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普外科刀口恢复护理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所述普外科刀口恢复护理结构具有使用方便、保证伤口的正常愈合,同时促使伤口恢复较快,效果较好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普外科刀口恢复护理结构,包括波纹垫环、外壳、定位圈、固定结构以及呼吸结构,所述外壳安装在波纹垫环的顶部,所述固定结构的一端裸露,另一端贯穿至波纹垫环内并连接于定位圈,所述外壳的顶部安装有端盖,位于端盖的外壳下方的外壳上嵌装有除湿结构,所述呼吸结构处于波纹垫环内的外壳上,所述定位圈内设置有纱布层,位于波纹垫环内、且处于呼吸结构正下方的纱布层上有与其一体化的添药结构以及包围其的挤药机构,该添药结构与挤药机构活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呼吸结构包括气泵、管Ⅰ以及管Ⅱ,其中:所述气泵安装在端盖内,所述管Ⅰ以及管Ⅱ均连接于气泵的输出口,所述管Ⅱ的另一端朝向纱布层正上方设置。
优选的,所述挤药机构包括盒体、盒体上安装的盒盖以及设置在盒体内的弹性气囊圈,所述添药结构包括置药软筒,该药软筒位于盒体内,且其上端开口,开口端与盒盖相接触,所述弹性气囊圈套装在药软筒上,所述管Ⅰ连接于弹性气囊圈充气口,所述置药软筒上还开设有漏药孔,在置药软筒内填充有海绵柱。
优选的,所述纱布层的上部呈弧形状,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圆柱杆以及固定环,所述定位圈上设置有插接管槽,所述固定环安装在插接管槽的入口处,所述圆柱杆的一端裸露,另一端设置在波纹垫环内内,且活动套接在固定环后插接到插接管槽内。
优选的,所述除湿结构包括封盖、干燥盒,其中:所述封盖与干燥盒通过环形套固定连接,所述封盖上开设有透气孔Ⅰ,该环形套位于波纹垫环内的套壁上开设有透气孔Ⅱ,所述干燥盒位于波纹垫环内,且盒内放置有带干燥剂的干燥剂包。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周向嵌装有透明板。
优选的,处于所述波纹垫环底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扣带以及与扣带相配合的搭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方便,外壳与波纹垫环相配合能够对创面实现有效的防护,避免伤口的暴露感染和二次伤害,定位圈在术后的刀口创面进行透气时避免呼吸结构工作对伤口带来的额外的疼痛,同时呼吸结构的气泵提供快速呼吸式的透气能力,弹性气囊圈配合置药软筒对手术后的刀口创面进行不断科学间隙加药,保证伤口的正常愈合,同时促使伤口恢复较快,效果较好,除湿结构可以保持手术后的刀口创面覆盖的相对封闭空间干燥,极为利于表面伤口在涂药基础上的恢复和愈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普外科刀口恢复护理结构,包括波纹垫环1、外壳2、定位圈3、固定结构4以及呼吸结构,所述外壳2安装在波纹垫环1的顶部,所述固定结构4的一端裸露,另一端贯穿至波纹垫环1内并连接于定位圈3,所述外壳2的顶部安装有端盖5,位于端盖5的外壳2下方的外壳2上嵌装有除湿结构20,所述呼吸结构处于波纹垫环1内的外壳2上,外壳2提供一定强度的物理支撑,定位圈3位于(即卡/罩在)伤口(刀口创面)外围,在通过呼吸结构对+添药结构作用时外壳2与波纹垫环1相配合,可以缓冲偶然性的物理碰撞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而且外壳2与波纹垫环1构成的空间可以在弹性气囊圈挤压置药软筒9时波纹垫环1可以随着圆柱杆40升降,以适应其内充气气压变化,由于定位圈3作用,不会使波纹垫环1、外壳2充气鼓起后对伤口造成额外的疼痛;所述定位圈3内设置有纱布层30,位于波纹垫环1内、且处于呼吸结构正下方的纱布层30上有与其一体化的添药结构以及包围其的挤药机构,该添药结构与挤药机构活动配合。
