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33059B - 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33059B CN108833059B CN201810709963.7A CN201810709963A CN108833059B CN 108833059 B CN108833059 B CN 108833059B CN 201810709963 A CN201810709963 A CN 201810709963A CN 108833059 B CN108833059 B CN 10883305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c
- threshold
- data
- hard
- judg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3139 quant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6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系统,包括:信号处理模块,智能控制模块,FEC硬判模块,硬判决模块,FEC软判模块,CRC校验模块;其中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通信输入数据进行信号预处理;处理后的数据进入智能控制模块,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对所述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所述数据出现错误的情况进行分级处理,所述分级处理使用FEC硬判、FEC软判和硬判决进行处理。本发明解决了通信系统中不同信道情况下,全部用单一的收端译码方案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信系统的信道译码。
背景技术
自从香农信息论创立以来,信道编解码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移动通信领域,如第三代合作伙伴3GPP组织的UMTS,信道编解码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编解码涉及的范围很广泛,但从UMTS和LTE为代表的移动通信领域来看,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几类码主要是物理层的前向纠错码,包括经典的代数编码、卷积码、基于迭代技术的Turbo码和低密度校验码等。前向纠错码中,Turbo码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业务编码;卷积码用于电路域语音、控制信道编码;代数码以Reed-Muller码扩展所产生的线性分组短码为主,用于信息长度为几比特至十几比特的很短的控制信令编码;低密度校验码因其优秀的高码率性能、极低的错误平层,在微波传输等系统中获得应用。随着夸层优化技术的发展,信源信道联合编译码也成为一种提升总体性能的途径,特别是在提升无线通信音频视频质量方面有大量的研究。但是高性能的编译码方案,就意味着消耗更多的资源和功耗,因此如何合理的选择编译码方式,在不同信道环境下,能够自主的挑选低功耗和高性能的方案,才是现实中迫切需要的。现有技术中通信系统处于不同信道情况下,全部采用单一的收端译码方案,然而由于系统通常依据最差信道设定译码方案,因此在信道质量较好时,会带来不必要的资源和功耗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系统,能够解决通信系统中不同信道情况下,全部用单一的收端译码方案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系统,包括:信号处理模块,智能控制模块,FEC硬判模块,硬判决模块,FEC软判模块,CRC校验模块;其中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通信输入数据进行信号预处理;处理后的数据进入智能控制模块,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对所述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所述数据出现错误的情况进行分级处理,所述分级处理使用FEC硬判、FEC软判和硬判决进行处理。
进一步的,其中所述根据数据错误的情况进行分级处理进一步包括:1)若错误非常少,已经达到解调门限的要求,则将数据输送到所述硬判决模块;2)若错误较少,但未达到系统要求的解调门限,但是在FEC硬判门限内时,则将数据输送到所述FEC硬判模块,并且根据所述处理后的数据的误码相距解调门限的距离,给出执行所述FEC硬判的循环迭代次数;3)若错误较多,超过FEC硬判门限,但是在FEC软判门限内,则将数据输送到所述FEC软判模块,并根据所述处理后的数据的误码距离解调门限的大小,给出执行所述FEC软判的循环迭代次数;4)若错误已经超过FEC软判门限或自定义门限,则请求重新传输并停止译码。
进一步的,所述硬判决模块负责对接收数据进行硬判决,所述硬判决包括定义判决门限,大于所述判决门限判为高电平,小于所述判决门限判为低电平。
进一步的,所述FEC硬判模块对输入数据进行硬判,根据解调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简单量化,并将量化结果通过解码和纠错机制直接转化为二进制输出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FEC软判模块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具备更大量化精度的软判。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进一步执行以下步骤:对经过硬判决、FEC硬判和FEC软判模块后的数据,进行CRC或PCC等校验,校验结果输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若满足解调门限,则数据输出,若不满足门限要求,则查看CRC校验结果在硬判FEC门限内还是软判门限内,若在硬判门限内,则将数据送入所述FEC硬判模块进行硬判FEC译码,若超过硬判门限,在软判门限内,则将数据送入所述FEC软判模块,经过译码后信号输出。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方法,包括:
对通信输入数据进行信号预处理;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所述数据出现错误的情况进行分级处理,所述分级处理使用FEC硬判、FEC软判和硬判决进行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数据错误的情况进行分级处理进一步包括:1)若错误非常少,已经达到解调门限的要求,则将数据进行硬判决;2)若错误较少,但未达到系统要求的解调门限,但是在FEC硬判门限内时,则将数据进行FEC硬判,并且根据所述处理后的数据的误码相距解调门限的距离,给出执行所述FEC硬判的循环迭代次数;3)若错误较多,超过FEC硬判门限,但是在FEC软判门限内,则将数据进行FEC软判,并根据所述处理后的数据的误码距离解调门限的大小,给出执行所述FEC软判的循环迭代次数;4)若错误已经超过FEC软判门限或自定义门限,则请求重新传输并停止译码。
