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052105A - 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52105A
CN109052105A CN201811046122.9A CN201811046122A CN109052105A CN 109052105 A CN109052105 A CN 109052105A CN 201811046122 A CN201811046122 A CN 201811046122A CN 109052105 A CN109052105 A CN 1090521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counterweight
guide rail
machine
steel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461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宝山
王卫芳
李有智
毛家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u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104612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52105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52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521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包括轿厢、轿厢导轨、曳引系统、对重、对重导轨以及对重带轮;轿厢包括立梁和轿厢带轮,轿厢带轮设置在立梁的下部,且不超出轿厢的轿底;轿厢导轨相对地设于井道上,且位于前、后立梁之间,轿厢导轨与轿厢滑动连接;对重导轨单侧设置,并安装在井道上;对重与对重导轨滑动连接;对重带轮设于对重上;曳引系统包括曳引机和钢带;曳引机置于井道的上方,并安装于井道或对重导轨上;钢带的一端设置在轿厢导轨的上方,另一端依次穿绕过轿厢带轮、曳引机以及对重带轮,并安装在井道或对重导轨上。本发明提供的电梯布置结构具有更低的底坑深度和顶层,和更小的井道平面尺寸。

Description

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钢带传动的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无机房电梯相对于有机房电梯而来,不占用除井道以外的空间,且绿色环保,具有较好的发展趋势。
目前行业内基于钢带传动的无机房电梯结构,受电梯布置结构的影响,通常井道宽度尺寸大多为轿厢宽度加600mm,顶层高度大于2800mm,底坑深度大于300mm,难以在保证轿厢箱体大小的情况下再进行缩小井道尺寸。
本申请提出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以满足更低的底坑深度和顶层要求,适应更小的井道平面尺寸。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包括轿厢、轿厢导轨、曳引系统、对重、对重导轨以及对重带轮;
所述轿厢包括立梁和轿厢带轮,所述轿厢带轮设置在立梁的下部,且不超出轿厢的轿底;
所述轿厢导轨相对地设于井道上,且位于前、后立梁之间,所述轿厢导轨与轿厢滑动连接;
所述对重导轨单侧设置,并安装在井道上;所述对重与对重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对重带轮设于对重上;
所述曳引系统包括曳引机和钢带;所述曳引机置于井道的上方,并安装于所述井道或所述对重导轨上;所述钢带的一端设置在轿厢导轨的上方,另一端依次穿绕过轿厢带轮、曳引机以及对重带轮,并安装在井道或对重导轨上。
优选的,还包括导靴,所述导靴设置于轿厢的顶部和所述轿底上,且设于轿底上的下导靴不超出轿底;所述轿厢通过导靴与轿厢导轨滑动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安全钳,所述安全钳设于轿厢的顶部,并位于轿厢顶部的上导靴的下方。
优选的,上导靴采用弹性滑动导靴。
优选的,所述轿底包括上轿底、轿底托架以及减震层,所述减震层置于所述上轿底和所述轿底托架之间,所述上轿底、轿底托架以及减震层一体设置。
优选的,所述轿底托架、减震层以及上轿底通过紧固件一体设置,所述紧固件固定于上轿底上。
优选的,所述钢带脱离轿厢带轮、对重带轮以及曳引机的部分成水平或竖直状态。
优选的,还包括钢带夹和钢带座,所述钢带座设于轿厢导轨上,所述钢带的一端通过所述钢带夹安装在钢带座上。
优选的,曳引系统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在对重导轨或者井道墙壁上,所述曳引机和钢带的另一端连接在安装座上。
优选的,界定相对地位于电梯两侧的两个轿厢带轮、一个对重带轮以及一条钢带为一个带轮组件,则曳引机驱动两组平行设置的带轮组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将轿厢带轮下置的情况,减少了由轿厢带轮带来的底坑深度。
