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74482B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74482B CN108874482B CN201810543070.XA CN201810543070A CN108874482B CN 108874482 B CN108874482 B CN 108874482B CN 201810543070 A CN201810543070 A CN 201810543070A CN 108874482 B CN108874482 B CN 1088744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fuzzy
- layer
- current image
- proces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以提高图像处理的速度。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搭载的操作系统包括应用层、应用框架层以及系统运行层,所述方法包括:系统运行层接收应用层经由应用框架层发送的用户界面刷新指令;其中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包括模糊参数;系统运行层根据模糊参数对终端设备显示的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系统运行层根据模糊参数获得当前图像与第一模糊图像各自的融合系数;系统运行层将当前图像与第一模糊图像按照各自的融合系数进行融合,得到待显示图像。本公开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图像处理的速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不仅在性能和功能上加大了投入成本,同时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在UI(用户界面)是显示效果上也在不断探索,其中,渐变模糊效果便是其中的一种尝试。然而,如何提高渐变模糊过程中图像处理的速度是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以提高图像处理的速度。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搭载的操作系统包括应用层、应用框架层以及系统运行层,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系统运行层接收所述应用层经由所述应用框架层发送的用户界面刷新指令;其中,所述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包括模糊参数;
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对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
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获得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各自的融合系数;
所述系统运行层将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按照各自的融合系数进行融合,得到待显示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还可包括模糊标志位;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对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之前,还可包括:
确定所述模糊标志位指示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还可包括模糊模式标识;
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对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可包括:
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模式标识以及模糊模式标识与模糊模式的对应关系获得对应的模糊模式;
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与获得的模糊模式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运行层接收所述应用层经由所述应用框架层发送的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之前,还可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图像的平均亮度;
根据所述平均亮度以及亮度与模糊模式标识的对应关系获得对应的模糊模式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获得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各自的融合系数,可包括:
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与所述模糊模式获得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各自的融合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对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可包括:
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缩小处理,得到压缩图像;
对所述压缩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二模糊图像;
对所述第二模糊图像进行放大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模糊图像;其中,所述第一模糊图像的大小与所述当前图像的大小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压缩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二模糊图像,可包括:
根据预设的模糊半径对所述压缩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模糊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前图像位于第一图层,当所述第一图层的上方存在第二图层时,所述模糊参数可随着所述第一图层被所述第二图层覆盖的面积改变而改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搭载的操作系统包括应用层、应用框架层以及系统运行层,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系统运行层接收所述应用层经由所述应用框架层发送的用户界面刷新指令;其中,所述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包括模糊参数;
处理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对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
第一获取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获得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各自的融合系数;
融合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系统运行层将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按照各自的融合系数进行融合,得到待显示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还包括模糊标志位;所述装置还可包括:
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述模糊标志位指示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还包括模糊模式标识;所述处理模块,可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模式标识以及模糊模式标识与模糊模式的对应关系获得对应的模糊模式;
第二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与获得的模糊模式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当前图像的平均亮度;
第三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平均亮度以及亮度与模糊模式标识的对应关系获得对应的模糊模式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还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与所述模糊模式获得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各自的融合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可包括:
第一处理子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缩小处理,得到压缩图像;
第二处理子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压缩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二模糊图像;
第三处理子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二模糊图像进行放大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模糊图像;其中,所述第一模糊图像的大小与所述当前图像的大小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子模块,还可被配置为根据预设的模糊半径对所述压缩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模糊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前图像位于第一图层,当所述第一图层的上方存在第二图层时,所述模糊参数可随着所述第一图层被所述第二图层覆盖的面积改变而改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当所述应用层接收到用户界面刷新指令时经由应用框架层发送给所述系统运行层,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的模糊参数对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并根据所述模糊参数获得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各自的融合系数,最后将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按照各自的融合系数进行融合,得到待显示图像。由于系统运行层直接或者间接地持有终端设备显示的当前图像,因此可以快速地获取所述当前图像,而且,从获取所述当前图像到获得待显示图像均在系统运行层完成,处理速度快,可以提高图像处理的速度,减少耗时。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模糊半径为1的高斯模糊模板。
