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53854A - 反应堆支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反应堆支承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53854A CN108953854A CN201810865817.3A CN201810865817A CN108953854A CN 108953854 A CN108953854 A CN 108953854A CN 201810865817 A CN201810865817 A CN 201810865817A CN 108953854 A CN108953854 A CN 1089538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ctor
- supporting
- component
- slide
- b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5/00—Engine beds, i.e. means for supporting engines or machines on found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7/00—Details of attaching or adjusting engine beds, frames, or supporting-legs on foundation or base; Attaching non-moving engine parts, e.g. cylinder blocks
-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3/00—Pressure vessels; Containment vessels; Containment in general
- G21C13/02—Details
- G21C13/024—Supporting constructions for pressure vessels or containment vesse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Structure Of Emergency Protection For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支承装置,包括支承基础、设置在支承基础上的第一滑座组件和第二滑座组件;第一滑座组件包括第一滑座机构、设置在第一滑座机构上的第一滑动件,第一滑动件的一端连接在反应堆设备的侧面上,相对第一滑座机构在反应堆设备的径向上可来回移动;第二滑座组件包括第二滑座机构、设置在第二滑座机构上的第二滑动件,第二滑动件的一端连接在反应堆设备的侧面上,相对第二滑座机构在平行反应堆设备之间连线方向上可来回移动。本发明实现反应堆设备在反应堆舱内的紧凑布置,传递设备及其附件产生的静载荷至堆舱底部,释放反应堆一回路产生的热位移,有效地抵抗海洋环境的周期性交变载荷引起的惯性载荷,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应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应堆支承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小型堆因其广泛的适用性,较短的建造周期以及较低的建造成本,受到世界各国的追捧,争相研发各自的小型堆,尤其是海上小型堆。
海上小型堆通常装在船舱中,在海洋工况下,核反应堆一回路设备容易受到海浪冲击、外部撞击等冲击载荷,在寿命期内长期受海洋周期性交变载荷会导致疲劳失效。因此,现有的陆上反应堆布置不适用于海洋工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反应堆设备在海洋工况下的安装支承,满足设备的热膨胀、热位移要求的反应堆支承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反应堆支承装置,设置在反应堆舱内,所述反应堆支承装置包括用于支承反应堆设备的支承基础、设置在所述支承基础上的第一滑座组件和第二滑座组件;
所述第一滑座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承基础上的第一滑座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座机构上的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的一端连接在反应堆设备的外侧面上,相对所述第一滑座机构在反应堆设备的径向上可来回移动;
所述第二滑座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承基础上的第二滑座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座机构上的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的一端连接在反应堆设备的外侧面上,相对所述第二滑座机构在平行反应堆设备之间连线方向上可来回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座机构包括第一底座以及盖板,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贯穿所述第一底座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滑动件容置在所述第一滑动槽内,且可在所述第一底座的相对两侧方向上来回移动;所述盖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上,将所述第一滑动槽的顶部开口封闭。
优选地,所述第二滑座机构包括第二底座以及压板,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件容置在所述第二滑动槽内,且可在所述第二滑动槽的相对两内侧面之间来回移动;所述压板位于所述第二滑动件上方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动件和第二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滑座组件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二滑动件的移动方向穿设在所述第二底座至少一侧上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穿进所述第二滑动槽抵接或远离所述第二滑动件。
