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19537B - 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及3d打印方法 - Google Patents
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及3d打印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19537B CN108919537B CN201810821025.6A CN201810821025A CN108919537B CN 108919537 B CN108919537 B CN 108919537B CN 201810821025 A CN201810821025 A CN 201810821025A CN 108919537 B CN108919537 B CN 1089195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crystal
- crystal panel
- printing
- voltage signal
- s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06—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 B29C64/124—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layers of liquid which are selectively solidified
- B29C64/129—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layers of liquid which are selectively solidifi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source therefor, e.g. by global irradiation combined with a mask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64—Arrangements for irradiation
- B29C64/286—Optical filters, e.g. mas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 G02F1/13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orientation effects in which the liquid crystal remains transparent
- G02F1/139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orientation effects in which the liquid crystal remains transparent the liquid crystal being selectively controlled between a twisted state and a non-twisted state, e.g. TN-LC cel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及3D打印方法,其中,液晶面板包括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驱动方法至少包括第一工作阶段,在第一工作阶段中,数据线的信号切换频率为0‑30Hz;第一工作阶段至少包括第一子工作阶段,在第一子工作阶段中,数据线的电压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第一电压信号能使液晶面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固定阈值。本发明通过减小数据线的信号切换频率,以降低作为3D打印光阀用的液晶面板的功耗,节约3D打印的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及3D打印方法。
背景技术
快速成型技术(又称快速原型制造技术,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简称RPM),又称3D打印,是基于材料堆积法的一种高新制造技术,其根据零件或者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通过成型设备以材料累加的方式就可以制造出实物或者实物模型。由于具有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原材料和能量的利用率、可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大大节省产品制作时间等优点,3D打印技术近年来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并得到快速发展。
3D打印是新型快速成型制造技术,它通过多层叠加生长原理制造产品,能克服传统机械加工无法实现的特殊结构障碍,可以实现任意复杂结构部件的简单化生产。目前,3D打印技术大致分为下列几种技术:光固化型、熔融沉积成型、层状物体制造、选择性激光烧结、选择性激光熔化等几种,由于光固化型的3D打印技术具有高解析度、成型表面光滑、尺寸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产技术。
目前,对于光固化成型3D打印技术来说,其实现过程为:利用液晶屏(LiquidCrystal Display,LCD)成像原理,在微型计算机及显示屏驱动电路的驱动下,由计算机程序提供图像信号,在液晶屏幕上出现选择性的透明区域。然后在紫外光源的照射下,液晶屏幕的图像透明区域对紫外光阻隔减小,在非透明区域紫外光线被阻挡,透过液晶屏的紫外光线构成紫外光图像区域。在液晶屏幕的表面放置有用于盛放固化液态树脂的容置槽,该容置槽的底部为透明薄膜,在液晶屏幕非透明区域由于无紫外线照射,因此该部分的液态光固化树脂没有被紫外光线照射到,仍然保持液态;在与选择性的透明区域对应的位置,紫外光线经过透明薄膜照射到液态光固化树脂,使被紫外光照射的液态树脂产生固化反应,从而使被照射到的液态树脂成为固态,形成需要打印的模型的一个薄层,多次重复此打印过程,即可实现任意复杂结构部件的简单化生产。
但是现有技术中,请参考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3D打印用液晶面板驱动方法对应的时序图,这种常规的驱动方式,栅极线从Gate-1、Gate-2到Gate-n逐行扫描打开,数据线Source根据每个行周期变换一次信号,当在液晶屏幕上需要出现的透明区域为整个液晶屏幕的显示区域时,即需要达到该液晶面板的最大透过率时,采用图1所示扫描方式进行打印会浪费作为3D打印光阀用的液晶面板的功耗。