所述呼吸结构包括气泵50、管Ⅰ51以及管Ⅱ52,其中:所述气泵50安装在端盖5内,所述管Ⅰ51以及管Ⅱ52均连接于气泵50的输出口,所述管Ⅱ52的另一端朝向纱布层30正上方设置,当气泵50打开工作时,空气可以由输出口输入到管Ⅰ51以及管Ⅱ52,如图2、3所示,管Ⅱ52的另一端为出气端,朝向纱布层30层面设置,可以对纱布层30进行快速吹、喷气,实现纱布层30(与外界)通气,使伤口进行大量的换气,为刀口创面的愈合提供合适的环境,使用方便,适合外科刀口手术的术后护理。
所述挤药机构包括盒体10、盒体10上安装的盒盖12以及设置在盒体10内的弹性气囊圈11,所述添药结构包括置药软筒9,该药软筒9位于盒体10内,且其上端开口,开口端与盒盖12相接触,所述弹性气囊圈11套装在药软筒9上,所述管Ⅰ51连接于弹性气囊圈11充气口,所述置药软筒9上还开设有漏药孔90,在置药软筒9内填充有海绵柱91,当气泵50打开后对弹性气囊圈11充气,所述弹性气囊圈11呈环形状,套设在置药软筒9外表面,初始状态未对置药软筒9进行挤压,随着弹性气囊圈11内空气增多,弹性气囊圈11鼓起,其内圈对置药软筒9进行挤压,所述纱布层30的上部呈弧形状,由于置药软筒9处于弧形最高点,可以在置药软筒9进行出药的同时缓冲对刀口创面挤压受力,所述弹性气囊圈11上还预留有排气口,排气口直径小于充气口直径,为充气口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可以保证弹性气囊圈11能够快速被充气鼓起,当气泵50停止对弹性气囊圈11充气,随着弹性气囊圈11内冲入空气由排气口排出,置药软筒9逐渐恢复原状,拉动纱布层30,使纱布层30底部与刀口创面之间空气气流变化,内部气流通过纱布层30与外界空气进行换气;置药软筒9内放置为刀口创面的愈合的药物,其内填充海绵柱91吸收、保持置药软筒9内药物(如呈膏体状的药物),所述海绵柱91长度与置药软筒9相同,所述海绵柱91直径为置药软筒9的0.8~0.9倍,最大量保持置药软筒9内的放置药量,而且当置药软筒9挤压时海绵柱91,海绵柱91上的药物被挤压出来,置药软筒9额外空间可以容纳海绵柱91形变,当弹性气囊圈11体积变大鼓起对置药软筒9侧壁进行挤压时,药物由海绵柱91经过漏药孔90洒落到纱布层30,药物在纱布层30上浸透,直达到其下覆盖的刀口创面上,为手术后的刀口创面提供快速愈合的药物,这样使得伤口恢复较快,效果较好。
所述固定结构4包括圆柱杆40以及固定环41,所述定位圈3上设置有插接管槽13,所述固定环41安装在插接管槽13的入口处,所述圆柱杆40的一端裸露,另一端设置在波纹垫环1内内,且活动套接在固定环41后插接到插接管槽13内,当波纹垫环1、外壳2以及定位圈3(覆盖在手术后的刀口创面上)形成的相对封闭空间被气泵50充气使,波纹垫环1可以在圆柱杆40沿着插接管槽13内运动,以适应其内气压变大导致的相对封闭空间变大,固定环41用于对圆柱杆40在插接管槽13内运动限位。
所述除湿结构20包括封盖21、干燥盒22,其中:所述封盖21与干燥盒22通过环形套23固定连接,所述封盖21上开设有透气孔Ⅰ26,所述封盖21形状与外壳2形状相适应,该环形套23位于波纹垫环1内的套壁上开设有透气孔Ⅱ24,所述干燥盒22位于波纹垫环1内,且盒内放置有带干燥剂的干燥剂包25,
