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05005B - 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005005B CN109005005B CN201811309318.2A CN201811309318A CN109005005B CN 109005005 B CN109005005 B CN 109005005B CN 201811309318 A CN201811309318 A CN 201811309318A CN 109005005 B CN109005005 B CN 1090050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seudo
- frequency
- random
- sequence
- targ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91026890 Coding regio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76504 Protein Sorting Signal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9469 WD repeat and HMG-box DNA-binding protein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710097421 WD repeat and HMG-box DNA-binding protein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5 natura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22—PN, e.g. Kronecker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08—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22—PN, e.g. Kronecker
- H04J13/0025—M-seque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方法,包括:检测获取电磁勘探工程所需的目标信号波形;将第一伪随机序列和第二伪随机序列按照预设的频波配比进行混合编码,以输出目标伪随机序列,并根据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进行地球物理勘探,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的波形对应所述目标信号波形;所述第一伪随机序列为x* a n ,所述第二伪随机序列为y*b n ,其中,x、a、y、b为预设常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方法,通过将x*a n 形式的序列与y*b n 形式的序列按照预设的频波配比进行组合,从而生成满足伪随机编码规则的任意组合形式的目标伪随机信号。生成过程便捷、通用,并通过了工程实践的可靠性检验,效果良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伪随机信号,是一种看起来像随机的、没有规律的,但实际上却是有规律的、并不随机的信号。电法勘探需要使用一定的信号来激励,除了大地电磁(MT)法和自然电场(SP)法利用天然电(磁)场作为场源外,直流(DC)法采用直流电源供电,激发极化(IP)法和人工源电磁法(CSAMT或TEM)多采用连续的周期性的矩形方波来激励(虽然原则上也可以用正弦电流波)。本专利所涉及的伪随机信号,是一种适用于电法勘探的以a n 序列为基础的伪随机信号。在可控源电法勘探技术中,应用伪随机信号,通过特定的收-发技术来识别目标体,在地球物理勘探设备中已经有相当广泛和成熟的应用。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应用伪随机信号研制的地球物理勘探设备基本是2n伪随机序列。这种序列是一种2倍频差的,对数间隔等间距的伪随机信号序列,其特点是频差大,频率覆盖范围广,在石油、天然气、大地构造等较粗犷的勘探中应用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但是,在金属矿、油气压裂监测或小目标体探查等精细勘探中,单一的2n伪随机序列由于频差大,频谱密度不够,无法取得很好的效果。
因此现在亟需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方法,包括:
检测获取电磁勘探工程所需的目标信号波形;
将第一伪随机序列和第二伪随机序列按照预设的频波配比进行混合编码,以输出目标伪随机序列,并根据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进行地球物理勘探,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的波形对应所述目标信号波形;
所述第一伪随机序列为x*a n ,所述第二伪随机序列为y*b n ,其中,x、a、y、b为预设常数。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系统,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获取电磁勘探工程所需的目标信号波形;
编码模块,用于将第一伪随机序列和第二伪随机序列按照预设的频波配比进行混合编码,以输出目标伪随机序列,并根据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进行地球物理勘探,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的波形对应所述目标信号波形;
所述第一伪随机序列为x*a n ,所述第二伪随机序列为y*b n ,其中,x、a、y、b为预设常数。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设备,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上述所述的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方法及系统,通过将x*a n 形式的序列与y*b n 形式的序列按照预设的频波配比进行组合,从而生成满足伪随机编码规则的任意组合形式的目标伪随机信号。生成过程便捷、通用,并通过了工程实践的可靠性检验,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1:2的频波配比时组合波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2:1的频波配比时组合波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系统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常用的伪随机波形编码方法主要有四种方式:
