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11092B - 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Google Patents
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11092B CN108811092B CN201710296835.XA CN201710296835A CN108811092B CN 108811092 B CN108811092 B CN 108811092B CN 201710296835 A CN201710296835 A CN 201710296835A CN 108811092 B CN108811092 B CN 10881109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network side
- candidate
- preset time
- tim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9800 disodium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HRANPRDGABOKNQ-ORGXEYTDSA-N (1r,3r,3as,3br,7ar,8as,8bs,8cs,10as)-1-acetyl-5-chloro-3-hydroxy-8b,10a-dimethyl-7-oxo-1,2,3,3a,3b,7,7a,8,8a,8b,8c,9,10,10a-tetradecahydrocyclopenta[a]cyclopropa[g]phenanthren-1-yl acetate Chemical group C1=C(Cl)C2=CC(=O)[C@@H]3C[C@@H]3[C@]2(C)[C@@H]2[C@@H]1[C@@H]1[C@H](O)C[C@@](C(C)=O)(OC(=O)C)[C@@]1(C)CC2 HRANPRDGABOKNQ-ORGXEYTD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该方法包括: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若终端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则所述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即在终端测量到波束失败后,如果没有可用候选波束,也先不上报链路失败,而是等待一段时间,并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以尽量保证在终端和网络侧交互的物理层恢复波束,减少不必要的恢复时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背景技术
未来5G(5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为达到下行链路传输速率20兆位/秒(Gbps),上行链路传输速率10Gbps的目标,高频通信和大规模天线技术将会被引入。具体地,高频通信可提供更宽的系统带宽,天线尺寸也可以更小,更加有利于大规模天线在基站和终端中部署。但是,高频通信存在路径损耗较大、容易受干扰、链路较脆弱等缺点,而大规模天线技术可提供较大天线增益,因此,高频通信与大规模天线的结合是未来5G移动通信系统的必然趋势。
然而,高频通信中链路脆弱性的问题依然存在。现有技术中,当高频通信中信号遇到遮挡时,可采用波束失败恢复机制来切换波束,将通信链路从较差的波束切换至通信链路较好的候选波束。但如果启动波束失败恢复机制时,没有合适的候选波束,就可能触发高层无线链路连接失败,进而产生较大的链路恢复时延。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用于提供在启动波束失败恢复机制时,如果没有合适的候选波束如何处理的方法。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包括:
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若所述终端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则所述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则若所述网络侧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间内仍未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包含候选波束的波束上报信息、或者所述网络侧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消息。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
测量模块,用于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
发送模块,用于所述确定模块确定在第二预设时间内仍未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包含候选波束的波束上报信息、或者所述接收模块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时,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消息。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本申请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二方面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本申请第九方面提供一种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的方法。
本申请第十方面提供一种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第九方面的程序。
本申请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以上第二方面的方法。
本申请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第十一方面的程序。
本申请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
本申请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中,基于终端侧,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后,若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那么终端就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即在终端测量到波束失败后,如果没有可用候选波束,也先不上报链路失败,而是等待一段时间,并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基于网络侧,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后,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会等待第二预设时间,这段时间内不向核心网设备上报链路失败,除非网络侧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收到终端发送的包含候选波束的波束上报信息、或者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收到终端发送的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再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消息。以尽量保证在终端和网络侧交互的物理层恢复波束,减少不必要的恢复时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网络侧设备01和终端02。
其中,网络侧设备01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简称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中的基站(NodeB,简称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简称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未来5G网络中的基站等,在此并不限定。
终端02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其他业务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Communication Service,简称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简称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or User Equipment),在此不作限定。
如图1所示的场景中,网络侧设备01和终端02之间通过天线波束实现信号传输。网络侧设备01和终端02均可包含多个波束,以图1为例,假设网络侧设备01包含N个波束,终端02包含M个波束,其中N、M均为大于1的整数。N和M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本申请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和网络侧设备之间进行信号传输的波束可能出现连接失败的情况,如果连接失败启动波束恢复时没有可用候选波束,可能导致网络侧设备向核心网侧上报链路失败。一旦向核心网上报链路失败,后续就会有核心网的参与,即可能需要核心网设备先指示网络侧设备恢复链路,再由网络侧设备与终端协商恢复链路,就会产生较大的恢复时延。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尽量在不上报核心网的前提下解决波束连接失败的问题。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主要从终端的角度实现:当终端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后若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的技术改进,该方法包括:
S201、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终端和网络侧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当前正在使用的波束可能出现连接失败的问题,导致信号不能正常传输。
终端可以进行波束测量以确定波束是否连接正常。具体地,可以根据网络侧发送的参考信号来测量信号传输质量、或者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参考信号获取网络侧设备测量的信号传输质量。对于当前正在使用的波束,如果得到信号传输质量低于预设门限,就认为该波束失败。类似地,如果测量到某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信号传输质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门限,就可以把这个波束作为候选波束。
