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57749A - 一种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57749A CN108957749A CN201810738112.5A CN201810738112A CN108957749A CN 108957749 A CN108957749 A CN 108957749A CN 201810738112 A CN201810738112 A CN 201810738112A CN 108957749 A CN108957749 A CN 1089577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veguide
- field
- image
- image generator
- display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23—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devices increasing the field of view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用于解决现有基于波导的AR近眼显示模组中视场角较小的技术问题。该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包括:一种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图像产生器,第二图像产生器,第一输入耦合器,第二输入耦合器,第一波导,第二波导,反射耦出界面阵列,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增强现实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增强现实AR显示设备使得用户能够透过设备的透明或半透明显示器来观看周围的环境,并且还看到显示器生成的的图像覆盖在周围环境上。这类设备通常为头戴式显示器(HMD)眼镜或其他可佩带的显示设备。现有的基于波导的AR近眼显示模组,一般包括图像源、目镜光学元件、输入耦合光栅、波导和输出耦合光栅。图像源发出的光经目镜光学元件准直后,经输入耦合光栅以一定的衍射角度耦入到波导中进行全反射传播,波导中对应出瞳位置设置的输出耦合光栅,将波导中传播的光耦出至人眼。
但是光栅是对入射角度非常敏感的元件,对于输入耦合光栅来说,不同角度入射输入耦合光栅的光,其衍射效率和角度也不同,在特定入射角度时处具有最大衍射效率,当入射角度偏离该特定入射角度时,衍射效率会迅速下降,导致耦合进入波导中有效传播的光能量迅速下降,造成使用者观察到的视场角较小的现状。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解决现有基于波导的AR近眼显示模组中视场角较小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包括:第一图像产生器,第二图像产生器,第一输入耦合器,第二输入耦合器,第一波导,第二波导,反射耦出界面阵列,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其中,
所述第一图像产生器,用于在第一时间段内生成第一子视场图像光束;所述第二图像产生器,用于在第二时间段内生成第二子视场图像光束;所述第一子视场图像和所述第二子视场图像拼接可形成一个完整视场图像;
所述第一输入耦合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产生器生成的图像光束准直并耦入第一波导;所述第二输入耦合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图像产生器生成的图像光束准直并耦入第二波导;所述第一波导和第二波导堆叠设置;
所述反射耦出界面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波导内,所述反射耦出界面阵列包括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反射界面,所述反射界面用于,将所述第一波导内传播的光束向第一视场方向反射耦出所述第一波导进入所述第二波导;
所述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用于在第二时间段内将所述第二波导内传播的光束向第二视场方向衍射耦出所述第二波导,所述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在第一时间段内被施加电场,使得经所述反射耦出界面阵列耦入第二波导的光束透射过所述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以第一视场方向耦出所述第二波导;从所述第二波导衍射耦出的光束和透射耦出的光束正好拼接成所述完整视场图像。
可选地,所述第一图像产生器或所述第二图像产生器包括微显示器,微显示器为DLP显示器、LCOS显示器、LCD显示器、OLED显示器、光纤扫描显示器或MEMS扫描图像显示系统。
可选地,所述光纤扫描器包括扫描驱动器和光纤,光纤与扫描驱动器固定连接且光纤的前端超出扫描驱动器形成光纤悬臂,所述扫描驱动器包括:一体成型并沿从后向前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致动部、隔离部和第二致动部,扫描驱动器的内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贯穿扫描驱动器的内电极孔,第一致动部和第二致动部均包括压电材料本体,第一致动部的压电材料本体具有两个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第一轴的第一外侧面,每个第一外侧面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外电极,第二致动部的压电材料本体具有两个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第二轴的第二外侧面,每个第二外侧面均设置有一个第二外电极,第一轴和第二轴均垂直于前后方向且相互垂直,内电极孔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相配合的内电极。
可选地,所述第二致动部的压电材料本体的固有频率大于第一致动部的压电材料的固有频率。
