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8769894B - 一种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69894B
CN108769894B CN201810387739.0A CN201810387739A CN108769894B CN 108769894 B CN108769894 B CN 108769894B CN 201810387739 A CN201810387739 A CN 201810387739A CN 108769894 B CN108769894 B CN 1087698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region
sequence
base station
ofdm symb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877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69894A (zh
Inventor
何佳
余子明
徐明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877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698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69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98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69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98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6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with addi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g. for direction or speed determin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包括:扫描模块,用于针对小区的待扫描扇区中的每个空间S区域使用单波束,按照时分方式轮询覆盖所述S区域中的每个时间T区域,通过预设的帧结构向所述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确定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序列,根据所述序列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位置,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位置确定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通信的服务波束,以确认完成对所述用户设备的扫描。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高频系统下的扫描方法。采用本发明,具有可有效提升小区基站信号覆盖率,缩短小区用户接收基站信号的等待时长,增强小区全覆盖的用户体验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增加,用户对数据量的需求增加,目前较低频段所具有的带宽已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性能的需求,因此应用具有丰富带宽资源的高频(30G~300G或更高)作为回传和接入频点将成为趋势。与较低频段相比,高频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波束窄,如果用高频窄波束代替传统的低频宽波束实现用户的接入,基站的信号覆盖(即,信号扫描)范围将显著缩小,此时,若要实现基站信号的小区全覆盖,则需要数目较大的波束。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波束自由度的限制,一个基站只能发射出有限多个波束,并且每个波束的覆盖范围(即,扫描范围)有限,因此,无法满足小区全覆盖。
现有技术主要通过单波束时分接入多用户,在现有技术多用户接入过程中,主要通过单波束实现全范围多用户的基站信号的分时扫描。当覆盖范围内(例如小区)用户数很多并且均匀分布时,现有技术中的通过单波束实现多用户的基站信号的分时扫描的实现方式将使得每个用户的等待时间较长,容量降低,实现全覆盖的用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及方法,可在应用多波束的同时,针对待扫描扇区中的每个S区域,通过单波束实现对S区域中的每个T区域包含的用户设备的扫描,并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序列确定对所述用户设备的信号扫描成功,有效提升小区基站信号覆盖率,缩短小区用户接收基站信号的等待时长,增强小区全覆盖的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其可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针对小区的待扫描扇区中的每个空间S区域使用单波束,按照时分方式轮询覆盖所述S区域中的每个时间T区域,通过预设的帧结构向所述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所述帧结构携带于波束信号中;
确定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序列,根据所述序列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位置,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位置确定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通信的服务波束,以确认完成对所述用户设备的扫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根据预定的S区域划分规则将小区的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多个S区域,并根据预设的T区域划分规则将每个所述S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区域划分规则包括:将所述小区的待扫描扇区进行均匀划分,以将所述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大小均等的多个S 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区域的划分规则包括:根据基站发射的波束的波束宽度,将所述小区的待扫描扇区进行划分,以将所述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大小与所述波束宽度对应的多个S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划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基站发射的波束的数目,确定将所述待扫描扇区进行划分时所划分的S区域的个数M,其中,每个所述S区域对应一个波束,所述M等于所述波束的数目;
根据所述S区域划分规则将所述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大小均等,或者大小与所述波束宽度对应的所述M个S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T区域划分规则包括:将所有所述S区域按照相同的划分顺序进行划分,以将每个所述S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T区域的划分规则包括:将不同的所述S区域按照不同的划分顺序进行划分,以将每个所述S区域划分为多个 T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划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基站发射的波束的波束宽度和所述S区域的大小,确定将所述S区域进行划分时所划分的T区域的个数N;
根据所述T区域划分规则按照相同的划分顺序,或者不同的划分顺序将每个所述S区域划分为所述N个T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帧结构中每个无线帧包含K1个大小均等的无线子帧,每个所述无线子帧包括K2个大小均等的时隙,每个所述时隙包含K3个OFDM符号;
其中,所述K1、K2、K3为正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扫描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帧结构的一个无线子帧的一个下行时隙中插入M个OFDM符号,在所述OFDM符号中插入同步序列,通过所述OFDM向所述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
结合第一方面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同步序列中包含所述基站发射的扫描所述T区域的波束的序列ID;
所述波束的ID包括:小区序列C_ID、扇区序列SEC_ID、空间序列S_ID和时间序列T_ID。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其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发射一个波束进行波束信号扫描,接收基站发射的各波束信号;
处理模块,用于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波束信号中获取同步序列,并对所有所述同步序列进行相关;
选取模块,用于从所述处理模块处理得到的所有所述同步序列的相关峰值中选取相关峰值最大的同步序列,并将所述同步序列对应的波束设定为服务波束;
反馈模块,用于将所述选取模块选取的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插入指定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中,将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所述基站。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基站发射的各所述波束信号中携带预设的帧结构;
所述帧结构中每个无线帧包含K1个大小均等的无线子帧,每个所述无线子帧包括K2个大小均等的时隙,每个所述时隙包含K3个OFDM符号;
其中,所述K1、K2、K3为正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信号的帧结构中OFDM符号中包含所述波束的ID;
所述波束的ID包括:小区序列C_ID、扇区序列SEC_ID、空间序列S_ID和时间序列T_ID。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同步序列携带于所述OFDM符号中,所述同步序列对应于所述OFDM符号中的所述波束的ID;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从所述波束信号中的OFDM符号中获取所述同步序列对应的波束的ID,并对所述波束的 ID中的C_ID、SEC_ID、S_ID和T_ID依次进行相关。
结合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馈模块,具体用于:
在上行时隙的各OFDM符号中选择与所述服务波束的T_ID对应的OFDM符号;
将所述服务波束的C_ID、SEC_ID和S_ID对应的序列插入所述选择的所述OFDM符号中,通过所述上行时隙将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所述基站。
结合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馈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上行时隙中预定一个OFDM符号;
将所述服务波束的C_ID、SEC_ID、S_ID和T_ID对应的序列插入所述预定的所述OFDM 符号中,通过所述上行时隙将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所述基站。
结合第二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二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波束的C_ID、SEC_ID、S_ID和T_ID对应的序列均采用预先定义的正交序列。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其可包括:
处理器,用于针对小区的待扫描扇区中的每个空间S区域使用单波束,按照时分方式轮询覆盖所述S区域中的每个时间T区域;
发送器,用于通过预设的帧结构向所述处理器处理得到的所述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所述帧结构携带于波束信号中;
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序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序列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位置,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位置确定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通信的服务波束,以确认完成对所述用户设备的扫描。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具体用于:
根据预定的S区域划分规则将小区的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多个S区域,并根据预设的T区域划分规则将每个所述S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
结合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区域划分规则包括:将所述小区的待扫描扇区进行均匀划分,以将所述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大小均等的多个S 区域。
结合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区域的划分规则包括:根据基站发射的波束的波束宽度,将所述小区的待扫描扇区进行划分,以将所述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大小与所述波束宽度对应的多个S区域。
结合第三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基站发射的波束的数目,确定将所述待扫描扇区进行划分时所划分的S区域的个数M,其中,每个所述S区域对应一个波束,所述M等于所述波束的数目;