因此,提供一种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及3D打印方法,能够在液晶面板作为3D打印光阀用时,降低该液晶面板的功耗,就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及3D打印方法,降低了作为3D打印光阀用的液晶面板的功耗,节约了3D打印的成本。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液晶面板包括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驱动方法至少包括第一工作阶段,在第一工作阶段中,数据线的信号切换频率为0-30Hz;第一工作阶段至少包括第一子工作阶段,在第一子工作阶段中,数据线的电压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第一电压信号能使液晶面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固定阈值。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3D打印方法,包括上述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还包括在第一工作阶段,打印与液晶面板轮廓一致的截面,液晶面板全部透光,光线穿过液晶面板照射到打印机台,并进行感光打印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及3D打印方法,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中的驱动方法相比,通过减小数据线的信号切换频率,以降低作为3D打印光阀用的液晶面板的功耗,节约3D打印的成本,同时,为了使在数据线的信号不切换或者切换周期很长的第一子工作阶段内,该液晶面板的透过率仍能达到固定阈值,限定了在该第一子工作阶段内数据线的电压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该第一电压信号能使液晶面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固定阈值,以实现液态感光树脂槽内感光树脂材料在预设区域的固化成型,从而保证了3D打印的实现。与现有技术的3D打印方法相比,通过采用低功耗的驱动方法,节约了3D打印的成本。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和/或方法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现有技术中3D打印用液晶面板驱动方法对应的时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驱动方法对应的一种时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驱动方法对应的另一种时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3D打印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电压信号与液晶面板透过率的关系曲线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驱动方法对应的又一种时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驱动方法对应的其他一种时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驱动方法对应的更新一种时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驱动方法对应的又一种时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驱动方法对应的又一种时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驱动方法对应的又一种时序图;
图13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打印产品的原理示意图;
图14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打印产品的另一种原理示意图;
图15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打印产品的又一种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参考图2、图3和图4,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驱动方法对应的一种时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驱动方法对应的另一种时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液晶面板包括多条扫描线G、多条数据线S;该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至少包括第一工作阶段t1,在第一工作阶段t1中,数据线S的信号切换频率为0-30Hz;
第一工作阶段t1至少包括第一子工作阶段t11,在第一子工作阶段t11中,数据线S的电压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第一电压信号能使液晶面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固定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考图4,其中,液晶面板一般包括多条扫描线G、多条数据线S,多条扫描线G和多条数据线S交叉绝缘限定出多个像素单元00所在的区域,像素单元00一般包括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01,薄膜晶体管01包括栅极011、源极012、漏极013以及有源层(图中未示出);通过扫描线G与薄膜晶体管01的栅极011电连接,使扫描线G的电信号通入薄膜晶体管01栅极011,以控制薄膜晶体管01的导通和截止,数据线S与薄膜晶体管01的源极012电连接,使数据线S的电信号通入薄膜晶体管01的源极012,根据薄膜晶体管01的导通和截止来实现数据线S电信号是否传输至薄膜晶体管01的漏极013。而液晶面板一般还包括像素电极02,像素电极02可以通过过孔03与漏极013电连接,使像素电极02与薄膜晶体管01的漏极013导通。液晶面板能显示的基本原理就是在两块平行板之间填充液晶材料,通过电压来改变液晶材料内部分子的排列状况,以达到遮光和透光的目的来显示深浅不一,错落有致的图像;而薄膜晶体管01的作用类似于开关,薄膜晶体管01能够控制IC控制电路上的信号电压,并将其输送到液晶材料内部分子中,决定液晶材料内部分子偏转的角度大小。因此,通过提供扫描线G和数据线S不同的电压信号,可以控制选择液晶面板显示的透过区域。以上仅是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本实施例而进行的一般液晶面板显示原理的解释说明,所以图4所示的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仅简单示意作为参考使用,具体结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该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至少包括第一工作阶段t1,在第一工作阶段t1中,数据线S的信号切换频率为0-30Hz,即若数据线S的信号切换频率为0,如图2所示,则可以理解为在该液晶面板作为3D打印光阀用的时间内,数据线S的信号不跟随扫描线G的扫描信号变化而变化,即数据线S信号的变化周期接近于无限长,那么此时数据线S的信号切换频率接近于0。
