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01071B - 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01071B CN108901071B CN201810678798.3A CN201810678798A CN108901071B CN 108901071 B CN108901071 B CN 108901071B CN 201810678798 A CN201810678798 A CN 201810678798A CN 108901071 B CN108901071 B CN 1089010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transmission control
- control information
- semi
- channel measur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9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85 persist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包括接收第一传输控制信息;在该第一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关联第一预设类型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一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一预设规则。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对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的通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信道测量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的传输效果与信道环境密切相关,因此,选择与信道环境相适配的传输参数对于无线通信而言至观重要。举例来说,在信道环境较好时,可以选用较为激进的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以提高传输吞吐量;在信道环境较差时,可以选用较为保守的MCS,以提高传输鲁棒性。
现有无线通信系统通常使用,例如但不限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来表征信道环境。举例来说,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可以包括,例如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之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预编码类型指示(Precoding Type Indicator,PTI)、CSI参考信号资源指示(CSI-RSResource Indicator,CRI)和秩指示(Rank Indication,RI)。
现有的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无线通信系统通常采用动态信道测量方式确定CSI。依照动态信道测量,接入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CSI测量指示,在收到该测量指示后,用户设备根据接入设备发射的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进行信道测量,获得CSI,并将该CSI反馈给接入设备。每一次动态信道测量都需要接入设备触发,因此动态信道测量也可以称为非周期测量。
为适应未来的通信需求,下一代无线通信标准正在探索半静态(SemiPersistent)信道测量的可能性。区别于动态信道测量,在半静态信道测量中,用户设备根据预设的周期测量并反馈CSI,因此半静态信道测量也可以称为周期测量。不难想象,相比动态信道测量,半静态信道测量有助于降低信道测量所带来的信令开销。
然而,半静态信道测量尚处于研发阶段,诸多细节有待明确。举例来说,通过何种方式告知用户设备采用半静态信道测量,就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可以实现对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的通知。
同时,提供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可以实现对停止半静态信道测量的通知。
同时,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可以实现对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的通知。
同时,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可以实现对停止半静态信道测量的通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传输控制信息;
在该第一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之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关联第一预设类型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
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一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一预设规则。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预设类型的RNTI为下列类型的RNTI之中之一:
小区RNTI;
半静态调度小区RNTI;
上行半静态调度车联网RNTI;
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组信息包括发射功率控制TPC信息、解调参考信号DMRS循环移位信息、调制编码方式MCS信息和CSI请求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一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一预设规则包括:
TPC信息的值为第一预设值;
DMRS循环移位信息的值为第二预设值;
MCS信息的值处于第三预设区间;
CSI请求信息的值为第四预设值。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包括:
接收第二传输控制信息;
在该第二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停止第二半静态信道测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之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关联第二预设类型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
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二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二预设规则。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预设类型的RNTI为下列类型的RNTI之中之一:
小区RNTI;
半静态调度小区RNTI;
上行半静态调度车联网RNTI;
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包括发射功率控制TPC信息、解调参考信号DMRS循环移位信息、调制编码方式MCS信息和资源分配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二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二预设规则包括:
TPC信息的值为第五预设值;
DMRS循环移位信息的值为第六预设值;
MCS信息的值处于第七预设区间;
资源分配信息的值为第八预设值。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包括:
生成第一传输控制信息;
发送第一传输控制信息,其中,第一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便用于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关联第一预设类型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一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一预设规则。
相关技术特征可参考上文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包括:
生成第二传输控制信息;
发送第二传输控制信息,其中,第二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以便用于停止半静态信道测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关联第二预设类型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二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二预设规则。
相关技术特征可参考上文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配置方法,包括:
接收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配置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配置方法,包括:
生成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
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传输控制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在该第一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之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关联第一预设类型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
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一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一预设规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二传输控制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在该第二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停止第二半静态信道测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之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关联第二预设类型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