1、运用单纯的与门、或门、非门、计数器等基本的电子电路集成芯片,以及一些基本电子元器件辅助,通过一定的电子电路组合设计,直接产生需要的伪随机编码序列并输出。
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应用通用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对于特定的、有一定规律的(例如对于n较小,a=2的a n 伪随机信号)伪随机序列,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内部的与门、或门、非门、计数器等基本逻辑单元的特定组合,直接产生需要的伪随机编码序列并输出。
3、借助matlab软件设计相应的程序单元或电路仿真单元生成相对简单的M码伪随机编码序列。
4、利用画图软件或其他工具软件直接画出伪随机波形生成过程,手动列出伪随机编码序列。
但上述的四种生成伪随机编码序列的方式都有着各自明显的缺点,方法1设计的电子线路复杂,集成度低,且只能设计生成一些特定的、较简单的、波形序列不复杂的、单一的伪随机信号,对于通用的、较复杂的伪随机信号波形无能为力。方法2电子线路简单,集成度高,但是逻辑设计方式复杂,灵活性极差,这种方式只能用来产生一些相对复杂或规律特别的伪随机信号波形,且不能根据需求的快速的改变逻辑设计方式,产生伪随机编码序列,更不能产生一些大而长且较复杂的组合伪随机编码序列。方法3往往用来产生一些单一的伪随机编码序列,对于组合形式的编码比较困难,也比较繁琐。方法4适用于序列长度较短,且复杂度较低的简单的伪随机编码序列,对于复杂度较高的伪随机编码序列则无能为力。
针对上述问题,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
S1、检测获取电磁勘探工程所需的目标信号波形;
S2、将第一伪随机序列和第二伪随机序列按照预设的频波配比进行混合编码,以输出目标伪随机序列,并根据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进行地球物理勘探,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的波形对应所述目标信号波形;
所述第一伪随机序列为x*a n ,所述第二伪随机序列为y*b n ,其中,x、a、y、b为预设常数。
在步骤S1中,在进行电磁勘探工程时往往需要用到特定的勘探信号波形才能完成电磁勘探任务,该特定目标波形即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目标信号波形,在电磁勘探领域常用的即伪随机信号波形,特别是a=2的a n 伪随机信号。
在步骤S2中,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获取进行电磁勘探工程所需的信号波形,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一种两个伪随机序列按照预设的频波配比组合生成新伪随机序列的方式。生成的新的伪随机序列即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目标伪随机序列。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可将第一伪随机序列表示为x*a n ,将第二伪随机序列表示为y*b n ,那么通过调整x、a、y、b的值以及组合的频波配比,即可生成不同的目标伪随机序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伪随机序列以a n 伪随机信号为例,是种含有按a进制分布的k个主频率的编码信号,是利用1,0,-1三元素集合中的自封闭加法原理,它有着自身的编码规律。这种编码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元素1和-1呈不等的间距相间出现,出现的概率相等,又具有周期性,可以预先确定和重复产生,并非真正的随机,所以称为伪随机编码序列。
进一步的,由第一伪随机序列x*a n 和第二伪随机y*b n 进行组合波形,可以配置电磁勘探工程所需的各种波形,例如:伪随机信号2n 的7频波、13频波、19频波,其中2n 的19频波可以基于1*2n与1.5*2n以10:9的比例混合编码生成的,又例如,如电磁勘探工程所需要生成的19频波,也可按照10:9的预设的频波配比1*3n与2*2n进行混合编码,其它频波的生成方式相应的可以调整参数的值得到,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那么实际操作过程中,只需要设置好x、a、y、b的值、组合的频波配比数,以及需要输出的波形长度L以及目标伪随机序列输出波形的最低频率分量频率Fl、最高频率分量频率Fh,就可以完成相应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编码。相应的,根据上述参数能够计算出目标伪随机序列的波形参数,例如:驱动源频率fg、信号采集频率fs、采集长度N、序列长度YN等等。
其中,采集长度即为当前采样率下,一个波形循环周期T内所有采样点个数N=T* fs,序列长度YN即为当前驱动源频率下,一个波形循环周期T内所有驱动脉冲个数YN=T*fg,而驱动源频率fg、信号采集频率fs以及波形循环周期T可由最低频率分量频率Fl、最高频率分量频率Fh以及组合的频波配比数确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方法,通过将x*a n 形式的序列与y* b n 形式的序列按照预设的频波配比进行组合,从而生成满足伪随机编码规则的任意组合形式的目标伪随机信号。生成过程便捷、通用,并通过了工程实践的可靠性检验,效果良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将第一伪随机序列和第二伪随机序列按照预设的频波配比进行混合编码,以输出目标伪随机序列,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伪随机序列中x和a的取值以及所述第二伪随机序列中y和b的取值,确定编码形式;
