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22074A - 无卡取款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无卡取款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22074A CN108922074A CN201810547911.4A CN201810547911A CN108922074A CN 108922074 A CN108922074 A CN 108922074A CN 201810547911 A CN201810547911 A CN 201810547911A CN 108922074 A CN108922074 A CN 1089220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remote control
- mobile terminal
- card
- biological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9—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involving key management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9/00—Complete banking systems; Coded card-freed arrangements adapted for dispensing or receiving monies or the like and posting such transactions to existing accounts, e.g. automatic teller machines
- G07F19/20—Automatic teller machines [ATMs]
- G07F19/203—Dispensing operations within ATMs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9/00—Complete banking systems; Coded card-freed arrangements adapted for dispensing or receiving monies or the like and posting such transactions to existing accounts, e.g. automatic teller machines
- G07F19/20—Automatic teller machines [ATMs]
- G07F19/211—Software architecture within ATMs or in relation to the ATM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na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融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无卡取款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输入用户身份信息,核查用户身份信息真实性,核查通过后,在移动端或远程控制端绑定用户银行卡;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录入用户生物信息特征,上传至银行系统数据库;触发ATM机上的智能取款功能,并通过识别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获取所述银行系统数据库发送的唯一编码,实现所述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与ATM机的连接,通过对比用户生物信息特征与所述银行系统数据库中的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进行身份认证,若认证通过,且在ATM机上输入正确交易密码,则正常出钞。本技术方案提高了用户财产的安全系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融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无卡取款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的ATM取款方式操作时,用户将银行卡插入ATM机,设备内置的读卡装置在检测到银行卡后,调用读取功能进行读卡,获取到银行卡上的信息后将卡内信息和用户输入的密码一并发送给中央处理系统,中央处理系统对卡号信息及密码信息进行核对确认,若卡号信息与密码匹配则用户可进行取款操作,反之则输出错误提示。
这种方式存在如下弊端:
1.银行卡容易损坏,且传统的磁条式卡存在消磁的问题;
2.银行卡容易丢失,给用户资金带来风险。
3.操作存在安全隐患,比如,操作人在取款完毕后,遗忘退卡操作,则可能被后续操作人利用而造成财产损失。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在进行取款时,现有技术只能借助银行卡,造成携带不便且提取麻烦的问题,提供一种无卡取款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无卡取款方法,所述无卡取款方法包括:S1: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输入用户身份信息,核查用户身份信息真实性,核查通过后,在移动端或远程控制端绑定用户银行卡;S2: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录入用户生物信息特征,上传至银行系统数据库;S3:触发ATM机上的智能取款功能,并通过识别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获取所述银行系统数据库发送的唯一编码,实现所述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与ATM机的连接,通过对比用户生物信息特征与所述银行系统数据库中的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进行身份认证,若认证通过,且在ATM机上输入正确交易密码,则正常出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1包括:S101:启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上的应用程序,输入用户身份信息,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号或者姓名,通过连接公安部系统对用户身份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联网核查;S102:联网核查通过后,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绑定用户银行卡,绑定时采用银联渠道对用户手机号、身份证号、姓名或银行卡卡号进行四要素中至少两个要素的鉴权,实现对银行卡鉴定权限,确认绑定的银行卡是本人真实银行卡,所述用户绑定的银行卡数量至少为一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2包括