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33348A - 端子模组及其卡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端子模组及其卡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33348A CN108933348A CN201810794838.0A CN201810794838A CN108933348A CN 108933348 A CN108933348 A CN 108933348A CN 201810794838 A CN201810794838 A CN 201810794838A CN 108933348 A CN108933348 A CN 1089333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heel row
- seat
- elastic arm
- r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及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个端子,所述若干个端子包括前后排列设置的前排端子组及后排端子组,所述前排端子组包括八个排列成一排的前排端子,所述后排端子组包括十个排列成一排的后排端子,所述八个前排端子接触部的排列方式符合Micro SD存储卡的标准,所述八个前排端子接触部中的两个和所述十个后排端子接触部共同组合排列形成符合UFS存储卡的标准。可以选择性兼容Micro SD存储卡和一UFS存储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子模组及其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T卡,即TF卡,又称microSD,是一种极细小的快闪存储器卡,由 SanDisk(闪迪)公司发明创立。这种卡主要于手机使用,但因它拥有体积小的优点,随着不断提升的容量,它慢慢开始于GPS设备、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和一些快闪存储器盘中使用。但是由于T卡的传输速率所限,在如今5G时代即将到来的时代,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在此基础上UFS卡孕育而生。
目前从三星已经发布的UFS存储卡来看,UFS存储卡与TF卡在外形上面相差不大;但从细节上来说,UFS存储卡与TF卡在外观上还是有一些差别。首先是存储卡边缘的凹槽样式不同,普通TF卡的凹槽棱角明显,而UFS存储卡的凹槽更平滑(有人说像是鲨鱼鳍);另外,从金属触点的分布来看,UFS存储卡与TF卡也完全不同。UFS存储卡设计成两排金属触点,其中一排设置十个金属触点,在十个金属触点的前端还设置有一排两个金属触点。而TF卡仅设有一排八个金属触点。
UFS存储卡的标准是基于新的UFS 2.0并兼容UFS HCI 2.0,在功能方面支持全双工运行,可同时读写操作,还支持指令队列。而TF卡是半双工,读写须分开执行,因此在写/读速度上被UFS存储卡迅速拉开距离。 UFS存储卡具备峰值170MB/s的写入速度,以及530MB/s的读取速度。而这一写/读速度分别达到了顶级EVO+TF存储卡写入速度的2-3倍以及读取速的5倍。EVO+是目前写/读速度最快的TF存储卡,写入速度为 50MB/s,读取速度可达100MB/s。因此UFS存储卡的应用市场前景可以预料。
但是由于目前手机等电子产品还在普遍使用TF卡,UFS存储卡完全取代TF卡仍需一段时间。由于两种卡片的外型设计区别、金属触点分布区别,它并不能兼容目前所有支持存储卡扩展的手机产品。
因此,确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载体,其可实现兼容两种电子卡,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模组及其卡连接器,能够兼容UFS 存储卡和Micro SD存储卡。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及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个端子,所述若干个端子包括前后排列设置的前排端子组及后排端子组,所述前排端子组包括八个排列成一排的前排端子,所述后排端子组包括十个排列成一排的后排端子,各前排端子包括埋设固定至绝缘本体内的前排端子固定部、与前排端子固定部一体连接且露出绝缘本体外的前排端子弹性臂及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前排端子焊接部,所述前排端子弹性臂形成有凸伸至绝缘本体上表面上方的前排端子接触部,所述各后排端子均包括埋设固定至绝缘本体内的后排端子固定部、与后排端子固定部一体连接且露出绝缘本体外的后排端子弹性臂及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后排端子焊接部,所述后排端子弹性臂形成有凸伸至绝缘本体上表面上方的后排端子接触部,所述八个前排端子接触部的排列方式符合Micro SD存储卡的标准,所述八个前排端子接触部中的两个和所述十个后排端子接触部共同组合排列形成符合UFS存储卡的标准。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贯穿形成有前后排列的至少一个前排端子收容孔和至少一个后排端子收容孔,所述前排端子弹性臂突伸入所述前排端子收容孔内,所述后排端子弹性臂突伸入所述后排端子收容孔内。
进一步地,述前排端子组和/或后排端子组中的至少一组的各端子包括有至少一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稳定部,所述稳定部呈长条平板状结构,相邻两个所述端子的端子弹性部之间均设有一个稳定部,所述各稳定部的两端分别埋设于绝缘本体内。