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85348B - 一种体液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体液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085348B CN109085348B CN201710718118.1A CN201710718118A CN109085348B CN 109085348 B CN109085348 B CN 109085348B CN 201710718118 A CN201710718118 A CN 201710718118A CN 109085348 B CN109085348 B CN 10908534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ea
- test paper
- substrate
- encapsulated layer
- injection 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10000001124 body fluid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0839 body fl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0000035484 reaction tim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10000002700 uri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2562 uri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13 imbib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27 anti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000036639 antigen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91007433 antige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VVQNEPGJFQJSBK-UHFFFAOYSA-N Methyl methacrylate Chemical compound COC(=O)C(C)=C VVQNEPGJFQJSB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53 urine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59 blood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153 chemical reaction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83 dynamical syste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54 immer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47 ips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994 photoredox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25 polyester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5 polyester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95 specific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148 water-poll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58—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diffusion or migration of antigen or antibody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2—Use of compounds or compositions for colorimetric, spectrophotometric or fluorometric investigation, e.g. use of reagent paper and including single- and multilayer analytical elements
- G01N33/525—Multi-layer analytical elem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体液分析方法,用以省去外加的动力装置,应用于检测卡,检测卡包括基板、该基板所承载的试纸,以及封装层,基板上样区与试纸区的进样侧直接或间接连通,出气区与试纸区的出样侧直接或间接连通,该方法包括:处理封装层,形成均和大气相连通的进样口和出气口;进样口位于上样区的上方,出气口位于基板出气区的上方;通过进样口向基板的上样区注入待检测液体;将待检测液体引导至基板试纸区中的试纸;等待预设反应时间之后,检测试纸区中的试纸。位于上样区上方的进样口和位于出气区上方的出气口可以实现检测卡内部与外界大气的平衡,避免了气体对待检测液体流动的阻挡,从而实现试纸加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体液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体液分析,如尿液分析、血液分析等,是临床检验中的重要检验手段,尤其是尿液分析,常被用于医院及各医疗机构。尿液分析的基本方式根据试纸种类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根据试纸块与尿液中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色的现象,利用光线对浸入尿液的试纸块进行照射,并检测其反射光的颜色和强度信息,从而计算出尿液中的化学成分的浓度;第二种,溶液中的抗原随溶液沿试纸爬行至试纸上的反应区域,反应区域中包含有可以与抗原结合的抗体,由于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从而在反应区域形成一条或者多条线,根据线的颜色便可判断出尿液中各化学成分的浓度。
使用尿液分析系统进行尿液分析,需要用到尿液分析试纸。通常的尿液分析试纸有多个矩形的试纸块,每一个试纸块对应一个检测项目。试纸块以容易吸水的材质(如滤纸)为基础,加入特定试剂制作而成。试纸块容易吸水,当试纸浸入尿液后,试纸块吸入尿液,尿液中的化学成分会与试纸块内预先加入的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试纸块发生变色。
然而,由于每个试纸块对应一个检测项目,而一次尿液分析的检测项目往往不止一个,现有一种技术方案对尿液分析时需要多次加样,分析装置需有一个位移平台,测试时尿液通过位移平台不断移动来实现多个试纸块的上样,因此通常情况下分析装置的体积较大,成本较高。为解决这个问题,现有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已出现了利用微流控芯片快速分析尿液的分析手段,期间只需一次加样,而且不需要位移平台。但是,现有的微流控芯片仅用于承载试纸块,其并不具备动力系统,因此采用微流控芯片进行尿液分析时,还需要外加动力装置使尿液可以在微流控芯片中流动,从而增大了分析装置的体积和成本。申请人在同一天递交的其它申请《一种基板及检测卡》中记载了一种检测卡,该检测卡可以实现无外加动力装置情况下的试纸加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体液分析方法,用以提供一种检测卡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体液分析方法,应用于检测卡,所述检测卡包括基板、该基板所承载的试纸,以及用于封装所述基板和所述试纸以将所述试纸与大气隔离的封装层,所述基板包括上样区、用于承载试纸的试纸区和出气区,所述上样区与所述试纸区的进样侧直接或间接连通,所述出气区与所述试纸区的出样侧直接或间接连通,所述上样区、所述试纸区和所述出气区为所述基板上独立设置的凹槽结构,该方法包括:
处理所述封装层,形成均和大气相连通的进样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样口位于所述上样区的上方,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基板出气区的上方;
通过所述进样口向所述基板的上样区注入待检测液体;
将所述待检测液体引导至所述基板试纸区中的试纸;
等待预设反应时间之后,检测所述试纸区中的试纸。
可选的,通过所述进样口向所述基板的上样区注入待检测液体之前,还包括:
水平放置所述检测卡。
可选的,所述封装层包括内封装层和外封装层;所述内封装层为覆盖所述基板的透明膜层,所述内封装层对应所述出气区的区域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内封装层对应所述上样区的区域设置有进样口;所述外封装层为所述检测卡的包装袋;
处理所述封装层,使进样口、出气口均和大气相连通,包括:
去除所述外封装层,暴露出所述内封装层上的所述进样口和所述出气口。
可选的,所述封装层为覆盖所述基板的透明膜层,所述封装层与所述基板构成密闭空间;
处理所述封装层,使进样口、出气口均和大气相连通,包括:
在所述封装层上选择与所述基板的上样区对应的位置并设置开口,获取所述进样口,以及,在所述封装层上选择与所述基板的出气区对应的位置并设置开口,获取所述出气口,所述进样口、出气口均和大气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上样区内设置有辅助凸起;所述辅助凸起用于撑起所述封装层;
在所述封装层上选择与所述基板的上样区对应的位置并设置开口,获取所述进样口,包括:
在所述封装层上选择靠近所述辅助凸起的区域并设置开口,获取所述进样口。
可选的,所述封装层上预设有出气口标识和进样口标识,所述出气口标识位于所述出气区上方,所述进样口标识位于所述上样区上方;
在所述封装层上与所述基板的上样区对应的位置开口,获取所述进样口,以及,在所述封装层上与所述基板的出气区对应的位置开口,获取所述出气口,包括:
在所述封装层上所述进样口标识所在的区域开口作为所述进样口;
在所述封装层上所述出气口标识所在的区域开口作为所述出气口。
可选的,所述出气口标识的数量与所述出气区所连通的试纸区的数量相对应;
所述出气口标识的位置与所述出气区所连通的试纸区的位置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基板为具有亲水性的基板;
将所述待检测液体引导至所述基板试纸区中的试纸,包括:
通过基板将所述待检测液体引导至所述基板试纸区中的试纸。
