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出风组件及柜式空调器,可以灵活控制空调是否净化空气,且避免单纯调节室温时影响进风或出风,设置方便灵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器出风组件,包括外筒以及位于所述外筒内的内筒,所述外筒上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或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有净化模块,所述内筒内形成有送风风道,且所述内筒上设有与所述送风风道连通的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可相对运动,
当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相对运动至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被所述内筒封堵,所述第四出风口被所述外筒封堵;
当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相对运动至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四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被所述内筒封堵,所述第三出风口被所述外筒封堵。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器出风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出风组件及柜式空调器,空调器出风组件包括外筒以及位于外筒内的内筒,外筒上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内筒内形成有送风风道,且内筒上设有与送风风道连通的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外筒和内筒之间可相对运动,净化模块设置在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处。以净化模块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处为例,当空调器需要在空气调节的同时净化空气时,外筒和内筒相对运动至第一相对位置,第一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连通,第二出风口被内筒封堵,第四出风口被外筒封堵,使空调器内的气流依次经过送风风道、第三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和净化模块吹至室内,在空气调节的同时实现净化空气功能;当需要单纯调节室内温度时,外筒和内筒相对运动至第二相对位置,第二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连通,第一出风口被内筒封堵,第三出风口被外筒封堵,使空调器内的气流依次经过送风风道、第四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吹至室内,实现单纯调节室内温度。相比现有技术,由于使空调器单纯调节室温和调节室温的同时净化空气两种情况的气流通道改变,在可以灵活控制空调是否净化空气,且使单纯调节室温时气流不经过净化模块,进而不会影响空调器的进风或出风。另外,由于净化模块设置在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处,而并非空调器的风道内,使净化模块设置的尺寸规格不受风道内空间大小限制,设置方便灵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出风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出风组件的外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出风组件的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出风组件的外筒和内筒相对运动至第一相对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出风组件的外筒和内筒相对运动至第二相对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器的空调器出风组件的外筒和内筒相对运动至第一相对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器的空调器出风组件的外筒和内筒相对运动至第二相对位置时的结构示意。
附图标记:
1-外筒;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2-内筒;21-第三出风口;22-第四出风口;3-净化模块;31-防护罩;4-送风风道;100-空调器出风组件;200-壳体;201-进风口;300-换热风道;400-离心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或装配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出风组件10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外筒1以及位于外筒1内的内筒2,外筒1上设有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第一出风口11或第二出风口12处设有净化模块3,参照图4和图5,内筒2内形成有送风风道4,且内筒2上设有与送风风道4连通的第三出风口21和第四出风口22,外筒1和内筒2之间可相对运动,
如图4所示,当外筒1和内筒2相对运动至第一相对位置时,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三出风口21连通,第二出风口12被内筒2封堵,第四出风口22被外筒1封堵;
如图5所示,当外筒1和内筒2相对运动至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二出风口12和第四出风口22连通,第一出风口11被内筒2封堵,第三出风口21被外筒1封堵。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出风组件10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外筒1以及位于外筒1内的内筒2,外筒1上设有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参照图4和图5,内筒2内形成有送风风道4,且内筒2上设有与送风风道4连通的第三出风口21和第四出风口22,外筒1和内筒2之间可相对运动,净化模块3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1或第二出风口12处。以净化模块3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1处为例,如图4所示,当空调器需要在空气调节的同时净化空气时,外筒1和内筒2相对运动至第一相对位置,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三出风口21连通,第二出风口12被内筒2封堵,第四出风口22被外筒1封堵,使空调器内的气流依次经过送风风道4、第三出风口21、第一出风口11和净化模块3吹至室内,在空气调节的同时实现净化空气功能;如图5所示,当需要单纯调节室内温度时,外筒1和内筒2相对运动至第二相对位置,第二出风口12和第四出风口22连通,第一出风口11被内筒2封堵,第三出风口21被外筒1封堵,使空调器内的气流依次经过送风风道4、第四出风口22和第二出风口12吹至室内,实现单纯调节室内温度。相比现有技术,由于使空调器单纯调节室温和调节室温的同时净化空气两种情况的气流通道改变,在可以灵活控制空调是否净化空气,且使单纯调节室温时气流不经过净化模块3,进而不会影响空调器的进风或出风。另外,由于净化模块3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1或第二出风口12处,而并非空调器的风道内,使净化模块3设置的尺寸规格不受风道内空间大小限制,设置方便灵活。
