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37622A - 通话监控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话监控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737622A CN108737622A CN201710244291.2A CN201710244291A CN108737622A CN 108737622 A CN108737622 A CN 108737622A CN 201710244291 A CN201710244291 A CN 201710244291A CN 108737622 A CN108737622 A CN 1087376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ll
- calling
- called
- threshold value
- monito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542 behaviou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6—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r fraudulent calling
- H04M1/6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6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8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herein functions are triggered by incoming communication ev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22—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on, monitoring or testing
- H04M3/2281—Call monitoring, e.g. for law enforcement purposes; Call tracing; 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malicious c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话监控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在主叫号码向被叫号码发起通话时,判断所述被叫号码是否存在于骚扰电话的预设黑名单中;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拦截所述主叫号码对所述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拦截骚扰电话不够全面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话监控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等通信工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的技术发展已给广大手机等通信工具的用户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往往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便利的通信也使得不法分子、恶意诈骗者多了一种传播和行骗渠道,骚扰电话随之出现,其行为影响和困扰着运营商及广大用户。
骚扰电话行为的具体表现是:不法用户利用特殊设备或人工恶意向普通用户、广撒网式地拨打电话,一旦振铃开始,便立即挂断,等待普通用户回拨电话以行驶诈骗手段或恶意收取话费;或恶意传播非法信息等。
为了能够抑制骚扰电话愈演愈烈的势头,防止诈骗、恶意传播等行为,相关技术中的骚扰电话监控系统由此而生。其利用骚扰电话的特征,如呼叫频次高、振铃时长短、释放次数大、接通率低、主叫占比高等,构造监控策略;提取话单,根据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的呼叫行为,与监控策略匹配,过滤出骚扰电话或违规用户、确认骚扰源的主叫用户号码、禁止该号码呼出,并将该号码加入黑名单;在后续的监控处理过程中,首先判断主叫号码是否在黑名单中,如果在黑名单中存在该号码,那么直接禁止该号码呼出。然而,申请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的监控方法,仅以主叫号码作为监控、拦截对象,无法控制普通主叫号码的骚扰电话回拨行为,即不能有效地控制合法用户向非法用户回拨电话,这样就有可能造成普通用户主动打通骚扰电话,从而增加了用户遭受诈骗(“主动受骗”)的风险几率。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话监控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拦截骚扰电话不够全面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话监控方法,包括:在主叫号码向被叫号码发起通话时,判断所述被叫号码是否存在于骚扰电话的预设黑名单中;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拦截所述主叫号码对所述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
可选地,在判断所述被叫号码是否存在于骚扰电话的预设黑名单中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主叫号码是否存在于所述预设黑名单中;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拦截所述主叫号码对所述被叫号码的通话。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被叫号码未存在于所述预设黑名单中时,统计所述主叫号码的呼叫特征信息;判断所述呼叫特征信息与监控策略的对应信息是否匹配;在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主叫号码加入到所述预设黑名单。