2、本申请中,对重单侧设置,相对于双侧设置更节省井道空间,因而井道的平面尺寸得以缩小。
3、本申请中,曳引机上置,省去了由曳引机带来的底坑深度,即,在设计底坑深度时,不用考虑曳引机的因素,从而进一步缩小底坑深度。
4、本申请中,下导靴的底部不超过轿底,从而底坑节省了由下导靴带来的深度,即缩减了底坑的深度。
5、本申请中,安全钳上置后,底坑节省了由安全钳带来的底坑深度,即缩减了底坑的深度。
6、钢带脱离轿厢带轮、对重带轮以及曳引机的部分成水平或竖直状态,即钢带垂直或水平绕入/绕出轿厢带轮、对重带轮以及曳引轮,从而使钢带占用的空间最小化,进一步缩减井道的平面尺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电梯布置结构的正面视图;
图2为本申请的电梯布置结构的侧面视图;
图3为本申请的电梯布置结构的平面布置图;
图4为本申请的电梯布置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曳引系统的结构简图;
图6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7为图2的B部放大图;
图8为图1的C部放大图;
图9为顶层底坑分析正视图;
图10为轿厢的顶层、底坑分析侧视图;
图11为对重的顶层底坑分析侧视图;
图12为电梯平面布局间隙分析图。
其中:1、轿厢,11、轿厢体,12、轿架,121、立梁,122、轿厢带轮,123、上梁,124、轿底,1241、上轿底,1242、轿底托架,1243、减震层,1244、螺钉,2、轿厢导轨,3、曳引系统,31、曳引机,32、钢带,33、安装座,4、对重,5、对重导轨,6、对重带轮,7、导靴,8、安全钳,9、轿顶卡环,10、钢带夹,11、钢带座,12、缓冲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以下所说的方位均以电梯开门相应的为“前”,与前相对的为“后”;以下所述的钢带的一端统一指图1所示的左边对应的端部,以下所述的钢带的另一端统一指图1所示的右边对应的端部;下述所有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
请参阅图1-8,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包括轿厢1、轿厢导轨2、曳引系统3、对重4、对重导轨55以及对重带轮66。
轿厢1包括轿厢体11和轿架12,其中,轿厢体11用于载重,为可开合的箱体;轿架12用于固定和承载轿厢体11,轿架12包括立梁121和轿厢带轮122,立梁121即为竖直布置的梁,本方案中布置有四个立梁121,该四个立梁121对应轿厢体11的四个棱边。
轿厢带轮122用于连接曳引系统3,即,曳引系统3通过轿厢带轮122向轿厢1提供牵引力;轿厢带轮122可转动地安装在立梁121的下部,即钢带32与轿厢带轮122之间为滚动摩擦,该方案降低了系统的摩擦损耗;轿厢带轮122的底部不超出轿架12的轿底124,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轿厢带轮122下置的情况,本方案至少减少了由轿厢带轮122带来的底坑深度,即,在设计底坑深度时,不用考虑轿厢带轮122的因素。
轿架12的两侧均设有轿厢带轮122,换言之,一个电梯中,至少有两个轿厢带轮122,当仅有两个轿厢带轮122时,该两个轿厢带轮122同设在前立梁上,或同设在后立梁上;本申请所说的前立梁理解为位于前侧的立梁,后立梁理解为位于后侧的两个立梁。
轿厢导轨2相对地设置在井道上,且位于前、后立梁之间,轿厢导轨2与轿厢滑动连接。即,轿厢导轨2竖向铺设在井道墙壁上,并与轿厢1的两个侧面一一对应。
对重导轨5单侧设置,并安装在井道上,对重4与对重导轨5滑动连接,对重带轮6设于对重4上。即,对重导轨5竖向铺设在轿厢1一侧的井道墙壁上,对重带轮6安装在对重4的上部,对重4通过对重带轮6连接曳引系统3,并在曳引系统3的作用下在对重4轨道上滑动。
曳引系统3包括曳引机31和钢带32,曳引机31位于井道的上方,并安装于井道或者对重导轨5上;钢带的一端设置在轿厢导轨2的上方,另一端依次穿绕过轿厢带轮122、曳引机31以及对重带轮6,并安装在井道或者对重导轨5上。曳引机31上置后,省去了由曳引机31带来的底坑深度,即,在设计底坑深度时,不用考虑曳引机31的因素。
如图1、2、5所示,钢带32由其一端出发,向下延伸穿绕过两个轿厢带轮122,之后向上延伸绕过曳引机31,然后又向下绕过对重带轮6后向上延伸,最后其另一端安装在靠近曳引机31的位置处。曳引机31驱动钢带32,从而带动对重4向上或向下滑动,进而牵引轿厢1向下或向上运动。
进一步的,轿架12还包括上梁123等零部件。上梁123的两端分别连接前立梁和后立梁,两件上梁123平行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包括四件上梁123,上梁123的两端连接立梁,四件上梁123顺次连接形成方形。
