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89760A - 一种生态种植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种植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089760A CN109089760A CN201810878335.1A CN201810878335A CN109089760A CN 109089760 A CN109089760 A CN 109089760A CN 201810878335 A CN201810878335 A CN 201810878335A CN 109089760 A CN109089760 A CN 1090897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carbon dioxide
- weight
- greenhouse
- s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2—Treatment of plants with carbon dioxid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14—Greenhouses
- A01G9/1438—Covering materials therefor; Materials for protective coverings used for soil and plants, e.g. films, canopies, tunnels or cloch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B—PHOSPHATIC FERTILISERS
- C05B1/00—Superphosphates, i.e. fertilisers produced by reacting rock or bone phosphates with sulfuric or phosphoric acid in such amounts and concentrations as to yield solid products directly
- C05B1/02—Superphosph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D—IN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FERTILISERS PRODUCING CARBON DIOXIDE
- C05D7/00—Fertilisers producing carbon dioxid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D—IN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FERTILISERS PRODUCING CARBON DIOXIDE
- C05D9/00—Other inorganic fertilis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80—Soil condition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otan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种植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方法:(1)采用抗雾气高透光薄膜作为大棚膜;(2)采用发酵池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膜分离装置从空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相结合的方式补充二氧化碳;(3)采用先升温除湿后人工除湿的方法调控湿度;(4)土壤的营养化。本发明从大棚膜的选用、大棚内二氧化碳的补充、湿度的调整、土壤的营养化四个影响农作物生长重要外部因素,保证了农作物的正常光合作用,减少了病虫害,使得农作物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状态,实现了高产出、高品质的目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种植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农业依赖于自然天气,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冬季干冷,夏季湿热,很大程度上约束了作物的生长,限制了农作物的产量跟生长周期,同时我国持续增加的人口也使得土地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发展现代化农业十分必要。
发展设施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多地少问题的最有效方式,其中温室大棚技术是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方向。温室大棚的出现,降低了作物对于外界环境的依赖性,营造了一个适合作物生长的小系统环境,满足了人们对于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是现代农业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效果好的生态种植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生态种植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它从大棚膜的选取、二氧化碳的补充、湿度的调节、土壤的营养化四个方面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具体的:
(1)大棚膜的选取:采用抗雾气高透光薄膜作为大棚膜;
(2)二氧化碳的补充:在大棚内设置发酵池,大棚外设置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发酵池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发酵液,二氧化碳作为大棚日常二氧化碳供给,当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设定值时,启动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从空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作为大棚二氧化碳的补充;