可选地,所述呼叫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呼叫频次、接通率、释放次数、主叫占比、被叫拆线率。
可选地,所述监控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号码类型、策略周期时长、呼叫频次阈值、接通率阈值、释放次数阈值、主叫振铃时长、主叫占比阈值、被叫拆线率阈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话监控装置,包括: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在主叫号码向被叫号码发起通话时,判断所述被叫号码是否存在于骚扰电话的预设黑名单中;第一拦截模块,用于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拦截所述主叫号码对所述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判断所述被叫号码是否存在于骚扰电话的预设黑名单中之前,判断所述主叫号码是否存在于所述预设黑名单中;第二拦截模块,用于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拦截所述主叫号码对所述被叫号码的通话。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统计模块,用于在所述被叫号码未存在于所述预设黑名单中时,统计所述主叫号码的呼叫特征信息;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呼叫特征信息与监控策略的对应信息是否匹配;添加模块,用于在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主叫号码加入到所述预设黑名单。
可选地,所述呼叫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呼叫频次、接通率、释放次数、主叫占比、被叫拆线率。
可选地,所述监控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号码类型、策略周期时长、呼叫频次阈值、接通率阈值、释放次数阈值、主叫振铃时长、主叫占比阈值、被叫拆线率阈值。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在主叫号码向被叫号码发起通话时,判断所述被叫号码是否存在于骚扰电话的预设黑名单中;
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拦截所述主叫号码对所述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
通过本发明,在主叫号码向被叫号码发起通话时,判断所述被叫号码是否存在于骚扰电话的预设黑名单中;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拦截所述主叫号码对所述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在监控过程中引入对被叫用户的监控,对被叫号码的属性进行分析,预防普通用户回拨、打通骚扰源号码,以全方位地拦截骚扰电话,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拦截骚扰电话不够全面的技术问题,提高了骚扰电话拦截率,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监控防患能力。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通话监控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话监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话监控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骚扰电话监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骚扰电话监控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移动终端上为例,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通话监控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2(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以及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装置10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移动终端10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话监控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移动终端1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装置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移动终端1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运行于上述移动终端的通话监控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话监控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在主叫号码向被叫号码发起通话时,判断被叫号码是否存在于骚扰电话的预设黑名单中;预设黑名单保存了多个已经确定的骚扰电话;
步骤S204,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拦截主叫号码对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
