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090004B -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90004B
CN109090004B CN201811175463.6A CN201811175463A CN109090004B CN 109090004 B CN109090004 B CN 109090004B CN 201811175463 A CN201811175463 A CN 201811175463A CN 109090004 B CN109090004 B CN 1090900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hatching
propagation
seedling raisin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754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90004A (zh
Inventor
刘青华
须藤直美
孟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Fishseeds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Fishseeds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Fishseeds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Fishseeds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7546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9000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09840 priority patent/WO202007328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090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90004A/zh
Priority to US17/227,424 priority patent/US20210227808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90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900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7Liquid pumps for aqua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1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fish
    • A01K61/17Hatching, e.g. incub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3Aquaria; Terra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1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2Introducing gases into the water, e.g. aerators, air pu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将池塘划分为依次连接的繁殖区块、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池塘内设置曝气装置;所述繁殖区块和孵化区块之间设有第一网格框,所述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之间设有第二网格框,所述曝气装置的出气口设置于繁殖区块、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内。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方法。本发明将池塘分隔成生态环境特异的三个功能性区块,并进行区块功能性优化,精准地满足性腺自然发育成熟、自然产卵、孵化和育苗的仿生态条件,显著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和育苗率;通过小循环和大循环将三个区块进行有序的、自动化融合,最后整合成为单向循环水高密度育苗系统,综合性地提高了繁殖和育苗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将池塘进行功能性区块分隔,划分成繁殖区块、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从而提高鱼类,尤其是应激反应强烈的名贵鱼自然繁育效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鱼类人工繁殖主要采用“人工催产”的方法进行的,即将性腺成熟的亲鱼进行人工激素注射催产或催熟,人工授精获得的受精卵在孵化设备中孵化,然后搬入育苗池进行培育。常规的“人工催产”繁殖方法技术复杂,由于无法对性腺发育成熟度进行准确的判断,需要储备大量的亲鱼,进行多次催产操作,所以对亲鱼的损伤较大,而且需要借助复杂的设备和不间断的人工维护,成为水产养殖生产中工作强度最大、难度最大和风险最大的工作之一。很多鱼类由于应激反应较强,或性腺发育成熟度难以判断,导致人工催产的盲目性很大,而且,亲鱼一旦激素催产,不产卵便由于性腺膨胀而死亡,繁殖效率低或无法实施人工繁殖。
采用“人工诱导自然产卵”的方法较为温和,在繁殖季节,对性腺发育较为成熟的亲鱼置入产卵池进行培育,提供较好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水流等优良的水质生态环境,诱导其自然产卵于人造的“收卵桶”、“集卵器”或“鱼巢”。发现大量产卵后,将人造产卵设备取出,置入孵化设备中进行孵化。由于无需进行人工授精,对亲鱼的伤害较小,而且受精率和孵化率高,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繁殖方法。
