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67666A - 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067666A CN109067666A CN201811273680.9A CN201811273680A CN109067666A CN 109067666 A CN109067666 A CN 109067666A CN 201811273680 A CN201811273680 A CN 201811273680A CN 109067666 A CN109067666 A CN 1090676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queue quantity
- receiving
- practical
- transmit queue
- send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02 evapor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50—Queue schedu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以解决具有BGP邻居关系的路由器之间传输路由过程导致的报文堆积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包括:发送设备获取接收设备的实际接收队列数量,若实际接收队列数量小于发送设备的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则确定定制发送队列数量,定制发送队列数量等于实际接收队列数量,进而发送设备根据定制发送队列数量向接收设备发送报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是一种既可以用于不同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之间,又可以用于同一AS内部的动态路由协议。采用BGP协议的路由器之间可以建立BGP邻居关系,例如若路由器A分别与另外三个路由器建立BGP邻居关系,当路由器A学习到路由时,可通过发送队列将学习到的路由发送给与自身建立BGP邻居关系的另外三个路由器。
然而,若路由器A的发送队列数量大于接收端路由器的接收队列的数量,即路由器A的发送速度比接收端路由器的接收速度快,会产生报文堆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以解决具有BGP邻居关系的路由器之间传输路由过程导致的报文堆积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发送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获取接收设备的实际接收队列数量;
若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小于所述发送设备的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则所述发送设备确定定制发送队列数量,所述定制发送队列数量等于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定制发送队列数量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大于所述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则所述发送设备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以使得所述接收设备确定定制接收队列数量,并根据所述定制接收队列数量接收来自所述发送设备的报文;所述定制接收队列数量等于所述实际发送队列数量;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发送设备中配置了预设发送队列数量,则所述实际发送队列数量为所述预设发送队列数量;
若所述发送设备中未配置预设发送队列数量,则所述实际发送队列数量为所述发送设备的最大发送队列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接收设备中配置了预设接收队列数量,则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为所述预设接收列数量;
若所述接收设备中未配置预设接收队列数量,则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为所述接收设备的最大接收队列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发送设备和所述接收设备之间存在至少两个邻居连接,且所述发送设备和所述接收设备属于同一个打包组,则所述实际发送队列数量为所述发送设备的最大发送队列数量,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为所述接收设备的最大接收队列数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传输的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发送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接收设备的实际接收队列数量;
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小于所述发送设备的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则确定定制发送队列数量,所述定制发送队列数量等于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定制发送队列数量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大于所述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则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以使得所述接收设备确定定制接收队列数量,并根据所述定制接收队列数量接收来自所述发送设备的报文;所述定制接收队列数量等于所述实际发送队列数量;还用于根据所述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发送设备中配置了预设发送队列数量,则所述实际发送队列数量为所述预设发送队列数量;
若所述发送设备中未配置预设发送队列数量,则所述实际发送队列数量为所述发送设备的最大发送队列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接收设备中配置了预设接收队列数量,则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为所述预设接收列数量;