终端检测到波束失败后,会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以和网络侧设备协商切换候选波束来进行信号传输。
S202、若终端确定不存在可用的候选波束,则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
可选地,如果终端在测量到波束失败后,确定有候选波束,就可以将候选波束的标识携带在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通知给网络侧设备,以便网络侧设备切换候选波束来传输信号。
如果终端在确定波束失败后,终端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那么就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即测量是否有信号传输质量符合预设门限的波束可以作为候选波束。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可以包含至少两层含义:(1)当前没有候选波束,例如终端根据参考信号计算的信号传输质量没有符合预设门限的。(2)终端通过测量获取了候选波束,上报网络侧设备后,网络侧设备回复不可用。可选地,可能网络侧设备发现候选波束已经被占用,例如用于传输其他信号等,本申请不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中,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后,若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那么终端就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即在终端测量到波束失败后,如果没有可用候选波束,也先不上报链路失败,而是等待一段时间,并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以尽量保证在终端和网络侧交互的物理层恢复波束,减少不必要的恢复时延。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与图2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主要从网络侧设备的角度实现:当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后若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的技术改进,该方法包括:
S301、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与前述S201类似,可以是终端检测到波束失败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S302、网络侧设备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
可选地,一种可能性是当前没有候选波束。具体地,网络侧设备可以确定收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之前的第三预设时间内终端都没有上报候选波束,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也未携带候选波束,那么网络侧设备认为没有候选波束。另一种可能性是,第三预设时间内网络侧设备收到了终端上报的候选波束,或者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携带候选波束,但是网络侧设备发现该候选波束当前不可用。
可选地,如果网络侧设备发现候选波束不可用,则通知终端该候选波束不可用。
S303、网络侧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收到终端发送的包含候选波束的波束上报信息、或者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收到终端发送的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该网络侧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消息。
网络侧设备在收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后,如果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等待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终端可以进行候选波束测量,如果终端测量一段时间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候选波束就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即告知网络侧设备链路失败,那么网络侧设备再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消息,以上报核心网设备链路失败。
也可能网络侧设备等了一段时间后,终端虽然没发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但也没有上报候选波束,即仍然没有可用的候选波束,那么网络侧设备再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消息,以上报核心网设备链路失败。
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后,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会等待第二预设时间,这段时间内不向核心网设备上报链路失败,除非网络侧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收到终端发送的包含候选波束的波束上报信息、或者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收到终端发送的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再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消息。以尽量保证在终端和网络侧交互的物理层恢复波束,减少不必要的恢复时延。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不同实施方式中,第二预设时间与前述第一预设时间可以指同一预设时间,也可以是不同预设时间,下文中有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对于上述实施例所涉及的候选波束,可以是指:终端的至少1个发射波束和网络侧设备中与该发射波束配对的至少1个接收波束;还可以是指终端的至少1个接收波束和网络侧设备与该接收波束配对的至少1个发射波束;也可以包括以上两种情况。
在一种实施场景下:如果候选波束包括终端的至少1个发射波束和网络侧设备中与该发射波束配对的至少1个接收波束,则终端测量候选波束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终端预设范围的每个发射波束分别发送参考信号。相应地,网络侧设备预设范围内每个接收波束都会接收所有发射波束发送的参考信号。进而可以确定一对或多对信号传输质量满足预设门限的候选波束。具体地,如果只需要一对候选波束,那么可以在满足预设门限的波束中选择一对信号传输质量最好的候选波束,即发射质量最好的发射天线以及接收该发射天线发出信号最好的接收天线,在此不具体限定。
类似地,在另一种实施场景下,如果候选波束包括终端的至少1个接收波束和网络侧设备与该接收波束配对的至少1个发射波束,网络侧设备使用预设范围内每个发射天线发送参考信号,终端使用预设范围内每个接收天线都接收所有发射天线发送的参考信号。进而确定一对或多对信号传输质量满足预设门限的候选波束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范围的波束可以指设备波束管理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波束,这些波束可能是设备所有波束中的部分或全部。假设终端有8个发射和接收波束,其中2个正在传数据的发射波束失败后,终端在预设范围的4个发射波束中测量选择候选波束,当然,不以此为限,可以在除失败波束以外的所有波束中测量选择候选波束。
对于终端确定波束失败又没有可用候选波束的情况下,本申请的方案中等待一段时间而不是直接向核心网设备上报链路失败,在这段时间内,可以让终端测量寻找候选波束,来尽可能实现在这段延长的时间内找到候选波束以完成波束恢复。这段时间可以例如图2所示实施例描述的由终端来监控;也可以如图3所示实施例描述的由网络侧设备来监控;或者还可以由终端和网络侧设备都进行监控。
另外,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后,网络侧设备会回复波束失败恢复响应。终端也可以以收到波束失败恢复响应的时刻作为起点,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也可以以发出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时刻作为起点,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这一段时间可以是上述第一预设时间,或者第二预设时间。
下文中将针对波束失败后,候选波束测量的时机、时长控制等不同实现方式分别进行说明。
可选地,第一预设时间可以预先配置在终端内。也可以是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之前,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包含第一预设时间的配置信息。具体地,该包含第一预设时间的配置信息可以网络侧设备在终端接入时发送,也可以在后续信号传输过程中发送,本申请不作限制。
一种方式中,终端和网络侧设备预先被配置由终端以发出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时刻作为第一预设时间起点、或者以收到波束失败恢复响应的时刻作为第一预设时间起点。那么终端可以根据包含第一预设时间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预设时间的长度即可。即网络侧设备在该包含第一预设时间的配置信息中指示第一预设时间的长度。
另一种方式中,网络侧设备在该包含第一预设时间的配置信息中指示第一预设时间的长度和起始时刻。例如:该包含第一预设时间的配置信息中指示第一预设时间的长度,以及终端以发出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时刻作为第一预设时间起点。或者,该包含第一预设时间的配置信息中指示第一预设时间的长度,以及终端以收到波束失败恢复响应的时刻作为第一预设时间起点。
或者,第一预设时间可以预先配置在终端中,不再发送专门的配置信息。
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预设时间为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信息。也就是第一预设时间通过第一定时器来实现。
相应地,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之前,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信息。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地,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具体地情况指示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长度,或者既指示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长度、也指示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的起始时刻。