图3~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6~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框图。
图9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框图。
图10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框图。
图11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框图。
图1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框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相关技术中,搭载Android操作系统的终端设备不仅在性能和功能上加大了投入成本,同时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在UI(用户界面)是显示效果上也在不断探索,其中,渐变模糊效果便是其中的一种尝试。
例如,一种实现渐变模糊效果的方法是,对当前的画面进行截图,对截图做模糊处理,通过不断调整透明度达到渐变模糊的效果。然而,因为首先要截图,然后才去做模糊处理,比较耗时,所以只能满足静态的场景,而对于背景画面是动态的,如动态的壁纸或视频播放等场景,则达不到实时模糊的渐变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高图像处理的速度。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AD)等,该终端设备搭载的操作系统,例如可以是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包括应用层、应用框架(Application Framework)层以及系统运行层。如图1所示,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S104:
在步骤S101中,所述系统运行层接收所述应用层经由所述应用框架层发送的用户界面刷新指令;其中,所述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包括模糊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位于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的应用层的应用程序(APP) 检测到用户界面刷新指令时,可以将该用户界面刷新指令经由应用框架层发送给系统运行层。在一个实施例中,应用层可以将用户界面刷新指令经由应用框架层发送给系统运行层中的SurfaceFlinger层。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具备触控面板,通过触控面板可以检测用户在触控面板上执行的用于控制终端设备的手势。当终端设备检测到手势时,例如,检测到状态栏下拉的手势时,可以通过应用层的状态栏应用程序给SurfaceFlinger层发送用户界面刷新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可以包括模糊参数。系统运行层可以根据模糊参数对终端设备显示的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模糊参数可以随时间改变,也可以根据用户在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操作改变,以产生渐变模糊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前图像位于第一图层,当所述第一图层的上方存在第二图层时,所述模糊参数可随着所述第一图层被所述第二图层覆盖的面积改变而改变。继续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模糊参数可以标识状态栏覆盖当前图像面积。例如,模糊参数的值可以是状态栏下拉的高度。在用户从终端设备的触控面板的顶端向下执行滑动手势的过程中,状态栏下拉的高度越来越大,模糊参数的值便越来越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还可以包括模糊标志位。其中,模糊标志位的值可以用于指示是否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例如,模糊标志位的值可以为1或者0。当模糊标志位的值为1时,用于指示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当模糊标志位的值为0时,用于指示不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还可包括模糊模式标识。模糊模式标识用于指示用于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的模糊模式。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模糊模式可以包括第一模糊模式、第二模糊模式以及第三模糊模式。在当前图像的平均亮度大于第一预设亮度A1时,系统运行层采用第一模糊模式,先对当前图像的亮度进行调低,例如调低至第一预设亮度 A1至第二预设亮度A2的范围内,其中,第一预设亮度A1大于第二预设亮度A2,然后再根据所述模糊参数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在当前图像的平均亮度位于第一预设亮度至第二预设亮度的范围内时,采用第二模糊模式,不调整当前图像的亮度,直接根据所述模糊参数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在当前图像的平均亮度小于第二预设亮度时,采用第三模糊模式,先对当前图像的亮度进行调高,例如调高至第一预设亮度至第二预设亮度的范围内,然后再根据所述模糊参数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这样,可以根据模糊模式调整待显示图像的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101之前,可以先获取所述当前图像的平均亮度,然后根据所述平均亮度以及亮度与模糊模式标识的对应关系获得对应的模糊模式标识。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计算所述当前图像的所有像素点的亮度值的平均值得到上述的平均亮度。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等距采样法采集当前图像的像素点的亮度值,并根据采集的亮度值计算得到上述的平均亮度。这样,可以节约计算量,提高图像处理速度。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亮度与模糊模式标识的对应关系可如表1所示。在获得述当前图像的平均亮度后,可以查询表1得到对应的模糊模式标识。例如,当A1为180,A2为80时,如果当前图像的平均亮度为220,则可以根据220查询表1,得到对应的模糊模式标识为M01。
表1
亮度 | 模糊模式标识 |
255~A1 | M01 |
A1~A2 | M02 |
A2~0 | M03 |
在步骤S102中,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对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运行层可以先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缩小处理,得到压缩图像,再根据模糊参数所述对所述压缩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二模糊图像,然后,对所述第二模糊图像进行放大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其中,所述第一模糊图像的大小与所述当前图像的大小相同。由于是对缩小处理后的压缩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因此,可以减少计算量,减轻终端设备的负担,提高图像处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运行层可以采用预设的模糊算法并根据预设的模糊半径对所述压缩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模糊图像。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前图像的大小为1080×2160,可以采用模糊半径为1的高斯模糊算法对所述压缩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模糊图像。其中,模糊半径为1的高斯模糊模板可如图2所示。在实际应用中,预设的模糊半径以及模糊算法可以是设计人员根据终端设备的性能以及需要实现的模糊效果之间进行权衡之后设置的,这样,可以兼顾图像处理的耗时与模糊效果。这样,即使在性能较差的移动终端设备上依然能够适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还包括模糊标志位时,在步骤 S102之前,先根据模糊标志位判断是否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当确定所述模糊标志位指示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时,再执行步骤S102。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还包括模糊模式标识时,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模式标识以及模糊模式标识与模糊模式的对应关系获得对应的模糊模式,然后根据所述模糊参数与获得的模糊模式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其中,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模式标识以及模糊模式标识与模糊模式的对应关系获得对应的模糊模式的方法与根据所述平均亮度以及亮度与模糊模式标识的对应关系获得对应的模糊模式标识的方法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103中,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获得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各自的融合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运行层可以先根据所述模糊参数获得所述当前图像的融合系数α%,然后再根据当前图像的融合系数α%得到所述第一模糊图像的融合系数(1-α%)。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还包括模糊模式标识时,所述系统运行层可以根据所述模糊参数与所述模糊模式获得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各自的融合系数。
