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95642B - 风道系统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风道系统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95642B CN108895642B CN201810925593.0A CN201810925593A CN108895642B CN 108895642 B CN108895642 B CN 108895642B CN 201810925593 A CN201810925593 A CN 201810925593A CN 108895642 B CN108895642 B CN 1088956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rt
- valve
- air
- air duct
- valve 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24F2013/143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with electric 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道系统及空调器。风道系统包括:主风道,第一端设置有室外进/排风口、室内进风口,第二端设置有室内出/排风口,主风道内隔板,隔板将主风道分隔为浊风排风风道和滤风风道;环形支路风道,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均与主风道连通,且环形支路风道与主风道的连通位置位于分隔段和室内出/排风口之间;风机,安装在环形支路风道内;第一换向阀,室外进/排风口、室内进风口、浊风排风风道和滤风风道均与第一换向阀连接;第二换向阀,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主风道与环形支路风道连接位置处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均与第二换向阀连接。本发明的风道系统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系统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申请号201620371966.0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新风机的风道切换结构,具有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通过控制风阀的开启闭合实现新风全热交换净化和回风内循环净化两种工作模式的切换。这种方式需要独立设置送风、回风风道,且每个风道需单独安装风机,成本较高且结构复杂。
申请号为201520186838.4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新风换气机,具有室外进新风、室内空气过滤和排浊风三种工作模式,但需要单独设置排风机和送风机,成本较高且结构复杂。排浊风时室内的空气需要首先经过滤网过滤再排到室外,也降低了滤网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系统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新风机的风道的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道系统,包括:主风道,所述主风道的第一端设置有室外进/排风口、室内进风口,所述主风道的第二端设置有室内出/排风口,所述主风道内设置有分隔段,所述分隔段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主风道分隔为浊风排风风道和滤风风道;环形支路风道,所述环形支路风道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均与所述主风道连通,且所述环形支路风道与所述主风道的连通位置位于所述分隔段和所述室内出/排风口之间;风机,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环形支路风道内;第一换向阀,所述室外进/排风口、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浊风排风风道和所述滤风风道均与所述第一换向阀连接;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二端口、所述主风道与所述环形支路风道连接位置处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均与所述第二换向阀连接;其中,所述风道系统包括进新风工作模式、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室外进新风+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以及室内排浊风工作模式,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所述第二换向阀共同作用以控制所述风道系统在所述进新风工作模式、所述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所述室外进新风+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以及所述室内排浊风工作模式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阀包括第一阀口A、第二阀口B、第三阀口C以及第四阀口D,其中,所述第一阀口A与所述室外进/排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B与所述室内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C与所述滤风风道连通,所述第四阀口D与所述浊风排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控制所述第一阀口A、所述第二阀口B、所述第三阀口C以及所述第四阀口D的开闭以控制所述风道系统在所述进新风工作模式、所述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所述室外进新风+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以及所述室内排浊风工作模式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换向阀包括第一阀口E、第二阀口F、第三阀口G以及第四阀口H,其中,所述第一阀口E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F与所述第三端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G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四阀口H与所述第四端口连通;所述第二换向阀控制所述第一阀口E、所述第二阀口F、所述第三阀口G以及所述第四阀口H的开闭以控制所述风道系统在所述进新风工作模式、所述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所述室外进新风+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以及所述室内排浊风工作模式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当所述风道系统处于所述进新风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所述第一阀口A和所述第三阀口C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阀口B和所述第四阀口D均关闭;所述第二换向阀的所述第一阀口E和所述第四阀口H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阀口F和所述第三阀口G均打开且