具体地,终端启动第一定时器,并在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
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网络侧设备可以不再单独设定第二预设时间,那么网络侧设备执行等待且不上报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消息即可,直到终端上报候选波束或者发送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
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图4以终端启动第一定时器为例说明一个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流程。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S401、终端确定当前波束连接失败。
S402、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S403、终端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波束失败恢复响应。
S404、终端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
S405、终端启动第一定时器,在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本身就知道不存在候选波束,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可以不占用时间,即终端可以在收到波束失败恢复响应的时刻就启动第一定时器。
若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未测量到候选波束,则执行S406~S407。若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测量到候选波束,则执行S408~S409。
S406、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
S407、网络侧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消息。
S408、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包含候选波束的波束上报信息。
S409、网络侧设备在确定该候选波束可用后,启用该候选波束与终端传输信号。
本实施例中,终端收到波束失败恢复响应后,如果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就启动第一定时器,在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即暂不上报链路失败,而是延长一定时间继续进行候选波束测量,以增加获取候选波束的机会,以尽量保证在终端和网络侧交互的物理层恢复波束,减少不必要的恢复时延。
在图3实施例的基础上,网络侧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包含第二预设时间的配置信息。具体地,该包含第二预设时间的配置信息可以网络侧设备在终端接入时就发送的,也可以在后续信号传输过程中发送的,本申请不作限制。
其中,上述第二预设时间可以是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也可以是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
以第一预设时间为例,第一预设时间为网络侧设备在接收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之后启动的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即由网络侧设备进行计时控制。
图5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图5以网络侧启动第二定时器为例说明一个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流程。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S501、终端确定当前波束连接失败。
S502、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S503、网络侧设备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启动第二定时器。
可选地,在S503之前,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波束测量指示。
波束测量指示中指示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具体地可以指示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长度,或者指示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和起始时刻。终端根据预先的配置可以知道在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侧设备可以本身就知道不存在候选波束,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可以不占用时间,即可以在收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时刻就启动第二定时器。
S504、终端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波束失败恢复响应。
若终端在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未测量到候选波束,则执行S505~S506。若终端在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测量到候选波束,则执行S507~S508。
S505、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
S506、网络侧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消息。
S507、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包含候选波束的波束上报信息。
S508、网络侧设备在确定该候选波束可用后,启用该候选波束与终端传输信号。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图6以网络侧启动第二定时器为例说明一个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流程。
S601~S604与S501~S504相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与图5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终端可以不知道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只在收到波束失败恢复响应后继续进行候选波束测量。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为上述第二预设时间。
可选地,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波束测量指示,指示终端持续进行候选波束测量。
S605、网络侧设备确定在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仍未收到终端发送的包含候选波束的波束上报信息。
S606、网络侧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消息。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图7以终端启动第一定时器、且网络侧启动第二定时器为例说明一个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流程。
S701、终端确定当前波束连接失败。
S702、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S703、网络侧设备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启动第二定时器。
S704、终端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波束失败恢复响应。
S705、终端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启动第一定时器,并在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侧设备可以本身就知道不存在候选波束,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可以不占用时间,即可以在收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时刻就启动第二定时器。
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执行S706~S707。
S706、终端在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未测量到候选波束,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
这种实施方式中网络侧设备收到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时,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还未结束。
S707、网络侧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消息。
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执行S708~S709。
S708、终端在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测量到候选波束,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包含候选波束的波束上报信息。
这种实施方式中网络侧设备收到波束上报信息时,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还未结束。
S709、网络侧设备在确定该候选波束可用后,启用该候选波束与终端传输信号。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图8以终端启动第一定时器、且网络侧启动第二定时器为例说明一个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流程。
S801~S805与S701~S705相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与图7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结束时,网络侧设备没收到终端发送的包含候选波束的波束上报信息、也没收到终端发送的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