鱼类自然产卵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相关繁殖生理和激素诱导的系统性研究更为少见。鱼类自然产卵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性腺发育不同步,产卵期较长,往往持续两个多月左右,费时费力,繁殖效率较低;而且,很多受精卵无法获取,造成损失。我们的研究表明,鲥鱼、黄金斑、银桂鱼和尖吻鲈等性情急躁的名贵鱼的性腺发育不同步,其原因往往是由于在培育期间的应激反应过度造成的(liu等2018)。同样,Shourbela(2016)也报道了慢性应激反应(chronic stress)抑制了鮰鱼性腺发育的激素诱导作用。引发应激反应的原因很多,主要起因于养殖环境不稳定、水质不良、营养不当、以及人为惊吓、受伤等原因。例如,采用常规的产前 “人工诱导自然产卵” 的方法,银桂鱼产卵率低(﹤62%),而且性腺发育同步性差,产卵期持续82天,产出的鱼卵无法集中收集,鱼苗自相残杀,导致育苗率较低,难以应用于规模化生产。
国内外学者最新的研究发现,降低应激反应可提高自然产卵方法的繁殖效率,主要方法包括在繁殖季节之前,提前将繁殖群体放入仿生态产卵池,精心饲养,让亲鱼适应产卵池,在接近自然环境(包括温度和光照的日节律)流水条件下,显著提高鱼类性腺系数(Wylie等2018)。提前进入产卵池培育的美国银桂鱼亲鱼在产卵时的皮质甾醇含量(122-148ng/g)显著低于“人工诱导自然产卵”的亲鱼(163-195ng/g)(Liu等2018)。有关研究表明,改善产卵前亲鱼培育的生态环境,降低其应激反应,促使性腺自然成熟,优化繁殖和育苗的方法,对提高繁殖效率和育苗效率,促进名贵鱼类养殖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目前这些仅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仍然没有较好的装置和成熟的工艺。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人工催产”技术中亲鱼损耗大,技术复杂、工作强度大,以及“人工诱导自然产卵”周期长,繁育效率低,成本高,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本发明根据亲鱼、受精卵和鱼苗对生态环境需求的特异性、生物学特征,以及仿生态循环水高密度育苗原理,将池塘分隔成三个生态环境特异的功能性区块,即繁殖区块、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并进行区块功能性优化,强化亲鱼的产前适应性培育,从而可以精准地满足产前性腺发育成熟、自然产卵、孵化和育苗的仿生态条件,降低应激反应,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将池塘划分为依次连接的繁殖区块、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池塘内设置曝气装置;所述繁殖区块和孵化区块之间设有第一网格框,所述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之间设有第二网格框,所述曝气装置的出气口设置于繁殖区块、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内;还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一网箱,所述第一网箱设置于孵化区块,第一水泵设置于第一网箱内,第一水泵用于将孵化区块的水抽至繁殖区块内;还包括第二水泵和第二网箱,所述第二网箱设置于育苗区块,第二水泵设置于第二网箱内,第二水泵用于将育苗区块的水抽至繁殖区块内。
作为改进,还包括第一遮阳装置,所述第一遮阳装置设于孵化区块的顶部。
作为另一种改进,还包括第二遮阳装置,所述第一遮阳装置设于育苗区块中央的顶部。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曝气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气泵、通气管道、一组纳米气石或气排,所述一组纳米气石或气排设置于繁殖区块、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内;优选地,所述气泵为涡轮式气泵。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网格框和第二网格框为5-40目的网格框。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曝气:使用前,利用曝气装置为繁殖区块、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充气,使各区块曝气均匀、溶氧充足;
(2)繁殖:将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置入繁殖区块内,第一水泵将孵化区块的水泵入繁殖区块、繁殖区块的水经由第一网格框进入孵化区块,从而在繁殖区块和孵化区块之间形成小循环水流,刺激亲鱼性腺发育,使亲鱼产卵;产下的鱼卵分为粘性卵、浮性卵和半浮性卵,在繁殖区块内放入产卵巢,用于收集粘性卵;利用曝气装置在繁殖区块内均匀充气,使得浮性卵和半浮性卵均匀分布在水层中;水流在推动繁殖区块的水流经由第一网格框进入孵化区块的同时,也使浮性卵、半浮性卵和初孵仔鱼流入孵化区块;批次产卵结束后,将亲鱼从繁殖区块捕出;
(3)孵化:鱼卵在孵化区块内进行孵化;孵化前10-20天在育苗区块培育饵料生物;孵化时,当初孵仔鱼开始平游时,开启第二水泵,第二水泵将育苗区块的水泵入繁殖区块、繁殖区块的水经由第一网格框进入孵化区块、孵化区块的水经由第二网格框进入育苗区块,从而在繁殖区块、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之间形成大循环水流,初孵仔鱼随着大循环水流经第二网格框进入育苗区块育苗;
(4)育苗:初孵仔鱼在育苗区块内进行育苗。
