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41255B - 一种接入方法和ue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入方法和u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041255B CN109041255B CN201811106868.4A CN201811106868A CN109041255B CN 109041255 B CN109041255 B CN 109041255B CN 201811106868 A CN201811106868 A CN 201811106868A CN 109041255 B CN109041255 B CN 1090412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age level
- access
- access control
- base station
- rsr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wireless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方法和UE,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信道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该方法包括,UE接收基站发送的状态信息;其中,状态信息至少包括接入控制参数和RSRP值,接入控制参数包括接入控制因子;UE根据RSRP值,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UE根据均匀分布随机数和覆盖等级对应的接入控制因子,确定是否向基站发送接入请求;UE确定均匀分布随机数小于接入控制因子时,向基站发送接入请求。本发明实施例用于UE的制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入方法和UE。
背景技术
目前窄带物联网(英文全称: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NB-IoT)使用的接入控制技术沿用了长期演进(英文全称: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的扩展接入限制(英文全称:Extended Access Barring,简称:EAB);其中,NB-IoT定义了三个覆盖增强等级(英文全称:Coverage Enhancement Level,简称:CE Level)。CE Level 0,CELevel1和CE Level 2分别对应最小耦合损耗(英文全称:Minimum Coupling Loss,简称:MCL)144dB,154dB,164dB的覆盖情况。针对不同的覆盖要求,基站按照不同覆盖等级对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英文全称: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简称:NPRACH)资源进行配置,每个覆盖等级定义了对应的NPRACH周期(nprach-Periodicity)、子载波个数(nprach-Num Subcarriers)、NPRACH重复次数等。三种覆盖等级的NPRACH资源配置如图1所示。
终端设备(英文全称:User Equipment,简称:UE)在基站的不同覆盖范围向基站发起接入请求时,若接入失败,需要重新向基站发送接入请求,而在等待接入的期间UE始终占用着信道资源;当基站剩余的信道资源较多时,即使多个UE由于无法接入基站,也不会影响其他用户继续发起接入请求;而当基站剩余的信道资源较少时,等待接入的UE较多时,存在其他用户无法获取信道资源的问题,造成用户的体验较差。
由上述可知,如何提高信道资源的利用率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方法和UE,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信道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方法,包括:UE接收基站发送的RSRP值;UE根据RSRP值,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UE确定随机生成的均匀分布随机数rand小于覆盖等级对应的接入控制因子Fi时,向基站发送接入请求;其中,均匀分布随机数大于0并且小于1,Li表示覆盖等级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Ti表示覆盖等级的NPRACH周期,Ni表示覆盖等级的子载波个数。
由上述方案可知,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接入方法,当UE确定随机生成的均匀分布随机数小于覆盖等级对应的接入控制因子时,向基站发送接入请求;从而降低了同一时刻发起接入请求的UE的数量,即减少了等待接入的UE的数量,从而提高了信道资源的利用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信道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UE确定均匀分布随机数rand大于或等于接入控制因子Fi时,延时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后,向基站发送接入请求;其中,Di=K×Ti,K为正整数。
可选的,UE根据RSRP值,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包括:UE确定RSRP值大于第一RSRP阈值时,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为第一覆盖等级;UE确定RSRP值大于第二RSRP阈值,并且RSRP值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时,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为第二覆盖等级;UE确定RSRP值小于或等级第二RSRP阈值时,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为第三覆盖等级;其中,第二RSRP阈值小于第一RSRP阈值。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接收基站发送的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Li、NPRACH周期Ti和子载波个数Ni;根据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Li、NPRACH周期Ti和子载波个数Ni,确定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接入控制因子Fi;根据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NPRACH周期Ti,确定延时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接收基站发送的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接入控制因子Fi和延时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其中,接入控制因子Fi为基站根据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Li、NPRACH周期Ti和子载波个数Ni确定的,延时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为基站根据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NPRACH周期Ti确定的。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UE,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RSRP值;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的RSRP值,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发送单元,用于处理单元确定随机生成的均匀分布随机数rand小于接入控制因子Fi时,向基站发送接入请求;其中,均匀分布随机数大于0并且小于1,Li表示覆盖等级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Ti表示覆盖等级的NPRACH周期,Ni表示覆盖等级的子载波个数。
可选的,发送单元,还用于处理单元确定均匀分布随机数rand大于或等于接入控制因子Fi时,延时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后,向基站发送接入请求;其中,Di=K×Ti,K为正整数。
可选的,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接收单元接收的RSRP值大于第一RSRP阈值时,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为第一覆盖等级;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接收单元接收的RSRP值大于第二RSRP阈值,并且接收单元接收的RSRP值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时,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为第二覆盖等级;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接收单元接收的RSRP值小于或等级第二RSRP阈值时,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为第三覆盖等级;其中,第二RSRP阈值小于第一RSRP阈值。