通过上述步骤,在主叫号码向被叫号码发起通话时,判断所述被叫号码是否存在于骚扰电话的预设黑名单中;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拦截所述主叫号码对所述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在监控过程中引入对被叫用户的监控,对被叫号码的属性进行分析,预防普通用户回拨、打通骚扰源号码,以全方位地拦截骚扰电话,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拦截骚扰电话不够全面的技术问题,提高了骚扰电话拦截率,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监控防患能力。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基站、终端,接入网网元,核心网网元等,但不限于此。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预设黑名单包括骚扰电话集合,或者是风险电话集合,可以是从网络侧获取的,也可以包括用户在终端侧设置的。
可选地,在判断被叫号码是否存在于骚扰电话的预设黑名单中之前,或者,在判断被叫号码是否存在于骚扰电话的预设黑名单中之后(被叫号码不存在于骚扰电话的预设黑名单中时),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
S11,判断主叫号码是否存在于预设黑名单中;
S12,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拦截主叫号码对被叫号码的通话。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在判断被叫号码未存在于骚扰电话的预设黑名单中时,或者,在判断所述被叫号码或主叫号码是否存在于骚扰电话的预设黑名单中之前,还包括:
S21,统计主叫号码的呼叫特征信息;
S22,判断呼叫特征信息与监控策略的对应信息是否匹配;
S23,在匹配的情况下,将主叫号码加入到预设黑名单。
可选的,呼叫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呼叫频次、接通率、释放次数、主叫占比、被叫拆线率。
可选的,监控策略的对应信息可以但不限于为:号码类型、策略周期时长、呼叫频次阈值、接通率阈值、释放次数阈值、主叫振铃时长、主叫占比阈值、被叫拆线率阈值。
具体的,号码类型,分析代理模块用于过滤本条监控策略所需监控的号码类型;
策略时长,分析代理模块对呼叫频次、通话时长、振铃时长等信息进行计数统计和分析的周期;
呼叫频次阈值,主叫号码在策略时长内允许的最大呼叫次数;
接通率阈值,在策略时长内允许的最小主叫接通比率;
释放次数阈值,在策略时长内允许的最大主叫挂断次数;
振铃时长,在策略时长内允许的最大主叫振铃时长;
主叫占比阈值,在策略时长内允许的所有通话中的最大主叫占比值;
被叫拆线率阈值,在策略时长内允许的主叫拨通后被挂断的电话占所有主叫通话的最大占比值。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通话监控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话监控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30,用于在主叫号码向被叫号码发起通话时,判断被叫号码是否存在于骚扰电话的预设黑名单中;
第一拦截模块32,用于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拦截主叫号码对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在第一判断模块判断被叫号码是否存在于骚扰电话的预设黑名单中之前,判断主叫号码是否存在于预设黑名单中;第二拦截模块,用于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拦截主叫号码对被叫号码的通话。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统计模块,用于在所述被叫号码未存在于所述预设黑名单中时,统计主叫号码的呼叫特征信息;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呼叫特征信息与监控策略的对应信息是否匹配;添加模块,用于在匹配的情况下,将主叫号码加入到预设黑名单。
在本实施例中,呼叫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呼叫频次、接通率、释放次数、主叫占比、被叫拆线率。
在本实施例中,监控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号码类型、策略周期时长、呼叫频次阈值、接通率阈值、释放次数阈值、主叫振铃时长、主叫占比阈值、被叫拆线率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根据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用于结合具体的实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骚扰电话拦截的准确率,防患于未然,对目前的骚扰电话监控方法进行补充、完善,利用监控出的骚扰源信息,对骚扰源号码做全方位的监控,禁止普通用户回拨、打通骚扰源号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被叫用户状态分析的骚扰电话监控方法,在监控过程中,在主叫呼叫特征分析前,查找被叫用户状态信息,根据存储模块反馈的被叫用户是否为黑名单用户,来区分本次通话是否骚扰电话回拨,禁止处于黑名单的被叫用户被呼通,而非黑名单的被叫用户,则继续做主叫号码监控处理。也就是说,本发明就是对现有骚扰电话监控方法进行补充和完善,预防普通用户回拨、打通骚扰源号码,以防止普通用户“主动受骗”,从而达到提高骚扰电话监控系统监控能力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骚扰电话监控方法的系统包括以下模块:
监控接口模块,用于(1)解析信令侧或业务支撑系统提供的呼叫话单文件,生成内部监控请求消息,转发给分析代理模块;(2)将可疑用户和黑名单拦截用户生成结果文件,上报至信令侧或业务支撑系统;(3)将信令侧或业务支撑系统的名单加解黑请求转化成内部请求消息,并转发给名单管理模块,同时向信令侧或业务支撑系统反馈名单加解黑结果。
名单管理模块,用于(1)处理监控接口模块、分析代理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发过来的名单加解黑请求消息,同步名单信息至自身分配的内存中,并更新数据库;(2)提供用户状态查询接口,提供分析代理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的用户状态信息查询结果,包括主叫用户的黑名单状态信息、归属用户组信息,被叫用户的黑名单状态信息、归属用户组信息;(3)自动解禁过期黑名单,即黑名单有效期到期,删除内存中的黑名单信息,并更新数据库。