具体而言,该方法根据繁殖和育苗不同的生理特点和生态需求,将池塘分隔成生态环境特异的三个功能性区块,即繁殖区块、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并进行区块功能性优化,让亲鱼尽快适应于产卵环境,从而精准地满足性腺自然发育成熟、自然产卵、孵化和育苗的仿生态条件。以上三个区块对优异水质的相同要求外,具有完全独立的、不同的生态需求和生产功能。
繁殖区块的生态特征为单向流水、充足的光照、稳定的和优异的清水生态环境,以满足亲鱼性腺发育对较强的水流刺激、以及节律性温度、光照和水质的特殊需求;将亲鱼置于仿自然生态的、较大流水养殖环境的繁殖区块进行适应性培育,让亲鱼尽快适应于产卵环境,促使性腺自然发育成熟,并自然产卵,产出的受精卵或仔鱼随小循环水流进入孵化区块,自然孵化。
孵化区块的生态特征为阴暗的环境,均匀的曝气,以满足受精卵和初孵仔鱼对微翻水的喜爱,避免阳光辐射的危害;孵化前,在育苗区块进行绿水饵料培育,为初孵仔鱼准备充足的小型浮游动物。
育苗区块的生态特征则为绿水,充足的浮游植物和营养、溶氧、曝气、温柔光照,需要不断地肥水和绿水培育,以满足浮游动物的生长需求。孵化完成后,初孵仔鱼随大循环水流进入育苗区块,摄食适口饵料,进行培育。
批次产卵结束时,大部分鱼卵或初孵仔鱼已随小循环水流进入孵化区块,可以在不损伤鱼苗的情况下,将亲鱼从繁殖区块捕出,防止亲鱼残食鱼卵或鱼苗;未产卵的亲鱼可放入新的产卵池继续产卵,提高亲鱼的重复利用率、避免不同批次的鱼苗相互残杀,轮繁轮捕的新工艺可进行繁殖批次化生产。
随着鱼苗的生长,繁殖和孵化的功能丧失,大循环流水将三个区块功能融合,最终整合为一体,流水可提高水质微生物净化作用,形成单向循环的高密度流水育苗系统。
该方法将池塘自然繁殖和高密度循环水培育鱼苗的方法有序地整合为一体,构成操作简便、生产有序、稳定可靠的名贵鱼类繁殖和育苗系统,轮繁轮捕的新工艺可进行繁殖批次化生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有益效果:本发明将池塘分隔成生态环境特异的三个功能性区块,并进行区块功能性优化,精准地满足性腺自然发育成熟、自然产卵、孵化和育苗的仿生态条件,显著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和育苗率;通过小循环和大循环将三个区块进行有序的、自动化融合,最后整合成为单向循环水高密度育苗系统,综合性地提高了繁殖和育苗的效率。
具体而言,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优势:
该方法强化了亲鱼产前培育,产卵率高。一方面,繁殖区块为繁殖群体提供了温馨优异的产前仿生态养殖环境,有利于促进性腺发育,对性腺发育同步性具有较强的诱导作用,提高亲鱼的产卵率。另一方面,无需催产,避免了传统方法在产卵前催产操作引发的应激反应,对应激反应较强、性腺发育不规则,或无法准确实施人工催产的品种尤为有效。
该方法对亲鱼损伤小,可以重复利用。轮繁轮捕的新工艺可进行繁殖多批次化生产,亲本多次配对,重复利用率高;避免不同批次的鱼苗相互残杀。由于受精卵和初孵仔鱼会全部集聚在孵化区块,轮繁轮捕时,不会因捕捞亲鱼搅混水呛死鱼苗。
该方法产卵和孵化的生产效率高。小循环将产卵和孵化有效整合,自动化孵化,克服了传统方法人工孵化操作复杂、费时、劳动强度大等弊病;大循环让初孵仔鱼无损伤自动流入饵料充足的育苗区块,扩大了育苗面积,流水促进了水体自净功能,有助于饵料和鱼苗生长。
该方法将生态功能特异的产卵、孵化、育苗有序、自动化整合,降低人工操作对受精卵和鱼苗的伤害,提高了鱼类繁殖和育苗的设施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为鱼类繁殖和育苗的自动化提供了有价值的技术方案。
该方法简便易行,可控性强,无需特殊设备,成本低廉,适宜于对生态环境苛刻的名贵海淡水鱼类的繁殖和育苗,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见图1,将池塘划分为依次连接的繁殖区块1、孵化区块2和育苗区块3,池塘内设置曝气装置4;所述繁殖区块1和孵化区块2之间设有第一网格框5,所述孵化区块2和育苗区块3之间设有第二网格框6。所述第一网格框5和第二网格框6为5-40目的网格框。
所述曝气装置4包括依次连接的气泵41、通气管道42、一组纳米气石或气排43,所述一组纳米气石或气排43设置于繁殖区块1、孵化区块2和育苗区块3内;本发明中,所述气泵41为涡轮式气泵。
还包括第一水泵21、第一网箱22和第一遮阳装置23,所述第一网箱22设置于孵化区块2,第一水泵21设置于第一网箱22内,第一水泵21用于将孵化区块2的水抽至繁殖区块1内;所述第一遮阳装置23设于孵化区块2的顶部。
还包括第二水泵31、第二网箱32和第二遮阳装置33,所述第二网箱32设置于育苗区块3,第二水泵31设置于第二网箱32内,第二水泵31用于将育苗区块3的水抽至繁殖区块1内;所述第一遮阳装置33设于育苗区块3中央的顶部。
利用上述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装置育苗,包括以下步骤:
(1)曝气:
池塘为土池或水泥池,被分隔为繁殖区块1、孵化区块2和育苗区块3等三个功能性区块;由于春季天气变化无常,采用温室池塘育苗,可降低恶劣天气对产卵、孵化和育苗的影响。
使用前,利用曝气装置4为繁殖区块1、孵化区块2和育苗区块3充气,使各区块曝气均匀、溶氧充足。即,曝气装置4利用涡轮式气泵通过通气管道为以上三个功能性区块充气,由于各区块内均匀分布纳米气石或气排,使得池塘各个区块曝气均匀,溶氧充足。
(2)繁殖:亲鱼在繁殖区块1内进行繁殖;
将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置入繁殖区块1内;在孵化区块2靠近繁殖区块1的角落,安装内置有第一水泵21的第一网箱22网衣为60-100目,第一网箱22可有效地阻止鱼卵或仔鱼进入第一网箱22内,以免第一水泵21的吸入;繁殖区块1和孵化区块2由网目5-40的第一网格框5分隔,有效阻止亲鱼从繁殖区块1进入孵化区块2;
第一水泵21将孵化区块2的水泵入繁殖区块1、繁殖区块1的水经由第一网格框5进入孵化区块2,从而在繁殖区块1和孵化区块2之间形成小循环水流,刺激亲鱼性腺发育,使亲鱼产卵;产下的鱼卵分为粘性卵、浮性卵和半浮性卵,在繁殖区块1内放入产卵巢,用于收集粘性卵;利用曝气装置4在繁殖区块1内均匀充气,使得浮性卵和半浮性卵均匀分布在水层中;水流在推动繁殖区块1的水流经由第一网格框5进入孵化区块2的同时,也使浮性卵、半浮性卵和初孵仔鱼流入孵化区块2;这样,由形成的小循环水流24,不断地将浮性卵、半浮性卵和初孵仔鱼从繁殖区块1引入孵化区块2。
