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13340B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713340B CN108713340B CN201780014018.9A CN201780014018A CN108713340B CN 108713340 B CN108713340 B CN 108713340B CN 201780014018 A CN201780014018 A CN 201780014018A CN 108713340 B CN108713340 B CN 1087133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tti
- delay
- information
- base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64—Delay profi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即使在利用要求短时间的反馈的无线帧结构的情况下,也实现适当的通信。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用户终端是在基于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长度进行通信的系统中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具有: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和/或接收与能够支持的延迟有关的能力信息;以及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在所述延迟以上的时间间隔进行规定的下行无线资源的接收和/或规定的上行无线资源的发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通用移动通迅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高速的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已经被规范化(非专利文献1)。此外,以超越LTE的更加广带域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LTE的后续系统(例如称为LTE-A(LTE-Advanced)、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New-RAT(新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等)也在探讨中。
在现有的LTE系统中,正在利用基于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的控制。例如,在TDD中,关于将各子帧用于上行链路(UL:Uplink)或用于下行链路(DL:Downlink),基于UL/DL结构(UL/DL设定(UL/DLconfiguration))而被严格规定。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LTE Rel.13之后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中,正在探讨在将来的扩展性高、且节能性能优异的无线帧。在这种无线帧中,正在探讨信号在短时间内尽可能集中发送,而在没有应发送接收的数据时不进行通信。因此,正在探讨实现例如1ms以下的超低延迟的反馈。
但是,所考虑的是这种超低延迟的反馈因信息处理内容或环境的变化而变得难以实施。根据条件,处理不及时而导致通信质量降低,有可能不能进行适当的通信。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所提及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即使在利用要求短时间的反馈的无线帧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实现适当的通信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用户终端是在基于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Time Interval)长度进行通信的系统中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具有: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和/或接收与能够支持的延迟有关的能力信息;以及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在所述延迟以上的时间间隔进行规定的下行无线资源的接收和/或规定的上行无线资源的发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利用要求短时间的反馈的无线帧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实现适当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现有LTE系统中的数据的调度的一例的图,
图2A以及2B是表示现有的LTE系统中的HARQ-ACK的定时的一例的图。
图3A以及3B是表示精简无线帧(lean radio frame)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4A到4C是表示自包含TTI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5A到5C是表示DL数据用TTI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6A到6C是表示UL数据用TTI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7A以及7B是表示比较TTI内调度以及TTI间调度的一例的图。
图8A到8C是表示比较TTI内调度以及TTI间调度的其它的一例的图。
图9A到9C是表示其它的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TTI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要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现有的LTE系统(Rel.8-12)中,无线基站(eNB:evolved Node B)对于用户终端(UE:用户装置(User Equipment))使用下行控制信道对数据的发送接收进行调度。具体来说,规定了基于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DCCH)中通知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的DL调度和UL调度。
图1是表示现有的LTE系统中的数据的调度的一例的图。在图1中表示了在PDCCH中接收到的DCI所指示的DL调度以及UL调度。如图1所示,UE例如在与检测出了按照DCI格式1A等的DL许可(也称作DL分配(下行链路分配(downlink assignment)))的子帧相同的子帧中,基于该DL许可,接收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
此外,UE例如在从检测出了按照DCI格式0/4的UL许可(上行链路许可(uplinkgrant))的子帧起规定的期间后(例如4子帧后)的子帧中,基于该UL许可发送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另外,将对上行数据的发送进行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也可以称为上行调度信息、上行调度控制信息等)称为UL许可,将对下行数据的接收进行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也可以称为下行调度信息、下行调度控制信息等)称为DL许可,但名称不限制于此。此外,下行控制信息(下行控制信号)例如也可以被称为L1/L2(层1/层2(Layer1/Layer2))控制信息(L1/L2控制信号),也可以仅称为L1控制信息(L1控制信号)。
此外,子帧也可以被称为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LTERel.8-12中的TTI(子帧)长度为1ms,并且由2个时隙构成。TTI是被信道编码后的数据分组(传输块)的发送时间单位,成为调度、链路自适应(Link Adaptation)等的处理单位。
在图1中表示了在PDCCH中通知UL/DL许可的例子,但即使在EPDCCH的情况下,进行调度的TTI与被调度的TTI的对应关系与图1同样。此外,进行DL许可和PDSCH的发送接收的载波(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小区)不一定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载波。此外,进行UL许可和PUSCH的发送接收的载波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载波。
此外,在现有的LTE系统中正在利用基于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或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的控制。具体来说,关于时间/频率资源,对于各规定的单位(例如,作为时间资源是子帧、作为频率资源是CC等),严格规定了用于DL还是用于UL
此外,在现有的LTE系统中正在利用基于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重发控制。在HARQ中,根据来自接收侧的送达确认信息(例如,也称作重发控制信息、HARQ-ACK、ACK/NACK(A/N:Acknowledgement/Negative-Acknowledgement)等)的反馈,发送侧能够判断是进行数据的重发还是进行新数据的发送。
另外,送达确认信息也可以通过不发送ACK/NACK(不连续方式(DTX:间断发送(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来通知。即,接收者(eNB或者UE)在不能检测出来自发送者(UE或者eNB)的ACK/NACK的情况下,能够解释为对应的数据的送达确认信息是NACK。
在现有的LTE系统中,规定了UE发送接收对于数据的HARQ-ACK的定时。图2是表示现有的LTE系统中的HARQ-ACK的定时的一例的图。在图2A中表示与基于DL许可的DL调度对应的HARQ-ACK发送定时。UE在接收PDSCH之后,原则上在4子帧后或更之后发送HARQ-ACK。另外,如图2A所示,HARQ-ACK也可以支持跳频。
图2B中表示与基于UL许可的UL调度对应的HARQ-ACK发送定时。UE在发送PUSCH之后,原则上在4子帧之后或更之后接收HARQ-ACK。
但是,在LTE Rel.13之后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中,正在探讨在将来的扩展性高、且节能性能优异的无线帧。例如,作为这样的无线帧之一,可以使用稀薄无线帧(精简无线帧(lean radio frame))。在利用精简无线帧(lean radio frame)的系统中,能够使得在短时间内尽可能集中发送信号,并且在没有应发送接收的数据时不进行通信。
此外,为了使短时间的通信变为可能,正在探讨在TTI内发送接收的控制(调度)完成的分配。该分配也称为自包含分配(self-contained assignment)。进行自包含分配的TTI也可以称为自包含TTI(elf-contained TTI)。
自包含TTI例如可以被称为自包含子帧、自包含码元集等,也可以使用其它的名称。此外,利用自包含TTI的TDD也可以被称为自包含TDD(self-contained TDD),也可以使用其它的名称。
在一个自包含TTI中,例如,UE或eNB实施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以及/或者接收、基于该下行控制信息的数据的发送以及/或者接收、以及规定的信息(例如与数据对应的反馈信息)的发送以及/或者接收。关于自包含TTI的具体结构,本说明书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通过利用自包含TTI,由于能够实现例如1ms以下的超低延迟的反馈,因此不需要过去的调度的限制或HARQ反馈的定时控制。
但是,这样的超低延迟的的反馈需要UE或eNB中的高速的信号处理(例如解调、信号生成等)。因此,若考虑实施成本,则设想存在不能实施超低延迟的反馈的UE或eNB。