可选地,所述的内电极孔为圆形孔或方形孔,当内电极孔为方形孔时,方形孔的孔壁中包括与第一外侧面平行的两个第一平面和与第二外侧面平行的两个第二平面,内电极设置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外电极连接有第一薄膜导电层,所述第一薄膜导电层绝缘贴敷于第一致动部的表面;所述的第二外电极连接有第二薄膜导电层,第二薄膜导电层绝缘贴覆于第一致动部和隔离部外表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者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图像产生器在第一时间段内生成的第一子视场图像光束耦入到第一波导全反射传播后,经反射耦出界面阵列以第一视场方向耦出第一波导进入第二波导,再经被施加电场的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继续以第一视场方向透射出第二波导;第二图像产生器在第二时间段内生成第二子视场图像光束耦入到第二波导全反射传播,再经未被施加电场的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以第二视场方向衍射出第二波导;上述从第二波导透射出的光束和从第二波导衍射出的光束正好能够拼接成一个完整视场图像,从而扩大了视场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扫描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扫描驱动器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该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100包括:第一图像产生器111,第二图像产生器112,第一输入耦合器121,第二输入耦合器122,第一波导131,第二波导132,反射耦出界面阵列141,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142;其中,
第一图像产生器111,用于在第一时间段T1内生成第一子视场图像光束;第二图像产生器112,用于在第二时间段T2内生成第二子视场图像光束;第一子视场图像和第二子视场图像拼接可形成一个完整视场图像;
第一输入耦合器121,用于将第一图像产生器111生成的图像光束准直并耦入第一波导131;第二输入耦合器122,用于将第二图像产生器112生成的图像光束准直并耦入第二波导132;第一波导131和第二波导132堆叠设置;
反射耦出界面阵列141设置于第一波导131内,反射耦出界面阵列141包括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反射界面,反射界面用于,将第一波导131内传播的光束向第一视场方向反射耦出第一波导131进入所述第二波导132;
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142,用于在第二时间段T2内将第二波导132内传播的光束向第二视场方向衍射耦出第二波导132成衍射光束S2,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142在第一时间段内被施加电场,使得经反射耦出界面阵列141耦入第二波导132的光束透射过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142以第一视场方向耦出第二波导132成透射光束S1;从第二波导132衍射耦出的光束S2和透射耦出的光束S1正好拼接成完整视场图像。
在本申请中,体全息光栅包括固定式体全息光栅和可切换式体全息光栅,可切换式体全息光栅可以采用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英文全称:Holographic polymer dispersedliquid crystal,英文缩写:HPDLC)来制备。HPDLC是由液晶、聚合物单体组成的预聚物,在两束相干光照射下,利用光致聚合而引发的相分离,形成与干涉条纹亮暗条纹相对应的富聚物区与富液晶区交替出现的周期性排列。如图2所示,不加电场时,HPDLC中存在周期性折射率调制,形成布拉格光栅,满足Bragg衍射条件的入射光以一级衍射方向射出。施加电场时,富液晶区液晶分子将沿电场重新排列,当其寻常光折射率与聚合物基本折射率相匹配时,光栅的折射率将变成均匀一致,入射光将直接透射出去,HPDLC成为一块透明介质。
在本申请中,一个完整视场图像被分割成两个不同视场的图像,第一图像产生器111在第一时间段T1内生成第一子视场图像光束,第二图像产生器112,在第二时间段T2内生成第二子视场图像光束。可选的,T1和T2的时长可以相同,且均为1/2f,其中f为人眼所看到的完整视场图像的刷新率。比如,完整视场图像的刷新率f为60Hz,则T1=T2=1/120s,此时第一图像产生器111和第二图像产生器112均采用至少具有120Hz的刷新率。
第一子视场图像光束经第一输入耦合器121进入第一波导131之后进行全反射传输,后经反射耦出界面阵列141以第一视场方向反射出第一波导131进入第二波导132,由于第二波导132内的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142在第一时间段内被施加电场,相当于一块透明介质,故而第一子视场图像光束继续以第一视场方向透射出第二波导132。
第二子视场图像光束经第二输入耦合器122进入第二波导132之后进行全反射传输,由于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142在第二时间段内未被施加电场,故第二子视场图像光束在第二时间段内被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142以第二视场方向衍射出第二波导132。
第一图像产生器111和第二图像产生器112分别在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内交替产生图像光束,从第二波导被透射出的第一子视场图像光束和被衍射出的第二子视场图像光束在人眼出正好拼接成完整视场图像,扩大了视场角。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142的衍射效率从第一端到第二端逐渐升高,第一端为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142靠近第二输入耦合器122的一端,第二端为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142远离第二输入耦合器122的一端。