如图3所示,若数据线S的信号切换频率不为0,则可以认为,数据线S的信号切换频率是0-30Hz中除0Hz以外的任意切换频率,且不跟随扫描线G的扫描信号变化而变化即可。而且本实施例的第一工作阶段t1至少包括第一子工作阶段t11,在第一子工作阶段t11中,数据线S的电压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即在该第一子工作阶段t11,数据线S的电压信号可维持一固定值不变,也可以任意变化,只要该第一电压信号能使液晶面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固定阈值均可。需要说明的是,图3仅是示意性说明数据线S的信号切换频率是0-30Hz中除0Hz以外的任意切换频率中的其中一种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文字描述结合图3示例清楚理解数据线S的信号切换频率为其他切换频率的情况,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请参考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3D打印的原理示意图,通过采用出射近紫外短波波段的背光模组10以及液晶面板11作为3D打印装置的光源进行打印。采用液晶面板11作为3D打印光阀使用时,该3D打印的原理为液晶面板11利用背光模组10出射背光,显示所要打印物件的某一截面的图形的同时出射近紫外短波波段,通过对应该图形的液晶面板11的显示区位置有近紫外短波波段出射,无图形的显示区无近紫外短波波段出射,液态感光树脂槽12中放置感光树脂材料13,感光树脂材料13被该图形对应的光线照射后固化成型,固化后的感光树脂材料固定在成型器件托板14上。完成一截面的图形固化后,移动成型器件托板14,液晶面板11切换下一截面的图形进行显示,重复上述操作完成另一截面的图形固化,不断重复上述操作,从而完成整个3D打印过程。其中,该液晶面板11可以不包括色阻层,进一步提高近紫外短波波段的透过率,使得液晶面板11可以用于需要近紫外短波波段的3D打印装置。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说的液晶面板透过率的固定阈值,即为刚好能使得液态感光树脂槽12内感光树脂材料13在预设区域固化的液晶面板11所达到的透过率。
因此,由上可知,本实施例所使用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数据线S的信号切换频率为0-30Hz,而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的数据线S的信号切换频率与多条扫描线G的扫描频率相同,即数据线S的信号切换频率与每行扫描线G的扫描切换频率相同。与现有技术中的驱动方法相比,通过减小数据线S的信号切换频率,以降低作为3D打印光阀用的液晶面板的功耗,节约3D打印的成本,同时,为了使在数据线S的信号不切换或者切换周期很长的第一子工作阶段t11内,该液晶面板的透过率仍能达到固定阈值,限定了在该第一子工作阶段t11内数据线S的电压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该第一电压信号能使液晶面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固定阈值,以实现液态感光树脂槽内感光树脂材料在预设区域的固化成型,从而保证了3D打印的实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电压信号V与液晶面板透过率T的关系曲线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压信号能使液晶面板达到最大透过率。
本实施例的数据线S的电压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除了第一电压信号能使液晶面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固定阈值之外,其中固定阈值,即为刚好能使得液态感光树脂槽内感光树脂材料在预设区域固化的液晶面板达到的透过率;第一电压信号还能使液晶面板达到最大透过率。由于3D打印的液晶面板主要用作光阀,而非显示,即使灰阶小范围变化,影响也很小。只要能保证一幅画面的时间内,液态感光树脂槽内感光树脂材料接收到的总光量达到固化的打印标准即可。如图6所示,达到打印白画面标准的透过率对应的数据线S的电压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该第一电压信号包括两个临界值V1和V2,那么在第一电压信号的数值范围(V1-V2)内,均是可以达到打印要求的,这个范围会比该液晶面板用于显示所要求的灰阶变化范围宽。因此,此低频驱动方法在显示用的液晶面板上使用比较困难,但在3D打印上却可以实现。并且,第一电压信号能使液晶面板达到最大透过率,即在第一电压信号的数值范围(V1-V2)内,存在某一数值的第一电压信号,能使液晶面板达到最大透过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工作阶段t1中,数据线S的信号切换频率为1-10Hz。
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在第一工作阶段t1中,数据线S的信号切换频率为1-10Hz,相较于上述实施例的数据线S的信号切换频率为0-30Hz而言,由于本实施例进一步减小了数据线S的信号切换频率,使其在1-10Hz之间变动,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作为3D打印光阀用的液晶面板的功耗,进一步的节约了3D打印的成本。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驱动方法对应的又一种时序图,本实施例中,上述驱动方法除了包括第一工作阶段t1外,还包括第二工作阶段t2,在第二工作阶段t2中,数据线S的信号切换频率与多条扫描线G的扫描频率相同。
本实施例中,第二工作阶段t2的驱动方法采用的是与图1所示的驱动方法相同的对应时序图,第一工作阶段t1和第二工作阶段t2相结合,也能相应降低液晶面板的功耗。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还可采用对应的时序为扫描线G、数据线S的电压信号均为0的实施例(图中未示意),采用该时序对应的驱动方法时,液晶面板的显示模式采用TN模式,因为当显示模式为TN模式的液晶面板作为3D打印用光阀时,利用TN模式液晶面板显示常白的特点,液晶面板的扫描线G、数据线S均可以停止供给信号,直接让光线透过,以实现液晶面板的低功耗驱动。
需要说明的是,TN(Twisted Nematic liquid crystal,扭曲向列型液晶)模式是使用液晶分子扭曲角为90°的向列液晶的液晶模式,为液晶面板的基本液晶模式。TN模式的液晶面板在不加电的情况下,具有常白显示的特点,其常白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工作阶段t1由单个或多个第一子工作阶段t11构成,即第一工作阶段t1可以只包括第一子工作阶段t11,如图2所示;第一工作阶段t1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子工作阶段t11,即将图3的时序图重复循环即可。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与条件灵活选择。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驱动方法对应的其他一种时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工作阶段t1还包括第二子工作阶段t12,在第二子工作阶段t12中,数据线S的电压信号截止。