此外,即使是具有高速处理信号的能力的UE/eNB,也存在因条件(例如因处理内容或环境)而不能实施超低延迟的反馈的情况。由于例如对接收信号进行高性能接收处理(例如干扰抵消)的高性能终端(advanced receiver)、或在高速移动环境中需要长时间的信道估计的终端、或在非常大的小区半径的小区中进行通信的终端其通信延迟大(包括反馈延迟、处理延迟等),因此对于信号处理所花费的时间变短。
若进行假设对于不能进行超低延迟的反馈的UE进行那样的反馈控制,则在预期的时间内不能完成处理,并且通信质量降低,不能进行适当的通信。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们想到:UE以及/或者eNB发送与能够支持的延迟有关的能力信息(capability)。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由于接收了该能力信息的装置能够掌握关于通信对方的装置所能够支持的延迟,因此能够通过适当的无线帧结构(包含TTI结构)而实现通信。
与能够支持的延迟有关的能力信息也可以称为例如延迟能力、往返延迟时间(RTT:Round-Trip Time)能力等。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各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分别单独应用,也可以组合应用。
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子帧(TTI)可以是现有的LTE(例如LTE Rel.8-12)中的子帧(具有1ms的时间长度的TTI),可以是比1ms更短的期间(例如1-13码元),也可以是比1ms更长的期间。比1ms短的TTI也可以称为缩短TTI。
(无线通信方法)
首先,对精简无线帧(lean radio frame)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之后对在精简无线帧(lean radio frame)中利用的、灵活改变了时域的TTI结构(例如自包含TTI)进行说明。然后,对基于延迟能力的无线帧结构的控制进行说明。
<精简无线帧(lean radio frame)>
图3是表示精简无线帧(lean radio frame)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图3A表示了动态的(dynamic)分配(例如以TTI为单位的调度)的一例,图3B是表示半动态的(semi-dynamic)的分配(例如以无线帧或多个TTI单位的调度)的一例。
在图3A以及图3B中,无线帧的长度被设定为规定的长度(例如10-40ms)。此外,为了使短时间内的发送接收变为可能,TTI被设定为0.1-0.25ms的缩短TTI。另外,无线帧长度或TTI长度不限制于图3的例。
在利用精简无线帧(lean radio frame)的载波(也可以被称为精简载波(leancarrier))中,支持利用了低开销的信号的发现(检测)以及/或者移动性控制。该信号也可以称为检测用信号、检测测量用信号、移动性测量用信号、发现参考信号(DRS:DiscoveryReference Signal)、发现信号(DS:Discovery Signal)等。
精简无线帧(lean radio frame)的DS也可以以LTE Rel.12中规定的DS为基础而构成,也可以构成为包含同步信号(PSS(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副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以及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的至少一个。另外,DS的结构不限制于此,也可以设为将现有的DS变形/扩展后的信号,也可以被构成为包含通信所需要的信号/信息。
UE试图在各无线帧的第一个TTI中接收DS。例如,UE可以基于DS实施同步处理以及/或者测量(例如包含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测量等的RRM(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测量)。发送DS的TTI也可以成为发现信号TTI(DS-TTI)、发现信号子帧(DS子帧)等。另外,DS-TTI的结构不限制于图3的例。例如,DS可以在无线帧的任意的TTI中发送,也可以在多个TTI中发送。
在图3A的情况下,在DS-TTI以外的各TTI中,例如利用自包含TTI而动态地进行无线资源分配。UE试图在各TTI中进行下行控制信号(例如L1/L2控制信息)的接收,在解码成功的情况下,基于该下行控制信号实施相同TTI中的信号的发送以及/或者接收。
在图3B的情况下,基于在DS-TTI中发送的下行信号而半动态地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例如,UE也可以在DS-TTI中接收广播信息(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Block)、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下行控制信息(DCI等)的至少一个或者这些的组合,并且基于接收到的信息来判断与DS-TTI以外的规定的TTI有关的无线资源分配。
<在精简无线帧(lean radio frame)中利用的TTI结构>
在精简无线帧(lean radio frame)中,为了实现低延迟,优选利用自包含TTI。图4是表示自包含TTI结构的一例的图。图4A是表示自包含TTI涉及的无线资源配置的示意图。一个自包含TTI包含:配置下行控制信号的下行控制信号区间(也可以被称为分配区间、调度区间、下行控制信道区域等)、配置数据的数据区间(也可以称为数据区域等)、以及配置反馈信号的反馈区间(也可以被称为上行控制信道区间、HARQ-ACK(A/N)区间、反馈信道区域等)。
另外,各区间(期间)的长度可以使用任意的组合。例如,即使在至少1个区间长度(例如,下行控制信号区间的长度)为0的情况下,也可以称为自包含TTI。此外,即使是由至少1个区间(例如,数据区间)构成的TTI,也可以称为自包含TTI。针对各区间长度的控制方法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图4B是表示DL数据用(DL数据发送用)自包含TTI涉及的无线资源配置的一例的图。在DL数据用自包含TTI的情况下,UE在下行控制信号区间中使用下行控制信道(例如,PDCCH)来接收调度信息(DL许可),并且在数据区间中基于该DL许可来接收数据,在反馈区间中根据该数据的接收来发送上行控制信号(例如A/N)。
图4C是表示UL数据用(UL数据发送用)自包含TTI涉及的无线资源配置的一例的图。在UL数据用自包含TTI的情况下,UE在下行控制信号区间中接收调度信息(UL许可),并且在数据区间中基于该UL许可来发送数据,并且在反馈区间中进一步发送上行控制信号(例如,其它子帧的A/N)。另外,UE也可以在反馈区间中,接收下行控制信号(例如,根据上行数据的接收而从eNB发送的A/N)。在这种情况下,下行控制信号区间与反馈区间在时间上也可以重复。
能够设为在自包含TTI中设置无发送期间(例如,也可以称为保护区间(GP:GuardPeriod)、间隙、转换间隙、GP区间等)的结构。通过设置保护间隔,在TTI内能够切换UL/DL。就GP而言,设想UE应用定时提前(TA:Timing Advance)来导入。另外,对于TA,可以将比0大的值设定为最小值。此外,在应用TA后,从UE的发送区间到接收区间之间也可以设定规定长度的GP。
在上述图4B中表示了在DL数据用自包含TTI中,在数据区间和反馈区间之间设置保护区间的例子。此外,在图4C中表示了在UL数据用自包含TTI中,在下行控制信号区间和数据区间之间设置保护区间的例子。另外,在自包含TTI中,也可以在其它的区间之间设置GP。在设为自包含TTI内设置多个GP的结构的情况下,各GP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GP也可以设为1个以上的码元期间。在这里,该码元期间可以用例如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元单位来表示,也可以通过规定的带宽的倒数(即,采样长度)单位来表示,也可以通过其它的单位来表示。
另外,各区间也可以设为通过规定的资源来发送任意的信道/信号的结构。例如,在DL数据用自包含TTI的反馈区间中,不仅仅发送对于下行数据的A/N,也可以发送A/N以外的上行控制信息(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例如,CQI(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RI(秩指示符(Rank Indicator))等)、或上行参考信号、上行数据等。在UL数据用自包含TTI的反馈区间中,也可以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或上行参考信号、上行数据等。
此外,在反馈区间中,例如也可以发送对于上行数据的A/N、下一个TTI(1个之后的TTI)用的下行控制信息、测量用信号(例如,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Cell-specific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等)。UE也可以在该反馈区间中尝试DL以及/或者UL许可的盲检测,或测量预先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设定的规定的参考信号。
<TTI结构的具体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能够完全动态地控制对于各TTI包含的码元的无线资源分配。例如,UE根据自包含TTI的下行控制信号区间中接收的下行控制信号的内容,动态地变更该TTI内的UL/DL比例。
图5是表示DL数据用TTI结构的一例的图。图5表示了一个TTI由14码元(例如14OFDM码元)构成的例子,但不限制于此。各TTI优选由能够充分确保时间上的粒度(码元变更的自由度)的数目的码元数而构成,并且优选至少一个以上的码元被用于下行控制信号区间。
在下行控制信号区间中通知给UE的下行控制信息(例如DCI)包含与例如自包含TTI的结构(例如,各区间长度(下行控制信号区间、数据区间、反馈区间、GP的长度)的至少一个、或各区间的至少一个中利用的无线资源量)有关的信息。在这里,作为与区间长度有关的信息,例如可举出区间的第一个码元、最后一个码、码元数、码元长度等。此外,下行控制信息优选包含与信号的发送以及/或者接收处理(例如调制、解调、预编码、加扰标识符等)有关的信息。
UE在下行控制信号区间中接收用于确定数据区间以及/或者反馈区间的码元位置的下行控制信号(例如,DL许可、UL许可),判断TTI结构(TTI的码元结构)。
另外,各TTI的一部分区间也可以不被动态地控制。例如,与自包含TTI的结构有关的信息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广播信息)而通知给UE。此外,也可以设为一部分区间预先被固定利用的结构,例如,UE以及/或者eNB也可以设想至少第一个码元为下行控制信号区间,从而实施发送以及/或者接收处理。
图5A的TTI结构能够被用作DL数据用TTI的基本结构。在该结构中,TTI的第一个码元为下行控制信号区间,第2-12个码元为数据区间(接收下行数据信号的区间),第13个码元为GP,然后第14个码元为反馈区间(发送上行控制信号的区间)。
图5B的TTI结构能够被用作DL数据用TTI的低开销结构。在该结构中,TTI的第一个码元为下行控制信号区间、第2-14个码元为数据区间。
图5C的TTI结构能够被用作DL数据用TTI的反馈重视结构。在该结构中,TTI的第一个码元为下行控制信号区间,第2-10个码元为数据区间,第11个码元为GP,此后第12-14个码元为反馈区间。
图6是表示UL数据用TTI结构的一例的图。图6表示了一个TTI由14码元(例如14OFDM码元)构成的例子,但与图5同样,不限制于此。
在下行控制信号区间中通知给UE的下行控制信息也可以与图5的例子相同。UE在下行控制信号区间中接收用于确定数据区间以及/或者反馈区间的码元位置的下行控制信号(例如UL许可),判断TTI结构(TTI的码元结构)。
图6A的TTI结构能够被用作UL数据用TTI的基本结构。在该结构中,TTI的第一个码元为下行控制信息区间,第2个码元为GP,第3-13个码元为数据区间(发送上行数据信号的区间),然后第14个码元为反馈区间(发送上行控制信号的区间)。
图6B的TTI结构能够被用作UL数据用TTI的低开销结构。在该结构中,TTI的第一个码元为下行控制信息区间,第2个码元为GP,第3-14个码元为数据区间。
图6C的TTI结构能够被用作UL数据用TTI的反馈重视结构。在该结构中,TTI的第一个码元为下行控制信息区间,第2个码元为GP,第3-11个码元为数据区间,然后第12-14个码元为反馈区间。
<TTI间调度>
在精简无线帧(lean radio frame)中,也可以考虑性能(例如,通信吞吐量)与延迟的权衡而利用非自包含TTI(例如,现有的DL子帧、UL子帧等)。此外,在精简无线帧(leanradio frame)中,不限制于利用了自包含TTI的TTI内调度,也可以利用规定的TTI的下行控制信号进行TTI间调度。例如,也可以进行其它的子帧的调度(交叉子帧调度)或多个子帧的调度(多子帧调度)。
