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69574B - 一种基于统计原理的离合器结合自适应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统计原理的离合器结合自适应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69574B CN108869574B CN201810991322.5A CN201810991322A CN108869574B CN 108869574 B CN108869574 B CN 108869574B CN 201810991322 A CN201810991322 A CN 201810991322A CN 108869574 B CN108869574 B CN 1088695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eed
- difference
- rotating speed
- time
- eng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8/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 F16D48/06—Control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e.g. of fluid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统计原理的离合器结合自适应控制方法,包括:在每一次离合器结合阶段,将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分为5个转速差带;记录从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统计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各个转速差带内的时间占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的百分比;得出下一次离合器结合阶段离合器结合控制的补偿系数。本发明通过每一次离合器结合阶段内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转速之差,获得下一次离合器结合控制的补偿系数,自动适应离合器传递扭矩特性的变化,保证了离合器传递扭矩的平稳,使得发动机扭矩与离合器传递扭矩相匹配,保证了车辆起步和换挡的平顺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离合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统计原理的离合器结合自适应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传动系统中,离合器可以结合和中断发动机的动力传递,从而实现保证汽车平稳起步、保证换挡平顺和限制传动系统所承受的最大转矩的功能。离合器处于滑摩阶段和结合阶段时,离合器传递的扭矩受离合器位移的影响特别大,当离合器结合不平稳时,离合器传递的扭矩变化较大,因此将造成车辆的耸动而影响车辆起步和换挡的平顺性。
不同的离合器在滑摩和结合阶段,其传递扭矩特性不同。同一离合器在不同阶段,由于磨损而导致其传递扭矩特性发生变化。当离合器传递扭矩特性发生变化,采用相同控制参数进行离合器结合控制时,离合器结合的速度与离合器需要传递的扭矩不匹配,将导致发动机扭矩与离合器传递扭矩不匹配,影响车辆起步和换挡的平顺性。因此,需要一种离合器结合控制的自适应方法用于补偿离合器传递扭矩特性的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统计原理的离合器结合自适应控制方法,解决了发动机扭矩与离合器传递扭矩匹配的问题,补偿了不同离合器传递扭矩特性的差异和离合器磨损后传递扭矩特性的变化,保证车辆起步和换挡的平顺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统计原理的离合器结合自适应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在每一次离合器结合阶段,从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段内,将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按照一定转速差范围分为5个转速差带,分别为过大转速差带、大转速差带、正常转速差带、小转速差带和过小转速差带;
Ⅱ、记录从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t;对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各个转速差带内的时间进行记录,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过大转速差带内的时间为a,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大转速差带内的时间为b,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正常转速差带内的时间为c,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小转速差带内的时间为d,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过小转速差带内的时间为e;
Ⅲ、统计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各个转速差带内的时间占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t的百分比;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过大转速差带内的时间占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t的百分比为A=a/t×100%,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大转速差带内的时间占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t的百分比为B=b/t×100%,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正常转速差带内的时间占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t的百分比为C=c/t×100%,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小转速差带内的时间占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t的百分比为D=d/t×100%,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过小转速差带内的时间占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t的百分比为E=e/t×100%;根据A、B、C、D和E的值通过查表算法确定的补偿权重系数Q1、Q2、Q3、Q4和Q5;
IV、根据在每一次离合器结合阶段对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转速之差的统计获得下一次离合器结合阶段离合器结合控制的补偿系数Q,Q=Q1+Q2+Q3+Q4+Q5;补偿系数Q用于调节下一次离合器结合的速度,当Q=100%时,下一次离合器结合速度不变;当Q>100%时,下一次离合器结合速度增大;当Q<100%时,下一次离合器结合速度减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效益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对每一次离合器结合阶段内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转速之差的统计,获得下一次离合器结合控制的补偿系数,自动适应离合器传递扭矩特性的变化,保证了离合器传递扭矩的平稳,使得发动机扭矩与离合器传递扭矩相匹配,保证了车辆起步和换挡的平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离合器结合控制补偿系数计算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基于统计原理的离合器结合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对每一次离合器结合阶段内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转速之差的统计,获得下一次离合器结合控制的补偿系数,自动适应离合器传递扭矩特性的变化。