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二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二预设规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接入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生成第一传输控制信息;
收发模块,用于发送第一传输控制信息,其中,第一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便用于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关联第一预设类型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一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一预设规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接入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生成第二传输控制信息;
收发模块,用于发送第二传输控制信息,其中,第二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以便用于停止半静态信道测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关联第二预设类型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二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二预设规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配置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接入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生成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
收发模块,用于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第一传输控制信息;
处理器,用于在该第一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之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关联第一预设类型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
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一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一预设规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第二传输控制信息;
处理器,用于在该第二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停止第二半静态信道测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之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关联第二预设类型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
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二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二预设规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接入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生成第一传输控制信息;
收发器,用于发送第一传输控制信息,其中,第一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便用于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关联第一预设类型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一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一预设规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十六方面,提供一种接入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生成第二传输控制信息;
收发器,用于发送第二传输控制信息,其中,第二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以便用于停止半静态信道测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关联第二预设类型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二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二预设规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十七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配置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十八方面,提供一种接入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生成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
收发器,用于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处理器可用于进行,例如但不限于,基带相关处理,收发器可用于进行,例如但不限于,射频收发。上述器件可以分别设置在彼此独立的芯片上,也可以至少部分的或者全部的设置在同一块芯片上。例如,处理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模拟基带处理器和数字基带处理器,其中模拟基带处理器可以与收发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数字基带处理器可以设置在独立的芯片上。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在同一块芯片上集成的器件越来越多,例如,数字基带处理器可以与多种应用处理器(例如但不限于图形处理器,多媒体处理器等)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之上。这样的芯片可以称为系统芯片(System onChip)。将各个器件独立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还是整合设置在一个或者多个芯片上,往往取决于产品设计的具体需要。本发明实施例对上述器件的具体实现形式不做限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十九方面,提供一种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各种方法。在执行这些方法的过程中,上述方法中有关发送上述信息和接收上述信息的过程,可以理解为由处理器输出上述信息的过程,以及处理器接收输入的上述信息过程。具体来说,在输出上述信息时,处理器将该上述信息输出给收发器,以便由收发器进行发射。更进一步的,该上述信息在由处理器输出之后,还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的处理,然后才到达收发器。类似的,处理器接收输入的上述信息时,收发器接收该上述信息,并将其输入处理器。更进一步的,在收发器收到该上述信息之后,该上述信息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的处理,然后才输入处理器。
基于上述原理,举例来说,前述方法中提及的接收第一传输控制信息可以理解为处理器接收输入的第一传输控制信息。又例如,发送第一传输控制信息可以理解为处理器输出第一传输控制信息。
如此一来,对于处理器所涉及的发射、发送和接收等操作,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或者,如果未与其在相关描述中的实际作用或者内在逻辑相抵触,则均可以更加一般性的理解为处理器输出和接收输入等操作,而不是直接由射频电路和天线所进行的发射、发送和接收操作。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是专门用于执行这些方法的处理器,也可以是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来执行这些方法的处理器,例如通用处理器。上述存储器可以为非瞬时性(non-transitory)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发明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十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种方法。更进一步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非瞬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十一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种方法。
由此可见,针对半静态信道测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可以通知用户设备启动和/或停止半静态信道测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网络的示范性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信道测量方法的示范性流程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信道测量方法的示范性流程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信道测量方法的示范性流程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信道测量方法的示范性流程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信道测量方法的示范性流程图;
图7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配置方法的示范性流程图;
图8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配置方法的示范性流程图;