图7是表示比较TTI内调度以及TTI间调度的一例的图。图7A表示了如图4B所示的DL数据用自包含TTI在时间上连续的例子。根据该TTI结构,由于在各TTI内完成从调度信息的接收到反馈信息的发送为止的处理,因此适于优先低延迟的情况。
另一方面,图7B表示了多个非自包含TTI连续之后接续着DL数据用自包含TTI的例子。根据该TTI结构,通过利用不具有GP或反馈区间的非自包含TTI,能够增加分配给数据发送的无线资源,因此适于优先性能的情况。
另外,在图7B中,与非自包含TTI的数据对应的A/N在后续的自包含TTI的的反馈区间中集中发送。在这种情况下,UE可以应用类似在现有的LTE系统中利用的HARQ-ACK复用(multiplexing)以及HARQ-ACK捆绑(bundling)中的至少一个来生成A/N。
像这样,通过利用使A/N的发送延迟的结构,能够实现解码涉及的处理量比较大的高性能终端的导入、或各信号区间/GP的开销的调整、或利用了自包含TDD的无线帧的超低延迟等。另外,即使是利用UL数据用自包含TTI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
图8是表示比较TTI内调度以及TTI间调度的其它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8中说明了反馈区间的长度为0,但不限制于此。
图8A表示了如图4C所示的UL数据用自包含TTI在时间上连续的例子。根据该TTI结构,由于在各TTI内完成从调度信息的接收到数据的发送为止的处理,因此适于优先低延迟的情况。
虽然图8B表示了与图8A同样的例子,但不同点在于,通过规定的TTI的下行控制信息对其它的TTI(例如一个之后的TTI)的数据进行调度。根据该TTI结构,能够通过允许些许长的延迟来提高调度的自由度。
图8C表示了在UL数据用自包含TTI之后多个非自包含TTI连续的例子。在本例中,由于各TTI的调度信息在自包含TTI的下行控制信号区间中被集中发送,因此能够在非自包含TTI中仅发送数据。根据该TTI结构,由于能够增加分配给数据发送的无线资源,因此适于优先性能的情况。
另外,在图7或图8中表示的调度能够与TTI结构为DL数据用还是UL数据用无关而利用。此外,也可以在DL数据用TTI与UL数据用TTI之间进行调度。
<其它的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TTI结构>
目前为止,虽然主要说明了与精简无线帧(lean radio frame)中利用的数据信号以及控制信号有关的TTI结构,但其它的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也能够利用同样的TTI结构。也就是说,也可以将数据区间或反馈区间换读成其它的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用的区间。
图9是表示其它的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TTI结构的一例的图。图9虽然表示了一个TTI由14码元构成的例子(例如14OFDM码元),但与图5同样不限制于此。
在下行控制信号区间中通知给UE的下行控制信息也可以与图5相同。UE在下行控制信号区间中接收用于确定其它的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用的区间的码元位置的下行控制信号,判断TTI结构(TTI的码元结构)。
图9A的TTI结构能够被用作动态分配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的TTI结构。在该结构中,TTI的第一个码元为下行控制信号区间,第2个码元为GP,第3-13个码元为PRACH信号(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用区间,然后第14个码元为GP。
UE基于下行控制信息在PRACH信号发送用区间的至少一部分(例如一个或多个码元)中发送PRACH信号。在这里,该PRACH信号可以通过随机决定的资源而发送(竞争型随机接入),也可以通过由下行控制信息(也称为PDCCH指令等)指定的资源而发送(非竞争型随机接入)。
如图9A所示,优选在PRACH信号发送用区间后设定GP。据此,在eNB中能够确保考虑了的PRACH信号的接收涉及的小区半径等的差异的延迟的余量。
图9B的TTI结构能够被用作动态分配上行测量用参考信号(SRS: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的TTI结构。在该结构中,TTI的第一个码元为下行控制信号区间,第2个码元为GP,第3-13个码元为上行SRS发送用区间,然后第14个码元为反馈区间。
图9C的TTI结构能够被利用为动态分配下行测量用参考信号(例如,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的TTI结构。在该结构中,TTI的第一个码元为下行控制信号区间,第2-10个码元为下行CSI-RS发送用区间,第11个码元为GP,然后第12-14个码元为反馈区间。据此,UE能够在一个TTI内(自包含地)实施CSI测量以及报告。
<基于延迟能力的无线帧结构/TTI结构的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基于与能够支持的延迟有关的能力信息(延迟能力)而实施上述的无线帧结构或TTI结构的控制。延迟能力例如是与能够支持的反馈延迟、处理延迟、TTI长度的至少一个有关的信息。
反馈延迟也可以是例如eNB-UE之间的往返延迟时间(RTT)、从UE到eNB的单程延迟时间、从eNB到UE的单程延迟时间。eNB以及/或者UE可以将能够支持的反馈延迟设为预先设定的值,也可以从实际的环境中测量的值中取得。例如,eNB以及/或者UE可以将从发送规定的信号到接收对应的信号为止的时间当作RTT来进行测量。
处理延迟表示在eNB以及/或者UE中进行规定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eNB以及/或者UE也可以将能够支持的处理延迟设为预先设定的值,也可以从实际的环境中测量的值中取得。
与TTI长度有关的信息例如可以是考虑了处理延迟或反馈延迟的、能够支持的最小的TTI长度、或与持续延迟的极限的时间相对应的最大TTI长度等。
此外,延迟能力也可以是与将能够支持的反馈延迟、处理延迟等进行组合后的延迟有关的信息,也可以是与其它的延迟有关的信息。例如,延迟能力也可以是UE接收规定的下行信号之后发送规定的上行信号为止所需的(或者可以需要的)延迟。具体来说,延迟能力可以是与UE接收下行数据信号之后发送上行控制信号为止所需的(或者可以需要的)延迟有关的信息,也可以是与UE接收下行控制信号之后发送上行数据信号为止所需的(或者可以需要的)延迟有关的信息。
UE基于例如周边环境(服务小区(用于通信的小区)的小区半径等)、或通信参数(子载波间隔、码元长度等)、通信质量(信道状态等)、发送/接收处理(解调、解码等的处理内容、或高负载/低负载等的处理量等)、发送/接收的信号(信号的种类、利用的信道、无线资源等)等,判断本终端能够支持的延迟,并且将与本终端能够支持的延迟有关的延迟能力发送到网络(例如eNB)。
eNB基于从UE通知的延迟能力,实施该UE的调度。例如,eNB实施该UE的调度,以使利用具有UE支持的延迟以上(或比该延迟大)的TTI长度的TTI结构进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UE基于从eNB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进行控制,以使在延迟能力表示的延迟以上的时间间隔(TTI)中进行规定的下行无线资源(例如下行控制信号区间)的接收以及/或者规定的上行无线资源(例如反馈区间)的发送。
另外,eNB也可以基于周边环境或通信参数、通信质量、发送/接收处理、发送/接收的信号等,判断本装置(本装置形成的小区)能够支持的延迟,并且将与本装置能够支持的延迟有关的延迟能力发送到UE。例如,eNB也可以基于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 System))、陀螺仪传感器、指南针等获取的地理位置信息、或发送接收信号,获取与规定的UE之间的距离,并且对于该UE判断能够支持的延迟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UE也可以在从eNB接收到的延迟能力中至少选择一个作为本终端支持的延迟能力而报告给eNB。据此,由于UE不需要搜索以及报告eNB不支持(不利用于UE)的、不需要的延迟能力,因此能够减少UE的处理/通信开销。
另外,作为延迟能力其被应用的条件不同的多个能力(能力类别)规定以及发送。例如,也可以设延迟能力1表示UE进行一般的接收处理的(接收处理量小的)情况下的延迟能力,延迟能力2表示UE进行高性能接收处理的(接收处理量大的)情况下的延迟能力,这些多个延迟能力被发送。
能力类别可以根据例如周边环境(服务小区的小区半径等)或通信参数(码元长度等)、通信质量(信道状态等)、发送/接收处理内容(例如发送以及/或者接收的信号处理量、解调方案、消除(cancel)方案等)、发送/接收的信号(信道)等的各条件而构成。UE/eNB判断应用各延迟能力类别的条件,掌握该条件中的对方装置能够支持的延迟。
此外,延迟能力也可以与其它的用户终端能力信息(UE Capability)进行关联。例如,延迟能力可以与现有的LTE中规定的UE能力信息(传输速度、带宽、天线数等)、或在将来的LTE标准中规定的UE能力信息(独立连接的支持、功耗模式等)的至少一个被联合编码。在这种情况下,与延迟能力进行关联的其它的UE能力信息本身也可以称为延迟能力(或者用于确定延迟能力的信息)。
例如,可以设为规定的UE类别(例如UE类别1)表示传输速度100Mbps且延迟1TTI,其它的UE类别(例如UE类别2)表示传输速度1Gbps且延迟0TTI(利用自包含TTI)。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通知表示UE类别的索引,从而能够通知延迟能力。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由于通过延迟能力的通知,能够在eNB以及UE之间共享与能够支持的延迟有关的信息,因此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利用适当的无线帧结构/TTI结构而进行通信。
(无线通信系统)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本发明的上述各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的任意一个或者其组合来进行通信。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能够应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宽(例如,20MHz)作为1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设成一个整体的载波聚合(CA)以及/或者双重连接(DC)。
另外,无线通信系统1可以被称为LTE(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LTE-B(LTE-Beyond)、SUPER 3G、IMT-Advanced、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th generation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system))、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New-RAT(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等,或者也可以被称为实现这些的系统。
图10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12a-12c)。其中无线基站11形成覆盖范围比较广的宏小区C1,无线基站12配置在宏小区C1内,形成比宏小区C1更窄的小型小区C2。此外,在宏小区C1以及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有用户终端20。
用户终端20能够与无线基站11以及无线基站12双方进行连接。设想用户终端20通过CA或者DC同时使用宏小区C1以及小型小区C2。此外,用户终端20可以利用多个小区(CC)(例如,5个以下的CC、6个以上的CC)来应用CA或者DC。
用户终端20与无线基站11之间能够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中利用带宽窄的载波(被称为现有载波、Legacy carrier等)来进行通信。另一方面,用户终端20与无线基站12之间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5GHz等)中可以利用带宽宽的载波,也可以使用和与无线基站11之间相同的载波。另外,各无线基站所利用的频带的结构不限制于此。
无线基站11与无线基站12之间(或者2个无线基站12之间)能够设为建立有线连接(例如,遵照了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等)或者无线连接。