若所述接收设备中未配置预设接收队列数量,则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为所述接收设备的最大接收队列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发送设备和所述接收设备之间存在至少两个邻居连接,且所述发送设备和所述接收设备属于同一个打包组,则所述实际发送队列数量为所述发送设备的最大发送队列数量,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为所述接收设备的最大接收队列数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路由器,该路由器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被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实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的方法,发送设备可获取接收设备的实际接收队列数量,若实际接收队列数量小于发送设备的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则可确定定制发送队列数量等于实际接收队列数量,并根据定制发送队列数量向接收设备发送报文,由于定制发送队列数量和定制接收队列数量相同,所以发送设备的发送速度和接收设备的接收速度相同,可以避免由于发送速度大于接收速度而导致的报文堆积的问题。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传输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报文传输系统中,该系统中包括发送设备,以及与发送设备建立BGP邻居连接的接收设备。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均可以为路由器、具有路由功能的交换机,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可通过BGP协议进行通信,当发送设备接学习到路由后,可将学习到的路由分别发送至各接收设备。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传输系统的示例性示意图,该系统中包括路由器A、路由器B、路由器C、路由器D,其中路由器A为发送设备,路由器B、路由器C和路由器D均为路由器A对应的接收设备。
假设路由器A学习到了50万路由,可分别向路由器B、路由器C和路由器D发送这50万路由。
若路由器A的预设发送队列数量250个,即每次可以发送250个报文,每个报文携带400条路由,则路由器A可通过发送5次报文队列将这50万路由发送完毕。
假设路由器B的性能较差,路由器B的预设接收队列数量为200个,即每次可接收200个报文,可见路由器A每次发送250个报文,而路由器B每次只能接收200个报文,路由器B会产生报文堆积,使得CPU的占用率较高。
假设路由器C的性能与路由器A的性能相当,路由器C的接收队列数量为250个,则路由器A的发送速度和路由器C的接收速度相同,发送和接收相对平衡。
假设路由器D的性能较好,路由器D的预设接收队列为300个,即每次可接收300个报文,然而路由器A每次只能发送250个报文,使得路由器D出现等待的情况,导致路由器D的路由收敛较慢。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发送设备的发送速度比接收设备的接收速度快而导致的报文堆积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在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建立BGP邻居连接的过程中,发送设备可获取接收设备的实际接收队列数量,若实际接收队列数量小于发送设备的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则发送设备可确定定制发送队列数量,定制发送队列数量等于实际接收队列数量,并根据定制发送队列数量向接收设备发送报文。如此,发送设备使用的定制发送队列数量和接收设备使用的实际接收队列数量相同,即发送速度和接收速度匹配,避免了报文堆积的问题。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的方法进行描述。
结合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如图2所示,以发送设备的角度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
S201、发送设备获取接收设备的实际接收队列数量。
可选地,在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建立邻居连接的过程中,发送设备可获取接收设备的实际接收队列数量。邻居连接可以为BGP邻居连接。
其中,若接收设备中配置了预设接收队列数量,则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为预设接收队列数量;若接收设备中未配置预设接收队列数量,则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为接收设备的最大接收队列数量。
预设接收队列数量为预先配置的在通过与发送设备之间的邻居连接接收报文时,可使用的接收队列数量。最大接收队列数量为接收设备可允许的接收队列的最大数量,代表接收设备的最大接收速度。
可选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可以建立多个邻居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可为每个邻居连接预配置一个预设接收队列数量,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属于同一个打包组,则发送设备获取的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为接收设备的最大接收队列数量。其中,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属于同一个打包组是指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出口策略相同。
S202、若实际接收队列数量小于发送设备的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则发送设备确定定制发送队列数量,定制发送队列数量等于实际接收队列数量。
若发送设备中配置了预设发送队列数量,则实际发送队列数量为预设发送队列数量;若发送设备中未配置预设发送队列数量,则实际发送队列数量为发送设备的最大发送队列数量。
可选地,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存在至少两个邻居连接,且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属于同一个打包组,则实际发送队列数量为发送设备的最大发送队列数量。
示例性地,若发送设备的实际发送队列数量为250,接收设备的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为200,则发送设备确定定制发送队列数量为200。
S203、发送设备根据定制发送队列数量向接收设备发送报文。
相应地,接收设备根据实际接收队列数量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报文。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的方法,发送设备可获取接收设备的实际接收队列数量,若实际接收队列数量小于发送设备的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则可确定定制发送队列数量等于实际接收队列数量,并根据定制发送队列数量向接收设备发送报文,由于定制发送队列数量和定制接收队列数量相同,所以发送设备的发送速度和接收设备的接收速度相同,可以避免由于发送速度大于接收速度而导致的报文堆积的问题。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若实际接收队列数量大于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可按照如图3所示的方法执行。
S301、发送设备获取接收设备的实际接收队列数量。
S301与上述S201相同,可参考S201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02、若实际接收队列数量大于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则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以使得接收设备确定定制接收队列数量。
定制接收队列数量等于实际发送队列数量,例如,若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为250,实际发送队列为200,则定制接收队列为200。
S303、发送设备根据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向接收设备发送报文。
相应的,接收设备根据定制接收队列数量接收报文。
