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89177A - 一种potn设备的分组业务配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potn设备的分组业务配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89177A CN108989177A CN201810948175.3A CN201810948175A CN108989177A CN 108989177 A CN108989177 A CN 108989177A CN 201810948175 A CN201810948175 A CN 201810948175A CN 108989177 A CN108989177 A CN 1089891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service
- configuration
- otn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5—Involving tunnels, e.g. MP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66—Provisions for optical burst or packet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OTN设备的分组业务配置的方法,包括:MPLS‑TP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的配置为:以太网业务经由PW伪线层和LSP隧道层封装,完成以太网业务到MPLS‑TP层的适配;再经由光通路数据单元层映射,最终由光通路层承载,完成MPLS‑TP层到OTN层的适配;其中,MPLS‑TP层到光通路数据单元层的映射,通过分组PTN的设备内部接口PVE配置进行关联,将分组业务使用的设备内部接口PVE与OTN光通路数据单元层的时隙一一进行关联;以太网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的配置为:以太网业务直接映射到光通路数据单元层中,然后由光通路层承载,完成以太网到OTN层的适配。本发明本实现以太网业务到MPLS‑TP,再到OTN的承载,及以太网业务直接到OTN的承载,且保证了业务可以正常建立、删除以及逐级承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OTN(Packet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分组光传送网络)设备,具体涉及一种POTN设备的分组业务配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城域传输网中,传统业务长期延续,原有承载网络需要保持,同时新业务不断开发,造成多种业务承载网络堆叠;另一方面,业务IP化,承载IP化,数据业务流量突飞猛进,所以现网中存在需要PTN与WDM/OTN背靠背联合组网的应用场景;因此,需要PTN(Packet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和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光传送网)进行联合组网,并与现有的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网络进行互通。出于方便网络运维,以及减少传送设备种类和降低综合成本的目的,需要对PTN和OTN进行进一步的技术和设备的融合,从而催生了新一代的光传送网--分组光传送网(POTN)。
POTN技术就是以OTN的多业务映射复用和大管道传送调度为基础,引入PTN的以太网MPLS-TP(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网络)的分组传送功能,来实现电信级分组业务的高效灵活承载,并适当兼容传统SDH业务处理功能,其中,小颗粒业务由分组功能处理,大颗粒业务直接由ODUk(Optical Channel Data Unit,光通路数据单元)或OCH(Optical ChannelUnit,光通路单元)来处理。POTN设备实现了L0层WDM(Wavelength DivisionMultiplexing,波分复用)/ROADM(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L1层SDH/OTN和L2层分组传送(以太网和MPLS-TP)的功能集合和有机融合。
POTN设备分组业务的配置主要是在POTN设备上完成MPLS-TP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以及以太网(ETH)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前一种承载提供以太网业务到MPLS-TP层,再到OTN层的适配功能,后一种承载提供以太网业务直接到OTN层的适配功能;可见要实现POTN设备分组业务的配置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以太网业务需要经由PTN(MPLS-TP)层承载,最终承载到OTN层上;
(2)以太网业务需要直接承载到OTN层上。
(3)各层配置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在业务建立和删除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业务的依赖顺序下发到业务模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MPLS-TP的标签动作和转发,完成以太网业务到MPLS-TP,再到OTN的承载;以及实现VLAN的标签动作,完成以太网业务直接到OTN的承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POTN设备的分组业务配置的方法,包括:
MPLS-TP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的配置为:
以太网业务经由PW伪线层和LSP隧道层封装,完成以太网业务到MPLS-TP层的适配;再经由光通路数据单元层映射,最终由光通路层承载,完成MPLS-TP层到OTN层的适配;
以太网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的配置为:
以太网业务直接映射到光通路数据单元层中,然后由光通路层承载,完成以太网到OTN层的适配。
在上述方法中,MPLS-TP层到光通路数据单元层的映射,通过分组PTN的设备内部接口PVE配置进行关联,将分组业务使用的设备内部接口PVE与OTN光通路数据单元层的时隙一一进行关联;
在上述方法中,对于MPLS-TP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的配置,在网管上设置不同的分层配置入口,自上而下分为五个层次进行配置,依次是光通路层﹑光通路数据单元层﹑隧道层﹑伪线层、二层客户业务层。
在上述方法中,对于MPLS-TP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的配置,光通路层﹑光通路数据单元层﹑隧道层﹑伪线层、二层客户业务层的配置之间存在如下约束条件:
在业务建立时,按照服务层至客户层模型方向,要求相邻层次间,必须上层配置完成,下层才可以开放进行配置;否则,不能进行下层配置;
在业务删除时,要求相邻层次间,先删除下层的配置,然后才能删除上层配置。