优选地,所述反应堆设备包括一个压力容器、相对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两侧并连接压力容器的两个蒸汽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至少一侧并连接压力容器的主泵;
所述第一滑座组件设有多个,至少分布在所述压力容器的外侧面、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外侧面以及所述主泵的外侧面;设置在所述蒸汽发生器外侧面的所述第一滑座组件位于压力容器和蒸汽发生器的中心连线上;设置在所述主泵外侧面的所述第一滑座组件位于压力容器和主泵的中心连线上;
所述第二滑座组件设有多个,至少分布在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外侧面,并且位于压力容器和蒸汽发生器的中心连线的至少一侧。
优选地,所述反应堆支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承基础的顶面上的滑座平台;所述第一滑座机构和第二滑座机构固定在所述滑座平台上。
优选地,所述支承基础包括固定在反应堆舱底面上的支承筒组件、平行反应堆舱底面设置在所述支承筒组件的顶部的支承面板、设置在所述支承筒组件的相对两侧并连接在所述支承面板和反应堆舱底面之间的第一防晃分隔组件、以及连接在所述支承筒组件和反应堆舱内壁面之间的横向支承组件;
所述第一滑座组件和第二滑座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承面板上。
优选地,所述支承筒组件包括支承压力容器的第一支承筒、两个用于支承蒸汽发生器的第二支承筒,两个所述第二支承筒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承筒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一防晃分隔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承筒另外的相对两侧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晃分隔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防晃隔板,所述第一支承筒的相对两侧中,每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防晃隔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晃隔板上设有第一通水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承筒和第二支承筒排布在所述反应堆舱的一对角线上;所述第一防晃分隔组件位于所述反应堆舱的另一对角线上。
优选地,所述支承基础还包括第二防晃分隔组件;所述第二防晃分隔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承筒和第二支承筒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防晃分隔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防晃隔板;每一个所述第二支承筒与所述第一支承筒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防晃隔板。
优选地,所述第二防晃隔板上设有第二通水孔。
优选地,所述支承筒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承筒和/或第二支承筒外侧面上的第一加强筋组件。
优选地,所述支承筒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联接筋板;所述联接筋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承筒与所述第二支承筒上的第一加强筋组件之间。
优选地,所述支承筒组件还包括用于支承稳压器的第三支承筒;所述第三支承筒设置在一所述第二支承筒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承筒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支承筒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承筒外侧面上的第二加强筋组件。
优选地,所述支承基础还包括多个纵向支承柱;
多个所述纵向支承柱设置在所述支承筒组件和/或所述第一防晃分隔组件外侧,垂直连接在反应堆舱底面上或者连接在所述支承面板和反应堆舱底面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支承基础来安装支承反应堆一回路设备,通过支承基础上设置滑座组件释放在反应堆一回路系统冷、热态变化时设备发生的热位移,满足设备的热膨胀、热位移要求,实现反应堆一回路设备在反应堆舱内的紧凑布置,并可传递设备及其附件产生的静载荷至堆舱底部,释放反应堆一回路产生的热位移,有效地抵抗海洋环境的周期性交变载荷引起的惯性载荷,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反应堆支承装置在反应堆舱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第一滑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第二滑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结构去除反应堆舱底板后的仰视图;
图6是图1中支承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第一防晃分隔组件和第二防晃分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反应堆支承装置,适用于海上小型堆,设置在反应堆舱内,用于支承反应堆设备(一回路设备)。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反应堆支承装置,包括用于支承反应堆设备的支承基础2、设置在支承基础2上的第一滑座组件3和第二滑座组件4。支承基础2设置在反应堆舱1内,具有一定的高度,上方用于安装支承反应堆设备。第一滑座组件3设置在支承基础2上并与反应堆设备外侧面配合,可径向释放反应堆设备自胀,实现对反应堆设备定心,提供侧向支承。第二滑座组件4设置在支承基础2上并与反应堆设备外侧面配合,主要承担垂直载荷。