所述各稳定部与对应的端子固定部一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排端子和/或后排端子中的至少一个端子的端子弹性臂自由端进一步水平延伸形成端子端部,所述端子端部对应埋设在绝缘本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前排弹性臂包括由中间位置向上拱起形成的所述前排端子接触部、于前后方向位于前排端子接触部后端的前排端子第一弹性臂、于插卡方向位于前排端子接触部前端的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所述前排端子第一弹性臂一端对应与前排端子固定部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前排弹性臂的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包括与对应前排端子接触部直接相连的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及与所述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前端相连的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前臂段,所述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及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前臂段均成倾斜的平板状,所述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前臂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后排端子弹性臂包括由中间位置向上拱起形成的所述后排端子接触部、于前后方向位于后排端子接触部后端的后排端子第一弹性臂、于插卡方向位于后排端子接触部前端的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所述后排端子第一弹性臂一端对应与后排端子固定部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后排端子弹性臂的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包括与对应后排端子接触部直接相连的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及与所述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前端相连的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前臂段,所述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及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前臂段均成倾斜的平板状,所述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前臂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后排端子弹性臂的后排端子第一弹性臂局部位置形成有宽度较所述后排端子第一弹性臂的其他部位窄的缩颈部,所述缩颈部呈长方体板状且等宽设置,所述至少一个后排端子弹性臂的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局部位置形成有宽度较所述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的其他部位窄的收窄部,所述收窄部的全长度上等宽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端子模组,其中所述八个前排端子接触部中的两个前排端子接触部具体为从左往右数的第三个前排端子接触部和第五个前排端子接触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八个前排端子及十个后排端子的相对位置关系设计,同时八个前排端子与十个后排端子结构的差异化设计,保证了端子模组可以选择性兼容Micro SD存储卡和一UFS存储卡;同时可以保证具有较好的插拔手感、具有较稳定的弹性对接力;此外在选择性插入一张卡时,各端子对各电子卡的弹性接触力均衡性好,因此不会发生电子卡受力不均而产生局部翘起等问题。端子模组整体使用寿命长。结构稳定。制成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量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端子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其展示了绝缘本体与端子组分离开后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端子模组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端子模组的左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端子模组的正视图。
图6是本发明端子模组于图3所示视角与一Micro SD存储卡配合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端子模组于图3所示视角与一UFS存储卡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申请,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形态,而省略了与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具有”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结构、模块、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有这种结构、模块、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请参考图1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揭示的端子模组100,所述端子模组 100包括绝缘本体1及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个端子2。
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大致呈平板框状,其中间位置贯穿形成有两个前后排列的端子前排端子收容孔10和后排端子收容孔11。所述前排端子收容孔中间位置形成有绝缘隔条101将所述前排端子收容孔10 分割成左右两个前排端子收容孔10。所述绝缘隔条101呈固定壁状,其两端均与绝缘本体1一体设置。
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所述若干个端子2分为一排前排端子组21及一排后排端子组22。所述前排端子组21设有八个前排端子210。所述各前排端子210均包括有埋设固定至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前排端子固定部2101、与前排端子固定部2101一体连接的且沿插卡方向延伸形成的前排端子弹性臂 2102及延伸出绝缘本体1外的对应用于与电路板对接的前排端子焊接部2103。所述各前排端子弹性臂2102大致呈倒V形状,包括由前排端子弹性臂2102 中间位置向上拱起形成的前排端子接触部211、于插卡方向位于前排端子接触部后端的前排端子第一弹性臂212及于插卡方向位于前排端子接触部211 前端的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213。所述各前排端子210还包括与所述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213自由端相连的前排端子端部214。