可选的,所述检测卡还包括位于所述试纸区与所述上样区相连通区域的具有吸水性质的引导物,所述引导物的一端位于所述上样区,所述引导物的另一端与所述试纸区中的试纸相接触;
将所述待检测液体引导至所述基板试纸区中的试纸,包括:
将所述上样区中的所述待检测液体通过所述引导物引导至所述试纸。
可选的,所述基板还包括连通所述试纸区和所述出气区的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宽度小于所述试纸的宽度;
将所述待检测液体引导至所述基板试纸区中的试纸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所述试纸区控制所述试纸区所容纳的待检测液体量。
可选的,所述基板还包括与所述上样区连通的第二流体通道和与所述试纸区连通的第三流体通道;所述第三流体通道为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分支;
通过基板将所述待检测液体引导至所述基板试纸区中的试纸,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将所述上样区中的待检测液体引导至所述第三流体通道;
通过所述第三流体通道,将所述待检测液体引导至所述试纸区中的试纸。
可选的,所述第三流体通道为多个;所述试纸区为多个;任一个第三流体通道与至少一个试纸区的进样侧相连通;
通过所述第三流体通道,将所述待检测液体引导至所述试纸区中的试纸,包括:
通过所述多个第三流体通道,将所述待检测液体分别引导至所述多个试纸区中的试纸。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体液分析方法,应用于检测卡,检测卡包括基板、该基板所承载的试纸,以及用于封装基板和试纸以将试纸与大气隔离的封装层,基板包括上样区、用于承载试纸的试纸区和出气区,上样区与试纸区的进样侧直接或间接连通,出气区与试纸区的出样侧直接或间接连通,上样区、试纸区和出气区为基板上独立设置的凹槽结构,该方法包括:处理封装层,形成均和大气相连通的进样口和出气口;进样口位于上样区的上方,出气口位于基板出气区的上方;通过进样口向基板的上样区注入待检测液体;将待检测液体引导至基板试纸区中的试纸;等待预设反应时间之后,检测试纸区中的试纸。由于封装层封装基板,因此需先处理封装层以形成均和大气相连通的进样口和出气口,由于基板设置有互相之间直接或间接连通的上样区、试纸区和出气区,因此位于上样区上方的进样口和位于出气区上方的出气口可以实现检测卡内部与外界大气的平衡,从而避免了待检测液体在检测卡内部流动过程中气体对待检测液体流动的阻挡,加之试纸本身的吸水性,使得待检测液体可以浸透试纸区中的试纸,从而实现试纸加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卡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体液分析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板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卡结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卡结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卡结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卡结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设置了多个出气口的检测卡结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卡结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卡结构俯视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板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卡侧视图,如图1所示,检测卡包括基板1和封装层2,此外,还包括基板1所承载的试纸,其中,封装层2用于封装基板1和基板1所承载的试纸以将试纸与大气隔离。基板1包括上样区、用于承载试纸的若干个试纸区和出气区,上样区与试纸区的进样侧直接或间接连通,出气区与试纸区的出样侧直接或间接连通,上样区、试纸区和出气区为基板上独立设置的凹槽结构。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卡中,基板的任一试纸区都具有进样侧和出样侧,所谓进样侧和出样侧的划分是由液体在基板上流动时,液体流入和流出试纸区的方向确定的,具体来说,液体流入试纸区的一侧为进样侧,液体流出试纸区的一侧为出样侧。基板上的各区之间的连通方式存在着直接连通和间接连通两种,举例说明,若上样区与试纸区的进样侧直接连通,则上样区中的液体可以未经其它区域直接从试纸区的上样侧进入试纸区,若上样区与试纸区的进样侧间接连通,则上样区中的液体还需流经其它区域或结构之后才能从试纸区的进样侧进入试纸区。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卡中,基板的上样区、若干个试纸区和出气区为独立设置的凹槽结构,所谓独立设置的凹槽结构,指的是上样区、若干个试纸区和出气区皆为具有一定形状的明确的凹槽结构,虽然其由于上样区、若干个试纸区和出气区互相之间还需直接或间接连通,其凹槽结构可能不是完全封闭的,但凹槽结构所构成的区域形状应是明确的,上样区、若干个试纸区和出气区在区域形状的划分上存在着清楚的界限。一般,凹槽结构所构成的区域形状直接反应为凹槽结构的凹槽底部形状,可选的,上样区、若干个试纸区和出气区的凹槽结构底部大致为矩形,由于基板中每一个凹槽结构都与其它的凹槽结构相连通,而连通方式又多种多样,因此凹槽结构的底部可能不是一个完全规则且封闭的矩形,但其应满足矩形的大部分特征。
