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62117B - 一种可折叠的显示面板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的显示面板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62117B CN108962117B CN201810829788.5A CN201810829788A CN108962117B CN 108962117 B CN108962117 B CN 108962117B CN 201810829788 A CN201810829788 A CN 201810829788A CN 108962117 B CN108962117 B CN 1089621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panel
- gate
- foldable display
- folding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非折叠区和折叠区。非折叠区包括第一像素、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栅极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数据线以及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栅极驱动单元。折叠区包括第二像素、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栅极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数据线以及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栅极驱动单元。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可折叠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将非折叠区和折叠区的驱动阵列的栅极驱动单元进行独立设计,可有效增大中间折叠区驱动能力,提高折叠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及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显示面板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可折叠性能的显示设备方便携带,是未来显示设备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目前,对于可折叠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案,一般是将多个小型显示屏拼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显示面板,拼接处作为可折叠的区域。采用将多个小柔性显示屏拼接在一起形成可折叠的显示面板,然后应用于大型显示设备中。但是,这种拼接方式针对小型显示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时,拼接区附近的显示效果不理想,从而影响了整个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因此将整个大显示面板进行弯折而非拼接多个小显示面板,是未来折叠显示设备的一个发展趋势。
另外,当显示面板进行折叠时,折叠区中的驱动电路也需要进行弯折,驱动电路中的半导体器件和线路容易由于受到弯折的影响而失效,从而影响弯折区的显示效果。此外,可折叠显示装置的长度和宽度较现有技术中独立使用的单个显示面板的长度和宽度有所增加,驱动电路对于显示元件的驱动能力减弱,从而影响了可折叠显示设备的显示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显示面板及可折叠显示装置,可以独立设计折叠区和非折叠区的栅极驱动电路,解决驱动电路中的半导体器件和线路由于受到弯折的影响而失效以及驱动能力减弱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显示面板,包括非折叠区和折叠区。所述非折叠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栅极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多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数据线;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栅极驱动单元,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栅极线电连接;
所述折叠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多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栅极线;多条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数据线;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栅极驱动单元,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栅极线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面板,由于将位于非折叠区的第一栅极驱动单元和位于折叠区第二栅极驱动单元独立设计,使得第二栅极驱动单元不会受到显示面板弯折的影响,并且通过第一栅极驱动单元和第二栅极驱动单元分别驱动折叠区和非折叠区的像素,提高了可折叠显示面板整体的驱动能力,增加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栅极线与所述第二栅极线绝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面板,由于独立设置第一栅极线和第二栅极线,使得可折叠显示面板的第一栅极驱动单元和第二栅极驱动单元可以分别独立控制第一栅极线与第二栅极线提供开启信号,增强可折叠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进一步,一条所述第一数据线与一条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且与其他所述第二数据线绝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面板,由于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一一对应连接,可以利用第一数据线的端口为第二数据线的端口提供数据,避免了由于将第二数据线直接延伸至芯片而增加不透光区的面积,提高可折叠显示面板的透过率,并且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由同一端口提供显示数据可以提高可折叠显示面板数据传输的均一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像素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像素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不相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面板,可以根据折叠区和非折叠区对弯折程度的要求,调整像素的大小和间距,提高可折叠显示面板的可弯折性能。
进一步,所述第一像素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像素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所述第二像素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像素的形状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约90度后的形状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面板,可以在根据折叠区和非折叠区对弯折程度的要求,调整像素的大小和间距,提高可折叠显示面板的可弯折性能的基础上,使得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的面积和形状相同,提高可折叠显示面板的像素显示的均一性。