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当所述风道系统处于所述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所述第一阀口A和所述第四阀口D均关闭,所述第二阀口B和所述第三阀口C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换向阀的所述第一阀口E和所述第四阀口H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阀口F和所述第三阀口G均打开且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当所述风道系统处于所述室外进新风+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所述第一阀口A、所述第二阀口B以及所述第三阀口C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所述第四阀口D关闭;所述第二换向阀的所述第一阀口E和所述第四阀口H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阀口F和所述第三阀口G均打开且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当所述风道系统处于所述室内排浊风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所述第一阀口A和所述第四阀口D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阀口B和所述第三阀口C均关闭;所述第二换向阀的所述第一阀口E和所述第二阀口F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三阀口G和所述第四阀口H均打开且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阀处于0°时,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所述第一阀口A和所述第三阀口C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阀口B和所述第四阀口D均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阀沿顺时针旋转30°时,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所述第一阀口A和所述第四阀口D均关闭,所述第二阀口B和所述第三阀口C均打开且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阀沿顺时针旋转0°~30°之间时,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所述第一阀口A、所述第二阀口B以及所述第三阀口C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所述第四阀口D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阀沿逆时针旋转30°时,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所述第一阀口A和所述第四阀口D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阀口B和所述第三阀口C均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滤风风道内设置有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系统还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换向阀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系统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换向阀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风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换向阀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主风道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换向阀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支路风道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内安装有所述风机,所述第三安装孔处设置有风机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支路风道包括折弯段,所述折弯段包括凹槽和盖设在所述凹槽上的风道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主风道包括底板和扣设在所述底板上的盖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风道系统,所述风道系统为上述的风道系统。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本发明中的风道系统中设置有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以及风机,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切换其对应的阀口的开闭,使得风道系统能够在进新风工作模式、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室外进新风+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以及排浊风工作模式之间切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而言,本发明中仅仅通过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的换向作用,并通过开启风机工作,即能够实现风道系统在进新风工作模式、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室外进新风+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以及排浊风工作模式之间切换,结构简单,降低了风道系统的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风道系统的分解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风道系统的立体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风道系统的风机位置处的局部视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换向阀的剖切开部分结构后的立体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风道系统的俯视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换向阀的第一阀口E和第四阀口H连通且第二阀口F和第三阀口G连通时的主视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换向阀的第一阀口E和第二阀口F连通且第三阀口G和第四阀口G连通时的主视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风道系统处于进新风工作模式时的主视图;
图9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风道系统处于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时的主视图;