根据所述S区域划分规则将所述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大小均等,或者大小与所述波束宽度对应的所述M个S区域。
结合第三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T区域划分规则包括:将所有所述S区域按照相同的划分顺序进行划分,以将每个所述S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
结合第三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T区域的划分规则包括:将不同的所述S区域按照不同的划分顺序进行划分,以将每个所述S区域划分为多个 T区域。
结合第三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基站发射的波束的波束宽度和所述S区域的大小,确定将所述S区域进行划分时所划分的T区域的个数N;
根据所述T区域划分规则按照相同的划分顺序,或者不同的划分顺序将每个所述S区域划分为所述N个T区域。
结合第三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帧结构中每个无线帧包含K1个大小均等的无线子帧,每个所述无线子帧包括K2个大小均等的时隙,每个所述时隙包含K3个OFDM符号;
其中,所述K1、K2、K3为正整数。
结合第三方面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器,具体用于:
在所述帧结构的一个无线子帧的一个下行时隙中插入M个OFDM符号,在所述OFDM符号中插入同步序列,通过所述OFDM向所述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
结合第三方面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同步序列中包含所述基站发射的扫描所述T区域的波束的序列ID;
所述波束的ID包括:小区序列C_ID、扇区序列SEC_ID、空间序列S_ID和时间序列T_ID。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其可包括:
接收器,用于发射一个波束进行波束信号扫描,接收基站发射的各波束信号;
处理器,用于从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的所述波束信号中获取同步序列,并对所有所述同步序列进行相关;
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有所述同步序列的相关峰值中选取相关峰值最大的同步序列,并将所述同步序列对应的波束设定为服务波束;
所述处理器,用于将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插入指定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中;
发送器,用于将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所述基站。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的所述基站发射的各所述波束信号中携带预设的帧结构;
所述帧结构中每个无线帧包含K1个大小均等的无线子帧,每个所述无线子帧包括K2个大小均等的时隙,每个所述时隙包含K3个OFDM符号;
其中,所述K1、K2、K3为正整数。
结合第四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信号的帧结构中OFDM符号中包含所述波束的ID;
所述波束的ID包括:小区序列C_ID、扇区序列SEC_ID、空间序列S_ID和时间序列T_ID。
结合第四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同步序列携带于所述OFDM符号中,所述同步序列对应于所述OFDM符号中的所述波束的ID;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从所述波束信号中的OFDM符号中获取所述同步序列对应的波束的ID,并对所述波束的 ID中的C_ID、SEC_ID、S_ID和T_ID依次进行相关。
结合第四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在上行时隙的各OFDM符号中选择与所述服务波束的T_ID对应的OFDM符号;
将所述服务波束的C_ID、SEC_ID和S_ID对应的序列插入所述选择的所述OFDM符号中;
所述发送器,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上行时隙将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所述基站。
结合第四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在所述上行时隙中预定一个OFDM符号;
将所述服务波束的C_ID、SEC_ID、S_ID和T_ID对应的序列插入所述预定的所述OFDM 符号中;
所述发送器,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上行时隙将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所述基站。
结合第四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波束的C_ID、SEC_ID、S_ID和T_ID对应的序列均采用预先定义的正交序列。
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高频系统下的扫描方法,其可包括:
基站针对小区的待扫描扇区中的每个空间S区域使用单波束,按照时分方式轮询覆盖所述 S区域中的每个时间T区域,通过预设的帧结构向所述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所述帧结构携带于波束信号中;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序列,根据所述序列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位置,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位置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通信的服务波束,以确认完成对所述用户设备的扫描。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针对小区的待扫描扇区中的每个空间S区域使用单波束,按照时分方式轮询覆盖所述S区域中的每个时间T区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定的S区域划分规则将小区的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多个S区域,并根据预设的T区域划分规则将每个所述S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
结合第五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区域划分规则包括:将所述小区的待扫描扇区进行均匀划分,以将所述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大小均等的多个S 区域。
结合第五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区域的划分规则包括:根据基站发射的波束的波束宽度,将所述小区的待扫描扇区进行划分,以将所述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大小与所述波束宽度对应的多个S区域。
结合第五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五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预定的S区域划分规则将小区的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多个S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基站发射的波束的数目,确定将所述待扫描扇区进行划分时所划分的S区域的个数M,其中,每个所述S区域对应一个波束,所述M等于所述波束的数目;
根据所述S区域划分规则将所述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大小均等,或者大小与所述波束宽度对应的所述M个S区域。
结合第五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T区域划分规则包括:将所有所述S区域按照相同的划分顺序进行划分,以将每个所述S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
结合第五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T区域的划分规则包括:将不同的所述S区域按照不同的划分顺序进行划分,以将每个所述S区域划分为多个 T区域。
结合第五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五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预设的T区域划分规则将每个所述S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基站发射的波束的波束宽度和所述S区域的大小,确定将所述S区域进行划分时所划分的T区域的个数N;
根据所述T区域划分规则按照相同的划分顺序,或者不同的划分顺序将每个所述S区域划分为所述N个T区域。
结合第五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五方面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帧结构中每个无线帧包含K1个大小均等的无线子帧,每个所述无线子帧包括K2个大小均等的时隙,每个所述时隙包含K3个OFDM符号;
其中,所述K1、K2、K3为正整数。
结合第五方面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预设的帧结构向所述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包括:
在所述帧结构的一个无线子帧的一个下行时隙中插入M个OFDM符号,在所述OFDM符号中插入同步序列,通过所述OFDM向所述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
结合第五方面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同步序列中包含所述基站发射的扫描所述T区域的波束的序列ID;
所述波束的ID包括:小区序列C_ID、扇区序列SEC_ID、空间序列S_ID和时间序列T_ID。
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高频系统下的扫描方法,其可包括:
用户设备发射一个波束进行波束信号扫描,接收基站发射的各波束信号;
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波束信号中获取同步序列,并对所有所述同步序列进行相关;
所述用户设备从所有所述同步序列的相关峰值中选取相关峰值最大的同步序列,并将所述同步序列对应的波束设定为服务波束;
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插入指定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中,将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所述基站。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发射的各所述波束信号中携带预设的帧结构;
所述帧结构中每个无线帧包含K1个大小均等的无线子帧,每个所述无线子帧包括K2个大小均等的时隙,每个所述时隙包含K3个OFDM符号;
其中,所述K1、K2、K3为正整数。
结合第六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信号的帧结构中OFDM符号中包含所述波束的ID;
所述波束的ID包括:小区序列C_ID、扇区序列SEC_ID、空间序列S_ID和时间序列T_ID。
结合第六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同步序列携带于所述OFDM符号中,所述同步序列对应于所述OFDM符号中的所述波束的ID;
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波束信号中获取同步序列,并对所有所述同步序列进行相关,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波束信号中的OFDM符号中获取所述同步序列对应的波束的ID,并对所述波束的ID中的C_ID、SEC_ID、S_ID和T_ID依次进行相关。
结合第六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插入指定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中,将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所述基站,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在上行时隙的各OFDM符号中选择与所述服务波束的T_ID对应的OFDM符号;
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服务波束的C_ID、SEC_ID和S_ID对应的序列插入所述选择的所述 OFDM符号中,通过所述上行时隙将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所述基站。
结合第六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插入指定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中,将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所述基站,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上行时隙中预定一个OFDM符号;
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服务波束的C_ID、SEC_ID、S_ID和T_ID对应的序列插入所述预定的所述OFDM符号中,通过所述上行时隙将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所述基站。
