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09596A - 鼻中隔折叠支架 - Google Patents
鼻中隔折叠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009596A CN109009596A CN201810835133.9A CN201810835133A CN109009596A CN 109009596 A CN109009596 A CN 109009596A CN 201810835133 A CN201810835133 A CN 201810835133A CN 109009596 A CN109009596 A CN 1090095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wall
- nasal septum
- nasal
- notch
- mov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or umbilical cor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 Anti-rape devic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 Anti-rape devices
- A61F5/01—Orthopaedic devices, e.g. long-term immobilising or pressure directing devices for treating broken or deformed bones such as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 A61F5/08—Devices for correcting deformities of the nose ; Devices for enlarging the nostril, e.g. for breathing improveme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2017/00831—Material properti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2017/00831—Material properties
- A61B2017/00862—Material properties elastic or resilie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or umbilical cord
- A61B2017/120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or umbilical cord for haemostasis, for prevention of bleed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Surger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鼻中隔折叠支架,该鼻中隔折叠支架包括具有中心通气孔(17)的环形支架本体(1),所述环形支架本体(1)形成为用于塞入并支承鼻腔的锥状结构,所述环形支架本体(1)接近鼻中隔的侧壁形成有第一缺口(15),并且所述环状支架本体(1)上铰接有伸入所述第一缺口(15)的多个活动夹板(21),该多个所述活动夹板(21)在所述环形支架本体(1)周向运动,以调节该多个所述活动夹板(21)对所述第一缺口(15)的覆盖面积。该鼻中隔折叠支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鼻中隔黏膜夹板无法覆盖到足够大的鼻中隔黏膜面积从而无法避免术后血肿的形成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医学组织工程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鼻中隔折叠支架。
背景技术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患者需要使用鼻腔填塞材料来防止术后血肿的形成,目前,常用的鼻腔填塞材料主要有高分子膨胀海绵、瑞纳凝胶等,鼻腔填塞材料在鼻腔内会堵塞各鼻窦开口、鼻泪管及咽鼓管的开放与引流,引起鼻腔压力升高,导致鼻部、头部胀痛及头晕、溢泪、耳闷、鼻窦炎、中耳炎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饮食,另外取出鼻腔填塞物时会再次加重患者的疼痛,并可能会引起鼻腔黏膜的二次损伤,诱发二次出血,增加穿孔概率。为了减轻患者痛苦,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除了鼻腔填塞外,还可以用鼻中隔缝合、硅胶片、夹板等来止血,这些方法尽管可以部分缓解鼻腔填塞给患者带来的不适,但操作存在一定困难,甚至会给患者造成新的痛苦。其中,鼻中隔黏膜夹板通过避免对鼻腔外侧壁的压迫而减轻了头痛、溢泪等症状,但由于夹板面积较小,无法覆盖到足够大的鼻中隔黏膜面积,从而无法避免术后血肿的形成,若采用足够大的夹板又会出现夹板过大无法顺利送入鼻腔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鼻中隔折叠支架,该鼻中隔折叠支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鼻中隔黏膜夹板无法覆盖到足够大的鼻中隔黏膜面积从而无法避免术后血肿的形成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鼻中隔折叠支架,该鼻中隔折叠支架包括具有中心通气孔的环形支架本体,所述环形支架本体形成为用于塞入并支承鼻腔的锥状结构,所述环形支架本体接近鼻中隔的侧壁形成有第一缺口,并且所述环状支架本体上铰接有伸入所述第一缺口的多个活动夹板,该多个所述活动夹板在所述环形支架本体周向运动,以调节该多个所述活动夹板对所述第一缺口的覆盖面积。