:S201:启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的录入模块中的人脸识别、声纹识别或者指纹识别功能,录入用户生物信息特征;S202: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将包括用户身份信息和用户生物信息特征的用户信息分别上传到银行系统数据库中,银行系统数据库将同一个用户信息的用户身份信息和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进行关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3包括:S301:在ATM机上的智能取款功能被触发后,接收银行系统数据库发出的唯一编码;S302: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输入所述唯一编码,以与ATM机建立连接;S303: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录入用户生物信息特征;S304: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对接收到的用户生物信息进行特征,并在验证通过后,触发ATM机的输入交易密码程序,以使ATM机在接收到正确的交易密码后出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303包括:S30301:若录入的用户生物信息特征错误,则提示再次录入,若错误次数达到上限,则识别失败,给出错误提示,对应银行卡账号被锁定;S30302:若录入的用户生物信息特征正确,则进入输入交易密码程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304包括:S30401:若确定用户输入的交易密码错误,则提示再次输入交易密码并记录次数,在所述次数超过预设的限制次数时,确定则识别失败,生成错误提示,并将对应银行卡账号锁定;S30402:若确定用户输入交易密码正确,且未超过限制次数,则触发ATM机的输入交易密码程序,以使ATM机在接收到正确的交易密码后出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唯一编码包括数字编码、字母编码或数字与字母结合编码,所述移动端包括手机或平板电脑,所述远程控制端包括接入互联网络的个人计算机或ATM终端机。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所述的一种无卡取款方法,所述无卡取款装置包括绑卡鉴权单元、信息录入单元和审核校验单元:所述绑卡鉴权单元,用于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输入用户身份信息,核查用户身份信息真实性,核查通过后,在移动端或远程控制端绑定用户银行卡;所述信息录入单元,用于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录入用户生物信息特征,上传至银行系统数据库;所述审核校验单元,用于触发ATM机上的智能取款功能,并通过识别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获取所述银行系统数据库发送的唯一编码,实现所述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与ATM机的连接,通过对比用户生物信息特征与所述银行系统数据库中的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进行身份认证,若认证通过,且在ATM机上输入正确交易密码,则正常出钞。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无卡取款方法的步骤。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无卡取款方法的步骤。
上述无卡取款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输入用户身份信息,核查用户身份信息真实性;在个人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录入用户生物信息特征,上传至银行系统数据库,所述移动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所述远程客户端包括接入互联网络的个人计算机或ATM终端机;通过识别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获取所述银行系统数据库发送的唯一编码,实现所述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与ATM机的连接;对比用户生物信息特征与所述录入银行系统数据库中的人体生物信息特征,进行身份认证,若认证通过,且在ATM机上输入正确交易密码,则正常出钞。以上不仅解决了银行卡携带的一些弊端,还通过双重安全保障,大大提高了用户财产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无卡取款方法整体实现流程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核查用户身份信息步骤流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录入用户生物信息特征步骤流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身份认证及取款步骤流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判断录入的用户生物信息特征步骤流程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判断用户输入的交易密码步骤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无卡取款装置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无卡取款方法整体实现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无卡取款方法包括步骤S1至步骤S3:
S1: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输入用户身份信息,核查用户身份信息真实性,核查通过后,在移动端或远程控制端绑定用户银行卡。
用户在取款时,通过连接公安部系统,对用户个人身份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查,以便确保绑定真实用户的银行卡;所述银行系统数据库为用户取款银行后台系统数据库;所述移动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所述远程客户端包括接入互联网络的个人计算机或ATM终端机。
S2: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录入用户生物信息特征,上传至银行系统数据库。
在个人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录入用户生物信息特征,个人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将已录入的用户生物信息特征上传至银行系统数据库。