结合第六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六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波束的C_ID、SEC_ID、S_ID和T_ID对应的序列均采用预先定义的正交序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设备可在应用多波束的同时,针对小区的待扫描扇区中的每个 S区域使用单波束,按照时分方式轮询覆盖S区域中的每个T区域,通过预设的帧结构对单波束扫描的T区域的用户发送同步序列,实现对T区域包含的用户的基站信号的覆盖,进而可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序列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进而接入用户设备,缩短每个用户接收基站信号的等待时间,有效提升小区多用户的基站信号覆盖率和小区用户体验,降低小区全覆盖的实现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的第二实施例中的一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另一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扫描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扫描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扫描方法的第三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通信设备,包括:
扫描模块10,用于针对小区的待扫描扇区中的每个空间S区域使用单波束,按照时分方式轮询覆盖所述S区域中的每个时间T区域,通过预设的帧结构向所述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所述帧结构携带于波束信号中。
确定模块20,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序列,根据所述序列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位置,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位置确定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通信的服务波束,以确认完成对所述用户设备的扫描。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通信设备具体可为基站,或者应用于基站的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将以基站为例,进行具体描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基站要实现小区基站信号的全覆盖(即信号扫描),需要首先实现对小区中每个扇区的信号覆盖,进而通过覆盖每个扇区实现对小区的基站信号的全覆盖,故此,本发明实施例将首先以基站对小区中的扇区进行覆盖的实现方式进行具体描述,基站实现了对小区中所有扇区的覆盖,则可实现小区的全覆盖。
具体实现中,基站可将小区的某个扇区划分为多个空间区域(即Space,简称S区域),具体的,上述小区可为基站覆盖的多个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可由多个扇区组成,本发明实施例将以任意一个扇区的覆盖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小区中的某个扇区划分为多个S区域的划分动作可由上述基站执行,也可由其他设备执行,即可通过其他设备将小区划分为多个S区域,再将划分的结果发送给基站,通过基站实现对S区域的信号覆盖。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将S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的划分动作也可由基站执行,或者其他设备执行,由其他设备进行划分之后将划分结果发送给基站,由基站实现对S区域中的T区域的覆盖,在此不做限制。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通过基站将小区中的某个扇区划分为多个S区域,再将每个S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以此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扫描方法及装置进行具体描述,下述实施例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基站可根据预设的S区域划分规则将小区中的待扫描扇区(即上述小区中的任意一个扇区)划分为多个S区域(本发明实施例将以M指代待扫描扇区划分成的S区域的个数,其中,M为正整数,M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定义)。具体的,基站可根据预设的S区域划分规则将上述待扫描扇区均匀划分为大小相等的M个S区域,也可将上述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大小不等的M个S区域。基站将上述待扫描扇区划分为M个S区域之后,还可将上述每一个S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区域,即基站可根据预设的时间区域(即Time 区域,简称T区域)划分规则将每个S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本发明实施例将以N指代S 区域划分成的T区域的个数,其中,N为正整数,N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定义)。例如,基站可将其覆盖的小区中的待扫描扇区划分为16个S区域,上述16个S区域可按照基站发射的波束的扫描方向进行排列,即,可按照波束水平扫描方向和垂直扫描方向排列为一个4*4 的区域。基站将上述扇区划分为16个S区域之后,还可将每一个S区域划分为16个T区域,进而可根据预设的T区域划分规则对上述16个T区域进行排列,基站可对每个T区域进行扫描,通过对各个T区域的信号覆盖实现对S区域的信号覆盖,通过对所有S区域的信号覆盖实现对整个扇区的信号覆盖,通过对扇区的信号覆盖实现对整个小区的信号覆盖。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基站将待扫描的扇区划分为多个S区域,并将每个S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之后,则可对每个T区域进行轮询覆盖。具体的,基站的扫描模块10可发射出多个波束(例如M1个,其中M1为正整数),每个波束可对应覆盖一个S区域。在每一个S区域内部,扫描模块10可使用单个波束按照时分方式轮询覆盖S区域中的所有T区域,即同一个S区域中的每一个T区域都可接收到基站发射的同一个波束。例如,扫描模块 10可发射出16个高频窄波束,每一个波束对应覆盖一个S区域,在每个S区域内部,每个波束按照时分的方式轮询覆盖每一个T区域,即,覆盖某个S区域(如Sn区域)的波束可按照时刻的不同指向Sn区域中不同的T区域,例如,波束可在Tn时刻指向Sn区域中的Tn 区域,实现对Tn区域的扫描。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扫描模块10通过其发射的波束对S区域中的T区域进行扫描时,可同时在波束信号中携带发送给用户设备的同步序列,将同步序列发送给用户设备。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可预先定义一种帧结构,如图2,在上述帧结构中,每个无线帧可包含K1个大小均等的无线子帧,每个无线子帧可包括K2个大小均等的时隙,每个时隙可包括 K3个OFDM符号,其中,上述K1、K2、K3为正整数,K1、K2、K3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定义。具体的,基站可在上述帧结构的一个无线子帧中的一个下行时隙中插入多个OFDM 符号,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其中,插入的OFDM符号的个数等于T区域的个数。具体实现中,一个OFDM符号在频域上有多个子载波构成,基站可在上述OFDM符号中某些特定的子载波上调制对应的序列符号,以在上述OFDM符号中插入同步序列,通过上述 OFDM符号向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扫描模块10通过时分方式轮询覆盖每个S区域中的每个T 区域,通过上述帧结构向上述每个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用户设备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波束信号之后,则可从上述波束信号中获取同步序列,进而可根据上述获取的同步序列反馈相应的序列。基站的确定模块20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序列之后,则可根据上述序列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并根据用户设备的位置确定基站与用户设备通信的服务波束,以确认完成对用户设备的扫描(即信号覆盖)。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可将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多个S区域,并将每个S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扫描模块可通过时分方式轮询每个S区域中的每个T区域,还可通过预设的帧结构向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确定模块可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序列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根据用户设备的位置确定基站与用户设备通信的服务波束,进而完成对用户设备的接入。本发明实施例可在使用多波束的同时,通过单波束按照时分方式轮询每个T区域,有效提升了在波束自由度限制条件下的小区覆盖率,提高使用高频窄波束实现小区全覆盖的用户体验,降低了小区全覆盖的成本。
参见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通信设备,包括:
划分模块30,用于根据预定的S区域划分规则将小区的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多个S区域,并根据预设的T区域划分规则将每个所述S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
扫描模块40,用于针对小区的待扫描扇区中的每个空间S区域使用单波束,按照时分方式轮询覆盖所述S区域中的每个时间T区域,通过预设的帧结构向所述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所述帧结构携带于波束信号中。
确定模块20,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序列,根据所述序列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位置,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位置确定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通信的服务波束,以确认完成对所述用户设备的扫描。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划分模块3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基站发射的波束的数目,确定将所述待扫描扇区进行划分时所划分的S区域的个数M,其中,每个所述S区域对应一个波束,所述M等于所述波束的数目;
根据所述S区域划分规则将所述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大小均等,或者大小与所述波束宽度对应的所述M个S区域。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划分模块3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基站发射的波束的波束宽度和所述S区域的大小,确定将所述S区域进行划分时所划分的T区域的个数N;
根据所述T区域划分规则按照相同的划分顺序,或者不同的划分顺序将每个所述S区域划分为所述N个T区域。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扫描模块40,具体用于:
在所述帧结构的一个无线子帧的一个下行时隙中插入M个OFDM符号,在所述OFDM符号中插入同步序列,通过所述OFDM向所述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通信设备,可通过划分模块30将小区进行区域划分,划分模块30将小区进行区域划分为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的第一实施例所描述的基站将小区进行区域划分的具体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划分模块10将小区进行区域划分时,还定义了S区域划分规则和T区域划分规则。具体的,上述S区域划分规则可包括:将小区的待扫描扇区进行均匀划分,以将上述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大小均等的多个S区域;或者,根据基站发射的波束的波束宽度,将小区的待扫描扇区进行划分,以将上述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大小与波束宽度对应的多个S区域。具体实现中,划分模块30对小区的待扫描扇区进行划分时,可不考虑扫描模块40发送的波束的波束宽度,直接将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多个大小均等的S区域。若考虑到扫描模块40发送的波束的波束宽度,划分模块30则可根据扫描模块40发送的波束的波束宽度将小区的待扫描扇区进行划分。具体的,当扫描模块40发送的波束采用相同的波束宽度时,划分模块30对待扫描扇区进行划分时,可对上述待扫描扇区进行均匀划分,即可将待扫描的区域(即,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大小均等的区域,此时,待扫描扇区的划分结果则与不考虑波束宽度时待扫描扇区的划分结果相同。如图4,当扫描模块40发射的波束采用相同的波束宽度时,划分模块30可将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大小均等的多个S区域(例如,S1-S16)16个大小均等的区域。此外,当扫描模块40发射的波束采用不同的波束宽度时,划分模块30对待扫描扇区进行划分时,可对上述待扫描扇区进行非均匀划分,即可将根据各个波束的具体波束宽度将待扫描的区域(即待扫描扇区)划分为与波束宽度对应的大小不均等的多个区域。例如,当扫描模块40发射的波束采用不同的波束宽度时,划分模块30可将待扫描扇区划分为16个S 区域,并且每个S区域的大小不均等,每个S区域的大小具体与每个波束的波束宽度相对应。具体实现中,划分模块30可根据预设的S区域划分规则将小区中的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多个(如M个)S区域,具体的,划分模块30可首先确定扫描模块40发射的波束的数目M1,并根据上述M1确定将上述待扫描扇区进行划分时所划分的S区域数的个数M。由于基站发射的波束中,一个波束可覆盖一个S区域,因此,划分模块30可根据扫描模块40发射的波束的数目确定将待扫描扇区进行S区域划分时所划分的S区域的个数,即,M等于M1。划分模块 30确定好M之后,则可根据上述的S区域划分规则对上述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大小均等或者大小与波束宽度对应的M个S区域。