可选地,多个所述活动夹板的一端通过同一铰接点铰接在所述环形支架本体上,以具有叠置位置和展开位置,在所述叠置位置,多个所述活动夹板重叠并共线地在所述第一缺口内延伸,在所述展开位置,多个所述活动夹板呈扇形地覆盖在所述第一缺口中。
可选地,所述环形支架本体形成为用于塞入并支承鼻腔的锥状结构,所述第一缺口延伸至所述锥状结构的小端端面,所述活动夹板在所述第一缺口中朝向所述小端端面延伸。
可选地,所述活动夹板的两端均构造为圆弧形。
可选地,所述活动夹板为弹性件,在自由状态,所述活动夹板相对于所述环形支架本体向外露出所述第一缺口,在工作状态,所述活动夹板由所述鼻中隔压迫而向内接近所述第一缺口设置。
可选地,所述环形支架本体背离所述鼻中隔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二缺口,并且所述环状支架本体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承板,该多个所述支承板在所述第二缺口内延伸。
可选地,所述支承板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承板平行布置或呈角度地布置,所述支承板的末端构造为圆弧形。
可选地,所述支承板为弹性件,在自由状态,所述支承板相对于所述环形支架本体向外露出所述第二缺口,在工作状态,所述支承板由鼻腔外侧壁压迫而向内接近所述第二缺口设置。
可选地,所述环形支架本体包括首尾依次相连以围成环形结构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且外表面具有锥度,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相对设置并形成为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板形架,其中,所述第三侧壁、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形成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形成所述第二缺口,所述活动夹板铰接在所述第三侧壁上,所述第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承板,所述支承板在所述第二缺口中延伸。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鼻中隔折叠支架主要用于鼻中隔矫正术的术后护理,通常成对使用,该鼻中隔折叠支架具有锥状结构的环形支架本体,可以很方便地插入鼻腔内部,对鼻腔内部进行支承和重塑,环形支架本体上具有中心通气孔,能够有效改善鼻腔阻力及患者的通气功能,同时,环形支架本体上靠近鼻中隔一侧的第一缺口内具有多个可做周向运动的活动夹板,在鼻中隔折叠支架送入患者鼻腔之前,多个活动夹板可以调节至合适的位置以方便送入患者鼻腔,当鼻中隔折叠支架放入患者鼻腔之后,可以调整多个活动夹板的位置以调节多个活动夹板对第一缺口的覆盖面积,也就是调节活动夹板对鼻中隔黏膜的覆盖面积,以增大鼻中隔黏膜被覆盖的面积,从而降低术后血肿出现的可能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鼻中隔折叠支架在工作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鼻中隔折叠支架在自由状态的主视图;
图3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鼻中隔折叠支架的后视图;
图4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鼻中隔折叠支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后视图;
图5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鼻中隔折叠支架在自由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鼻中隔折叠支架在工作状态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环形支架本体,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第三侧壁,14-第四侧壁,15-第一缺口,16-第二缺口,17-中心通气孔,21-活动夹板,31-支承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X方向”是指鼻中隔折叠支架的插入方向,也就是鼻中隔的延伸方向。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鼻中隔折叠支架,参考图1和图6所示,该鼻中隔折叠支架包括具有中心通气孔17的环形支架本体1,环形支架本体1形成为用于塞入并支承鼻腔的锥状结构,环形支架本体1接近鼻中隔的侧壁形成有第一缺口15,并且环状支架本体1上铰接有伸入第一缺口15的多个活动夹板21,该多个活动夹板21在环形支架本体1的周向运动,以调节该多个活动夹板21对第一缺口15的覆盖面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鼻中隔折叠支架主要用于鼻中隔矫正术的术后护理,通常成对使用,该鼻中隔折叠支架具有锥状结构的环形支架本体1,可以很方便地插入鼻腔内部,对鼻腔内部进行支承和重塑,环形支架本体1上具有中心通气孔17,能够有效改善鼻腔阻力及患者的通气功能,同时,环形支架本体1上靠近鼻中隔一侧的第一缺口15内具有多个可做周向运动的活动夹板21,在鼻中隔折叠支架送入患者鼻腔之前,多个活动夹板21可以调节至合适的位置以方便送入患者鼻腔,当鼻中隔折叠支架放入患者鼻腔之后,可以调整多个活动夹板21的位置以调节多个活动夹板21对第一缺口15的覆盖面积,也就是调节活动夹板21对鼻中隔黏膜的覆盖面积,以增大鼻中隔黏膜被覆盖的面积,从而降低术后血肿出现的可能性。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多个活动夹板21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择地,参考图1和图2所示,多个活动夹板21的一端可以通过同一铰接点铰接在环形支架本体1上,以具有叠置位置和展开位置,在叠置位置,多个活动夹板21重叠并共线地在第一缺口15内延伸,在展开位置,多个活动夹板21呈扇形地覆盖在第一缺口15中。