S806、网络侧设备确定在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仍未收到终端发送的包含候选波束的波束上报信息。
S807、网络侧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消息。
考虑到信号的传输需要占用时间,在配置时可以配置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大于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具体时长本申请不作限定。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向终端发送上报配置信息,该上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发送所述波束上报信息的资源。具体地,上报配置信息可以指示波束上报信息需要占用的资源、使用的信息格式等。
其中,网络侧设备可以在收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之后发送上报配置信息,也可以在终端接入该网络侧设备时就发送,在此不具体限定。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终端包括:发送模块900、确定模块901和测量模块902,其中:
发送模块900,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确定模块901,用于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
测量模块902,用于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
本实施例中,发送模块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后,若确定模块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那么测量模块就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即在终端测量到波束失败后,如果没有可用候选波束,也先不上报链路失败,而是等待一段时间,并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以尽量保证在终端和网络侧交互的物理层恢复波束,减少不必要的恢复时延。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结构示意图,在图9的基础上,该终端还可以包括:第一接收模块903,用于在测量模块902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之前,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的波束失败恢复响应。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结构示意图,在图9的基础上,该终端还可以包括:第二接收模块111,用于在测量模块902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之前,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包含所述第一预设时间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信息。即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测量模块902启动第一定时器,并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为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相应地,第二接收模块111,用于在测量模块902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之前,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信息。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接收所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之后启动的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
图12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结构示意图,在图9的基础上,该终端还可以包括:第三接收模块121,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波束测量指示,所述波束测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持续进行候选波束测量;或者,所述波束测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
进一步地,发送模块900,还用于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未测量到候选波束时,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或者,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测量到候选波束时,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波束上报信息,所述波束上报信息包含所述候选波束的标识。
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结构示意图,在图9的基础上,该终端还可以包括:第四接收模块131,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上报配置信息,所述上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发送所述波束上报信息的资源。
在该实施例的基础上,发送模块90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上报配置信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包含所述候选波束的所述波束上报信息。
可选地,所述候选波束包括:所述终端的至少1个发射波束和所述网络侧设备中与所述发射波束配对的至少1个接收波束;和/或,所述终端的至少1个接收波束和所述网络侧设备中与所述接收波束配对的至少1个发射波束。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说明不同的实施方式,分别用不同的接收模块进行了标示,在实际终端中可以由一个接收模块完成所有或部分接收的动作。
本实施例中的终端用于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网络侧设备包括:接收模块141、确定模块142以及发送模块143,其中:
接收模块14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确定模块142,用于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
发送模块143,用于所述确定模块确定在第二预设时间内仍未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包含候选波束的波束上报信息、或者所述接收模块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时,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消息。
本实施例中,接收模块接收终端发送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后,确定模块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则等待第二预设时间,这段时间内不向核心网设备上报链路失败,除非网络侧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收到终端发送的包含候选波束的波束上报信息、或者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收到终端发送的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发送模块再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消息。以尽量保证在终端和网络侧交互的物理层恢复波束,减少不必要的恢复时延。
进一步地,发送模块143,还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之前,向所述终端发送波束失败恢复响应。
一种实施方式中,发送模块143,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包含所述第二预设时间的配置信息。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发送模块143,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信息,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启动所述第一定时器,并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
其中,接收模块141,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收到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未测量到候选波束时发出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
基于上述实施例,发送模块143,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波束测量指示,所述波束测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持续进行候选波束测量;或者,所述波束测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
另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142,具体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包含候选波束标识的波束上报信息时,确定所述候选波束是否可用;在确定所述候选波束可用后,启用所述候选波束与所述终端传输信号。
相应地,发送模块143,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上报配置信息,所述上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发送所述波束上报信息的资源。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候选波束包括:所述终端的至少1个发射波束和所述网络侧设备中与所述发射波束配对的至少1个接收波束;和/或,所述终端的至少1个接收波束和所述网络侧设备中与所述接收波束配对的至少1个发射波束。
本实施例中的网络侧设备用于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网络侧设备和终端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确定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确定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简称SOC)的形式实现。