进一步,所述可折叠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材;在所述非折叠区,所述衬底基材与所述第一栅极线之间设置至少一层无机缓冲层;在所述折叠区,所述衬底基材与所述第二栅极线之间设置至少一层有机缓冲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面板,通过在折叠区使用更易弯折的有机缓冲层来替代无机缓冲层,减少了折叠区由于弯折产生裂纹而影响到显示器件的风险。提高了可折叠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及产品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非折叠区包括第一非折叠区和第二非折叠区,所述第一非折叠区、所述折叠区、所述第二非折叠区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非折叠区包括所述第一像素、所述第一栅极线、所述第一数据线以及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非折叠区包括多个第三像素、多条第三栅极线、多条第三数据线以及多个第三栅极驱动单元。
进一步,所述第三栅极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三数据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三栅极驱动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三栅极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三栅极线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面板,包括两个非折叠区和位于两者之间的弯折区,可以进一步提高可折叠显示面板在平展时的显示区域面积,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增强了产品的性价比和竞争力。
进一步,所述第三栅极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三数据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三栅极驱动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三栅极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三栅极线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三栅极线与所述第一栅极线、所述第二栅极线相互绝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面板,由于独立设置第一栅极线、第二栅极线和第三栅极线,使得可折叠显示面板的第一栅极驱动单元、第二栅极驱动单元和第三栅极驱动单元可以分别独立控制第一栅极线、第二栅极线以及第三栅极线提供开启信号,增强可折叠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进一步,一条所述第二数据线仅电连接一条所述第一数据线或仅连接电一条所述第三数据线,且与其他的所述第一数据线和其他的所述第三数据线绝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面板,由于一条第二数据线与一条第一数据线或一条第三数据线一一对应连接,可以利用第一数据线的端口或第三数据线的端口为第二数据线的端口提供数据,避免了由于将第二数据线直接延伸至芯片而增加不透光区的面积,提高显示面板的透过率,并提高显示面板数据传输的均一性。
进一步,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二数据线分别电连接一条所述第一数据线和一条所述第三数据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面板,通过有第一数据线和第三数据线交替地为第二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可以进一步增加显示面板的均一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非折叠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折叠区包括第二非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折叠区包括第三非显示区和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和所述第三显示区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单元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单元位于所述第三非显示区;所述第三栅极驱动单元位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
进一步,所述第一非折叠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为d1,所述折叠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为d2,所述第二非折叠区沿所述第一方向长度为d3,所述第二非折叠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为h,d1、d2、d3与h均大于0,且d1、d2、d3与h满足关系d1+d2+d3>h。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面板,通过设置两个非折叠区和位于两者之间的折叠区的长度之和大于显示面板各区域的最大宽度,可以更好地配合第一栅极线、第二栅极线以及第三栅极线的设计,再进一步提高可折叠显示面板在平展时的显示区域面积的同时,增加了显示面板的驱动能力,提高了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高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面板,因此可折叠显示装置,可以克服显示面板弯折对第二栅极驱动单元的影响,并且通过第一栅极驱动单元和第二栅极驱动单元分别驱动折叠区和非折叠区的像素,提高了可折叠显示面板整体的驱动能力,增加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显示面板的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的俯视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折叠显示面板的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显示面板的层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可折叠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可折叠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XXX,但这些XXX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XXX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XXX也可以被称为第二XXX,类似地,第二XXX也可以被称为第一XXX。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显示面板100,如图1所示,包括非折叠区10和折叠区20。非折叠区10包括多条第一栅极线12、多条第一数据线14、多个第一像素16以及多个第一栅极驱动单元18。第一栅极线12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沿第二方向Y排列,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交叉。第一数据线14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X向排列。第一栅极驱动单元18沿所述第二方向Y排列,第一栅极驱动单元18与第一栅极线12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本发明实施例示出了一个第一栅极驱动单元18与一条第一栅极线12电连接的情况,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一个第一栅极驱动单元18根据电路设计和信号设计的变化,可以与至少两条第一栅极线12电连接,控制至少两条第一栅极线12提供第一开启信号。