可见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若实际接收队列数量大于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发送设备可向接收设备发送实际发送队列数量,进而接收设备定制的定制接收队列数量与实际发送队列数量相等,进而发送设备按照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发送报文,接收设备按照定制接收队列接收报文,发送速度和接收速度相匹配,可以加快路由收敛。
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建立BGP邻居连接的过程中,发送设备可向接收设备发送实际发送队列数量,接收设备也向发送设备发送实际接收队列数量。
进而若发送设备确定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大于实际接收队列数量,则确定定制发送队列数量与实际接收队列相等,后续按照定制发送队列数量向接收设备发送报文;若发送设备确定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小于实际接收队列数量,则后续按照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向接收设备发送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的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发送队列数量(例如实际发送队列数量、预设发送队列数量、最大发送队列数量、定制发送队列数量)和接收队列数量(例如实际接收队列数量、预设接收队列数量、最大接收队列数量、定制接收队列数量)均是针对于一个发送设备和一个接收设备之间的邻居连接而言的,该发送设备和其他接收设备之间的发送队列数量和接收队列数量可另行配置。可以理解为,发送设备向不同的接收设备发送报文时的发送队列数量可以不同,接收设备接收不同的发送设备发送的报文时的接收队列数量也可以不同。
以下结合图1所示的系统,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假设路由器A学习到了50万路由,路由器A的最大发送队列数量为500,预设发送队列数量为250,路由器B的预设接收队列数量为200,路由器C的预设接收队列数量为250,路由器D的预设接收队列数量为300。
如图4所示,图4为路由器A(发送设备)和路由器B(接收设备)之间进行报文队列协商的流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01、路由器A向路由器B发送open报文,open报文中携带的实际发送队列数量为250。相应地,路由器B接收路由器A发送的open报文。
其中,路由器A可判断自身是否被配置了与路由器B之间的预设发送队列数量,若配置了预设发送队列数量,则在open报文中携带预设发送队列数量,若未配置预设发送队列数量,则在open报文中携带最大发送队列数量。
由于路由器A被配置了预设发送队列数量250,所以open报文中携带的实际发送队列数量为250。
S402、路由器B向路由器A发送open报文,open报文中携带的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为200。相应地,路由器B接收路由器A发送的open报文。
S403、路由器A确定协商后的发送队列数量为200。
路由器A可将接收到的实际接收队列数量200与自身的实际发送队列数量250比较,取最小值200,将其确定为协商后的发送队列数量。
S404、路由器B确定协商后的接收队列数量为200。
路由器B可将接收到的实际发送队列数量250与自身的实际接收队列数量200比较,取最小值200,将其确定为协商后的接收队列数量。
其中,S404可在S401之后和S405之前的任意步骤执行,S403可在S402之后和S405之前的任意步骤执行。
S405、路由器A向路由器B发送携带路由的报文,发送队列为200个。相应地,路由器B接收路由器A发送的报文,接收队列为200个。
可以理解为,路由器A每次向路由器B发送200个报文,每个报文中携带400条路由。相应地,路由器B每次接收路由器A发送的200个报文。
路由器A和路由器C之间进行报文协商的流程、路由器A和路由器D之间进行报文队列协商的流程与图4所示的流程相似。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路由器A的预设发送队列数量为250,路由器C的预设接收队列数量也为250,所以路由器A和路由器C协商后,路由器A的协商后的发送队列和路由器C的协商后的接收队列数量不变,依然都为250。
路由器A的预设发送队列数量为250,路由器D的预设接收队列数量为300,可见预设发送队列数量250小于预设接收队列数量300,所以路由器A的协商后的发送队列为250,路由器D的协商后的接收队列为250。经过上述协商过程,路由器A和路由器B、路由器C、路由器D的协商结果如图5所示。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若路由器A未预配置与路由器D之间的预设发送队列数量,而路由器D的预设接收队列数量为300,则路由器A可将自身的最大发送队列数量500发送给路由器D,路由器D则将预设接收队列数量300发送给路由器A,从而路由器A确定协商后的发送队列数量为300,路由器D确定的协商后的接收队列数量为300。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若路由器A和路由器D属于同一个打包组,且路由器A和路由器D之间存在3个邻居连接,路由器A为这3个邻居连接分别配置了不同的预设发送队列数量,路由器D也为这3个邻居连接分别配置了不同的预设接收队列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路由器A和路由器D可根据最大发送队列数量和最大接收队列数量进行协商,即不考虑为各邻居连接预配置的预设发送队列数量和预设接收队列数量,路由器A可将自身的最大发送队列数量500发送给路由器D,路由器D可将自身的最大接收队列数量600发送给路由器A,取最大发送队列数量500和最大接收队列数量600中的较小值500作为协商后的发送队列数量和协商后的接收队列数量。即路由器A确定自身的3个邻居连接的协商后的发送队列数量均为500,路由器D确定的自身的3个邻居连接的协商后的接收队列数量均为500。
对应于图2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报文传输的装置,该装置应用于发送设备,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701、确定模块702和发送模块703。
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接收设备的实际接收队列数量;
确定模块702,用于若实际接收队列数量小于发送设备的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则确定定制发送队列数量,定制发送队列数量等于实际接收队列数量;
发送模块703,用于根据确定模块702确定的定制发送队列数量向接收设备发送报文。
可选地,发送模块703,还用于若实际接收队列数量大于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则向接收设备发送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以使得接收设备确定定制接收队列数量,并根据定制接收队列数量接收来自发送设备的报文;定制接收队列数量等于实际发送队列数量;还用于根据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向接收设备发送报文。
其中,若发送设备中配置了预设发送队列数量,则实际发送队列数量为预设发送队列数量;
若发送设备中未配置预设发送队列数量,则实际发送队列数量为发送设备的最大发送队列数量。
另外,若接收设备中配置了预设接收队列数量,则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为预设接收列数量;
若接收设备中未配置预设接收队列数量,则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为接收设备的最大接收队列数量。