图1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终端包括:处理器171、存储器172、网络接口173及用户接口174。
终端中的上述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75耦合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总线系统17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75除包括数据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及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5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75。
或者,以上各个组件的部分或全部也可以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的形式内嵌于该终端的某一个芯片上来实现。且它们可以单独实现,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其中,用户接口174分别用于连接外围设备或与外围设备连接的接口电路。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或者点击设备等设备的接口,例如鼠标,轨迹球(track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设备的接口。
这里的处理器17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CPU,还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等。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装置,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
存储器17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简称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简称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简称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M,简称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简称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简称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DataRate SDRAM,简称DDRSD 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SDRAM,简称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简称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简称DRRAM)。本申请描述的存储器17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可选地,存储器172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操作系统1721和应用程序1722。
其中,操作系统172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
应用程序1722,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程序也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1722中。
具体地,处理器171调用存储器172中的程序执行图9-图13所示各模块执行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图1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该网络侧设备包括:天线11、射频装置12、基带装置13。天线11与射频装置1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12通过天线11接收信息,将接收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1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13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12,射频装置12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1发送出去。
上述频带处理装置可以位于基带装置13中,以上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在基带装置13中实现,该基带装置13包括处理器181和存储器182。
基带装置13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基带板,该基带板上设置有多个芯片,如图16所示,其中一个芯片例如为处理器181,与存储器182连接,以调用存储器182中的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网络侧设备操作。
该基带装置13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183,用于与射频装置12交互信息,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简称CPRI)。
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该处理器可以是CPU,也可以是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网络侧设备所执行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
存储器18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简称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简称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简称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M,简称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RAM,简称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简称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简称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简称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简称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简称DRRAM)。本申请描述的存储器18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具体地,处理器181调用存储器182中的程序执行图14所示各模块执行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44)
1.一种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若所述终端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则所述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
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信息;
或者,
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接收所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之后启动的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的波束失败恢复响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包含所述第一预设时间的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包含所述第一预设时间的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接收所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之后启动的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波束测量指示,所述波束测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持续进行候选波束测量;或者,所述波束测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未测量到候选波束,则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或者,
若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测量到候选波束,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波束上报信息,所述波束上报信息包含所述候选波束的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上报配置信息,所述上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发送所述波束上报信息的资源;
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波束上报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上报配置信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波束上报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5、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波束包括:所述终端的至少1个发射波束和所述网络侧设备中与所述发射波束配对的至少1个接收波束;和/或,所述终端的至少1个接收波束和所述网络侧设备中与所述接收波束配对的至少1个发射波束。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波束包括:所述终端的至少1个发射波束和所述网络侧设备中与所述发射波束配对的至少1个接收波束;和/或,所述终端的至少1个接收波束和所述网络侧设备中与所述接收波束配对的至少1个发射波束。