在本实施上方式中,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142靠近第二输入耦合器122的一侧的光强最强,远离第二输入耦合器122的位置的光强逐渐减弱,因而需要更高的衍射效率才能保证整个光瞳范围内的输出光强的均匀性。本申请可以通过对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142的光栅结构尺寸设计或光栅常数设计,使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142的衍射效率从靠近第二输入耦合器122的一端到远离第二输入耦合器122逐渐升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图像产生器或第二图像产生器可以包括:微显示器,微显示器为DLP显示器、LCOS显示器、LCD显示器、OLED显示器、光纤扫描显示器或MEMS扫描图像显示系统。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300,该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300较之图1所示的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100的区别在于,第一输入耦合器321,包括:第一目镜光学器件3211和第一耦入反射元件3212;第二输入耦合器322,包括:第二目镜光学器件3221和第二耦入反射元件3222;第一目镜光学器件3211和第二目镜光学器件3221,分别用于准直第一图像产生器和第二图像产生器生成的图像光束;第一耦入反射元件3212和第二耦入反射元件3222,分别用于通过反射方式将经准直的图像光束耦入第一波导和第二波导进行全反射传播。
为了减小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300的尺寸,不让图像产生器在AR眼镜中占用太多空间。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耦入反射元件3212,具体用于将第一图像产生器平行于第一波导出射的图像光束耦入第一波导进行全反射传播;第二耦入反射元件3222,具体用于将第二图像产生器平行于第二波导出射的图像光束耦入第二波导进行全反射传播。
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该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400较之图1所示的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100的区别在于,第一输入耦合器421,包括:第一目镜光学器件4211和第一耦入光栅4212;第二输入耦合器422,包括:第二目镜光学器件4221和第二耦入光栅4222;第一目镜光学器件4211和第二目镜光学器件4221,分别用于准直第一图像产生器和第二图像产生器生成的图像光束;第一耦入光栅4212和第二耦入光栅4222,分别用于通过衍射方式将经准直的图像光束耦入第一波导和第二波导进行全反射传播。
为了减小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300的尺寸,不让图像产生器在AR眼镜中占用太多空间。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400还包括:第一反射元件4213和第二反射元件4223;第一反射元件4213,用于将第一图像产生器平行于第一波导出射的图像光束反射向第一耦入光栅;第二反射元件4223,用于将第二图像产生器平行于第二波导出射的图像光束反射向第二耦入光栅。
上述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在应用于诸如VR/AR这样的近眼显示设备中时,整个结构的一致性及一体性尤为重要,这能为近眼显示设备带来很多益处,如:结构更加整洁、空间利用率提高、可靠性提高、组装难度降低等。因此本发明中扫描驱动器优选采用一体成型式的扫描驱动器。
下面结合图6和图7详述本发明所采用的光纤扫描器结构,所述光纤扫描器包括扫描驱动器和光纤604,光纤604与扫描驱动器固定连接且光纤的前端超出扫描驱动器形成光纤悬臂,所述扫描驱动器包括:一体成型并沿从后向前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致动部601、隔离部607和第二致动部606,扫描驱动器的内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贯穿扫描驱动器的内电极孔609,所述光纤604固定在内电极孔609中,第一致动部601和第二致动部606均包括压电材料本体,第一致动部601的压电材料本体具有两个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第一轴的第一外侧面,每个第一外侧面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外电极608,第二致动部606的压电材料本体具有两个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第二轴的第二外侧面,每个第二外侧面均设置有一个第二外电极603,第一轴和第二轴均垂直于前后方向且相互垂直,内电极孔609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电极608和第二外电极603相配合的内电极605。
第一致动部601驱动光纤悬臂沿第一轴方向振动,第二致动部606驱动光纤悬臂沿第二轴方向振动,一体成型的双向驱动器可以减少部件数量,使扫描过程更稳定,第一致动部601和第二致动部606之间的连接部不会出现长时间运行导致的松动,具有便于量产、制作快速、误差小、重复性高、良品率高等优点。
相比于第一致动部601和第二致动部606之间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胶粘或卡扣、螺钉等固定方式,胶粘或卡扣的方式会由于长时间的高频振动导致连接松动,直接影响扫描器的振动性能,而螺钉的固定方式则体积稍大,结构稍显复杂,并且现有固定方式工艺难度大、制作耗时、重复性差、良品率低。
光纤扫描器中第二致动部606与第一致动部601的尺寸都很小,其厚度在几毫米左右,因此在两者互相连接过程中采用连接件时很容易损坏两者;而利用模具一体成型,避免了后续扫描器组装、对准、调试等一系列工艺,降低复杂程度、提升制作效率,因此采用一体成型可大大降低制作过程中的难度并且提升器件可靠性,同时可以防拆卸、防解体,增大整体可靠性和耐用性。