可选地,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存在至少两个邻居连接,且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属于同一个打包组,则实际发送队列数量为发送设备的最大发送队列数量,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为接收设备的最大接收队列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路由器,如图8所示,包括处理器801、通信接口802、存储器803和通信总线804,其中,处理器801,通信接口802,存储器803通过通信总线8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8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801,用于执行存储器8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执行的步骤。
上述路由器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用于上述路由器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报文传输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报文传输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发送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获取接收设备的实际接收队列数量;
若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小于所述发送设备的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则所述发送设备确定定制发送队列数量,所述定制发送队列数量等于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定制发送队列数量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大于所述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则所述发送设备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以使得所述接收设备确定定制接收队列数量,并根据所述定制接收队列数量接收来自所述发送设备的报文;所述定制接收队列数量等于所述实际发送队列数量;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发送设备中配置了预设发送队列数量,则所述实际发送队列数量为所述预设发送队列数量;
若所述发送设备中未配置预设发送队列数量,则所述实际发送队列数量为所述发送设备的最大发送队列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接收设备中配置了预设接收队列数量,则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为所述预设接收列数量;
若所述接收设备中未配置预设接收队列数量,则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为所述接收设备的最大接收队列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发送设备和所述接收设备之间存在至少两个邻居连接,且所述发送设备和所述接收设备属于同一个打包组,则所述实际发送队列数量为所述发送设备的最大发送队列数量,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为所述接收设备的最大接收队列数量。
6.一种报文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发送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接收设备的实际接收队列数量;
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小于所述发送设备的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则确定定制发送队列数量,所述定制发送队列数量等于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定制发送队列数量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报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大于所述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则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以使得所述接收设备确定定制接收队列数量,并根据所述定制接收队列数量接收来自所述发送设备的报文;所述定制接收队列数量等于所述实际发送队列数量;还用于根据所述实际发送队列数量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报文。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发送设备中配置了预设发送队列数量,则所述实际发送队列数量为所述预设发送队列数量;
若所述发送设备中未配置预设发送队列数量,则所述实际发送队列数量为所述发送设备的最大发送队列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接收设备中配置了预设接收队列数量,则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为所述预设接收列数量;
若所述接收设备中未配置预设接收队列数量,则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为所述接收设备的最大接收队列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发送设备和所述接收设备之间存在至少两个邻居连接,且所述发送设备和所述接收设备属于同一个打包组,则所述实际发送队列数量为所述发送设备的最大发送队列数量,所述实际接收队列数量为所述接收设备的最大接收队列数量。
11.一种路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被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12.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所述处理器: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273680.9A CN109067666B (zh) | 2018-10-30 | 2018-10-30 | 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273680.9A CN109067666B (zh) | 2018-10-30 | 2018-10-30 | 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67666A true CN109067666A (zh) | 2018-12-21 |
CN109067666B CN109067666B (zh) | 2022-06-21 |
Family
ID=64767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273680.9A Active CN109067666B (zh) | 2018-10-30 | 2018-10-30 | 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06766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89246A (zh) * | 2019-08-12 | 2019-11-22 | 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与内存管理方法、装置以及相关产品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62995B1 (en) * | 2000-03-11 | 2004-07-13 | 3Com Corporation | Network switch including hysteresis in signalling fullness of transmit queues |