一种基于统计原理的离合器结合自适应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在每一次离合器结合阶段,从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段内,将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按照一定转速差范围分为5个转速差带,分别为过大转速差带、大转速差带、正常转速差带、小转速差带和过小转速差带。
Ⅱ、记录从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t。对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各个转速差带内的时间进行记录,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过大转速差带内的时间为a,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大转速差带内的时间为b,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正常转速差带内的时间为c,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小转速差带内的时间为d,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过小转速差带内的时间为e。
Ⅲ、统计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各个转速差带内的时间占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t的百分比。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过大转速差带内的时间占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t的百分比为A=a/t×100%,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大转速差带内的时间占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t的百分比为B=b/t×100%,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正常转速差带内的时间占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t的百分比为C=c/t×100%,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小转速差带内的时间占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t的百分比为D=d/t×100%,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过小转速差带内的时间占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t的百分比为E=e/t×100%。根据A、B、C、D和E的值通过查表算法确定的补偿权重系数Q1、Q2、Q3、Q4和Q5。
IV、根据在每一次离合器结合阶段对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转速之差的统计获得下一次离合器结合阶段离合器结合控制的补偿系数Q,Q=Q1+Q2+Q3+Q4+Q5。补偿系数Q用于调节下一次离合器结合的速度,当Q=100%时,下一次离合器结合速度不变;当Q>100%时,下一次离合器结合速度增大;当Q<100%时,下一次离合器结合速度减小。
Claims (1)
1.一种基于统计原理的离合器结合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Ⅰ、在每一次离合器结合阶段,从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段内,将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按照一定转速差范围分为5个转速差带;
Ⅱ、记录从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t;对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各个转速差带内的时间进行记录,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过大转速差带内的时间为a,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大转速差带内的时间为b,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正常转速差带内的时间为c,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小转速差带内的时间为d,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过小转速差带内的时间为e;
Ⅲ、统计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各个转速差带内的时间占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t的百分比;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过大转速差带内的时间占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t的百分比为A=a/t×100%,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大转速差带内的时间占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t的百分比为B=b/t×100%,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正常转速差带内的时间占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t的百分比为C=c/t×100%,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小转速差带内的时间占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t的百分比为D=d/t×100%,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之差位于过小转速差带内的时间占离合器开始接触到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时间t的百分比为E=e/t×100%;根据A、B、C、D和E的值通过查表算法确定补偿权重系数Q1、Q2、Q3、Q4和Q5;
IV、根据在每一次离合器结合阶段对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转速之差的统计获得下一次离合器结合阶段离合器结合控制的补偿系数Q,Q=Q1+Q2+Q3+Q4+Q5;补偿系数Q用于调节下一次离合器结合的速度,当Q=100%时,下一次离合器结合速度不变;当Q>100%时,下一次离合器结合速度增大;当Q<100%时,下一次离合器结合速度减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91322.5A CN108869574B (zh) | 2018-08-29 | 2018-08-29 | 一种基于统计原理的离合器结合自适应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91322.5A CN108869574B (zh) | 2018-08-29 | 2018-08-29 | 一种基于统计原理的离合器结合自适应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69574A CN108869574A (zh) | 2018-11-23 |
CN108869574B true CN108869574B (zh) | 2020-09-11 |
Family
ID=64322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991322.5A Active CN108869574B (zh) | 2018-08-29 | 2018-08-29 | 一种基于统计原理的离合器结合自适应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86957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9214650B3 (de) * | 2019-09-25 | 2020-12-10 | Hanon Systems Efp Deutschland Gmbh | Steuereinheit zur Druckregelung |
CN113944702B (zh) * | 2020-07-17 | 2023-07-04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离合器扭矩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