请继续参考图1,折叠区20包括多条第二栅极线22、多条第二数据线24、多个第二像素26以及多个第二栅极驱动单元28。第二栅极线22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沿第一方向X排列。第二数据线24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沿第二方向Y排列。第二栅极驱动单元28沿第一方向X排列,第二栅极驱动单元28与第二栅极线22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面板100,在非折叠区10和折叠区20的数据线、栅极线以及栅极驱动电路的设置是不同的。如图1所示,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走线,在非折叠区10为第一栅极线12,在折叠区20为第一数据线24,即非折叠区10的第一栅极线12与折叠区20的第一数据线24向同一方向延伸,彼此接近于平行设置。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走线,在非折叠区10为第一数据线14,在折叠区20为第一栅极线22,即非折叠区10的第一数据线14与折叠区20的第一栅极线22向同一方向延伸,彼此接近于平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本发明实施例示出了一个第二栅极驱动单元28与一条第二栅极线22电连接的情况,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一个第二栅极驱动单元28根据电路设计和信号设计的变化,可以与至少两条第二栅极线22电连接,控制至少两条第二栅极线22提供第二开启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面板100,由于将位于非折叠区10的第一栅极驱动单元18和位于折叠区20第二栅极驱动单元28独立设计,使得第二栅极驱动单元28不会受到显示面板弯折的影响,并且通过第一栅极驱动单元18和第二栅极驱动单元28分别驱动非折叠区10的第一像素16和非折叠区20的第二像素26,提高了可折叠显示面板100整体的驱动能力,增加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如图1所示,第一栅极线12与第二栅极线22彼此绝缘设置,第一栅极线12为第一像素16提供第一开启信号,第二栅极线22为第二像素26提供第二开启信号。第一栅极线12和第二栅极线22可分别独立控制第一像素16和第二像素26,从而增强可折叠显示面板100的可靠性。
进一步,如图1所示,一条第一数据线14与一条第二数据线24电连接,且该第一数据线14与其他第二数据线24绝缘。同时,一条第二数据线24与一条第一数据线14电连接,且该第二数据线24与其他第一数据线14绝缘。即第一数据线14与第二数据线24彼此一一对应电连接。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面板100,由于第一数据线14和第二数据线24一一对应连接,可以利用第一数据线14的端口为第二数据线24的端口提供数据,避免了将第二数据线24直接延伸至芯片。从而避免了第二数据线24直接延伸至芯片导致的增加不透光区面积的问题,提高可折叠显示面板100的透过率。并且,第一数据线14与第二数据线24由同一端口提供显示数据,可以提高可折叠显示面板100数据传输的均一性。
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面板100也可以将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进行不同的设计。如图2A所示,第一像素16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度X1与第二像素26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度X2可以设置为不相等。图2A示出了第二像素26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度X2可以大于第一像素16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度X1的一种情况。
第一像素16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Y1与第二像素26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Y2也可以设置为不相等或相等。图2A示出了第二像素26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Y2与第一像素16沿第一像素16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Y1相等的一种情况。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像素26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Y2与第一像素16沿第一像素16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Y1也可以不相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将第一像素16之间的间距P1和第二像素26之间的间距P2设置为不相等。请继续参考图2A,第一像素16之间的间距P1小于第二像素26之间的间距P2。这样可以使折叠区20的像素间距更大,更容易弯曲,也可以将像素间的阴线做加宽或折线设计,增加折叠区20显示器件的抗弯折性。
进一步,如图2B所示,可以将第一像素16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度与第二像素26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设置为相等。并且,同时也可以将第一像素16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度与第二像素26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度设置为相等。即第二像素26的形状与第一像素16的形状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约90度后的形状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面板100,可以在根据折叠区20和非折叠区10对弯折程度的要求,调整像素的大小和间距,提高可折叠显示面板100的可弯折性能的基础上,使得第一像素16和第二像素26的面积和形状相同,提高可折叠显示面板100的像素显示的均一性。
进一步,如图3所示,可折叠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衬底基材50。在非折叠区10,衬底基材50与第一栅极线12之间设置至少一层无机缓冲层51。在非折叠区10,可折叠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材50靠近第一栅极线12的一侧至少一层无机缓冲层51、栅极绝缘层、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以及第二金属层。第一栅极线12位于第一金属层,第一数据线14位于第二金属层。
