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8752903A - 一种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52903A
CN108752903A CN201810685129.9A CN201810685129A CN108752903A CN 108752903 A CN108752903 A CN 108752903A CN 201810685129 A CN201810685129 A CN 201810685129A CN 108752903 A CN108752903 A CN 108752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flame
resistant polycarbonate
temperature
coupl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851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世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Anli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Anli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Anli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Anli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8512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529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52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5290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1Conductive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2Flame or fire retardant/resista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4Antistati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工艺,该材料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PC树脂22‑42份、玻璃纤维12‑18份、导电填料14‑23份、增韧剂5‑12份、阻燃剂3‑10份、偶联剂=2‑8份、分散剂1.3‑6.5份、抗氧剂0.3‑2.2份。本发明将导电填料掺入聚碳酸酯基体中而最终制成抗静电复合材料,从而克服了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抗静电材料质量较重、不耐腐蚀、加工困难、价格昂贵的缺点,有利于实现抗静电复合材料的轻质化和耐腐蚀性,从而有利于保持终产品抗静电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性能的持久性,聚碳酸酯基体中添加了阻燃剂,能达到UL‑94V‑0级别,具有良好的阻燃性。

Description

一种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电子电工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通讯产品等电子设备在工业和日 常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虽然这些电子设备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是均存在一定的电磁辐射,这些电磁辐射不仅能干扰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还可危害到人类的健康。为了减少电磁辐射对其它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的影响以及降低其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对电磁屏蔽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市场上的电磁屏蔽材料大多采用金属材料或者在塑料表面镀上一层金属层。然而,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电磁屏蔽材料大多存在质量较重、不耐腐蚀、加工困难、价格昂贵的缺点; 而采用金属镀层制成的电子屏蔽材料又存在镀层工艺繁琐和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又会产生金属镀层容易脱落并由此影响电磁屏蔽效果的现象,这些均制约了电磁屏蔽材料的进一步的应用。
另外,虽然聚碳酸酯本身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通过UL94V-2级试验,但仍然无法满足很多如家电、通讯、电子、建材等领域对阻燃性的要求。同时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传统的溴锑复配阻燃体系由于会污染环境和威胁人类健康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欧盟ROSH、WEEK指令甚至已经明令禁止使用含有卤素、锑的阻燃剂,因此,提高聚碳酸酯的阻燃性能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对现有技术的分析,本发明提供一种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优异的阻燃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该材料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PC树脂 22-42份;
玻璃纤维 12-18份;
导电填料 14-23份;
增韧剂 5-12份;
阻燃剂 3-10份;
偶联剂 2-8份;
分散剂 1.3-6.5份;
抗氧剂 0.3-2.2份。
进一步的,所述PC树脂为双酚A型聚碳酸酯,熔融指数为6-18g/10min。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纤维为连续玻璃纤维,且直径为10-15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填料炭黑、多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的混合物,其中,所述混合物中多壁碳纳米管的含量不少于20%,所述炭黑与石墨的重量比不小于2:1。
进一步的,所述阻燃剂为重量比为1:2-1:5的聚膦酸酯和磷酸三苯酯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偶联剂选自硅烷偶联剂、钛酸钾偶联剂或铝酸酯偶联剂。
进一步的,所述分散剂为乙撑双硬酯酰胺、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蜡、甲撑双硬酯酰胺、聚酯蜡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或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PC树脂、导电填料、增韧剂、阻燃剂、偶联剂、分散剂、抗氧剂;
(2)将步骤(1)称取的各原料放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获得以上组分混合物;
(3)将上述组分混合物由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口加入,再将上述重量的玻璃纤维从所述螺杆挤出机的侧进料口加入,经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和拉条切粒,即得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
进一步的,螺杆挤出机料筒从加料口到机头各段温度范围为:一区温度280℃,二区温度285℃,三区温度290℃,四区温度295℃,五区温度为300℃,六区温度为305℃,机头温度为310℃,螺杆转速为350rpm,喂料频率为18Hz。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导电填料掺入聚碳酸酯基体中而最终制成抗静电复合材料,从而克服了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抗静电材料质量较重、不耐腐蚀、加工困难、价格昂贵的缺点,有利于实现抗静电复合材料的轻质化和耐腐蚀性,还能克服含有金属电磁屏蔽镀层的电磁屏蔽材料的金属镀层的脱落,从而有利于保持终产品抗静电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性能的持久性。
(2)本发明添加的玻璃纤维纤维可与导电填料之间相互协同构成相互连接的网格结构,该网格结构与贯穿于复合材料的碳纤维相互连通,形成较好的导电、导热通路,起到较好的导电效果,从而提高材料的抗静电效果。
(3)本发明在聚碳酸酯基体中添加了阻燃剂,能达到UL-94V-0级别,具有良好的阻燃性,是一种环保型的阻燃材料。
(4)本发明的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属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该材料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PC树脂 22份;
玻璃纤维 12份;