第一致动部601和第二致动部606根据控制部件发出的驱动信号来控制光纤604产生第一轴方向振动和第二轴方向振动的合成方向上的振动,第二致动部606的固有频率远大于第一致动部601的固有频率,从而进一步带动光纤悬臂摆动,悬臂段末端的出射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栅格扫描,以出射带有调制信息的激光从而显现图像。
为了使本发明中的光纤扫描器能够驱动光纤悬臂实现栅格式扫描,第一致动部601和第二致动部606的固有频率必须不同,即两者可以看作是一种滤波器,只有频率符合两者自身固有频率的驱动信号才能够驱动两者稳定振动。
第一致动部601、隔离部607和第二致动部606的一体成型是指采用一体成型的工艺将包含第一致动部601、隔离部607和第二致动部606构成的整体构件一体制造成型。例如,第一致动部601、隔离部607和第二致动部606均包括采用压电陶瓷粉末材料制备的主体,通过将压电陶瓷粉末装入模具压制成型后,通过烘烤即可得到一个包含有第一致动部601、隔离部607和第二致动部606的整体构件,然后根据需要将第一致动部601和第二致动部606进行极化,并在第一致动部601和第二致动部606增设驱动电极。
在光纤扫描器这种微小结构的应用领域中,一体成型后的第一致动部601和第二致动部606对扫描出射图像质量的提升是显著的,其主要由以下因素体现:在光纤扫描器中,第一致动部601和第二致动部606均做高频振动,第一致动部601和第二致动部606一体成型制作过程中,数十兆帕的压力使扫描器自身足够致密以实现高效的性能,同时刚度极大,是利用胶粘的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因此一体成型避免了互连部分被高频振动导致松动。
通过设置第一外侧面和第二外侧面,使得第一外电极608和第二外电极603的布设位置精确,加工时,只要保证第一外侧面和第二外侧面的夹角,在布设电极时仅需将外电极设置在第一外侧面和第二外侧面,就可以保证第一致动部601的振动方向和第二致动部606的振动方向的夹角角度。
第一致动部601在第一外电极608和第一内电极之间形成的交变电场的驱动下其前端部沿第一轴振动,的第二致动部606在第二外电极603和第二内电极之间形成的交变电场的驱动下其前端部沿第二轴振动。具体来说,第一致动部601的压电材料本体位于第一外电极608和第一内电极之间的部分沿垂直于第一外侧面的方向极化,第二致动部606的压电材料本体位于第二外电极603和第二内电极之间的部分沿垂直于第二外侧面的方向极化。
内电极孔609为圆形孔或方形孔,当内电极孔609为方形孔时,方形孔的孔壁中包括与第一外侧面平行的两个第一平面和与第二外侧面平行的两个第二平面,内电极609设置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也可以是:当内电极孔609为圆形时,内电极605为一个管状整体,第一致动部601和第二致动部606共用一个内电极605。
的第一外电极608连接有第一薄膜导电层611,第一薄膜导电层611绝缘贴覆于第一致动部601的表面。的第二外电极603连接有第二薄膜导电层602,第二薄膜导电层602绝缘贴覆于第一致动部601和隔离部607外表面;从而,各外电极均通过与之对应的薄膜导电层连接外部的驱动器件或检测器件。在光纤扫描器振动的过程中,薄膜随光纤扫描器弯曲变形,相比导线连接,能够很好克服因导线自重而对光纤扫描器的位移造成的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者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图像产生器在第一时间段内生成的第一子视场图像光束耦入到第一波导全反射传播后,经反射耦出界面阵列以第一视场方向耦出第一波导进入第二波导,再经被施加电场的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继续以第一视场方向透射出第二波导;第二图像产生器在第二时间段内生成第二子视场图像光束耦入到第二波导全反射传播,再经未被施加电场的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以第二视场方向衍射出第二波导;上述从第二波导透射出的光束和从第二波导衍射出的光束正好能够拼接成一个完整视场图像,从而扩大了视场角。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本申请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图像产生器,第二图像产生器,第一输入耦合器,第二输入耦合器,第一波导,第二波导,反射耦出界面阵列,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其中,
所述第一图像产生器,用于在第一时间段内生成第一子视场图像光束;所述第二图像产生器,用于在第二时间段内生成第二子视场图像光束;所述第一子视场图像和所述第二子视场图像拼接可形成一个完整视场图像;
所述第一输入耦合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产生器生成的图像光束准直并耦入第一波导;所述第二输入耦合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图像产生器生成的图像光束准直并耦入第二波导;所述第一波导和第二波导堆叠设置;
所述反射耦出界面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波导内,所述反射耦出界面阵列包括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反射界面,所述反射界面用于,将所述第一波导内传播的光束向第一视场方向反射耦出所述第一波导进入所述第二波导;
所述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用于在第二时间段内将所述第二波导内传播的光束向第二视场方向衍射耦出所述第二波导,所述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在第一时间段内被施加电场,使得经所述反射耦出界面阵列耦入第二波导的光束透射过所述全息聚合物弥散液晶层以第一视场方向耦出所述第二波导;从所述第二波导衍射耦出的光束和透射耦出的光束正好拼接成所述完整视场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入耦合器,包括:第一目镜光学器件和第一耦入反射元件;
所述第二输入耦合器,包括:第二目镜光学器件和第二耦入反射元件;