无线基站11以及各无线基站12分别与上层站装置30连接,并经由上层站装置30与核心网络40连接。另外,上层站装置30例如包括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不限定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与上层站装置30连接。
另外,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较广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称作宏基站、汇聚节点、eNB(eNodeB)、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称作小型基站、微型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eNB(Home eNodeB)、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区分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情况下,统称为无线基站10。
各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不仅仅是移动通信终端(移动台),也可以包括固定通信终端(固定台)。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下行链路中应用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上行链路中应用了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子载波),将数据映射到各子载波来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案。SD-FDMA是对各终端,将系统带宽分割成由1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带域,且多个终端通过使用互不相同的带域从而降低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另外,上行以及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不限制于它们的组合,也可以使用其它的无线接入方式。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利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被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广播信道(PBCH: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下行L1/L2控制信道等。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此外,通过PBCH传输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下行L1/L2控制信道包括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Channel))、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等。通过PDCCH传输包含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等。通过PCFICH传输PDCCH中利用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传输对于PUSCH的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的送达确认信息(例如,也称为重发控制信息、HARQ-ACK、ACK/NACK等)。EPDCCH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被频分复用,与PDCCH同样被用于DCI等的传输。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利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等。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信道质量指示符)、送达确认信息等。通过PRACH传输用于建立与小区的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参考信号,传输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ReferenceSignal)、定位参考信号(PRS: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等。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参考信号,传输测量用参考信号(SRS: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等。另外,DMRS也可以被称为用户终端特定参考信号(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此外,被传输的参考信号不限制于这些。
(无线基站)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基站10具有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和传输路径接口106。另外,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被构成为分别包括一个以上即可。
就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到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而言,从上层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关于用户数据,进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联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的发送处理而被转发到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而被转发到发送接收单元103。
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各天线被预编码并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成无线频率带并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103被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被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101被发送。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发射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来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被构成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也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来构成。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信号,在发送接收天线101中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被放大。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被放大的上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于被输入的上行信号所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高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以及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被转发到上层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或无线资源的管理。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与上层站装置30对信号进行发送接收。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可以经由基站间的接口(例如,遵照了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的光纤、X2接口)与其它的无线基站10对信号进行发送接收(回程链路)。传输路径接口106能够发送接收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信息、或发送到用户终端20的信息、无线基站10保持的(生成的)信息等。
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也可以对于用户终端20发送与延迟能力有关的信息、与自包含TTI的结构有关的信息等。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也可以从用户终端20接收与延迟能力有关的信息。
发送接收单元103在控制单元301判断的下行控制信号区间中,对于用户终端20发送与规定的信号(例如,数据信号、反馈信息)的发送以及/或者接收有关的下行控制信息。例如,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发送数据区间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接收的指令信息(DL许可)。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也可以发送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发送的指令信息(UL许可)。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2中,主要表示了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必要的其它的功能块。如图12所示,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至少具有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和测量单元305。
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实施无线基站1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301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来构成。
控制单元301例如控制由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进行的信号的生成、由映射单元303进行的信号的分配。此外,控制单元301控制由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进行的信号的接收处理、由测量单元305进行的信号的测量。
控制单元301对系统信息、通过PDSCH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在PDCCH以及/或者EPDCCH中传输的下行控制信号的调度(例如,资源分配)进行控制。此外,控制单元103基于判定了对于上行数据信号是否需要重发控制的结果等来控制下行控制信号(例如,送达确认信息等)或下行数据信号的生成。此外,控制单元301进行同步信号(例如,PSS(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副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Signal)))或CRS、CSI-RS、DMRS等的下行参考信号的调度的控制。