S3:触发ATM机上的智能取款功能,并通过识别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获取所述银行系统数据库发送的唯一编码,实现所述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与ATM机的连接,通过对比用户生物信息特征与所述银行系统数据库中的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进行身份认证,若认证通过,且在ATM机上输入正确交易密码,则正常出钞。
通过个人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识别用户生物信息特征,所述银行系统数据库根据内部存储的用户生物信息特征与用户新扫描的生物信息特征的对比,若符合特征匹配度,则认定该用户是银行系统数据库中记载的真实用户;其中,所述特征匹配度为百分之九十及其以上,匹配成功后银行系统数据库发给ATM机一个唯一编码,移动端根据ATM显示的唯一编码输入,实现移动端与ATM的连接;并根据所述用户生物信息特征与所述录入银行系统数据库中的人体生物信息特征的对比,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若达到所述匹配度百分之九十或者以上,则系统判断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认证通过,进入下一步输入密码阶段,若用户在银行ATM机上输入正确的交易密码,则ATM机正常出钞。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核查用户身份信息步骤流程图,如图2所示,步骤S1包括步骤S101至步骤S102:
S101:启动移动端或者远程客户端上的应用程序,输入用户身份信息,如身份证号或者姓名,移动端或者远程客户端通过连接公安部系统,对用户身份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查。
所述公安部系统内设有一用于存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的存储设备,包括用户身份证号码、姓名、性别及户籍地等。
S102:若联网核查通过后,则用户在移动端或者远程客户端绑定银行卡,用户选择绑定银行卡的数量和类别。通过采用银联渠道对银行卡鉴定权限,确认绑定的银行卡是本人真实银行卡。
所述银联渠道鉴权认证方式如下:
优选的,所述银联渠道包括用户手机号、身份证号、姓名和银行卡卡号四要素。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录入用户身份信息特征步骤流程图,如图3所示,步骤S2包括步骤S201至步骤S202:
S201:启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的录入模块中的人脸识别、声纹识别或者指纹识别功能,录入用户生物信息特征。
举例来说,录入用户生物信息特征时,人脸图像的采集包括:不同的人脸图像都能通过摄像镜头采集下来,比如静态图像、动态图像、不同的位置、不同表情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采集。当用户在采集设备的拍摄范围内时,采集设备会自动搜索并拍摄用户的人脸图像。
录入模块中的人脸识别功能,在对人脸图像进行采集时,可使用的特征通常分为视觉特征、像素统计特征、人脸图像变换系数特征、人脸图像代数特征等。人脸特征提取就是针对人脸的某些特征进行的。人脸特征提取,也称人脸表征,它是对人脸进行特征建模的过程。人脸特征提取的方法归纳起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基于知识的表征方法;另外一种是基于代数特征或统计学习的表征方法。
基于知识的表征方法主要是根据人脸器官的形状描述以及他们之间的距离特性来获得有助于人脸分类的特征数据,其特征分量通常包括特征点间的欧氏距离、曲率和角度等。人脸由眼睛、鼻子、嘴、下巴等局部构成,对这些局部和它们之间结构关系的几何描述,可作为识别人脸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被称为几何特征。基于知识的人脸表征主要包括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和模板匹配法。
S202: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将包括用户身份信息和用户生物信息特征的用户信息分别上传到银行系统数据库中,银行系统数据库将同一个用户信息的用户身份信息和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进行关联。
将用户身份认证信息和人体生物信息特征分别上传到银行系统数据库,系统将用户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所述银行系统数据库中设有一用于存储用户信息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Memory)是现代信息技术中用于保存信息的记忆设备,在数字系统中,只要能保存二进制数据的都可以是存储器;在集成电路中,一个没有实物形式的具有存储功能的电路也叫存储器,如RAM、FIFO等;在系统中,具有实物形式的存储设备也叫存储器,如内存条、TF卡等。计算机中全部信息,包括输入的原始数据、计算机程序、中间运行结果和最终运行结果都保存在存储器中。它根据控制器指定的位置存入和取出信息。计算机中的存储器按用途存储器可分为主存储器(内存)和辅助存储器(外存),也有分为外部存储器和内部存储器的分类方法。外存通常是磁性介质或光盘等,能长期保存信息。内存指主板上的存储部件,用来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数据和程序,但仅用于暂时存放程序和数据,关闭电源或断电,数据会丢失。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身份认证及取款步骤流程图;如图4所示,步骤S3包括步骤S301至步骤S304:
S301:在ATM机上的智能取款功能被触发后,接收通过银行系统数据库发出的唯一编码。
用户在取款操作时,通过个人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进行人脸识别、声纹识别或者指纹识别,所述移动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所述远程客户端包括接入互联网络的个人计算机或ATM终端机。
优选的,移动端可采用手机app,通过手机app进行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识别。
举例来说,识别用户生物信息特征时,通过人脸检测,人脸检测在实际中主要用于人脸识别的预处理,即在图像中准确标定出人脸的位置和大小。人脸图像中包含的模式特征十分丰富,如直方图特征、颜色特征、模板特征、结构特征及Haar特征等。人脸检测就是把这其中有用的信息挑出来,并利用这些特征实现人脸检测。主流的人脸检测方法基于以上特征采用Adaboost学习算法,Adaboost算法是一种用来分类的方法,它把一些比较弱的分类方法合在一起,组合出新的很强的分类方法。人脸检测过程中使用Adaboost算法挑选出一些最能代表人脸的矩形特征(弱分类器),按照加权投票的方式将弱分类器构造为一个强分类器,再将训练得到的若干强分类器串联组成一个级联结构的层叠分类器,有效地提高分类器的检测速度。