所述第一目镜光学器件和所述第二目镜光学器件,分别用于准直所述第一图像产生器和所述第二图像产生器生成的图像光束;
所述第一耦入反射元件和所述第二耦入反射元件,分别用于通过反射方式将经准直的图像光束耦入所述第一波导和所述第二波导进行全反射传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耦入反射元件,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产生器平行于所述第一波导出射的图像光束耦入所述第一波导进行全反射传播;
所述第二耦入反射元件,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图像产生器平行于所述第二波导出射的图像光束耦入所述第二波导进行全反射传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入耦合器,包括:第一目镜光学器件和第一耦入光栅;
所述第二输入耦合器,包括:第二目镜光学器件和第二耦入光栅;
所述第一目镜光学器件和所述第二目镜光学器件,分别用于准直所述第一图像产生器和所述第二图像产生器生成的图像光束;
所述第一耦入光栅和所述第二耦入光栅,分别用于通过衍射方式将经准直的图像光束耦入所述第一波导和所述第二波导进行全反射传播。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产生器和所述第二图像产生器的刷新率相同,所述第一时间段和所述第二时间段的时长均等于所述第一图像产生器的刷新率的倒数。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产生器或所述第二图像产生器包括微显示器,微显示器为DLP显示器、LCOS显示器、LCD显示器、OLED显示器、光纤扫描显示器或MEMS扫描图像显示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扫描器包括扫描驱动器和光纤,光纤与扫描驱动器固定连接且光纤的前端超出扫描驱动器形成光纤悬臂,所述扫描驱动器包括:一体成型并沿从后向前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致动部、隔离部和第二致动部,扫描驱动器的内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贯穿扫描驱动器的内电极孔,第一致动部和第二致动部均包括压电材料本体,第一致动部的压电材料本体具有两个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第一轴的第一外侧面,每个第一外侧面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外电极,第二致动部的压电材料本体具有两个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第二轴的第二外侧面,每个第二外侧面均设置有一个第二外电极,第一轴和第二轴均垂直于前后方向且相互垂直,内电极孔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相配合的内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致动部的压电材料本体的固有频率大于第一致动部的压电材料的固有频率。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电极孔为圆形孔或方形孔,当内电极孔为方形孔时,方形孔的孔壁中包括与第一外侧面平行的两个第一平面和与第二外侧面平行的两个第二平面,内电极设置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电极连接有第一薄膜导电层,所述第一薄膜导电层绝缘贴敷于第一致动部的表面;所述的第二外电极连接有第二薄膜导电层,第二薄膜导电层绝缘贴覆于第一致动部和隔离部外表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38112.5A CN108957749A (zh) | 2018-07-06 | 2018-07-06 | 一种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38112.5A CN108957749A (zh) | 2018-07-06 | 2018-07-06 | 一种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57749A true CN108957749A (zh) | 2018-12-07 |
Family
ID=64483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738112.5A Pending CN108957749A (zh) | 2018-07-06 | 2018-07-06 | 一种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57749A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15210A (zh) * | 2019-09-03 | 2019-11-29 | 北京枭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近眼显示用光栅波导器件 |
CN110596807A (zh) * | 2019-08-20 | 2019-12-20 |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 波导结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1175976A (zh) * | 2020-01-17 | 2020-05-19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光波导组件、显示系统、增强现实设备及显示方法 |
CN111338077A (zh) * | 2018-12-19 | 2020-06-26 | 成都理想境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扫描器、光纤扫描系统及驱动方法 |
WO2020135754A1 (zh) * | 2018-12-29 | 2020-07-02 | 成都理想境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扫描致动器、扫描驱动器及光纤扫描器 |