10.一种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则若所述网络侧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间内仍未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包含候选波束的波束上报信息、或者所述网络侧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消息;
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波束失败恢复响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包含所述第二预设时间的配置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包含所述第二预设时间的配置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信息,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启动所述第一定时器,并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信息,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启动所述第一定时器,并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收到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未测量到候选波束时发出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收到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未测量到候选波束时发出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波束测量指示,所述波束测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持续进行候选波束测量,或者,所述波束测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0-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包含候选波束标识的波束上报信息,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候选波束是否可用;
所述网络侧设备在确定所述候选波束可用后,启用所述候选波束与所述终端传输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上报配置信息,所述上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发送所述波束上报信息的资源。
21.根据权利要求10-18、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波束包括:所述终端的至少1个发射波束和所述网络侧设备中与所述发射波束配对的至少1个接收波束;和/或,所述终端的至少1个接收波束和所述网络侧设备中与所述接收波束配对的至少1个发射波束。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波束包括:所述终端的至少1个发射波束和所述网络侧设备中与所述发射波束配对的至少1个接收波束;和/或,所述终端的至少1个接收波束和所述网络侧设备中与所述接收波束配对的至少1个发射波束。
2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
测量模块,用于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
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信息;
或者,
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接收所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之后启动的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测量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之前,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的波束失败恢复响应。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测量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之前,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包含所述第一预设时间的配置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测量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之前,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包含所述第一预设时间的配置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还包括: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波束测量指示,所述波束测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持续进行候选波束测量;或者,所述波束测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
28.根据权利要求23-27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未测量到候选波束时,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或者,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测量到候选波束时,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波束上报信息,所述波束上报信息包含所述候选波束的标识。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上报配置信息,所述上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发送所述波束上报信息的资源;
相应地,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上报配置信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波束上报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3-27、29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波束包括:所述终端的至少1个发射波束和所述网络侧设备中与所述发射波束配对的至少1个接收波束;和/或,所述终端的至少1个接收波束和所述网络侧设备中与所述接收波束配对的至少1个发射波束。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波束包括:所述终端的至少1个发射波束和所述网络侧设备中与所述发射波束配对的至少1个接收波束;和/或,所述终端的至少1个接收波束和所述网络侧设备中与所述接收波束配对的至少1个发射波束。
32.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
发送模块,用于所述确定模块确定在第二预设时间内仍未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包含候选波束的波束上报信息、或者所述接收模块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时,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无线链路失败消息;
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不存在可用候选波束之前,向所述终端发送波束失败恢复响应。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包含所述第二预设时间的配置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包含所述第二预设时间的配置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信息,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启动所述第一定时器,并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
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信息,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启动所述第一定时器,并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收到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未测量到候选波束时发出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收到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未测量到候选波束时发出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失败消息。
40.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波束测量指示,所述波束测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持续进行候选波束测量,或者,所述波束测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内进行候选波束测量。
41.根据权利要求32-40任一项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包含候选波束标识的波束上报信息时,确定所述候选波束是否可用;在确定所述候选波束可用后,启用所述候选波束与所述终端传输信号。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上报配置信息,所述上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发送所述波束上报信息的资源。
43.根据权利要求32-40、42任一项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波束包括:所述终端的至少1个发射波束和所述网络侧设备中与所述发射波束配对的至少1个接收波束;和/或,所述终端的至少1个接收波束和所述网络侧设备中与所述接收波束配对的至少1个发射波束。