导电填料 14份;
增韧剂 5份;
阻燃剂 3份;
偶联剂 2份;
分散剂 1.3份;
抗氧剂 0.3份。
其中,所述PC树脂为双酚A型聚碳酸酯,熔融指数为6-18g/10min。
其中,所述玻璃纤维为连续碳纤维,且直径为10-15微米。
其中,所述导电填料炭黑、多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的混合物,其中,所述混合物中多壁碳纳米管的含量不少于20%,所述炭黑与石墨的重量比不小于2:1。
其中,所述阻燃剂为重量比为1:2的聚膦酸酯和磷酸三苯酯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偶联剂选自硅烷偶联剂、钛酸钾偶联剂或铝酸酯偶联剂。
其中,所述分散剂为乙撑双硬酯酰胺、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蜡、甲撑双硬酯酰胺、聚酯蜡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其中,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或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PC树脂、导电填料、增韧剂、阻燃剂、偶联剂、分散剂、抗氧剂;
(2)将步骤(1)称取的各原料放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获得以上组分混合物;
(3)将上述组分混合物由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口加入,再将上述重量的玻璃纤维从所述螺杆挤出机的侧进料口加入,经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和拉条切粒,即得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
其中,螺杆挤出机料筒从加料口到机头各段温度范围为:一区温度280℃,二区温度285℃,三区温度290℃,四区温度295℃,五区温度为300℃,六区温度为305℃,机头温度为310℃,螺杆转速为350rpm,喂料频率为18Hz。
实施例2
一种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该材料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PC树脂 42份;
玻璃纤维 18份;
导电填料 23份;
增韧剂 12份;
阻燃剂 10份;
偶联剂 8份;
分散剂 6.5份;
抗氧剂 2.2份。
其中,所述PC树脂为双酚A型聚碳酸酯,熔融指数为6-18g/10min。
其中,所述玻璃纤维为连续玻璃纤维,且直径为10-15微米。
其中,所述导电填料炭黑、多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的混合物,其中,所述混合物中多壁碳纳米管的含量不少于20%,所述炭黑与石墨的重量比不小于2:1。
其中,所述阻燃剂为重量比为1:5的聚膦酸酯和磷酸三苯酯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偶联剂选自硅烷偶联剂、钛酸钾偶联剂或铝酸酯偶联剂。
其中,所述分散剂为乙撑双硬酯酰胺、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蜡、甲撑双硬酯酰胺、聚酯蜡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其中,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或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PC树脂、导电填料、增韧剂、阻燃剂、偶联剂、分散剂、抗氧剂;
(2)将步骤(1)称取的各原料放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获得以上组分混合物;
(3)将上述组分混合物由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口加入,再将上述重量的玻璃纤维从所述螺杆挤出机的侧进料口加入,经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和拉条切粒,即得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
其中,螺杆挤出机料筒从加料口到机头各段温度范围为:一区温度280℃,二区温度285℃,三区温度290℃,四区温度295℃,五区温度为300℃,六区温度为305℃,机头温度为310℃,螺杆转速为350rpm,喂料频率为18Hz。
实施例3
一种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该材料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PC树脂 30份;
玻璃纤维 15份;
导电填料 19份;
增韧剂 8.5份;
阻燃剂 7份;
偶联剂 5份;
分散剂 3.8份;
抗氧剂 1.4份。
其中,所述PC树脂为双酚A型聚碳酸酯,熔融指数为6-18g/10min。
其中,所述玻璃纤维为连续玻璃纤维,且直径为10-15微米。
其中,所述导电填料炭黑、多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的混合物,其中,所述混合物中多壁碳纳米管的含量不少于20%,所述炭黑与石墨的重量比不小于2:1。
其中,所述阻燃剂为重量比为1:1.35的聚膦酸酯和磷酸三苯酯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偶联剂选自硅烷偶联剂、钛酸钾偶联剂或铝酸酯偶联剂。
其中,所述分散剂为乙撑双硬酯酰胺、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蜡、甲撑双硬酯酰胺、聚酯蜡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其中,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或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PC树脂、导电填料、增韧剂、阻燃剂、偶联剂、分散剂、抗氧剂;
(2)将步骤(1)称取的各原料放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获得以上组分混合物;
(3)将上述组分混合物由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口加入,再将上述重量的玻璃纤维从所述螺杆挤出机的侧进料口加入,经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和拉条切粒,即得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
其中,螺杆挤出机料筒从加料口到机头各段温度范围为:一区温度280℃,二区温度285℃,三区温度290℃,四区温度295℃,五区温度为300℃,六区温度为305℃,机头温度为310℃,螺杆转速为350rpm,喂料频率为18Hz。
将实施例1-3的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测试项目 拉伸强度(Mpa) 弯曲模量(Mpa) 电磁屏蔽效果2.0mm(db) 缺口冲击强度(KJ/m3 阻燃性能
实施例1 74.6 6453 67 19 V-0
实施例2 82.3 6678 71 22 V-0
实施例3 90.5 7023 62 17 V-0
实施例4 86.5 6123 73 16 V-0
实施例5 87.6 6325 67 20 V-0
由表1可知,本发明制备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优异的阻燃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PC树脂 22-42份;
玻璃纤维 12-18份;
导电填料 14-23份;
增韧剂 5-12份;
阻燃剂 3-10份;
偶联剂 2-8份;
分散剂 1.3-6.5份;
抗氧剂 0.3-2.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PC树脂为双酚A型聚碳酸酯,熔融指数为6-18g/1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为连续玻璃纤维纤维,且直径为10-15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填料炭黑、多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的混合物,其中,所述混合物中多壁碳纳米管的含量不少于20%,所述炭黑与石墨的重量比不小于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为重量比为1:2-1:5的聚膦酸酯和磷酸三苯酯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选自硅烷偶联剂、钛酸钾偶联剂或铝酸酯偶联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乙撑双硬酯酰胺、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蜡、甲撑双硬酯酰胺、聚酯蜡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或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PC树脂、导电填料、增韧剂、阻燃剂、偶联剂、分散剂、抗氧剂;
(2)将步骤(1)称取的各原料放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获得以上组分混合物;