此外,控制单元301对通过PUSCH发送的上行数据信号、通过PUCCH以及/或者PUSCH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例如,送达确认信息)、通过PRACH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或上行参考信号等的调度进行控制。
控制单元301进行控制,以使基于例如周边环境或通信参数、通信质量、发送/接收处理内容、发送/接收的信号的至少一个来判断无线基站10以及/或者用户终端20能够支持的延迟,并且将与无线基站10以及/或者用户终端20能够支持的延迟有关的延迟能力相关的信息发送到用户终端20。
另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基于反馈给用户终端20的信息(例如,HARQ-ACK、信道状态信息)、来自用户终端20的反馈信息(例如,HARQ-ACK、信道状态信息)、从其它的无线基站10通知的信息、由测量单元305的测量结果等来实施上述判断。
此外,在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获取到从用户终端20通知的与延迟能力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1能够基于该延迟能力对用户终端20所利用的无线帧结构以及/或者TTI结构、或用户终端20的调度进行控制。
与延迟能力有关的信息可以是能够直接确定延迟能力的信息(例如,与能够支持的反馈延迟、处理延迟、TTI长度的至少一个有关的信息),也可以是能够间接确定延迟能力的信息(其它的UE能力信息、UE类别(UE类别索引)等)。
此外,与延迟能力有关的信息也可以根据条件而规定多个种类。与各条件对应的延迟能力也可以称为属于能力类别的延迟能力。另外,与该类别有关的信息(例如,用于确定与类别对应的条件的信息)也可以从无线基站10通知给用户终端20。
控制单元301进行控制,以使基于通过与发送以及/或者接收的延迟能力有关的信息确定的延迟值以上的TTI长度来进行通信。例如,控制单元301基于由发送以及/或者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区间(下行控制信号区间)、发送以及/或者接收数据的区间(数据区间)、以及发送以及/或者接收反馈信息的区间(反馈区间)构成的自包含TTI结构,控制各TTI(或者各码元)的发送以及/或者接收。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301进行控制,以使在下行控制信号区间中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包含与自包含TTI的结构有关的信息(例如,与区间长度有关的信息、或与信号的发送以及/或者接收处理有关的信息)。也就是说,控制单元301基于与发送以及/或者接收的延迟能力有关的信息,生成在下行控制信号区间中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
另外,各区间可以设置为在时间上相邻(下一个区间在前一个区间之后立即开始),也可以在各区间之间进一步设置无发送区间(也称为无接收区间、保护区间、GP等)。
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生成与自包含TTI的结构有关的信息等各种信息,并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广播信息(MIB、SIB)等)、下行控制信息(DCI等)或者这些的组合来通知到用户终端20。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生成下行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数据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等),并输出到映射单元303。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而构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例如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生成用于通知下行信号的分配信息的DL分配(DL Assignment)以及通知上行信号的分配信息的UL许可。此外,依照基于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等而决定的编码率、调制方案等,对下行数据信号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中生成的下行信号映射到规定的无线资源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103。映射单元3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而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对从发送接收单元103被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在这里,接收信号例如是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上行信号(上行控制信号、上行数据信号、上行参考信号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而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将通过接收处理而被解码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301。例如,在接收了包含HARQ-ACK的PUCCH的情况下,将HARQ-ACK输出到控制单元301。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将接收信号、或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测量单元305。
测量单元305实施与接收到的信号有关的测量。测量单元3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而构成。
测量单元305例如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例如,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接收质量(例如,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或信道状态等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可以被输出到控制单元301。
(用户终端)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用户终端20具有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和应用单元205。另外,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构成为分别至少包括一个以上即可。
在发送接收天线2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202被放大。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202中被放大后的下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成基带信号,并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发射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而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被构成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也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被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或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到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更高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下行链路的数据中的广播信息也被转发到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就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而言,从应用单元205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并被转发到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被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成无线频带并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203中被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202中被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从无线基站10接收与延迟能力有关的信息、与自包含TTI的结构有关的信息等。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也可以对无线基站10发送与延迟能力有关的信息。
发送接收单元203在由控制单元401判断的下行控制信号区间中,从无线基站10接收与规定的信号(例如,数据信号、反馈信息)的发送以及/或者接收有关的下行控制信息。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4中,主要表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要的其它的功能块。如图14所示,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至少具有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和测量单元405。
控制单元401实施用户终端2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401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构成。
控制单元401例如控制由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进行的信号的生成、或由映射单元403进行的信号的分配。此外,控制单元401控制由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进行的信号的接收处理、或由测量单元405进行的信号的测量。
控制单元401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获取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在PDCCH/EPDCCH中发送的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在PDSCH中发送的信号)。控制单元401基于下行控制信号或判定是否需要对于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控制的结果等来控制上行控制信号(例如,送达确认信息等)或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
控制单元401进行控制,以使基于例如周边环境或通信参数、通信质量、发送/接收处理内容、发送/接收的信号的至少一个来判断用户终端20能够支持的延迟,并且将与本终端能够支持的延迟有关的延迟能力相关的信息发送到无线基站10。
此外,在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获取到从无线基站10通知的与延迟能力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基于该延迟能力而决定与规定的延迟能力有关的信息,并且将其发送到无线基站10。