图9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示范性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示范性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正处于研发阶段的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又可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或者5G系统。最新研究进展显示,下一代无线通信标准支持半静态信道测量,并且半静态信道测量得到的CSI可以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进行传送。在支持半静态信道测量时,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通知用户设备启动和停止半静态信道测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下文就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网络100的示范性示意图。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网络100包括基站102~106和终端设备108~122,其中,基站102~106彼此之间可通过回程(backhaul)链路(如基站102~106彼此之间的直线所示)进行通信,该回程链路可以是有线回程链路(例如光纤、铜缆),也可以是无线回程链路(例如微波)。终端设备108~122可通过无线链路(如基站102~106与终端设备108~122之间的折线所示)与对应的基站102~106通信。
基站102~106通常作为接入设备来为通常作为用户设备的终端设备108~122提供无线接入服务。具体来说,每个基站都对应一个服务覆盖区域(又可称为蜂窝,如图1中各椭圆区域所示),进入该区域的终端设备可通过无线信号与基站通信,以此来接受基站提供的无线接入服务。基站的服务覆盖区域之间可能存在交叠,处于交叠区域内的终端设备可收到来自多个基站的无线信号,因此这些基站可以进行相互协同,以此来为该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例如,多个基站可以采用多点协作(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技术为处于上述交叠区域的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例如,如图1所示,基站102与基站104的服务覆盖区域存在交叠,终端设备112便处于该交叠区域之内,因此终端设备112可以收到来自基站102和基站104的无线信号,基站102和基站104可以进行相互协同,来为终端设备112提供服务。又例如,如图1所示,基站102、基站104和基站106的服务覆盖区域存在一个共同的交叠区域,终端设备120便处于该交叠区域之内,因此终端设备120可以收到来自基站102、104和106的无线信号,基站102、104和106可以进行相互协同,来为终端设备120提供服务。
依赖于所使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基站又可称为节点B(NodeB),演进节点B(evolvedNodeB,eNodeB)以及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此外,根据所提供的服务覆盖区域的大小,基站又可分为用于提供宏蜂窝(Macro cell)的宏基站、用于提供微蜂窝(Pico cell)的微基站和用于提供毫微微蜂窝(Femto cell)的毫微微基站等。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未来的基站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名称。
终端设备108~122可以是具备无线通信功能的各种无线通信设备,例如但不限于移动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无线数据卡、无线调制解调器(Modulator demodulator,Modem)或者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等。随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和车联网(Vehicle-to-everything,V2X)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之前不具备通信功能的设备,例如但不限于,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工具设备、服务设备和服务设施,开始通过配置无线通信单元来获得无线通信功能,从而可以接入无线通信网络,接受远程控制。此类设备因配置有无线通信单元而具备无线通信功能,因此也属于无线通信设备的范畴。此外,终端设备108~122还可以称为移动台、移动设备、移动终端、无线终端、手持设备、客户端等。
基站102~106,和终端设备108~122均可配置有多根天线,以支持MIMO(多入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进一步的说,基站102~106和终端设备108~122既可以支持单用户MIMO(Single-User MIMO,SU-MIMO)技术,也可以支持多用户MIMO(Multi-User MIMO,MU-MIMO),其中MU-MIMO可以基于空分多址(Spac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SDMA)技术来实现。由于配置有多根天线,基站102~106和终端设备108~122还可灵活支持单入单出(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SISO)技术、单入多出(Single InputMultiple Output,SIMO)和多入单出(Multiple Input Single Output,MISO)技术,以实现各种分集(例如但不限于发射分集和接收分集)和复用技术,其中分集技术可以包括例如但不限于发射分集(Transmit Diversity,TD)技术和接收分集(Receive Diversity,RD)技术,复用技术可以是空间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技术。而且上述各种技术还可以包括多种实现方案,例如发射分集技术可以包括,例如但不限于,空时发射分集(Space-TimeTransmit Diversity,STTD)、空频发射分集(Space-Frequency Transmit Diversity,SFTD)、时间切换发射分集(Time Switched Transmit Diversity,TSTD)、频率切换发射分集(Frequency Switch Transmit Diversity,FSTD)、正交发射分集(Orthogonal TransmitDiversity,OTD)、循环延迟分集(Cyclic Delay Diversity,CDD)等分集方式,以及上述各种分集方式经过衍生、演进以及组合后获得的分集方式。例如,目前LTE(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标准便采用了空时块编码(Space Time Block Coding,STBC)、空频块编码(Space Frequency Block Coding,SFBC)和CDD等发射分集方式。上文以举例的方式对发射分集进行了的概括性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除上述实例外,发射分集还包括其他多种实现方式。因此,上述介绍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本发明技术方案应理解为适用于各种可能的发射分集方案。
此外,基站102~106和终端设备108~122可采用各种无线通信技术进行通信,例如但不限于,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技术、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技术、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技术、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SC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DMA,OFDMA)技术、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DMA,SC-FDMA)技术、空分多址(Spac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SDMA)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演进及衍生技术等。上述无线通信技术作为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被众多无线通信标准所采纳,从而构建出了在今天广为人们所熟知的各种无线通信系统(或者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CDMA2000、宽带CDMA(Wideband CDMA,WCDMA)、由802.22系列标准中定义的WiFi、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WiMAX)、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LTE升级版(LTE-Advanced,LTE-A)以及这些无线通信系统的演进系统等。如无特别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应用于上述各种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系统。此外,术语“系统”和“网络”可以相互替换。
应注意,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网络100仅用于举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无线通信网络100还可能包括其他设备,同时也可根据具体需要来配置基站和终端设备的数量。
图2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信道测量方法200的示范性流程图。如图2所示,方法200由接入设备和用户设备配合执行,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接入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基站102~106,用户设备可以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08~122。
步骤202,接入设备生成第一传输控制信息。
具体来说,该第一传输控制信息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
步骤204,接入设备发送第一传输控制信息,其中,该第一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便用于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上述第一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之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传输控制信息关联第一预设类型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RNTI);