在折叠区20,衬底基材50与第二栅极线22之间设置至少一层有机缓冲层52。在折叠区20,可折叠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材50靠近第二栅极线22的一侧至少一层有机缓冲层52、栅极绝缘层、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以及第二金属层。第二栅极线22位于第一金属层,第二数据线24位于第二金属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面板100,通过在折叠区20使用更易弯折的有机缓冲层52来替代无机缓冲层51,减少了折叠区20由于弯折产生裂纹而影响到显示器件的风险。提高了可折叠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及产品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可折叠显示面板100,如图4所示,可折叠显示面板100的非折叠区还包括第一非折叠区101和第二非折叠区102,第一非折叠区101、折叠区20、第二非折叠区102沿所述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
第一非折叠区101包括第一像素16、第一栅极线12、第一数据线14以及第一栅极驱动单元18,即第一像素16、第一栅极线12、第一数据线14以及第一栅极驱动单元18均位于第一非折叠区101。
折叠区20包括第二像素26、第二栅极线22、第二数据线24以及第二栅极驱动单元28,即第二像素26、第二栅极线22、第二数据线24以及第二栅极驱动单元28均位于折叠区20。
第二非折叠区102包括多个第三像素36、多条第三栅极线32、多条第三数据线34以及多个第三栅极驱动单元38,即第三像素36、第三栅极线32、第三数据线34以及第三栅极驱动单元38均位于第二非折叠区10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面板100,包括两个非折叠区和位于两者之间的弯折区,可以进一步提高可折叠显示面板100在平展时的显示区域面积,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增强了产品的性价比和竞争力。
进一步,请继续参考图4,第三栅极线32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沿第二方向Y排列。第三数据线34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沿第一方向X排列。第三栅极驱动单元38沿第二方向Y排列,第三栅极驱动单元38与第三栅极线32电连接。即第三栅极线32的设置方式与第一栅极线12的设置方式相近,第三数据线34的设置方式与第一数据线14的设置方式相近,即第二非折叠区102的第三栅极线32与折叠区20的第一数据线24向同一方向延伸,彼此接近于平行设置。第二非折叠区102的第三数据线34与折叠区20的第一栅极线22向同一方向延伸,彼此接近于平行设置。
进一步,请继续参考图4,第三栅极线32与第一栅极线12、第二栅极线22相互绝缘。即第一栅极线12、第二栅极线22以及第三栅极32彼此均绝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面板100,由于独立设置第一栅极线12、第二栅极线22和第三栅极线32,使得可折叠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栅极驱动单元18、第二栅极驱动单元28和第三栅极驱动单元38可以分别独立控制第一栅极线12、第二栅极线22以及第三栅极线32分别提供第一开启信号、第二开启信号、第三开启信号,增强可折叠显示面板的可靠性。并且解决了由于可折叠显示面板100面积增大和像素增多后产生的驱动能力不足的问题。
进一步,请继续参考图4,一条第二数据线24仅电连接一条第一数据线14或仅连接电一条第三数据线34,且与其他的第一数据线14和其他的第三数据线34绝缘。一条第一数据线14仅电连接一条第二数据线24,一条第三数据线仅电连接一条第二数据线24。即第一数据线14与第二数据线24中的一部分为一一对应连接,第三数据线34与另一部分的未与第一数据线14电连接的第二数据线24为一一对应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面板100,由于一条第二数据线24与一条第一数据线14或一条第三数据线34一一对应连接,可以利用第一数据线14的端口或第三数据线34的端口为第二数据线24的端口提供数据,避免了由于将第二数据线24直接延伸至芯片而增加不透光区的面积,提高可折叠显示面板100的透过率,并提高可折叠显示面板100数据传输的均一性。
进一步,请继续参考图4,相邻的两条第二数据线24分别电连接一条第一数据线14和一条第三数据线34。即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第二数据线24,交替地与第一数据线14和第三数据线34电连接。即奇数行的第二数据线24与第一数据线14电连接,偶数行的第二数据线24与第三数据线34电连接;或者偶数行的第二数据线24与第一数据线14电连接,奇数行的第二数据线24与第三数据线34电连接。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是第一数据线14的端口和第三数据线34的端口提供数据时不易在折叠区20造成分屏现象,使像素间的数据传输的均一性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请参考图5,第一非折叠区101包括第一非显示区1011和第一显示区1012。第二非折叠区102包括第二非显示区1021和第二显示区1022。折叠区20包括第三非显示区201和第三显示区202。第一非显示区1011、第一显示区1012、第三显示区202、第二显示区1022以及第二非显示区1021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第三非显示区201和第三显示区202沿第二方向Y排列。第一栅极驱动单元18位于第一非显示区1011。第二栅极驱动单元28位于第三非显示区201。第三栅极驱动单元38位于第二非显示区1021。
进一步,请参考图4和图5,第一非折叠区101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长度为d1,折叠区20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为d2,第二非折叠区102沿所述第一方向X长度为d3,折叠区20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为h,d1、d2、d3与h均大于0,且d1、d2、d3与h满足关系d1+d2+d3>h。即可折叠显示面板100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大于可折叠显示面板100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即可折叠显示面板100的宽度大于长度,即可折叠显示面板100为横屏。可折叠显示面板100的弯折轴平行于第二方向Y。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面板100,通过设置两个非折叠区和位于两者之间的折叠区的长度之和大于显示面板各区域的最大宽度,可以更好地配合第一栅极线12、第二栅极线22以及第三栅极线32的设计,在进一步提高可折叠显示面板100在平展时的显示区域面积的同时,增加了显示面板的驱动能力,提高了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图6A示出了可折叠显示装置500平展时的示意图,可折叠显示装置500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可折叠显示面板100。如图6A所示,可折叠显示装置500的显示可以包括第一非折叠区101、折叠区20和第二非折叠区102。摄像头、传感器、听筒等传感器件可以设置为折叠区20。
图6B示出了可折叠显示装置500折叠后的侧视图。折叠区20的弯折曲率不等于0,第一非折叠区101和第二非折叠区102的弯折曲率等于0。折叠区20可进行弯折以使可折叠显示装置500为闭合状态,减小可折叠显示装置500的大小,便于携带。