需要说明的是,净化模块3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1或第二出风口12处。上述是以净化模块3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1处为例,描述了空调器出风组件100实现空调器的调节室温和净化空气的过程。净化模块3设置在第二出风口12处的情况类似。具体地,当空调器需要在空气调节的同时净化空气时,外筒1和内筒2相对运动至第二相对位置,第二出风口12和第四出风口22连通,第一出风口11被内筒2封堵,第三出风口21被外筒1封堵,使空调器内的气流依次经过送风风道4、第四出风口22、第二出风口12和净化模块3吹至室内,在空气调节的同时实现净化空气功能;当需要单纯调节室内温度时,外筒1和内筒2相对运动至第一相对位置,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三出风口21连通,第二出风口12被内筒2封堵,第四出风口22被外筒1封堵,使空调器内的气流依次经过送风风道4、第三出风口21和第一出风口11吹至室内,实现单纯调节室内温度。另外,外筒1和内筒2相对运动,可以是外筒1不动,内筒2运动,也可以是外筒1运动,内筒2不动,或者,外筒1和内筒2都运动,但运动的方式和/或速度等参数不同。
由于外筒1和内筒2相对运动,且在对应的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时需要分别对比封堵对应的出风口,为了易于实现,方便布局,如图1所示,外筒1和内筒2均为圆筒形结构,外筒1和内筒2同轴设置且可相对旋转至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这样,同轴设置的圆筒形结构的外筒1和内筒2相对旋转,可以实现外筒1和内筒2位于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且外筒1的内壁以及内筒2的外壁可以方便地将对应的出风口封堵,易于实现。
当外筒1和内筒2为圆筒形结构时,外筒1上的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以及内筒2上的第三出风口21和第四出风口22设置的位置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设置在外筒1的侧壁上,第三出风口21和第四出风口22分别对应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设置在内筒2的侧壁上;
或者,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设置在外筒1的端部,第三出风口21和第四出风口22分别对应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设置在内筒2的端部;
或者,第一出风口11设置外筒1的侧壁上,第二出风口12设置在外筒1的端部,第三出风口21对应第一出风口11设置在内筒2的侧壁上,第四出风口22对应第二出风口12设置在内筒2的端部。
参照图1、图4和图5,由于同轴设置的圆筒形结构的外筒1和内筒2相对旋转,这样,设置在外筒1或内筒2的侧壁上的出风口可以很容易实现对应封堵;而设置在外筒1和内筒2的端部的出风口需要通过具体的结构来实现。因此,为了保证设置在外筒1或内筒2端部的出风口可以正确的打开或封堵,以第二出风口12设置在外筒1的端部,第四出风口22对应第二出风口12设置在内筒2的端部的方案为例,如图2所示,第一出风口11设置在外筒1的侧壁上,第二出风口12设置在外筒2的顶壁上,且靠近外筒2顶壁的边缘设置,第二出风口12的出口面积不超过外筒1的顶壁的面积的一半;如图3所示,第三出风口21设置在内筒2的侧壁上,第四出风口22设置在内筒2的顶壁上,且靠近内筒2顶壁的边缘设置,第四出风口22的出口面积不超过内筒2的顶壁的面积的一半。
这样,参照图4,当外筒1和内筒2相对旋转至第一相对位置时,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三出风口21连通,第二出风口12被内筒2的顶壁未设置第四出风口22的一侧封堵,第四出风口22被外筒1的顶壁为设置第二出风口11的一侧封堵;参照图5,当外筒1和内筒2相对运动至第二相对位置时,设置在外筒1的顶壁的第二出风口12和设置在内筒2的顶壁的第四出风口22连通,第一出风口11被内筒2的侧壁封堵,第三出风口21被外筒1的侧壁封堵。
由于净化模块3设置在外筒1的第一出风口11或第二出风口12处,可以方便净化模块3的安装,且在净化模块3使用一段时间后机会较多时,方便拆卸清洗或更换。在外筒1为圆筒形结构时,为了进一步方便净化模块3的安装或拆卸,如图1所示,净化模块3设置在外筒1的顶壁上,且与外筒1可拆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净化模块3与外筒1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已知的任意一种可拆卸地连接方式,例如,卡接和螺纹连接等,此处不做限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净化空气效果且防止室内灰尘进入净化模块3,如图1所示,净化模块3外侧设有防护罩31。
外筒1和内筒2均为圆筒形结构,外筒1和内筒2同轴设置且可相对旋转至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其中,外筒1和内筒2相对旋转,可以是外筒1不动,内筒2旋转,也可以是外筒1旋转,内筒2不动,或者,外筒1和内筒2都旋转,但旋转的角度和/或速度等参数不同。其中,外筒1不动,内筒2旋转的实现方式为,外筒1和空调器的外壳固定连接,内筒2与外筒1或空调器壳体可旋转连接;
外筒1旋转,内筒2不动的的实现方式为,内筒2和空调器的外壳固定连接,外筒1与内筒2或空调器壳体可旋转连接。
当然,为了可以自动控制驱动外筒1和/或内筒2运动(包括旋转),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外筒1和内筒2相对运动至第一相对位置或第二相对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装置可以是电机等动力部件,通过齿轮齿条结构、传动带或传动链条等结构驱动外筒1和/或内筒2运动(包括旋转)。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器,如图6所示,包括上述的空调器出风组件10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柜式空调器,如图6所示,由于包括上述的空调器出风组件100,因此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即,可以灵活控制空调是否净化空气,且避免单纯调节室温时影响进风或出风,设置方便灵活。具体地实现方式可以参照7和图8,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图7为空调器出风组件100的外筒1和内筒2相对运动至第一相对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空调器出风组件100的外筒1和内筒2相对运动至第二相对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如图6所示,包括圆筒状的壳体200,壳体200内形成有换热风道300,壳体200靠近下方设有与换热风道300连通的进风口201,空调器出风组件100设置在壳体200的上端,空调器出风组件200的送风风道4与换热风道300连通。由于柜式空调器一般放置在地面上,为了方便出风且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一般的将出风口设置在柜式空调器的靠上的位置。因此,空调器出风组件100设置在壳体200的上端。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为了提高柜式空调器的进风效果,进风口201设有两个。换热风道300内的提供风力的风机可以是空调器常用的风机,例如离心风机和轴流风机等,如图7和图8所示,换热风道300内设置的是离心风机400,这样,为配合离心风机400的轴向进风原理,两个进风口201设置在离心风机轴向的两侧。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出风组件100,不仅可以适用于柜式空调器,也可以适用于挂壁式空调器,以及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多功能出风设备等。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