第一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一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一预设规则。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第一预设条件可以是上述条件之中的任一条件。此外,上述第一预设条件也可以是上述条件的组合,换句话说,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意味着需要同时满足上述各个条件。同时,第一预设条件还可以包含其他条件。举例来说,如果第一传输控制信息为DCI,则上述其他条件可以包含例如DCI的格式为预设格式。通常来说,存在多种格式的DCI,格式不同,DCI的功能也不同,例如,用于对PUSCH进行调度的DCI具有特定的格式。更进一步的,上述预设格式可以是已有格式,有可以是一种新格式。
上述第一个条件与RNTI有关。通常来说,传输控制信息与一个RNTI相关联,该RNTI用于指示该传输控制信息所指向的用户设备,即该传输控制信息应由该用户设备接收。RNTI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进行传送。例如,该RNTI可以作为一个信息字段直接携带在传输控制信息之中。又例如,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标准中,接入设备可以使用RNTI对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字段进行加扰,从而通过CRC字段来传送RNTI。相关技术内容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对RNTI的具体传送方式不做限定。
一般来说,存在多种类型的RNTI,不同类型的RNTI具有不同的功能。举例来说,在LTE标准中,RNTI包括,例如但不限于,寻呼RNTI(Paging RNTI,P-RNTI)、系统信息RNTI(System Information RNTI,SI-RNTI)、随机接入RNTI(Random Access RNTI,RA-RNTI)、小区RNTI(Cell RNTI,C-RNTI)、半静态调度小区RNTI(Semi Persistent Scheduling C-RNTI,SPS-C-RNTI)和上行半静态调度车联网RNTI(UpLink Semi Persistent SchedulingV2X RNTI,UL-SPS-V-RNTI)等。同时,可以为同一用户设备分配多个RNTI,这些RNTI的类型彼此不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一预设类型的RNTI可以是以下类型的RNTI其中之一:
C-RNTI;
SPS-C-RNTI;
UL-SPS-V-RNTI;
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
其中,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是本发明实施例引入的一种新型RNTI。这种RNTI可以由接入设备为用户设备分配,具体的分配流程会在下文进行详细描述。此外,这种RNTI也可以由用户设备根据可用于标识该用户设备的其他用户标识来获得,其中上述其他用户标识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其他类型的RNTI。不难理解,可以构建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与上述其他用户标识的对应表,以便用户设备根据其他用户标识查找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此外,用户设备也可以基于预设的生成规则,根据其他用户标识生成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同时,还可以为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和停止半静态信道测量设置不同的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例如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和停止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在这种情况下,在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时,使用的第一预设类型的RNTI为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在停止半静态测量时,使用的第一预设类型的RNTI为停止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
上述第二个条件与第一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一组信息的值有关,具体来说,这些信息的值需要符合第一预设规则,例如,上述第一组信息可以包括发射功率控制(TransmitPower Control,TPC)信息、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循环移位信息、MCS信息和CSI请求信息。上述信息的值符合第一预设规则,可以是,发射功率控制信息的值为第一预设值,解调参考信号循环移位信息的值为第二预设值,调制编码方式MCS信息的值处于第三预设区间,且CSI请求信息的值为第四预设值。
作为替代的,又例如,上述第一组信息可以包括下列信息之中的至少一种,新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NDI)信息、TPC信息、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信息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进程号信息。上述信息的值符合第一预设规则,可以是,NDI信息的值为第三十一预设值(例如该信息的所有比特设置为0),TPC信息的值为第三十二预设值(例如该信息的所有比特设置为0),冗余版本的值为第三十三预设值(例如该信息的所有比特设置为0),且HARQ信息的值为第三十四预设值(例如该信息的所有比特设置为0)。
有关上述信息的技术内容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具体来说,TPC信息可以参考LTE标准中的用于被调度PUSCH的TPC命令(TPC command for scheduled PUSCH)信息,DMRS循环移位信息可以参考LTE标准中的循环移位(Cyclic shift DMRS)信息,MCS信息可以参考LTE标准中的调制编码方式和冗余版本(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nd RedundancyVersion)信息,CSI请求信息可以参考LTE标准中的CSI请求(CSI request)信息。本文提到的第一组信息、第二组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的功能和含义可以参考LTE标准或者最新的NR相关标准或者提案中的有关定义,在此不再一一描述。上述信息的技术内容已经在现有技术中进行了清楚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应注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除上述第一组信息之外,第一传输控制信息还可以包含其他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传输控制信息所包含的信息内容不做限定。此外,第一传输控制信息所在的传输单元(例如但不限于子帧)所承载的数据可以只包含首次发送的数据,而不包含重传的数据。换句话说,第一传输控制信息所在的传输单元仅用于进行首次传输,而不用于进行重传。此外,上述传输单元只承载上行调度信息,不承载下行调度信息。再例如,上述传输单元不承载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信息。第一传输控制信息的上述特性与现有的DCI format 0相似,因此可以参考现有的DCI format 0来了解第一传输控制信息所包含的信息内容。
此外,上述第一组信息可以包含至少一种信息。不难理解,还可以引入至少一种新的信息来实现上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第一组信息可以沿用已有的信息,也可以使用新引入的信息,或者上述二者的组合。例如,当上述第一组信息包含一个信息,该信息为新引入的信息,则上述第一预设规则可以设置成该信息取预设值。例如,如果该信息包含2比特,则上述第一预设规则可以设置成,当该2比特为01时,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
第一预设条件的一个具体实例如下:
表1
由上例可知,第一预设条件对上述四种信息的取值进行了限定,同时将DCI格式限定为格式0。
应注意,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启动一个或多个半静态信道测量。在这种情况下,在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时,还可以对所要启动的半静态信道测量进行指示,例如指示该半静态信道测量的标识。这个标识可以是全新设计的标识,也可以是与所要启动的半静态信道测量相关联的其他标识。例如,信道测量需要基于一些基础测量信息来进行,可以借助对这些基础测量信息的指示,来指示所要启动的半静态信道测量。举例来说,信道测量需要基于相关的信道测量资源来进行,需要测量和报告的信道状态相关信息可以由相关测量报告设置来定义,测量对象可以是信道测量,也可以是干扰测量,因此可以预先将信道测量资源、测量报告设置、测量属性以及可能相关的其他内容关联起来,构建相关的信息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对这个信息组的指示来指代所要启动的半静态信道测量。举例来说,可以对上述信息组设置一个标识,在这种情况下,便可以根据该标识来指代所要启动的半静态信道测量。例如,根据NR标准的最新研究进展,上述关联在一起的一组信息可以设置成一个触发状态(Trigger State),也可以设置成一个测量链接(Measurement Link),因此可以通过对该触发状态或者测量链接的指示来指示所要启动的半静态信道测量,例如,在指示过程中,可以指示该触发状态的标识,或者测量链接的标识。因此,第一传输控制信息还可以包含对所要启动的半静态信道测量的指示。更进一步的,该指示可以具体为对所要启动的半静态信道测量相关联的信息的指示,例如但不限于,对至少一项基础测量信息的指示,例如但不限于上文所述的触发状态或者测量链接等。更进一步的,上述指示可以包含在CSI请求信息中。
步骤206,用户设备接收第一传输控制信息。
步骤208,用户设备在该传输控制信息满足上述第一预设条件时,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
不难理解,步骤202~208为半静态信道测量的启动流程。
步骤210,用户设备基于预设的周期向接入设备反馈CSI,接入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基于预设的周期反馈的CSI。
具体来说,在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之后,用户设备根据预设的周期测量CSI并将其反馈给接入设备。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预设的周期可以是通信协议中规定并在用户设备和接入设备出厂前提前写入这些设备的,也可以是在接入设备与用户设备的交互过程中,由接入设备配置给用户设备的。此外,接入设备也可以提前为用户设备配置多个预设的周期,并且在交互过程中向用户设备指示应该使用的预设的周期。本发明实施例对上述周期的具体设置方法不做限定。
应注意,用户设备在进行半静态信道测量期间,也可以根据接入设备的指示进行动态信道测量。当用户设备在上报基于半静态信道测量获得的CSI时一同上报基于动态信道测量获得的CSI时,接入设备将收到这两种CSI。在这种情况下,接入设备可以根据在两种CSI之中选择一种(例如优先选择基于动态信道测量获得的CSI),也可以结合两种CSI确定最终使用的CSI,例如计算两种CSI的平均值等,本发明实施例对结合两种CSI确定最终使用的CSI的具体方式不做确定。