批次产卵结束后,将亲鱼从繁殖区块1捕出,防止亲鱼残食鱼卵或鱼苗,也使得鱼卵或鱼苗的批次接近,防止大小差异悬殊,避免不同批次的鱼苗相互残杀;未产卵的亲鱼可放入新的产卵池,重复使用,继续产卵。
(3)孵化:鱼卵在孵化区块2内进行孵化;
孵化区块2顶部由第一遮阳装置23全部覆盖,以避免阳光辐射对受精卵的伤害。
孵化前10-20天在育苗区块3绿水饵料培养,培育轮虫、枝角类等饵料生物;在育苗区块3与繁殖区块1相接处,安装第二网箱32,内置有第二水泵31;孵化时,当初孵仔鱼开始平游时,开启第二水泵31,第二水泵31将育苗区块3的水泵入繁殖区块1、繁殖区块1的水经由第一网格框5进入孵化区块2、孵化区块2的水经由第二网格框6进入育苗区块3,从而在繁殖区块1、孵化区块2和育苗区块3之间形成大循环水流,初孵仔鱼随着大循环水流经第二网格框6进入育苗区块6育苗;
(4)育苗:初孵仔鱼在育苗区块3内进行育苗;
在育苗区块3的中央搭建第二遮阳装置33,将育苗区块3部分遮阳;阳光对饵料培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对鱼苗尤其是仔鱼有较强的辐射杀伤作用,部分遮阳为仔鱼提供了遮阳保护作用,也为浮游生物提供了光照;当阳光过强时,仔鱼会集体栖息于第二遮阳装置33下,避免辐射伤害;
随着鱼苗不断地长大,鱼苗会逆水进入孵化区块2和繁殖区块1,进进出出,均匀地分布于三个区块,三个区块相互融合,最后整合为一体,形成单向循环的高密度育苗系统。
下面例举几个更具体的实例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2 美国桂鱼在区块式仿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繁殖和育苗。
美国银桂鱼(Pomoxis nigromaculatus),简称银桂鱼,是美国重要的游钓淡水鱼,上个世纪末引入中国,肉质细嫩,甜美,无肌间刺,受到市场的青睐。银桂鱼在穴坑产卵,雄鱼护卵。采用传统自然产卵的方法生产银桂鱼产量较低,造成苗种严重短缺,制约产业发展。
银桂鱼繁殖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它特殊的生物学特征。它属于多次产卵的肉食性鱼,性腺较小,一次产卵数量有限,加上它应激反应较大,人工催产效率低,损伤较大,所以,自然产卵是主要的繁殖方式。然而,繁殖后,必须将所有的亲鱼捕获,而且拉网时会严重伤害鱼苗。如果不及时将亲本全部捞出,亲本会残食鱼苗,而且,不同批次的鱼苗相互残杀,前功尽弃。
在用于银桂鱼繁殖的区块式池塘繁殖和育苗系统中,池塘为土池或水泥池,被分隔为繁殖区块、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等三个功能性区块。将池塘由气泵41通过通气管道42为以上三个功能性区块的充气,均匀分布纳米气石或气排43,使得池塘各区块曝气均匀,溶氧充足。
由于美国银桂鱼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而且有较强的应激反应,在初春,当水温高于15℃以上时,将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置入繁殖区块1,进行产卵前培育。繁殖区块1和孵化区块2由中间的第一网格框5(网目为5-40)分隔,防止亲鱼从繁殖区块1进入孵化区块2。在孵化区块2靠近繁殖区块1的角落,安装内置有第一水泵21的第一网箱22(网衣为60-100目),由第一水泵21泵水进入繁殖区块1形成小循环水流24,刺激亲鱼性腺发育;当性腺发育成熟,温度达到18-22℃时,银桂鱼的雄鱼在繁殖区块的池底建穴坑,吸引雌鱼进入穴坑产卵,雄鱼挤出精液受精,然后将雌鱼赶走,雄鱼守在穴坑护卵,以防其他鱼吃卵。
经2-3天的孵化,仔鱼孵出,在繁殖区块1的水层中浮游。仔鱼随小循环水流不断地从繁殖区块1流入孵化区块2,不断将初孵仔鱼从繁殖区块1带出,集中在孵化区块2,初孵仔鱼在孵化区块2随着充气而浮游在水中。第一网箱22可有效地阻止仔鱼进入网箱内,避免第一水泵21的吸入伤害。孵化区块1由第一遮阳装置23全部覆盖,以避免阳光辐射对初孵仔鱼的伤害。批次产卵结束时,将银桂鱼亲鱼从繁殖区块1捕出,防止亲鱼残食鱼苗,也使得鱼卵或鱼苗产出的批次接近,防止大小差异悬殊,避免不同批次的鱼苗相互残杀;未产卵的亲鱼可放入新的产卵池,重复使用,继续产卵。由于小循环不断地将初孵仔鱼导入并集中在孵化区块,捕捞亲鱼时,不会因拉网对鱼苗造成伤害。
在育苗区块3与繁殖区块1相接处,安装第二网箱32,内置有第二水泵31。当大多数初孵仔鱼平游时,开启第二水泵31,将育苗区块的水泵入繁殖区块1,形成大循环水流34,初孵仔鱼将不断地随着大循环水流经过第二网格框6进入育苗区块3,开始摄食饵料,进行培育。在育苗区块的中央用遮阳布搭建第二遮阳装置33,将育苗区块部分遮阳。阳光对饵料培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对鱼苗尤其是仔鱼有较强的辐射杀伤作用,部分遮阳为仔鱼提供了遮阳保护作用,也为浮游生物提供了光照,提高了水温,促进了饵料快速生长。当阳光过强时,仔鱼会集体栖息于第二遮阳装置33,避免辐射伤害。随着鱼苗不断地长大,银桂鱼苗会逆水进入孵化区块2和繁殖区块1,进进出出,均匀地分布于三个区块。三个区块相互融合,最后整合为一体,形成单向循环的高密度流水育苗系统。
在育苗期间,要保持大循环水体流动,定期施用益生菌制剂,例如,以包含芽孢杆菌、硝化菌和乳酸菌等益生菌为主,每月喷洒1-6次,通过水体流动,强化水体的水质净化能力,建立健康有活力的水质净化微生物菌群。
2017年,采用本发明的区块式仿生态繁殖和育苗系统显著地提高了银桂鱼产卵效率和育苗成活率。在600平方米的区块式繁殖和育苗系统中,银桂鱼亲鱼无一损失,产卵率为83%,培育出12.7万尾3cm的银桂鱼苗,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实施例3:尖吻鲈在区块式仿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繁殖和育苗。
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是肉食性鱼类,分布在东南亚、北澳洲和西太平洋沿海的名贵鱼。个体较大,肉质鲜美,深受欧美名贵海鲜市场的爱戴。尖吻鲈上个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一直受到海南、广东、福建等地养殖户的追宠,这是因为它不仅生长较快,产量高,而且它的广盐特性,适合在海水和淡水养殖,有着广阔的内陆和沿海养殖推广前景。然而,尖吻鲈的人工繁殖产量低,苗种需要大量进口,制约着尖吻鲈养殖产业的发展。