可选的,上样区、若干个试纸区和出气区共同形成一大致呈矩形的区域,由于常见的检测卡多为矩形,将上样区、若干个试纸区和出气区共同形成一大致呈矩形的区域可以适应检测卡的矩形形状,也可以提高检测卡的基板的表面利用率。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卡中,基板的上样区、若干个试纸区和出气区的凹槽结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面。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避免对试纸加样时,凹槽结构底部起伏对液体流动带来的阻力,使液体能够更顺畅地流动。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卡中,基板为具有亲水性的基板。基板可以直接采用亲水材质制作,也可以对由非亲水性材质制作的基板进行亲水处理,如浸泡亲水溶液使基板表面覆盖亲水薄膜从而获得亲水性,亲水处理结果以接触角不大于20。为宜。具有亲水性的基板表面能较低,使得对试纸加样时,基板表面的液体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产生了一种类似于毛细作用的现象,驱动液体在第一基板上流动,从而使液体在基板中的流动更加顺畅。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检测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体液分析方法,以实现无外加动力装置情况下的试纸加样。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体液分析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201:处理封装层,形成均和大气相连通的进样口和出气口。
其中,进样口位于所述上样区的上方,出气口位于基板出气区的上方。
S202:通过进样口向基板的上样区注入待检测液体。
S203:将待检测液体引导至基板试纸区中的试纸。
S204:等待预设反应时间之后,检测试纸区中的试纸。
由于封装层封装基板,因此需先处理封装层以形成均和大气相连通的进样口和出气口,由于基板设置有互相之间直接或间接连通的上样区、试纸区和出气区,因此位于上样区上方的进样口和位于出气区上方的出气口可以实现检测卡内部与外界大气的平衡,从而避免了待检测液体在检测卡内部流动过程中气体对待检测液体流动的阻挡,加之试纸本身的吸水性,使得待检测液体可以浸透试纸区中的试纸,从而实现试纸加样。
举例说明,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板结构俯视图,如图2所示,基板1包括上样区11、用于承载试纸的试纸区12和出气区13,上样区11与试纸区12的进样侧直接连通,出气区13与试纸区12的出样侧直接连通,上样区12、试纸区和出气区为基板上独立设置的凹槽结构。如图3所示,上样区11、若干个试纸区12和出气区13的凹槽结构底部大致为矩形,上样区11、若干个试纸区12和出气区13共同形成一大致呈矩形的区域。
在S201中,对封装层2的处理方式根据检测卡的具体封装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卡结构侧视图,结合图1可见,封装层2包括内封装层23和外封装层24;内封装层23为覆盖基板1的透明膜层,外封装层24为检测卡的包装袋。与图4所示的侧视图对应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卡结构俯视图,其中,图5所述的检测卡包含如图3所示的基板、基板1试纸区12承载的试纸121以及由内封装层23和外封装层24构成的封装层2。图5中,内封装层23对应基板出气区的区域设置有出气口232,内封装层对应基板上样区的区域设置有进样口231。对封装层2处理时,直接去除外封装层24,从而暴露出内封装层23上的进样口231和出气口232,使得进样口231和出气口232均与大气相连通。其中,内封装层23为透明材质,这样便可以在S204中直接对试纸进行检测,否则,还需先去除内封装层23才可以对试纸检测,操作较为繁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封装形式,封装层2为覆盖基板1的透明膜层,封装层2与基板1构成密闭空间。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卡结构俯视图,对于采用此种封装形式的检测卡,对封装层2进行处理时,在封装层上2选择与基板1的上样区11对应的位置并设置开口,获取进样口,以及,在封装层2上选择与基板1的出气区13对应的位置并设置开口,获取出气口,进样口、出气口均和大气相连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上样区11作为基板1中注入样品的区域,其面积较大,加之膜层材质的封装层2常常具有一定的弹性,便会增加在封装层2上设置开口的难度,如以针扎方式开口时,封装层2被针尖挤压至接触基板1上样区11底部时可能都未扎透封装层2。为了应对上述问题,可选的,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卡结构俯视图,图7所示的检测卡中,基板1的上样区11内设置有辅助凸起18,辅助凸起18用于撑起封装层2,在封装层2上选择与基板1的上样区11对应的位置并设置开口,获取进样口时,在封装层2上选择靠近辅助凸起18的区域并设置开口,获取进样口,通过辅助凸起对第一封装层2的支撑作用以增加封装层2的弹性形变,从而降低封装层2的弹性对开口过程的影响。