(3)湿度的调节:首先通过升温的方式进行除湿,当湿度仍然高于设定值时,采用人工除湿的方法调控湿度,人工除湿采用有机废弃物为原料,人工除湿完毕后,将有机废弃物破碎作为发酵池发酵的原料;
(4)土壤的营养化:向土壤中施加发酵池发酵的发酵液,为土壤提供营养。
优选的,所述抗雾气高透光薄膜采用内层涂有胶体SiO2涂敷层的聚乙烯薄膜。
优选的,设置发酵池的方法为在大棚内挖坑,坑内铺设防水布;放置破碎后的有机废弃物和腐熟剂;浇水后再用有开孔的防水布覆盖进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发酵液。
腐熟剂采用欧科拜克的秸秆腐熟剂,也可以采用其他腐熟剂。
优选的,人工除湿的方法为:在大棚土壤层上覆盖由有机废弃物组成的覆盖物,覆盖物的厚度为1-3厘米。
优选的,有机废弃物由30-60重量份稻草、30-60重量份麦糠、1-5重量份生物质炭、5-10重量份木渣、1-5重量份废弃报纸组成。
优选的,方法(4)向土壤中施加发酵液时还同时施加相同重量份的营养料,所述营养料由包膜膨胀珍珠岩80- 90重量份、海藻泥30-40重量份、粉煤灰20-30重量份、酒糟5-10重量份、草炭10-20重量份、微量元素1-3 重量份和水100-120重量份。
所述的微量元素为硫酸亚铁、硫酸锰、硫酸铵的混合物。
所述包膜膨胀珍珠岩按重量份计由微孔淀粉30-40份、珍珠岩20-30份、有机肥10-15 份和无机肥2-8份组成;
所述有机肥按重量份计由生物质炭粉2-4份、大豆饼2-4份、贝壳粉1-3份、茶叶渣1-3份、豆渣1-2份、羊粪1-2份和发酵剂0.3-0.5份组成;所述无机肥按重量份计由硝酸钾1-3份、硼酸1-3份、硝酸钙0.2-0.6份、硫酸锰0.2- 0.6份、过磷酸钙0.2-0.4份和硫酸锌0.2-0.4份组成。发酵剂采用EM发酵剂,也可以采用其他发酵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从大棚膜的选用、大棚内二氧化碳的补充、湿度的调整、土壤的营养化四个影响农作物生长重要外部因素,四个因素环环相扣,既实现了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又保证了农作物的正常的光合作用,减少了病虫害,使得农作物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状态,实现了高产出、高品质的目标。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生态种植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它从大棚膜的选取、二氧化碳的补充、湿度的调节、土壤的营养化四个方面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具体的:
(1)大棚膜的选取:采用抗雾气高透光薄膜作为大棚膜;
(2)二氧化碳的补充:在大棚内设置发酵池,大棚外设置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发酵池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发酵液,二氧化碳作为大棚日常二氧化碳供给,当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设定值时,启动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从空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作为大棚二氧化碳的补充;
(3)湿度的调节:首先通过升温的方式进行除湿,当湿度仍然高于设定值时,采用人工除湿的方法调控湿度,人工除湿采用有机废弃物为原料,人工除湿完毕后,将有机废弃物破碎作为发酵池发酵的原料;
(4)土壤的营养化:向土壤中施加发酵池发酵的发酵液,为土壤提供营养。
所述抗雾气高透光薄膜采用内层涂有胶体SiO2涂敷层的聚乙烯薄膜。
设置发酵池的方法为在大棚内挖坑,坑内铺设防水布;放置破碎后的有机废弃物和腐熟剂;浇水后再用有开孔的防水布覆盖进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发酵液。
人工除湿的方法为:在大棚土壤层上覆盖由有机废弃物组成的覆盖物,覆盖物的厚度为1厘米。
有机废弃物由30重量份稻草、30重量份麦糠、1重量份生物质炭、5重量份木渣、1重量份废弃报纸组成。
方法(4)向土壤中施加发酵液时还同时施加相同重量份的营养料,所述营养料由包膜膨胀珍珠岩80重量份、海藻泥30重量份、粉煤灰20重量份、酒糟5重量份、 草炭10重量份、微量元素1重量份和水100重量份。
实施例2
一种生态种植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它从大棚膜的选取、二氧化碳的补充、湿度的调节、土壤的营养化四个方面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具体的:
(1)大棚膜的选取:采用抗雾气高透光薄膜作为大棚膜;
(2)二氧化碳的补充:在大棚内设置发酵池,大棚外设置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发酵池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发酵液,二氧化碳作为大棚日常二氧化碳供给,当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设定值时,启动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从空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作为大棚二氧化碳的补充;
(3)湿度的调节:首先通过升温的方式进行除湿,当湿度仍然高于设定值时,采用人工除湿的方法调控湿度,人工除湿采用有机废弃物为原料,人工除湿完毕后,将有机废弃物破碎作为发酵池发酵的原料;
(4)土壤的营养化:向土壤中施加发酵池发酵的发酵液,为土壤提供营养。
所述抗雾气高透光薄膜采用内层涂有胶体SiO2涂敷层的聚乙烯薄膜。
设置发酵池的方法为在大棚内挖坑,坑内铺设防水布;放置破碎后的有机废弃物和腐熟剂;浇水后再用有开孔的防水布覆盖进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发酵液。