基于所述编码形式,计算相应编码形式对应的驱动源频率以及波形循环周期,以输出目标伪随机序列。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x*a n 形式的序列与y*b n 形式的序列混合编码生成目标伪随机序列的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x*a n 与y*b n 之间存在多种组合形式,不同的组合形式可能对应不同的编码复杂度,其输出的码流也会相应的不同,根据不同情形,本发明实施例可将编码形式概括为两种编码形式:基本编码形式和组合编码形式。
基本编码形式为基本形式的波形编码过程,输出的码流单一、简单、复杂度低,而组合编码形式为组合形式的波形编码过程,其输出的码流混合、复杂,根据不同的频波配比造成驱动频率和波形循环周期的不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基于所述第一伪随机序列中x和a的取值以及所述第二伪随机序列中y和b的取值,确定编码形式,具体包括:
当x=y且a=b时,确定所述编码形式为基本形式编码;
当x=0或y=0时,确定所述编码形式为基本形式编码;
当x≠0、y≠0、x≠y且a≠b时,确定所述编码形式为组合形式编码。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根据x、a、y、b的取值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列出三种常见的组合情况。
第一种是当x=y且a=b时,可以理解的是,这种情况下第一伪随机序列和第二伪随机序列是一样的表示形式,那么两个同样序列组合生成的波形也相应的没有变化,故而可以将其分类为基本形式编码。
第二种是当x=0或y=0时,可以理解的是,无论是x=0或y=0,那么对应的其实只有一个伪随机序列参与组合,那么生成的波形相应的也不具备变化,那么也可以将此类情况分类为基本形式编码。
第三种是当x≠0、y≠0、x≠y且a≠b时,可以理解的是,只要x≠0、 y≠0、x≠y且a ≠b时,那么参与组合的第一伪随机序列和第二伪随机序列不同且不存在其中一个为0,那么针对这种情形的组合,可以将其分类为组合形式编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基于所述编码形式,计算相应编码形式对应的驱动源频率以及波形循环周期,以输出目标伪随机序列,包括:
若所述编码形式为基本形式编码,则确定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所需的最低频率分
量频率Fl以及最高频率分量频率Fh,并计算所述驱动源频率fg=Fh,所述波形循环周期。
针对于上述实施例中基本形式编码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目标伪随机序列和输
入的伪随机序列的波形一致,那么计算过程中,驱动源频率fg等于最高频率分量频率Fh,一
个波形循环周期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基于所述编码形式,计算相应编码形式对应的驱动源频率以及波形循环周期,以输出目标伪随机序列,包括:
若所述编码形式为组合形式编码,则基于所述第一伪随机序列和所述第二伪随机序列的预设的频波配比,确定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所需的最低频率分量频率Fl以及最高频率分量频率Fh;
基于所述最低频率分量频率Fl,计算所述波形循环周期,并基于所述最高频率分量频率Fh,计算所述驱动源频率。
而针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组合形式编码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会根据第一伪随机序列和第二伪随机序列的频波配比的不同,从而确定不同的波形循环周期和驱动源频率计算方式。
具体的,若Fh=y*b n ,则所述驱动源频率fg=4Fh,所述波形循环周期;
若Fh=x*a n ,则所述驱动源频率fg=6Fh,所述波形循环周期。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驱动源fg就是a n ,b n 这两种类型所产生的坐高频率分量的最小公倍数的2倍。例如,x *a n与y*b n组合产生的序列为{16,12,8,6,4,3,2……}或者{12,8,6,4,3,2,1.5……},16和12的最小公倍数为48,12和8的最小公倍数为24,则fg=2*48或者2*24,相当于fg=6Fh或者fg=4Fh。
当最高频率分量频率和第二伪随机序列相等时,那么相当于第一伪随机序列与第
二伪随机序列的频波配比为:,即第二伪随机序列的频波配比高于第一伪
随机序列的频波配比,那么相应的在这种情况下,驱动源频率fg等于最高频率分量频率4* Fh,一个波形循环周期。
当最高频率分量频率和第一伪随机序列相等时,那么相当于第一伪随机序列与第
二伪随机序列的频波配比为:,即第一伪随机序列的频波配比高于第二伪
随机序列的频波配比,那么相应的在这种情况下,驱动源频率fg等于最高频率分量频率6*Fh,一个波形循环周期。
为了更清楚的对本发明实施例对于组合形式编码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以第一伪随机序列为1*2n与第二伪随机序列为1.5*2n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实施例对具体的第一伪随机序列和第二伪随机序列不作限定。
假设目标伪随机序列所需的波形长度L=3,即n=3,那么按照第一伪随机序列和第二伪随机序列1:2的频波配比和2:1的频波配比可以得到两组组合形式的伪随机信号波形。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1:2的频波配比时组合波形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确定的最低频率分量频率Fl=6Hz,最高频率分量频率Fh=12Hz,那么按照1:2的频波配比所形成的驱动源频率fg=48Hz,为最高频率分量的4倍,一个波形循环周期T=3/6=0.5s,为最低频率分量周期的3倍,得到的频率分量分别为:{6Hz , 8Hz , 12Hz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1:2的频波配比,那么就意味着在三个频率分量中有一个第一伪随机序列为1*2n,两个第二伪随机序列为1.5*2n,8Hz=1*23就是第一伪随机序列得到的。