策略管理模块,用于(1)存储监控策略,即存储人机交互模块下发的骚扰电话监控策略,策略主要包括号码类型、策略时长、呼叫频次阈值、接通率阈值、释放次数阈值、振铃时长、主叫占比阈值、被叫拆线率阈值等,可配置多条策略、进行组合监控;(2)策略更新数据库,同时向分析代理模块提供策略提取接口。
分析代理模块,用于(1)处理监控接口模块的监控请求,即对呼叫信息中的主被叫进行用户状态分析,基于对呼叫频次、通话时长、振铃时长等信息的计数统计、进行监控策略分析;(2)监控结果、可疑记录上报监控接口模块,并向日志管理模块提供监控结果储存请求接口;(3)向名单管理模块提供违规用户加黑请求接口。
日志管理模块,用于(1)监控业务日志存储,更新数据库;(2)监控业务日志查询。
人机交互模块,用于(1)系统信息配置;(2)监控策略配置;(3)名单信息和日志信息显示。
本实施例的骚扰电话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人机交互模块配置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监控策略,策略内容包括:
号码类型,分析代理模块用于过滤本条监控策略所需监控的号码类型;
策略时长,分析代理模块对呼叫频次、通话时长、振铃时长等信息进行计数统计和分析的周期;
呼叫频次阈值,主叫号码在策略时长内允许的最大呼叫次数;
接通率阈值,在策略时长内允许的最小主叫接通比率;
释放次数阈值,在策略时长内允许的最大主叫挂断次数;
振铃时长,在策略时长内允许的最大主叫振铃时长;
主叫占比阈值,在策略时长内允许的所有通话中的最大主叫占比值;
被叫拆线率阈值,在策略时长内允许的主叫拨通后被挂断的电话占所有主叫通话的最大占比值。
配置完成,下发策略配置信息至策略管理模块。
步骤B.监控接口模块接收信令侧或业务支撑系统提供的呼叫话单文件,解析文件、将其转换为系统内部的监控请求消息,并将请求消息发送给分析代理模块。
步骤C.分析代理模块接收到监控接口模块发过来的监控请求消息后,进行以下操作:
步骤C1.提取请求消息中的主叫号码和被叫号码,并向名单管理模块获取该主被叫号码的用户状态信息或所属用户组的状态信息。
步骤C2.判断主叫号码是否为黑名单,如果是黑名单,那么判断主叫用户加黑拦截,并上报监控接口模块;监控结果发送至日志管理模块,结束本次监控。否则,进行步骤C3。
步骤C3.判断被叫号码是否为黑名单,如果是黑名单,那么判断主叫用户回拨骚扰电话拦截,并上报监控接口模块;监控结果发送至日志管理模块,结束本次监控。否则,进行步骤C4。
步骤C4.统计主被叫行为,如呼叫频次、接通率、释放次数、主叫占比、被叫拆线率。
步骤C5.从策略管理模块中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提取一条策略,与统计数据匹配;如果匹配上策略,那么继续进行C5操作,直到提取完所有策略;否则,继续进行C5操作,直到提取完所有策略。
步骤C6.判断是否有策略匹配,如果有策略被匹配,那么将该主叫用户为违规用户、加黑拦截,将加黑用户存入名单管理模块,并上报监控接口模块;如果没有策略被匹配,那么认为主叫用户为正常用户、放行,并上报监控接口模块。监控结果发送至日志管理模块,结果本次监控。
步骤D.监控接口模块接收分析代理模块的监控结果,写入结果文件;之后,继续进行步骤B的操作,知道本次话单文件解析结束。将结果文件上报至信令侧或业务支撑系统。
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案,根据部分普通用户好奇心理而主动回拨骚扰电话的行为,在骚扰电话监控过程中原有对主叫用户状态判断的基础上,增加对被叫用户及被叫用户组状态的判断,可以根据被叫用户是否为黑名单来区分普通用户的拨打电话是骚扰电话回拨、还是正常电话呼叫,从而决定本次通话是否被叫拦截,这样可以全方位地拦截骚扰电话,在提高骚扰电话拦截率的同时,又能防止普通用户“主动”地受骗,使骚扰电话监控系统的监控防患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本实施例的基本思想是:监控系统受到信令侧或业务支撑系统的话单监控请求时,首先查询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及其用户组的状态信息,判断用户是否是黑名单用户,如果是,那么拦截;如果不是,那么继续基于监控策略进行主叫用户的监控,而违反监控策略的违规用户,在被拦截的同时,将作为黑名单用户存入监控系统中,以作为下一次监控过程中的主、被叫用户状态判断使用。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在监控系统进行监控前,首先要为系统配置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监控策略。监控策略包括:号码类型、策略时长、呼叫频次阈值、接通率阈值、释放次数阈值、振铃时长、主叫占比阈值、被叫拆线率阈值等。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骚扰电话监控方法的流程图,包括:
S101,解析一条信令侧或业务支撑系统发过来的监控请求话单信息,并转换成本监控系统内部监控请求消息,消息内容包括:主叫号码、被叫号码、振铃时长、接通状态、通话时间、是否主叫主动释放等。执行流程S102。
S102,以主叫号码和被叫号码,从名单管理模块中获取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及其用户组的状态信息,信息内容包括:主叫用户是否为黑名单用户、被叫用户是否为黑名单用户等。执行流程S103。
S103,判断主叫用户是否为黑名单用户,如果是黑名单用户,那么执行流程S111;如果不是黑名单用户,那么执行流程S104。
S104,判断被叫用户是否为黑名单用户,如果是黑名单用户,那么执行流程S105;如果不是黑名单用户,那么执行流程S106。
S105,因为被叫用户是黑名单用户,所以判断主叫用户为骚扰电话回拨动作,应拦截;将监控结果落地成结果文件、返回给信令侧或业务支撑系统,并在人机交互模块上显示监控结果。结束本次监控流程。
S106,对主被叫行为特征进行统计,即进行呼叫频次、接通率、释放次数、主叫占比、被叫拆线率等参数的统计。执行流程S107。
S107,根据监控策略的优先级,以从高到低的顺序,从策略管理模块中一次提取一条监控策略。执行流程S108。
S108,判断是否提取成功存在的监控策略,如果提取不到监控策略,那么执行流程S112;如果能够提取到监控策略,那么执行流程S109。
S109,在策略配置的监控时长内,将主被叫行为统计信息与该策略配置进行号码类型、呼叫频次阈值、接通率阈值、释放次数阈值、振铃时长、主叫占比阈值、被叫拆线率阈值等进行参数配比。判断本次主叫用户是否违反了监控策略,如果违反了监控策略,那么执行流程S110;如果没有违反监控策略,那么继续执行流程S107。