本实施例的第一工作阶段t1除了包括第一子工作阶段t11之外,还包括数据线S的电压信号截止的第二子工作阶段t12,由于在第一子工作阶段t11,数据线S已对薄膜晶体管充入第一电压信号,而薄膜晶体管打开后漏极与像素电极连接,在不考虑损耗的情况下,在第一子工作阶段t11结束时,像素电极相对于公共电极而言,已具有第一电压信号值,那么在第二子工作阶段t12,使数据线S的电压信号截止,则相当于给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构成的寄生电容进行放电,由于在第二子工作阶段t12前,像素电极已具有一定的电压值,所以该放电过程可持续较长时间,该时间段则为第二子工作阶段t12。由上可知,第一工作阶段t1还包括数据线S的电压信号截止的第二子工作阶段t12可以进一步减少液晶面板的功耗。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驱动方法对应的更新一种时序图,本实施例中,结合参考图6,第一电压信号的数值变化范围为V1-V2,V1和V2之间包括V3,V3能使液晶面板达到最大透过率;
在第二子工作阶段之前,第一电压信号的数值为V4,其中,0<|V3|<|V4|≤|V2|。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0,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驱动方法对应的又一种时序图,在第二子工作阶段之前,第一电压信号的数值为V4,其中,0<|V1|<|V4|≤|V3|。
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能使液晶面板达到最大透过率时对应的第一电压信号数值为V3,那么结合图6、图9和图10可知,在第二子工作阶段t12之前,使第一电压信号的数值满足0<|V3|<|V4|≤|V2|,即第一电压信号的数值V4比液晶面板达到最大透过率时对应的第一电压信号数值V3大一点,且在第二子工作阶段t12放电过程的电压变化值ΔV≤(V2-V1)即可,这样可以使第二子工作阶段t12维持的时间更长,更进一步的减少液晶面板的功耗;
或者在第二子工作阶段t12之前,使第一电压信号的数值满足0<|V1|<|V4|≤|V3|,即第一电压信号的数值V4比液晶面板达到最大透过率时对应的第一电压信号数值V3小一点,但还是比液晶面板达到达标透过率时对应的第一电压信号数值V1大,且在第二子工作阶段t12放电过程的电压变化值ΔV≤(V2-V1),这样也可以使第二子工作阶段t12维持的时间更长,相应的减少液晶面板的功耗。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1,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驱动方法对应的又一种时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工作阶段t1还包括第三子工作阶段t13,在第三子工作阶段t13中,数据线S的电压信号为第二电压信号,第二电压信号与第一电压信号极性相反,且能使液晶面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固定阈值。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子工作阶段t11的数据线S电压信号极性相同,为了防止长时间由相同极性的数据线S电压信号造成的液晶极化,在第一工作阶段t1内加入第三子工作阶段t13,在第三子工作阶段t13中,数据线S的电压信号为第二电压信号,第二电压信号与第一电压信号极性相反,从而避免了液晶极化对液晶面板造成的显示不佳的影响。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2,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驱动方法对应的又一种时序图,本实施例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驱动方法得第一工作阶段t1可以同时包括第一子工作阶段t11、第二子工作阶段t12、第三子工作阶段t13,可依次为第一子工作阶段t11、第二子工作阶段t12、第三子工作阶段t13、第二子工作阶段t12、第一子工作阶段t11、第二子工作阶段t12、第三子工作阶段t13、第二子工作阶段t12循环,也可为其他三种子工作阶段的组合形式,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液晶面板功耗的同时,避免液晶极化对液晶面板造成的显示不佳的影响,提高显示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电压信号与第一电压信号的绝对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能使能使液晶面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固定阈值即可。若第二电压信号与第一电压信号的绝对值相同,则可以使数据线S的电压信号在不同极性电压之间切换时更稳定。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3,图13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打印产品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产品包括与液晶面板11轮廓一致的截面B和与液晶面板11轮廓不一致的截面A,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方法,包括上述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还包括在第一工作阶段t1,打印与液晶面板11轮廓一致的截面B,液晶面板11全部透光,光线Y穿过液晶面板11照射到打印机台,并进行感光打印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感光打印操作的具体原理可参考图5所示,其中,本实施例的打印机台可包括图5所示的液态感光树脂槽12、感光树脂材料13、成型器件托板14。
本实施例中,由于需打印的产品截面B与液晶面板11轮廓一致,因此可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的在第一工作阶段t1的驱动方法,从而降低作为3D打印光阀用的液晶面板11的功耗,节约3D打印的成本。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7和图13,本实施例的3D打印方法,还包括在第二工作阶段t2,打印与液晶面板11轮廓不一致的截面A,通过提供不同的数据线S电压信号,使液晶面板11部分透光,光线穿过液晶面板11照射到打印机台,并进行感光打印操作。
本实施例说明了当需打印的产品同时包括与液晶面板11轮廓一致的截面B和与液晶面板11轮廓不一致的截面A时,打印与液晶面板11轮廓一致的截面B,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在第一工作阶段t1的驱动方法,但是在打印与液晶面板11轮廓不一致的截面A时,仍然可以采用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在第一工作阶段t2的驱动方法,通过两个工作阶段的配合打印出所需的产品,也能相应降低液晶面板11的功耗。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4,图14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打印产品的另一种原理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打印如图13所示的同时包括与液晶面板轮廓一致的截面B和与液晶面板11轮廓不一致的截面A的产品时,可以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工作阶段t1的驱动方法,具体如下:
在第一工作阶段t1,使用如图14所示的挡光模具15(挡光模具15可为板状结构,挡光模具15包括镂空部151,且镂空部151形状与产品截面A的形状一致)打印与液晶面板11轮廓不一致的截面A,光线穿过液晶面板11和挡光模具15的镂空部151照射到打印机台上,并进行感光打印操作;打印与液晶面板11轮廓一致的截面B时,移走挡光模具15,液晶面板11全部透光,光线Y穿过液晶面板11照射到打印机台,并进行感光打印操作。
本实施例使用了挡光模具15后,在使用时,无论打印产品的截面是否与液晶面板11轮廓一致,均可采用在第一工作阶段t1的低功耗的驱动方法进行3D打印操作,从而大大减少了液晶面板的功耗,节约了3D打印的成本。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4,本实施例中挡光模具15位于打印光源(出射光线Y的结构)和液晶面板11之间。
或者,请参考图15,图15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打印产品的又一种原理示意图,挡光模具15位于液晶面板11和打印机台(图中未示意)之间。
本实施例中,挡光模具15设置的位置有图14和图15两种选择,图14是挡光模具15位于打印光源(出射光线Y的结构)和液晶面板11之间,出射光线Y先经挡光模具15筛选之后射入液晶面板11,使液晶面板11上只显示与产品截面A形状一致的图形,然后进行感光打印操作。图15是挡光模具15位于液晶面板11和打印机台(图中未示意)之间,出射光线Y射入液晶面板11,使液晶面板11上先显示与液晶面板11轮廓一致的图形,然后经挡光模具15筛选之后,形成与产品截面A形状一致的图形至打印机台,进行感光打印操作。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及3D打印方法,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中的驱动方法相比,通过减小数据线的信号切换频率,以降低作为3D打印光阀用的液晶面板的功耗,节约3D打印的成本,同时,为了使在数据线的信号不切换或者切换周期很长的第一子工作阶段内,该液晶面板的透过率仍能达到固定阈值,限定了在该第一子工作阶段内数据线的电压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该第一电压信号能使液晶面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固定阈值,以实现液态感光树脂槽内感光树脂材料在预设区域的固化成型,从而保证了3D打印的实现。与现有技术的3D打印方法相比,通过采用低功耗的驱动方法,节约了3D打印的成本。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9)
1.一种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包括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
所述驱动方法至少包括第一工作阶段,在所述第一工作阶段中,所述数据线的信号切换频率为0-30Hz;
所述第一工作阶段至少包括第一子工作阶段,在所述第一子工作阶段中,所述数据线的电压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能使所述液晶面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固定阈值;
所述第一工作阶段由单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子工作阶段构成;
所述第一工作阶段还包括第二子工作阶段,在所述第二子工作阶段中,所述数据线的电压信号截止;
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数值变化范围为V1-V2,所述V1和所述V2之间包括V3,所述V3能使所述液晶面板达到最大透过率;
在所述第二子工作阶段之前,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数值为V4,其中,
0<|V3|<|V4|≤|V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阶段中,所述数据线的信号切换频率为1-10Hz。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第二工作阶段,在所述第二工作阶段中,所述数据线的信号切换频率与所述多条扫描线的扫描频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模式包括TN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阶段还包括第三子工作阶段,在所述第三子工作阶段中,所述数据线的电压信号为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极性相反,且能使所述液晶面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固定阈值。
6.一种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工作阶段,打印与所述液晶面板轮廓一致的截面,所述液晶面板全部透光,光线穿过所述液晶面板照射到打印机台,并进行感光打印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第二工作阶段,打印与所述液晶面板轮廓不一致的截面,通过提供不同的数据线电压信号,使所述液晶面板部分透光,光线穿过所述液晶面板照射到打印机台,并进行感光打印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工作阶段,使用挡光模具,打印与所述液晶面板轮廓不一致的截面,光线穿过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挡光模具照射到打印机台上,并进行感光打印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模具位于打印光源和所述液晶面板之间;或者,
所述挡光模具位于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打印机台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21025.6A CN108919537B (zh) | 2018-07-24 | 2018-07-24 | 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及3d打印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21025.6A CN108919537B (zh) | 2018-07-24 | 2018-07-24 | 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及3d打印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19537A CN108919537A (zh) | 2018-11-30 |
CN108919537B true CN108919537B (zh) | 2021-07-30 |
Family