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S区域的大小则可由天线阵元数目和小区范围共同决定。天线阵元越多,能形成的波束也越多,即基站能发射的波束也越多,而S区域的数目对应于波束的数目,即M等于M1,因此,当天线阵元数目确定时,小区范围越大,每个S区域也相应越大,当小区范围确定时,天线阵元越多,每个S区域也相应越小。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划分模块30还定义了T区域划分规则,具体的,上述T区域划分规则可包括:将所有S区域按照相同的划分顺序进行划分,以将每个S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或者将不同的S区域按照不同的划分顺序进行划分,以将每个S区域划分为多个 T区域。具体实现中,划分模块30对S区域(假设Sn区域)进行划分时,可首先根据扫描模块40发射的波束的波束宽度和Sn区域的大小,确定将上述Sn区域进行划分所划分的T 区域的个数N。具体的,基站发射的波束的波束宽度可决定该波束每次扫描的区域的大小,结合Sn区域的大小则可确定波束需要扫多少次才能遍询整个S区域,因此划分模块30可根据基站的扫描模块40发射的波束的波束宽度和Sn区域的大小确定将S区域进行划分的区域数N(即T区域的数目)。划分模块30确定好将Sn区域划分为N个T区域之后,则可根据上述T区域划分规则中指定的划分顺序(相同的划分顺序,或者不同的划分顺序)将上述Sn 区域划分为上述N个T区域。如图4,划分模块30可根据波束宽度和S7区域大小将S7划分为均匀的16个T区域,具体的,划分模块30可根据预设的T区域划分规则(假设为划分规则1)中指定的划分顺序将S7区域划分为16个T区域。此外,划分模块30还可按照划分规则1将其他S区域也划分16个T区域,并且每个T区域的划分顺序与S7区域的T区域的划分顺序一致。具体实现中,如图5,划分模块30还可根据波束宽度和S7区域大小将S7区域划分为均匀的16个T区域,具体的,划分模块30可根据预设T区域划分规则(假设为划分规则2)中指定的划分顺序将S7区域划分为16个T区域,并按照划分规则2将其他S区域也划分为16个区域,并且每个T区域的划分顺序与S7区域的T区域的划分规则不一致,如S6区域和S7区域。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划分模块30将待扫描的扇区划分为多个S区域,并将每个S 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之后,扫描模块40则可对每个T区域进行轮询覆盖。具体实现中,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扫描模块40可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的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扫描模块10的功能,其中,上述扫描模块40对上述每个T区域轮询覆盖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扫描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扫描模块10的具体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扫描模块40通过其发射的波束对S区域中的T区域进行扫描时,可同时在波束信号中携带发送给用户设备的同步序列,将同步序列发送给用户设备。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可预先定义一种帧结构,如图2,在上述帧结构中,每个无线帧可包含K1个大小均等的无线子帧,每个无线子帧可包括K2个大小均等的时隙,每个时隙可包括K3个OFDM符号,其中,上述K1、K2、K3为正整数。具体的,基站可在上述帧结构的一个无线子帧中的一个下行时隙中插入多个OFDM符号,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其中,插入的OFDM 符号的个数等于T区域的个数。具体实现中,一个OFDM符号在频域上有多个子载波构成,基站可在上述OFDM符号中某些特定的子载波上调制对应的序列符号,以在上述OFDM符号中插入同步序列,通过上述OFDM符号向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扫描模块40向用户设备发送的同步序列中可包括基站发射的覆盖T区域的波束的ID,其中,上述波束覆盖的T区域(假设为T1)为用户设备所在的T区域。具体的,上述波束的ID中可包括:小区序列C_ID、扇区序列SEC_ID、空间序列S_ID和时间序列T_ID,其中,上述T_ID即为T1对应的ID,上述S_ID为上述T1所在的S区域(假设为S6)的ID,上述SEC_ID为上述S6所在的扇区(假设为扇区1)的ID,上述C_ID为上述扇区1所在的小区的ID。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扫描模块40通过时分方式轮询覆盖每个S区域中的每个T 区域,通过上述帧结构向上述每个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之后,用户设备可发射窄波束进行扫描,接收基站发射的波束信号。用户设备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波束信号之后,则可从上述波束信号中获取同步序列,进而可根据上述获取的同步序列反馈相应的序列。基站的确定模块20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序列之后,则可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以确认完成对所述用户设备的扫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可通过划分模块根据预定的S区域划分规则将待扫描扇区均匀 (或者非均匀)划分为多个S区域,并根据预定的T区域划分规则将每个S区域划分为多个 T区域,进而通过扫描模块40按照时分方式轮询每个S区域中的每个T区域,还可通过预设的帧结构向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最后通过确定模块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序列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可在使用多波束的同时,通过单波束按照时分方式轮询每个T区域,有效提升了在波束自由度限制条件下的小区覆盖率,提高使用高频窄波束实现小区全覆盖的用户体验,降低了小区全覆盖的成本。
参见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基站,包括:
处理器100,用于针对小区的待扫描扇区中的每个空间S区域使用单波束,按照时分方式轮询覆盖所述S区域中的每个时间T区域。
发送器200,用于通过预设的帧结构向所述处理器处理得到的所述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所述帧结构携带于波束信号中。
接收器300,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序列。
所述处理器100,还用于根据所述序列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位置,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位置确定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通信的服务波束,以确认完成对所述用户设备的扫描。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器100,还具体用于:
根据预定的S区域划分规则将小区的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多个S区域,并根据预设的T区域划分规则将每个所述S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器10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基站发射的波束的数目,确定将所述待扫描扇区进行划分时所划分的S区域的个数M,其中,每个所述S区域对应一个波束,所述M等于所述波束的数目;
根据所述S区域划分规则将所述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大小均等,或者大小与所述波束宽度对应的所述M个S区域。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器100,还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基站发射的波束的波束宽度和所述S区域的大小,确定将所述S区域进行划分时所划分的T区域的个数N;
根据所述T区域划分规则按照相同的划分顺序,或者不同的划分顺序将每个所述S区域划分为所述N个T区域。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发送器200,具体用于:
在所述帧结构的一个无线子帧的一个下行时隙中插入M个OFDM符号,在所述OFDM符号中插入同步序列,通过所述OFDM向所述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基站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现方式。即,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基站可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通信设备。上述基站中所包含的处理器100、发送器200和接收器300具体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通信设备中的划分模块、扫描模块或者确定模块中,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通信设备的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50,用于发射一个波束进行波束信号扫描,接收基站发射的各波束信号。
处理模块60,用于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波束信号中获取同步序列,并对所有所述同步序列进行相关。
选取模块70,用于从所述处理模块处理得到的所有所述同步序列的相关峰值中选取相关峰值最大的同步序列,并将所述同步序列对应的波束设定为服务波束。
反馈模块80,用于将所述选取模块选取的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插入指定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中,将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所述基站。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模块60,具体用于:
从所述波束信号中的OFDM符号中获取所述同步序列对应的波束的ID,并对所述波束的ID中的C_ID、SEC_ID、S_ID和T_ID依次进行相关。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反馈模块80,具体用于:
在上行时隙的各OFDM符号中选择与所述服务波束的T_ID对应的OFDM符号;
将所述服务波束的C_ID、SEC_ID和S_ID对应的序列插入所述选择的所述OFDM符号中,通过所述上行时隙将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所述基站。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反馈模块80,具体用于:
在所述上行时隙中预定一个OFDM符号;
将所述服务波束的C_ID、SEC_ID、S_ID和T_ID对应的序列插入所述预定的所述OFDM 符号中,通过所述上行时隙将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所述基站。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具体可为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为基站覆盖小区内的任意用户设备。下述实施例将以用户设备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进行具体描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用户设备的接收模块50可发射出一个窄波束进行扫描,以对准基站发送的波束。由于用户设备不知道基站的具体位置,因此用户设备需要通过其发射的波束在空间的整个范围内进行转动扫描,其中,用户设备需要进行扫描的整个范围的大小可预先定义。当用户设备发送的波束(也称接收波束)和基站发送的波束(也称发送波束)完全对准时,用户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功率最强,即,当用户设备的接收波束和基站的发送波束不对准时,用户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功率较弱,对解调信号没有帮助。当用户设备的接收波束和基站的发送波束完全对准时,用户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功率最强,接收模块50可从上述基站的发送波束中获取同步序列等信息。具体实现中,用户设备的接收模块50发送的波束转动扫描的周期需要大于或者等于基站的扫描周期,以更好地找到与该波束匹配的基站发送的波束。用户设备的波束进行扫描时,可每过一个波束切换周期改变一次波束方向,直到完成全方位的波束扫描。具体的,上述一个切换周期可为用户设备发射出的波束在某个扫描方向的停留时间。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接收模块50从上述基站的发送波束中获取同步序列之后,处理模块60可对上述接收模块50接收到的同步序列进行相关。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模块50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各波束信号中携带预设的帧结构,上述帧结构中每个无线帧包括K1个大小均等的无线子帧,每个无线子帧包括K2个大小均等的时隙,每个时隙包含 K3个OFDM符号,如图2,其中,上述K1、K2、K3为正整数,K1、K2、K3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定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制。基站发送的同步序列携带于上述帧结构中的OFDM 符号中,用户设备的处理模块60可从接收模块50接收到的基站发射的波束信号中获知基站用于发送同步序列的帧结构,从上述帧结构中的OFDM符号中获得同步序列,还可从上述 OFDM符号中获取波束的ID,上述同步序列对应于OFDM符号中的波束的ID。