可选的,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Li、NPRACH周期Ti和子载波个数Ni;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的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Li、NPRACH周期Ti和子载波个数Ni,确定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接入控制因子Fi;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的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NPRACH周期Ti,确定延时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
可选的,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接入控制因子Fi和延时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其中,接入控制因子Fi为基站根据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Li、NPRACH周期Ti和子载波个数Ni确定的,延时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为基站根据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NPRACH周期Ti确定的。
第三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入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UE,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UE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UE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入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任一种UE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第一方面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第一方面的方法以及下文具体实施方式中对应的方案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三种覆盖等级下的NPRACH资源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五;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E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E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
UE-10;
接收单元-101;处理单元-102;发送单元-1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是在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网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文中符号“/”表示关联对象是或者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者B。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UE可以为智能移动终端。该智能移动终端为具有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该智能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UE,或者该智能移动终端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智能移动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
现有技术中UE在与基站建立连接的过程中,若UE在当前时刻接入基站失败,则UE会在下一时刻继续向基站发起接入请求;而在等待接入的过程中,UE始终占用着信道资源;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方法,具体的实现过程如下: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S101、UE接收基站发送的RSRP值。
可选的,如图3和图6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S104、接收基站发送的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Li、NPRACH周期Ti和子载波个数Ni。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假设CE Level i包含3个覆盖等级,分别为CELevel 0、CE Level 1和CE Level 2(i∈[0,1,2]),则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Li、NPRACH周期Ti(单位为:秒)和子载波个数Ni,包括:
i=0时,CE Level 0下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L0、NPRACH周期T0和子载波个数N0。
i=1时,CE Level 1下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L1、NPRACH周期T1和子载波个数N1。
i=2时,CE Level 2下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L2、NPRACH周期T2和子载波个数N2。
S105、根据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Li、NPRACH周期Ti和子载波个数Ni,确定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接入控制因子Fi。
S106、根据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NPRACH周期Ti,确定延时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UE根据基站发送的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Li、NPRACH周期Ti和子载波个数Ni可以更加准确的判别出是否可以发生接入请求至基站。
可选的,如图4和图6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S107、接收基站发送的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接入控制因子Fi和延时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其中,接入控制因子Fi为基站根据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Li、NPRACH周期Ti和子载波个数Ni确定的,延时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为基站根据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NPRACH周期Ti确定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UE根据基站发送的接入控制因子Fi和延时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判别是否可以发生接入请求至基站,无需进行额外的计算,从而UE更加的省电。
需要说明的是,假设CE Level i包含3个覆盖等级,分别为CE Level0、CE Level 1和CE Level 2(i∈[0,1,2]),第一RSRP阈值为Threshold1,第二RSRP阈值为Threshold2;UE从基站广播消息中获取NPRACH配置消息和不同覆盖等级下的接入控制参数:接入控制因子Fi和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
UE根据对基站下行信道的测量(RSRP信息)以及与基站广播的门限参数的比较结果,判决自己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CE level。
若UE测量的RSRP≤Threshold2时,UE所处的CE level=2。
若UE测量的Threshold2<RSRP≤Threshold1时,UE所处的CE level=1。
若UE测量的RSRP>Threshold1时,UE所处的CE level=0。
S102、UE根据RSRP值,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
