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微操作系统的微操作空间的数字化方法,在数字化微操作空间下对微型零件进行三维显示、位姿检测及优化微型零件的装配或操作路径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装配或操作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操作系统的微操作空间数字化方法,其主要采用计算机显微视觉切片扫描技术、计算机显微视觉断层扫描技术获得微操作空间的切片扫描位置和断层图像序列实现微操作系统的微操作空间数字化。总体是,针对X轴、Z轴方向上的双目正交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针对X轴方向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5)利用二维精密定位系统(6、7)控制显微视觉系统(5)进行切片扫描获取切片扫描位置,再通过一维精密定位系统(8)控制显微视觉系统(5)沿X轴方向进行断层扫描获取断层扫描图像序列;针对Z轴方向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1)利用二维精密定位系统(3、2)控制显微视觉系统(1)进行切片扫描获取切片扫描位置,再通过一维精密定位系统(4)控制显微视觉系统(1)沿Z轴方向进行断层扫描获取断层扫描图像序列;同理,针对X轴、Y轴、Z轴方向上的三目正交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增加Y轴方向上的显微视觉系统(22),利用精密定位系统(21、20)控制显微视觉系统(22)进行切片扫描获取各切片扫描位置,利用精密定位系统(19)控制显微视觉系统(22)沿Y轴方向进行断层扫描获取不同切片扫描位置的断层扫描的图像序列;针对X轴、Y轴、Z轴、R轴方向上的多目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则增加显微视觉系统(44),并获取对应的切片扫描位置和不同切片扫描位置的断层扫描图像序列;针对断层扫描图像结合沿X轴、Y轴、Z轴、R轴方向上作计算机显微视觉断层扫描的精密定位系统的运动步长重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利用栅格化以及栅格数值化获取三维断层视场空间的数字化信息,并求取微操作空间在各方向上的三维切片空间;最后分别求取X轴、Y轴、Z轴、R轴方向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获取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并求取各方向上的微操作空间的相交空间。
本发明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利用计算机显微视觉切片扫描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获得各方向上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焦平面在微操作空间的切片扫描位置和断层扫描图像序列。针对X轴和Z轴双目正交的显微视觉系统,X轴方向上的显微视觉系统Ⅱ在微操作空间的Y轴、Z轴方向进行切片扫描,获取显微视觉系统Ⅱ的焦平面的各切片扫描位置,在微操作空间X轴方向进行断层扫描并记录不同切片扫描位置的断层扫描图像序列;Z轴方向上的显微视觉系统Ⅰ在微操作空间的X轴、Y轴方向进行切片扫描,获取显微视觉系统Ⅰ的焦平面的切片扫描位置,在微操作空间Z轴方向进行断层扫描并记录不同切片扫描位置的断层扫描图像序列;针对X轴和Y轴和Z轴三目正交的显微视觉系统,相对于仅有X轴与Z轴双目正交的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增加Y轴方向上的显微视觉系统Ⅲ,显微视觉系统Ⅲ在微操作空间的X轴、Z轴方向进行切片扫描获取显微视觉系统Ⅲ的焦平面的各切片扫描位置,在微操作空间的Y轴方向进行断层扫描并记录不同切片扫描位置的断层扫描图像序列;针对三目正交的显微视觉系统以及其他任意轴(R轴)方向的显微视觉系统,相对于三目正交的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增加R轴方向上的显微视觉系统Ⅳ,其在垂直R轴平面上的两个正交方向上进行切片扫描获取各切片扫描位置,在各切片位置,沿R轴方向上进行断层扫描获取各断层扫描图像序列。
步骤2:利用微操作系统中各方向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焦平面不同切片扫描位置的断层扫描图像结合对应断层扫描的精密定位系统的步长重构各方向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的对应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计算各方向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各切片扫描位置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的数字化信息、计算微操作空间的三维切片空间数字化信息,从而计算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获取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获取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相交视场空间,得到微操作系统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
(2.1)针对X轴和Z轴、或者X轴和Y轴和Z轴、或者X轴和Y轴和Z轴和R轴方向上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焦平面在微操作空间中不同切片扫描位置的断层扫描图像序列,计算各方向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范围;