S110,因为主叫用户违反了监控策略,所以将主叫号码作为黑名单用户存入名单管理模块中,待下一次监控过程时,作为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状态的判断依据。执行流程S111。
S111,判断主叫用户为违规用户,应拦截;将监控结果落地成结果文件、返回给信令侧或业务支撑系统,并在人机交互模块上显示监控结果。结束本次监控流程。
S112,判断主叫用户为普通用户,可以放行;将监控结果落地成结果文件、返回给信令侧或业务支撑系统,并在人机交互模块上显示监控结果。结束本次监控流程。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骚扰电话监控系统的架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
监控接口模块201,负责:(1)解析由信令侧或业务支撑系统过来的监控请求话单,并将话单信息转换成监控系统内部消息;(2)将监控结果落地成结果文件,上报给信令侧或业务支撑系统;(3)处理信令侧或业务支撑系统过来的加解黑请求数据流。
人机交互模块202(界面),负责:(1)配置监控策略信息,并下发、同步给策略管理模块;(2)显示监控结果信息和名单信息。
分析代理模块203,负责:(1)从名单管理模块中获取主被叫用户状态,并分析状态信息以决定继续监控或向监控接口模块回拦截响应;(2)从策略管理模块中获取监控策略,根据统计的主被叫行为特性,与策略进行配比,决定向监控接口模块回拦截或放行响应;(3)将策略违规用户存储到名单管理模块;(4)将监控结果信息发给日志管理模块。
名单管理模块204,负责:(1)向分析代理模块提供用户状态查询接口;(2)处理监控接口模块过来的加解黑请求;(3)名单数据出入库。
策略管理模块205,负责:(1)获取人机交互模块的策略配置数据,并向人机交互模块提供监控策略查询接口;(2)向分析代理模块提供策略提取接口;(3)策略数据出入库。
日志管理模块206,负责:(1)存储分析代理模块过来的监控结果数据;(2)向人机交互模块提供监控结果查询接口;(3)监控结果数据出入库。
数据库207,负责:存储监控结果数据、监控策略配置数据、黑名单数据,以及系统信息数据等。
本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在监控过程中引入对被叫用户的监控,即在对主叫用户状态分析的基础上,增加对被叫用户状态的分析,预防普通用户回拨、打通骚扰源号码,以全方位地拦截骚扰电话,提高了骚扰电话拦截率,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监控防患能力。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在主叫号码向被叫号码发起通话时,判断被叫号码是否存在于骚扰电话的预设黑名单中;
S2,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拦截主叫号码对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在主叫号码向被叫号码发起通话时,判断被叫号码是否存在于骚扰电话的预设黑名单中;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拦截主叫号码对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通话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主叫号码向被叫号码发起通话时,判断所述被叫号码是否存在于骚扰电话的预设黑名单中;
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拦截所述主叫号码对所述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所述被叫号码是否存在于骚扰电话的预设黑名单中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主叫号码是否存在于所述预设黑名单中;
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拦截所述主叫号码对所述被叫号码的通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被叫号码未存在于所述预设黑名单中时,统计所述主叫号码的呼叫特征信息;
判断所述呼叫特征信息与监控策略的对应信息是否匹配;
在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主叫号码加入到所述预设黑名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呼叫频次、接通率、释放次数、主叫占比、被叫拆线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号码类型、策略周期时长、呼叫频次阈值、接通率阈值、释放次数阈值、主叫振铃时长、主叫占比阈值、被叫拆线率阈值。
6.一种通话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在主叫号码向被叫号码发起通话时,判断所述被叫号码是否存在于骚扰电话的预设黑名单中;
第一拦截模块,用于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拦截所述主叫号码对所述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判断所述被叫号码是否存在于骚扰电话的预设黑名单中之前,判断所述主叫号码是否存在于所述预设黑名单中;
第二拦截模块,用于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拦截所述主叫号码对所述被叫号码的通话。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在所述被叫号码未存在于所述预设黑名单中时,统计所述主叫号码的呼叫特征信息;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呼叫特征信息与监控策略的对应信息是否匹配;