可选的,UE根据RSRP值,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包括:UE确定RSRP值大于第一RSRP阈值时,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为第一覆盖等级;UE确定RSRP值大于第二RSRP阈值,并且RSRP值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时,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为第二覆盖等级;UE确定RSRP值小于或等级第二RSRP阈值时,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为第三覆盖等级;其中,第二RSRP阈值小于第一RSRP阈值。
UE判别随机生成的均匀分布随机数rand是否小于覆盖等级对应的接入控制因子Fi。
S103、UE确定随机生成的均匀分布随机数rand小于覆盖等级对应的接入控制因子Fi时,向基站发送接入请求;其中,均匀分布随机数大于0并且小于1,Li表示覆盖等级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Ti表示覆盖等级的NPRACH周期,Ni表示覆盖等级的子载波个数。
可选的,如图5和图6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S108、UE确定均匀分布随机数rand大于或等于接入控制因子Fi时,延时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后,向基站发送接入请求;其中,Di=K×Ti,K为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UE经过S108后,再次向基站发送接入请求时,需要再次生成均匀分布随机数rand,并判别随机生成的均匀分布随机数rand是否小于覆盖等级对应的接入控制因子Fi;在实际的应用中,UE每次向基站发送接入请求时,需要随机生成一个0~1之间的均匀分布随机数rand,根据所处的覆盖等级i及该覆盖等级i对应的接入控制因子判决是否能够接入(即需要重新根据S101和S102得到UE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后,判别随机生成的均匀分布随机数rand是否小于覆盖等级对应的接入控制因子Fi)。
其中,当rand<Fi时,UE能够接入。
当rand>Fi时,UE停止向基站发送接入请求,并在延迟一段时间后再次向基站发送接入请求,延迟时间为Di。
由于0≤rand≤1,而每个覆盖等级i对应Fi的大小取决于基站当前的运行参数;因此,UE可以根据基站的实际运行参数,判别是否向基站发送计入请求,从而提高了信道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当信道资源较少时,其他用户仍可以获得信道资源,保证了用户的体验;运行参数至少包括: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Li、NPRACH周期Ti和子载波个数Ni中的任一项。
由上述方案可知,现有技术中UE在与基站建立连接的过程中,若UE在当前时刻接入基站失败,则UE会在下一时刻继续向基站发起接入请求;而在等待接入的过程中,UE始终占用着信道资源;为此,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接入方法,当UE确定随机生成的均匀分布随机数小于覆盖等级对应的接入控制因子时,向基站发送接入请求;从而降低了同一时刻发起接入请求的UE的数量,即减少了等待接入的UE的数量,从而提高了信道资源的利用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信道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UE10,如图7所示包括:
接收单元10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RSRP值。
处理单元102,用于根据接收单元101接收的RSRP值,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
发送单元103,用于处理单元102确定随机生成的均匀分布随机数rand小于接入控制因子Fi时,向基站发送接入请求;其中,均匀分布随机数大于0并且小于1,Li表示覆盖等级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Ti表示覆盖等级的NPRACH周期,Ni表示覆盖等级的子载波个数。
可选的,发送单元103,还用于处理单元102确定均匀分布随机数rand大于或等于接入控制因子Fi时,延时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后,向基站发送接入请求;其中,Di=K×Ti,K为正整数。
可选的,处理单元102,具体用于确定接收单元101接收的RSRP值大于第一RSRP阈值时,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为第一覆盖等级;处理单元102,具体用于确定接收单元101接收的RSRP值大于第二RSRP阈值,并且接收单元101接收的RSRP值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时,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为第二覆盖等级;处理单元102,具体用于确定接收单元101接收的RSRP值小于或等级第二RSRP阈值时,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为第三覆盖等级;其中,第二RSRP阈值小于第一RSRP阈值。
可选的,接收单元101,还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Li、NPRACH周期Ti和子载波个数Ni;处理单元102,还用于根据接收单元101接收的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Li、NPRACH周期Ti和子载波个数Ni,确定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接入控制因子Fi;处理单元102,还用于根据接收单元101接收的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NPRACH周期Ti,确定延时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
可选的,接收单元101,还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接入控制因子Fi和延时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其中,接入控制因子Fi为基站根据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Li、NPRACH周期Ti和子载波个数Ni确定的,延时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为基站根据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NPRACH周期Ti确定的。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其作用在此不再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模块的情况下,UE包括:接收单元、处理单元、发送单元和存储单元。处理单元用于对UE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用于支持UE执行图2中的过程S101、S102和S103;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均用于支持UE与其他设备的信息交互。存储单元,用于存储UE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以处理单元为处理器,存储单元为存储器,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为通信接口为例。其中,UE参照图8中所示,包括通信接口501、处理器502、存储器503和总线504,通信接口501、处理器502通过总线504与存储器503相连。
处理器502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存储器5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5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502来控制执行。通讯接口501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交互,例如与遥控器的信息交互。处理器502用于执行存储器5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此外,还提供一种计算存储媒体(或介质),包括在被执行时进行上述实施例中的UE执行的方法操作的指令。另外,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上述计算存储媒体(或介质)。
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read-only memory,英文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 memory,英文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任一种UE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实施例一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实施例一的方法以及下文具体实施方式中对应的方案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根据RSRP值,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包括:
所述UE确定所述RSRP值大于第一RSRP阈值时,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为第一覆盖等级;
所述UE确定所述RSRP值大于第二RSRP阈值,并且所述RSRP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RSRP阈值时,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为第二覆盖等级;
所述UE确定所述RSRP值小于或等级所述第二RSRP阈值时,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为第三覆盖等级;其中,所述第二RSRP阈值小于所述第一RSRP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Li、NPRACH周期Ti和子载波个数Ni;
根据所述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Li、NPRACH周期Ti和子载波个数Ni,确定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接入控制因子Fi;
根据所述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NPRACH周期Ti,确定延时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接入控制因子Fi和延时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其中,所述接入控制因子Fi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Li、NPRACH周期Ti和子载波个数Ni确定的,所述延时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NPRACH周期Ti确定的。
5.一种UE,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RSRP值;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RSRP值,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
发送单元,用于处理单元确定随机生成的均匀分布随机数rand小于接入控制因子Fi时,向所述基站发送接入请求;其中,所述均匀分布随机数大于0并且小于1,Li表示所述覆盖等级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Ti表示所述覆盖等级的NPRACH周期,Ni表示所述覆盖等级的子载波个数;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所述均匀分布随机数rand大于或等于所述接入控制因子Fi时,延时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后,向所述基站发送接入请求;其中,Di=K×Ti,K为正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RSRP值大于第一RSRP阈值时,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为第一覆盖等级;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RSRP值大于第二RSRP阈值,并且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RSRP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RSRP阈值时,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为第二覆盖等级;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RSRP值小于或等级所述第二RSRP阈值时,确定当前所处的覆盖等级为第三覆盖等级;其中,所述第二RSRP阈值小于所述第一RSRP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Li、NPRACH周期Ti和子载波个数Ni;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Li、NPRACH周期Ti和子载波个数Ni,确定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接入控制因子Fi;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NPRACH周期Ti,确定延时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接入控制因子Fi和延时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其中,所述接入控制因子Fi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接入用户数Li、NPRACH周期Ti和子载波个数Ni确定的,所述延时接入控制限制时间Di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每个覆盖等级对应的NPRACH周期Ti确定的。
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接入方法。
10.一种UE,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UE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UE执行如上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接入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06868.4A CN109041255B (zh) | 2018-09-21 | 2018-09-21 | 一种接入方法和u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06868.4A CN109041255B (zh) | 2018-09-21 | 2018-09-21 | 一种接入方法和u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41255A CN109041255A (zh) | 2018-12-18 |
CN109041255B true CN109041255B (zh) | 2021-02-23 |
Family
ID=64617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106868.4A Active CN109041255B (zh) | 2018-09-21 | 2018-09-21 | 一种接入方法和ue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04125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220350A1 (zh) * | 2019-04-30 | 2020-1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0234151B (zh) * | 2019-05-05 | 2021-03-12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接入方法及装置 |
CN112752241B (zh) * | 2019-10-31 | 2022-11-11 |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eMTC终端的覆盖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27186A (zh) * | 2016-02-02 | 2017-08-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7371244A (zh) * | 2016-05-13 | 2017-11-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Prach信息的通知、发送方法及装置 |
WO2017212443A1 (en) * | 2016-06-08 | 2017-12-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for providing contention-free random access resources for nb-iot |
CN108200650A (zh) * | 2016-12-08 | 2018-06-22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CN108260108A (zh) * | 2018-01-16 | 2018-07-06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非正交的窄带物联网NB-IoT随机接入方法 |