尖吻鲈人工繁殖的主要难度在于它特殊的雌雄同体的生物学特征、营养需求和降海洄游的生殖习性,产卵期较长,对环境变迁的依赖性较强。尖吻鲈在自然条件下,在淡水生长较快,2-3令的尖吻鲈体重可达3-5公斤。3-4令的尖吻鲈从内陆水域洄游到盐度30-32‰的沿海,性腺逐渐发育成熟和产卵。尖吻鲈是一种雄性先成熟的雌雄同体鱼,3-4令的鱼大多数鱼发育成雄性,5-6令的鱼开始性转化,大多数鱼转变成雌性,参与繁殖,自然界的繁殖期从4月到8月。国内学者对其繁殖生物学特征和生态习性研究较少,采用传统人工催产的方法,产卵率低,育苗成活率低,鱼苗相互残食,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尖吻鲈的鱼苗长期依赖进口。
在用于尖吻鲈繁殖的区块式池塘繁殖和育苗系统中,池塘为土池或水泥池,被分隔为繁殖区块、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等三个功能性区块。将池塘由气泵41通过通气管道42为以上三个功能性区块的充气,均匀分布纳米气石或气排43,使得池塘各区块曝气均匀,溶氧充足。
鉴于尖吻鲈对外界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对人工操作有较强的应激反应,性腺发育不同步,需要建立具有环境可控、稳定、不受天气影响,水质优异的仿生态亲鱼强化培育设施。在初春,当水温高于15-18℃以上时,挑选3令以上的、鳞片完整、无损伤、活动活跃的、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置入繁殖区块1的海水中,雌雄比例为1:1-1.5,盐度为15-32‰,进行产卵前适应性培育。培育期间,投喂海水鱼亲鱼专用饲料或冰鲜小鱼,每日2-3次。繁殖区块1和孵化区块2由中间的第一网格框5(网目为5-40)分隔,防止亲鱼从繁殖区块1进入孵化区块2。在孵化区块2靠近繁殖区块1的角落,安装内置有第一水泵21的第一网箱22(网衣为60-100目),由第一水泵21泵水进入繁殖区块1形成小循环水流24,刺激亲鱼性腺发育;培育前期,盐度为15-25‰。当性腺逐渐发育成熟,温度达到25-30℃时,雄性尖吻鲈开始追逐雌鱼,并自然产卵。尖吻鲈的受精卵为浮性卵,在曝气的情况下,在水中浮动,一部分受精卵会随小循环水流流入孵化区块2。在28℃条件下,20小时内孵出。初孵仔鱼随小循环水流不断地从繁殖区块1流入孵化区块2,集中在孵化区块的水层中浮游。
孵化区块的第一网箱22可有效地阻止受精卵和初孵仔鱼进入网箱内,避免第一水泵21的吸入伤害。孵化区块由第一遮阳装置23全部覆盖,以避免阳光辐射对受精卵和初孵仔鱼的伤害。批次产卵结束时,将尖吻鲈亲鱼从繁殖区块1捕出,防止亲鱼残食鱼苗,也使得产出的鱼卵或鱼苗批次尽量接近,防止大小差异悬殊,避免不同批次的鱼苗相互残杀;由于尖吻鲈产卵不集中,未产卵的亲鱼可放入新的产卵池,重复使用,继续产卵。由于小循环不断地将受精卵和初孵仔鱼导入并集聚在孵化区块,捕捞亲鱼时,不会造成拉网时搅混池水对鱼苗的伤害。
在育苗区块3与繁殖区块1相接处,安装第二网箱32,内置有第二水泵31。孵出第二天,当大多数初孵仔鱼平游时,开启第二水泵31,将育苗区块的水泵入繁殖区块1,形成大循环水流34,初孵仔鱼将不断地随着大循环水流经过第二网格框6进入育苗区块3,开始摄食饵料,进行培育。在尖吻鲈产卵前7-10天,在育苗区块投放发酵的有机肥(50-100公斤/亩),实施绿水培育饵料生物。尖吻鲈初孵仔鱼的个体较小,大约为1.6mm,小轮虫(60-100um)最为适宜。育苗初期一星期内,每日检查小轮虫数量,并补充轮虫,使轮虫数量不低于4-6个/ml。育苗期间,每2-3天添加小球藻、等鞭金藻母液,对饵料生物进行营养强化,有助于提高育苗成活率。育苗第15-25天,随着鱼苗生长速度加快,每天投喂鱼浆与鱼苗胶囊饲料的混合液,并逐渐增加饲料的含量,每日泼洒5-10次,坚持少量多餐,均匀泼洒,补充天然饵料的不足,逐渐加强驯食。当鱼苗达到3-4公分时,直接投喂胶囊饲料,做到定点、定时、定量。当鱼苗达到4-5公分时,要捕捞鱼苗,带水进行分筛,分池饲养,避免鱼苗相互残食。当规格达到6-8公分时,再次分筛,此时,尖吻鲈鱼种已完成驯食,相互残食现象较少,可以销售或养殖。
在育苗区块的中央用遮阳布搭建第二遮阳装置33,将育苗区块部分遮阳。阳光对藻类和天然饵料培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对鱼苗尤其是仔鱼有较强的辐射杀伤作用,部分遮阳为仔鱼提供了遮阳保护作用,也为浮游生物提供了光照。当阳光过强时,仔鱼或鱼苗会集体栖息于第二遮阳装置33,避免辐射伤害。随着鱼苗不断地长大,尖吻鲈苗会逆水进入孵化区块2和繁殖区块1,进进出出,均匀地分布于三个区块。三个区块相互融合,最后整合为一体,形成单向循环的高密度流水育苗系统。
在育苗期间,要保持大循环水体流动,定期施用益生菌制剂,例如,以包含芽孢杆菌、硝化菌和乳酸菌等益生菌为主,每月喷洒1-6次,通过水体流动,强化水体益生菌对水质的净化能力,并保持健康有活力的水质净化微生物菌群。
采用本发明的区块式仿生态繁殖和育苗系统显著地提高了尖吻鲈产卵效率和育苗成活率,尤其是提高了尖吻鲈的育苗效率。由于尖吻鲈的鱼苗较小,大约为1.62mm,在鱼苗在早期生长慢,卵黄囊较大,人为操作容易受伤,成活率较低。该方法中将饵料培养和饵料补充结合起来,饵料早期充足,生长快,并可将仔鱼培育和鱼种培育合并在一起,不必分池,也避免捕捞鱼苗时浑水呛死鱼苗。在520平方米的区块式繁殖和育苗系统中,尖吻鲈亲鱼产卵率为96%,培育出7.3万尾6-8cm的尖吻鲈苗种,而且个体大小均匀,降低了鱼苗相互残食的风险,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Claims (3)

1.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其特征在于:将池塘划分为依次连接的繁殖区块(1)、孵化区块(2)和育苗区块(3),池塘内设置曝气装置(4);所述繁殖区块(1)和孵化区块(2)之间设有第一网格框(5),所述孵化区块(2)和育苗区块(3)之间设有第二网格框(6),所述曝气装置(4)的出气口设置于繁殖区块(1)、孵化区块(2)和育苗区块(3)内;还包括第一水泵(21)和第一网箱(22),所述第一网箱(22)设置于孵化区块(2),第一水泵(21)设置于第一网箱(22)内,第一水泵(21)用于将孵化区块(2)的水抽至繁殖区块(1)内;还包括第二水泵(31)和第二网箱(32),所述第二网箱(32)设置于育苗区块(3),第二水泵(31)设置于第二网箱(32)内,第二水泵(31)用于将育苗区块(3)的水抽至繁殖区块(1)内;