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2、6、7,电梯布置结构还包括导靴7,导靴7设置在轿厢1的顶部和轿架12的轿底124上,且设于轿底124上的下导靴不超出轿底124;轿厢1通过导靴7与轿厢导轨2滑动连接。为便于表述,界定位于轿厢1的顶部的导靴7为上导靴,位于轿底124的导靴7为下导靴。上导靴和下导靴各有两个,轿厢1的两侧各对应一个上导靴和一个下导靴,如图7所示,下导靴位于前立梁和后立梁之间,较好地利用了轿底124的空间,使整个电梯的结构更紧凑。本方案中,下导靴的底部不超过轿底124,因而底坑节省了由下导靴带来的深度,即,设计底坑时,不用考虑下导靴的因素。
进一步的,电梯布置结构还包括安全钳8,安全钳8设置在轿厢1的顶部,并位于上导靴的下方。安全钳8上置后,底坑节省了由安全钳8带来的底坑深度,即,设计底坑深度时,不用考虑安全钳8的因素。
进一步的,上导靴采用弹性滑动导靴,即,布置在安全钳8上方的导靴7为弹性滑动导靴,进一步提高了安全钳8动作的可靠性,当然,也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电梯布置结构还包括轿顶卡环9,轿顶卡环9安装在立梁的上部,并与立梁121一一对应。
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1、7、8,轿底124包括上轿底1241、轿底托架1242以及减震层1243。减震层1243置于上轿底1241和轿底托架1242之间,且三者一体设置。上轿底1241可采用板状结构,也可采用板状和加强筋的组合结构等,该处一体设置可理解为三者相互固接或可拆卸连接,三者可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连接至立梁121上,可也作为单独的零件分别连接于立梁121上。本方案采用双层轿底124加减震层1243的结构,减震层1243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轿厢1的震动,从而提高了电梯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轿底托架1242轿底托架1242和上轿底1241之间存在一空间,减震层1243即位于该空间中。上轿底1241上固定有紧固件,减震垫和轿底托架1242上设有与该些紧固件相对应的通孔,紧固件穿过相应的通孔,并将上轿底1241、轿底托架1242以及减震层1243连接在一起;具体结构例如:上轿底1241上焊接有螺钉1244,螺钉1244的上端沉入上轿底1241的上表面,螺钉1244依次穿过橡胶材质的减震层1243和轿底托架1242后,通过螺母锁紧。
进一步的,本申请不对轿底托架1242的具体形状做限定,可采用板状、槽钢状、工字钢状等,可与上轿底1241的整个平面相对,也可与上轿底1241的局部平面相对,如图8所示,以开口朝下的槽钢状轿底托架为例,轿底托架1242与上轿底1241的局部平面相对,上轿底1241的下表面上布置有若干件轿底托架1242,相应的减震层1243也为若干条,并与轿底托架1242一一对应,位于上轿底1241周边的轿底托架1242通过紧固件连接在立梁121上。
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1、2、5,钢带32脱离轿厢带轮122、对重带轮6以及曳引机31的部分成水平或竖直状态,即钢带32垂直或水平绕入/绕出轿厢带轮122、对重带轮6以及曳引轮。本方案中,钢带32占用的空间最小化,因而井道的平面尺寸得以最优化。
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5,电梯布置结构还包括钢带夹10和钢带座11,钢带座11安装在轿厢导轨2上,钢带的一端通过钢带夹10固定在钢带座11上。考虑到钢带座11以及钢带32的固定方式均为现有成熟技术,故本申请不在此详述。当然,钢带32的另一端也可通过同样的方式进行安装。
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1,曳引系统3还包括安装座33,安装座33固定在对重导轨5或者井道墙壁上,曳引机31通过紧固件设置在该安装座33上。在一个实施例中,钢带32的另一端通过钢带夹10固定在该安装座33上,以便于实现钢带32垂直绕入对重带轮6,进而优化井道平面尺寸。
具体的,亲继续参阅图3和图4,界定相对地位于电梯两侧的两个轿厢带轮122、一个对重带轮6以及一条钢带32为一个带轮组件,则曳引机31驱动两组平行设置的带轮组件,即,曳引机31同时驱动两条钢带32,轿厢1具有两组牵引力。本方案采用两组带轮组件提升了轿厢1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1,电梯布置结构还包括缓冲器12,该缓冲器12安装在井道的下方。
上述从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上对本申请进行了详述,以下举一组实例数据对本申请作进一步阐述。下述的电梯采用的物理构件同现有技术中的构件,而其与现有电梯的区别在于各零部件按照本申请的布置结构进行布置。
请参阅图9-12,经过严格的计算和校核,依据本申请的结构进行布置电梯:
1.底坑深度分析:如图9和图11所示,底坑深度H1为150,缓冲器压缩行程40,轿底最低处到轿厢地板面距离H2为90,轿厢在一楼平层时,轿底最低处到底坑地面距离为150-90=60,即底坑150便可以满足电梯正常运行;
2.顶层高度最不利位置分析:如图10所示,轿厢高度H3为2050,缓冲器压缩行程40,顶层高度H4为2600,轿厢在顶层平层时轿顶最高处到井道顶的距离H5为172,当对重压缩缓冲器后顶部最小间隙为172-40-30=102;