人工除湿的方法为:在大棚土壤层上覆盖由有机废弃物组成的覆盖物,覆盖物的厚度为2厘米。
有机废弃物由50重量份稻草、45重量份麦糠、3重量份生物质炭、8重量份木渣、4重量份废弃报纸组成。
方法(4)向土壤中施加发酵液时还同时施加相同重量份的营养料,所述营养料由包膜膨胀珍珠岩85重量份、海藻泥35重量份、粉煤灰25重量份、酒糟8重量份、 草炭16重量份、微量元素2重量份和水110重量份。
实施例3
一种生态种植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它从大棚膜的选取、二氧化碳的补充、湿度的调节、土壤的营养化四个方面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具体的:
(1)大棚膜的选取:采用抗雾气高透光薄膜作为大棚膜;
(2)二氧化碳的补充:在大棚内设置发酵池,大棚外设置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发酵池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发酵液,二氧化碳作为大棚日常二氧化碳供给,当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设定值时,启动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从空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作为大棚二氧化碳的补充;
(3)湿度的调节:首先通过升温的方式进行除湿,当湿度仍然高于设定值时,采用人工除湿的方法调控湿度,人工除湿采用有机废弃物为原料,人工除湿完毕后,将有机废弃物破碎作为发酵池发酵的原料;
(4)土壤的营养化:向土壤中施加发酵池发酵的发酵液,为土壤提供营养。
所述抗雾气高透光薄膜采用内层涂有胶体SiO2涂敷层的聚乙烯薄膜。
设置发酵池的方法为在大棚内挖坑,坑内铺设防水布;放置破碎后的有机废弃物和腐熟剂;浇水后再用有开孔的防水布覆盖进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发酵液。
人工除湿的方法为:在大棚土壤层上覆盖由有机废弃物组成的覆盖物,覆盖物的厚度为3厘米。
有机废弃物由60重量份稻草、60重量份麦糠、5重量份生物质炭、10重量份木渣、5重量份废弃报纸组成。
方法(4)向土壤中施加发酵液时还同时施加相同重量份的营养料,所述营养料由包膜膨胀珍珠岩90重量份、海藻泥40重量份、粉煤灰30重量份、酒糟10重量份、 草炭20重量份、微量元素3 重量份和水120重量份。
实施例4
一种生态种植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它从大棚膜的选取、二氧化碳的补充、湿度的调节、土壤的营养化四个方面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具体的:
(1)大棚膜的选取:采用抗雾气高透光薄膜作为大棚膜;
(2)二氧化碳的补充:在大棚内设置发酵池,大棚外设置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发酵池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发酵液,二氧化碳作为大棚日常二氧化碳供给,当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设定值时,启动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从空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作为大棚二氧化碳的补充;
(3)湿度的调节:首先通过升温的方式进行除湿,当湿度仍然高于设定值时,采用人工除湿的方法调控湿度,人工除湿采用有机废弃物为原料,人工除湿完毕后,将有机废弃物破碎作为发酵池发酵的原料;
(4)土壤的营养化:向土壤中施加发酵池发酵的发酵液,为土壤提供营养。
所述抗雾气高透光薄膜采用内层涂有胶体SiO2涂敷层的聚乙烯薄膜。该涂有胶体SiO2涂敷层的聚乙烯薄膜,它包括厚度比是5:2 的内层和外层复合而成,
外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茂金属聚乙烯25份、低密度聚乙烯15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8份、助剂7份;
内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茂金属聚乙烯 25份、高密度聚乙烯18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8份、抗静电剂5份、其他助剂6份。
所述外层的助剂为2-甲基丙烯酸甲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甲苯甲酸间苯二酚酯、亚磷酸酯按照重量比为2: 2:2:3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内层的抗静电剂为全氟正辛烷、椰油胺聚氧乙烯醚、乙氧基化烷基胺按照重量比为2: 2:3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内层的其他助剂为甘油单油酸酯、稀土转光粉、氯化石蜡、纳米二氧化钛、纳米碱式碳酸镁铝按照重量比为2:2:5:2:3组成的混合物。
各层物料混合均匀,熔融后从各自的挤出机机头挤出,随后进入吹模机的不同加工流道;吹模机中通入空气将模坯吹涨成膜泡,并向上提升,在提升过程中自然冷却,提升后经上方设置的收口机构转变成多层复合材料;将得到的多层复合材料经牵引辊组牵引,在内层涂一层涂敷剂,60摄氏度干燥。涂敷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胶体SiO2 4份、纳米二氧化钛0.5份、3-脲基丙基甲氧基硅烷1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份、月桂醇聚氧乙烯醚2份、水100份。
设置发酵池的方法为在大棚内挖坑,坑内铺设防水布;放置破碎后的有机废弃物和腐熟剂;浇水后再用有开孔的防水布覆盖进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发酵液。
人工除湿的方法为:在大棚土壤层上覆盖由有机废弃物组成的覆盖物,覆盖物的厚度为2厘米。