活动夹板21可以通过同一个销轴或者铆钉等铰接轴可旋转地连接在环形支架本体1上,本公开对于活动夹板21与环形支架本体1的连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制。在自由状态即在鼻腔外时,多个活动夹板21重叠并共线,以便于插入鼻腔内;在工作状态即鼻中隔折叠支架沿X方向插入鼻腔内部之后,手动调整多个活动夹板21使得它们呈扇形地覆盖在第一缺口15中即覆盖在鼻中隔黏膜上,扇形展开的多个活动夹板21能够适应鼻中隔的生理结构,保证鼻中隔黏膜被扇形展开的多个活动夹板21充分覆盖,成对使用的鼻中隔折叠支架使得鼻中隔的两侧黏膜均被多个活动夹板21覆盖并夹持,能够有效避免术后血肿的形成。
可选择地,参考图1和图2所示,环形支架本体1形成为用于塞入并支承鼻腔的锥状结构,第一缺口15延伸至所述锥状结构的小端端面,活动夹板21在第一缺口15中朝向小端端面延伸。为了适应鼻腔内部沿X方向由宽到窄的狭长腔体结构,环形支架本体1形成为横截面沿X方向由大到小的锥状结构,相应地,第一缺口15的开口方向朝向锥状结构的小端端面,活动夹板21在第一缺口15中朝向第一缺口15的开口方向即朝向锥状结构的小端端面延伸。
可选择地,参考图1所示,为了防止活动夹板21在插入和展开的过程中对鼻腔内黏膜造成二次损伤,活动夹板21的两端可以构造为圆弧形。同时,为了保证鼻中隔折叠支架使用的舒适性,活动夹板21可以构造为薄而宽的薄片状结构,活动夹板21的厚度不超过1mm。
其中,活动夹板21可以为弹性件,在自由状态,参考图5所示,活动夹板21相对于环形支架本体1向外露出第一缺口15,在工作状态,参考图7所述,活动夹板21由所述鼻中隔压迫而向内接近第一缺口15设置。活动夹板21可以选用具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活动夹板21的轴线与所述锥状结构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α,α不超过30°,当鼻中隔折叠支架放入患者鼻腔内之后,具有弹性的活动夹板21在鼻中隔的压迫下向内靠近第一缺口15,活动夹板21的轴线与所述锥状结构的轴线之间夹角减小,具有弹性的活动夹板21因受到鼻中隔的压迫而对鼻中隔施加反作用力,因此鼻中隔黏膜受到的压迫力增加,能够减少术后出血,两个鼻孔内的鼻中隔折叠支架配合使用以更好地压迫、夹持并固定鼻中隔。
可选择地,参考图3和图4所示,环形支架本体1背离鼻中隔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二缺口16,并且环状支架本体1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承板31,多个支承板31在第二缺口16内延伸。支承板31沿X方向向鼻腔内部延伸,能够加强对鼻腔外侧壁的支承,从而加强鼻中隔折叠支架对鼻腔内部的支承,避免术后鼻腔内部肿胀造成的通气功能障碍。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承板31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布置。可选择地,参考图3和图4所示,支承板31有两个,两个支承板31平行布置或呈角度地布置,支承板31的末端构造为圆弧形。两个支承板31分别夹持在下鼻甲上缘和下鼻道内,以适应鼻腔内部的生理构造,支承板31的末端构造为圆滑的圆弧形以避免对鼻腔内部黏膜造成二次损伤。
可选择地,参考图3和图4所示,环形支架本体1形成为用于塞入并支承鼻腔的锥状结构,第二缺口16延伸至所述锥状结构的小端端面,支承板31在第二缺口16中朝向小端端面延伸。为了适应鼻腔内部沿X方向由宽到窄的狭长腔体结构,环形支架本体1形成为沿X方向其横截面由大到小的锥状结构,相应地,第二开口16的开口方向朝向锥状结构的小端端面,支承板31在第二缺口16中朝向第二缺口16的开口方向即朝向锥状结构的小端端面延伸。
其中,支承板31可以为弹性件,在自由状态,参考图5所示,支承板31相对于环形支架本体1向外露出第二缺口16,在工作状态,参考图7所示,支承板31由鼻腔外侧壁压迫而向内接近第二缺口16设置。支承板31可以选用具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支承板31的轴线与所述锥状结构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β,β不超过30度,当鼻中隔折叠支架放入患者鼻腔内之后,具有弹性的支承板31在鼻腔外侧壁的压迫下向内靠近第二缺口16,支承板31的轴线与所述锥状结构的轴线之间夹角减小,具有弹性的支承板31因受到鼻腔外侧壁的压迫而对鼻腔外侧壁施加反作用力,因此鼻腔外侧壁受到的支承力增加。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环形支架本体1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择地,参考图1-图6所示,环形支架本体1包括首尾依次相连以围成环形结构的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第二侧壁12和第四侧壁14相对设置且外表面具有锥度,第一侧壁11和第三侧壁13相对设置并形成为分别连接在第二侧壁12和第四侧壁14之间的板形架,其中,第三侧壁13、第二侧壁12和第四侧壁14形成有第一缺口15,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和第四侧壁14形成第二缺口16,活动夹板21铰接在第三侧壁13上,第一侧壁11上固定连接有支承板31,支承板31在第二缺口16中延伸。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围成的环形结构具有中心通气孔17以供患者通气,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12和第四侧壁14其外表面具有锥度以适应鼻腔内沿X方向由宽到窄的狭长腔体结构,第二侧壁12和第四侧壁14分别形成为弧形架以更好地贴合鼻腔内部上壁和下壁。