(2.2)针对X轴和Z轴、或者X轴和Y轴和Z轴、或者X轴和Y轴和Z轴和R轴方向上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获取的不同切片扫描位置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进行栅格化以及栅格数值化,获取各方向上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的不同切片位置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数字化信息;
(2.3)根据X轴和Z轴、或者X轴和Y轴和Z轴、或者X轴和Y轴和Z轴和R轴方向上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的不同切片扫描位置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数字化信息,计算各方向上微操作空间的三维切片空间的数字化信息;
(2.4)根据X轴和Z轴、或者X轴和Y轴和Z轴、或者X轴和Y轴和Z轴和R轴方向上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的获取的微操作空间的三维切片空间,计算微操作系统在对应方向上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
(2.5)针对X轴和Z轴、或者X轴和Y轴和Z轴、或者X轴和Y轴和Z轴和R轴方向上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获取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关系匹配。X轴和Z轴双目正交的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空间,对沿X轴、Z轴方向的两个单目显微视觉系统获取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进行三维空间关系匹配;针对X轴和Y轴和Z轴三目正交的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空间,对沿X轴、Y轴、Z轴方向的三个单目显微视觉系统获取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进行三维空间关系匹配;针对X轴和Y轴和Z轴和R轴多目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空间,对沿X轴、Y轴、Z轴以及R轴方向的多个单目显微视觉系统获取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进行三维空间关系匹配;
(2.6)计算X轴和Z轴、或者X轴和Y轴和Z轴、或者X轴和Y轴和Z轴和R轴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空间的相交空间。
所述的微操作空间是指所搭建的微操作系统空间中能同时观测到微机械手或微机器人、工作台及待装配物体等全局信息的空间。
本发明进一步所述的微操作系统的微操作空间的数字化方法的系统的中精密定位系统还可配置有位移量标准量系统,控制切片位置和记录所获得的切片的位置信息;其包括设置于精密定位系统的运动机构上实现位移传感的位移量传感器,以及进行导轨控制运动反馈控制的精密定位系统控制器以及位移传感器控制器。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适用于双目、三目以及多目的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的微操作空间数字化,从而得到微操作空间的数字化信息。其中针对双目正交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考虑双目显微视觉系统从X轴、Z轴方向上分别获取微操作空间,从而求取相交微操作空间;针对三目正交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考虑三目显微视觉系统从X轴、Y轴、Z轴方向上分别获取微操作空间,从而求取相交微操作空间;针对多目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考虑三目显微视觉系统从X轴、Y轴、Z轴方向上分别获取微操作空间的同时,考虑从任意轴(R轴)方向获取微操作空间,从而求取X轴、Y轴、Z轴以及任意轴方向的微操作空间的相交微操作空间;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适用于也适用于微操作系统、细胞操作系统;所述的方法在计算机中能够对采用微操作系统的微操作空间的数字化方法获得的微操作系统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中的微型零件进行操作。
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
(1)本发明不仅在线地克服了高分辨率与大视场或大景深的矛盾,即在保证高分辨率的同时,提高了微操作空间观测范围,而且将超视场或超景深的微操作系统空间信息用数字化的形式表示出来,形象直观的表征了微操作空间下物体的三维信息,以实现在微操作空间下高效率、高精度、全自动的装配或操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及经济效益。
(2)本发明利用数字化技术获取微操作系统的微操作空间,避免了现有通过图像融合获取景深扩展而导致的整体图像清晰度下降的缺陷,避免了因提取图像特征点拼接融合的计算复杂度以及拼接精度问题。
(3)相对现有的通过调整显微视觉系统内外参数、拓扑结构的方法提高各方向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的相交空间,本发明避免了因调整显微视觉系统内外参数、拓扑结构而导致的误差。