还包括第一遮阳装置(23),所述第一遮阳装置(23)设于孵化区块(2)的顶部,孵化区块(2)顶部由第一遮阳装置(23)全部覆盖;还包括第二遮阳装置(33),所述第二遮阳装置(33)设于育苗区块(3)中央的顶部,将育苗区块(3)部分遮阳;所述曝气装置(4)包括依次连接的气泵(41)、通气管道(42)、一组纳米气石或气排(43),所述一组纳米气石或气排(43)设置于繁殖区块(1)、孵化区块(2)和育苗区块(3)内;所述第一网格框(5)和第二网格框(6)为5-40目的网格框;
第一水泵(21)将孵化区块(2)的水泵入繁殖区块(1)、繁殖区块(1)的水经由第一网格框(5)进入孵化区块(2),从而在繁殖区块(1)和孵化区块(2)之间形成小循环水流;
当初孵仔鱼开始平游时,开启第二水泵(31),第二水泵(31)将育苗区块(3)的水泵入繁殖区块(1)、繁殖区块(1)的水经由第一网格框(5)进入孵化区块(2)、孵化区块(2)的水经由第二网格框(6)进入育苗区块(3),从而在繁殖区块(1)、孵化区块(2)和育苗区块(3)之间形成大循环水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41)为涡轮式气泵。
3.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育苗设备的繁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曝气:使用前,利用曝气装置(4)为繁殖区块(1)、孵化区块(2)和育苗区块(3)充气,使各区块曝气均匀、溶氧充足;
(2)繁殖:亲鱼在繁殖区块(1)内进行繁殖;将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置入繁殖区块(1)内,第一水泵(21)将孵化区块(2)的水泵入繁殖区块(1)、繁殖区块(1)的水经由第一网格框(5)进入孵化区块(2),从而在繁殖区块(1)和孵化区块(2)之间形成小循环水流,刺激亲鱼性腺发育,使亲鱼产卵;产下的鱼卵分为粘性卵、浮性卵和半浮性卵,在繁殖区块(1)内放入产卵巢,用于收集粘性卵;利用曝气装置(4)在繁殖区块(1)内均匀充气,使得浮性卵和半浮性卵均匀分布在水层中;水流在推动繁殖区块(1)的水流经由第一网格框(5)进入孵化区块(2)的同时,也使浮性卵、半浮性卵和初孵仔鱼流入孵化区块(2);批次产卵结束后,将亲鱼从繁殖区块(1)捕出;
(3)孵化:鱼卵在孵化区块(2)内进行孵化;孵化前10-20天在育苗区块(3)培育饵料生物;孵化时,当初孵仔鱼开始平游时,开启第二水泵(31),第二水泵(31)将育苗区块(3)的水泵入繁殖区块(1)、繁殖区块(1)的水经由第一网格框(5)进入孵化区块(2)、孵化区块(2)的水经由第二网格框(6)进入育苗区块(3),从而在繁殖区块(1)、孵化区块(2)和育苗区块(3)之间形成大循环水流,初孵仔鱼随着大循环水流经第二网格框(6)进入育苗区块(3)育苗;
(4)育苗:初孵仔鱼在育苗区块(3)内进行育苗。
CN201811175463.6A 2018-10-10 2018-10-10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及方法 Active CN1090900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75463.6A CN109090004B (zh) 2018-10-10 2018-10-10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及方法
PCT/CN2018/109840 WO2020073280A1 (zh) 2018-10-10 2018-10-11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及方法
US17/227,424 US20210227808A1 (en) 2018-10-10 2021-04-12 Device and method for fish reproduction, hatching and larval cul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75463.6A CN109090004B (zh) 2018-10-10 2018-10-10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90004A CN109090004A (zh) 2018-12-28
CN109090004B true CN109090004B (zh) 2023-11-14

Family

ID=64868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75463.6A Active CN109090004B (zh) 2018-10-10 2018-10-10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27808A1 (zh)
CN (1) CN109090004B (zh)
WO (1) WO20200732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72924B1 (en) * 2018-04-13 2022-09-14 Andfjord Salmon As Efficient land-based fish farm
CN109673551B (zh) * 2019-02-25 2021-11-26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便携式鱼卵苗孵化培养的装置和方法
CN111183924A (zh) * 2019-03-19 2020-05-22 上海颖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养殖池进行黄鳝繁殖的方法
CN111507295B (zh) * 2020-04-23 2023-03-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水产养殖管理系统
CN112352712B (zh) * 2020-12-04 2022-06-07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一种犀角金线鲃人工繁殖方法