3.井道宽度HW为1400,轿厢宽度CW为900,井道宽度等于轿厢宽度加500,相对于现有技术缩小了100,具有明显的优势。
需要说明的是,该计算和校核过程依据电梯设计的相关标准进行。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轿厢导轨、曳引系统、对重、对重导轨以及对重带轮;
所述轿厢包括立梁和轿厢带轮,所述轿厢带轮设置在立梁的下部,且不超出轿厢的轿底;
所述轿厢导轨相对地设于井道上,且位于前、后立梁之间,所述轿厢导轨与轿厢滑动连接;
所述对重导轨单侧设置,并安装在井道上;所述对重与对重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对重带轮设于对重上;
所述曳引系统包括曳引机和钢带;所述曳引机置于井道的上方,并安装于所述井道或所述对重导轨上;所述钢带的一端设置在轿厢导轨的上方,另一端依次穿绕过轿厢带轮、曳引机以及对重带轮,并安装在井道或对重导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靴,所述导靴设置于轿厢的顶部和所述轿底上,且设于轿底上的下导靴不超出轿底;所述轿厢通过导靴与轿厢导轨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钳,所述安全钳设于轿厢的顶部,并位于轿厢顶部的上导靴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导靴采用弹性滑动导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底包括上轿底、轿底托架以及减震层,所述减震层置于所述上轿底和所述轿底托架之间,所述上轿底、轿底托架以及减震层一体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底托架、减震层以及上轿底通过紧固件一体设置,所述紧固件固定于上轿底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脱离轿厢带轮、对重带轮以及曳引机的部分成水平或竖直状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带夹和钢带座,所述钢带座设于轿厢导轨上,所述钢带的一端通过所述钢带夹安装在钢带座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曳引系统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在对重导轨或者井道墙壁上,所述曳引机和钢带的另一端连接在安装座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界定相对地位于电梯两侧的两个轿厢带轮、一个对重带轮以及一条钢带为一个带轮组件,则曳引机驱动两组平行设置的带轮组件。
CN201811046122.9A 2018-09-07 2018-09-07 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 Pending CN1090521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46122.9A CN109052105A (zh) 2018-09-07 2018-09-07 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46122.9A CN109052105A (zh) 2018-09-07 2018-09-07 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52105A true CN109052105A (zh) 2018-12-21

Family

ID=64760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46122.9A Pending CN109052105A (zh) 2018-09-07 2018-09-07 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5210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3973A (zh) * 2018-12-24 2019-05-10 宁波宏大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桥式钢带型土建结构
CN114873417A (zh) * 2022-05-26 2022-08-09 常熟市通润电梯厂有限公司 超浅底坑矮顶层钢带曳引家用电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1778A (zh) * 2002-12-27 2004-07-14 永大机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无机房电梯系统
CN1589230A (zh) * 2001-11-23 2005-03-02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系统