手机app采集用户生物信息特征后,银行系统数据库会编辑一段唯一的编码,以短消息的形式发送至用户端ATM中。所述唯一编码包括数字编码、字母编码和数字与字母结合编码。所述银行后台系统数据库中设有一用于编辑唯一编码的编辑器,所述编辑器包括文本编辑器、网页编辑器、源程序编辑器、图像编辑器,声音编辑器和视频编辑器,优选的,所述银行后台系统数据库中编辑器选择文本编辑器,当银行ATM机上的智能取款功能被触发后,其文本编辑器自动编辑一段文本,所述数字编码从数字0到9任一数字中抽取,并设置允许重复使用,多次使用;所述字母编码从英文字母a到z的26个英文字母中任一抽取,并设置允许重复使用或者允许多次使用;所述唯一编码设置为5位级位以上,不超过10位字符。
S302: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输入所述唯一编码,以与ATM机建立连接。
用户在手机app端输入唯一编码后成功连接特定ATM机,用户在app端选择取款银行类别和取款金额,并在手机app端分别输入人体生物信息特征和交易密码,对取款操作进行双重校验;所述手机app接收到银行后台系统数据库以短消息的方式发送的唯一编码后,用户根据唯一编码内容将其输入至手机app弹出的文本框内,实现用户手机app与后台银行系统的连接,用户在手机app中选择具体的取款银行类别和取款金额等,最后通过识别人体生物信息特征和在银行ATM机上输入正确交易密码的双重验证,实现用户提取到具体金额的现金。
S303: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录入用户生物信息特征。
用户在输入交易密码前,需要在手机app端正确录入人脸信息、声纹信息或者指纹信息;用户启动手机app上的人体生物信息特征功能,选择人脸信息识别或者指纹信息识别或者声纹信息识别,在手机app上通过扫描识别并记忆扫描的用户信息内容,将扫描到的用户信息上传至银行后台系统数据库中,通过与后台系统数据库中存储的人体生物信息特征的对比,并根据匹配度是否达到设置的百分之九十或者其以上,判断该识别信息是否为用户真实信息。
举例来说,用户人脸信息的识别匹配包括:提取的人脸图像的特征数据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特征模板进行搜索匹配,通过设定一个阈值,当相似度超过这一阈值,则把匹配得到的结果输出。人脸识别就是将待识别的人脸特征与已得到的人脸特征模板进行比较,根据相似程度对人脸的身份信息进行判断。这一过程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确认,是一对一进行图像比较的过程,另一类是辨认,是一对多进行图像匹配对比的过程。人脸识别方法包括识别算法和识别数据,一般来说,人脸识别系统包括图像摄取、人脸定位、图像预处理、以及人脸识别(身份确认或者身份查找)。系统输入一般是一张或者一系列含有未确定身份的人脸图像,以及人脸数据库中的若干已知身份的人脸识别、人脸图象或者相应的编码,而其输出则是一系列相似度得分,表明待识别的人脸的身份,其中,人脸识别算法包括: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基于整幅人脸图像的识别算法;基于模板的识别算法;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的算法等等。人脸识别数据包括:人脸识别需要积累采集到的大量人脸图像相关的数据,用来验证算法,不断提高识别准确性,这些数据诸如A Neural Network FaceRecognition Assignment(神经网络人脸识别数据)、orl人脸数据库、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和计算学习中心人脸识别数据库、埃塞克斯大学计算机与电子工程学院人脸识别数据等。
S304: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对接收到的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通过后,则触发ATM机的输入交易密码程序,以使ATM机在接收到正确的交易密码后出钞。
用户通过手机app应用程序录入生物识别信息,并验证通过后,对应ATM机会触发输入密码键盘功能。所述银行后台系统数据将扫描到的用户信息与后台系统数据库中存储的人体生物信息特征的对比验证成功后,银行ATM机触发自身输入密码功能,提示用户数据设置好的银行交易密码。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录入人体信息步骤流程图,如图5所示,步骤S303包括步骤S30301至步骤S30302:
S30301:若录入的用户生物信息特征错误,则提示再次录入,若错误次数达到上限,则识别失败,给出错误提示,对应银行卡账号被锁定。
若录入的人体信息错误,提示再次录入,若错误次数达到上限,则对应账号被锁定;用户在取款时,录入个人生物信息特征,通过所述银行后台系统数据将扫描到的用户信息与后台系统数据库中存储的人体生物信息特征的对比验证,如显示不成功,则提示用再次录入个人身份信息特征,根据所述银行后台系统设置的提示次数,决定客户在规定次数内录入个人生物信息特征,若超过所述银行后台系统规定次数,则银行卡账号被锁定,无法进入下一步取款步骤。
S30302:若录入的用户生物信息特征正确,则进入输入交易密码程序。
用户在取款时,录入用户生物信息特征,通过银行系统数据将扫描到的用户信息与后台系统数据库中存储的人体生物信息特征的对比验证,若用户在规定时间内录入正确的用户生物信息特征,则用户进入下一步取款步骤。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输入密码步骤流程图,如图6所示,步骤S304包括步骤S30401至步骤S30402:
S30401:若确定用户输入的交易密码错误,则提示再次输入交易密码并记录次数,在所述次数超过预设的限制次数时,确定识别失败,生成错误提示,并将对应银行卡账号锁定。
具体的若用户录入个人生物信息特征成功,则银行后台系统触发银行ATM机的键盘输入密码功能,用户根据已设置的银行卡交易密码,在ATM机键盘处输入正确的交易密码,若在规定次数内输入正确,则ATM机正常出钞,若密码输入错误且错误次数达到银行后台系统设置的次数上限,则ATM机给出错误提示,并锁定银行账户,用户根据个人实名认证的身份证去银行人工出办理解锁,再次在规定次数内输入正确密码,才能取出现金。
ATM自动取款机是Automatic Teller Machine的缩写,意思是自动柜员机,因大部分用于取款,又称自动取款机。它是一种高度精密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利用磁性代码卡或智能卡实现金融交易的自助服务,代替银行柜面人员的工作。可提取现金、查询存款余额、进行账户之间资金划拨、余额查询等工作;还可以进行现金存款(实时入账)、支票存款(国内无)、存折补登、中间业务等工作。用户可以通过本案的人体生物信息特征识别来办理自动取款、查询余额、转账、现金存款,存折补登,购买基金,更改密码,缴纳手机话费等业务。
S30402:若确定用户输入交易密码正确,且未超过限制次数,则触发ATM机的输入密码程序,以使ATM机在接收到正确的交易密码后出钞。
若用户录入个人生物信息特征成功,则银行后台系统触发银行ATM机的键盘输入密码功能,用户根据之前设置的银行卡交易密码,在ATM机键盘处输入正确的交易密码,若在规定次数内输入正确,则ATM机正常出钞。
具体的,所述唯一编码包括数字编码、字母编码或数字与字母结合编码,所述移动端包括手机或平板电脑,所述远程控制端包括接入互联网络的个人计算机或ATM终端机。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无卡取款装置,所述无卡取款装置包括绑卡鉴权单元、信息录入单元和审核校验单元:
所述绑卡鉴权单元,用于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输入用户身份信息,核查用户身份信息真实性,核查通过后,在移动端或远程控制端绑定用户银行卡;
所述信息录入单元,用于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录入用户生物信息特征,上传至银行系统数据库;
所述审核校验单元,用于触发ATM机上的智能取款功能,并通过识别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获取所述银行系统数据库发送的唯一编码,实现所述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与ATM机的连接,通过对比用户生物信息特征与所述银行系统数据库中的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进行身份认证,若认证通过,且在ATM机上输入正确交易密码,则正常出钞。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无卡取款方法的步骤,所述步骤包括: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输入用户身份信息,核查用户身份信息真实性,核查通过后,在移动端或远程控制端绑定用户银行卡;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录入用户生物信息特征,上传至银行系统数据库;触发ATM机上的智能取款功能,并通过识别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获取所述银行系统数据库发送的唯一编码,实现所述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与ATM机的连接,通过对比用户生物信息特征与所述银行系统数据库中的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进行身份认证,若认证通过,且在ATM机上输入正确交易密码,则正常出钞。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无卡取款方法的步骤,所述步骤包括: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输入用户身份信息,核查用户身份信息真实性,核查通过后,在移动端或远程控制端绑定用户银行卡;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录入用户生物信息特征,上传至银行系统数据库;触发ATM机上的智能取款功能,并通过识别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获取所述银行系统数据库发送的唯一编码,实现所述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与ATM机的连接,通过对比用户生物信息特征与所述银行系统数据库中的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进行身份认证,若认证通过,且在ATM机上输入正确交易密码,则正常出钞。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无卡取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卡取款方法包括:
S1: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输入用户身份信息,核查用户身份信息真实性,核查通过后,在移动端或远程控制端绑定用户银行卡;
S2: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录入用户生物信息特征,上传至银行系统数据库;
S3:触发ATM机上的智能取款功能,并通过识别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获取所述银行系统数据库发送的唯一编码,实现所述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与ATM机的连接,通过对比用户生物信息特征与所述银行系统数据库中的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进行身份认证,若认证通过,且在ATM机上输入正确交易密码,则正常出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卡取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
S101:启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上的应用程序,输入用户身份信息,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号或者姓名,通过连接公安部系统对用户身份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联网核查;
S102:联网核查通过后,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绑定用户银行卡,绑定时采用银联渠道对用户手机号、身份证号、姓名或银行卡卡号进行四要素中至少两个要素的鉴权,实现对银行卡鉴定权限,确认绑定的银行卡是本人真实银行卡,所述用户绑定的银行卡数量至少为一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卡取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
S201:启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的录入模块中的人脸识别、声纹识别或者指纹识别功能,录入用户生物信息特征;
S202: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将包括用户身份信息和用户生物信息特征的用户信息分别上传到银行系统数据库中,银行系统数据库将同一个用户信息的用户身份信息和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进行关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卡取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
S301:在ATM机上的智能取款功能被触发后,接收银行系统数据库发出的唯一编码;
S302: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输入所述唯一编码,以与ATM机建立连接;
S303: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录入用户生物信息特征;
S304: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对接收到的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进行验证,并在验证通过后,触发ATM机的输入交易密码程序,以使ATM机在接收到正确的交易密码后出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卡取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3包括:
S30301:若录入的用户生物信息特征错误,则提示再次录入,若错误次数达到上限,则识别失败,给出错误提示,对应银行卡账号被锁定;
S30302:若录入的用户生物信息特征正确,则进入输入交易密码程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卡取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4包括:
S30401:若确定用户输入的交易密码错误,则提示再次输入交易密码并记录次数,在所述次数超过预设的限制次数时,确定识别失败,生成错误提示,并将对应银行卡账号锁定;
S30402:若确定用户输入交易密码正确,且未超过限制次数,则触发ATM机的输入交易密码程序,以使ATM机在接收到正确的交易密码后出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卡取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唯一编码包括数字编码、字母编码或数字与字母结合编码,所述移动端包括手机或平板电脑,所述远程控制端包括接入互联网络的个人计算机或ATM终端机。
8.一种无卡取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卡取款装置包括绑卡鉴权单元、信息录入单元和审核校验单元:
所述绑卡鉴权单元,用于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输入用户身份信息,核查用户身份信息真实性,核查通过后,在移动端或远程控制端绑定用户银行卡;
所述信息录入单元,用于在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录入用户生物信息特征,上传至银行系统数据库;
所述审核校验单元,用于触发ATM机上的智能取款功能,并通过识别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获取所述银行系统数据库发送的唯一编码,实现所述移动端或者远程控制端与ATM机的连接,通过对比用户生物信息特征与所述银行系统数据库中的用户生物信息特征进行身份认证,若认证通过,且在ATM机上输入正确交易密码,则正常出钞。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无卡取款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无卡取款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47911.4A CN108922074A (zh) | 2018-05-31 | 2018-05-31 | 无卡取款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47911.4A CN108922074A (zh) | 2018-05-31 | 2018-05-31 | 无卡取款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22074A true CN108922074A (zh) | 2018-11-30 |
Family
ID=64411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47911.4A Pending CN108922074A (zh) | 2018-05-31 | 2018-05-31 | 无卡取款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22074A (zh) |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36559A (zh) * | 2018-12-13 | 2019-04-16 | 杭州嘿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债务合同的签订方法、装置及签约终端 |
CN109700358A (zh) * | 2019-03-02 | 2019-05-03 | 宁波研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负离子洁面仪 |
CN110503771A (zh) * | 2019-07-25 | 2019-11-26 | 福建巨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椰子售货机用高安全取货装置 |
CN110889937A (zh) * | 2019-12-05 | 2020-03-17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针对吞卡行为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CN111047796A (zh) * | 2019-12-11 | 2020-04-21 | 镇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存取款方法及系统 |
CN111599115A (zh) * | 2020-05-27 | 2020-08-28 | 江苏苏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银行服务系统和方法 |
CN111640263A (zh) * | 2020-05-29 | 2020-09-08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交互方法和装置、自动柜员机、及介质 |
CN113096327A (zh) * | 2021-03-29 | 2021-07-09 |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无卡交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自动柜员机及介质 |
CN113259871A (zh) * | 2021-05-18 | 2021-08-13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5g消息的老年人atm机取款方法及装置 |
CN113409524A (zh) * | 2021-06-16 | 2021-09-17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手机银行的atm机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3554825A (zh) * | 2021-06-16 | 2021-10-26 | 浪潮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卡存取款方法、系统及介质 |
TWI761061B (zh) * | 2021-02-03 | 2022-04-11 |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提款身分認證方法及系統 |
CN114742544A (zh) * | 2022-04-06 | 2022-07-12 | 苏州快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交易文件自动验证交易的系统与验证方法 |