本发明可以在显微视场空间下应用空间数字化技术以及使用数字化技术实现零件重构、装配、定位、位姿检测、路径规划等操作,为微操作或者微操作系统的三维可视化、路径优化、装配、定位、位姿检测等提供必要条件,有效降低微操作问题的难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微操作系统的微操作空间的数字化方法可以采用图1-图7所显示的各种系统加以实现,这些系统均包括精密定位系统、显微视觉系统和主计算机。
由主计算机根据如图8所示的显微视觉系统在不同切片空间扫描位置进行断层扫描获取断层扫描图像的方法对精密定位系统和显微视觉系统进行控制和计算,微操作系统中Z轴方向上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获取微操作空间数字化信息采用精密定位系统(3、2)分别控制显微视觉系统(1)沿着微操作空间坐标系统的X轴、Y轴作切片扫描,获取焦平面所在的不同切片空间位置。针对每个切片空间位置,利用精密定位系统(4)控制显微视觉系统(1)沿着微操作空间坐标系统Z轴作断层扫描,获取焦平面所在的不同切片空间位置的断层扫描图像序列以及精密定位系统的位移量序列。经过显微视觉系统的三维断层空间重构,计算不同切片位置的各个显微视觉系统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数字化信息以及微操作空间的三维切片视场空间数字化信息后,在此基础上计算单目显微视觉系统获取的微操作空间数字化信息。显微视觉系统的运动过程如标号48所示,获取的微操作空间如标号18所示。微操作系统中其它方向上的显微视觉系统获取数字化微操作空间的过程与图8所示的Z轴方向单目显微视觉系统获取数字化微操作空间的过程一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三目正交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的微操作空间的数字化示意图,精密定位系统(4)控制显微视觉系统(1)在沿着微操作空间坐标系Z轴方向作断层扫描,精密定位系统(8)控制显微视觉系统(5)在沿着微操作空间坐标系X轴方向上作断层扫描,精密定位系统控制显微视觉系统(22)在沿着微操作空间坐标系Y轴方向上作断层扫描,分别获取各方向上显微视觉系统的焦平面的断层位置;然后针对各方向上的显微视觉系统的焦平面的各断层位置,分别采用沿着定义坐标另外两个方向运动的精密定位系统控制显微视觉系统作切片扫描并记录切片扫描图像的序列以及各个精密定位系统的位移量。三目正交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的微操作空间数字化方法与实施例6所述的方法一致。
实施例2:
为实现三目正交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的微操作空间数字化,构建三目正交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如图2、图3所示。由图2可知,实现微操作系统的微操作空间数字化其主要包括三目正交的显微视觉系统、控制显微视觉系统进行断层扫描以及切片扫描的精密定位系统、图像采集系统、光源控制系统、位移传感器控制系统、以及微夹钳系统等。为了更加高精密的获取精密定位系统的位移,针对断层扫描、切片扫描的精密定位系统均增加位移传感器从而实现精密定位系统的高精度位移量测量,如图3所示。
针对微操作系统的微操作空间数字化方法适用于利用工作台沿着微操作空间坐标系X轴、Y轴、Z轴的旋转来实现显微视觉系统对微操作空间中零件位置、姿态数字化信息的获取,其如图3所示。其主要通过改变工作台相对显微视觉系统的角度位置实现显微视觉系统对微操作空间的任意角度的断层扫描以及切片扫描。该微操作系统的微操作空间的数字化过程与实施例6所述的方法一致。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微操作系统的微操作空间数字化方法适用于双目正交的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其通过利用竖直方向上的显微视觉系统(1)和水平方向上的显微视觉系统(5)以及相应的精密定位系统实现对微操作空间两个方向上的数字化三维微操作空间的数字化信息进行获取,然后通过三维空间的相交计算获取微操作空间信息,其具体实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通过图6可知,其通过增加位移传感器实现精密定位系统的高精密位移量测量。双目正交的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的微操作空间数字化方法与实施例5一致。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微操作系统的微操作空间数字化方法适用于三目正交与非正交的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的微操作空间数字化,其微操作空间数字化示意图如图7所示。其利用各个显微视觉系统分别从任意角度对微操作系统的微操作空间进行断层扫描以及切片扫描,如精密定位系统(4)控制显微视觉系统(1)沿着微操作空间坐标系的Z轴方向进行断层扫描,并利用精密定位系统(3、2)控制显微视觉系统(1)在各断层位置沿着微操作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切片扫描获取切片扫描图像;如精密定位系统(47)控制显微视觉系统(44)沿着微操作空间坐标系的任意方向进行断层扫描,并利用精密定位系统(45、46)控制显微视觉系统(44)在对应的各断层位置沿着垂直显微视觉系统(44)光轴的断层位置平面上进行切片扫描获取切片扫描图像;显微视觉系统(5)以及(22)分别沿着微操作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方向进行断层扫描,并由精密定位系统(6、7)控制显微视觉系统(5)在各断层位置沿着微操作空间坐标系的Y轴、Z轴方向进行切片扫描,由精密定位系统(21、20)控制显微视觉系统(22)其对应的断层位置沿着微操作空间坐标系的X轴、Z轴方向进行切片扫描,从而获取对应的切片扫描图像。三目正交与非正交的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的微操作空间数字化过程与实施例7所述的过程一致。
实施例5:
利用双目正交的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进行微操作空间数字化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利用计算机显微视觉切片扫描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获得各方向上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焦平面在微操作空间的切片扫描位置和断层扫描图像序列,X轴方向上的显微视觉系统Ⅱ在微操作空间的Y轴、Z轴方向进行切片扫描,获取显微视觉系统Ⅱ的焦平面的各切片扫描位置,在微操作空间X轴方向进行断层扫描并记录不同切片扫描位置的断层扫描图像序列;Z轴方向上的显微视觉系统Ⅰ在微操作空间的X轴、Y轴方向进行切片扫描,获取显微视觉系统Ⅰ的焦平面的切片扫描位置,在微操作空间Z轴方向进行断层扫描并记录不同切片扫描位置的断层扫描图像序列;
(1.1)分别确定微操作系统中各个方向上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的视场分辨率大小、景深大小、像元尺寸、放大倍数,设置合适的光源以及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焦平面初始位置;确定控制X轴方向上的显微视觉系统Ⅱ(5)在微操作空间的微操作空间坐标系的Y轴、Z轴方向进行计算机显微视觉切片扫描的精密定位系统(6、7)的步长、运动方向、运动方式、运动速度、初始位置以及初始位置时对应的显微视觉系统Ⅱ(5)的焦平面在微操作空间的微操作空间坐标系的X轴方向的位置
确定显微视觉系统Ⅰ(1)在微操作空间的微操作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方向进行计算机显微视觉切片扫描的精密定位系统(3、2)的步长、运动方向、运动方式、运动速度、初始位置以及初始位置时对应的显微视觉系统Ⅰ(1)的焦平面在微操作空间坐标系的Z轴方向的位置
(1.2)确定各方向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的切片扫描位置和对应精密定位系统的位移量,双目正交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中,精密定位系统(3、2)控制显微视觉系统(1)沿着微操作空间坐标系(16)的X轴、Y轴方向运动进行切片扫描,控制显微视觉系统(1)进行切片扫描的精密定位系统(3、2)的步长分别为
其运动一个步长的位移,则显微视觉系统的焦平面的断层空间位置发生变化,记录显微视觉系统(1)的焦平面所在切片位置的序列号以及精密定位系统4的位移量如下:
其中
为微操作系统中显微视觉系统Ⅰ(1)沿定义坐标X轴、Y轴方向进行切片扫描时,焦平面所在切片位置矩阵;
为微操作系统中控制显微视觉系统Ⅰ(1)进行切片扫描的精密定位系统(3、2)的位移量构建的矩阵;x
N1、y
N1为显微视觉系统Ⅰ(1)沿X轴、Y轴扫描的次数;精密定位系统(3)第x
k、y
k次运动后位移量
精密定位系统(2)第y
k次运动后位移量
分别与各自步长
的关系式如下:
同理,针对显微视觉系统Ⅱ(5)的切片扫描,记录显微视觉系统(5)的焦平面的切片位置的序列号以及精密定位系统(6、7)的位移量如下:
其中
为微操作系统中显微视觉系统(5)沿微操作空间坐标系Y轴、Z轴方向进行切片扫描时,焦平面所在切片位置矩阵;y
N5、z
N5分别为显微视觉系统Ⅱ(5)沿Y轴、Z轴扫描的次数;
为微操作系统中控制显微视觉系统(5)进行切片扫描的精密定位系统(6、7)的位移量构建的矩阵;设置精密定位系统6和7的运动步长为:
精密定位系统(6)第y
i次运动后位移量
与步长
的关系式以及精密定位系统7第z
i次运动后位移量
与步长
的关系式如下:
(1.3)确定各方向单目显微视觉系统在不同切片扫描位置断层扫描获取断层扫描图像序列以及断层扫描对应精密定位系统的位移量;针对双目正交的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显微视觉系统Ⅰ(1)的焦平面的切片位置
确定控制显微视觉系统Ⅰ(1)进行计算机显微视觉断层扫描的精密定位系统(4)的步长、运动方向、运动方式、运动速度、初始位置以及初始位置时显微视觉系统Ⅰ(1)光轴穿过焦平面的图像主点位置为
显微视觉系统Ⅱ(5)的焦平面切片位置
确定控制显微视觉系统Ⅱ(5)进行计算机显微视觉断层扫描的精密定位系统(8)的步长、运动方向、运动方式、运动速度、初始位置以及初始位置时显微视觉系统Ⅱ(5)光轴穿过焦平面的图像主点位置为
(1.4)各方向单目显微视觉获取断层扫描图像序列;针对双目正交的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在显微视觉系统(1)的切片位置
精密定位系统(4)控制显微视觉系统(1)沿着微操作空间坐标系的Z轴方向进行扫描,记录精密定位系统(4)的位移为
则:
设置精密定位系统(4)的步长为
精密定位系统(2)的步长为
则精密定位系统的位移与步长的关系为:
根据精密定位系统(4)在切片位置
的位移量
定义每个扫描获取的图像序列构建的图像向量为
则获取的断层扫描图像序列的矩阵为:
其中[ ]′为矩阵转置运算,zN1表示精密定位系统(4)控制显微视觉系统(1)沿微操作空间坐标系Z轴方向断层扫描的最大次数;
同理,在显微视觉系统(5)的切片位置
精密定位系统(7)控制显微视觉系统Ⅱ(5)沿着微操作空间坐标系的X轴方向进行断层扫描,记录精密定位系统(8)的位移为
精密定位系统(7)控制显微视觉系统(5)沿着微操作空间坐标系的Z轴方向进行扫描,记录精密定位系统(7)的位移为
则:
设置精密定位系统(8)的步长为
精密定位系统(8)的步长为
则精密定位系统的位移与步长的关系为:
根据精密定位系统(8)在显微视觉系统Ⅱ(5)的焦平面切片位置
作断层扫描位移量
定义每个扫描获取的图像序列号为
则获取的断层扫描集合为:
其中xN5表示精密定位系统(8)控制显微视觉系统Ⅱ(5)沿微操作空间坐标系X轴方向断层扫描的最大次数;