图10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风道系统处于室外进新风+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时的主视图;
图11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风道系统处于室内排浊风工作模式时的主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主风道;11、室外进/排风口;12、室内进风口;13、室内出/排风口;14、分隔段;141、浊风排风风道;142、滤风风道;143、隔板;15、第三端口;16、第四端口;17、第一安装孔;18、第二安装孔;19、底板;110、盖体;20、环形支路风道;21、第一端口;22、第二端口;23、折弯段;24、风道盖板;25、第三安装孔;26、风机盖板;30、风机;31、风叶;32、第三电机;40、第一换向阀;50、第二换向阀;60、第一电机;70、第二电机;80、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参见图1至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系统,本实施例中的风道系统包括主风道10、环形支路风道20、风机30、第一换向阀40以及第二换向阀50。
主风道10的第一端设置有室外进/排风口11、室内进风口12,主风道10的第二端设置有室内出/排风口13,主风道10内设置有分隔段14,分隔段14内设置有隔板143,隔板143将主风道10分隔为浊风排风风道141和滤风风道142;环形支路风道20具有第一端口21和第二端口22,第一端口21和第二端口22均与主风道10连通,且环形支路风道20与主风道10的连通位置位于分隔段14和室内出/排风口13之间;风机30安装在环形支路风道20内;室外进/排风口11、室内进风口12、浊风排风风道141和滤风风道142均与第一换向阀40连接;第一端口21、第二端口22、主风道10与环形支路风道20连接位置处的第三端口15和第四端口16均与第二换向阀50连接。
参见图8至图11所示,风道系统包括进新风工作模式、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室外进新风+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以及排浊风工作模式,第一换向阀40和第二换向阀50共同作用以控制风道系统在进新风工作模式、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室外进新风+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以及排浊风工作模式之间切换。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风道系统中设置有第一换向阀40、第二换向阀50以及风机30,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换向阀40和第二换向阀50切换其对应的阀口的开闭,使得风道系统能够在进新风工作模式、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室外进新风+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以及排浊风工作模式之间切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而言,本实施例中仅仅通过第一换向阀40、第二换向阀50的换向作用,并通过开启风机30工作,即能够实现风道系统在进新风工作模式、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室外进新风+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以及排浊风工作模式之间切换,结构简单,降低了风道系统的成本。
本实施例中的滤风风道142内设置有过滤网80,便于对流经滤风风道142的空气进行过滤。
参见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换向阀40包括第一阀口A、第二阀口B、第三阀口C以及第四阀口D,其中,第一阀口A与室外进/排风口11,第二阀口B与室内进风口12连通,第三阀口C与滤风风道142连通,第四阀口D与浊风排风风道141连通;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第一换向阀40控制第一阀口A、第二阀口B、第三阀口C以及第四阀口D的开闭以控制风道系统在进新风工作模式、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室外进新风+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以及排浊风工作模式之间切换。
参见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换向阀50包括第一阀口E、第二阀口F、第三阀口G以及第四阀口H,其中,第一阀口E与第一端口21连通,第二阀口F与第三端口15连通,第三阀口G与第二端口22连通,第四阀口H与第四端口16连通;实际工作时,第二换向阀50控制第一阀口E、第二阀口F、第三阀口G以及第四阀口H的开闭以控制风道系统在进新风工作模式、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室外进新风+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以及排浊风工作模式之间切换。
参见图1至图8所示,当本实施例中的风道系统处于进新风工作模式时:第一换向阀40的第一阀口A和第三阀口C均打开且相互连通,第二阀口B和第四阀口D均关闭;第二换向阀50的第一阀口E和第四阀口H均打开且相互连通,第二阀口F和第三阀口G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此时,风机30开始工作,室外空气从室外进/排风口11处进入,从第一换向阀40的第一阀口A流向第三阀口C,从滤风风道142进入到第二换向阀50的第二阀口F,进而从第三阀口G进入环形支路风道20后流经从第二换向阀50的第一阀口E、第四阀口H从主风道10的室内出/排风口13进入室内。
参见图1至图7、图9所示,当本实施例中的风道系统处于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时:第一换向阀40的第一阀口A和第四阀口D均关闭,第二阀口B和第三阀口C均打开且相互连通;第二换向阀50的第一阀口E和第四阀口H均打开且相互连通,第二阀口F和第三阀口G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此时,风机30开始工作,室内空气从室内进风口12处进入,从第一换向阀40的第二阀口B流向第三阀口C,从滤风风道142进入到第二换向阀50的第二阀口F,进而从第三阀口G进入环形支路风道20后流经从第二换向阀50的第一阀口E、第四阀口H从主风道10的室内出/排风口13进入室内。
参见图1至图7、图10所示,当本实施例中的风道系统处于室外进新风+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时:第一换向阀40的第一阀口A、第二阀口B以及第三阀口C均打开且相互连通,第四阀口D关闭;第二换向阀50的第一阀口E和第四阀口H均打开且相互连通,第二阀口F和第三阀口G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此时,风机30开始工作,室内空气从室内进风口12处进入第二阀口B,室外空气从室外进/排风口11处进入第一阀口A,在负压的作用下,从第一换向阀40的第三阀口C进入滤风风道142,然后进入到第二换向阀50的第二阀口F,进而从第三阀口G进入环形支路风道20后流经从第二换向阀50的第一阀口E、第四阀口H从主风道10的室内出/排风口13进入室内。
参见图1至图7、图11所示,当本实施例中的风道系统处于室内排浊风工作模式时:第一换向阀40的第一阀口A和第四阀口D均打开且相互连通,第二阀口B和第三阀口C均关闭;第二换向阀50的第一阀口E和第二阀口F均打开且相互连通,第三阀口G和第四阀口H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此时,风机30开始工作,室内空气从室内出/排风口13处处进入,从第二换向阀50的第四阀口H流向第三阀口G,进入环形支路风道20后,再流经第二换向阀50的第一阀口E,进而从第二阀口F进入到浊风排风风道141后进入到第一换向阀40,从第一换向阀40的第四阀口D流向第一阀口A后从室外进/排风口11排出。在该工作模式下,室内浊气直接通过没有设置过滤网80的浊风排风风道141排出,无需经过过滤网80过滤,提高了过滤网80的使用寿命。