此外,在进行半静态信道测量过程中,如果接入设备接连若干次未接收到用户设备上报的CSI,则接入设备可以停止半静态信道测量。在停止半静态信道测量时,可以采用下面将要描述的半静态信道测量的停止流程,也可以忽略用户设备后续反馈的CSI。本发明实施例对这种情况下接入设备停止半静态信道测量的具体操作不做限定。其中,上述若干次可以是一次或者多次,具体次数可以在通信协议中预先设置。此外,接入设备也可以将该值配置给用户设备,例如但不限于下文将要描述的物理层信令、媒体访问控制层信令或者无线资源控制信令。
步骤210可以称为半静态信道测量的测量流程,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步骤210可以执行至少一次。
步骤212,接入设备生成第二传输控制信息。
具体来说,与第一传输控制信息类似,该第二传输控制信息也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DCI。
步骤214,接入设备发送第二传输控制信息,其中,该第二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以便用于停止半静态信道测量,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之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关联第二预设类型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
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二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二预设规则。
类似于第一预设条件,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第二预设条件可以是上述条件之中的任一条件。此外,上述第二预设条件也可以是上述条件的组合,换句话说,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意味着需要同时满足上述各个条件。同时,第二预设条件还可以包含其他条件。举例来说,如果第二传输控制信息为DCI,则上述其他条件可以包含例如DCI的格式(format)为预设格式。更进一步的,上述预设格式可以是已有格式,有可以是一种新格式。
此外,类似于第一预设类型的RNTI,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二预设类型的RNTI可以是以下类型的RNTI其中之一:
C-RNTI;
SPS-C-RNTI;
UL-SPS-V-RNTI;
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
不难理解,无论是第一传输控制信息,还是第二传输控制信息,均指向用户设备。第一传输控制信息中的RNTI与第二传输控制信息中的RNTI可以是相同的RNTI,也可以不同的RNTI。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可以为同一用户设备分配多个RNTI,这些RNTI的类型不同。
上述第二组信息可以包括TPC信息、DMRS循环移位信息、MCS信息和资源分配信息。上述信息符合第二预设规则,可以是,TPC信息的值为第五预设值,DMRS循环移位信息的值为第六预设值,MCS信息的值处于第七预设区间,且资源分配信息的值为第八预设值。
作为替代的,又例如,上述第二组信息可以包括下列信息之中的至少一种,NDI信息、TPC信息、冗余版本信息、HARQ进程号信息、频域资源分配(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assignment)信息、时域资源分配(Time domain resource assignment)信息、调制编码方式信息和天线端口信息(Antenna ports),其中,该天线端口信息用于指示使用的DMRS天线端口。上述信息符合第二预设规则,可以是,NDI信息的值为第三十五预设值(例如该信息的所有比特设置为0),TPC信息的值为第三十六预设值(例如该信息的所有比特设置为0),冗余版本信息的值为第三十七预设值(例如该信息的所有比特设置为0),HARQ进程号信息的值为第三十八预设值(例如该信息的所有比特设置为0),频域资源分配信息的值为第三十九预设值(例如该信息的所有比特设置为1),时域资源分配信息的值为第四十预设值(例如该信息的所有比特设置为1),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的值为第四十一预设值(例如该信息的所有比特设置为1),天线端口信息的值为第四十二预设值(例如该信息的所有比特设置为1)。在上述信息(即NDI信息、TPC信息、冗余版本信息、HARQ进程号信息、频域资源分配信息、时域资源分配信息、调制编码方式信息和天线端口信息之中的至少一种)的基础上,上述第二组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额外的信息,例如但不限于下列信息之中的至少一项,虚拟资源块(Virtual Resource Block,VRB)到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映射信息(VRB-to-PRB mapping)、跳频标志(Frequency hopping flag)信息、预编码信息和层数(Precoding information and number of layers)信息、码块组(Code Block Group,CBG)传输信息(CBG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DMRS序列初始化(DMRS sequenceinitialization)信息、码率关系信息和CSI请求信息。应注意,这些额外信息之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信息可以并不总是出现在传输控制信息(例如第二传输控制信息)之中,其存在与否可以通过其他信息来指示。在包含上述额外的信息的基础上,上述信息符合第二预设规则,还可以额外包括,虚拟资源块到物理资源块映射信息的值为第四十三预设值(例如该信息的所有比特设置为1),跳频标志信息的值为第四十四预设值(例如该信息的所有比特设置为1),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的值为第四十五预设值(例如该信息的所有比特设置为1),CBG传输信息的值为第四十六预设值(例如该信息的所有比特设置为1),DMRS序列初始化信息的值为第四十七预设值(例如该信息的所有比特设置为1),码率关系信息的值为第四十八预设值(例如该信息的所有比特设置为1),CSI请求信息的值为第四十九预设值(例如该信息的所有比特设置为0)。
应注意,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停止一个或多个半静态信道测量。对需要停止的半静态信道测量的指示可以参考上文对需要启动的半静态信道测量的指示,例如需要停止的半静态信道测量的指示,可以采用与上文对需要启动的半静态信道测量的指示相同的指示方式。因此,第二传输控制信息还可以包含对所要停止的半静态信道测量的指示。更进一步的,该指示可以是对所要停止的半静态信道测量相关联的信息的指示,例如但不限于,对至少一项基础测量信息的指示,例如但不限于上文所述的触发状态或者测量链接等。更进一步的,上述指示可以包含在CSI请求信息中。
TPC信息、DMRS循环移位信息和MCS信息的相关内容已经在上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资源分配信息可以参考LTE标准中的资源块分配和调频资源分配(Resource Block Assignment and Hopping Resource Allocation)信息,该信息的技术内容已经在现有技术中进行了清楚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本文提到的第一组信息、第二组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的功能和含义可以参考LTE标准或者最新的NR相关标准或者提案中的有关定义,在此不再一一描述。例如,码率关系信息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beta偏移量指示符(beta_offset indicator),其用于描述上行控制信息(UplinkControl Information,UCI)与PUSCH之间的码率关系。应注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除上述第二组信息之外,第二传输控制信息还可以包含其他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二传输控制信息所包含的信息内容不做限定。
上文提及的TPC信息、DMRS循环移位信息、MCS信息、CSI请求和资源分配信息可以参考现有LTE标准。在下一代无线通信标准中,上述信息的具体含义、名称和信息长度等属性可能发生变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也可应用变化后的上述信息。
此外,上述第二组信息可以包含至少一种信息。不难理解,还可以引入至少一种新的信息来实现上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第二组信息可以沿用已有的信息,也可以使用新引入的信息,或者上述二者的组合。如上文所述,例如,当上述第一组信息包含一个信息,该信息为新引入的信息,则上述第一预设规则可以设置成该信息取预设值。例如,如果该信息包含2比特,则上述第一预设规则可以设置成,当该2比特为01时,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组信息也可以包含该信息,且上述第二预设规则可以设置成,该信息取另一预设值。例如,当该2比特为11时,停止半静态信道测量。
应注意,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的第一组信息中与上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的第二组信息中类型相同的信息(例如TPC信息、DMRS循环移位信息和MCS信息),其在第一传输控制信息中的取值与其在第二传输控制信息中的取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换句话说,上述第一预设值与第五预设值相同或者不同,上述第二预设值与第六预设值相同或者不同,上述第三预设区间与第七预设区间相同或者不同。
此外,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多个预设值之中的每一个预设值,例如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第四预设值、第五预设值、第六预设值或者第八预设值,其对应的具体预设值可能不止一个。例如,可能存在多个第一预设值,在这种情况下,TPC信息的值只要是这些多个第一预设值之中的一个即可。同理,上述多个预设区间之中的每一个预设区间,例如第三预设区间或者第七预设区间,其对应的具体预设区间也可能不止一个。例如,可能存在多个第三预设区间,在这种情况下,MCS信息的值处于这些第三预设区间之中的一个即可。
第二预设条件的一个具体实例如下:
表2
由上例可知,第二预设条件对上述四种信息的取值进行了限定,同时将DCI格式限定为格式0。
步骤216,用户设备接收第二传输控制信息;
步骤218,在该第二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停止半静态信道测量。
不难理解,步骤212~218为半静态信道测量的停止流程。