添加模块,用于在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主叫号码加入到所述预设黑名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呼叫频次、接通率、释放次数、主叫占比、被叫拆线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号码类型、策略周期时长、呼叫频次阈值、接通率阈值、释放次数阈值、主叫振铃时长、主叫占比阈值、被叫拆线率阈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44291.2A CN108737622A (zh) | 2017-04-14 | 2017-04-14 | 通话监控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44291.2A CN108737622A (zh) | 2017-04-14 | 2017-04-14 | 通话监控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37622A true CN108737622A (zh) | 2018-11-02 |
Family
ID=63925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44291.2A Pending CN108737622A (zh) | 2017-04-14 | 2017-04-14 | 通话监控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737622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39913A (zh) * | 2019-01-03 | 2019-04-1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语音骚扰号码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0011905A (zh) * | 2019-04-11 | 2019-07-12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0445944A (zh) * | 2019-08-19 | 2019-11-12 | 携程旅游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呼叫中心防止电话骚扰的方法及系统 |
CN110839101A (zh) * | 2019-11-07 | 2020-02-25 | 北京集奥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黑名单的呼叫策略方法 |
CN111836264A (zh) * | 2020-01-07 | 2020-10-27 | 东云技术有限公司 | 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拦截系统及方法 |
CN113810547A (zh) * | 2020-06-16 | 2021-12-1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 语音呼叫安全防护的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
CN117354418A (zh) * | 2023-09-28 | 2024-01-05 | 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 | 一种呼叫行为监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59749A (zh) * | 2005-12-21 | 2006-11-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话用户呼叫建立以及手机短信发送方法 |
CN101370205A (zh) * | 2008-09-25 | 2009-02-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避免来电干扰的方法 |
WO2012155669A1 (zh) * | 2011-09-29 | 2012-11-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呼叫提示方法及系统 |
CN103701989A (zh) * | 2013-12-18 | 2014-04-02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去电保护方法、客户端、服务器和系统 |
CN106255113A (zh) * | 2015-06-10 | 2016-12-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骚扰电话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
CN106412209A (zh) * | 2016-12-02 | 2017-02-15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来电回拨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
2017
- 2017-04-14 CN CN201710244291.2A patent/CN10873762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59749A (zh) * | 2005-12-21 | 2006-11-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话用户呼叫建立以及手机短信发送方法 |
CN101370205A (zh) * | 2008-09-25 | 2009-02-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避免来电干扰的方法 |
WO2012155669A1 (zh) * | 2011-09-29 | 2012-11-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呼叫提示方法及系统 |
CN103037340A (zh) * | 2011-09-29 | 2013-04-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呼叫提示方法及系统 |
CN103701989A (zh) * | 2013-12-18 | 2014-04-02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去电保护方法、客户端、服务器和系统 |
CN106255113A (zh) * | 2015-06-10 | 2016-12-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骚扰电话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