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波形的ID可包括:小区序列C_ID、扇区序列SEC_ID、空间序列S_ID 和时间序列T_ID等,其中,上述T_ID即为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时用户设备所处的 T区域(假设为T1)对应的ID,上述S_ID为上述T1所在的S区域(假设为S6)的ID,上述SEC_ID为上述S6所在的扇区(假设为扇区1)的ID,上述C_ID为上述扇区1所在的小区的ID。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由于用户设备所处的小区可能有多个基站的覆盖,用户设备将可能接收到来自多个小区的多个波束信号,故此用户设备需要根据各个基站发射的波束信号从中选取一个最优的波束作为用户设备的服务波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最优的波束即为与用户设备发射的波束相匹配的波束,其中,上述相匹配的波束具体可为相关峰值最大的一对波束。具体实现中,处理模块60从基站发射的波束信号中获取同步序列之后,则可对所有基站发射的所有同步序列进行相关,以获取与用户设备发射的波束相关峰值最大的波束。具体的,处理模块60可从各个波束信号的OFDM符号中获取各个同步序列对应的波束的ID,并对波束的ID中的C_ID、SEC_ID、S_ID和T_ID依次进行相关,选取模块70可根据处理模块60处理得到的相关结果从中选择相关峰值最大的同步序列,并将该同步序列对应的波束设定为用户设备的服务波束,该波束的ID即为最优ID。具体的,由于用户设备发射的波束每过一个切换周期会改变一个波束方向,故此,用户设备获取一个切换周期内的服务波束之后,当用户设备的波束进入下一个切换周期扫描时,则可获取下一个切换周期的服务波束。如此类推,当用户设备扫描周期结束之后,用户设备则可获取多个服务波束,选取模块70可对所有服务波束对应的最优ID进行排序,选取一组最优ID作为最终的用户设备服务波束的 ID。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当用户设备通过选取模块70选定服务波束之后,则可通过反馈模块80将上述服务波束的ID,包括:C_ID、SEC_ID、S_ID、T_ID反馈至基站,最终完成高频系统下的信号扫描。具体实现中,用户设备的反馈模块80可从上行时隙的各OFDM符号中选择与服务波束的T_ID对应的OFDM符号,并将服务波束的C_ID、SEC_ID、S_ID对应的序列插入上述OFDM符号中,通过上行时隙将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基站。即,上行反馈OFDM符号在上行时隙中的排列顺序与下行同步OFDM符号在下行时隙中的排序顺序保持一致,此时,用户设备则无需反馈服务波束的T_ID,基站接收到用户设备反馈的服务波束的ID时可根据用于反馈波束ID的OFDM的位置确定服务波束的T_ID。在上述反馈方式中,反馈模块80需要从上行时隙的各OFDM符号中选择与服务波束的T_ID对应的 OFDM符号作为用于反馈波束ID的OFDM,但无需反馈服务波束的T_ID对应的序列,可节省反馈的序列。例如,若选取模块70选定的服务波束对应的最优ID为C_ID=1、SEC_ID=3、 S_ID=5和T_ID=8,反馈模块80则可在上行反馈时隙中的T8OFDM符号中插入C_ID=1、 SEC_ID=3和S_ID=5分别对应的序列,无需将T_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基站。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反馈模块80反馈的C_ID、SEC_ID和S_ID对应的序列均采用正交序列,并且各正交序列可预先设定。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用户设备还可预先在上行时隙中定义一个OFDM符号,该 OFDM符号用于向基站反馈服务波束的ID,即用户设备无需从上行时隙的所有OFDM中进行选择。用户设备的选取模块70选择好服务波束之后,反馈模块80则可在上述预定的OFDM符号中插入服务波束的C_ID、SEC_ID、S_ID和T_ID对应的序列,通过上述上行时隙中的预定义的OFDM符号将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基站。例如,若选取模块70选定的服务波束对应的最优ID为C_ID=1、SEC_ID=3、S_ID=5和T_ID=8,则可在预先定义的上行反馈时隙中的OFDM符号(例如第2个OFDM符号)中插入C_ID=1、SEC_ID=3、S_ID=5 和T_ID=8分别对应的序列,即,用户设备无需从所有的OFDM符号中选择一个OFDM符号作为用于反馈服务波束的ID的OFDM符号,但需将T_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基站。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用户设备反馈的C_ID、SEC_ID、S_ID和T_ID对应的序列均采用正交序列,并且各正交序列可预先设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从基站发射的波束信号中获取同步序列,并通过序列相关选取最优ID对应的波束为服务波束,进而可将服务波束的ID反馈给基站,完成高频系统下的同步扫描。用户设备将服务波束的ID反馈给基站时可在根据服务波束的ID确定的OFDM 符号上反馈,也可在预先定义的OFDM符号上反馈,提高了反馈方式的多样性,增强了同步扫描的用户体验。
参见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器500,用于发射一个波束进行波束信号扫描,接收基站发射的各波束信号。
处理器600,用于从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的所述波束信号中获取同步序列,并对所有所述同步序列进行相关。
所述处理器600,用于从所有所述同步序列的相关峰值中选取相关峰值最大的同步序列,并将所述同步序列对应的波束设定为服务波束。
所述处理器600,用于将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插入指定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 符号中。
发送器700,用于将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所述基站。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器600,具体用于:
在上行时隙的各OFDM符号中选择与所述服务波束的T_ID对应的OFDM符号;
将所述服务波束的C_ID、SEC_ID和S_ID对应的序列插入所述选择的所述OFDM符号中;
上述发送器700,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上行时隙将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所述基站。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器600,具体用于:
在所述上行时隙中预定一个OFDM符号;
将所述服务波束的C_ID、SEC_ID、S_ID和T_ID对应的序列插入所述预定的所述OFDM 符号中;
上述发送器700,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上行时隙将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所述基站。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用户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的第三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现方式。即,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用户设备可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第三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通信设备。上述基站中所包含的接收器500、处理器600和发送器700具体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第三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通信设备中的接收模块、处理模块、选取模块或者反馈模块中,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第三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通信设备的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扫描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扫描方法,包括步骤:
S101,基站针对小区的待扫描扇区中的每个空间S区域使用单波束,按照时分方式轮询覆盖所述S区域中的每个时间T区域,通过预设的帧结构向所述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所述帧结构携带于波束信号中。
S102,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序列,根据所述序列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位置,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位置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通信的服务波束,以确认完成对所述用户设备的扫描。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基站要实现小区基站信号的全覆盖,需要首先实现对小区中每个扇区的信号覆盖(即扫描),进而通过覆盖每个扇区实现对小区的基站信号的全覆盖,故此,本发明实施例将首先以基站对小区中的扇区进行覆盖的实现方式进行具体描述,基站实现了对小区中所有扇区的覆盖,则可实现小区的全覆盖。
具体实现中,基站可将小区的某个扇区划分为多个空间区域(即Space,简称S区域),具体的,上述小区可为基站覆盖的多个小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可由多个扇区组成,本发明实施例将以任意一个扇区的覆盖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小区中的某个扇区划分为多个S区域的划分动作可由上述基站执行,也可由其他设备执行,即可通过其他设备将小区划分为多个S区域,再将划分的结果发送给基站,通过基站实现对S区域的信号覆盖。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将S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的划分动作也可由基站执行,或者其他设备执行,由其他设备进行划分之后将划分结果发送给基站,由基站实现对S区域中的T区域的覆盖,在此不做限制。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通过基站将小区中的某个扇区划分为多个S区域,再将每个S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以此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扫描方法及装置进行具体描述,下述实施例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基站可根据预设的S区域划分规则将小区中的待扫描扇区(即上述小区中的任意一个扇区)划分为多个S区域(本发明实施例将以M指代待扫描扇区划分成的S区域的个数,其中,M为正整数,M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定义)。具体的,基站可根据预设的S区域划分规则将上述待扫描扇区均匀划分为大小相等的M个S区域,也可将上述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大小不等的M个S区域。基站将上述待扫描扇区划分为M个S区域之后,还可将上述每一个S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区域,即基站可根据预设的时间区域(即Time 区域,简称T区域)划分规则将每个S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本发明实施例将以N指代S 区域划分成的T区域的个数,其中,N为正整数,N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定义)。例如,基站可将其覆盖的小区中的待扫描扇区划分为16个S区域,上述16个S区域可按照基站发射的波束的扫描方向进行排列,即,可按照波束水平扫描方向和垂直扫描方向排列为一个4*4 的区域。基站将上述扇区划分为16个S区域之后,还可将每一个S区域划分为16个T区域,进而可根据预设的T区域划分规则对上述16个T区域进行排列,基站可对每个T区域进行扫描,通过对各个T区域的信号覆盖实现对S区域的信号覆盖,通过对所有S区域的信号覆盖实现对整个扇区的信号覆盖,通过对扇区的信号覆盖实现对整个小区的信号覆盖。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基站将待扫描的扇区划分为多个S区域,并将每个S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之后,则可对每个T区域进行轮询覆盖。具体的,基站可发射出多个波束(例如M1个,其中M1为正整数),每个波束可对应覆盖一个S区域。在每一个S区域内部,基站可使用单个波束按照时分方式轮询覆盖S区域中的所有T区域,即同一个S区域中的每一个T区域都可接收到基站发射的同一个波束。例如,基站可发射出16个高频窄波束,每一个波束对应覆盖一个S区域,在每个S区域内部,每个波束按照时分的方式轮询覆盖每一个 T区域,即,覆盖某个S区域(如Sn区域)的波束可按照时刻的不同指向Sn区域中不同的 T区域,例如,波束可在Tn时刻指向Sn区域中的Tn区域,实现对Tn区域的扫描。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基站通过其发射的波束对S区域中的T区域进行扫描时,可同时在波束信号中携带发送给用户设备的同步序列,将同步序列发送给用户设备。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可预先定义一种帧结构,如图2,在上述帧结构中,每个无线帧可包含K1个大小均等的无线子帧,每个无线子帧可包括K2个大小均等的时隙,每个时隙可包括K3个OFDM 符号,其中,上述K1、K2、K3为正整数,K1、K2、K3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定义。具体的,基站可在上述帧结构的一个无线子帧中的一个下行时隙中插入多个OFDM符号,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其中,插入的OFDM符号的个数等于T区域的个数。具体实现中,一个OFDM符号在频域上有多个子载波构成,基站可在上述OFDM符号中某些特定的子载波上调制对应的序列符号,以在上述OFDM符号中插入同步序列,通过上述OFDM符号向T 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基站通过时分方式轮询覆盖每个S区域中的每个T区域,通过上述帧结构向上述每个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用户设备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波束信号之后,则可从上述波束信号中获取同步序列,进而可根据上述获取的同步序列反馈相应的序列。基站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序列之后,则可根据上述序列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并根据用户设备的位置确定基站与用户设备通信的服务波束,以确认完成对用户设备的扫描 (即信号覆盖)。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可将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多个S区域,并将每个S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进而通过时分方式轮询每个S区域中的每个T区域,还可通过预设的帧结构向T 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并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序列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根据用户设备的位置确定基站与用户设备通信的服务波束,进而完成对用户设备的接入。本发明实施例可在使用多波束的同时,通过单波束按照时分方式轮询每个T区域,有效提升了在波束自由度限制条件下的小区覆盖率,提高使用高频窄波束实现小区全覆盖的用户体验,降低了小区全覆盖的成本。