为了便于调节,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换向阀40处于0°时,第一换向阀40的第一阀口A和第三阀口C均打开且相互连通,第二阀口B和第四阀口D均关闭。第一换向阀40沿顺时针旋转30°时,第一换向阀40的第一阀口A和第四阀口D均关闭,第二阀口B和第三阀口C均打开且相互连通。第一换向阀40沿顺时针旋转0°~30°之间时,第一换向阀40的第一阀口A、第二阀口B以及第三阀口C均打开且相互连通,第四阀口D关闭。当第一换向阀40沿逆时针旋转30°时,第一换向阀40的第一阀口A和第四阀口D均打开且相互连通,第二阀口B和第三阀口C均关闭,结构简单,便于调节。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其他调节方式来对第一换向阀40进行换向,只要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次参见图1所示,为了驱动第一换向阀40换向,本实施例中的风道系统还包括第一电机60,该第一电机60与第一换向阀40驱动连接,通过第一电机60带动第一换向阀40转动进行换向,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再次参见图1所示,风道系统还包括第二电机70,该第二电机70与第二换向阀50驱动连接,便于驱动第二换向阀50换向。
参见图1至图7所示,为了便于安装,本实施例中的主风道1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7,第一换向阀40安装在第一安装孔17内。同样地,主风道1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8,第二换向阀50安装在第二安装孔18内,便于对第二换向阀50进行安装。
本实施中的环形支路风道20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25,该第三安装孔25内安装有风机30,第三安装孔25处设置有风机盖板26,便于对风机30进行安装。本实施例中的风机30为离心风机,风机30包括风叶31和第三电机32,通过第三电机32带动风叶31旋转带动空气流动,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为了避让开主风道10,本实施例中的环形支路风道20包括折弯段23,折弯段23包括凹槽和盖设在凹槽上的风道盖板24,通过风道盖板24盖设在凹槽上形成折弯段23的通道,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为了加工形成主风道10,本实施例中的主风道10包括底板19和扣设在底板19上的盖体110,实际加工时,可以在底板19或者盖体110上加工形成凹槽结构,然后将两者扣合组装在一起形成主风道10,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可以知道,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二换向阀50有两个档位,当处于档位1时,第二换向阀50的第二阀口F和第三阀口G均打开且相互连通,第二换向阀50的第一阀口E和第四阀口H均打开且相互连通;当处于档位2时,第二换向阀50的第一阀口E和第二阀口F均打开且相互连通,第三阀口G和第四阀口H均打开且相互连通。
第一换向阀40有四个档位,当第一换向阀40旋转角度为0°,第二换向阀50位于档位1时,风道系统为进新风工作模式,此时第一换向阀40第一阀口A和第三阀口C均打开且相互连通,第二阀口B和第四阀口D均关闭;当第一换向阀40顺时针旋转角度为30°,第二换向阀50位于档位1时,风道系统为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此时第一换向阀40的第一阀口A和第四阀口D均关闭,第二阀口B和第三阀口C均打开且相互连通;当第一换向阀40顺时针旋转角度在0~30°,第二换向阀50位于档位1时,风道系统为室外进新风+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此时第一换向阀40的第一阀口A、第二阀口B以及第三阀口C均打开且相互连通,第四阀口D关闭;当第一换向阀40逆时针旋转角度为30°,第二换向阀50位于档位2时,风道系统为室内排浊风模式,此时,第一换向阀40的第一阀口A和第四阀口D均打开且相互连通,第二阀口B和第三阀口C均关闭。
本发明中的可以将过滤网80安装在室内出/排风口13处,这种方式在四种工作模式下都会对空气进行过滤,过滤网80的使用寿命要短于本发明中最优实施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风道系统,风道系统为上述实施例中的风道系统。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风道系统包括一个主风道、环形支路风道和一个风机。进新风和室内空气循环时空气经过滤网过滤,室内排浊风时浊风不需要经过滤网直接排到室外,提高了过滤网使用寿命,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风道(10),所述主风道(10)的第一端设置有室外进/排风口(11)、室内进风口(12),所述主风道(10)的第二端设置有室内出/排风口(13),所述主风道(10)内设置有分隔段(14),所述分隔段(14)内设置有隔板(143),所述隔板(143)将所述主风道(10)分隔为浊风排风风道(141)和滤风风道(142);
环形支路风道(20),所述环形支路风道(20)具有第一端口(21)和第二端口(22),所述第一端口(21)和所述第二端口(22)均与所述主风道(10)连通,且所述环形支路风道(20)与所述主风道(10)的连通位置位于所述分隔段(14)和所述室内出/排风口(13)之间;
风机(30),所述风机(30)安装在所述环形支路风道(20)内;
第一换向阀(40),所述室外进/排风口(11)、所述室内进风口(12)、所述浊风排风风道(141)和所述滤风风道(142)均与所述第一换向阀(40)连接;
第二换向阀(50),所述第一端口(21)、所述第二端口(22)、所述主风道(10)与所述环形支路风道(20)连接位置处的第三端口(15)和第四端口(16)均与所述第二换向阀(50)连接;
其中,所述风道系统包括进新风工作模式、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室外进新风+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以及室内排浊风工作模式,通过所述第一换向阀(40)和所述第二换向阀(50)分别切换其对应的阀口的开闭,以使所述第一换向阀(40)和所述第二换向阀(50)共同作用以控制所述风道系统在所述进新风工作模式、所述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所述室外进新风+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以及所述室内排浊风工作模式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40)包括第一阀口A、第二阀口B、第三阀口C以及第四阀口D,其中,所述第一阀口A与所述室外进/排风口(11)连通,所述第二阀口B与所述室内进风口(12)连通,所述第三阀口C与所述滤风风道(142)连通,所述第四阀口D与所述浊风排风风道(141)连通;
所述第一换向阀(40)控制所述第一阀口A、所述第二阀口B、所述第三阀口C以及所述第四阀口D的开闭以控制所述风道系统在所述进新风工作模式、所述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所述室外进新风+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以及所述室内排浊风工作模式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向阀(50)包括第一阀口E、第二阀口F、第三阀口G以及第四阀口H,其中,所述第一阀口E与所述第一端口(21)连通,所述第二阀口F与所述第三端口(15)连通,所述第三阀口G与所述第二端口(22)连通,所述第四阀口H与所述第四端口(16)连通;