在步骤S104中,所述系统运行层将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按照各自的融合系数进行融合,得到待显示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运行层可以根据如下计算式(1)将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按照各自的融合系数进行融合,得到待显示图像。
G=α%F'+(1-α%)F (1)
其中,G为待显示图像,F’为第一模糊图像,F为所述当前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运行层得到待显示图像后,可送到终端设备的显示器上显示。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可由SurfaceFlinger层接收用户界面刷新指令,并根据用户界面刷新指令计算得到待显示图像,然后送到终端设备的显示器上显示。
在一个示例性场景中,如图3~图5所示,当终端设备31检测到外界物体22在触控面板(未示出)上执行状态栏34下拉的手势时,可以通过应用层的状态栏应用程序给SurfaceFlinger层发送用户界面刷新指令。其中,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包括模糊标志位、模糊参数以及模糊模式标识。SurfaceFlinger 层根据模糊标志位确定对所述当前图像32进行模糊处理后,根据模糊模式标识确定模糊模式,并根据模糊模式以及模糊参数对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其中,模糊参数为状态栏34下拉的高度。由于状态栏34下拉的高度随下拉的手势改变而改变,因此,得到的第一模糊图像的模糊程度也会随着状态栏34下拉的高度改变。SurfaceFlinger层根据模糊参数与模糊模式获得所述当前图像32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各自的融合系数,并将所述当前图像32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按照各自的融合系数进行融合,得到待显示图像。由于在执行状态栏34下拉过程中,第一模糊图像的模糊程度随着状态栏34下拉的高度改变,因此,待显示图像的模糊程度会随着状态栏34下拉的高度改变。如图4所示,当状态栏34下拉的高度为h1时,终端设备显示待显示图像35,当状态栏34下拉的高度为h2时,终端设备显示待显示图像36,其中,h2大于h1,待显示图像36的模糊程度大于待显示图像35。也就是,在执行状态栏34下拉过程中,显示的当前图像的模糊程度随着下拉高度逐渐变化,实现了渐变模糊的显示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应用层接收到用户界面刷新指令时经由应用框架层发送给所述系统运行层,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的模糊参数对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并根据所述模糊参数获得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各自的融合系数,最后将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按照各自的融合系数进行融合,得到待显示图像。由于系统运行层直接或者间接地持有终端设备显示的当前图像,因此可以快速地获取所述当前图像,而且,从获取所述当前图像到获得待显示图像均在系统运行层完成,能够耗费较少的计算资源,处理速度快,可以提高图像处理的速度。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由于图像处理速度快,因此,不但可以应用于静止背景画面,即使对于视频播放或动态壁纸等动态变化的场景,也能够实时处理,跟随背景的动态画面及时呈现对应的模糊画面,即对静止和动态背景画面可以实现实时渐变模糊的效果。
图6~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还包括模糊模式标识。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10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S601~S602,上述的步骤S102包括以下步骤S701~S702:
在步骤S601中,获取所述当前图像的平均亮度。
在步骤S602中,根据所述平均亮度以及亮度与模糊模式标识的对应关系获得对应的模糊模式标识。
在步骤S701中,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模式标识以及模糊模式标识与模糊模式的对应关系获得对应的模糊模式。
在步骤S702中,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与获得的模糊模式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计算所述当前图像的所有像素点的亮度值的平均值得到上述的平均亮度。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等距采样法采集当前图像的像素点的亮度值,并根据采集的亮度值计算得到上述的平均亮度。这样,可以节约计算量,提高图像处理速度。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模糊模式可以包括上述的第一模糊模式、第二模糊模式以及第三模糊模式。亮度与模糊模式标识的对应关系可如上述表1 所示。在获得述当前图像的平均亮度后,可以查询表1得到对应的模糊模式标识。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系统运行层可以根据所述模糊模式标识以及模糊模式标识与模糊模式的对应关系获得对应的模糊模式,并根据所述模糊参数与获得的模糊模式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其中,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模式标识以及模糊模式标识与模糊模式的对应关系获得对应的模糊模式的方法与根据所述平均亮度以及亮度与模糊模式标识的对应关系获得对应的模糊模式标识的方法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当前图像的平均亮度大于第一预设亮度A1 时,采用第一模糊模式,先对当前图像的亮度进行调低,例如调低至第一预设亮度A1至第二预设亮度A2的范围内,然后再根据所述模糊参数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在当前图像的平均亮度位于第一预设亮度至第二预设亮度的范围内时,采用第二模糊模式,不调整当前图像的亮度,直接根据所述模糊参数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在当前图像的平均亮度小于第二预设亮度时,采用第三模糊模式,先对当前图像的亮度进行调高,例如调高至第一预设亮度至第二预设亮度的范围内,然后再根据所述模糊参数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这样,可以根据模糊模式调整待显示图像的亮度,提升视觉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终端设备显示的当前图像的平均亮度确定进行模糊处理的模糊模式,以调整待显示图像的亮度,提升视觉效果。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框图。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搭载的操作系统包括应用层、应用框架层以及系统运行层,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81,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系统运行层接收所述应用层经由所述应用框架层发送的用户界面刷新指令;其中,所述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包括模糊参数;
处理模块82,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对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
第一获取模块83,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获得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各自的融合系数;
融合模块84,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系统运行层将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按照各自的融合系数进行融合,得到待显示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前图像位于第一图层,当所述第一图层的上方存在第二图层时,所述模糊参数随着所述第一图层被所述第二图层覆盖的面积改变而改变。
图9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框图。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还包括模糊标志位;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85,被配置为确定所述模糊标志位指示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
图10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框图。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还包括模糊模式标识;所述处理模块82,可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821,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模式标识以及模糊模式标识与模糊模式的对应关系获得对应的模糊模式;
第二获取子模块822,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与获得的模糊模式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取模块83,还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与所述模糊模式获得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各自的融合系数。
图11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框图。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当前图像的平均亮度;
第三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平均亮度以及亮度与模糊模式标识的对应关系获得对应的模糊模式标识。