需要说明的是,可折叠显示装置500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显示电脑、笔记本、显示器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图6和图6B仅为可折叠显示装置500的一种示例,可折叠显示装置500的形状不限于图6和图6B展示的形状或使用状态,可折叠显示装置500以是矩形、也可是非矩形。可折叠显示装置500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边框或可以不具有边框。可折叠显示装置500也可不在显示面板内设置摄像头或听筒等装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可折叠显示面板,包括非折叠区和折叠区,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折叠区包括:
多个第一像素;
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栅极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多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数据线;
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栅极驱动单元,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栅极线电连接;
所述折叠区包括:
多个第二像素;
多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栅极线;
多条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数据线;
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栅极驱动单元,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栅极线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极线与所述第二栅极线绝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一条所述第一数据线与一条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且与其他所述第二数据线绝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像素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不相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像素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长度相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像素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像素的形状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的形状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材;
在所述非折叠区,所述衬底基材与所述第一栅极线之间设置至少一层无机缓冲层;
在所述折叠区,所述衬底基材与所述第二栅极线之间设置至少一层有机缓冲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折叠区包括第一非折叠区和第二非折叠区,所述第一非折叠区、所述折叠区、所述第二非折叠区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一非折叠区包括所述第一像素、所述第一栅极线、所述第一数据线以及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单元;
所述第二非折叠区包括多个第三像素、多条第三栅极线、多条第三数据线以及多个第三栅极驱动单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栅极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所述第三数据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所述第三栅极驱动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三栅极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三栅极线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栅极线与所述第一栅极线、所述第二栅极线相互绝缘。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一条所述第二数据线仅电连接一条所述第一数据线或仅电连接一条所述第三数据线,且与其他的所述第一数据线和其他的所述第三数据线绝缘。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折叠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二数据线分别电连接一条所述第一数据线和一条所述第三数据线。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折叠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折叠区包括第二非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折叠区包括第三非显示区和第三显示区;
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和所述第三显示区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单元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
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单元位于所述第三非显示区;
所述第三栅极驱动单元位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折叠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折叠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为d1,所述折叠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为d2,所述第二非折叠区沿所述第一方向长度为d3,所述第二非折叠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为h,d1、d2、d3与h均大于0,且d1、d2、d3与h满足关系d1+d2+d3>h。
15.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29788.5A CN108962117B (zh) | 2018-07-25 | 2018-07-25 | 一种可折叠的显示面板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29788.5A CN108962117B (zh) | 2018-07-25 | 2018-07-25 | 一种可折叠的显示面板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62117A CN108962117A (zh) | 2018-12-07 |
CN108962117B true CN108962117B (zh) | 2021-10-29 |
Family