应注意,图2所示的方法分别规定了半静态信道测量的启动流程和停止流程。然而,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也可以不规定停止流程,并将启动流程视为在启动新的半静态信道测量的同时停止当前的半静态信道测量,其中,当前的半静态信道测量,是指在接收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的时刻以及该时刻之前正在进行的半静态信道测量。如此一来,上文描述的在第一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便具体实现为,在第一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启动新的半静态信道测量并且停止当前的半静态信道测量。
由此可见,针对半静态信道测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可以通知用户设备启动和/或停止半静态信道测量。
为便于理解用户设备在启动和/或停止半静态信道测量过程中执行的操作,下面结合图3和图4对用户设备的具体操作进行描述。
图3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信道测量方法300的示范性流程图。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方法300可由用户设备执行。
步骤302,接收第一传输控制信息;
步骤304,在第一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之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关联第一预设类型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
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一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一预设规则。
方法300中涉及的技术细节已经在上文结合方法200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图4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信道测量方法400的示范性流程图。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方法400可由用户设备执行。
步骤402,接收第二传输控制信息;
步骤404,在第二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停止半静态信道测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之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关联第二预设类型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
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二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二预设规则。
方法400中涉及的技术细节已经在上文结合方法200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为便于理解接入设备在启动和/或停止半静态信道测量过程中执行的操作,下面结合图5和图6对接入设备的具体操作进行描述。
图5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信道测量方法500的示范性流程图。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方法500可由接入设备执行。
步骤502,生成第一传输控制信息;
步骤504,发送第一传输控制信息,其中,第一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便用于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之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关联第一预设类型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
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一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一预设规则。
方法500中涉及的技术细节已经在上文结合方法200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图6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信道测量方法600的示范性流程图。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方法600可由接入设备执行。
步骤602,生成第二传输控制信息;
步骤604,发送第二传输控制信息,其中,第二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以便用于停止半静态信道测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之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关联第二预设类型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
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二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二预设规则。
方法600中涉及的技术细节已经在上文结合方法200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配置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的方法,下面就结合图7和图8对该方法进行描述。
图7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配置方法700的示范性流程图。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方法700可由用户设备执行。
步骤702,接收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
步骤704,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配置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
所述配置信息可以通过,例如但不限于,如下信令之中的一种进行发送:
物理层信令;
媒体访问控制层信令;
无线资源控制信令。
物理层信令也称为第一层(Layer 1,L1)信令,其通常可以由物理层帧中的控制部分来承载。L1信令的典型例子是LTE标准中定义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PDCCH)中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中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在一些情况下,L1信令也可以由物理层帧中的数据部分来承载,例如,UCI有时也可以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来承载。不难看出,L1信令的发送周期或者信令周期通常为物理层帧的周期,因此这种信令通常用于实现一些动态的控制,以传递一些变化频繁的信息,例如,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传送资源分配信息。
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信令属于第二层(Layer 2)信令,其通常可以由,例如但不限于,第二层帧的帧头来承载。上述帧头中还可能携带,例如但不限于,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等信息。除帧头外,第二层帧通常还包含帧体。在一些情况下,L2信令也可以由第二层帧的帧体来承载。第二层信令的典型例子是802.11系列标准中MAC帧的帧头中的帧控制(Frame Control)字段中携带的信令,或者一些协议中定义的MAC控制实体(Control Entity,MAC-CE)。第二层帧通常可以携带在物理层帧的数据部分。上述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媒体访问控制层信令之外的其他第二层信令发送。
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属于第三层(Layer 3)信令,其通常是一些控制消息,L3信令通常可以携带在第二层帧的帧体中。L3信令的发送周期或者控制周期通常较长,适用于发送一些不会频繁发生变化的信息,例如,在现有的一些通信标准中,L3信令通常用于承载一些配置信息。上述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RRC信令之外的其他第三层信令发送。
上文所述仅为物理层信令、MAC层信令、RRC信令、第一层信令、第二层信令和第三层信令的原理性描述,有关三种信令的具体细节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因此本文不再赘述。
图8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配置方法800的示范性流程图。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方法800可由接入设备执行。
步骤802,生成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半静态信道测量RNTI;
步骤804,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有关配置信息和其他特征的相关内容已经在上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可以是上文提到的用户设备,也可以是上文提到的接入设备,下面就结合图9和图10对该通信设备的结构进行描述。
图9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设备900的示范性逻辑结构示意图。在具体实现过程中,通信设备900可以是上文所述的接入设备,也可以上文所述的用户设备。如图9所示,通信设备900包括收发模块902和处理模块904。
当通信设备900为用户设备时,收发模块902可用于执行上述步骤302、402和702,处理模块904用于执行上述步骤304、404和704。
当通信设备900为接入设备时,收发模块902可用于执行上述步骤504、604和804,处理模块904用于执行上述步骤502、602和802。
图10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设备1000的示范性硬件结构示意图。在具体实现过程中,通信设备1000可以是上文所述的接入设备,也可以上文所述的用户设备。如图10所示,通信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1002、收发器1004、多根天线1006,存储器1008、I/O(输入/输出,Input/Output)接口1010和总线1012。存储器1008进一步用于存储指令10082和数据10084。此外,处理器1002、收发器1004、存储器1008和I/O接口1010通过总线1012彼此通信连接,多根天线1006与收发器1004相连。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处理器1002、收发器1004、存储器1008和I/O接口1010也可以采用总线1012之外的其他连接方式彼此通信连接。