请参图2及图3所示,所述前排端子第一弹性臂212与前排端子固定部 2101连接为一体,所述前排端子第一弹性臂212由前排端子固定部2101倾斜向上且向前延伸。所述前排端子第一弹性臂212大致呈倾斜的平板状。所述前排端子弹性臂2102沿插卡方向宽度呈渐窄变化。
请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213包括有与前排端子接触部211直接相连的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2131及与所述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2131前端相连的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前臂段2132。所述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213整体沿插卡方向宽度呈渐窄变化。所述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2131及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前臂段2132均成倾斜的平板状,所述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213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前臂段213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具体可参图4所示)。
请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前排端子端部214由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前臂段2132进一步水平延伸形成。所述前排端子端部214埋设在绝缘本体1内。所述绝缘本体1于各前排端子端部214的自由端位置贯穿形成有端部让位槽 12。所述各前排端子端部214分别突伸至所述各端部让位槽12内。所述各前排端子端部214的下表面形成有绝缘支撑部14,所述各前排端子端部214的上表面盖设有绝缘限位部13。所述绝缘支撑部14及绝缘限位部13均与绝缘本体一体设置,且将各前排端子端部214夹持于中间。
请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各前排端子210包括有至少一个沿插卡方向延伸的稳定部215,所述稳定部215呈长条平板状结构,相邻两个前排端子 210的前排端子弹性臂2102之间均设有一个稳定部215,所述各稳定部215 的两端分别埋设于绝缘本体内。所述各稳定部215与对应前排端子固定部 2101一体连接。所述稳定部215的设计可以使得整个端子模组100结构稳定、强度更好。
所述各前排端子210的前排端子焊接部2103均从绝缘本体的前端缘向外突伸出绝缘本体1外。如此易于焊接及线路板的路径排布。
所述后排端子组22设有十个后排端子220。所述各后排端子220均包括有埋设固定至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后排端子固定部2201、与后排端子固定部 2201一体连接的且沿插卡方向延伸形成的后排端子弹性臂2202及延伸出绝缘本体1外的对应用于与电路板对接的后排端子焊接部2203。所述各后排端子弹性臂2202大致呈倒V形状,包括由后排端子弹性臂2202中间位置向上拱起形成的后排端子接触部221、于插卡方向位于后排端子接触部221后端的后排端子第一弹性臂222及于插卡方向位于后排端子接触部221前端的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223。所述各后排端子220还包括与所述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223自由端相连的后排端子端部224。
请参图2及图3所示,所述后排端子第一弹性臂222与后排端子固定部 2201连接为一体,所述后排端子第一弹性臂222由后排端子固定部2201倾斜向上且向前延伸形成。所述后排端子第一弹性臂222大致呈倾斜的平板状。所述后排端子第一弹性臂222局部位置形成有宽度较后排端子第一弹性臂 222的其他部位窄的缩颈部2221。所述缩颈部2221呈长方体板状且等宽设置。所述缩颈部2221用于降低后排端子弹性臂2202的整体弹性强度,增加柔性。
请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223包括有与后排端子接触部221直接相连的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2231及与所述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2231前端相连的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前臂段2232。所述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2231及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前臂段2232均成倾斜的平板状,所述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223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前臂段223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具体可参图4所示)。所述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223局部位置形成有宽度较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 223的其他部位窄的收窄部2222。所述收窄部2222的全长度上等宽设置。所述收窄部2222由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前臂段2232及部分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2231共同组成。所述缩颈部2221用于降低后排端子弹性臂2202的整体弹性强度,增加柔性。所述收窄部2222的宽度与上述缩颈部2221宽度相同。