在上述方法中,对于以太网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的配置,在网管上设置不同的分层配置入口,自上而下分为三个层次进行配置,依次是光通路层﹑光通路数据单元层﹑二层客户业务层。
在上述方法中,对于以太网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的配置,光通路层、光通路数据单元层、二层客户业务层的配置之间存在如下约束条件:
在业务建立时,按照服务层至客户层模型方向,要求相邻层次间,必须上层配置完成,下层才可以开放进行配置;否则,不能进行下层配置;
在业务删除时,要求相邻层次间,先删除下层的配置,才能删除上层配置。
在上述方法中,进行MPLS-TP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的配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在相邻的设备间针对相同的端口类型建立光通路层连接,构建光通路通道;
步骤S12、在业务的源端设备和宿端设备间建立特定级别的光通路数据单元层连接,构建ODUk通道,并选择映射路径和时隙占用情况,服务层电路选择步骤S11中建立的光通路通道;
步骤S13、在步骤S12建立的ODUk通道上建立PVE接口,把ODUk通道跟分组PTN设备内部PVE接口进行一对一的关联;
步骤S14、在业务的源端设备和宿端设备建立分组业务的隧道层连接,端口选择前面建立的PVE接口,服务层电路选择前面建立的ODUk通道;
步骤S15、在业务的源端设备和宿端设备建立分组业务的伪线层连接,服务层电路选择前面建立连接的隧道;
步骤S16、在业务的源端设备和宿端设备分别在服务层电路选择使用前面建立的伪线层连接,作为客户业务的接入端口。
在上述方法中,进行以太网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的配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在相邻的设备间针对相同的端口类型建立光通路层连接,构建光通路通道;
步骤S22、在业务的源端设备和宿端设备间建立特定级别的光通路数据单元层连接,构建ODUk通道,并选择映射路径和时隙占用情况,服务层电路选择步骤S21中建立的光通路;
步骤S23、为了配置分组业务,需要在步骤S22建立的ODUk通道上建立PVE接口,把ODUk通道跟分组PTN设备内部PVE接口进行一对一的关联;
步骤S24、在业务的源端设备和宿端设备分别在服务层电路选择使用前面建立的带有PVE接口的ODUk通道,作为客户业务的接入端口。
在上述方法中,在步骤S13或步骤S23中,所述ODUk通道包含了所使用的OTN时隙的信息,所述PVE接口包含了所使用的PTN接口的信息,使OTN的时隙和PTN的接口在配置层上对接。
在上述方法中,在业务的源端设备和宿端设备间建立特定级别的光通路数据单元层连接包括ODU0、ODU1、ODU2、ODU3或ODU4业务级别。
本发明实现MPLS-TP的标签动作和转发,完成以太网业务到MPLS-TP,再到OTN的承载,以及实现VLAN的标签动作,完成以太网业务直接到OTN的承载,并且保证了业务配置可以正常建立、删除以及逐级承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POTN设备的分组业务配置的方法实现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中进行MPLS-TP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的配置的流程图图;
图3为本发明中进行以太网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的配置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现MPLS-TP的标签动作和转发,完成以太网业务到MPLS-TP,再到OTN的承载,以及实现VLAN的标签动作,完成以太网业务直接到OTN的承载,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POTN设备的分组业务配置的方法,包括:
MPLS-TP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以太网业务经由MPLS-TP层承载,最终承载到OTN层上)的配置为:以太网业务经由PW伪线层和LSP隧道层封装,完成以太网业务到MPLS-TP层的适配;再经由光通路数据单元(ODUk)层映射,最终由OCH层承载,完成MPLS-TP层到OTN层的适配;其中,由MPLS-TP层到光通路数据单元层的映射,通过分组PTN的设备内部接口PVE配置进行关联,将分组业务使用的设备内部接口PVE与OTN光通路数据单元层的时隙一一进行关联;
以太网(ETH)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以太网业务直接承载到OTN层)的配置为:以太网业务直接映射到光通路数据单元层中,然后由OCH层承载,完成ETH到OTN层的适配。
在本发明中,对于MPLS-TP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的配置,在网管上设置不同的分层配置入口,自上而下分为五个层次进行配置,依次是光通路(OCH)层﹑光通路数据单元(ODUk)层﹑隧道(LSP)层﹑伪线(PW)层﹑二层客户业务(L2VPN)层;光通路层﹑光通路数据单元层﹑隧道层﹑伪线层、二层客户业务层配置之间存在依赖关系,在业务建立和删除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业务的依赖顺序下发到相应业务模块。
在业务建立时,五层配置间的约束条件为:按照服务层至客户层模型方向,要求相邻层次间,必须上层配置完成,下层才可以开放进行配置;否则,下层不能进行配置。
在业务删除时,五层配置间的约束条件为:要求相邻层次间,先删除下层的配置,然后才能删除上层配置。
上述配置约束主要是针对MPLS-TP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对于以太网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由于标签转发路径的需求配置的隧道(LSP)层和伪线(PW)层不需要配置,即在网管上设置不同的分层配置入口,自上而下分为三个层次进行配置,依次是光通路(OCH)层﹑光通路数据单元(ODUk)层﹑二层客户业务(L2VPN)层;在业务建立和删除时,光通路层、光通路数据单元层、二层客户业务层之间的约束条件与MPLS-TP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的相同,具体为:
在业务建立时,三层配置间的约束条件为:按照服务层至客户层模型方向(即光通路层为服务层,光通路数据单元层为客户层;相应的,光通路数据单元层为服务层,二层客户业务层为客户层),要求相邻层次间,必须上层配置完成,下层才可以开放进行配置;否则,配置不能进行。
在业务删除时,三层配置间的约束条件为:要求相邻层次间,先删除下层的配置,然后才能删除上层配置。
如图2所示,进行MPLS-TP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的配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在相邻的设备间针对相同的端口类型(10GE、40GE或100GE)建立光通路(OCH)层连接。
步骤S12、在业务的源端设备和宿端设备间建立特定级别(ODU0、ODU1、ODU2、ODU3或ODU4等业务级别)的光通路数据单元(ODUk)层连接,即ODUk通道,并选择映射路径和时隙占用情况,服务层电路选择步骤S11中建立的OCH通道。