参见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扫描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扫描方法,包括步骤:
S201,基站根据其发射的波束的数目,确定将所述待扫描扇区进行划分时所划分的S区域的个数M。
S202,根据所述S区域划分规则将所述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大小均等,或者大小与所述波束宽度对应的所述M个S区域。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基站将小区进行区域划分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扫描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S102,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定义了S区域划分规则和T区域划分规则。具体的,上述S 区域划分规则可包括:将小区的待扫描扇区进行均匀划分,以将上述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大小均等的多个S区域;或者,根据基站发射的波束的波束宽度,将小区的待扫描扇区进行划分,以将上述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大小与波束宽度对应的多个S区域。具体实现中,基站对小区的待扫描扇区进行划分时,可不考虑基站发送的波束的波束宽度,直接将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多个大小均等的S区域。若考虑到基站发送的波束的波束宽度,则可根据基站发送的波束的波束宽度将小区的待扫描扇区进行划分。具体的,当基站发送的波束采用相同的波束宽度时,基站对待扫描扇区进行划分时,可对上述待扫描扇区进行均匀划分,即可将待扫描的区域(即,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大小均等的区域,此时,待扫描扇区的划分结果则与不考虑波束宽度时待扫描扇区的划分结果相同。如图4,当基站发射的波束采用相同的波束宽度时,可将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大小均等的多个S区域(例如,S1-S16)16个大小均等的区域。此外,当基站发射的波束采用不同的波束宽度时,基站对待扫描扇区进行划分时,可对上述待扫描扇区进行非均匀划分,即可将根据各个波束的具体波束宽度将待扫描的区域(即待扫描扇区)划分为与波束宽度对应的大小不均等的多个区域。例如,当基站发射的波束采用不同的波束宽度时,基站可将待扫描扇区划分为16个S区域,并且每个S区域的大小不均等,每个S区域的大小具体与每个波束的波束宽度相对应。具体实现中,基站可根据预设的S区域划分规则将小区中的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多个(如M个)S区域,具体的,基站可根据波束自由度的限制条件确定其发射的波束的数目M1,并根据上述M1确定将上述待扫描扇区进行划分时所划分的S区域数的个数M。由于基站发射的波束中,一个波束可覆盖一个S区域,因此,基站可根据其发射的波束的数目确定将待扫描扇区进行S区域划分时所划分的S区域的个数,即, M等于M1。基站确定好M之后,则可根据上述的S区域划分规则对上述待扫描扇区划分为大小均等或者大小与波束宽度对应的M个S区域。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S区域的大小则可由天线阵元数目和小区范围共同决定。天线阵元越多,能形成的波束也越多,即基站能发射的波束也越多,而S区域的数目对应于波束的数目,即M等于M1,因此,当天线阵元数目确定时,小区范围越大,每个S区域也相应越大,当小区范围确定时,天线阵元越多,每个S区域也相应越小。
S203,根据所述基站发送的波束的波束宽度和所述S区域的大小,确定将所述S区域进行划分时所划分的T区域的个数N。
S204,根据所述T区域划分规则按照相同的划分顺序,或者不同的划分顺序将每个所述 S区域划分为所述N个T区域。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还定义了T区域划分规则,具体的,上述T区域划分规则可包括:将所有S区域按照相同的划分顺序进行划分,以将每个S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或者将不同的S区域按照不同的划分顺序进行划分,以将每个S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具体实现中,基站对S区域(假设Sn区域)进行划分时,可首先根据基站发射的波束的波束宽度和Sn区域的大小,确定将上述Sn区域进行划分所划分的T区域的个数N。具体的,基站发射的波束的波束宽度可决定该波束每次扫描的区域的大小,结合Sn区域的大小则可确定波束需要扫多少次才能遍询整个S区域,因此基站可根据其发射的波束的波束宽度和Sn区域的大小确定将S区域进行划分的区域数N(即T区域的数目)。基站确定好将Sn 区域划分为N个T区域之后,则可根据上述T区域划分规则中指定的划分顺序(相同的划分顺序,或者不同的划分顺序)将上述Sn区域划分为上述N个T区域。如图4,基站可根据波束宽度和S7区域大小将S7划分为均匀的16个T区域,具体的,可根据预设的T区域划分规则(假设为划分规则1)中指定的划分顺序将S7区域划分为16个T区域。此外,基站还可按照划分规则1将其他S区域也划分16个T区域,并且每个T区域的划分顺序与S7区域的T区域的划分顺序一致。具体实现中,如图5,基站还可根据波束宽度和S7区域大小将 S7区域划分为均匀的16个T区域,具体的,基站可根据预设T区域划分规则(假设为划分规则2)中指定的划分顺序将S7区域划分为16个T区域,并按照划分规则2将其他S区域也划分为16个区域,并且每个T区域的划分顺序与S7区域的T区域的划分规则不一致,如 S6区域和S7区域。
S205,所述基站使用单波束按照时分方式轮询覆盖所述S区域中的每个所述T区域,通过预设的帧结构向所述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
S206,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序列,根据所述序列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位置,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位置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通信的服务波束,以确认完成对所述用户设备的扫描。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基站将待扫描的扇区划分为多个S区域,并将每个S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之后,则可对每个T区域进行轮询覆盖。具体实现中,基站对上述每个T区域轮询覆盖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扫描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S102,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基站通过其发射的波束对S区域中的T区域进行扫描时,可同时在波束信号中携带发送给用户设备的同步序列,将同步序列发送给用户设备。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可预先定义一种帧结构,如图2,在上述帧结构中,每个无线帧可包含K1个大小均等的无线子帧,每个无线子帧可包括K2个大小均等的时隙,每个时隙可包括K3个OFDM 符号,其中,上述K1、K2、K3为正整数。具体的,基站可在上述帧结构的一个无线子帧中的一个下行时隙中插入多个OFDM符号,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其中,插入的OFDM符号的个数等于T区域的个数。具体实现中,一个OFDM符号在频域上有多个子载波构成,基站可在上述OFDM符号中某些特定的子载波上调制对应的序列符号,以在上述OFDM符号中插入同步序列,通过上述OFDM符号向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的同步序列中可包括基站发射的覆盖T区域的波束的ID,其中,上述波束覆盖的T区域(假设为T1)为用户设备所在的T区域。具体的,上述波束的ID中可包括:小区序列C_ID、扇区序列SEC_ID、空间序列S_ID 和时间序列T_ID,其中,上述T_ID即为T1对应的ID,上述S_ID为上述T1所在的S区域 (假设为S6)的ID,上述SEC_ID为上述S6所在的扇区(假设为扇区1)的ID,上述C_ID 为上述扇区1所在的小区的ID。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基站通过时分方式轮询覆盖每个S区域中的每个T区域,通过上述帧结构向上述每个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之后,用户设备可发射窄波束进行扫描,接收基站发射的波束信号。用户设备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波束信号之后,则可从上述波束信号中获取同步序列,进而可根据上述获取的同步序列反馈相应的序列。基站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序列之后,则可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以确认完成对所述用户设备的扫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可根据预定的S区域划分规则将待扫描扇区均匀(或者非均匀) 划分为多个S区域,并根据预定的T区域划分规则将每个S区域划分为多个T区域,进而通过时分方式轮询每个S区域中的每个T区域,还可通过预设的帧结构向T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并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序列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进而接入用户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可在使用多波束的同时,通过单波束按照时分方式轮询每个T区域,有效提升了在波束自由度限制条件下的小区覆盖率,提高使用高频窄波束实现小区全覆盖的用户体验,降低了小区全覆盖的成本。
参见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频系统下的扫描方法的第三实施例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扫描方法,包括步骤:
S301,用户设备发射一个波束进行波束信号扫描,接收基站发射的各波束信号。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用户设备可发射出一个窄波束进行扫描,以对准基站发送的波束。由于用户设备不知道基站的具体位置,因此用户设备需要通过其发射的波束在空间的整个范围内进行转动扫描,其中,用户设备需要进行扫描的整个范围的大小可预先定义。当用户设备发送的波束(也称接收波束)和基站发送的波束(也称发送波束)完全对准时,用户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功率最强,即,当用户设备的接收波束和基站的发送波束不对准时,用户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功率较弱,对解调信号没有帮助。当用户设备的接收波束和基站的发送波束完全对准时,用户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功率最强,进而可从上述基站的发送波束中获取同步序列等信息。具体实现中,用户设备发送的波束转动扫描的周期需要大于或者等于基站的扫描周期,以更好地找到与该波束匹配的基站发送的波束。用户设备的波束进行扫描时,可每过一个波束切换周期改变一次波束方向,直到完成全方位的波束扫描。具体的,上述一个切换周期可为用户设备发射出的波束在某个扫描方向的停留时间。
S302,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波束信号中获取同步序列,并对所有所述同步序列进行相关。