如图3所示,第一滑座组件3可包括第一滑座机构301以及第一滑动件302。第一滑座机构301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在支承基础2上。第一滑动件302设置在第一滑座机构301上,相对第一滑座机构301在反应堆设备的径向上可来回移动。第一滑动件302的一端连接在反应堆设备的外侧面上,在反应堆设备自胀时,带动第一滑动件302相对第一滑座机构301在径向上向远离反应堆设备的方向移动。该第一滑动件302可为块状结构,连接反应堆设备的一端端面可配合设备外侧面形状设置,例如为弧形;当然也可为平面,通过焊接配合在设备外侧面上。
其中,第一滑座机构301可包括第一底座311以及盖板312。第一底座311可由多个构件连接构成,或者为一体结构;该第一底座311上设有第一滑动槽313,第一滑动槽313贯穿第一底座311的相对两侧,其截面形状与第一滑动件302形状相适配。第一滑动件302容置在第一滑动槽313内,且可沿着第一滑动槽303在第一底座311的相对两侧方向上来回移动。盖板312可通过紧固件连接在第一底座311上,将第一滑动槽313的顶部开口封闭。
如图4所示,第二滑座组件4可包括第二滑座机构401以及第二滑动件402。第二滑座机构401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在支承基础2上。第二滑动件402设置在第二滑座机构401上,一端连接在反应堆设备的外侧面上。第二滑动件402相对第二滑座机构401在平行反应堆设备之间连线方向上可来回移动,实现反应堆设备的有限制的多向位移。
其中,第二滑座机构401可包括第二底座411以及压板412。第二底座411可由多个构件连接构成,或者为一体结构;该第二底座411上设有第二滑动槽413,第二滑动件402容置在第二滑动槽413内,且可在第二滑动槽413的相对两内侧面之间来回移动;压板412位于所述第二滑动件402上方连接在第二滑动件402和第二底座411上。具体地,压板412一端通过连接轴连接在第二底座411上,另一端通过连接轴连接在第二滑动件402上,从而允许第二滑动件402相对第二底座411移动。第二滑动件402可为块状结构,连接反应堆设备的端面可配合设备外侧面形状设置,例如为弧形;当然也可为平面,通过焊接配合在设备外侧面上。
此外,第二滑座组件4还包括对应第二滑动件402的移动方向穿设在第二底座411至少一侧上的调节杆403。调节杆403的一端穿进第二滑动槽413抵接或远离第二滑动件402。调节杆403穿进第二滑动槽413的一端长度可调,通过调节长度,可以调节第二滑动槽413中供第二滑动件402移动的宽度,也可以抵接到第二滑动件402侧面上,定位第二滑动件402。
通常,反应堆设备包括有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以及主泵等。如图1中所示,在反应堆如海上小型堆中,蒸汽发生器6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压力容器5的相对两侧并连接压力容器5,主泵7设置在压力容器5至少一侧并连接压力容器5。压力容器5、蒸汽发生器6以及主泵7均安装在支承基础2上的对应位置上。
第一滑座组件3设有多个,至少分布在压力容器5的外侧面、蒸汽发生器6的外侧面以及主泵7的外侧面。具体地,压力容器5外侧面的多个第一滑座组件3优选对称设置,可分布在压力容器5与蒸汽发生器6、主泵7的连接管道之间。设置在蒸汽发生器6外侧面的第一滑座组件3位于压力容器5和蒸汽发生器6的中心连线上,第一滑座组件3位于两个蒸汽发生为6相背的一侧;设置在主泵7外侧面的第一滑座组件3位于压力容器5和主泵7的中心连线上,第一滑座组件3位于主泵7背向压力容器5的一侧。
在反应堆冷-热态变化过程中,压力容器5受热膨胀时,第一滑座组件3的第一滑动件302可相对第一滑座机构301在压力容器5径向上移动,释放压力容器5自胀,实现对压力容器5定心,提供侧向支承。随着压力容器5的自胀,通过连接管道带动蒸汽发生器6、主泵7也沿着中心连线稍微移动,因此蒸汽发生器6和主泵7外侧的第一滑座组件3上的第一滑动件302也发生径向移动。
第二滑座组件4设有多个,至少分布在蒸汽发生器6的外侧面,并且位于压力容器5和蒸汽发生器6的中心连线的至少一侧。在反应堆冷-热态变化过程中,压力容器5受热膨胀时,带动连接管道及蒸汽发生器6沿着压力容器5和蒸汽发生器6的中心连线移动,驱使第二滑座组件4的第二滑动件402可相对第二滑座机构401也沿着中心连线在第二滑动槽413内移动,实现蒸汽发生器6的有限制多向位移。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反应堆支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支承基础2的顶面上的滑座平台8。第一滑座组件3和第二滑座组件4均设置在滑座平台8上,通过滑座平台8安装在支承基础2上,其中第一滑座机构301和第二滑座机构401通过螺栓组件等紧固件固定在滑座平台8上。
本实施例中,滑座平台8包括设置在蒸汽发生器6外围并延伸至压力容器5的半环状的第一平台81、以及分布在主泵7外围的第二平台82,第一平台81用于压力容器5外侧面的第一滑座组件3、蒸汽发生器6外侧面的第一滑座组件3和第二滑座组件4安装其上,第二平台82用于主泵7外侧面的第一滑座组件4安装其上。第一平台81和第二平台82面积不需过大,只需足够供第一滑座组件3和第二滑座组件4安装即可,不需覆盖整个支承基础2的顶面,以留出空间方便设备附件等其他构件的安装运维。
如图5、6所示,支承基础2可包括用于支承反应堆设备的支承筒组件10、支承面板20、第一防晃分隔组件30以及横向支承组件40。
其中,支承筒组件10固定在反应堆舱1底面上,支承面板20平行反应堆舱1底面设置在支承筒组件10的顶部,用于安装反应堆设备。在反应堆舱1内部,支承面板20以下为内部池水环境,整个支承筒组件10浸在池水中。第一防晃分隔组件30设置在支承筒组件10的相对两侧并连接在支承面板20和反应堆舱1底面之间,起到分隔空间的同时还可以传递设备载荷至反应堆舱1底面。横向支承组件40连接在支承筒组件10和反应堆舱1内壁面之间,增强整个装置的刚性以及可以将海洋环境工况下产生的横向载荷传递至反应堆舱1的内壁,为一回路设备提供一个稳固可靠的支承基础。
本实施例中,反应堆设备包括一个压力容器5以及两个蒸汽发生器6,如图1所示。对应地,支承筒组件10包括支承压力容器5的第一支承筒11、两个用于支承蒸汽发生器6的第二支承筒12,两个第二支承筒12相对设置在第一支承筒11的相对两侧。
如图5所示结构中,反应堆舱1为四边形结构,第一支承筒11和第二支承筒12排布在反应堆舱1的一对角线上。具体地,第一支承筒11在反应堆舱1的中心,两个第二支承筒12沿着对角线布置在第一支承筒12的相对两侧。