进一步的,如图6和图7所示,封装层2上预设有出气口标识22和进样口标识21,出气口标识22位于出气区13上方,进样口标识21位于上样区11上方。在封装层2上设置开口时,在封装层2上进样口标识21所在的区域开口作为进样口;在封装层2上出气口标识22所在的区域开口作为出气口,通过进样口标识21和出气口标识22直接标定进样口和出气口的位置,简化开口操作。在此基础上,为了增强检测卡内部与大气的平衡效果,出气口标识22的数量与出气区13所连通的试纸区12的数量相对应,出气口标识22的位置与出气区13所连通的试纸区12的位置相对应,也就是说,每一个与出气区相连通的试纸区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出气口,具体开口后的结构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设置了多个出气口的检测卡结构俯视图,其中,默认出气口标识22相当于出气口,进样口标识21相当于进样口,如图8所示,除去出气口22外,还有出气口22a、出气口22b、出气口22c,出气口22、出气口22a、出气口22b、出气口22c分别与出气区13所连通的多个试纸区12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使得试纸区12中的气体能够更加直接快速地从出气口排出。
在S203将待检测液体引导至基板1试纸区12中的试纸121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由于上样区11所连通试纸区12的数量过多,致使距离进样口21较远的试纸区12中的试纸121较距离进样口较近的试纸区12中的试纸121更晚接触到待检测液体,使得检测卡中各试纸121的反应时间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选的,如图7和图8所示,检测卡还包括位于试纸区12与上样区11相连通区域的具有吸水性质的引导物14,引导物14的一端位于上样区11,引导物14的另一端与试纸区12中的试纸121相接触。通过设置有具有吸水性质的引导物14,使得与引导物14相接触的试纸121几乎可以同时吸收引导物14从上样区11中吸收的待检测液体并与之发生反应,从而解决了各个试纸区12中试纸121的反应时间不一致的问题。
可选的,如图7和图8所示,基板1还包括连通试纸区12和出气区13的第一流体通道15,第一流体通道15的宽度小于试纸121的宽度。第一流体通道15可以在保持试纸区12与出气区13之间的连通的同时,对试纸区12中的试纸121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防止试纸121发生移位。而且,在S203将待检测液体引导至基板1试纸区12中的试纸121之后,还可以通过第一流体通道15和试纸区12控制试纸区12所容纳的待检测液体量,一般来说,试纸区12所容纳的待检测液体量与试纸区12的沟槽容积以及第一流体通道15的相对宽度有关,在基板设计时,合理控制试纸区12的沟槽容积以及第一流体通道15的相对宽度,便可在使用过程中控制试纸区12所容纳的待检测液体量为较佳值。
在S204中,预设反应时间根据所检测的项目和试纸121的特性决定,一般为30s至15min。采用检测设备检测试纸区12中的试纸121时,若封装层2和/或内封装层23为透明材质,则可直接检测,若封装层2和/或内封装层23为非透明材质,则应去除封装层2和/或内封装层23后再对试纸区12中的试纸121进行检测。因此,一种更为优选的实现方式是采用透明材质构成封装层2和/或内封装层23,如涤纶树脂(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ric 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等材料。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封装层2封装基板1,因此需先处理封装层2以形成均和大气相连通的进样口21和出气口22,由于基板1设置有互相之间直接或间接连通的上样区11、试纸区12和出气区13,因此位于上样区11上方的进样口和位于出气区13上方的出气口可以实现检测卡内部与外界大气的平衡,从而避免了待检测液体在检测卡内部流动过程中气体对待检测液体流动的阻挡,加之试纸121本身的吸水性,使得待检测液体可以浸透试纸区12中的试纸121,从而实现对试纸121的加样。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卡中,基板的上样区与试纸区的一侧既可以直接连通,也可以间接连通。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如下一种可行的体液分析方法的实现方式,适用于通过流体通道实现上样区与试纸区间接连通的基板所属的检测卡。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卡结构俯视图,如图9所示,封装层2封装基板1,构成密闭空间。基板1包括上样区11、承载有试纸121的试纸区12、出气区13;上样区11与试纸区12的进样侧通过第二流体通道16和第三流体通道17间接连通;出气区与试纸区的另一侧通过第一流体通道15连通。其中,第二流体通道16与上样区11连通,第三流体通道17与试纸区12连通,第三流体通道17为第二流体通道16的分支。在采用如图9所示的检测卡进行体液分析时,步骤与前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在S201“处理封装层2,形成均和大气相连通的进样口和出气口”中,第三流体通道17为多个,,试纸区12为多个;任一个第三流体通道17与至少一个试纸区的进样侧相连通,相应的出气区13数量增多,因此需在每一个出气区13上方都开出气口22,如图9所示,当然,若要增强排气效果,也可以在出气区13上方开更多的出气口,如图5中的出气口22a、出气口22b。