控制单元401进行控制,以使基于通过发送以及/或者接收的与延迟能力有关的信息确定的延迟值以上的TTI长度来进行通信(利用了该TTI长度的通信)。例如,控制单元401基于由发送以及/或者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区间(下行控制信号区间)、发送以及/或者接收数据的区间(数据区间)以及发送以及/或者接收反馈信息的区间(反馈区间)构成的自包含TTI结构,控制各TTI(或者各码元)的发送以及/或者接收。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基于在下行控制信号区间中接收的下行控制信息(包含与自包含TTI的结构有关的信息),控制数据区间以及/或者反馈区间的发送接收处理。控制单元401能够进行控制,以使以TTI为单位判断各区间的长度,并且进行与各区间对应的通信。
此外,在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获取到与自包含TTI的结构有关的信息等的各种信息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可以基于该信息来更新用于控制的参数。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上行信号(上行控制信息、上行数据信号、上行参考信号等),从而输出到映射单元403。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构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例如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与送达确认信息或信道状态信息(CSI)有关的上行控制信号。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上行数据信号。例如,在从无线基站10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UL许可的情况下,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被控制单元401指示生成上行数据信号。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3的指令,将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中生成的上行信号映射到无线资源,从而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203。映射单元4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对于从发送接收单元203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在这里,接收信号例如是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数据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构成。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构成本发明涉及的接收单元。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基于控制单元401的指令,将对数据(TB:传输块)的发送以及/或者接收进行调度的DCI(DCI格式)盲解码。例如,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可以被构成为基于是否是自包含TTI,将不同的无线资源进行盲解码。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通过接收处理而解码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401。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例如广播信息、系统信息、RRC信令、DCI等输出到控制单元401。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也可以将数据的解码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401。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接收信号、或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测量单元405。
测量单元405实施与接收到的信号有关的测量。测量单元4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测量单元405可以对例如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例如,RSRP)、接收质量(例如,RSRQ)或信道状态等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可以被输出到控制单元401。
(硬件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块图表示了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部分)可以通过硬件以及/或者软件的任意的组合来实现。此外,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不会被特别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在物理上结合的一个装置来实现,也可以将在物理上分离的2个以上的装置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连接起来,并由这些多个装置来实现。
例如,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等可以作为进行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来发挥作用。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上述的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可以被构成为在物理上包含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储存器1003、通信装置1004、输入装置1005、输出装置1006、总线1007等的计算机装置。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装置”这样的语句能够改读成电路、设备、单元等。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的硬件结构可以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图中所示的各装置,也可以不包含一部分装置。
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中的各功能通过在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等的硬件上读取规定的软件(程序),处理器1001进行运算,并控制通信装置1004中的通信、存储器1002以及储存器1003中的数据的读出以及/或者写入来实现。
处理器1001例如使操作系统得以操作来控制计算机整体。处理器1001可以由包含与周边装置之间的接口、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等的中央处理装置(CPU:CentralProcessingUnit)而构成。例如,上述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204)、呼叫处理单元105等可以通过处理器1001来实现。
此外,处理器1001将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或数据从储存器1003以及/或者通信装置1004读出到存储器1002,并依照这些来执行各种处理。作为程序,使用使计算机执行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操作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序。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可以通过被储存在存储器1002中,并在处理器1001中操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其它的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实现。
存储器1002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EPROM(可擦写可编程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RAM(随机接入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等的至少一个而构成。存储器1002也可以称为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主存储装置)等。存储器1002能够保存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可执行的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等。
储存器1003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CD-ROM(CompactDisc ROM)等的光盘、硬盘驱动器、软盘、磁光盘、闪存等的至少一个而构成。储存器1003也可以称为辅助存储装置。
通信装置1004是用于经由有线以及/或者无线网络而进行计算机间的通信的硬件(发送接收设备),例如可以称为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例如,上述的发送接收天线101(201)、放大器单元102(202)、发送接收单元103(203)、传输路径接口106等可以通过通信装置1004实现。
输入装置1005是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装置1006是实施向外部的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等)。另外,输入装置1005以及输出装置1006也可以是成为一体的结构(例如,触摸屏)。
此外,处理器1001或存储器1002等的各装置通过用于对信息进行通信的总线1007而连接。总线1007可以被构成为单个总线,也可以被构成为装置之间不同的总线。
此外,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可以构成为包括: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的硬件,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通过该硬件来实现。例如,处理器1001可以通过这些硬件的至少一个来实现。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术语以及/或者对于本说明书的理解所需要的术语可以置换成具有相同的或者类似的含义的术语。例如,信道以及/或者码元可以是信号(信令)。此外,信号也可以是消息。此外,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也可以称为小区、频率载波、载波频率等。
此外,无线帧可以由时域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期间(帧)而构成。构成无线帧的该一个或者多个各期间(帧)可以称为子帧。进一步地,子帧可以由时域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时隙构成。进一步地,时隙可以由时域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码元(OFDM码元、SC-FDMA码元等)构成。
无线帧、子帧、时隙以及码元任意一个都表示传输信号时的时间单位。无线帧、子帧、时隙以及码元也可以使用分别对应的其它的名称。例如,一个子帧可以称为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多个连续的子帧也可以称为TTI,一个时隙也可以称为TTI。也就是说,子帧或TTI可以是现有的LTE中的子帧(1ms),也可以是比1ms短的期间(例如1-13码元),也可以是比1ms长的期间。
在这里,TTI例如是指在无线通信中的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例如,在LTE系统中进行如下的调度:无线基站将无线资源(各用户终端中能够使用的频率带宽或发送功率等)以TTI单位分配给各用户终端。另外,TTI的定义不限制于此。