CN201102846Y (zh) * 2007-09-11 2008-08-20 东莞市快意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架
CN201999600U (zh) * 2011-03-28 2011-10-05 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无机房电梯停电救援装置
CN206126599U (zh) * 2016-10-18 2017-04-26 杭州奥立达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钢带电梯轿底结构
CN207275988U (zh) * 2017-10-12 2018-04-27 美迪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钢带梯轿底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9230A (zh) * 2001-11-23 2005-03-02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系统
CN1511778A (zh) * 2002-12-27 2004-07-14 永大机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无机房电梯系统
CN201102846Y (zh) * 2007-09-11 2008-08-20 东莞市快意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架
CN201999600U (zh) * 2011-03-28 2011-10-05 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无机房电梯停电救援装置
CN206126599U (zh) * 2016-10-18 2017-04-26 杭州奥立达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钢带电梯轿底结构
CN207275988U (zh) * 2017-10-12 2018-04-27 美迪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钢带梯轿底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3973A (zh) * 2018-12-24 2019-05-10 宁波宏大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桥式钢带型土建结构
CN114873417A (zh) * 2022-05-26 2022-08-09 常熟市通润电梯厂有限公司 超浅底坑矮顶层钢带曳引家用电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32910B2 (en) Underslung elevator car configuration
JP5827182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9052105A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
CN202729529U (zh) 一种电梯轿顶装置
CN208732401U (zh) 一种一体式无支架钢带平台别墅电梯
CN109279478A (zh) 一种电梯布置结构
CN202390058U (zh) 无机房电梯轿架与轿厢一体化无障碍轿顶
CN108750864A (zh) 一种钢带式电梯
CN214003743U (zh) 一种多重减震的无机房电梯
CN203903727U (zh) 一种高速电梯补偿绳张紧装置
CN209522445U (zh) 一种电梯机械吊装用缓冲装置
JP2003312960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08413559U (zh) 一种钢带式电梯
CN203497892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主机底座
JP2009541181A (ja) 昇降路の寸法を減少させたエレベータの設置
CN209097986U (zh) 一种电梯布置结构
CN212292461U (zh) 一种特速电梯结构
CN109484953A (zh) 一种强驱式家用电梯
CN209974076U (zh) 电梯对重架
CN210884831U (zh) 顶吊式无机房乘客电梯轿架结构
CN204549738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的布置结构
CN208413598U (zh) 一种轿底支撑架组件
CN209481011U (zh) 一种无机房钢带电梯
CN209481024U (zh) 一种有机房钢带电梯
CN208413563U (zh) 一种导轨支架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