CN104104481A (zh) * | 2013-04-01 | 2014-10-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局域网的报文发送方法和装置 |
US20150081941A1 (en) * | 2013-09-18 | 2015-03-1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hared receive queue allocation for network on a chip communication |
CN105791154A (zh) * | 2014-12-26 | 2016-07-20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udp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7666446A (zh) * | 2017-09-14 | 2018-02-06 |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下行流量、上行流量、双向流量限制方法和装置 |
-
2018
- 2018-10-30 CN CN201811273680.9A patent/CN1090676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62995B1 (en) * | 2000-03-11 | 2004-07-13 | 3Com Corporation | Network switch including hysteresis in signalling fullness of transmit queues |
CN104104481A (zh) * | 2013-04-01 | 2014-10-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局域网的报文发送方法和装置 |
US20150081941A1 (en) * | 2013-09-18 | 2015-03-1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hared receive queue allocation for network on a chip communication |
CN105791154A (zh) * | 2014-12-26 | 2016-07-20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udp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7666446A (zh) * | 2017-09-14 | 2018-02-06 |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下行流量、上行流量、双向流量限制方法和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89246A (zh) * | 2019-08-12 | 2019-11-22 | 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与内存管理方法、装置以及相关产品 |
CN110489246B (zh) * | 2019-08-12 | 2022-06-07 | 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与内存管理方法、装置以及相关产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67666B (zh) | 2022-06-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13163B (zh) | 分布式计算系统中的负载平衡 | |
US7945647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reating a virtual network path | |
US8650326B2 (en) | Smart client routing | |
US9876756B2 (en) | Network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for equipment | |
CN111651253A (zh) | 算力资源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 |
US9231860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erarchical link aggregation | |
US7970951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dia-based data transfer | |
US8095661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caling applications on a blade chassis | |
EP4070505B1 (en) | Providing interface between network management and slice management | |
CN105281942B (zh) | 一种发送bgp信息的网络设备和方法 | |
CN104219127A (zh) | 一种虚拟网络实例的创建方法以及设备 | |
CN104468219A (zh) | 虚拟组网网络拓扑发现方法和设备 | |
CN112188548B (zh)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9412922A (zh) | 一种传输报文的方法、转发设备、控制器及系统 | |
US20200084146A1 (en) | Routing betwee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 and physical networks | |
CN107809386A (zh) | Ip地址转换方法、路由设备和通信系统 | |
CN109495369A (zh) |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 |
CN110869919B (zh) | 用于远程节点发现、通信信道确认和连接的方法 | |
US9485114B2 (en) | MAC abstraction sub-layer and MAC table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CN112994942B (zh) | 一种sdn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9067666A (zh) | 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9617817A (zh) | 一种mlag组网的转发表项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
CN109728926A (zh) | 通信方法以及网络设备 | |
CN105763456A (zh) | 一种路径选择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9327375A (zh) | 用于建立vxlan隧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