CN108476539A (zh) * | 2016-01-29 | 2018-08-31 | 成均馆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 在物联网环境中考虑覆盖等级和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或多频配置的随机接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30256B (zh) * | 2008-10-14 | 2012-07-25 | 上海摩波彼克半导体有限公司 | 无线蜂窝网络中实现快速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 |
CN102238689B (zh) * | 2010-04-23 | 2016-0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机器类型通信终端的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
US9451639B2 (en) * | 2013-07-10 | 2016-09-2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for a random access process |
US10182459B2 (en) * | 2016-06-15 | 2019-01-15 | Convida Wireless, Llc |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in next gen networks |
GB2552838B (en) * | 2016-08-12 | 2018-08-08 | Tcl Communication Ltd | Non-Anchor carrier utilisation |
CN108462978B (zh) * | 2017-02-22 | 2020-03-2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8430113B (zh) * | 2017-12-29 | 2021-08-31 |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 调节物联网终端覆盖增强级别的方法和装置 |
-
2018
- 2018-09-21 CN CN201811106868.4A patent/CN10904125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76539A (zh) * | 2016-01-29 | 2018-08-31 | 成均馆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 在物联网环境中考虑覆盖等级和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或多频配置的随机接入方法 |
CN107027186A (zh) * | 2016-02-02 | 2017-08-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7371244A (zh) * | 2016-05-13 | 2017-11-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Prach信息的通知、发送方法及装置 |
WO2017212443A1 (en) * | 2016-06-08 | 2017-12-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for providing contention-free random access resources for nb-iot |
CN108200650A (zh) * | 2016-12-08 | 2018-06-22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CN108260108A (zh) * | 2018-01-16 | 2018-07-06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非正交的窄带物联网NB-IoT随机接入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6)
Title |
---|
A classification back-off method for capacity optimization in NB-IOT random access;Yifeng Zhao等;《2017 11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nti-counterfeiting, Security, and Identification (ASID)》;20180208;全文 * |
Efficient Random-Access Scheme for Massive Connectivity in 3GPP Low-Cost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Jun Suk Kim等;《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20161220;全文 * |
Introduction of NB-IoT in 36.331;Huawei;《3GPP TSG-RAN WG2 Meeting#94 R2-164397》;20160527;全文 * |
LTE_A中M2M接入控制方法研究;张妙;《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41110;全文 * |
NB_IoT网络的一种容量估算方法;刘涛等;《面向5G的LTE网络创新研讨会(2017)论文集》;20170817;全文 * |
面向IoT超密集场景的接入及负载均衡技术研究_20180810_信息科技辑;高恩池;《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80810;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41255A (zh) | 2018-12-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77873B (zh) | 一种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14246014B (zh)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09041255B (zh) | 一种接入方法和ue | |
CN110572859B (zh) | Ap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
CN114554562A (zh) | 邻区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 |
CN110621047A (zh) | 一种运营商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9408118B2 (en) | Traffic management for heterogenous networks | |
CN108353378B (zh) | 激活类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 |
CN105191452A (zh) | D2d发现序列的检测方法、d2d数据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 |
US20150257124A1 (en) | Traffic management for heterogenous networks | |
CN112291796B (zh) | 小区网络扩容方法、装置、设备及可存储介质 | |
CN110062343A (zh) | eSRVCC功能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0461023B (zh) | 语音业务的小区驻留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主基站 | |
CN106792910B (zh) | 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271184A (zh) | VoLTE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9474947B (zh) | 测量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 |
CN105517127A (zh) | 一种载波聚合功能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3099532B (zh) | 覆盖增强等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15175367B (zh) | 终端业务恢复的方法、装置、介质及终端 | |
CN114466365B (zh) | 频谱资源获取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GB2495473A (en) | Modifying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allocation using high spe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 (hs-scch) order | |
CN109819482B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6912112B (zh) | 一种调度方法及基站 | |
CN113055123B (zh) | 盲检方法、系统以及终端 | |
CN108809698A (zh) | 数据传输方法与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