图1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框图。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82,可包括:
第一处理子模块823,被配置为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缩小处理,得到压缩图像;
第二处理子模块824,被配置为对所述压缩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二模糊图像;
第三处理子模块825,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二模糊图像进行放大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模糊图像;其中,所述第一模糊图像的大小与所述当前图像的大小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子模块824,还可被配置为根据预设的模糊半径对所述压缩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模糊图像。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处理器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的框图。例如,装置13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13,装置13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302,存储器1304,电源组件1306,多媒体组件1308,音频组件1310,输入/输出 (I/O)的接口1312,传感器组件1314,以及通信组件1316。
处理组件1302通常控制装置13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元件13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3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3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3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部件13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 1308和处理组件13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13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13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13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3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 组件1306为装置13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 组件13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13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308包括在所述装置13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3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13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3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310 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13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304或经由通信组件13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3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1312为处理组件13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3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13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314可以检测到设备13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13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314还可以检测装置1300或装置13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13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13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13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3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3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 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3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3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13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13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部件13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部件13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13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3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1300的处理器1320 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8)
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搭载的操作系统包括应用层、应用框架层以及系统运行层,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系统运行层接收所述应用层经由所述应用框架层发送的用户界面刷新指令;其中,所述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包括模糊参数;
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对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所述系统运行层持有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当前图像;
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获得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各自的融合系数;
所述系统运行层将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按照各自的融合系数进行融合,得到待显示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还包括模糊标志位;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对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模糊标志位指示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还包括模糊模式标识;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对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包括:
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模式标识以及模糊模式标识与模糊模式的对应关系获得对应的模糊模式;
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与获得的模糊模式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运行层接收所述应用层经由所述应用框架层发送的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图像的平均亮度;
根据所述平均亮度以及亮度与模糊模式标识的对应关系获得对应的模糊模式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获得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各自的融合系数,包括:
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与所述模糊模式获得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各自的融合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对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包括:
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缩小处理,得到压缩图像;
对所述压缩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二模糊图像;
对所述第二模糊图像进行放大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模糊图像;其中,所述第一模糊图像的大小与所述当前图像的大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压缩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二模糊图像,包括:
根据预设的模糊半径对所述压缩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模糊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图像位于第一图层,当所述第一图层的上方存在第二图层时,所述模糊参数随着所述第一图层被所述第二图层覆盖的面积改变而改变。