CN115240335A (zh) * | 2022-07-21 | 2022-10-25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atm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5457711A (zh) * | 2022-09-02 | 2022-12-09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取款系统和取款方法 |
WO2023083368A1 (zh) * | 2021-11-15 | 2023-05-19 | 马山河 | 身份验证系统及其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78728A (zh) * | 2014-02-23 | 2014-05-07 | 王恩惠 | 一种在自动柜员机上无银行卡实现交易的方法及系统 |
JP2014174707A (ja) * | 2013-03-08 | 2014-09-22 | Synchro Co Ltd | 生体認証端末を用いたカード決済システム及び認証・カード番号提供センターのサーバ |
WO2014171851A1 (ru) * | 2013-04-18 | 2014-10-23 | Sherbakov Andrei Yuryevich | Система,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ная для выдачи наличных денежных средств |
CN104361493A (zh) * | 2014-11-07 | 2015-02-18 | 亿百葩鲜数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电子支付方法 |
CN105678527A (zh) * | 2016-02-05 | 2016-06-15 | 胡金钱 | 一种基于指纹和人脸的银行业务远程身份验证系统和方法 |
CN106355411A (zh) * | 2016-08-29 | 2017-01-25 |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昆山分所 | 一种智能指纹钱包 |
CN106529961A (zh) * | 2016-11-07 | 2017-03-22 | 郑州游爱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银行指纹付款处理方法 |
CN107622396A (zh) * | 2017-09-15 | 2018-01-23 |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助交易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
CN107633627A (zh) * | 2017-09-22 | 2018-01-26 |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卡取款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2018
- 2018-05-31 CN CN201810547911.4A patent/CN10892207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174707A (ja) * | 2013-03-08 | 2014-09-22 | Synchro Co Ltd | 生体認証端末を用いたカード決済システム及び認証・カード番号提供センターのサーバ |
WO2014171851A1 (ru) * | 2013-04-18 | 2014-10-23 | Sherbakov Andrei Yuryevich | Система,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ная для выдачи наличных денежных средств |
CN103778728A (zh) * | 2014-02-23 | 2014-05-07 | 王恩惠 | 一种在自动柜员机上无银行卡实现交易的方法及系统 |
CN104361493A (zh) * | 2014-11-07 | 2015-02-18 | 亿百葩鲜数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电子支付方法 |
CN105678527A (zh) * | 2016-02-05 | 2016-06-15 | 胡金钱 | 一种基于指纹和人脸的银行业务远程身份验证系统和方法 |
CN106355411A (zh) * | 2016-08-29 | 2017-01-25 |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昆山分所 | 一种智能指纹钱包 |
CN106529961A (zh) * | 2016-11-07 | 2017-03-22 | 郑州游爱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银行指纹付款处理方法 |
CN107622396A (zh) * | 2017-09-15 | 2018-01-23 |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助交易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
CN107633627A (zh) * | 2017-09-22 | 2018-01-26 |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卡取款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36559A (zh) * | 2018-12-13 | 2019-04-16 | 杭州嘿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债务合同的签订方法、装置及签约终端 |
CN109700358A (zh) * | 2019-03-02 | 2019-05-03 | 宁波研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负离子洁面仪 |
CN110503771A (zh) * | 2019-07-25 | 2019-11-26 | 福建巨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椰子售货机用高安全取货装置 |
CN110889937B (zh) * | 2019-12-05 | 2021-10-19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针对吞卡行为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CN110889937A (zh) * | 2019-12-05 | 2020-03-17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针对吞卡行为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CN111047796A (zh) * | 2019-12-11 | 2020-04-21 | 镇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存取款方法及系统 |
CN111599115A (zh) * | 2020-05-27 | 2020-08-28 | 江苏苏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银行服务系统和方法 |