有机废弃物由50重量份稻草、45重量份麦糠、3重量份生物质炭、8重量份木渣、4重量份废弃报纸组成。
方法(4)向土壤中施加发酵液时还同时施加相同重量份的营养料,所述营养料由包膜膨胀珍珠岩85重量份、海藻泥35重量份、粉煤灰25重量份、酒糟8重量份、 草炭16重量份、微量元素2重量份和水110重量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生态种植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从大棚膜的选取、二氧化碳的补充、湿度的调节、土壤的营养化四个方面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具体的:
(1)大棚膜的选取:采用抗雾气高透光薄膜作为大棚膜;
(2)二氧化碳的补充:在大棚内设置发酵池,大棚外设置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发酵池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发酵液,二氧化碳作为大棚日常二氧化碳供给,当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设定值时,启动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从空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作为大棚二氧化碳的补充;
(3)湿度的调节:首先通过升温的方式进行除湿,当湿度仍然高于设定值时,采用人工除湿的方法调控湿度,人工除湿采用有机废弃物为原料,人工除湿完毕后,将有机废弃物破碎作为发酵池发酵的原料;
(4)土壤的营养化:向土壤中施加发酵池发酵的发酵液,为土壤提供营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种植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雾气高透光薄膜采用内层涂有胶体SiO2涂敷层的聚乙烯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种植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发酵池的方法为在大棚内挖坑,坑内铺设防水布;放置破碎后的有机废弃物和腐熟剂;浇水后再用有开孔的防水布覆盖进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发酵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种植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人工除湿的方法为:在大棚土壤层上覆盖由有机废弃物组成的覆盖物,覆盖物的厚度为1-3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种植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废弃物由30-60重量份稻草、30-60重量份麦糠、1-5重量份生物质炭、5-10重量份木渣、1-5重量份废弃报纸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种植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4)向土壤中施加发酵液时还同时施加相同重量份的营养料,所述营养料由包膜膨胀珍珠岩80- 90重量份、海藻泥30-40重量份、粉煤灰20-30重量份、酒糟5-10重量份、 草炭10-20重量份、微量元素1-3 重量份和水100-120重量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78335.1A CN109089760A (zh) | 2018-08-03 | 2018-08-03 | 一种生态种植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78335.1A CN109089760A (zh) | 2018-08-03 | 2018-08-03 | 一种生态种植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89760A true CN109089760A (zh) | 2018-12-28 |
Family
ID=64848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78335.1A Pending CN109089760A (zh) | 2018-08-03 | 2018-08-03 | 一种生态种植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089760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83946A (zh) * | 2020-06-23 | 2020-10-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图像处理的植物养料自动分离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4586609A (zh) * | 2022-03-28 | 2022-06-07 | 香港科技大学 | 一种提升药用植物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种植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06433A (zh) * | 2002-12-06 | 2004-06-23 | 北京化工大学 | 喷涂型农用塑料棚膜消雾防水滴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914336A (zh) * | 2010-08-20 | 2010-12-15 | 骆增来 | 聚乙烯大棚膜用水性涂覆液 |
CN206193515U (zh) * | 2016-11-26 | 2017-05-24 | 柏玉兰 | 新型温室大棚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装置 |
CN106831210A (zh) * | 2017-04-13 | 2017-06-13 | 杨寨 | 一种蔬菜大棚专用营养土及其制备方法 |
-
2018