所述第二换向阀(50)控制所述第一阀口E、所述第二阀口F、所述第三阀口G以及所述第四阀口H的开闭以控制所述风道系统在所述进新风工作模式、所述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所述室外进新风+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以及所述室内排浊风工作模式之间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风道系统处于所述进新风工作模式时:
所述第一换向阀(40)的所述第一阀口A和所述第三阀口C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阀口B和所述第四阀口D均关闭;
所述第二换向阀(50)的所述第一阀口E和所述第四阀口H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阀口F和所述第三阀口G均打开且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风道系统处于所述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时:
所述第一换向阀(40)的所述第一阀口A和所述第四阀口D均关闭,所述第二阀口B和所述第三阀口C均打开且相互连通;
所述第二换向阀(50)的所述第一阀口E和所述第四阀口H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阀口F和所述第三阀口G均打开且相互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风道系统处于所述室外进新风+室内空气过滤工作模式时:
所述第一换向阀(40)的所述第一阀口A、所述第二阀口B以及所述第三阀口C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所述第四阀口D关闭;
所述第二换向阀(50)的所述第一阀口E和所述第四阀口H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阀口F和所述第三阀口G均打开且相互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风道系统处于所述室内排浊风工作模式时:
所述第一换向阀(40)的所述第一阀口A和所述第四阀口D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阀口B和所述第三阀口C均关闭;
所述第二换向阀(50)的所述第一阀口E和所述第二阀口F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三阀口G和所述第四阀口H均打开且相互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40)处于0°时,所述第一换向阀(40)的所述第一阀口A和所述第三阀口C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阀口B和所述第四阀口D均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40)沿顺时针旋转30°时,所述第一换向阀(40)的所述第一阀口A和所述第四阀口D均关闭,所述第二阀口B和所述第三阀口C均打开且相互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40)沿顺时针旋转0°~30°之间时,所述第一换向阀(40)的所述第一阀口A、所述第二阀口B以及所述第三阀口C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所述第四阀口D关闭。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40)沿逆时针旋转30°时,所述第一换向阀(40)的所述第一阀口A和所述第四阀口D均打开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阀口B和所述第三阀口C均关闭。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风风道(142)内设置有过滤网(80)。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系统还包括第一电机(60),所述第一电机(60)与所述第一换向阀(40)驱动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系统还包括第二电机(70),所述第二电机(70)与所述第二换向阀(50)驱动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1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7),所述第一换向阀(40)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7)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1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8),所述第二换向阀(50)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18)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路风道(20)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25),所述第三安装孔(25)内安装有所述风机(30),所述第三安装孔(25)处设置有风机盖板(26)。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路风道(20)包括折弯段(23),所述折弯段(23)包括凹槽和盖设在所述凹槽上的风道盖板(24)。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10)包括底板(19)和扣设在所述底板(19)上的盖体(110)。
20.一种空调器,包括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25593.0A CN108895642B (zh) | 2018-08-15 | 2018-08-15 | 风道系统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25593.0A CN108895642B (zh) | 2018-08-15 | 2018-08-15 | 风道系统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95642A CN108895642A (zh) | 2018-11-27 |
CN108895642B true CN108895642B (zh) | 2023-10-27 |
Family
ID=64355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925593.0A Active CN108895642B (zh) | 2018-08-15 | 2018-08-15 | 风道系统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89564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51460A (zh) * | 2022-12-06 | 2023-03-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155976A (ja) * | 2003-11-21 | 2005-06-16 | Daikin Ind Ltd | 空気ダクトシステムおよび分岐ユニット |
JP2014095541A (ja) * | 2012-11-12 | 2014-05-22 | Royal Electric Co Ltd | 換気装置及びその熱交換ユニット |
CN105066252A (zh) * | 2015-08-17 | 2015-11-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新风机 |