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鼻中隔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该鼻中隔折叠支架包括具有中心通气孔(17)的环形支架本体(1),所述环形支架本体(1)形成为用于塞入并支承鼻腔的锥状结构,所述环形支架本体(1)接近鼻中隔的侧壁形成有第一缺口(15),并且所述环状支架本体(1)上铰接有伸入所述第一缺口(15)的多个活动夹板(21),该多个所述活动夹板(21)在所述环形支架本体(1)周向运动,以调节该多个所述活动夹板(21)对所述第一缺口(15)的覆盖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中隔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活动夹板(21)的一端通过同一铰接点铰接在所述环形支架本体(1)上,以具有叠置位置和展开位置,在所述叠置位置,多个所述活动夹板(21)重叠并共线地在所述第一缺口(15)内延伸,在所述展开位置,多个所述活动夹板(21)呈扇形地覆盖在所述第一缺口(15)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鼻中隔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架本体(1)形成为用于塞入并支承鼻腔的锥状结构,所述第一缺口(15)延伸至所述锥状结构的小端端面,所述活动夹板(21)在所述第一缺口(15)中朝向所述小端端面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鼻中隔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夹板(21)的两端均构造为圆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鼻中隔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夹板(21)为弹性件,在自由状态,所述活动夹板(21)相对于所述环形支架本体(1)向外露出所述第一缺口(15),在工作状态,所述活动夹板(21)由所述鼻中隔压迫而向内接近所述第一缺口(21)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中隔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架本体(1)背离所述鼻中隔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二缺口(16),并且所述环状支架本体(1)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承板(31),该多个所述支承板(31)在所述第二缺口(16)内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鼻中隔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31)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承板(31)平行布置或呈角度地布置,所述支承板(31)的末端构造为圆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鼻中隔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架本体(1)形成为用于塞入并支承鼻腔的锥状结构,所述第二缺口(16)延伸至所述锥状结构的小端端面,所述支承板(31)在所述第二缺口(16)中朝向所述小端端面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鼻中隔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31)为弹性件,在自由状态,所述支承板(31)相对于所述环形支架本体(1)向外露出所述第二缺口(16),在工作状态,所述支承板(31)由鼻腔外侧壁压迫而向内接近所述第二缺口(16)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中隔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架本体(1)包括首尾依次相连以围成环形结构的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所述第二侧壁(12)和所述第四侧壁(14)相对设置且外表面具有锥度,所述第一侧壁(11)和所述第三侧壁(13)相对设置并形成为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壁(12)和所述第四侧壁(14)之间的板形架,其中,所述第三侧壁(13)、第二侧壁(12)和第四侧壁(14)形成有第一缺口(15),所述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和第四侧壁(14)形成所述第二缺口(16),所述活动夹板(21)铰接在所述第三侧壁(13)上,所述第一侧壁(11)上固定连接有支承板(31),所述支承板(31)在所述第二缺口(16)中延伸。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35133.9A CN109009596A (zh) | 2018-07-26 | 2018-07-26 | 鼻中隔折叠支架 |
CN201910258310.6A CN110090098B (zh) | 2018-07-26 | 2019-04-01 | 鼻中隔折叠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35133.9A CN109009596A (zh) | 2018-07-26 | 2018-07-26 | 鼻中隔折叠支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09596A true CN109009596A (zh) | 2018-12-18 |