在S203中,“将待检测液体引导至基板1试纸区12中的试纸121”中,上样区11中的待检测液体沿第二流体通道16流动,并进一步流入第二流体通道16的分支第三流体通道17,由于第三流体通道17与试纸区12连通,待检测液体将沿第三流体通道17流入试纸区12,并与试纸区12中的试纸121发生反应。在待检测液体流动的同时,出气区13上方的出气孔22实现了检测卡内部与外界大气的连通,避免了检测卡内部的气体对液体流动的阻挡,加之试纸121本身具备较强的吸水性,使得液体可以浸透试纸区12中的试纸121,从而实现了无外力驱动下一次完成对多个试纸121的加样。
由图8和图9所示的检测卡可见,其可分别用于不同类型的试纸加样,适用于待检测液体不同类型反应原理的成分检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以同时对至少两种试纸加样的检测卡及其使用方法。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卡结构俯视图,如图10所示,检测卡的基板1包括上样区11、第一反应区A、第二反应区B;上样区11分别与第一反应区A和第二反应区B连通;其中,上样区11用于向第一反应区A和第二反应区B添加待检测液体;第一反应区A用于待检测液体第一类型反应原理的成分检测;第二反应区B用于待检测液体第二类型反应原理的成分检测。其中,上样区11和第一反应区A可以构成与图8所示相同或类似的基板结构,实现待检测液体第一类型反应原理的成分检测,上样区11和第二反应区B可以构成与图9所示相同或类似的基板结构,实现待检测液体第二类型反应原理的成分检测,一种可行的具体检测卡结构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板结构俯视图,如图11所示,请参考图10,第一反应区A包括多个试纸区12、出气区13、与上样区11连通的第二流体通道16和至少一条与第二流体通道16连通的第三流体通道17;第三流体通道17为第二流体通道16的分支;每条第三流体通道17与多个试纸区12的进样端相连通;每个试纸区12用于承载试纸。更进一步的,每个出气区13与位于第三流体通道17同侧的试纸区12的出样端相连通。同时,第二反应区B包括多个平行分布的试纸区12;多个平行分布的试纸区12中的每个试纸区12用于承载至少一个试纸121。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体液分析方法同样适用于如图11所示的检测卡,具体实施过程与上述发明实施例类似,其中,S201中所形成的出气口即包括了第一反应区A中的出气口,又包括了第二反应区B中的出气口。S203中,通过进样口向上样区11注入的待检测液体同时向第一反应区A和第二反应区B扩散,在第一反应区A中待检测液体依次沿第二流体通道16和第三流体通道17流入试纸区12,并与试纸区12中的试纸121发生第一类型反应;在第二反应区B中待检测液体由吸水性的引导物14吸收并扩散至与引导物相连接的试纸121,与试纸121发生第二类型反应。
通过上述实施例,采用一个检测卡即实现了对至少两种类型反应原理对应的试纸的加样,同时不需外部动力装置驱动,即简化了操作,又降低了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体液分析方法,应用于检测卡,检测卡包括基板、该基板所承载的试纸,以及用于封装基板和试纸以将试纸与大气隔离的封装层,基板包括上样区、用于承载试纸的试纸区和出气区,上样区与试纸区的进样侧直接或间接连通,出气区与试纸区的出样侧直接或间接连通,上样区、试纸区和出气区为基板上独立设置的凹槽结构,该方法包括:处理封装层,形成均和大气相连通的进样口和出气口;进样口位于上样区的上方,出气口位于基板出气区的上方;通过进样口向基板的上样区注入待检测液体;将待检测液体引导至基板试纸区中的试纸;等待预设反应时间之后,检测试纸区中的试纸。由于封装层封装基板,因此需先处理封装层以形成均和大气相连通的进样口和出气口,由于基板设置有互相之间直接或间接连通的上样区、试纸区和出气区,因此位于上样区上方的进样口和位于出气区上方的出气口可以实现检测卡内部与外界大气的平衡,从而避免了待检测液体在检测卡内部流动过程中气体对待检测液体流动的阻挡,加之试纸本身的吸水性,使得待检测液体可以浸透试纸区中的试纸,从而实现试纸加样。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体液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检测卡,所述检测卡包括基板、该基板所承载的试纸,以及用于封装所述基板和所述试纸以将所述试纸与大气隔离的封装层,所述基板包括上样区、用于承载试纸的试纸区和出气区,所述上样区与所述试纸区的进样侧直接或间接连通,所述出气区与所述试纸区的出样侧直接或间接连通,所述上样区、所述试纸区和所述出气区为所述基板上独立设置的凹槽结构,该方法包括:
处理所述封装层,形成均和大气相连通的进样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样口位于所述上样区的上方,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基板出气区的上方;
通过所述进样口向所述基板的上样区注入待检测液体;
将所述待检测液体引导至所述基板试纸区中的试纸;
等待预设反应时间之后,检测所述试纸区中的试纸;
所述基板为具有亲水性的基板;
将所述待检测液体引导至所述基板试纸区中的试纸,包括:
通过基板将所述待检测液体引导至所述基板试纸区中的试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进样口向所述基板的上样区注入待检测液体之前,还包括:
水平放置所述检测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包括内封装层和外封装层;所述内封装层为覆盖所述基板的透明膜层,所述内封装层对应所述出气区的区域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内封装层对应所述上样区的区域设置有进样口;所述外封装层为所述检测卡的包装袋;
处理所述封装层,使进样口、出气口均和大气相连通,包括:
去除所述外封装层,暴露出所述内封装层上的所述进样口和所述出气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为覆盖所述基板的透明膜层,所述封装层与所述基板构成密闭空间;
处理所述封装层,使进样口、出气口均和大气相连通,包括:
在所述封装层上选择与所述基板的上样区对应的位置并设置开口,获取所述进样口,以及,在所述封装层上选择与所述基板的出气区对应的位置并设置开口,获取所述出气口,所述进样口、出气口均和大气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样区内设置有辅助凸起;所述辅助凸起用于撑起所述封装层;
在所述封装层上选择与所述基板的上样区对应的位置并设置开口,获取所述进样口,包括:
在所述封装层上选择靠近所述辅助凸起的区域并设置开口,获取所述进样口。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上预设有出气口标识和进样口标识,所述出气口标识位于所述出气区上方,所述进样口标识位于所述上样区上方;
在所述封装层上与所述基板的上样区对应的位置开口,获取所述进样口,以及,在所述封装层上与所述基板的出气区对应的位置开口,获取所述出气口,包括:
在所述封装层上所述进样口标识所在的区域开口作为所述进样口;
在所述封装层上所述出气口标识所在的区域开口作为所述出气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标识的数量与所述出气区所连通的试纸区的数量相对应;
所述出气口标识的位置与所述出气区所连通的试纸区的位置相对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卡还包括位于所述试纸区与所述上样区相连通区域的具有吸水性质的引导物,所述引导物的一端位于所述上样区,所述引导物的另一端与所述试纸区中的试纸相接触;
将所述待检测液体引导至所述基板试纸区中的试纸,包括:
将所述上样区中的所述待检测液体通过所述引导物引导至所述试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还包括连通所述试纸区和所述出气区的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宽度小于所述试纸的宽度;
将所述待检测液体引导至所述基板试纸区中的试纸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所述试纸区控制所述试纸区所容纳的待检测液体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还包括与所述上样区连通的第二流体通道和与所述试纸区连通的第三流体通道;所述第三流体通道为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分支;
通过基板将所述待检测液体引导至所述基板试纸区中的试纸,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将所述上样区中的待检测液体引导至所述第三流体通道;
通过所述第三流体通道,将所述待检测液体引导至所述试纸区中的试纸。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体通道为多个;所述试纸区为多个;任一个第三流体通道与至少一个试纸区的进样侧相连通;
通过所述第三流体通道,将所述待检测液体引导至所述试纸区中的试纸,包括:
通过所述多个第三流体通道,将所述待检测液体分别引导至所述多个试纸区中的试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18118.1A CN109085348B (zh) | 2017-08-21 | 2017-08-21 | 一种体液分析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18118.1A CN109085348B (zh) | 2017-08-21 | 2017-08-21 | 一种体液分析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85348A CN109085348A (zh) | 2018-12-25 |
CN109085348B true CN109085348B (zh) | 2019-07-23 |
Family
ID=64839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718118.1A Active CN109085348B (zh) | 2017-08-21 | 2017-08-21 | 一种体液分析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085348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710570U (zh) * | 2012-06-15 | 2013-01-30 | 北京中检葆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检测展青霉素的试剂盒 |
CN103079704A (zh) * | 2010-08-25 | 2013-05-01 | 康卡特诺英国有限公司 | 样本检测装置和方法 |