ID=64463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29788.5A Active CN108962117B (zh) | 2018-07-25 | 2018-07-25 | 一种可折叠的显示面板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6211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67097B (zh) * | 2019-11-27 | 2021-12-31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128029B (zh) * | 2019-12-31 | 2021-02-2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折叠显示面板以及折叠显示装置 |
CN112002237B (zh) * | 2020-08-31 | 2022-04-12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可拉伸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
CN114387918B (zh) * | 2022-01-14 | 2022-12-20 |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 一种oled折叠屏的像素电路排布结构及其驱动方法 |
CN114999377A (zh) * | 2022-06-29 | 2022-09-02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67644B (zh) * | 2013-07-19 | 2019-08-01 |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 資料處理裝置 |
CN103985371B (zh) * | 2014-05-31 | 2017-03-15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拼接显示装置 |
KR102387786B1 (ko) * | 2015-07-28 | 2022-04-15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백플레인 기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
KR102505585B1 (ko) * | 2015-12-31 | 2023-03-02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패널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CN108255331B (zh) * | 2016-12-29 | 2024-03-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柔性触摸屏及制作方法、显示屏及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设备 |
CN107293570B (zh) * | 2017-05-12 | 2019-10-22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7945663A (zh) * | 2017-11-08 | 2018-04-2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可折叠显示面板 |
CN107862998B (zh) * | 2017-11-09 | 2020-05-19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goa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
2018
- 2018-07-25 CN CN201810829788.5A patent/CN10896211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62117A (zh) | 2018-1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962117B (zh) | 一种可折叠的显示面板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 |
CN108766249B (zh) | 一种可折叠的显示面板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 |
CN107561799B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9811169B2 (en) | Flexible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same, keyboard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 |
US11334179B2 (en) | Display panel to mitigate short-circuiting between touch electrodes,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2712757B (zh) | 显示设备 | |
US10818735B2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8289294B2 (en) | Touch-sensitive display panel | |
US11195448B2 (en) | Display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107703688B (zh) |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150084888A1 (en) | Touch sensor integrated type display device | |
WO2017118076A1 (zh)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 |
CN207148492U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9524446B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07742477B (zh) | 一种柔性显示基板、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 |
CN105974686A (zh) | 一种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 |
CN109188747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0246882A (zh)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
TW201411254A (zh) | 顯示面板 | |
CN104181714B (zh) | Goa布局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1948859A (zh) |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 |
US12229376B2 (en) | Touch-control display panel, touch-contro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control layer | |
TWI407348B (zh) | 接觸墊陣列 | |
US12045430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 |
US20230186843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