CN106412209A (zh) * | 2016-12-02 | 2017-02-15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来电回拨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39913A (zh) * | 2019-01-03 | 2019-04-1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语音骚扰号码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0011905A (zh) * | 2019-04-11 | 2019-07-12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0011905B (zh) * | 2019-04-11 | 2021-09-14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0445944A (zh) * | 2019-08-19 | 2019-11-12 | 携程旅游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呼叫中心防止电话骚扰的方法及系统 |
CN110839101A (zh) * | 2019-11-07 | 2020-02-25 | 北京集奥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黑名单的呼叫策略方法 |
CN111836264A (zh) * | 2020-01-07 | 2020-10-27 | 东云技术有限公司 | 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拦截系统及方法 |
CN111836264B (zh) * | 2020-01-07 | 2023-11-14 | 东云技术有限公司 | 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拦截系统及方法 |
CN113810547A (zh) * | 2020-06-16 | 2021-12-1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 语音呼叫安全防护的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
CN113810547B (zh) * | 2020-06-16 | 2023-12-1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 语音呼叫安全防护的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
CN117354418A (zh) * | 2023-09-28 | 2024-01-05 | 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 | 一种呼叫行为监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37622A (zh) | 通话监控方法及装置 | |
WO2016197675A1 (zh) | 骚扰电话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 |
DE69529524T2 (de) | Verkehrsvermittlung in einem verbesserten integrierten netzwerk | |
EP3437313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on of interconnect bypass using test calls to real subscribers | |
CN101217820A (zh) | 一种骚扰号码的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 |
CN104093153A (zh) | 一种基于信令路由分析实现伪号码呼叫甄别和拦截的方法及其系统 | |
US7116772B2 (en) |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CN101426257A (zh) | 基于移动通信网的不良信息治理系统和方法 | |
WO2011160328A1 (zh) | 一种通信监控方法及装置 | |
CN101720092A (zh) | 一种基于智能网信令监控的骚扰电话监控方法及骚扰电话监控系统 | |
CN102104847B (zh) | 基于流量和起呼区域的短消息监控方法和装置 | |
CN107368326A (zh) | 进程控制方法和装置 | |
CN114205462A (zh) | 一种诈骗电话识别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06028300B (zh) | 一种实现未成年人电话接听控制业务的系统 | |
CN104869262B (zh) | 终端黑名单的拦截方法及装置 | |
CN110072251B (zh) | 一种分析用户通讯行为与管理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9474760A (zh) | 拦截骚扰电话或短信的方法、运营商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
CN101771757A (zh) | 一种检测与拦截骚扰电话的方法 | |
CN110445944A (zh) | 呼叫中心防止电话骚扰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1827328A (zh) | 一种短消息监控装置及方法 | |
CN104581729B (zh) | 垃圾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4301549B (zh) | 一种欠停漏话提醒系统与方法 | |
KR20100034289A (ko) | Ars 및 원 링 스팸 전화 차단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CN101299681B (zh) | 一种查询类智能业务数据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
CN107086978B (zh) | 一种识别木马病毒的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