而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2:1的频波配比时组合波形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确定的最低频率分量频率Fl=8Hz,最高频率分量频率Fh=16Hz,那么按照2:1的频波配比所形成的驱动源频率fg=96Hz,为最高频率分量的6倍,一个波形循环周期T=2/8=0.25s,为最低频率分量周期的2倍,得到的频率分量分别为:{8Hz , 12Hz , 16Hz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2:1的频波配比,那么就意味着在三个频率分量中有两个第一伪随机序列为1*2n,一个第二伪随机序列为1.5*2n,12Hz=1.5*23就是第二伪随机序列得到的。
那么不同的频波配比所组合出的组合输出可参见图3、图4,组合过程快速、高效、简单,可应用于各种电法勘探信号发射设备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驱动源频率fg的值,调整信号采集频率fs= fg*G,以提高采样密度;
其中,G为预设大于2的自然数。
由上述实施例内容可知,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设计出满足伪随机编码规则的任意组合形式的伪随机信号。在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输出码流的精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整信号采集频率来提高采样密度的方式来保证输出码流的精度。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设计的信号采集频率fs= fg*G,其中,G为预设大于2的自然数,通过调整G参数的值来控制信号采集频率的值,从而达到保证输出码流的精度的目的,具体的G参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系统结构图,如图4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检测模块410用于检测获取电磁勘探工程所需的目标信号波形;
编码模块420用于将第一伪随机序列和第二伪随机序列按照预设的频波配比进行混合编码,以输出目标伪随机序列,并根据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进行地球物理勘探,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的波形对应所述目标信号波形;
所述第一伪随机序列为x*a n ,所述第二伪随机序列为y*b n ,其中,x、a、y、b为预设常数。
具体的如何通过检测模块410和编码模块420对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可用于执行图1所示的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系统,通过将x*a n 形式的序列与y* b n 形式的序列按照预设的频波配比进行组合,从而生成满足伪随机编码规则的任意组合形式的目标伪随机信号。生成过程便捷、通用,并通过了工程实践的可靠性检验,效果良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设备的结构框图,参照图5,所述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设备,包括:处理器(processor)5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520、存储器(memory)530和总线540,其中,处理器510,通信接口520,存储器530通过总线5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510可以调用存储器5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如下方法:将第一伪随机序列和第二伪随机序列按照预设的频波配比进行混合编码,以输出目标伪随机序列;所述第一伪随机序列为x*a n ,所述第二伪随机序列为y*b n ,其中,x、a、y、b为预设常数。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将第一伪随机序列和第二伪随机序列按照预设的频波配比进行混合编码,以输出目标伪随机序列;所述第一伪随机序列为x*a n ,所述第二伪随机序列为y*b n ,其中,x、a、y、b为预设常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将第一伪随机序列和第二伪随机序列按照预设的频波配比进行混合编码,以输出目标伪随机序列;所述第一伪随机序列为x*a n ,所述第二伪随机序列为y*b n ,其中,x、a、 y、b为预设常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获取电磁勘探工程所需的目标信号波形;
将第一伪随机序列和第二伪随机序列按照预设的频波配比进行混合编码,以输出目标伪随机序列,并根据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进行地球物理勘探,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的波形对应所述目标信号波形;
所述第一伪随机序列为x*an,所述第二伪随机序列为y*bn,其中,x、a、y、b为预设常数;
所述将第一伪随机序列和第二伪随机序列按照预设的频波配比进行混合编码,以输出目标伪随机序列,具体包括:
当x≠0、y≠0、x≠y且a≠b时,确定为组合形式编码,基于组合形式编码计算相应编码形式对应的驱动源频率以及波形循环周期,以输出目标伪随机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编码形式,计算相应编码形式对应的驱动源频率以及波形循环周期,以输出目标伪随机序列,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伪随机序列和所述第二伪随机序列的预设的频波配比,确定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所需的最低频率分量频率Fl以及最高频率分量频率Fh;
基于所述最低频率分量频率Fl,计算所述波形循环周期,并基于所述最高频率分量频率Fh,计算所述驱动源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最低频率分量频率Fl,计算所述波形循环周期,并基于所述最高频率分量频率Fh,计算所述驱动源频率,具体包括:
若Fh=y*bn,则所述驱动源频率fg=4Fh,所述波形循环周期