CN103424547A (zh) * | 2013-08-15 | 2013-12-04 | 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液体检测杯及其制作方法 |
CN104678108A (zh) * | 2015-03-04 | 2015-06-03 | 安徽惠邦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检测卡 |
WO2017024271A1 (en) * | 2015-08-06 | 2017-02-09 | Lia Diagnostics, Inc. | Water dispersible assay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149474A1 (en) * | 2014-05-28 | 2017-04-05 | Express Diagnostics Int'l, Inc. | Ethyl glucuronide lateral flow test strips, immunoassay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or measuring thereof |
-
2017
- 2017-08-21 CN CN201710718118.1A patent/CN10908534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79704A (zh) * | 2010-08-25 | 2013-05-01 | 康卡特诺英国有限公司 | 样本检测装置和方法 |
CN202710570U (zh) * | 2012-06-15 | 2013-01-30 | 北京中检葆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检测展青霉素的试剂盒 |
CN103424547A (zh) * | 2013-08-15 | 2013-12-04 | 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液体检测杯及其制作方法 |
CN104678108A (zh) * | 2015-03-04 | 2015-06-03 | 安徽惠邦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检测卡 |
WO2017024271A1 (en) * | 2015-08-06 | 2017-02-09 | Lia Diagnostics, Inc. | Water dispersible assay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85348A (zh) | 2018-12-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75853B2 (en) | Microchip | |
JP5586921B2 (ja) | バイオセンサチップ | |
US5821073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ngle step assays of whole blood | |
CN103495439A (zh) | 流体连接器和微流体系统 | |
US9259731B2 (en) | Liquid reagent containing microchip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and packaged liquid reagent containing microchip | |
EP2563901A1 (en) | Sample analysis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 |
IL222456A (en) | Sample Testing System and Devices | |
JP7408385B2 (ja) | 試薬容器 | |
US8241588B2 (en) | Binding assay | |
CN211043091U (zh) | 单通道荧光免疫分析微流控芯片 | |
JP7345057B2 (ja) | 使い捨ての多検体消耗品で流体サンプルを評価する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 |
CN109085348B (zh) | 一种体液分析方法 | |
KR101179555B1 (ko) | 바이오 센서 칩 | |
CN112834763B (zh) | 检测芯片及检测系统 | |
US20120275971A1 (en) | Microchip | |
KR102040376B1 (ko) | 면역분석키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면역분석방법 | |
CN207336369U (zh) | 一种基板及检测卡 | |
JP7453972B2 (ja) | 装置 | |
CN207488191U (zh) | 一种基板和检测卡 | |
CN109085159A (zh) | 一种基板及检测卡 | |
KR101588816B1 (ko) | 진단용 디텍션 웰 및 이를 갖는 진단용 카트리지 | |
CN207850933U (zh) | 一种基板及检测卡 | |
CN102047103A (zh) | 用于分级和检测分析物的生物芯片 | |
CN206945709U (zh) | 水产品兽药残留多联快速检测装置 | |
CN212989175U (zh) | 一种复合检测芯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