9.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搭载的操作系统包括应用层、应用框架层以及系统运行层,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系统运行层接收所述应用层经由所述应用框架层发送的用户界面刷新指令;其中,所述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包括模糊参数;
处理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对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所述系统运行层持有所述终端设备显示的当前图像;
第一获取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获得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各自的融合系数;
融合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系统运行层将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按照各自的融合系数进行融合,得到待显示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还包括模糊标志位;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述模糊标志位指示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界面刷新指令中还包括模糊模式标识;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模式标识以及模糊模式标识与模糊模式的对应关系获得对应的模糊模式;
第二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与获得的模糊模式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一模糊图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当前图像的平均亮度;
第三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平均亮度以及亮度与模糊模式标识的对应关系获得对应的模糊模式标识。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还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系统运行层根据所述模糊参数与所述模糊模式获得所述当前图像与所述第一模糊图像各自的融合系数。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处理子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缩小处理,得到压缩图像;
第二处理子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压缩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第二模糊图像;
第三处理子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二模糊图像进行放大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模糊图像;其中,所述第一模糊图像的大小与所述当前图像的大小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子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预设的模糊半径对所述压缩图像进行模糊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模糊图像。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图像位于第一图层,当所述第一图层的上方存在第二图层时,所述模糊参数随着所述第一图层被所述第二图层覆盖的面积改变而改变。
17.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43070.XA CN108874482B (zh) | 2018-05-30 | 2018-05-30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43070.XA CN108874482B (zh) | 2018-05-30 | 2018-05-30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74482A CN108874482A (zh) | 2018-11-23 |
CN108874482B true CN108874482B (zh) | 2021-06-15 |
Family
ID=64336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43070.XA Active CN108874482B (zh) | 2018-05-30 | 2018-05-30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87448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00513B (zh) * | 2019-10-22 | 2024-10-22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0879739A (zh) * | 2019-11-27 | 2020-03-13 | 广东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 通知栏的显示方法及其显示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67987A (zh) * | 2002-06-27 | 2004-01-14 | ŵ��ʿ�ֻ���ʽ���� |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程序以及储存该程序的存储媒体 |
CN101169867A (zh) * | 2007-12-04 | 2008-04-30 |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 图像分割方法、图像处理设备及系统 |
CN103164868A (zh) * | 2011-12-09 | 2013-06-19 | 金耀有限公司 | 产生具有景深效果的图像的方法和装置 |
CN104361558A (zh) * | 2014-10-24 | 2015-02-18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
2018
- 2018-05-30 CN CN201810543070.XA patent/CN10887448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67987A (zh) * | 2002-06-27 | 2004-01-14 | ŵ��ʿ�ֻ���ʽ���� |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程序以及储存该程序的存储媒体 |
CN101169867A (zh) * | 2007-12-04 | 2008-04-30 |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 图像分割方法、图像处理设备及系统 |
CN103164868A (zh) * | 2011-12-09 | 2013-06-19 | 金耀有限公司 | 产生具有景深效果的图像的方法和装置 |
CN104361558A (zh) * | 2014-10-24 | 2015-02-18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74482A (zh) | 2018-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330868B (zh) | 图片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7888984B (zh) | 短视频播放方法及装置 | |
CN106484257A (zh) | 拍照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07341777B (zh) | 图片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8462833B (zh) | 拍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261081B (zh) | 屏幕显示方法及装置 | |
CN108200279B (zh) | 背光调节方法、装置和设备 | |
CN105389083B (zh) | 大字体实现方法和装置、智能终端 | |
CN106775235B (zh) | 屏幕壁纸展示方法和装置 | |
CN114442792A (zh) | 处理器的运行频率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8874482B (zh)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2331158B (zh) | 终端显示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7437269B (zh) | 一种处理图片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1614910B (zh) | 一种文件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134516A (zh) | 拍摄方法及装置 | |
CN105204841B (zh) | 量程调整方法及装置 | |
CN109102779B (zh) | 背光调节方法及装置 | |
CN108769513B (zh) | 相机拍照方法及装置 | |
CN112019680A (zh) | 屏幕亮度调整方法及装置 | |
CN113241044B (zh) | 屏幕亮度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462284B (zh) | 动画生成方法、动画生成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07122356B (zh) | 显示人脸颜值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
CN110069310B (zh) | 切换桌面壁纸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5469017B (zh) | 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2037719B (zh) |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