步骤2:利用微操作系统中各方向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焦平面不同切片扫描位置的断层扫描图像结合对应的断层扫描的精密定位系统的步长重构各方向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的对应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计算各方向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各切片扫描位置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的数字化信息、计算微操作空间三维切片空间数字化信息,从而计算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获取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获取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相交视场空间,得到微操作系统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
(2.1)针对微操作系统中各方向上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焦平面在微操作空间中不同切片空间位置的断层扫描图像序列,计算各方向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范围;X轴、Z中方向上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获取的不同切片位置的断层扫描序列图像重构对应位置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如下:
①针对Z轴方向上显微视觉系统Ⅰ(1)的焦平面在X轴、Y轴方向不同切片位置由精密定位系统(4)控制显微视觉系统Ⅰ(1)在进行断层扫描获取的断层扫描图像序列,结合显微视觉系统Ⅰ(1)的视场大小以及精密定位系统(4)运动步长重构对应位置上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根据显微视觉系统(1)的视场高H
1,视场宽W
1以及精密定位系统(4)的运动步长
显微视觉系统(1)焦平面切片位置
沿Z轴方向上断层扫描的断层扫描图像对应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大小均为
不同切片位置的断层扫描图像序列构建的向量
所重构的对应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序列构建的向量如下:
针对X轴方向上显微视觉系统Ⅱ(5)的焦平面在Y轴、Z轴方向不同切片位置由精密定位系统(8)控制显微视觉系统Ⅱ(5)在X轴方向进行断层扫描获取的切片扫描图像序列,结合显微视觉系统(5)的视场大小以及精密定位系统(8)运动步长重构对应位置上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根据显微视觉系统Ⅱ(5)的视场高H
5,视场宽H
5以及精密定位系统(8)的运动步长
显微视觉系统(5)焦平面切片位置
沿X轴方向上断层扫描的断层扫描图像对应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大小均为
不同切片位置的断层扫描图像序列构建的向量
所重构的对应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序列构建的向量如下:
②针对X轴、Z轴方向上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的获取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去除非期望信息的处理如下:
针对显微视觉系统(1)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
对应的精密定位系统(3、2)的运动位移为
此时在微操作空间坐标系中X轴方向上
范围内,在Y轴方向上
范围内,在Z轴方向上
范围内均为三维断层视场空间
的信息。去除三维断层视场空间以外的信息后三维断层视场空间大小为:
针对显微视觉系统(5)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
对应的精密定位系统(6、7)的运动位移为
此时在微操作空间坐标系在X轴方向上
范围内,在Y轴方向上
范围内,在Z轴方向上
范围内均为三维断层视场空间
的信息。去除三维断层视场空间以外的信息后三维断层视场空间大小为:
(2.2)三维断层视场空间栅格化以及栅格数值化,获取三维断层视场空间数字化信息的方法,其中X轴与Z轴双目正交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完成X轴与Z轴方向上的两个显微视觉系统获取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数字化,方法如下:
针对Z轴方向显微视觉系统Ⅰ(1)获取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
设置一个n
z×n
z×n
z个像素点的栅格立方体,利用
个栅格立方体对三维断层视场空间
离散化,并根据栅格立方体位置以及栅格立方体的函数值,构建一个三维数字化矩阵
表示;设置每个栅格立方体中像素点为1的个数
设置栅格立方体赋值阈值为TH
1,若
则此栅格立方体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三维断层视场空间
中(p
k,q
k,r
k)位置的栅格立方体的赋值函数为
即:
其中
p
k∈[1 2 … p],q
k∈[1 2 … q],r
k∈[1 2 … r],
为三维断层视场空间数字化矩阵
中位置为(p
k,q
k,r
k)的栅格立方体中像素点为1的个数;
针对三维断层视场空间
设置一个n
x×n
x×n
x个像素点的栅格立方体,利用
个栅格立方体对三维断层视场空间
离散化,并根据栅格立方体位置以及栅格立方体的函数值,构建一个三维数字化矩阵
表示;设置每个栅格立方体中像素点为1的个数
设置栅格立方体赋值阈值为TH
5,若
则此栅格立方体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三维断层视场空间
中(p
i,q
i,r
i)位置的栅格立方体的赋值函数为
