底板连接于通气管道底壁或侧壁并延伸于通气管道远端开口之外,
气囊包括气囊环状部分,气囊下端部分以及为气囊充放气的充气管道,气囊环状部分包绕于通气管道远段,气囊下端部分位于通气管道远段与基底板之间,充气管道包括充气限制段,所述充气限制段位于通气管道的外壁与气囊壁之间;
所述压抑板包括压抑板根部、压抑板远段、压抑板上斜段和压抑板下斜段,所述压抑板根部和所述基底板的远端形成塞子样的食道塞,所述食道塞用于塞住食道上端开口以防止返流,所述压抑板下斜段延长伸入通气管道远端开口内,在气囊充气后与通气管道远段底壁上的中央沟相吻合,
所述食道塞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肩部挡板,所述食道塞及所述左右两侧的肩部挡板用于堵塞食管口防止胃液返流以及气流进入食管。
CN201810636823.1A 2018-06-20 2018-06-20 一种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 Withdrawn CN1091258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6823.1A CN109125870A (zh) 2018-06-20 2018-06-20 一种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6823.1A CN109125870A (zh) 2018-06-20 2018-06-20 一种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25870A true CN109125870A (zh) 2019-01-04

Family

ID=64802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36823.1A Withdrawn CN109125870A (zh) 2018-06-20 2018-06-20 一种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2587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0064A (zh) * 2019-05-31 2019-08-30 吉林大学 一种气管内插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2129A (zh) * 2007-08-30 2010-09-22 K·巴斯卡 喉罩
WO2013182460A1 (de) * 2012-06-04 2013-12-12 Singularity Ag Larynxmaskenkopf
CN204379934U (zh) * 2014-11-28 2015-06-10 刘红燕 一种带侧管冲洗吸痰引流的喉罩气道导管
CN205360190U (zh) * 2015-12-04 2016-07-06 孙扬 一种无需喉镜的气管插管装置
CN106535973A (zh) * 2014-03-12 2017-03-22 米纳什·巴斯卡博士 改进的喉部罩
CN107583159A (zh) * 2015-12-04 2018-01-16 孙扬 一种气管插管、声门上自主呼吸并可正压通气的装置
CN207101599U (zh) * 2016-12-20 2018-03-16 常州昌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引流作用的免充气式喉罩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2129A (zh) * 2007-08-30 2010-09-22 K·巴斯卡 喉罩
WO2013182460A1 (de) * 2012-06-04 2013-12-12 Singularity Ag Larynxmaskenkopf
CN106535973A (zh) * 2014-03-12 2017-03-22 米纳什·巴斯卡博士 改进的喉部罩
CN204379934U (zh) * 2014-11-28 2015-06-10 刘红燕 一种带侧管冲洗吸痰引流的喉罩气道导管
CN205360190U (zh) * 2015-12-04 2016-07-06 孙扬 一种无需喉镜的气管插管装置
CN107583159A (zh) * 2015-12-04 2018-01-16 孙扬 一种气管插管、声门上自主呼吸并可正压通气的装置
CN207101599U (zh) * 2016-12-20 2018-03-16 常州昌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引流作用的免充气式喉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0064A (zh) * 2019-05-31 2019-08-30 吉林大学 一种气管内插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80064B (zh) * 2019-05-31 2023-07-28 吉林大学 一种气管内插管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14995B2 (en)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and supraglottic airway device
CN104994899B (zh) 可逆性气道装置以及用于使患者通气的相关方法
CA2697439C (en) Laryngeal mask
CN101172180B (zh) 喉头罩
CN105343975B (zh) 一种无需喉镜的气管插管装置
RU2675356C1 (ru) Воздуховод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нтубации (варианты)
CN103037927A (zh) 气道限位装置
CA2562677A1 (en) Non-tracheal ventilation tube
TWI687243B (zh) 人造氣道裝置
CN102921083A (zh) 胃肠镜检查用双气囊喉罩通气道
CN109999297A (zh) 一种可正压通气并可无创性插管的声门上装置
CN205515880U (zh) 一种多功能呼吸气道管理装置
CN109481805A (zh) 一种经鼻喉部通气导管
TW201317015A (zh) 喉頭罩
CN211584745U (zh) 一种免充气可视润滑喉罩
CN109125870A (zh) 一种无创性气管插管并可正压通气的声门上呼吸道装置
CN220276077U (zh) 具有梨状窝内限位结构的声门罩
CN203763605U (zh) 喉罩通气道结构
CN108175918B (zh) 上提咽喉组织器及用于困难气道的装置
CN206120893U (zh) 双腔无囊非预期性可更换导管式喉罩
CN101530646A (zh) 带有咬口的胃镜用吸氧面罩
CN213432385U (zh) 一种防返流免充气密封喉罩
CN209221233U (zh) 一种双气囊医用喉罩
CN109701130A (zh) 一种急救双腔双套囊喉通气管
CN209967336U (zh) 一种新型儿童气管插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