若Fh=x*an,则所述驱动源频率fg=6Fh,所述波形循环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驱动源频率fg的值,调整信号采集频率fs=fg*G,以提高采样密度;
其中,G为预设大于2的自然数。
5.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获取电磁勘探工程所需的目标信号波形;
编码模块,用于将第一伪随机序列和第二伪随机序列按照预设的频波配比进行混合编码,以输出目标伪随机序列,并根据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进行地球物理勘探,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的波形对应所述目标信号波形;
所述第一伪随机序列为x*an,所述第二伪随机序列为y*bn,其中,x、a、y、b为预设常数;所述将第一伪随机序列和第二伪随机序列按照预设的频波配比进行混合编码,以输出目标伪随机序列,具体包括:
当x≠0、y≠0、x≠y且a≠b时,确定为组合形式编码,基于组合形式编码计算相应编码形式对应的驱动源频率以及波形循环周期,以输出目标伪随机序列。
6.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
7.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09318.2A CN109005005B (zh) | 2018-11-05 | 2018-11-05 | 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09318.2A CN109005005B (zh) | 2018-11-05 | 2018-11-05 | 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05005A CN109005005A (zh) | 2018-12-14 |
CN109005005B true CN109005005B (zh) | 2019-04-05 |
Family
ID=64590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309318.2A Active CN109005005B (zh) | 2018-11-05 | 2018-11-05 | 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00500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60973A (zh) * | 2019-12-05 | 2020-04-24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 | 一种wem信号的编码方法 |
CN111522064B (zh) | 2020-04-27 | 2021-01-26 | 山东大学 | 一种高阶伪随机电磁勘探信号生成方法及系统 |
CN111505722B (zh) * | 2020-04-27 | 2021-04-16 | 山东大学 | 一种对数非均匀伪随机电磁勘探信号生成方法及系统 |
CN114444294B (zh) * | 2022-01-21 | 2024-09-13 | 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油气压裂仿真系统及方法 |
CN115086122B (zh) * | 2022-07-22 | 2022-11-04 | 山东大学 | 基于对数非均匀高阶伪随机信号的对地通讯方法及系统 |
CN115794028B (zh) * | 2023-02-13 | 2023-04-25 | 山东大学 | 幅值靶向增强的伪随机信号构建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25031A (zh) * | 2000-05-19 | 2001-12-05 | 何继善 | 一种主动源频率域电法勘探方法 |
US7639725B1 (en) * | 2004-03-26 | 2009-12-29 | Wilson Michael L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hase composite PN code generation |
CN205749930U (zh) * | 2016-06-02 | 2016-11-30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矿用超高密度电法仪自适应数据采集系统 |
CN106470046A (zh) * | 2015-08-14 | 2017-03-01 | 宜春市等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运用4b/6b技术和运用双伪随机码扩频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756264B2 (en) * | 2006-06-20 | 2014-06-17 | Google Inc. | Parallel pseudorandom number generation |
CN103440119B (zh) * | 2013-07-08 | 2016-03-23 |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 一种基于m序列发生器的本原多项式伪随机序列发生器 |
CN107769842B (zh) * | 2016-08-17 | 2022-08-09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交织序列构造、基于交织的信息处理方法及发射、接收机 |
-
2018
- 2018-11-05 CN CN201811309318.2A patent/CN10900500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25031A (zh) * | 2000-05-19 | 2001-12-05 | 何继善 | 一种主动源频率域电法勘探方法 |
CN1163764C (zh) * | 2000-05-19 | 2004-08-25 | 何继善 | 一种主动源频率域电法勘探方法 |
US7639725B1 (en) * | 2004-03-26 | 2009-12-29 | Wilson Michael L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hase composite PN code generation |