具有1ms的时间长度的TTI可以称为通常TTI(LTE Rel.8-12中的TTI)、标准TTI、长TTI、通常子帧、标准子帧、或者长子帧等。比通常TTI短的TTI可以称为缩短TTI、短TTI、缩短子帧、或者短子帧等。
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是时域以及频域的资源分配单位,在频域中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连续的副载波(子载波(subcarrier))。此外,RB在时域中也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码元,也可以是一个时隙、一个子帧或者一个TTI的长度。一个TTI、一个子帧可以分别由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构成。另外,RB可以称为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B)、PRB对、RB对等。
此外,资源块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而构成。例如,一个RE可以是一个子载波以及一个码元的无线资源域。
另外,上述的无线帧、子帧、时隙以及码元等的结构仅仅是例示。例如,无线帧包含的子帧的数、子帧包含的时隙数、时隙包含的码元以及RB数、RB包含的子载波数、以及TTI内的码元数、码元长度、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长度等的结构能够进行各式各样的改变。
此外,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参数等可以通过绝对值来表示,也可以通过相对于规定的值的相对值来表示,也可以通过对应的其它的信息来表示。例如,无线资源也可以通过规定的索引来指示。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使用各式各样不同的技术的任意一个来表示。例如,上述的说明整体中可以提及到的数据、命令、command、信息、信号、比特、码元、码片等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者磁性粒子、光场或者光子、或者这些的任意组合来表示。
此外,软件、命令、信息等可以通过传输介质来发送接收。例如,在使用有线技术(同轴电缆、光缆、双绞线以及数字订户线路(DSL)等)以及/或者无线技术(红外线、微波等)将软件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它的远程源发送的情况下,这些有线技术以及/或者无线技术包含于传输介质的定义内。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无线基站可以换读成用户终端。例如,在将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置换成多个用户终端之间(D2D:设备对设备(Device-to Device))的通信的结构中,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终端20可以具有上述的无线基站10所具有的功能。此外,“上行”或“下行”等的语言可以换读成“侧”。例如,上行信道可以换读成侧信道。
同样地,本说明书中的用户终端可以换读成无线基站。在这种情况下,无线基站10可以具有上述的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功能。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起来使用,也可以随着执行而切换使用。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不限于显式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而进行。
信息的通知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法来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下行控制信息(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上行控制信息(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高层信令(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Resource 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主信息块(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媒体访问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其它的信号或者这些的组合来实施。
此外,RRC信令可以称为RRC消息,也可以是例如RRC连接设置(RRC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等。此外,MAC信令例如可以通过MAC控制元件(MAC CE(Control Element))来通知。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应用到下述系统中:利用了LTE(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LTE-B(LTE-Beyond)、SUPER 3G、IMT-Advanced、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FRA(未来无线接入)、New-RAT(无线接入技术)、CDMA2000、UMB(超移动宽带)、IEEE 802.11(Wi-Fi(注册商标))、IEEE 802.16(Wi MAX(注册商标))、IEEE 802.20、UWB(超宽带)、Bluetooth(注册商标)、其它的适当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系统以及/或者基于这些系统被增强的下一代系统。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时序、流程图等若无矛盾也可以替换顺序。例如,关于本说明书中已说明的方法,虽然按照例示的顺序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步骤的要素,但不限定于已提出的特定的顺序。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所述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起来使用。本发明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而规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并且能够作为修正以及改变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记载是以举例说明为目的,对于本发明来说,不具有任何限制性质的含义。
本申请基于2016年2月29日申请的特愿2016-038174。该内容全部预先包含于此。
Claims (6)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
发送单元,将与终端中能够支持的延迟相关的至少一个能力信息发送给基站;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从基站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进行控制,以使以所述延迟以上的时间间隔来进行规定的上行无线资源的发送,
所述至少一个能力信息包含:与从接收下行数据信号之后直到发送上行控制信号为止所需的延迟相关的第一能力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发送与能够支持的延迟相关的其他能力信息,
所述其他能力信息是与从接收下行控制信号之后直到发送上行数据信号为止所需的延迟相关的第二能力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子载波间隔,判断从接收下行数据信号之后直到发送上行控制信号为止所需的延迟。
4.一种终端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与终端中能够支持的延迟相关的至少一个能力信息发送给基站的步骤;以及
基于从基站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进行控制,以使以所述延迟以上的时间间隔来进行规定的上行无线资源的发送的步骤,
所述至少一个能力信息包含:与从接收下行数据信号之后直到发送上行控制信号为止所需的延迟相关的第一能力信息。
5.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单元,从终端接收与所述终端中能够支持的延迟相关的至少一个能力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控制上行信号的接收,所述上行信号是所述终端基于从基站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以所述延迟以上的时间间隔在规定的上行无线资源中发送的上行信号,
所述至少一个能力信息包含:与从所述终端接收下行数据信号之后直到发送上行控制信号为止所需的延迟相关的第一能力信息。
6.一种具有终端和基站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具有:
发送单元,将与终端中能够支持的延迟相关的至少一个能力信息发送给基站;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从基站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进行控制,以使以所述延迟以上的时间间隔来进行规定的上行无线资源的发送,
所述至少一个能力信息包含:与从接收下行数据信号之后直到发送上行控制信号为止所需的延迟相关的第一能力信息,
所述基站具有:
接收单元,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一能力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控制上行信号的接收,所述上行信号是所述终端以所述延迟以上的时间间隔在规定的上行无线资源中发送的上行信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38174 | 2016-02-29 | ||
JP2016038174 | 2016-02-29 | ||
PCT/JP2017/007512 WO2017150453A1 (ja) | 2016-02-29 | 2017-02-27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13340A CN108713340A (zh) | 2018-10-26 |
CN108713340B true CN108713340B (zh) | 2023-06-06 |
Family
ID=59743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14018.9A Active CN108713340B (zh) | 2016-02-29 | 2017-02-27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21615B2 (zh) |
EP (1) | EP3425979B1 (zh) |
JP (1) | JP6944927B2 (zh) |
CN (1) | CN108713340B (zh) |
RU (1) | RU2735647C2 (zh) |
WO (1) | WO201715045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299810B1 (ko) * | 2016-01-29 | 2021-09-09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harq를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
JP6707892B2 (ja) * | 2016-02-22 | 2020-06-1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の制御方法 |
WO2017150855A1 (ko) * | 2016-03-03 | 2017-09-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신 또는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10958399B2 (en) | 2016-03-11 | 2021-03-23 | Sony Corporation | Terminal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