CN111640263B (zh) * | 2020-05-29 | 2022-02-22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交互方法和装置、自动柜员机、及介质 |
CN111640263A (zh) * | 2020-05-29 | 2020-09-08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交互方法和装置、自动柜员机、及介质 |
TWI761061B (zh) * | 2021-02-03 | 2022-04-11 |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提款身分認證方法及系統 |
CN113096327A (zh) * | 2021-03-29 | 2021-07-09 |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无卡交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自动柜员机及介质 |
CN113259871A (zh) * | 2021-05-18 | 2021-08-13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5g消息的老年人atm机取款方法及装置 |
CN113409524A (zh) * | 2021-06-16 | 2021-09-17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手机银行的atm机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3554825A (zh) * | 2021-06-16 | 2021-10-26 | 浪潮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卡存取款方法、系统及介质 |
WO2023083368A1 (zh) * | 2021-11-15 | 2023-05-19 | 马山河 | 身份验证系统及其方法 |
CN114742544A (zh) * | 2022-04-06 | 2022-07-12 | 苏州快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交易文件自动验证交易的系统与验证方法 |
CN115240335A (zh) * | 2022-07-21 | 2022-10-25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atm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5457711A (zh) * | 2022-09-02 | 2022-12-09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取款系统和取款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922074A (zh) | 无卡取款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6758394B2 (en) | Identity verification and enrollment system for self-service devices | |
US6655585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of biometric smart card user authentication | |
Bolle et al. | Guide to biometrics | |
Ross et al. | Handbook of multibiometrics | |
US20030233557A1 (en) | Electronic signature ver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7545960B2 (en) | Biometric system | |
JP5710748B2 (ja) | 生体認証システム | |
CN102509238A (zh) | 一种银行非现金业务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 |
JPS62212781A (ja) | 個人認証方式 | |
US20020122571A1 (en) | Identity verification using biometrics in analog format | |
Selvakumar et al. | Face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system for ATM using deep learning | |
Budaragade et al. | Smart and Secured Voting System using Magnetic Stripe Voter ID Card and Cloud Storage: A Client-Server Paradigm | |
US11991180B2 (en) | Authentication system, authentication device,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 |
Shahila et al. | Novel Biometric ATM User Authentication and Real-Time Secure Clickbait for Multi-Bank Transactions | |
Karale et al. | Online Transaction Security Using Face Recognition: A Review | |
Patila et al. | Multi-banking ATM system services using biometrics | |
Yekini et al. | Automated Biometric Voice-Based Access Control in Automatic Teller Machine (ATM) | |
TWM582633U (zh) | 生物辨識交易系統 | |
Ross et al. | Handbook | |
US20240346850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video-based automatic identity verification | |
Ahamed et al. | A review report on the fingerprint-based biometric system in ATM banking | |
Goel et al. | Security identity: An audio-video biometric approach | |
CN112150733B (zh) | 银行卡误操作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
Olaniyi et al. | Secure bio-cryptographic authentication system for cardless automated teller machin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