Family
ID=6464561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35133.9A Pending CN109009596A (zh) | 2018-07-26 | 2018-07-26 | 鼻中隔折叠支架 |
CN201910258310.6A Active CN110090098B (zh) | 2018-07-26 | 2019-04-01 | 鼻中隔折叠支架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58310.6A Active CN110090098B (zh) | 2018-07-26 | 2019-04-01 | 鼻中隔折叠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9009596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98148B2 (en) * | 2004-12-08 | 2010-09-21 | Ventus Medical, Inc. | Respiratory devices |
CN103876802A (zh) * | 2012-12-24 | 2014-06-25 |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 一种用于预防、治疗鼻出血的填充体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224267A (zh) * | 2013-06-12 | 2014-12-24 | 李金清 | 鼻腔止血器 |
CN203749671U (zh) * | 2014-04-11 | 2014-08-06 | 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鼻中隔支架 |
CN205339042U (zh) * | 2016-01-12 | 2016-06-29 | 上海市东方医院 | 带分叶的鼻中隔止血加压钳 |
CN206792447U (zh) * | 2016-11-25 | 2017-12-26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鼻腔止血器 |
CN206548566U (zh) * | 2016-12-09 | 2017-10-13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血液科鼻腔止血器 |
-
2018
- 2018-07-26 CN CN201810835133.9A patent/CN109009596A/zh active Pending
-
2019
- 2019-04-01 CN CN201910258310.6A patent/CN110090098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90098A (zh) | 2019-08-06 |
CN110090098B (zh) | 2022-03-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161380B2 (en)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a lateral surface of a nasal cavity | |
EP3845260A1 (en) | Three-cavity flushable fish mouth type laryngeal mask airway catheter | |
Charachon et al. | Spontaneous retraction pockets in chronic otitis media medical and surgical therapy | |
CN209884443U (zh) | 鼻中隔折叠支架 | |
CN109009596A (zh) | 鼻中隔折叠支架 | |
CN108175633B (zh) | 一种耳鼻喉临床辅助治疗检查仪 | |
CN209392019U (zh) | 鼻中隔磁力夹板 | |
US10857023B1 (en) | Nasal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 |
CN219230948U (zh) | 一种肾脏内科用腹膜透析局部护理装置 | |
CN209437457U (zh) | 一种鼻骨折术后鼻夹板 | |
CN209645214U (zh) | 医用雾化器眼罩 | |
CN207822002U (zh) | 鼓膜通气引流管 | |
CN113398324A (zh) | 石墨烯在构建人工鼓膜中的应用 | |
CN216257272U (zh) | 一种鼻中隔支撑装置 | |
RU2353343C1 (ru) | Способ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оссикулярной системы при тимпанопластике | |
CN211049975U (zh) | 一种小儿眼科手术后固定卧枕 | |
CN217660406U (zh) | 一种适用于小泪囊的泪囊支撑架 | |
CN216257741U (zh) | 一种鼻腔扩张器 | |
CN213098624U (zh) | 一种耳鼻喉临床用鼻骨固定夹 | |
CN221814440U (zh) | 一种用于耳部的扇形折叠式封闭式敷贴 | |
CN211271612U (zh) | 一种视网膜合拢器 | |
CN221357272U (zh) | 听小骨安装工具 | |
CN221751018U (zh) | 一种适用于颈椎术后患者可调节颈托 | |
CN220713884U (zh) | 一种具备辅助支撑功能的耳鼻喉患者治疗用检查装置 | |
CN219963255U (zh) | 一种用于经鼓室径路的咽鼓管球囊导管置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