处理器10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也可以是专用处理器,例如但不限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此外,处理器1002还可以是多个处理器的组合。处理器1002可以是专门设计用于执行特定步骤和/或操作的处理器,也可以是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1008中存储的指令10082来执行上述特定步骤和/或操作的处理器,处理器1002在执行上述特定步骤和/或操作的过程中可能需要用到数据10084。特别的,处理器1002用于执行处理模块904所执行的操作。
收发器1004通过多根天线1006之中的至少一根天线发送信号,以及通过多根天线1006之中的至少一根天线接收信号。特别的,收发器1004用于执行收发模块902所执行的操作。
存储器1008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存储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非易失性RAM(Non-Volatile RAM,NVRAM)、可编程ROM(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PROM(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M,EEPROM)、闪存、光存储器和寄存器等。存储器1008具体用于存储指令10082和数据10084,处理器1002可以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1008中存储的指令10082,来执行特定步骤和/或操作,在执行上述特定操作和/或步骤的过程中可能需要用到数据10084。
I/O接口1010用于接收来自外围设备的指令和/或数据,以及向外围设备输出指令和/或数据。
应注意,在具体实现过程中,通信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器件,本文不再一一列举。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传输控制信息;
在该第一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
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关联半静态信道测量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和,
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一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一预设规则;
其中,所述第一组信息包括冗余版本RV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号,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一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一预设规则,包括:RV的所有比特为0;HARQ进程号的所有比特为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静态信道测量为一个或者多个。
3.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二传输控制信息;
在该第二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停止第二半静态信道测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
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关联半静态信道测量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和,
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二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二预设规则;
其中,所述第二组信息包括冗余版本RV、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号和调制编码方式MCS,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二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二预设规则,包括:RV的所有比特为0,HARQ进程号的所有比特为0,MCS的所有比特为1。
4.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传输控制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在该第一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
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关联半静态信道测量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和,
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一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一预设规则;
其中,所述第一组信息包括冗余版本RV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号,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一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一预设规则,包括:RV的所有比特为0;HARQ进程号的所有比特为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静态信道测量为一个或者多个。
6.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二传输控制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在该第二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停止第二半静态信道测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
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关联半静态信道测量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和,
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二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二预设规则;
其中,所述第二组信息包括冗余版本RV、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号和调制编码方式MCS,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二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二预设规则,包括:RV的所有比特为0,HARQ进程号的所有比特为0,MCS的所有比特为1。
7.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第一传输控制信息;
处理器,用于在该第一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启动半静态信道测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
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关联半静态信道测量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和,
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一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一预设规则;
其中,所述第一组信息包括冗余版本RV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号,所述第一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一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一预设规则,包括:RV的所有比特为0;HARQ进程号的所有比特为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静态信道测量为一个或者多个。
9.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第二传输控制信息;
处理器,用于在该第二传输控制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停止第二半静态信道测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含下列条件:
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关联半静态信道测量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和,
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二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二预设规则;
其中,所述第二组信息包括冗余版本RV、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号和调制编码方式MCS,所述第二传输控制信息中的第二组信息的值符合第二预设规则,包括:RV的所有比特为0,HARQ进程号的所有比特为0,MCS的所有比特为1。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 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871336 | 2017-10-20 | ||
CN201710987133 | 2017-10-20 | ||
CN201810061105.6A CN109699082A (zh) | 2017-10-20 | 2018-01-22 | 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61105.6A Division CN109699082A (zh) | 2017-10-20 | 2018-01-22 | 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01071A CN108901071A (zh) | 2018-11-27 |
CN108901071B true CN108901071B (zh) | 2020-04-14 |
Family