RU2740065C1 (ru) * | 2020-04-07 | 2020-12-31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М.В.Ломоносова» (МГУ)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ополненной реальности на основе голографического оптического волновода |
CN112444970A (zh) * | 2019-08-30 | 2021-03-05 | 成都理想境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大视场ar波导 |
US20210278686A1 (en) * | 2018-09-28 | 2021-09-09 | Magic Leap,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iber scanning projector with angled eyepiece |
CN114051594A (zh) * | 2020-04-09 | 2022-02-15 | 辉达公司 | 广角增强现实显示器 |
CN114846357A (zh) * | 2019-12-30 | 2022-08-02 | 鲁姆斯有限公司 | 采用光波导的检测和测距系统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218481A1 (en) * | 2009-10-27 | 2012-08-30 | Milan Momcilo Popovich | Compact holographic edge illuminated eyeglass display |
CN103782223A (zh) * | 2011-09-02 | 2014-05-07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光扫描器件及具有光扫描器件的内窥镜、显微镜、投影仪 |
CN103823267A (zh) * | 2012-11-16 | 2014-05-28 | 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 | 透明波导显示装置 |
CN104040410A (zh) * | 2011-08-29 | 2014-09-10 | 伊奎蒂公司 | 用于近眼显示器应用的可控波导 |
CN106950697A (zh) * | 2017-04-21 | 2017-07-14 | 北京理工大学 | 多区视场角扩大及波导分层彩色显示方法及系统 |
CN107024769A (zh) * | 2016-01-29 | 2017-08-08 | 北京加你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波导的显示系统 |
CN107092093A (zh) * | 2017-06-16 | 2017-08-25 | 北京灵犀微光科技有限公司 | 波导显示装置 |
CN107121824A (zh) * | 2017-06-16 | 2017-09-01 | 北京灵犀微光科技有限公司 | 波导显示装置 |
CN206990919U (zh) * | 2017-06-29 | 2018-02-09 | 成都理想境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扫描装置 |
CN107966819A (zh) * | 2017-12-27 | 2018-04-27 | 北京灵犀微光科技有限公司 | 波导显示装置 |
-
2018
- 2018-07-06 CN CN201810738112.5A patent/CN10895774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218481A1 (en) * | 2009-10-27 | 2012-08-30 | Milan Momcilo Popovich | Compact holographic edge illuminated eyeglass display |
CN104040410A (zh) * | 2011-08-29 | 2014-09-10 | 伊奎蒂公司 | 用于近眼显示器应用的可控波导 |
CN103782223A (zh) * | 2011-09-02 | 2014-05-07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光扫描器件及具有光扫描器件的内窥镜、显微镜、投影仪 |
CN103823267A (zh) * | 2012-11-16 | 2014-05-28 | 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 | 透明波导显示装置 |
CN107024769A (zh) * | 2016-01-29 | 2017-08-08 | 北京加你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波导的显示系统 |
CN106950697A (zh) * | 2017-04-21 | 2017-07-14 | 北京理工大学 | 多区视场角扩大及波导分层彩色显示方法及系统 |
CN107092093A (zh) * | 2017-06-16 | 2017-08-25 | 北京灵犀微光科技有限公司 | 波导显示装置 |
CN107121824A (zh) * | 2017-06-16 | 2017-09-01 | 北京灵犀微光科技有限公司 | 波导显示装置 |
CN206990919U (zh) * | 2017-06-29 | 2018-02-09 | 成都理想境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扫描装置 |
CN107966819A (zh) * | 2017-12-27 | 2018-04-27 | 北京灵犀微光科技有限公司 | 波导显示装置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10278686A1 (en) * | 2018-09-28 | 2021-09-09 | Magic Leap,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iber scanning projector with angled eyepiece |