即:
其中
p
i∈[1 2 … p],q
i∈[1 2 … q],r
i∈[1 2 … r],
为三维断层视场空间数字化矩阵
中位置为(p
i,q
i,r
i)的栅格立方体中像素点为1的个数;
(2.3)根据三维断层视场空间数字化信息,计算各方向单目显微视觉系统在微操作空间的三维切片空间数字化信息,其中X轴与Z轴双目正交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计算X轴与Z轴两个方向上的微操作空间的三维切片空间数字化信息,方法如下:
①针对沿X轴方向显微视觉系统Ⅱ(5)的切片扫描位置
定义精密定位系统(8)控制显微视觉系统Ⅱ(5)沿X轴正方向进行断层扫描(Flag
x=1),根据两相邻三维断层空间
与
的数字化矩阵为
则:
当精密定位系统(8)控制显微视觉系统(5)沿X轴负方向进行断层扫描(Flagx=-1)时:
此时计算X轴方向获取切片位置
的微操作空间的三维切片空间数字化信息
为:
②针对沿Z轴方向显微视觉系统Ⅰ(1)的焦平面切片扫描位置
沿Z轴方向定义精密定位系统(4)控制显微视觉系统(1)沿Z轴正方向进行断层扫描(Flag
z=1),根据两相邻三维断层空间
与
的数字化矩阵为
则:
当精密定位系统(4)控制显微视觉系统(1)沿Z轴负方向进行断层扫描(Flagz=-1)时:
此时计算Z轴方向的切片位置获取切片位置
获取的微操作空间的三维切片空间数字化信息
为:
其中[ ]′表示矩阵转置,Flagx、Flagy、Flagz用于记录沿微操作空间坐标系X轴、Y轴、Z轴扫描的方向。
(2.4)根据各方向上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的获取的微操作空间的三维切片空间,计算微操作系统在对应方向上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其中X轴与Z轴双目正交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计算X轴、Z轴两个方向上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方法如下:
①利用X轴方向上计算不同切片扫描位置的微操作空间的三维切片空间构建X轴方向上的获取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
X轴方向上得到的微操作空间数字化信息用
表示,即
②利用Z轴方向上计算不同切片扫描位置的微操作空间的三维切片空间构建Z轴方向上的获取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
Z轴方向上得到的微操作空间数字化信息用
表示,即
(2.5)微操作系统中各方向上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获取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关系匹配。针对双目正交的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对沿X轴、Z轴方向的两个单目显微视觉系统获取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进行三维空间关系匹配方法如下:
①针对X轴、Z轴双目正交的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的微操作空间大小以及数字化栅格立方体大小匹配,选取标准匹配模板中的一特征点,获取该特征在沿X轴、Z轴方向获取的微操作空间
中对应的数字化信息的位置,利用标准匹配模板同一特征点在不同方向微操作空间的位置相同原则匹配微操作空间
的空间大小;根据数字化信息的位置确定该特征数字化信息在
中分别与平行于微操作空间坐标系XY平面的两个边界平面的对应距离值匹配
在微操作空间坐标系Z轴方向上的范围;该特征数字化信息在
中分别与平行于微操作空间坐标系XZ平面的两个边界平面的对应距离值匹配
在微操作空间坐标系Y轴方向上的范围;该特征数字化信息在
中分别与平行于微操作空间坐标系YZ平面的两个边界平面的对应距离值匹配
在微操作空间坐标系X轴方向上的范围,从而完成
大小的匹配;选取标准匹配模板在
数字化距离特征,利用标准匹配模板同一距离特征在不同数字化显微视觉空间的等距原则对
的数字化栅格立方体大小进行匹配。经过数字化微操作空间大小、数字化栅格立方体大小匹配后的沿X轴、Z轴方向获取的微操作空间为S
x、S
z;
②沿X轴、Z轴方向的微操作空间为Sx、Sz空间位置匹配:根据沿X轴、Z轴方向微操作空间Sx、Sz利用空间平移以及旋转变换使得各方向上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坐标系与微操作空间坐标系(16)保持一致。使得双目正交的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完成Sx与Sz的空间位置匹配;
(2.6)计算各方向上微操作空间的相交视场空间的方法如下:
针对X轴、Z轴方向双目正交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各方向上的微操作空间的相交微操作空间G为:
实施例6:
利用三目正交的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进行微操作空间数字化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增加Y轴方向上的显微视觉系统Ⅲ,显微视觉系统Ⅲ在微操作空间的X轴、Z轴方向进行切片扫描获取显微视觉系统Ⅲ的焦平面的各切片扫描位置,在微操作空间的Y轴方向进行断层扫描并记录不同切片扫描位置的断层扫描图像序列;
(1.1)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增加Y轴方向的显微视觉系统Ⅲ,确定显微视觉系统Ⅲ(22)在微操作空间的微操作空间坐标系的X轴、Z轴方向进行计算机显微视觉切片扫描的精密定位系统(21、20)的步长、运动方向、运动方式、运动速度、初始位置以及初始位置时对应的显微视觉系统Ⅲ(22)的焦平面在Y轴方向的位置