如图1~3以及图7所示,由于相对封闭空间气压变大,所以内部的空气还可以由透气孔Ⅱ24、透气孔Ⅰ26向外流出(动),实现了内、外部空气的快速流通,为刀口创面的愈合提供合适的环境,加速刀口创面的愈合,在干燥盒22内的干燥剂包25填充由干燥剂,干燥剂采用物理干燥剂,如硅胶与活性氧化铝等,可以保持手术后的刀口创面覆盖的相对封闭空间干燥,极为利于表面伤口的恢复和愈合。
所述外壳2的周向嵌装有透明板8,可以透过透明板8观察波纹垫环1内环形,如置药软筒9药量以及颜色变化情况,等等。
处于所述波纹垫环1底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扣带6以及与扣带6相配合的搭扣7,通过扣带6、搭扣7进行搭扣、固定,便于更换。
固定结构4、除湿结构20、透明板8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定,如2组、3组4组等,所述气泵50采用微型电动气泵,如SB600.3采样泵,超小体积(33×14×24mm),重量40克,采用锂电池供电3.6V,所述气泵50内置程序或连接控制其的控制开关(内嵌控制关的程序),控制开关安装在外壳2上,使其间隙工作,如1、2、3、4小时打开一次,使气泵50对弹性气囊圈11充气,为了使弹性气囊圈11更好工作,弹性气囊圈11上的充气口空气进入流量(输出流量)大于其排气口排出的气体流量,置药软筒9采用TPE材质、PVC或HDPE制成,其有一定软度,当弹性气囊圈11对其加压可以一定量形变,使置药软筒9药物流出,其他未叙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该普外科刀口恢复护理结构使用步骤如下:
a.使用前,先将盒盖12拧开,向置药软筒9内注入能使手术后的刀口创面愈合的药物,注好盖上盒盖12,然后再将波纹垫环1、外壳2、定位圈3、除湿结构20以及其他部件依次安装好;
b.组装完毕后,将定位圈3卡/罩在刀口创面的外围,然后纱布层30正好将刀口创面盖住,再将扣带6搭扣在搭扣7,从而将护理结构固定住;
c.打开控制开关,根据控制开关在预先输入设定气泵50间隙通断时间,此时气泵50可以间隙打开与关闭;
d.当气泵50打开后,对弹性气囊圈11充气,弹性气囊圈11体积变大鼓起,其内圈对置药软筒9进行挤压,药物由海绵柱91经过漏药孔90洒落到纱布层30,药物在纱布层30上浸透,直达到其下覆盖的刀口创面上,与此同时管Ⅱ52的另一端为出气端,朝向纱布层30层面设置,可以对纱布层30进行快速吹、喷气,实现纱布层30(与外界)通气,使伤口进行大量的换气,加大了内外部空气的流通,为刀口创面的愈合提供合适的环境,加速刀口创面的愈合;
e.当气泵50打开预设时间后停止,停止对弹性气囊圈11充气,随着弹性气囊圈11内的空气排出,置药软筒9恢复原状,置药软筒9使纱布层30底部与刀口创面之间空气气流变化,内部气流通过纱布层30与外界空气进行换气;
f.除湿结构20的干燥盒22内的干燥剂包25填充由干燥剂,干燥剂采用物理干燥剂,如硅胶与活性氧化铝等,可以保持手术后的刀口创面覆盖的相对封闭空间干燥,极为利于表面伤口的恢复和愈合;
g.重复气泵50打开、关闭过程,根据透明板8观察判断对置药软筒9要加药,做到重复使用。
本发明,使用方便,能够对创面实现有效的防护,避免伤口的暴露感染和二次伤害,同时提供快速呼吸式的透气能力,且配合置药软筒9对手术后的刀口创面进行不断科学间隙加药,保证伤口的正常愈合,同时促使伤口恢复较快,效果较好、除湿结构20可以保持手术后的刀口创面覆盖的相对封闭空间干燥,极为利于表面伤口的恢复和愈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