第一支承筒11和第二支承筒12为圆柱筒体结构。
支承筒组件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承筒11和/或第二支承筒12外侧面上的第一加强筋组件14,提高第一支承筒11和/或第二支承筒12的刚性,有效减小了其表面所受薄膜应力、弯曲应力的影响,可承受较大海浪冲击、外部撞击等冲击载荷。
第一加强筋组件14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环141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141。第一加强环141设置在第一支承筒11和/或第二支承筒12的外侧面上,第一加强筋142设置在第一支承筒11和/或第二支承筒12的外侧面上。根据第一加强筋142在外侧面上的设置位置,其可连接在第一加强环141与支承面板20之间、第一加强环141与反应堆舱1底面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一加强环141之间的至少一个位置上。
支承筒组件10还包括至少一个联接筋板15;联接筋板15连接在第一支承筒11与第二支承筒12上的第一加强筋组件14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承筒11和第二支承筒12的外侧面上均设有第一加强筋组件14,每一个第二支承筒12的第一加强筋组件14与第一支承筒11的第一加强筋组件14之间均连接有联接筋板15。联接筋板15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加强环141上。
联接筋板15将第一支承筒11和第二支承筒12连接为一体,提升支承筒组件10的结构刚性,避免支承筒组件10在寿命期内长期受海洋周期性交变载荷而导致的疲劳失效。
进一步地,支承筒组件10还包括用于支承稳压器的第三支承筒13;第三支承筒13设置在一第二支承筒12的一侧。
第三支承筒13为圆柱筒体结构,其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131,通孔131贯通第三支承筒13的内外空间。在反应堆舱1内,支承面板20以下为内部池水环境,支承面板20以下部分浸在池水中,池水可通过通孔131流通,减小了池水对第三支承筒13的冲击载荷。
此外,支承筒组件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三支承筒13上的第二加强筋组件16。第二加强筋组件16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加强环161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加强筋162;第二加强环161设置在第三支承筒13的外侧面上,第二加强筋162沿着第三支承筒13的轴向设置在第二支承筒13的外侧面上。
第二加强环161和第二加强筋162还可穿插至第三支承筒13的内侧面。
支承面板20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支承筒体组件10的顶部,为设备提供支承面。该支承面板20的外周尺寸大于支承筒组件10外周对应的尺寸,形状不限,例如可为图6中所示的菱形。
本实施例中,支承面板20主要固定在第一支承筒11和第二支承筒12的顶部,第三支承筒13的顶部部分位于支承面板20下方或整体位于支承面板20外。
第一防晃分隔组件30区别于两个第二支承筒12,设置在第一支承筒11另外的相对两侧上。在反应堆舱1内,第一防晃分隔组件20位于反应堆舱1的另一对角线上,也可以稍微偏离对角线。作为选择,第一防晃分隔组件30可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防晃隔板31,第一支承筒11的相对两侧中,每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防晃隔板31,从而将第一支承筒11每一侧的空间隔成至少两个空间,降低池水对支承筒组件10等的冲击载荷。
参考图5、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承筒11相对两侧中的每一侧设有两个第一防晃隔板31。两个第一防晃隔板31间隔相对,一侧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一支承筒11的外侧面上,另一侧朝向反应堆舱1内壁面,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在支承面板20和反应堆舱1底面上。
此外,第一防晃隔板31上还可设有第一通水孔32,可供反应堆舱1内的池水通过,防止由池水晃荡产生的较大内部冲击载荷。
横向支承组件40可包括多个横向支承柱41,沿着支承筒组件10外围间隔分布,平行反应堆舱1底面,一端连接在支承筒组件10上,另一端连接在反应堆舱1内壁面上。
具体地,多个横向支承柱41对应第一支承筒11、第二支承筒12和第三支承筒13的布置位置进行分布。对应支承筒组件10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承筒11、第二支承筒12或第三支承筒13的外侧面或第一加强筋组件14/第二加强筋组件16上。本实施例中,横向支承柱41的横截面呈T形,可由钢板拼焊形成,其对应反应堆舱1内壁的一端通过垫板42焊接在反应堆舱1内壁面上。
进一步地,支承基础2还包括第二防晃分隔组件50,连接在第一支承筒11和第二支承筒12之间,加强第一支承筒11和第二支承筒12之间的稳定性。第二防晃分隔组件50的顶部和底部还可分别与支承面板20和反应堆舱1底面相接。
第二防晃分隔组件50可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防晃隔板51;每一个第二支承筒12与第一支承筒11连接至少一个第二防晃隔板51。第二防晃隔板51对应第二支承筒12和第一支承筒11的布置,也位于反应堆舱1的一对角线上。
如图7所示,第二防晃隔板51和第一防晃隔板31在反应堆舱1内相互垂直。第二防晃隔板51上还可设有第二通水孔52,供池水通过,防止由池水晃荡产生的冲击载荷。
进一步地,支承基础2还包括多个纵向支承柱60。多个纵向支承柱60设置在支承筒组件10和/或第一防晃分隔组件30外侧,垂直连接在反应堆舱1底面上或者连接在支承面板20和反应堆舱1底面之间,提升整个支承基础2的结构刚性,为一回路设备提供支承点,传递重量至反应堆舱1底面。
本实施例中,如图5、6所示,第一支承筒11、第二支承筒12和第三支承筒13的外侧面上分别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纵向支承柱60。根据纵向支承柱60布置的位置,纵向支承柱60还可与相邻的第一加强筋组件14、第二加强筋组件16或联接筋板15连接,实现支承基础2的一体化。此外,第一防晃分隔组件30也设有纵向支承柱60,纵向支承柱60贴合连接在第一防晃隔板31朝向反应堆舱1内壁面的一侧上。