ID=64417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21025.6A Active CN108919537B (zh) | 2018-07-24 | 2018-07-24 | 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及3d打印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19537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697483U (zh) * | 2013-12-03 | 2014-07-09 | 上海普利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光固化型3d打印设备及其成像系统 |
CN104760291A (zh) * | 2015-04-24 | 2015-07-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3d打印装置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11785B2 (ja) * | 2001-09-18 | 2008-07-0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05711088B (zh) * | 2014-12-02 | 2019-12-17 | 北京十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 |
CN104608386A (zh) * | 2015-02-10 | 2015-05-13 | 北京化工大学 | Lcd屏幕选择性光固化3d打印机 |
CN104749803A (zh) * | 2015-04-21 | 2015-07-0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3d打印装置的成像系统、成像方法及3d打印装置 |
KR20170028097A (ko) * | 2015-09-03 | 2017-03-13 | 실리콘 디스플레이 (주) | 3d 프린터의 lcd 유닛 |
CN107358922A (zh) * | 2016-05-09 | 2017-11-17 |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
-
2018
- 2018-07-24 CN CN201810821025.6A patent/CN1089195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697483U (zh) * | 2013-12-03 | 2014-07-09 | 上海普利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光固化型3d打印设备及其成像系统 |
CN104760291A (zh) * | 2015-04-24 | 2015-07-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3d打印装置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19537A (zh) | 2018-1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22922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 |
CN100555393C (zh) | 用于驱动显示光学装置的设备和方法 | |
JP5478788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 | |
KR101604140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04977763B (zh) | 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液晶显示器 | |
US20120092392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 |
US8988617B2 (en) |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 |
JP5288850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 | |
CN1525243A (zh) |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 |
US20070103631A1 (en) | Thin film transistor panel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ing the same | |
CN104297969A (zh)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放电方法和显示装置 | |
US9886926B2 (en) | Arr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 |
CN102663983A (zh) | 3d过电压确定方法、液晶显示器驱动方法、系统、电视机 | |
CN108919537B (zh) | 3d打印用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及3d打印方法 | |
CN1637477B (zh) | 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 |
KR101121855B1 (ko) | 폴리머 네트워크 액정 구동 장치 및 구동 방법과 폴리머 네트워크 액정 패널 | |
US20040207593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JP5288849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 | |
CN110415661A (zh)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612193A (zh) | 图像信号修正电路、图像处理方法、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 |
JP2011524545A (ja)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映像表示方法 | |
CN100377195C (zh) | 驱动液晶显示器的方法 | |
CN104064154B (zh) | 液晶面板的电路结构及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 | |
US7420531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 |
US20160005366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and active shutter three-dimensional (3d) lcd display apparatu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