进一步的,所述硬判决包括定义判决门限,大于所述判决门限判为高电平,小于所述判决门限判为低电平;所述FEC硬判包括对输入数据进行硬判,根据解调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简单量化,并将量化结果通过解码和纠错机制直接转化为二进制输出结果;所述FEC软判包括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具备更大量化精度的软判。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对经过硬判决、FEC硬判和FEC软判模块后的数据,进行CRC或PCC等校验,校验结果若满足解调门限,则数据输出,若不满足门限要求,则查看CRC校验结果在硬判FEC门限内还是软判门限内,若在硬判门限内,则将数据进行硬判FEC译码,若超过硬判门限,在软判门限内,则将数据进行FEC软判,经过译码后信号输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针对不同的通信信道情况,比如信号劣化并没有达到最严重的情况时,通过智能控制,可以灵活的调整选择FEC的硬判决、硬判和软判模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节省不必要的计算步骤,节省了时间、资源和功耗,非常符合目前实际系统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系统模块框图。
图2-3为根据一个实施例,输入能量=5db时,补偿后数据相和对应的原始数据图。
图4-5为根据一个实施例,输入能量=10db时,补偿后数据相和对应的原始数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接收系统,包括:信号处理模块100,智能控制模块200,FEC硬判模块301,硬判决模块302,FEC软判模块303,CRC校验模块;其中信号处理模块100,用于对通信输入数据进行信号预处理;处理后的数据进入智能控制模块200,所述智能控制模块200对所述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所述数据出现错误的情况进行分级处理,所述分级处理使用FEC硬判、FEC软判和硬判决进行处理。
进一步的,其中所述根据数据错误的情况进行分级处理进一步包括:1)若错误非常少,已经达到解调门限的要求,则将数据输送到所述硬判决模块302;2)若错误较少,但未达到系统要求的解调门限,但是在FEC硬判门限内时,则将数据输送到所述FEC硬判模块301,并且根据所述处理后的数据的误码相距解调门限的距离,给出执行所述FEC硬判的循环迭代次数;3)若错误较多,超过FEC硬判门限,但是在FEC软判门限内,则将数据输送到所述FEC软判模块303,并根据所述处理后的数据的误码距离解调门限的大小,给出执行所述FEC软判的循环迭代次数;4)若错误已经超过FEC软判门限或自定义门限,则请求重新传输并停止译码。
进一步的,所述硬判决模块302负责对接收数据进行硬判决,所述硬判决包括定义判决门限,大于所述判决门限判为高电平,小于所述判决门限判为低电平。
进一步的,所述FEC硬判模块301对输入数据进行硬判,根据解调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简单量化,并将量化结果通过解码和纠错机制直接转化为二进制输出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FEC软判模块303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具备更大量化精度的软判。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控制模块200进一步执行以下步骤:对经过硬判决、FEC硬判和FEC软判模块303后的数据,通过CRC模块400进行CRC或PCC等校验,校验结果输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200,若满足解调门限,则数据输出,若不满足门限要求,则查看CRC校验结果在硬判FEC门限内还是软判门限内,若在硬判门限内,则将数据送入所述FEC硬判模块301进行硬判FEC译码,若超过硬判门限,在软判门限内,则将数据送入所述FEC软判模块303,经过译码后信号输出。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加载的信号能量/高斯白噪声能量=5dB时,接收机接收到数据,并对接收数据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为滤波、时钟同步、数据同步、频偏估计、均衡处理,经过这些过程后,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部分损伤会得到补偿,补偿后数据相和对应的原始数据如图2所示。
此时数据进入智能控制模块,由于我们使用的是Turbo码,利用的是CRC校验函数,因此对数据进行CRC校验,我们发现此时的BER=1e-2,并不满足系统的解调性能指标,BER<1e-5,但是在FEC软判门限要求内,即软判BER门限=3e-2,因此我们将数据送入FEC软判模块303。
经过FEC软判输出的数据和原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结果相同,如图3所示。该数据进入CRC校验器400后,将全部正确的校验结果发送给智能控制模块200,该模块控制FEC软判输出。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我们加载的信号能量/高斯白噪声能量=10dB时,接收机接收到数据,并对接收数据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为滤波、时钟同步、数据同步、频偏估计、均衡处理,经过这些过程后,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部分损伤会得到补偿,补偿后数据相和对应的原始数据如图4所示。
此时数据进入智能控制模块,进行CRC校验,我们发现此时的BER=0,全部正确,满足系统的解调性能指标,BER<1e-5,因此我们将数据送入硬判决模块302。