CN112032294B (zh) * | 2020-09-14 | 2021-11-26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操作方法和装置 |
CN113251086B (zh) * | 2021-05-31 | 2022-05-27 | 重庆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扭矩补偿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最优起步控制方法 |
CN114475610B (zh) * | 2022-02-21 | 2023-10-20 | 同济大学 | 车辆耸车现象确定方法、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6056742A1 (de) * | 2005-12-19 | 2007-06-21 |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Steuerung der Motordrehzahl, des Drehmoments und der Leistung eines Drehmomentwandlers |
US8142328B2 (en) * | 2007-07-05 | 2012-03-27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starting clutch |
DE102014106922B4 (de) * | 2014-05-16 | 2021-07-15 |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eines Kupplungsmomentes sowie Steuergerät |
CN105570450B (zh) * | 2014-10-09 | 2018-01-30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转速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4948728B (zh) * | 2015-05-06 | 2017-02-01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湿式双离合器变速器的起步控制方法 |
CN105644561B (zh) * | 2015-12-25 | 2018-04-03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amt车辆起步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7869532B (zh) * | 2016-09-28 | 2019-10-01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车辆离合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8240466B (zh) * | 2016-12-23 | 2020-07-28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双离合变速器升档自适应调整方法及装置 |
CN107061551B (zh) * | 2017-03-28 | 2018-12-21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湿式双离合器半接合点自适应方法 |
CN107366740B (zh) * | 2017-05-22 | 2018-11-09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大功率at换挡过程中的离合器充油时间控制方法 |
CN107061726B (zh) * | 2017-05-27 | 2019-07-12 |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at自动变速器离合器半接合点的自适应控制方法 |
CN108437974B (zh) * | 2018-03-08 | 2019-12-31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轿车行车启机控制方法 |
-
2018
- 2018-08-29 CN CN201810991322.5A patent/CN108869574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69574A (zh) | 2018-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69574B (zh) | 一种基于统计原理的离合器结合自适应控制方法 | |
CN111306291B (zh) | 一种离合器变速器起步过程控制方法 | |
CN104976243B (zh) | 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的预充油压力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 |
US9080617B2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friction clutch | |
CN107246472B (zh) | 用于无同步器变速器的换挡力自学习方法 | |
CN109595336B (zh) | 一种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离合器扭矩压力调整方法 | |
US10744995B2 (en) | Method for correcting a drag torque curve of at least one rotatably mounted machine element | |
CN110159750B (zh) |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动力降挡转速调整控制方法 | |
CN103322163B (zh) | 一种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的滑磨控制方法 | |
US8380404B2 (en) | Control method of a vehicle provided with an automatic manual transmission during a gear shifting or during a drive-away | |
US8701516B2 (en) | Power transmission control apparatus for vehicle | |
CN114763838B (zh) | 汽车换挡控制方法 | |
CN108708971A (zh) | 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半结合点确定方法 | |
CN106931157B (zh) | 一种避免双离合器换挡功率循环的双离合变速器换挡控制方法 | |
CN113757357B (zh) |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充油及半结合点自学习方法 | |
US20080227593A1 (en) |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for adjusting a rotational speed of a shaft of a gear change transmission | |
CN115352445A (zh) | 一种amt重型载货车起步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12648308A (zh) | 基于离合器调节同步器两端速差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0573760B (zh) | 用于运行机动车动力传动系的离合器的方法以及具有动力传动系的机动车 | |
CN209671595U (zh) | 一种不分离合amt的装置 | |
CN109578576B (zh) | 自动变速器起步换挡扭矩交替控制方法 | |
CN106704577B (zh) | 一种基于扭矩模型的无级自动变速箱离合器控制系统 | |
SE1750471A1 (en) | A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controlling a hybrid powertrain | |
CN109398344B (zh) | 混动车辆的离合器扭矩补偿方法 | |
US10221947B2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ynchronisation of a pinion on a gearbox shaf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