CN205425287U (zh) * | 2016-02-02 | 2016-08-03 | 北京亚都新风净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新风机 |
CN205783537U (zh) * | 2016-04-28 | 2016-12-07 | 东莞市万科建筑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机的风道切换结构 |
CN205860215U (zh) * | 2016-07-11 | 2017-01-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
CN106678972A (zh) * | 2017-01-16 | 2017-05-1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换新风空调器 |
CN107314494A (zh) * | 2017-08-14 | 2017-11-03 | 广州海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新风机 |
WO2018018989A1 (zh) * | 2016-07-25 | 2018-02-01 | 邹剑寒 | 一种双循环式新风系统和新风机 |
WO2018133316A1 (zh) * | 2017-01-18 | 2018-07-26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新风空调 |
CN108361851A (zh) * | 2018-05-03 | 2018-08-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
CN208687946U (zh) * | 2018-08-15 | 2019-04-0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风道系统及空调器 |
-
2018
- 2018-08-15 CN CN201810925593.0A patent/CN10889564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155976A (ja) * | 2003-11-21 | 2005-06-16 | Daikin Ind Ltd | 空気ダクトシステムおよび分岐ユニット |
JP2014095541A (ja) * | 2012-11-12 | 2014-05-22 | Royal Electric Co Ltd | 換気装置及びその熱交換ユニット |
CN105066252A (zh) * | 2015-08-17 | 2015-11-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新风机 |
CN205425287U (zh) * | 2016-02-02 | 2016-08-03 | 北京亚都新风净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新风机 |
CN205783537U (zh) * | 2016-04-28 | 2016-12-07 | 东莞市万科建筑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机的风道切换结构 |
CN205860215U (zh) * | 2016-07-11 | 2017-01-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
WO2018018989A1 (zh) * | 2016-07-25 | 2018-02-01 | 邹剑寒 | 一种双循环式新风系统和新风机 |
CN106678972A (zh) * | 2017-01-16 | 2017-05-1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换新风空调器 |
WO2018133316A1 (zh) * | 2017-01-18 | 2018-07-26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新风空调 |
CN107314494A (zh) * | 2017-08-14 | 2017-11-03 | 广州海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新风机 |
CN108361851A (zh) * | 2018-05-03 | 2018-08-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
CN208687946U (zh) * | 2018-08-15 | 2019-04-0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风道系统及空调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森德康舒新风系统;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第09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95642A (zh) | 2018-1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578528B1 (ko) | 바이패스 유로를 별도로 구비한 열회수 환기장치 | |
CN215260129U (zh) |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1981577B (zh) | 新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 |
WO2019184506A1 (zh) | 室外接管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WO2022242113A1 (zh) |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 |
CN104390280B (zh) | 一种窗式空气净化机 | |
CN108895642B (zh) | 风道系统及空调器 | |
CN106196414A (zh) | 空气调节器 | |
CN113188220A (zh) | 一种新风系统和空调 | |
CN110296230B (zh) | 风阀及设有其的除霾机 | |
CN208687946U (zh) | 风道系统及空调器 | |
CN213395592U (zh) | 空调系统 | |
CN210832227U (zh) | 空气处理装置 | |
CN113566355A (zh) |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2460685A (zh) |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 | |
CN113357801A (zh) |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 |
CN210141631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5412167U (zh) |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214148151U (zh) | 新风系统及空调器 | |
CN215909306U (zh) |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5336866U (zh) | 一种新风系统和空调 | |
CN113639360B (zh) |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204345818U (zh) | 一种窗式空气净化机 | |
CN210601964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1400192U (zh) | 一种新型壁挂新风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