CN112616729A (zh) * 2020-12-30 2021-04-09 铜仁市渔业技术推广站 一种小口白甲鱼人工繁殖方法
CN113647347A (zh) * 2021-09-17 2021-11-16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海水鱼种苗的早期培育方法
CN113728948A (zh) * 2021-09-30 2021-12-03 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一种大泷六线鱼大规格苗种网箱生态培育方法
CN114223581A (zh) * 2021-12-01 2022-03-25 天津市金水族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高锦鲤孵化率的繁殖方法
CN114375879B (zh) * 2021-12-29 2023-07-18 广东省鳇鲸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促黄唇鱼亲鱼性腺发育的培育方法
CN114532279B (zh) * 2022-02-18 2023-10-27 郭振 一种基于马达供能的保护缸体
CN114568356B (zh) * 2022-03-17 2023-05-26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规模化培育亚东鲑鱼苗的方法
CN114885867B (zh) * 2022-05-26 2023-05-05 黄山跃腾渔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光唇鱼繁育驯养方法
CN114766398B (zh) * 2022-06-17 2022-08-30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面向粘沉性卵鱼类繁殖需求的生境营造装置及运行方法
CN116098099A (zh) * 2023-02-01 2023-05-12 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土著鱼原位隔离繁殖装置
US20240298614A1 (en) * 2023-03-09 2024-09-12 Joshua Terrell Neese Shellfish microhatchery and seeding process
CN116530446B (zh) * 2023-05-19 2023-11-10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一种鱼类黏性卵循环节水孵化装置及孵化方法
CN118036903B (zh) * 2024-04-11 2024-08-0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基于沙塘鳢行为数据的育苗养殖管理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8220A (en) * 1985-01-18 1988-04-19 Ewald Jr Herbert J Fish farm and hatchery
JPH04258234A (ja) * 1991-02-14 1992-09-14 Tokai Univ 付着卵の孵化方法
TW282389B (en) * 1995-10-30 1996-08-01 Liaw Yih Jeou Produ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ising fish fry
JPH1132617A (ja) * 1997-07-16 1999-02-09 Hanazono Kouekikai Tokubetsu Yougo Roujin Home Furawaa Buira タナゴとこのタナゴが産卵する貝との養殖方法
CN101715747A (zh) * 2009-11-27 2010-06-02 刘青华 一种促使长江刀鱼自然产卵的方法
TWM453356U (zh) * 2012-11-28 2013-05-21 Stone & L Resource Industry R & D Ct 鱘龍魚卵孵育裝置
CN103125416A (zh) * 2013-03-25 2013-06-05 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刀鱼亲鱼的生态工厂化繁育方法
CN103461248A (zh) * 2013-09-23 2013-12-25 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一种云南光唇鱼的苗种培育方法
CN104855310A (zh) * 2015-05-06 2015-08-26 龙南源头活水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光唇鱼仿生态工厂规模化繁育驯养方法
CN105613395A (zh) * 2015-12-29 2016-06-01 溧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一种淡水鱼苗繁育设施
CN105830970A (zh) * 2016-03-30 2016-08-10 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 兼顾仿生态繁殖和人工繁殖的大鲵繁育方法
CN208987556U (zh) * 2018-10-10 2019-06-18 苏州鱼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4115A (zh) * 2010-12-30 2012-07-04 上海海洋大学 青鳉鱼的人工养殖方法和养殖设备
CN203860234U (zh) * 2014-06-11 2014-10-08 山东海城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循环水产孵化装置
CN104170778A (zh) * 2014-08-18 2014-12-03 永丰一帆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胭脂鱼循环水控温规模繁育方法