优选地,纵向支承柱60的横截面为H形,整体由钢板拼焊而成。
本发明的反应堆支承装置整体布置紧凑合理。使用时,一回路设备的压力容器5、蒸汽发生器6及主泵7等安装在支承面板20上对应位置,稳压器安装在第三支承筒13上,第一滑座组件3、第二滑座组件4安装在压力容器5、蒸汽发生器6和主泵7中所需设备的外侧面和滑座平台8之间。在海洋环境工况下,该支承装置通过支承基础2将所受环境载荷(包括横摇、纵摇、垂荡等引起的惯性载荷及海浪的冲击载荷等)及一回路设备、设备附件、管道等重量产生的静载荷传递至反应堆舱1底面和壁面,降低了各结构件受冲击损伤的可能性,第一滑座组件3和第二滑座组件4释放在反应堆一回路系统冷、热态变化时设备发生的热位移,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反应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反应堆舱(1)内,所述反应堆支承装置包括用于支承反应堆设备的支承基础(2)、设置在所述支承基础(2)上的第一滑座组件(3)和第二滑座组件(4);
所述第一滑座组件(3)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承基础(2)上的第一滑座机构(301)、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座机构(301)上的第一滑动件(302),所述第一滑动件(302)的一端连接在反应堆设备的外侧面上,相对所述第一滑座机构(301)在反应堆设备的径向上可来回移动;
所述第二滑座组件(4)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承基础(2)上的第二滑座机构(401)、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座机构(401)上的第二滑动件(402),所述第二滑动件(402)的一端连接在反应堆设备的外侧面上,相对所述第二滑座机构(401)在平行反应堆设备之间连线方向上可来回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座机构(301)包括第一底座(311)以及盖板(312),所述第一底座(311)上设有第一滑动槽(313),所述第一滑动槽(313)贯穿所述第一底座(311)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滑动件(302)容置在所述第一滑动槽(313)内,且可在所述第一底座(311)的相对两侧方向上来回移动;所述盖板(312)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311)上,将所述第一滑动槽(313)的顶部开口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座机构(401)包括第二底座(411)以及压板(412),所述第二底座(411)上设有第二滑动槽(413),所述第二滑动件(402)容置在所述第二滑动槽(413)内,且可在所述第二滑动槽(413)的相对两内侧面之间来回移动;所述压板(412)位于所述第二滑动件(402)上方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动件(402)和第二底座(4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应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座组件(4)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二滑动件(402)的移动方向穿设在所述第二底座(411)至少一侧上的调节杆(403);所述调节杆(403)的一端穿进所述第二滑动槽(413)抵接或远离所述第二滑动件(4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堆设备包括一个压力容器(5)、相对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5)两侧并连接压力容器的两个蒸汽发生器(6)、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5)至少一侧并连接压力容器(5)的主泵(7);
所述第一滑座组件(3)设有多个,至少分布在所述压力容器(5)的外侧面、所述蒸汽发生器(6)的外侧面以及所述主泵(7)的外侧面;设置在所述蒸汽发生器(6)外侧面的所述第一滑座组件(3)位于压力容器(5)和蒸汽发生器(6)的中心连线上;设置在所述主泵(7)外侧面的所述第一滑座组件(3)位于压力容器(5)和主泵(7)的中心连线上;
所述第二滑座组件(4)设有多个,至少分布在所述蒸汽发生器(6)的外侧面,并且位于压力容器(5)和蒸汽发生器(6)的中心连线的至少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堆支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承基础(2)的顶面上的滑座平台(8);所述第一滑座机构(301)和第二滑座机构(401)固定在所述滑座平台(8)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基础(2)包括固定在反应堆舱(1)底面上的支承筒组件(10)、平行反应堆舱(1)底面设置在所述支承筒组件(10)的顶部的支承面板(20)、设置在所述支承筒组件(10)的相对两侧并连接在所述支承面板(20)和反应堆舱(1)底面之间的第一防晃分隔组件(30)、以及连接在所述支承筒组件(10)和反应堆舱(1)内壁面之间的横向支承组件(40);
所述第一滑座组件(3)和第二滑座组件(4)设置在所述支承面板(2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应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筒组件(10)包括支承压力容器(5)的第一支承筒(11)、两个用于支承蒸汽发生器(6)的第二支承筒(12),两个所述第二支承筒(12)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承筒(11)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一防晃分隔组件(30)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承筒(11)另外的相对两侧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应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晃分隔组件(3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防晃隔板(31),所述第一支承筒(11)的相对两侧中,每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防晃隔板(31);