44.根据权利要求41任一项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波束包括:所述终端的至少1个发射波束和所述网络侧设备中与所述发射波束配对的至少1个接收波束;和/或,所述终端的至少1个接收波束和所述网络侧设备中与所述接收波束配对的至少1个发射波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96835.XA CN108811092B (zh) | 2017-04-28 | 2017-04-28 | 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96835.XA CN108811092B (zh) | 2017-04-28 | 2017-04-28 | 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11092A CN108811092A (zh) | 2018-11-13 |
CN108811092B true CN108811092B (zh) | 2020-10-27 |
Family
ID=64053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96835.XA Active CN108811092B (zh) | 2017-04-28 | 2017-04-28 | 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81109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00127883A1 (en) * | 2018-01-11 | 2020-04-2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
CN111225406B (zh) * | 2018-11-27 | 2022-02-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定时测量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1385890B (zh) * | 2018-12-29 | 2023-05-02 |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方法及装置 |
CN111479289B (zh) * | 2019-01-24 | 2023-01-13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装置和可读介质 |
CN111479326B (zh) * | 2019-01-24 | 2022-09-1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发送、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11278122B (zh) * | 2019-01-25 | 2023-03-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波束失败恢复方法、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US20210036757A1 (en) * | 2019-08-01 | 2021-02-04 |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econdary cell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device |
CN112399592A (zh) * | 2019-08-16 | 2021-02-23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WO2021075339A1 (ja) * | 2019-10-18 | 2021-04-2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EP4176649A4 (en) * | 2020-07-03 | 2024-04-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DIUM ACCESS SIGNAL MITIGATION TECHNIQUES TO RECOVER REDUNDANT BEAM FAULTS |
CN115918206A (zh) * | 2020-08-04 | 2023-04-04 | 苹果公司 | 跨小区波束故障恢复 |
CN114079940B (zh) * | 2020-08-14 | 2024-02-1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候选波束的测量方法、装置及终端 |
WO2024031535A1 (zh) * | 2022-08-11 | 2024-02-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67232A1 (en) * | 2011-06-02 | 2012-12-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recovery failure dela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WO2016127403A1 (en) * | 2015-02-13 | 2016-08-18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Handling of intermittent disconnection in a millimeter wave (mmw) system |
CN106452674A (zh) * | 2016-09-30 | 2017-02-22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802.11ac网络的实际数据包恢复方法 |
-
2017
- 2017-04-28 CN CN201710296835.XA patent/CN10881109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67232A1 (en) * | 2011-06-02 | 2012-12-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recovery failure dela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WO2016127403A1 (en) * | 2015-02-13 | 2016-08-18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Handling of intermittent disconnection in a millimeter wave (mmw) system |
CN106452674A (zh) * | 2016-09-30 | 2017-02-22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802.11ac网络的实际数据包恢复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Considerations on Beam Recovery for NR;InterDigital Communications;《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8 R1-1702325》;20170217;正文第1-2节 * |
Discussion on beam recovery;vivo;《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8 R1- 1703389》;20170217;正文第2节 * |
vivo.Discussion on beam recovery.《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8 R1- 1703389》.2017,正文第2节.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11092A (zh) | 2018-1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11092B (zh) | 波束失败恢复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09089322B (zh) | 一种上行多波束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
CN109151869B (zh) | 一种随机接入资源的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
EP3796729A1 (en) | Iab node switching method, iab node and host base station | |
CN109151884B (zh) | 一种测量配置方法、终端和基站 | |
US11051215B2 (en) | Switch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US11419111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JP2021517751A (ja) | セカンダリセルを構成するための方法、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 |
EP3637866A1 (en) | Pag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EP3668148B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 |
JP7279039B2 (ja) | 測定間隔の設定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及び端末デバイス | |
CN108882266A (zh) | 无线资源管理rrm测量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 |
EP3826405A1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 |
WO2021027660A1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JP7213950B2 (ja) | 情報構成方法および装置、端末、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 |
CN108810961B (zh) | 测量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接入网节点 | |
CN108810953B (zh) | 测量上报的处理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 |
US20210153084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14616868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KR20200033883A (ko) | 통신 방법, 네트워크 기기 및 단말 기기 | |
WO2021031004A1 (zh) | 载波测量方法和装置 | |
CN115967995A (zh) | 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 |
JP2025502936A (ja) | Ul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のためのリンク管理およびモビリティ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JP2022546199A (ja) | 無線通信方法、端末デバイス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