步骤S13、为了配置分组业务,需要在步骤S12建立的ODUk通道上建立PVE接口,把ODUk通道跟分组PTN设备内部PVE接口进行一对一的关联。其中,ODUk通道包含了所使用的OTN时隙的信息,PVE接口包含了所使用的PTN接口的信息,从而形成了OTN的时隙和PTN的接口,在配置层上的“对接”。需要说明的是,所有分组业务,必须建立在PVE接口上。
步骤S14、在业务的源端设备和宿端设备建立分组业务的隧道(LSP)层连接,端口选择前面建立的PVE接口,服务层电路选择前面建立的ODUk通道。
步骤S15、在业务的源端设备和宿端设备建立分组业务的伪线(PW)层连接,服务层电路选择前面建立的LSP层连接。
步骤S16、在业务的源端设备和宿端设备分别在服务层电路选择使用前面建立的PW层连接,作为客户业务的接入端口。
如图3所示,进行以太网(ETH)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的配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在相邻的设备间针对相同的端口类型(10GE、40GE或100GE)建立光通路(OCH)层连接。
步骤S22、在业务的源端设备和宿端设备间建立特定级别(ODU0、ODU1、ODU2、ODU3或ODU4等业务级别)的光通路数据单元(ODUk)层连接,即ODUk通道,并选择映射路径和时隙占用情况,服务层电路选择步骤S21中建立的OCH通道。
步骤S23、为了配置分组业务,需要在步骤S22建立的ODUk通道上建立PVE接口,把ODUk通道跟分组PTN设备内部PVE接口进行一对一的关联,其中,ODUk通道包含了所使用的OTN时隙的信息,PVE接口包含了所使用的PTN接口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所有分组业务,必须建立在PVE接口上。
步骤S24、在业务的源端设备和宿端设备分别在服务层电路选择使用前面建立的带有PVE接口的ODUk通道,作为客户业务的接入端口。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POTN设备的分组业务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MPLS-TP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的配置为:
以太网业务经由PW伪线层和LSP隧道层封装,完成以太网业务到MPLS-TP层的适配;再经由光通路数据单元层映射,最终由光通路层承载,完成MPLS-TP层到OTN层的适配;
以太网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的配置为:
以太网业务直接映射到光通路数据单元层中,然后由光通路层承载,完成以太网到OTN层的适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OTN设备的分组业务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MPLS-TP层到光通路数据单元层的映射,通过分组PTN的设备内部接口PVE配置进行关联,将分组业务使用的设备内部接口PVE与OTN光通路数据单元层的时隙一一进行关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OTN设备的分组业务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MPLS-TP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的配置,在网管上设置不同的分层配置入口,自上而下分为五个层次进行配置,依次是光通路层﹑光通路数据单元层﹑隧道层﹑伪线层、二层客户业务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POTN设备的分组业务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MPLS-TP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的配置,光通路层﹑光通路数据单元层﹑隧道层﹑伪线层、二层客户业务层的配置之间存在如下约束条件:
在业务建立时,按照服务层至客户层模型方向,要求相邻层次间,必须上层配置完成,下层才可以开放进行配置;否则,不能进行下层配置;
在业务删除时,要求相邻层次间,先删除下层的配置,然后才能删除上层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OTN设备的分组业务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以太网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的配置,在网管上设置不同的分层配置入口,自上而下分为三个层次进行配置,依次是光通路层﹑光通路数据单元层﹑二层客户业务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POTN设备的分组业务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以太网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的配置,光通路层﹑光通路数据单元层﹑二层客户业务层的配置之间存在如下约束条件:
在业务建立时,要求相邻层次间,必须上层配置完成,下层才可以开放进行配置;否则,不能进行下层配置;
在业务删除时,要求相邻层次间,先删除下层的配置,才能删除上层配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POTN设备的分组业务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MPLS-TP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的配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在相邻的设备间针对相同的端口类型建立光通路层连接,构建光通路通道;
步骤S12、在业务的源端设备和宿端设备间建立特定级别的光通路数据单元层连接,构建ODUk通道,并选择映射路径和时隙占用情况,服务层电路选择步骤S11中建立的光通路通道;
步骤S13、在步骤S12建立的ODUk通道上建立PVE接口,把ODUk通道跟分组PTN设备内部PVE接口进行一对一的关联;
步骤S14、在业务的源端设备和宿端设备建立分组业务的隧道层连接,端口选择前面建立的PVE接口,服务层电路选择前面建立的ODUk通道;
步骤S15、在业务的源端设备和宿端设备建立分组业务的伪线层连接,服务层电路选择前面建立连接的隧道;
步骤S16、在业务的源端设备和宿端设备分别在服务层电路选择使用前面建立的伪线层连接,作为客户业务的接入端口。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POTN设备的分组业务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以太网和OTN的业务承载方式的配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在相邻的设备间针对相同的端口类型建立光通路层连接,构建光通路通道;
步骤S22、在业务的源端设备和宿端设备间建立特定级别的光通路数据单元层连接,构建ODUk通道,并选择映射路径和时隙占用情况,服务层电路选择步骤S21中建立的光通路;
步骤S23、为了配置分组业务,需要在步骤S22建立的ODUk通道上建立PVE接口,把ODUk通道跟分组PTN设备内部PVE接口进行一对一的关联;