S303,所述用户设备从所有所述同步序列的相关峰值中选取相关峰值最大的同步序列,并将所述同步序列对应的波束设定为服务波束。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用户设备从上述基站的发送波束中获取同步序列之后,则可对上述同步序列进行相关。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发的各波束信号中携带预设的帧结构,上述帧结构中每个无线帧包括K1个大小均等的无线子帧,每个无线子帧包括K2个大小均等的时隙,每个时隙包含K3个OFDM符号,如图2,其中,上述K1、K2、K3为正整数,K1、K2、K3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定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制。基站发送的同步序列携带于上述帧结构中的OFDM符号中,用户设备可从基站发射的波束信号中获知基站用于发送同步序列的帧结构,从上述帧结构中的OFDM符号中获得同步序列,还可从上述 OFDM符号中获取波束的ID,上述同步序列对应于OFDM符号中的波束的ID。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波形的ID可包括:小区序列C_ID、扇区序列SEC_ID、空间序列S_ID 和时间序列T_ID等,其中,上述T_ID即为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同步序列时用户设备所处的 T区域(假设为T1)对应的ID,上述S_ID为上述T1所在的S区域(假设为S6)的ID,上述SEC_ID为上述S6所在的扇区(假设为扇区1)的ID,上述C_ID为上述扇区1所在的小区的ID。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由于用户设备所处的小区可能有多个基站的覆盖,用户设备将可能接收到来自多个小区的多个波束信号,故此用户设备需要根据各个基站发射的波束信号从中选取一个最优的波束作为用户设备的服务波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最优的波束即为与用户设备发射的波束相匹配的波束,其中,上述相匹配的波束具体可为相关峰值最大的一对波束。具体实现中,用户设备从基站发射的波束信号中获取同步序列之后,则可对所有基站发射的所有同步序列进行相关,以获取与用户设备发射的波束相关峰值最大的波束。具体的,用户设备可从各个波束信号的OFDM符号中获取各个同步序列对应的波束的ID,并对波束的ID中的C_ID、SEC_ID、S_ID和T_ID依次进行相关,根据相关结果从中选择相关峰值最大的同步序列,并将该同步序列对应的波束设定为用户设备的服务波束,该波束的ID即为最优ID。具体的,由于用户设备发射的波束每过一个切换周期会改变一个波束方向,故此,用户设备获取一个切换周期内的服务波束之后,当用户设备的波束进入下一个切换周期扫描时,则可获取下一个切换周期的服务波束。如此类推,当用户设备扫描周期结束之后,用户设备则可获取多个服务波束,进而可对所有服务波束对应的最优ID进行排序,选取一组最优 ID作为最终的用户设备服务波束的ID。
S304,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插入指定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 符号中,将所述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所述基站。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当用户设备选定服务波束之后,则可将上述服务波束的ID,包括:C_ID、SEC_ID、S_ID、T_ID反馈至基站,最终完成高频系统下的同步扫描。具体实现中,用户设备可从上行时隙的各OFDM符号中选择与服务波束的T_ID对应的OFDM符号,并将服务波束的C_ID、SEC_ID、S_ID对应的序列插入上述OFDM符号中,通过上行时隙将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基站。即,上行反馈OFDM符号在上行时隙中的排列顺序与下行同步OFDM符号在下行时隙中的排序顺序保持一致,此时,用户设备则无需反馈服务波束的T_ID,基站接收到用户设备反馈的服务波束的ID时可根据用于反馈波束ID的 OFDM的位置确定服务波束的T_ID。在上述反馈方式中,用户设备需要从上行时隙的各 OFDM符号中选择与服务波束的T_ID对应的OFDM符号作为用于反馈波束ID的OFDM,但无需反馈服务波束的T_ID对应的序列,可节省反馈的序列。例如,若用户设备选定的服务波束对应的最优ID为C_ID=1、SEC_ID=3、S_ID=5和T_ID=8,则可在上行反馈时隙中的 T8OFDM符号中插入C_ID=1、SEC_ID=3和S_ID=5分别对应的序列,无需将T_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基站。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用户设备反馈的C_ID、SEC_ID和 S_ID对应的序列均采用正交序列,并且各正交序列可预先设定。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用户设备还可预先在上行时隙中定义一个OFDM符号,该 OFDM符号用于向基站反馈服务波束的ID,即用户设备无需从上行时隙的所有OFDM中进行选择。用户设备选择好服务波束之后,则可在上述预定的OFDM符号中插入服务波束的 C_ID、SEC_ID、S_ID和T_ID对应的序列,通过上述上行时隙中的预定义的OFDM符号将服务波束的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基站。例如,若用户设备选定的服务波束对应的最优ID为 C_ID=1、SEC_ID=3、S_ID=5和T_ID=8,则可在预先定义的上行反馈时隙中的OFDM符号 (例如第2个OFDM符号)中插入C_ID=1、SEC_ID=3、S_ID=5和T_ID=8分别对应的序列,即,用户设备无需从所有的OFDM符号中选择一个OFDM符号作为用于反馈服务波束的ID 的OFDM符号,但需将T_ID对应的序列反馈给基站。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用户设备反馈的C_ID、SEC_ID、S_ID和T_ID对应的序列均采用正交序列,并且各正交序列可预先设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从基站发射的波束信号中获取同步序列,并通过序列相关选取最优ID对应的波束为服务波束,进而可将服务波束的ID反馈给基站,完成高频系统下的同步扫描。用户设备将服务波束的ID反馈给基站时可在根据服务波束的ID确定的OFDM 符号上反馈,也可在预先定义的OFDM符号上反馈,提高了反馈方式的多样性,增强了同步扫描的用户体验。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高频系统下的扫描方法可应用于基站和用户设备中,具体可通过基站或者用户设备中的接收器、处理器或者发送器等硬件模块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接收器、发送器或者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基站、设备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或者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STA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发明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光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DVD)、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高频系统下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从上行时隙的各OFDM符号中选择与服务波束的时间标识T_ID对应的OFDM符号,其中所述T_ID对应的OFDM符号是用于反馈所述服务波束ID的OFDM符号;
所述用户设备反馈所述T_ID对应的OFDM符号;
其中,所述T_ID对应的OFDM符号在上行时隙中的排列顺序,与所述服务波束的OFDM符号在下行时隙中的排序,顺序一致;所述用户设备不反馈所述T_ID对应的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波束信号;
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波束信号中获取同步序列;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同步序列选择所述服务波束。
3.根据权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同步序列进行相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同步序列选择所述服务波束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同步序列的相关峰值中选取所述相关峰值最大的同步序列;
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相关峰值最大的同步序列对应的所述波束信号作为所述服务波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T_ID对应的OFDM符号中插入小区序列C_ID、扇区序列SEC_ID和区域序列S_ID分别对应的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_ID、SEC_ID和S_ID分别对应的序列均是正交序列。
7.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从上行时隙的各OFDM符号中选择与服务波束的时间标识T_ID对应的OFDM符号,其中所述T_ID对应的OFDM符号用于反馈所述服务波束ID的OFDM符号;
发送器,用于反馈所述T_ID对应的OFDM符号;
其中,所述T_ID对应的OFDM符号在上行时隙中的排列顺序,与所述服务波束的OFDM符号在下行时隙中的排序,顺序一致;所述发送器,不用于反馈所述T_ID对应的序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波束信号;
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波束信号中获取同步序列;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同步序列选择所述服务波束。
9.根据权要求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对所述同步序列进行相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同步序列的相关峰值中选取所述相关峰值最大的同步序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相关峰值最大的同步序列对应的所述波束信号作为所述服务波束。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T_ID对应的OFDM符号中插入小区序列C_ID、扇区序列SEC_ID和区域序列S_ID分别对应的序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C_ID、SEC_ID和S_ID分别对应的序列均是正交序列。
13.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接收器,发送器,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用于设备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通信介质用于传送所述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387739.0A 2014-07-25 2014-07-25 一种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及方法 Active CN1087698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7739.0A CN108769894B (zh) 2014-07-25 2014-07-25 一种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83053 WO2016011666A1 (zh) 2014-07-25 2014-07-25 一种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及方法
CN201810387739.0A CN108769894B (zh) 2014-07-25 2014-07-25 一种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及方法
CN201480071667.9A CN105874837B (zh) 2014-07-25 2014-07-25 一种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及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1667.9A Division CN105874837B (zh) 2014-07-25 2014-07-25 一种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9894A CN108769894A (zh) 2018-11-06
CN108769894B true CN108769894B (zh) 2019-05-10

Family

ID=5516246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1667.9A Active CN105874837B (zh) 2014-07-25 2014-07-25 一种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及方法
CN201810387739.0A Active CN108769894B (zh) 2014-07-25 2014-07-25 一种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及方法
CN201910422463.XA Active CN110121165B (zh) 2014-07-25 2014-07-25 一种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及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1667.9A Active CN105874837B (zh) 2014-07-25 2014-07-25 一种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及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22463.XA Active CN110121165B (zh) 2014-07-25 2014-07-25 一种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098012B2 (zh)
EP (1) EP3160178B1 (zh)
KR (2) KR102004383B1 (zh)
CN (3) CN105874837B (zh)
WO (1) WO20160116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27369A1 (zh) 2015-02-12 2016-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的装置、系统及方法
US10848216B2 (en) * 2015-06-26 2020-11-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beam scann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886742B (zh) * 2016-02-03 2022-11-0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5g新无线电中的波束成型公共信道