请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后排端子端部224由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前臂段2232进一步水平延伸形成。所述后排端子端部224埋设在绝缘本体1内。所述绝缘本体1于各后排端子端部224的自由端位置贯穿形成有端部让位槽 12。所述各后排端子端部224分别突伸至所述各端部让位槽12内。所述各后排端子端部224的下表面形成有绝缘支撑部14,所述各后排端子端部224的上表面盖设有绝缘限位部13。所述绝缘支撑部14及绝缘限位部13均与绝缘本体1一体设置,且将各后排端子端部224夹持于中间。
所述各后排端子焊接部2203均从绝缘本体1的后端缘向外突伸出绝缘本体1外。如此易于焊接及线路板的路径排布。
请参考图5至图7所示,所述前排端子210的八个前排端子接触部211 于左右方向等间距排列成一排,所述八个前排端子接触部211的排列方式符合Micro SD存储卡的标准。所述后排端子220的十个后排端子接触部221 于所有方向上等间距排列成一排,其中所述八个前排端子接触部211中的两个前排端子接触部211(图6结合图7所示,具体为左往右数的第三个前排端子接触部211和第五个前排端子接触部211)与所述十个后排端子接触部221共同组合排列形成符合UFS存储卡的标准。
本发明端子模组100可选择性的与一张Micro SD存储卡或一张 UFS存储卡实现对接。为了保证整个端子模组100的外形尺寸尽可能的小。同时要考虑到Micro SD存储卡与UFS存储卡的选择共用性。必须对各端子 2的排布做出合理科学的规划。本发明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就是,结合图6及图7所示,从左往右数,八个前排端子接触部211中的第三个前排端子接触部211和第五个前排端子接触部211被共用。也就是说选择性接入 Micro SD存储卡或UFS存储卡时均用到该两个端子。如此设计可以保证选择性接入Micro SD存储卡或UFS存储卡时,Micro SD存储卡和UFS存储卡的重叠面积达到最大化,同时可以满足各电子卡与对应端子组的正常对接使用。
此外,本发明中,因为考虑到较好插拔手感,需尽可能将各端子2 的弹性臂设计的较长且较宽为好。但是同时需要考虑到UFS存储卡的前排两个金手指与后排十个金手指于插卡方向上的间距限制。因此将所述前排端子弹性臂2102的长度设计的比后排端子弹性臂2202更长,在尽可能提高插拔手感的情况下保证兼容两种电子卡的正常触点位置。此外需考虑保证电子卡与各端子2之间具有较佳的接触力,同时需保证前排端子弹性臂2102与后排端子弹性臂2202对各电子卡的弹性接触力均衡性,因此在较短的各后排端子弹性臂2202上设置形成缩颈部2221及收窄部2222结构。此外,所述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2231和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前臂段2232之间的角度设计,及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2131和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前臂段2132 之间的角度设计均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插拔手感和保证可靠的弹性接触力。
所述端子模组100用于固定至一电路板(未图示)。所述端子模组100可用于与一金属壳体(未图示)配合形成一卡连接器,用于将至少一电子卡转接至电路板。所述端子模组100与金属壳体可以是直接组装固定为一个完整的卡连接器;也可以是各自分别对应固定至电路板,端子模组100与金属壳体共同形成一电子卡连接器。具体的,可以是一金属壳体罩设于所述端子模组100上,金属壳体与端子模组100之间共同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未图示)用于容纳电子卡。
当然,所述金属壳体上还可以集成一退卡机构(未图示),具体可以为推拉杆式的退卡机构,退卡机构可以包括长条形推杆(未图示)、与推杆一端联动的退卡杆(未图示)。推杆可以固定至金属壳一侧,退卡杆中间位置可以通过铆接固定至金属可后端位置,退卡杆以铆接位置为转轴可以实现一定角度转动,通过推杆一端驱动联动退卡杆,并由退卡杆的另一端实现对电子卡的顶推实现退卡功能。
当然,所述端子模组100在与金属壳体配合组成卡连接器的同时,还可以与一托盘配合,具体的所述托盘可以用于承载一电子卡后插入容纳空间。具体的,所述托盘可以选择性的承载一Micro SD存储卡或一UFS存储卡。
本发明通过对八个前排端子210及十个后排端子220的相对位置关系设计,同时八个前排端子210与十个后排端子220结构的差异化设计,保证了端子模组100可以选择性兼容Micro SD存储卡和一UFS存储卡;同时可以保证具有较好的插拔手感、具有较稳定的弹性对接力;此外在选择性插入一张卡时,各端子2对各电子卡的弹性接触力均衡性好,因此不会发生电子卡受力不均而产生局部翘起等问题。端子模组100整体使用寿命长。结构稳定。制成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量产。
Claims (10)
1.一种端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及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个端子,所述若干个端子包括前后排列设置的前排端子组及后排端子组,所述前排端子组包括八个排列成一排的前排端子,所述后排端子组包括十个排列成一排的后排端子,各前排端子包括埋设固定至绝缘本体内的前排端子固定部、与前排端子固定部一体连接且露出绝缘本体外的前排端子弹性臂及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前排端子焊接部,所述前排端子弹性臂形成有凸伸至绝缘本体上表面上方的前排端子接触部,所述各后排端子均包括埋设固定至绝缘本体内的后排端子固定部、与后排端子固定部一体连接且露出绝缘本体外的后排端子弹性臂及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后排端子焊接部,所述后排端子弹性臂形成有凸伸至绝缘本体上表面上方的后排端子接触部,所述八个前排端子接触部的排列方式符合Micro SD存储卡的标准,所述八个前排端子接触部中的两个和所述十个后排端子接触部共同组合排列形成符合UFS存储卡的标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贯穿形成有前后排列的至少一个前排端子收容孔和至少一个后排端子收容孔,所述前排端子弹性臂突伸入所述前排端子收容孔内,所述后排端子弹性臂突伸入所述后排端子收容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端子组和/或后排端子组中的至少一组的各端子包括有至少一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稳定部,所述稳定部呈长条平板状结构,相邻两个所述端子的端子弹性部之间均设有一个稳定部,所述各稳定部的两端分别埋设于绝缘本体内。