WO2017210853A1 (zh) * | 2016-06-07 | 2017-12-1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CN109792328B (zh) * | 2016-08-11 | 2021-08-24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基站,终端和通信方法 |
US10856139B2 (en) * | 2017-06-15 | 2020-12-0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porting UE capability and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
CN109819511B (zh) | 2017-11-22 | 2021-09-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
JP6976920B2 (ja) * | 2018-10-30 | 2021-12-08 |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11503607B2 (en) * | 2019-03-27 | 2022-11-1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preconfigured downlink resource based on the uplink transmission |
WO2021070309A1 (ja) * | 2019-10-09 | 2021-04-1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通信ノード |
CN111132002B (zh) * | 2019-11-26 | 2021-03-05 | 北京长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lte无线通信技术的长距离接入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29374A1 (ja) * | 2012-03-02 | 2013-09-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2014222923A (ja) * | 2014-07-08 | 2014-11-2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33475A1 (en) * | 2003-09-11 | 2007-06-14 | Janne Peisa |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alignment in wcdma systems |
US20050157694A1 (en) * | 2004-01-21 | 2005-07-21 |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 Time division duplex system and method with improved guard time |
CN100421528C (zh) * | 2005-12-27 | 2008-09-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配置上行专用传输信道的方法 |
CN101212249B (zh) * | 2006-12-29 | 2011-08-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tdd系统上行反馈能力的方法和系统 |
JP4889532B2 (ja) * | 2007-03-20 | 2012-03-07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装置及び方法 |
CN101309497B (zh) * | 2007-05-18 | 2012-11-2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令发送方法及装置 |
US8345629B2 (en) * | 2007-09-25 | 2013-01-01 | Ntt Docomo, Inc. | Method for ARQ-enabled pre-transmissions in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s of relay networks utilizing the idle periods |
US8155013B2 (en) * | 2007-11-02 | 2012-04-10 | Ntt Docomo, Inc. | Synchronized multi-link transmission in an ARQ-enabled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 |
US8432821B2 (en) * | 2008-10-02 | 2013-04-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peration strategy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772073A (zh) * | 2009-01-05 | 2010-07-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时分双工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
JP4782220B2 (ja) * | 2009-07-10 | 2011-09-28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受信機及び受信方法 |
RU2533188C2 (ru) * | 2009-08-21 | 2014-11-20 |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 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 Управление передаче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в сети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с узлом ретранслятора |
JP2014093651A (ja) * | 2012-11-02 | 2014-05-19 | Ntt Docomo Inc |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
CN104618075B (zh) * | 2013-11-01 | 2019-02-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Tti集束的传输处理方法及装置、网络侧设备、ue |
CN104883237B (zh) * | 2014-02-28 | 2018-03-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JP2016038174A (ja) | 2014-08-08 | 2016-03-22 | 株式会社東芝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CN104468030B (zh) | 2014-08-26 | 2018-06-05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WO2017090708A1 (ja) * | 2015-11-27 | 2017-06-01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WO2017110956A1 (ja) * | 2015-12-25 | 2017-06-29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2017
- 2017-02-27 US US16/080,593 patent/US10721615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2-27 RU RU2018132603A patent/RU2735647C2/ru active
- 2017-02-27 WO PCT/JP2017/007512 patent/WO201715045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2-27 JP JP2018503296A patent/JP6944927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2-27 CN CN201780014018.9A patent/CN108713340B/zh active Active
- 2017-02-27 EP EP17759919.8A patent/EP3425979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29374A1 (ja) * | 2012-03-02 | 2013-09-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2014222923A (ja) * | 2014-07-08 | 2014-11-2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069164A1 (en) | 2019-02-28 |
RU2735647C2 (ru) | 2020-11-05 |
EP3425979A4 (en) | 2019-07-17 |
JP6944927B2 (ja) | 2021-10-06 |
JPWO2017150453A1 (ja) | 2018-12-20 |
EP3425979B1 (en) | 2021-10-13 |
RU2018132603A3 (zh) | 2020-06-04 |
CN108713340A (zh) | 2018-10-26 |
US10721615B2 (en) | 2020-07-21 |
RU2018132603A (ru) | 2020-04-01 |
EP3425979A1 (en) | 2019-01-09 |
WO2017150453A1 (ja) | 2017-09-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13340B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US10555280B2 (en) |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7925551B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
JP6894885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
CN108702755B (zh) | 终端、基站、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JP7418507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
CN107950051B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
JP7168725B2 (ja) | 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08141848B (zh) |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 |
WO2017150448A1 (ja)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08702754B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JPWO2019026158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JP7227000B2 (ja) | 端末、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WO2018207375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