US12135435B2 (en) * | 2018-09-28 | 2024-11-05 | Magic Leap,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iber scanning projector with angled eyepiece |
CN111338077A (zh) * | 2018-12-19 | 2020-06-26 | 成都理想境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扫描器、光纤扫描系统及驱动方法 |
WO2020135754A1 (zh) * | 2018-12-29 | 2020-07-02 | 成都理想境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扫描致动器、扫描驱动器及光纤扫描器 |
CN110596807A (zh) * | 2019-08-20 | 2019-12-20 |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 波导结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2444970A (zh) * | 2019-08-30 | 2021-03-05 | 成都理想境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大视场ar波导 |
CN112444970B (zh) * | 2019-08-30 | 2022-10-18 | 成都理想境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大视场ar波导 |
CN110515210A (zh) * | 2019-09-03 | 2019-11-29 | 北京枭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近眼显示用光栅波导器件 |
CN114846357A (zh) * | 2019-12-30 | 2022-08-02 | 鲁姆斯有限公司 | 采用光波导的检测和测距系统 |
CN111175976B (zh) * | 2020-01-17 | 2022-02-22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光波导组件、显示系统、增强现实设备及显示方法 |
CN111175976A (zh) * | 2020-01-17 | 2020-05-19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光波导组件、显示系统、增强现实设备及显示方法 |
RU2740065C1 (ru) * | 2020-04-07 | 2020-12-31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М.В.Ломоносова» (МГУ)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ополненной реальности на основе голографического оптического волновода |
CN114051594A (zh) * | 2020-04-09 | 2022-02-15 | 辉达公司 | 广角增强现实显示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957749A (zh) | 一种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 | |
CN108919488A (zh) | 一种单眼大视场近眼显示模组 | |
JP7657880B2 (ja) | 走査式ミラーと統合されたプロジェクタ | |
US10551622B2 (en) | Field of view tiling in waveguide-based near-eye displays | |
US11243450B2 (en) | Saw modulator having optical power component for extended angular redirection of light | |
US8233204B1 (en) | Optical displays | |
CN107015368B (zh) | 一种近眼双目显示装置 | |
CN110764260A (zh) | 一种增强现实装置 | |
US20100079865A1 (en) | Near-to-eye scanning display with exit-pupil expansion | |
JP2010033026A (ja) | 光伝搬光学素子、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 |
US20210063765A1 (en) | Waveguide-based augmented reality display apparatus | |
WO2018140939A1 (en) | Electro-holographic light field generators and displays | |
US10416468B2 (en) | Light field generator devices with series output couplers | |
CN212111991U (zh) | 一种具有大视场角的波导ar显示器件 | |
CN112444970A (zh) | 一种大视场ar波导 | |
CN211928226U (zh) | 一种光波导镜片及三维显示装置 | |
CN115145042B (zh) | 衍射波导器件和近眼显示装置 | |
CN218350535U (zh) | 衍射光波导 | |
CN109001907A (zh) | 一种高分辨率显示模组 | |
JP2010204397A (ja) | 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 |
CN115542539A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8226565A (zh) | 提高光效的波导器件、近眼显示系统及近眼显示方法 | |
CN116381948B (zh) | 光波导及显示设备 | |
CN112162447A (zh) | 一种波分复用型双束声光调制系统及方法 | |
CN214846067U (zh) | 一种光栅波导元件及近眼显示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7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