所述各稳定部与对应的端子固定部一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端子和/或后排端子中的至少一个端子的端子弹性臂自由端进一步水平延伸形成端子端部,所述端子端部对应埋设在绝缘本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前排弹性臂包括由中间位置向上拱起形成的所述前排端子接触部、于前后方向位于前排端子接触部后端的前排端子第一弹性臂、于插卡方向位于前排端子接触部前端的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所述前排端子第一弹性臂一端对应与前排端子固定部连接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前排弹性臂的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包括与对应前排端子接触部直接相连的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及与所述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前端相连的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前臂段,所述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及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前臂段均成倾斜的平板状,所述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前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前臂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后排端子弹性臂包括由中间位置向上拱起形成的所述后排端子接触部、于前后方向位于后排端子接触部后端的后排端子第一弹性臂、于插卡方向位于后排端子接触部前端的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所述后排端子第一弹性臂一端对应与后排端子固定部连接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后排端子弹性臂的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包括与对应后排端子接触部直接相连的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及与所述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前端相连的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前臂段,所述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及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前臂段均成倾斜的平板状,所述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后臂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前臂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后排端子弹性臂的后排端子第一弹性臂局部位置形成有宽度较所述后排端子第一弹性臂的其他部位窄的缩颈部,所述缩颈部呈长方体板状且等宽设置,所述至少一个后排端子弹性臂的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局部位置形成有宽度较所述后排端子第二弹性臂的其他部位窄的收窄部,所述收窄部的全长度上等宽设置。
10.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端子模组,其中所述八个前排端子接触部中的两个前排端子接触部具体为从左往右数的第三个前排端子接触部和第五个前排端子接触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94838.0A CN108933348B (zh) | 2018-07-19 | 2018-07-19 | 端子模组及其卡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94838.0A CN108933348B (zh) | 2018-07-19 | 2018-07-19 | 端子模组及其卡连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33348A true CN108933348A (zh) | 2018-12-04 |
CN108933348B CN108933348B (zh) | 2024-01-16 |
Family
ID=64447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794838.0A Active CN108933348B (zh) | 2018-07-19 | 2018-07-19 | 端子模组及其卡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3334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44656A (zh) * | 2020-03-11 | 2020-06-05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微型端子组件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687885Y (zh) * | 2003-11-25 | 2005-03-23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子卡连接器 |
JP2008021551A (ja) * | 2006-07-13 | 2008-01-31 | Fuji Xerox Co Ltd | コネクタ |