所述第一防晃隔板(31)上设有第一通水孔(3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应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筒(11)和第二支承筒(12)排布在所述反应堆舱(1)的一对角线上;所述第一防晃分隔组件(30)位于所述反应堆舱(1)的另一对角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应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基础(2)还包括第二防晃分隔组件(50);所述第二防晃分隔组件(50)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承筒(11)和第二支承筒(12)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应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晃分隔组件(50)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防晃隔板(51);每一个所述第二支承筒(12)与所述第一支承筒(11)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防晃隔板(51);
所述第二防晃隔板(51)上设有第二通水孔(52)。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应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筒组件(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承筒(11)和/或第二支承筒(12)外侧面上的第一加强筋组件(14)。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反应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筒组件(10)还包括至少一个联接筋板(15);所述联接筋板(15)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承筒(11)与所述第二支承筒(12)上的第一加强筋组件(14)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应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筒组件(10)还包括用于支承稳压器的第三支承筒(13);所述第三支承筒(13)设置在一所述第二支承筒(12)的一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反应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筒组件(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承筒(13)外侧面上的第二加强筋组件(16)。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应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基础(2)还包括多个纵向支承柱(60);
多个所述纵向支承柱(60)设置在所述支承筒组件(10)和/或所述第一防晃分隔组件(30)外侧,垂直连接在反应堆舱(1)底面上或者连接在所述支承面板(20)和反应堆舱(1)底面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65817.3A CN108953854B (zh) | 2018-08-01 | 2018-08-01 | 反应堆支承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65817.3A CN108953854B (zh) | 2018-08-01 | 2018-08-01 | 反应堆支承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53854A true CN108953854A (zh) | 2018-12-07 |
CN108953854B CN108953854B (zh) | 2023-10-31 |
Family
ID=64466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65817.3A Active CN108953854B (zh) | 2018-08-01 | 2018-08-01 | 反应堆支承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5385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110623A (zh) * | 2022-12-16 | 2023-05-12 | 国科中子能(青岛)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超紧凑反应堆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78880A (en) * | 1992-06-24 | 1994-01-11 |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 Pressurizer tank upper support |
US5379331A (en) * | 1992-03-31 | 1995-01-03 | Framatome | Transverse holding device for a steam generator of a pressurized water nuclear reactor, and for its adjustment |