步骤S24、在业务的源端设备和宿端设备分别在服务层电路选择使用前面建立的带有PVE接口的ODUk通道,作为客户业务的接入端口。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POTN设备的分组业务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3或步骤S23中,所述ODUk通道包含了所使用的OTN时隙的信息,所述PVE接口包含了所使用的PTN接口的信息,使OTN的时隙和PTN的接口在配置层上对接。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POTN设备的分组业务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业务的源端设备和宿端设备间建立特定级别的光通路数据单元层连接包括ODU0、ODU1、ODU2、ODU3或ODU4业务级别。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48175.3A CN108989177A (zh) | 2018-08-20 | 2018-08-20 | 一种potn设备的分组业务配置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48175.3A CN108989177A (zh) | 2018-08-20 | 2018-08-20 | 一种potn设备的分组业务配置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89177A true CN108989177A (zh) | 2018-12-11 |
Family
ID=64554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948175.3A Withdrawn CN108989177A (zh) | 2018-08-20 | 2018-08-20 | 一种potn设备的分组业务配置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89177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95563A (zh) * | 2019-12-23 | 2020-04-10 | 安徽皖通邮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分组网络传送otn报文的方法 |
CN111083580A (zh) * | 2019-12-09 | 2020-04-28 | 北京格林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在光传输网络中对以太网链路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
CN111464341A (zh) * | 2020-03-19 | 2020-07-28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Overlay业务配置方法及装置 |
CN112260793A (zh) * | 2020-10-21 | 2021-01-22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otn技术应用电力设备 |
CN113300928A (zh) * | 2020-02-21 | 2021-08-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WO2023231429A1 (zh) * | 2022-05-31 | 2023-12-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源端设备、宿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39499A (zh) * | 2016-04-14 | 2016-09-14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
WO2017000126A1 (zh) * | 2015-06-29 | 2017-0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分组业务映射到光传送网络的方法和otn设备 |
US20170047999A1 (en) * | 2015-08-14 | 2017-02-16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Designing and Configuring Packet Optical Networks |
CN106487548A (zh) * | 2015-08-26 | 2017-03-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potn虚接口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135154A (zh) * | 2017-05-26 | 2017-09-05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Potn业务转发系统及业务转发、配置下发、保护方法 |
CN108307254A (zh) * | 2017-01-13 | 2018-07-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potn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
2018
- 2018-08-20 CN CN201810948175.3A patent/CN108989177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00126A1 (zh) * | 2015-06-29 | 2017-0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分组业务映射到光传送网络的方法和otn设备 |
US20170047999A1 (en) * | 2015-08-14 | 2017-02-16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Designing and Configuring Packet Optical Networks |
CN106487548A (zh) * | 2015-08-26 | 2017-03-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potn虚接口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939499A (zh) * | 2016-04-14 | 2016-09-14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potn传输网隧道快速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