EP3476059B1 (en) * 2016-06-28 2020-12-30 IPCom GmbH & Co. KG Directional radio beam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7689839B (zh) * 2016-08-04 2020-09-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889170A (zh) * 2016-09-29 2018-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8810917A (zh) * 2017-05-02 2018-11-13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TWI666891B (zh) * 2017-06-06 2019-07-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用戶設備及其操作方法,網路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9327897A (zh) * 2017-07-31 2019-02-12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基站与终端的信号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8418617B (zh) * 2018-02-07 2020-06-12 广州大学 基于多个子天线阵列的大规模mimo系统验证方法
CN114900880A (zh) 2018-12-11 2022-08-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块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2910541B (zh) * 2021-01-20 2023-04-07 华力智芯(成都)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卫星用户侧波束设计方法
CN113938168B (zh) * 2021-12-16 2022-03-04 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 上下行非对称通信mimo系统的劈裂波束管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3466B1 (en) * 1998-12-14 2001-05-15 Metawav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Downlink beamforming using beam sweeping and subscriber feedback
EP1566982A2 (en) * 2004-02-21 2005-08-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 sectorized antenna system of a base st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65050A (zh) * 2009-07-21 2011-02-02 北方电讯网络有限公司 使用多波束发射来估计无线站的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16735A (zh) * 2012-10-17 2013-02-06 东南大学 利用大规模天线阵列的无线通信方法
CN103782636A (zh) * 2011-09-09 2014-05-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同步并获得系统信息的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43274B2 (en) * 2002-06-28 2006-05-0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for efficiently providing coverage of a sectorized cell for common and dedicated channels utilizing beam forming and sweeping
US8855094B2 (en) * 2008-02-13 2014-10-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4079336B (zh) * 2008-05-09 2017-09-15 苹果公司 用于支持蜂窝网络中天线波束形成的系统和方法
KR101120643B1 (ko) * 2009-07-21 2012-03-16 한국과학기술원 가상섹터 기반 적응적 안테나시스템의 공간분할다중접속 서비스방법
US8743838B2 (en) * 2009-09-15 2014-06-03 Intel Corporation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 station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association beamforming training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US8948028B2 (en) * 2009-10-13 2015-0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orting of timing information to support downlink data transmission
CN102918879B (zh) * 2010-05-14 2017-04-1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设备的确定性定向发现的方法和设备
KR20120082315A (ko) * 2011-01-13 2012-07-2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채널 상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EP2815519B1 (en) * 2012-02-17 2018-07-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control channels for beamforming-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9699668B2 (en) * 2012-04-24 2017-07-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s for measuring and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s and apparatuses therefor
CN104335500B (zh) * 2012-05-25 2018-11-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使用波束形成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95668B (zh) * 2012-11-02 2017-08-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基站、终端、及系统
KR101998856B1 (ko) * 2013-01-28 2019-07-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9392639B2 (en) * 2013-02-27 2016-07-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ounding in beamformed massive MIMO systems
CN103476043B (zh) * 2013-10-08 2014-08-06 河南工程学院 一种智能天线扫描覆盖和接入的无线局域网接入点
JP6121931B2 (ja) * 2014-03-20 2017-04-2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ユーザ装置
US9814068B2 (en) * 2014-03-25 2017-1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based physical random-access
US20170127367A1 (en) * 2015-10-28 2017-05-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Beam-Scan Time Indicator
US10425835B2 (en) * 2015-12-04 2019-09-24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ost network entry connection method in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apparatuses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3466B1 (en) * 1998-12-14 2001-05-15 Metawav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Downlink beamforming using beam sweeping and subscriber feedback
EP1566982A2 (en) * 2004-02-21 2005-08-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 sectorized antenna system of a base st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65050A (zh) * 2009-07-21 2011-02-02 北方电讯网络有限公司 使用多波束发射来估计无线站的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82636A (zh) * 2011-09-09 2014-05-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同步并获得系统信息的装置及方法
CN102916735A (zh) * 2012-10-17 2013-02-06 东南大学 利用大规模天线阵列的无线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98012B2 (en) 2018-10-09
CN105874837B (zh) 2019-10-18
EP3160178A4 (en) 2018-03-21
CN108769894A (zh) 2018-11-06
US20180352447A1 (en) 2018-12-06
EP3160178B1 (en) 2021-05-26
KR20170032437A (ko) 2017-03-22
WO2016011666A1 (zh) 2016-01-28
CN110121165A (zh) 2019-08-13
KR20180107330A (ko) 2018-10-01
US10743197B2 (en) 2020-08-11
US20170134966A1 (en) 2017-05-11
EP3160178A1 (en) 2017-04-26
CN105874837A (zh) 2016-08-17
CN110121165B (zh) 2020-12-08
KR102004383B1 (ko) 2019-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9894B (zh) 一种高频系统下的通信设备及方法
US10461978B2 (en) Physical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04442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via combined channel training and physical layer header signaling
CN110971274B (zh) 获取波束标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WO2018010505A1 (zh) 一种初始接入信号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993259B2 (en) Resource ind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processing apparatus, access point, and station
US10165561B2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CN108886712A (zh) 支持多用户级联传输的无线通信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无线通信终端
CN106900074A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13747575A (zh) 一种无线资源的标识方法及装置
CN109075907A (zh) 发送ack的无线通信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无线通信终端
JP2020504520A5 (zh)
CN106487490A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中触发帧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045963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multiple access point based null data packet feedback report
CN109716819A (zh) 一种信道控制方法,及设备
JP2017092538A (ja) 無線通信用集積回路、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7433770B2 (ja) 通信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40121040A1 (en) Resource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40388486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preamble of aligned ppdus
EP4516023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feedback response transmission in indicated frequency domain
JP2020188499A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0839272A (zh)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及装置、接入点设备和站点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