经过硬判决输出的数据和原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结果相同,如图5所示。该数据进入CRC校验器后,将全部正确的校验结果发送给智能控制模块200,该模块控制硬判决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个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一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单元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ROM、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信号处理模块,智能控制模块,FEC硬判模块,硬判决模块,FEC软判模块,CRC校验模块;其中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通信输入数据进行信号预处理;处理后的数据进入智能控制模块,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对所述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所述数据出现错误的情况进行分级处理,所述分级处理使用FEC硬判、FEC软判和硬判决进行处理;所述根据数据错误的情况进行分级处理进一步包括:1)若错误已经达到解调门限的要求,则将数据输送到所述硬判决模块;2)若错误未达到系统要求的解调门限,但是在FEC硬判门限内时,则将数据输送到所述FEC硬判模块,并且根据所述处理后的数据的误码相距解调门限的距离,给出执行所述FEC硬判的循环迭代次数;3)若错误超过FEC硬判门限,但是在FEC软判门限内,则将数据输送到所述FEC软判模块,并根据所述处理后的数据的误码距离解调门限的大小,给出执行所述FEC软判的循环迭代次数;4)若错误已经超过FEC软判门限或自定义门限,则请求重新传输并停止译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系统,其中所述硬判决模块负责对接收数据进行硬判决,所述硬判决包括定义判决门限,大于所述判决门限判为高电平,小于所述判决门限判为低电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系统,其中所述FEC硬判模块对输入数据进行硬判,根据解调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简单量化,并将量化结果通过解码和纠错机制直接转化为二进制输出结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系统,其中所述FEC软判模块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具备更大量化精度的软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系统,其中,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进一步执行以下步骤:对经过硬判决、FEC硬判和FEC软判模块后的数据,进行CRC检验或PCC校验,校验结果输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若满足解调门限,则数据输出,若不满足门限要求,则查看CRC校验结果在硬判FEC门限内还是软判门限内,若在硬判门限内,则将数据送入所述FEC硬判模块进行硬判FEC译码,若超过硬判门限,在软判门限内,则将数据送入所述FEC软判模块,经过译码后信号输出。
6.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方法,包括:
对通信输入数据进行信号预处理;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所述数据出现错误的情况进行分级处理,所述分级处理使用FEC硬判、FEC软判和硬判决进行处理;
所述根据数据错误的情况进行分级处理进一步包括:1)若错误已经达到解调门限的要求,则将数据进行硬判决;2)若错误未达到系统要求的解调门限,但是在FEC硬判门限内时,则将数据进行FEC硬判,并且根据所述处理后的数据的误码相距解调门限的距离,给出执行所述FEC硬判的循环迭代次数;3)若错误超过FEC硬判门限,但是在FEC软判门限内,则将数据进行FEC软判,并根据所述处理后的数据的误码距离解调门限的大小,给出执行所述FEC软判的循环迭代次数;4)若错误已经超过FEC软判门限或自定义门限,则请求重新传输并停止译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方法,其中,所述硬判决包括定义判决门限,大于所述判决门限判为高电平,小于所述判决门限判为低电平;所述FEC硬判包括对输入数据进行硬判,根据解调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简单量化,并将量化结果通过解码和纠错机制直接转化为二进制输出结果;所述FEC软判包括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具备更大量化精度的软判。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方法,进一步包括:
对经过硬判决、FEC硬判和FEC软判模块后的数据,进行CRC检验或PCC校验,校验结果若满足解调门限,则数据输出,若不满足门限要求,则查看CRC校验结果在硬判FEC门限内还是软判门限内,若在硬判门限内,则将数据进行硬判FEC译码,若超过硬判门限,在软判门限内,则将数据进行FEC软判,经过译码后信号输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09963.7A CN108833059B (zh) | 2018-07-02 | 2018-07-02 | 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09963.7A CN108833059B (zh) | 2018-07-02 | 2018-07-02 | 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33059A CN108833059A (zh) | 2018-11-16 |
CN108833059B true CN108833059B (zh) | 2021-06-11 |
Family
ID=64133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709963.7A Active CN108833059B (zh) | 2018-07-02 | 2018-07-02 | 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833059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79897A (zh) * | 2000-12-06 | 2004-03-03 | Ħ��������˾ | 提供自适应前向纠错的装置和方法 |
CN102067496A (zh) * | 2008-06-24 | 2011-05-1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使用mimo解码器对空时编码信号进行解码的方法和系统 |
CN103139133A (zh) * | 2013-03-12 | 2013-06-05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应用于mimo-ofdm系统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 |
CN104065599A (zh) * | 2013-03-20 | 2014-09-24 | 中兴通讯(美国)公司 | 数字通信中的统计自适应软判决前向纠错 |