CN106470046A (zh) * | 2015-08-14 | 2017-03-01 | 宜春市等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运用4b/6b技术和运用双伪随机码扩频的方法 |
CN205749930U (zh) * | 2016-06-02 | 2016-11-30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矿用超高密度电法仪自适应数据采集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05005A (zh) | 2018-1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005005B (zh) | 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方法及系统 | |
Yan | Semidiscrete Galerkin approximation for a linear stochastic parabolic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driven by an additive noise | |
Schmitt et al. | Stochastic equations generating continuous multiplicative cascades | |
Boche et al. | Compressed sensing and its applications | |
Ricci et al. | Exploiting pseudorandom sequences to enhance noise immunity for air-coupled ultrasonic nondestructive testing | |
US20220308249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logarithmic non-uniform pseudo-random electromagnetic exploration signal | |
Mobayen et al. | A chaotic system with infinite number of equilibria located on an exponential curve and its chaos-base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 |
Bocquet | Simulation of correlated Pareto distributed sea clutter | |
Wang et al. | Valence quark distributions of the proton from maximum entropy approach | |
DE112011101915T5 (de) | Ein Abstandsmessverfahren und System | |
Ilyichev et al. | Application of pseudonoise signals in systems of active geoelectric exploration (Results of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experiments) | |
Maciuła et al. | Impact of the LHCb p+ He 4 fixed-target D 0/D¯ 0 data on the intrinisic cc¯ component in the nucleon | |
Isham | Quantum field theory in curved space-times a general mathematical framework | |
Nikolic et al. | Advancement of true random number generators based on sound cards through utilization of a new post-processing method | |
Facchini et al. | Curved structures in recurrence plots: The role of the sampling time | |
Alabed et al. | Implementing and developing secure lowcost long-range system using speech signal processing | |
Zhang | Image encryption using extended chaotic sequences | |
CN106597559B (zh) | 一种数据分段处理方法及装置 | |
Bhambra et al. | PSI-GAN: a power-spectrum-informed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for the emulation of large-scale structure maps across cosmologies and redshifts | |
Li et al. | A statistical model for correlated K-distributed sea clutter | |
Koda | Chaos search in fourier amplitude sensitivity test | |
Sahimi et al. | Effici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C conduction in heterogeneous materials at low temperatures | |
Kolesov et al. |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n dynamic chaos for telecommunication, radar and navigation systems | |
Gilmore | SUMMARY OF THE SECOND WORKSHOP ON MEASURES OF COMPLEXITY AND CHAOS. | |
Mohseni Kolagar et al. | Existence of three solutions for a class of fractional boundary value system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