(1.2)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增加Y轴方向上的显微视觉系统Ⅲ进行切片扫描,记录显微视觉系统(22)的焦平面的切片位置的序列号以及精密定位系统(21、20)的位移量如下:
其中
为微操作系统中显微视觉系统Ⅲ(22)沿微操作空间坐标系X轴、Z轴方向进行切片扫描时,焦平面所在切片位置矩阵;x
N22、z
N22分别为显微视觉系统Ⅲ(22)沿X轴、Z轴扫描的次数;
为微操作系统中控制显微视觉系统(5)进行切片扫描的精密定位系统(21、20)的位移量构建的矩阵;设置精密定位系统21和20的运动步长为:
精密定位系统(6)第y
i次运动后位移量
与步长
的关系式以及精密定位系统7第z
i次运动后位移量
与步长
的关系式如下:
(1.3)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增加Y轴方向的显微视觉系统Ⅲ(22),显微视觉系统Ⅲ(22)的焦平面沿着微操作空间坐标系在切片位置
确定控制显微视觉系统(22)进行计算机显微视觉断层扫描的精密定位系统(19)的步长、运动方向、运动方式、运动速度、初始位置以及初始位置时显微视觉系统(22)光轴穿过焦平面的图像主点位置为
(1.4)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增加Y轴方向的显微视觉系统Ⅲ(22),在显微视觉系统(22)的切片位置
精密定位系统(19)控制显微视觉系统(22)沿微操作空间坐标系Y轴方向进行断层扫描,记录精密定位系统(19)的位移为
则:
设置精密定位系统(19)的步长为
则精密定位系统的位移与步长的关系为:
根据精密定位系统(19)在显微视觉系统Ⅲ(22)的焦平面切片位置
作断层扫描位移量
定义每个扫描获取的图像序列号为
则获取的切片扫描集合为:
其中yN22表示精密定位系统控制显微视觉系统Ⅲ(22)沿微操作空间坐标系Y轴方向扫描的最大次数;
步骤2:利用微操作系统中各方向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焦平面不同切片扫描位置的断层扫描图像结合对应的断层扫描的精密定位系统的步长重构各方向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的对应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计算各方向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各切片扫描位置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的数字化信息、计算微操作空间三维切片空间数字化信息,从而计算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获取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获取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相交视场空间,得到微操作系统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
(2.1)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针对Y轴方向上显微视觉系统Ⅲ(22)的焦平面在X轴、Z轴方向上不同切片位置由精密定位系统(19)控制显微视觉系统(22)在进行断层扫描获取断层扫描图像序列,结合显微视觉系统(22)的视场大小以及精密定位系统(19)运动步长重构对应位置上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根据显微视觉系统Ⅲ(22)的视场高H
22,视场宽W
22以及精密定位系统(19)的运动步长
显微视觉系统Ⅲ(22)焦平面切片位置
沿Y轴方向上断层扫描的断层扫描图像对应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大小均为
不同切片位置的断层扫描图像序列构建的向量
所重构的对应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序列构建的向量如下:
针对显微视觉系统(22)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
对应的精密定位系统(22、21)的运动位移为
此时在微操作空间坐标系在X轴方向上
范围内,在Y轴方向上
范围内,在Z轴方向上
范围内均为三维断层视场空间
的信息。去除三维断层视场空间以外的信息后三维断层视场空间大小为:
(2.2)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针对三维断层视场空间
设置一个n
y×n
y×n
y个像素点的栅格立方体,利用
个栅格立方体对三维切片视场空间
离散化,并根据栅格立方体位置以及栅格立方体的函数值,构建一个三维数字化矩阵
表示;设置每个栅格立方体中像素点为1的个数
设置栅格立方体赋值阈值为TH
22,若
则此栅格立方体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三维断层视场空间
中(p
j,q
j,r
j)位置的栅格立方体的赋值函数为
即:
其中
p
j∈[1 2 … p],q
j∈[1 2 … q],r
j∈[12 … r],
为三维断层视场空间数字化矩阵
中位置为(p
j,q
j,r
j)的栅格立方体中像素点为1的个数。
(2.3)根据三维断层视场空间数字化信息,计算各方向单目显微视觉系统在微操作空间的三维切片空间数字化信息,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针对沿Y轴方向显微视觉系统Ⅲ(22)的焦平面切片扫描位置
定义精密定位系统(19)控制显微视觉系统(22)沿Y轴正方向进行断层扫描(Flag
y=1),根据两相邻三维断层空间
与
的数字化矩阵为
则:
当精密定位系统(19)控制显微视觉系统(22)沿Y轴负方向进行断层扫描(Flagy=-1)时:
此时计算Y轴方向获取切片位置
获取的微操作空间的三维切片空间数字化信息
为:
(2.4)根据各方向上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的获取的微操作空间的三维切片空间,计算微操作系统在对应方向上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利用Y轴方向上计算不同切片扫描位置的微操作空间的三维切片空间构建Y轴方向上的获取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
Y轴方向上得到的微操作空间数字化信息用
表示,即
(2.5)微操作系统中X轴、Y轴、Z轴方向上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获取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关系匹配。选取标准匹配模板中的一特征点,获取该特征在沿X轴、Y轴、Z轴方向的微操作空间
中的对应的数字化信息的位置。利用标准匹配模板同一特征点在不同方向微操作空间的位置相同原则匹配
的空间大小。根据
空间大小匹配过程,确定选择特征点的数字化信息的位置分别匹配
在X轴、Y轴、Z轴方向的空间范围,从而完成显微视场空间
大小的匹配;选取标准匹配模板的在
数字化距离特征,利用标准匹配模板同一距离特征在不同微操作空间的等距原则对
的数字化栅格立方体大小进行匹配。经过数字化显微视场空间大小、数字化栅格立方体大小匹配后的沿X轴、Y轴、Z轴方向的微操作空间为S
x、S
y、S
z;
沿X轴、Y轴、Z轴方向的微操作空间为S
x、S
y、S
z空间位置匹配:令微操作空间S
x、S
y、S
z经过空间平移以及旋转变换后的显微视场空间为
其经过三维空间位置匹配后的数字化信息为:
(2.6)计算各方向上微操作空间的相交视场空间的方法如下:
针对X轴、Y轴、Z轴方向三目正交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各方向上的微操作空间的相交微操作空间G为:
其中∩表示显微视场空间的相交计算。
实施例7:
利用三目正交以及其他非正交的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进行微操作空间数字化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利用计算机显微视觉切片扫描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获得各方向上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焦平面在微操作空间的切片扫描位置和断层扫描图像序列。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增加R轴方向上的显微视觉系统Ⅳ,其在垂直R轴平面上的两个正交方向上进行切片扫描获取各切片扫描位置,在各切片位置,沿R轴方向上进行断层扫描获取各断层扫描图像序列。
R轴方向的显微视觉系统确定切片扫描位置与获取断层图像序列的方法与X轴、Y轴、Z轴方向的显微视觉系统的切片扫描位置与获取断层图像序列的方法一致;
步骤2:利用微操作系统中各方向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焦平面不同切片扫描位置的断层扫描图像结合对应的断层扫描的精密定位系统的步长重构各方向单目显微视觉系统的对应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计算各方向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各切片扫描位置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的数字化信息、计算微操作空间三维切片空间数字化信息,从而计算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获取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单目显微视觉系统获取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相交视场空间,得到微操作系统的数字化微操作空间。
(2.1)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针对R轴方向上的显微视觉系统Ⅳ(44),并重构R轴方向上的显微视觉系统焦平面在不同切片位置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根据显微视觉系统Ⅳ(44)的视场高H
44,视场宽W
44以及精密定位系统(47)的运动步长
断层扫描图像对应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大小均为
去除三维断层视场空间以外的信息后三维断层视场空间大小为:
(2.2)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针对R轴方向显微视觉系统Ⅳ(44)获取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
则采用X轴、Y轴、Z轴方向获取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数字化方法完成其三维空间数字化过程。
(2.3)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针对R轴方向显微视觉系统Ⅳ(44)在不同切片位置获取的三维断层视场空间序列,构建R轴方向微操作空间的三维切片空间。
(2.4)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利用R轴方向微操作空间的三维切片空间计算R轴方向上得到的微操作空间
的数字化信息
(2.5)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增加R中方向上的微操作空间
进行空间匹配、栅格大小匹配、空间位置关系匹配得到空间关系匹配后的数字化矩阵为
(2.6)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针对X轴、Y轴、Z轴、R轴方向多目显微视觉系统的微操作系统,各方向上的微操作空间的相交微操作空间G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