ID=6376114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678798.3A Active CN108901071B (zh) | 2017-10-20 | 2018-01-22 | 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
CN20181067880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650711B (zh) | 2017-10-20 | 2018-01-22 | 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67880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650711B (zh) | 2017-10-20 | 2018-01-22 | 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8901071B (zh) |
WO (1) | WO201907607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36154B (zh) * | 2019-02-15 | 2021-09-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非授权频段的上行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CN111770577B (zh) * | 2019-03-30 | 2023-12-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确定传输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
WO2020200176A1 (zh) * | 2019-03-30 | 2020-10-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确定传输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88816A (zh) * | 2006-11-15 | 2008-05-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中继方法和中继系统以及中继设备 |
CN102291751A (zh) * | 2010-06-18 | 2011-12-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路测测量结果上报的优化方法、路测系统及路测终端 |
CN102412941A (zh) * | 2010-09-21 | 2012-04-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周期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配置和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2595596A (zh) * | 2011-01-10 | 2012-07-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csi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02595476B (zh) * | 2011-01-10 | 2016-1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376029A (zh) * | 2015-07-21 | 2017-02-01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09165B (zh) * | 2011-08-05 | 2017-11-21 |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信道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EP2763338B1 (en) * | 2011-09-30 | 2018-11-2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3391575B (zh) * | 2012-05-11 | 2018-09-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传输节点信息的配置及上报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设备 |
CN103535065B (zh) * | 2012-05-11 | 2017-11-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测量上报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 |
US9456358B2 (en) * | 2012-08-13 | 2016-09-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activ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SI-RS) configurations |
WO2016117643A1 (ja) * | 2015-01-23 | 2016-07-2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106817722B (zh) * | 2015-11-30 | 2020-04-28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用户设备及其信道测量方法 |
CN106937325B (zh) * | 2015-12-31 | 2020-11-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道测量信息的反馈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
2018
- 2018-01-22 CN CN201810678798.3A patent/CN108901071B/zh active Active
- 2018-01-22 CN CN201810678806.4A patent/CN10865071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8-06-22 WO PCT/CN2018/092312 patent/WO2019076077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88816A (zh) * | 2006-11-15 | 2008-05-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中继方法和中继系统以及中继设备 |
CN102291751A (zh) * | 2010-06-18 | 2011-12-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路测测量结果上报的优化方法、路测系统及路测终端 |
CN102412941A (zh) * | 2010-09-21 | 2012-04-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周期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配置和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2595596A (zh) * | 2011-01-10 | 2012-07-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csi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02595476B (zh) * | 2011-01-10 | 2016-1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376029A (zh) * | 2015-07-21 | 2017-02-01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d2d中继测量的触发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9076077A1 (zh) | 2019-04-25 |
CN108650711B (zh) | 2020-02-14 |
CN108650711A (zh) | 2018-10-12 |
CN108901071A (zh) | 2018-1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39950B2 (en) | Method for configur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ban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
CN110831198A (zh) | 带宽资源切换方法、指示带宽资源切换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 |
US10511411B2 (en) | Method for configur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ban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
US11445396B2 (en) | Channel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0574415B (zh) | 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 |
KR20200099070A (ko) | 업링크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단말 장치와 네트워크 장치 | |
EP4106436B1 (en) |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 |
CN110583076B (zh) |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 |
CN111817798A (zh) |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0933747A (zh) |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08901071B (zh) | 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 |
US11290906B2 (en) | Channel measurement method | |
CN109429338B (zh) | 频带指示方法、频带确定方法、发射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 |
CN109756255B (zh) |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 |
CN111279651B (zh) | 一种用户设备和接入设备 | |
CN109842474B (zh) | 传输指示方法、设备及系统、存储介质 | |
CN111865482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08023619B (zh) | 一种预编码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