CN1641797A (zh) * | 2005-01-07 | 2005-07-20 | 清华大学 | 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压力壳的无阻尼器支承系统 |
US20120224663A1 (en) * | 2011-03-01 | 2012-09-06 |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 Llc. | Nuclear steam generator support and alignment structure |
CN208831982U (zh) * | 2018-08-01 | 2019-05-07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反应堆支承装置 |
-
2018
- 2018-08-01 CN CN201810865817.3A patent/CN1089538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79331A (en) * | 1992-03-31 | 1995-01-03 | Framatome | Transverse holding device for a steam generator of a pressurized water nuclear reactor, and for its adjustment |
US5278880A (en) * | 1992-06-24 | 1994-01-11 |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 Pressurizer tank upper support |
CN1641797A (zh) * | 2005-01-07 | 2005-07-20 | 清华大学 | 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压力壳的无阻尼器支承系统 |
US20120224663A1 (en) * | 2011-03-01 | 2012-09-06 |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 Llc. | Nuclear steam generator support and alignment structure |
CN103492816A (zh) * | 2011-03-01 | 2014-01-01 | 西屋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核蒸汽发生器支撑和对准结构 |
CN208831982U (zh) * | 2018-08-01 | 2019-05-07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反应堆支承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110623A (zh) * | 2022-12-16 | 2023-05-12 | 国科中子能(青岛)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超紧凑反应堆系统 |
CN116110623B (zh) * | 2022-12-16 | 2024-01-26 | 国科中子能(青岛)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超紧凑反应堆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53854B (zh) | 2023-10-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638412B2 (ja) | 波力発電装置 | |
NO161360B (no) | Drivaggregat for skip. | |
CN102272858A (zh) | 隔震安全壳容器 | |
CN208982893U (zh) | 反应堆分层支承装置 | |
AU2006325190A1 (en)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walls of a power boiler | |
CN208831982U (zh) | 反应堆支承装置 | |
CN108953854A (zh) | 反应堆支承装置 | |
KR100300890B1 (ko) | 원자로가압기탱크용지지체 | |
CN113339200B (zh) | 基于调谐质量阻尼器的超大型半潜漂浮式风力机基础 | |
CN112879237B (zh) | 一种顺应型漂浮式风机基础和风机系统 | |
WO2019010947A1 (zh) | 一种浮筒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该浮筒的风电机组 | |
CN1312701C (zh) | 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压力壳的无阻尼器支承系统 | |
CN108980532A (zh) | 反应堆支承基础装置 | |
CN108953855A (zh) | 反应堆分层支承装置 | |
NO177897B (no) | Flyter | |
CN1193912C (zh) | 使波浪产生的运动减小的浮动结构 | |
SU1036256A3 (ru) | Опо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креплени системы циркул ции теплоносител | |
KR20150035091A (ko) | 부유식 발전 플랜트 및 그 부유식 발전 플랜트의 파운데이션 | |
CN117513552B (zh) | 一种预制模块化建筑抗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KR102277370B1 (ko) | 탱크 지지구조 및 선박 | |
CN208806072U (zh) | 用于多容器系统的模块化分层支承装置 | |
CN108986932B (zh) | 用于多容器系统的模块化分层支承装置 | |
CN208985717U (zh) | 用于多容器系统的水平支承结构 | |
CN109215814B (zh) | 用于多容器系统的水平支承结构 | |
CN209724562U (zh) | 一种用于潮流能发电机组的阻尼器系统及潮流能发电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