CN104255623B (zh) * 2014-10-17 2016-05-18 海南大学 一种波纹唇鱼的人工育苗方法
US20170223934A1 (en) * 2016-03-05 2017-08-10 Mohsen Pakbaz Automated enclosed system for egg incubation and larval growth
CN105900879B (zh) * 2016-04-25 2018-08-21 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 一种青鳉鱼高效繁殖及孵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8220A (en) * 1985-01-18 1988-04-19 Ewald Jr Herbert J Fish farm and hatchery
JPH04258234A (ja) * 1991-02-14 1992-09-14 Tokai Univ 付着卵の孵化方法
TW282389B (en) * 1995-10-30 1996-08-01 Liaw Yih Jeou Produ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ising fish fry
JPH1132617A (ja) * 1997-07-16 1999-02-09 Hanazono Kouekikai Tokubetsu Yougo Roujin Home Furawaa Buira タナゴとこのタナゴが産卵する貝との養殖方法
CN101715747A (zh) * 2009-11-27 2010-06-02 刘青华 一种促使长江刀鱼自然产卵的方法
TWM453356U (zh) * 2012-11-28 2013-05-21 Stone & L Resource Industry R & D Ct 鱘龍魚卵孵育裝置
CN103125416A (zh) * 2013-03-25 2013-06-05 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刀鱼亲鱼的生态工厂化繁育方法
CN103461248A (zh) * 2013-09-23 2013-12-25 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一种云南光唇鱼的苗种培育方法
CN104855310A (zh) * 2015-05-06 2015-08-26 龙南源头活水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光唇鱼仿生态工厂规模化繁育驯养方法
CN105613395A (zh) * 2015-12-29 2016-06-01 溧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一种淡水鱼苗繁育设施
CN105830970A (zh) * 2016-03-30 2016-08-10 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 兼顾仿生态繁殖和人工繁殖的大鲵繁育方法
CN208987556U (zh) * 2018-10-10 2019-06-18 苏州鱼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我国海水鱼类养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下);洪万树, 张其永;科学养鱼(第10期);第17-1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27808A1 (en) 2021-07-29
WO2020073280A1 (zh) 2020-04-16
CN109090004A (zh) 2018-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0004B (zh)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及方法
CN103026988B (zh) 一种长江刀鲚室内集约化人工育苗方法
CN101375673A (zh) 一种石斑鱼工厂化人工育苗方法
CN102578001A (zh) 塘角鱼的单性育苗技术
CN110024722A (zh) 一种星斑裸颊鲷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6942105B (zh) 一种利用北方高温期进行香港牡蛎人工育苗的方法
CN110074023B (zh) 一种绿鳍马面鲀苗种培育方法
CN106942103B (zh) 一种瓜螺的人工育苗方法
CN111602616B (zh) 一种卵形鲳鲹苗种的培育方法
CN101647412A (zh) 纹缟虾虎鱼人工催产授精繁育方法
CN113455428B (zh) 一种马夫鱼的人工育苗方法
CN101897307B (zh) 利用网箱的鲤鱼家系选育方法
CN1401225A (zh) 一种文蛤育苗越冬及中间育成方法
CN112568159A (zh) 一种有机虾养殖病害防控方法
CN112243906A (zh) 一种利用虾池开展双齿围沙蚕育苗的方法
CN107926770B (zh) 赤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远缘杂交育种方法
CN208987556U (zh)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
CN111149735B (zh) 一种黄斑篮子鱼苗种的规模化培育方法
CN115735819A (zh) 一种岩牡蛎与葡萄牙牡蛎的杂交制种方法
CN110178760B (zh) 营养调控黄河口半滑舌鳎亲鱼繁殖高雌化苗种的方法
KR100588419B1 (ko) 말쥐치의 조기산란유도 및 종묘 생산방법
CN113424782A (zh) 一种白甲鱼人工繁殖的方法
CN101731166A (zh) 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方法
CN114600808B (zh) 一种珠母贝亲贝围塘促熟培育方法
CN112997934B (zh) 一种促进刺参亲体繁殖力提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