CN108307254A (zh) * | 2017-01-13 | 2018-07-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potn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7135154A (zh) * | 2017-05-26 | 2017-09-05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Potn业务转发系统及业务转发、配置下发、保护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分组增强型光传送网(OTN)设备技术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2484-2013》 * |
李家智: "分组增强型光传送网组网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
李芳: "分组增强型OTN技术标准进展", 《邮电设计技术》 *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83580A (zh) * | 2019-12-09 | 2020-04-28 | 北京格林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在光传输网络中对以太网链路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
CN111083580B (zh) * | 2019-12-09 | 2021-12-14 | 北京格林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在光传输网络中对以太网链路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
CN110995563A (zh) * | 2019-12-23 | 2020-04-10 | 安徽皖通邮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分组网络传送otn报文的方法 |
CN113300928A (zh) * | 2020-02-21 | 2021-08-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CN111464341A (zh) * | 2020-03-19 | 2020-07-28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Overlay业务配置方法及装置 |
CN111464341B (zh) * | 2020-03-19 | 2022-11-18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Overlay业务配置方法及装置 |
CN112260793A (zh) * | 2020-10-21 | 2021-01-22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otn技术应用电力设备 |
WO2023231429A1 (zh) * | 2022-05-31 | 2023-12-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源端设备、宿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989177A (zh) | 一种potn设备的分组业务配置的方法 | |
US10225037B2 (en) | Channelized ODUflex systems and methods | |
EP3013017B1 (en) | Channelized oduflex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lexible ethernet and otn multiplexing | |
CN111225419B (zh) | 一种实现网络切片的方法、装置和控制器 | |
EP2416533B1 (en) | Virtualized shared protection capacity | |
US9680587B2 (en) | Traffic differentiation in a transport network | |
US10205523B2 (en) | Designing and configuring packet optical networks | |
US20210152898A1 (en) | Transmission network system, data switching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equipment | |
US20140147107A1 (en) | Drop port based shared risk link group systems and methods | |
CN105656673B (zh) | Potn设备的分组业务模型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 |
US8837942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acket-optical integrated transport | |
JP2018506877A (ja) | ソフトウェア定義ネットワーキングのためのハイブリッド光スイッチ | |
CN101394310B (zh) | 一种构建管理通信网和信令通信网的装置和方法 | |
US20120155872A1 (en) |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decoupling using optical data unit and optical channel link aggregation groups (lags) | |
CN104601429A (zh) | 网络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2413391B (zh) | 一种实现分组和otn信号联合自路由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3780327B (zh) | 数据传送方法及装置 | |
CN109936781A (zh) | 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
CN113115135B (zh) | 一种vc-otn高品质政企专线开通方法与装置 | |
US20130170832A1 (en) | Switching device | |
US20140270767A1 (en) | Cross-connect using ethernet multiplexors for a simple metro ethernet network | |
US9014559B2 (en) | Methods for efficient transmission in OTN networks | |
Littlewood et al. |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ing | |
US9912429B2 (en) |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signal i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 |
Santos | Optimized Design of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for Ethernet Traffic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