JP2011228574A (ja) * | 2010-04-22 | 2011-11-10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
CN104821446A (zh) * | 2015-05-13 | 2015-08-05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卡连接器 |
CN105490105A (zh) * | 2016-01-28 | 2016-04-13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电子卡连接器 |
CN206401645U (zh) * | 2016-12-13 | 2017-08-1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7565238A (zh) * | 2017-07-05 | 2018-01-09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电子卡连接器 |
CN208622975U (zh) * | 2018-07-19 | 2019-03-19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端子模组及其卡连接器 |
-
2018
- 2018-07-19 CN CN201810794838.0A patent/CN10893334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687885Y (zh) * | 2003-11-25 | 2005-03-23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子卡连接器 |
JP2008021551A (ja) * | 2006-07-13 | 2008-01-31 | Fuji Xerox Co Ltd | コネクタ |
JP2011228574A (ja) * | 2010-04-22 | 2011-11-10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
CN104821446A (zh) * | 2015-05-13 | 2015-08-05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卡连接器 |
CN105490105A (zh) * | 2016-01-28 | 2016-04-13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电子卡连接器 |
CN206401645U (zh) * | 2016-12-13 | 2017-08-1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7565238A (zh) * | 2017-07-05 | 2018-01-09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电子卡连接器 |
CN208622975U (zh) * | 2018-07-19 | 2019-03-19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端子模组及其卡连接器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44656A (zh) * | 2020-03-11 | 2020-06-05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微型端子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33348B (zh) | 2024-0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361037B2 (en) | Card connector with an eject mechanism | |
US7628653B2 (en) |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ard restriction structure | |
JP3109893U (ja) | メモリカードリーダ | |
CN204885516U (zh) | Sim卡座 | |
US20130337672A1 (en) |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 |
US7322838B1 (en) | Memory card connector | |
US20130090016A1 (en) | Card edge connector | |
TW201230503A (en) | Card connector | |
US7758387B2 (en) |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ard restriction structure | |
CN208622975U (zh) | 端子模组及其卡连接器 | |
CN101447612A (zh) | 存储卡连接器 | |
CN108933348A (zh) | 端子模组及其卡连接器 | |
US20070134987A1 (en) | Short-circuit preventive universal memory card connector | |
US7371120B1 (en) | Memory card connector | |
CN101399407A (zh) | 电子卡连接器及其模块 | |
CN201015134Y (zh) | 基于e-SATA接口的插头及插座连接器 | |
CN2906984Y (zh) | 连接器的静电保护端子 | |
CN209843993U (zh) | 卡连接器 | |
US9142897B2 (en) | Connector | |
US7128612B2 (en) |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 |
CN105966087A (zh) | 电子设备、动力给送设备和电子设备系统 | |
CN201312023Y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5355319U (zh) | 卡连接器 | |
CN205355311U (zh) | 卡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
CN201355639Y (zh) | 卡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