- 2018-08-03 CN CN201810878335.1A patent/CN10908976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06433A (zh) * | 2002-12-06 | 2004-06-23 | 北京化工大学 | 喷涂型农用塑料棚膜消雾防水滴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914336A (zh) * | 2010-08-20 | 2010-12-15 | 骆增来 | 聚乙烯大棚膜用水性涂覆液 |
CN206193515U (zh) * | 2016-11-26 | 2017-05-24 | 柏玉兰 | 新型温室大棚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装置 |
CN106831210A (zh) * | 2017-04-13 | 2017-06-13 | 杨寨 | 一种蔬菜大棚专用营养土及其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9)
Title |
---|
张玉姐: "塑料大棚"生态园"模式效益高 ", 《农村实用技术》 * |
张玉姐: "塑料大棚"生态园"模式效益高", 《农村实用技术》 * |
王玉宏: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及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31 July 2013,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
王若兰: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粮油储藏学 第2版》", 31 March 2016,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
秦新惠: "《无土栽培技术》", 31 August 2015, 重庆大学出版社 * |
薛允莲: "提高大棚效益的妙招", 《四川农业科技》 * |
薛玉霞: "冬春棚菜安全高产管理三要点 ", 《农家参谋(种业大观)》 * |
薛玉霞: "冬春棚菜安全高产管理三要点", 《农家参谋(种业大观)》 * |
赵书友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健康教育教材》", 31 December 1994, 解放军出版社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83946A (zh) * | 2020-06-23 | 2020-10-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图像处理的植物养料自动分离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4586609A (zh) * | 2022-03-28 | 2022-06-07 | 香港科技大学 | 一种提升药用植物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种植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45131B (zh) | 一种屋顶生态绿化营养土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696462B (zh) | 一种实用高效无土栽培花卉营养土的生产方法 | |
CN103449929B (zh) | 一种中山杉扦插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1544512A (zh) | 一种用食用菌菌糠制备花土的方法 | |
CN101642029B (zh) | 工厂化栽培双孢菇覆土的制备方法 | |
CN101397224A (zh) | 一种秸秆栽培双孢菇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478591A (zh) | 一种空中绿化轻型基质的制作方法 | |
CN102093124A (zh) | 用于垂直墙体绿化的人工土壤物质 | |
CN102140040A (zh) | 植物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方法 | |
CN106220298A (zh) | 一种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及质量的双孢蘑菇覆土及制备方法 | |
CN105918004A (zh) | 一种中山杉容器苗的培养基质及制备方法 | |
CN104823720A (zh) | 一种双孢蘑菇的栽培方法 | |
CN107853250A (zh) | 一种蚯蚓的养殖方法 | |
CN103651067A (zh) | 一种无土草皮栽培基质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6718275A (zh) | 一种多孔生态混凝土植生基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126411A (zh) | 一种佛甲草草毯快速成坪的方法 | |
CN107548948A (zh) | 一种植物栽培基质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 |
CN109089760A (zh) | 一种生态种植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 |
CN109275542A (zh) | 一种墨兰的高效栽培方法 | |
CN101849482A (zh) | 一种利用秸秆于大棚内生物发酵产二氧化碳的方法 | |
CN104381109A (zh) | 大棚蔬菜离土栽培技术 | |
CN101889516A (zh) | 非耕地设施蔬菜基质栽培有机生产工艺 | |
CN101743856A (zh) | 一种利用防空洞周年生产鸡腿菇的方法 | |
CN106673760A (zh) | 一种利用木腐菌渣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 |
CN101480138A (zh) | 一种蚯蚓粪作为双孢蘑菇栽培料添加材料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