(3)将上述组分混合物由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口加入,再将上述重量的玻璃纤维从所述螺杆挤出机的侧进料口加入,经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和拉条切粒,即得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螺杆挤出机料筒从加料口到机头各段温度范围为:一区温度280℃,二区温度285℃,三区温度290℃,四区温度295℃,五区温度为300℃,六区温度为305℃,机头温度为310℃,螺杆转速为350rpm,喂料频率为18Hz。
CN201810685129.9A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Withdrawn CN1087529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85129.9A CN108752903A (zh)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85129.9A CN108752903A (zh)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52903A true CN108752903A (zh) 2018-11-06

Family

ID=63974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85129.9A Withdrawn CN108752903A (zh)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5290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7211A (zh) * 2020-05-28 2020-09-01 宁波德伟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高散热p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02866A (zh) * 2022-12-30 2023-05-12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电压、抗静电pc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3372A (zh) * 2015-11-18 2016-01-27 东莞市万江明冠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子导散热共混复合材料及自动化制备方法
CN105924927A (zh) * 2016-07-06 2016-09-07 苏州亚科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增韧塑胶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905677A (zh) * 2015-12-22 2017-06-30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无卤阻燃电磁屏蔽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28678A (zh) * 2015-12-30 2017-07-07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电磁屏蔽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17727A (zh) * 2017-12-19 2018-06-05 罗洪梅 一种高刚高韧耐热低翘曲导电pc/pct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3372A (zh) * 2015-11-18 2016-01-27 东莞市万江明冠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子导散热共混复合材料及自动化制备方法
CN106905677A (zh) * 2015-12-22 2017-06-30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无卤阻燃电磁屏蔽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28678A (zh) * 2015-12-30 2017-07-07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电磁屏蔽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24927A (zh) * 2016-07-06 2016-09-07 苏州亚科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增韧塑胶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117727A (zh) * 2017-12-19 2018-06-05 罗洪梅 一种高刚高韧耐热低翘曲导电pc/pct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7211A (zh) * 2020-05-28 2020-09-01 宁波德伟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高散热p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02866A (zh) * 2022-12-30 2023-05-12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电压、抗静电pc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3602B (zh) 一种cmp级阻燃抑烟聚氯乙烯线缆护套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86155B (zh) 一种石墨烯改性无卤阻燃pc/ab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25220B (zh) 阻燃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物及生产方法
CN100532457C (zh) 一种碳纤维增强无卤阻燃尼龙66的制备方法
CN103396607B (zh) 一种阻燃增强的抗静电pp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5702A (zh) 增韧型阻燃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物及生产方法
CN108929540A (zh) 一种无卤阻燃抗静电聚酰胺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4672846A (zh) 一种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92566B (zh) 一种低烟密度含卤阻燃增强pbt/pet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84719A (zh) 一种高抗冲阻燃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51749A (zh) 耐低温冲击耐开裂阻燃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4160138B2 (ja) 熱可塑性樹脂成形品、および成形品用材料、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04004326B (zh) 聚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52903A (zh) 一种阻燃抗静电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5111729B (zh) 环保阻燃碳纤维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423030A (zh) 一种抗静电、无卤阻燃pc/abs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484722A (zh) 一种高抗冲阻燃增强pc/ab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93740A (zh) 玻璃纤维增强的阻燃尼龙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905677A (zh) 无卤阻燃电磁屏蔽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05328A (zh) 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无卤阻燃聚丙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8912642B (zh) 一种抗静电、低烟、无卤阻燃pc/ab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3756268A (zh) 一种聚酰亚胺纤维增强pb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87154A (zh) 一种改性pa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32690A (zh) 一种陶瓷纤维增强阻燃改性聚丙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5001A (zh) 用于空调内外罩的材料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