US9203558B1 (en) * | 2013-01-23 | 2015-12-01 | Viasat, Inc. | Soft-decision decoding of differential 16-QAM |
CN107534517A (zh) * | 2015-04-24 | 2018-01-02 | 阿尔卡特朗讯 | 用于根据第一数据分组生成第二数据分组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243638B2 (en) * | 2016-10-04 | 2019-03-26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code selec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
-
2018
- 2018-07-02 CN CN201810709963.7A patent/CN10883305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79897A (zh) * | 2000-12-06 | 2004-03-03 | Ħ��������˾ | 提供自适应前向纠错的装置和方法 |
CN102067496A (zh) * | 2008-06-24 | 2011-05-1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使用mimo解码器对空时编码信号进行解码的方法和系统 |
US9203558B1 (en) * | 2013-01-23 | 2015-12-01 | Viasat, Inc. | Soft-decision decoding of differential 16-QAM |
CN103139133A (zh) * | 2013-03-12 | 2013-06-05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应用于mimo-ofdm系统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 |
CN104065599A (zh) * | 2013-03-20 | 2014-09-24 | 中兴通讯(美国)公司 | 数字通信中的统计自适应软判决前向纠错 |
CN107534517A (zh) * | 2015-04-24 | 2018-01-02 | 阿尔卡特朗讯 | 用于根据第一数据分组生成第二数据分组的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33059A (zh) | 2018-1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17095B (zh) | 一种非均匀分段校验的极化码编译码方法 | |
WO2018171790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886926B (zh) | 用于计算接收信号误码率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9314600B (zh) | 用于在使用通用极化码时进行速率匹配的系统和方法 | |
TW201803280A (zh) | 利用分段式的冗餘校驗對控制訊號傳遞進行編碼和解碼 | |
CN1292958A (zh) | 确定卷积编码通信信道的接收信号质量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8023672B (zh) | 用于通信系统中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 |
JP4777876B2 (ja) | ターボデコーダの反復の早期終了 | |
CN108696333B (zh) | Polar码编解码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 |
CN104798323A (zh) | 光通信网络和用于在光网络中对信号进行自适应编码的方法 | |
CN108259135B (zh) | 基于高斯近似理论的抗大气湍流衰弱的极化码构建方法 | |
CN118316464A (zh) | 极性码的卷积预编码和解码 | |
CN116318185A (zh) | 一种Polar码编译码方法和利用该方法的低频无线通信系统 | |
CN101567752B (zh) | 一种基于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自适应编解码方法 | |
Lv et al. | An adaptive ordered shifted-pruning list decoder for polar codes | |
CN1756102B (zh) | 使用信号的非导频部分来产生信道估计的方法和接收机 | |
Boiko et al. | Simulation of the Transport Channel With Polar Codes for the 5G Mobile Communication | |
CN109004939A (zh) | 极化码译码装置和方法 | |
KR101609884B1 (ko)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호된 데이터의 신뢰성을 판단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8833059B (zh) | 一种新型的智能接收系统 | |
US6915474B2 (en) | Turbo decoding apparatus and decoding iteration count controlling method in turbo decoding | |
CN115987454B (zh) | 解调译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01753154B (zh) | 一种Turbo码编码器、译码器及编码、译码方法 | |
WO2020019954A1 (zh) | 极化码译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 |
US20230362736A1 (en) | Link quality analyzer and associated system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610000 Building 1, No. 11, Gaopeng Avenue, Chengdu hi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after: Chengdu Guoheng Spa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 high tech Zone Gaopeng road in Chengdu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in 610041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GUOHENG SPA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