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8701998B - 用于高压直流系统的线路换相换流器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高压直流系统的线路换相换流器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01998B
CN108701998B CN201680082586.8A CN201680082586A CN108701998B CN 108701998 B CN108701998 B CN 108701998B CN 201680082586 A CN201680082586 A CN 201680082586A CN 108701998 B CN108701998 B CN 1087019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current
lcc
hvdc
transmission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25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01998A (zh
Inventor
马茨·安德森
蔡蓉
谢海莲
张利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Ener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Energy Switzerland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Energy Switzerland AG filed Critical Hitachi Energy Switzerland AG
Publication of CN108701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19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019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19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HVDC系统的LCC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控制系统包含:第一测量单元(20),被配置成提供电流量测量值,所述电流量测量值指示所述HVDC系统的DC电流量;以及控制器(21),被配置成响应于电流量测量值超过电流参考水平时,将受控LCC运行时的第一熄弧角增加到第二熄弧角,以避免受控LCC的换相失败。通过使用所述HVDC系统的解决方案,随着LCC的熄弧角的增加,可以降低由HVDC系统的DC电流的快速上升引起的换相失败的几率。整个AC和DC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改善。

Description

用于高压直流系统的线路换相换流器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高压直流(HVDC)系统的线路换相换流器(LCC)的控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防止HVDC系统的LCC的换相故障。
背景技术
HVDC系统通常用于将高压AC电网或远处的发电站连接到AC电网。这样的系统通常由两个通过DC传输线或电缆互连的换流器站组成。在发电端或发送端,换流器包括整流器,用于将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流和电压,而在接收端,换流器包括将电力从DC传输线传输到AC电网的逆变器。
典型的HVDC系统可以包括单极传输线或双极传输线。图1A和图1B示出双极HVDC系统和单极HVDC系统的框图。如在图1A中所示,在双极HVDC系统中,如果在双极系统中的一极出现故障,此电流路径将切换到大地回路,从而允许系统继续以降低的容量运行,并降低极故障引起双极中断的可能性。通常这些大地回路路径只用于非常短的持续时间,直到故障极能恢复服务。这种方案中的接地电流可以在任一方向上流动,并且电极必须设计成可逆的,可以作为阳极或阴极运行。在三相AC系统中,馈送和接收AC电网的每相通过两对朝向前向的阀连接到正极和负极DC传输线。如在图1B中所示,在单极HVDC系统中,DC传输线永久地承载DC电流。馈送和接收AC电网的每相通过朝向前向的阀连接到DC传输线和地。该阀由一个触发控制系统启动,该触发控制系统以预定的时间顺序向阀提供选通信号(gatesignal),以实现电流从相到相的传输或换相。
已知这两种中的任一类型的HVDC系统可以包含包括基于晶闸管或汞弧阀的桥的换流器。这种阀桥(valve bridge)允许将三相交流电压和电流转换为直流电压和电流,或者将直流电压和电流转换为三相交流电压和电流。只有当阀上的前向电压为正值且阀接收到控制脉冲时,阀(如晶闸管)仅以前向从阳极流向阴极的方式传导电流。一旦阀开始导通,电流的大小唯一地由阀外部的主电路决定,并且不受消除门极脉冲的影响。通过阀的电流继续流动,直到其由于外部影响而减少并试图变为负值。因为阀被反向偏置,所以反向电流流动被阻止,使通过它的电流消失。在前向方向上,阀将阻塞电流流动直到控制脉冲施加到门。由于这些特性,阀的运行周期被分成前向阻塞时间间隔、传导时间间隔和反向阻塞时间间隔。
当阀在逆变器模式下运行时,当涉及电流方向时,直流电压为负。这意味着施加触发脉冲之前,阀两端的电压大部分时间都是正的。为了建立前向阻塞电压,必须消除在导通期间建立的电荷。因此,在导通周期结束与正电压的施加之间,阀需要具有负的阀电压的时间间隔。与此时间段对应的电角度称为换相余量或熄弧角。
在典型的逆变器运行中,在一个阀导通的情况下,在下一个过零点之前有足够的时间触发下一个随后的阀,此时相间电压将变为正值。因此,必须及时终止从即将关断阀到即将导通阀的换相,以确保足够的换相余量。如果出于某种原因,当即将关断阀两端的电压变为正值或换相余量很小以致阀没有时间重新获得足够的前向阻塞能力时,换相未完成,则在逆变器运行中存在瞬态干扰,称为换相失败。
如上所述,为了建立阀的前向阻塞能力,通过在对应于换相时间的时间间隔内提供负的阀电压来消除在导通时间间隔期间建立的电荷。由于整流器通常在小于90度电角度的触发角下运行,因此这在整流器运行中没有问题。然而,由于希望保持熄弧角尽可能小以使功率转移最大化,所以这种换相失败是逆变器运行所关心的问题。
传统的逆变器触发角控制系统通常会尝试通过增加换相余量来防止换流失败,以响应AC电网电压的降低。这种减少换相失败的方法公开于“用于减轻HVDC系统中的换相失败的新方法”,Lidong Zhang,Lars
Figure GDA0003121030520000031
PowerCon 2002,中国昆明,2002年10月13日-17日。根据这篇文章,经典的HVDC系统容易在逆变站发生换相失败。这是因为成功的晶闸管关断取决于外部AC电网电压。应用于此问题的现有解决方案使用外部AC电网电压作为其关键输入,并且如果需要的话,暂时增加逆变器熄弧角以避免换相失败。
已知在单极HVDC系统中,如果整流器AC电压迅速上升,则DC电流也会迅速上升,直到整流器电流控制器将测得的DC电流降至其有序值。在整流器减少DC电流之前,逆变器重叠角(电压时间面积)将增加。由于电压时间面积的增加,逆变器可能会出现换相失败。对于双极HVDC系统,两条DC传输线之间会存在感性互耦。一旦DC电流在一极中快速变化,另一极也将变化。当清除DC传输线故障后,另一个极重新启动时,这种现象能够引起已经运行的极换相失败。因此,仍然需要改善熄弧角的调节,以便在DC传输线中的DC电流上升时更好地减少换相失败。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HVDC系统的LCC的控制系统,包含:第一测量单元,被配置成提供电流量测量值,所述电流量测量值指示所述HVDC系统的DC电流量;以及控制器,被配置成响应于电流量测量值超过电流参考水平,将受控LCC运行时的第一熄弧角增加到第二熄弧角,以避免受控LCC的换相失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其为HVDC系统的LCC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包含:提供电流量测量值,所述电流量测量值指示所述HVDC系统的DC电流量;以及响应于电流量测量值超过电流参考水平,将受控LCC运行时的第一熄弧角增加到第二熄弧角,以避免所述受控LCC的换相失败。
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随着所述LCC的熄弧角的增加,可以降低由所述HVDC系统的所述DC电流的快速上升引起的换相失败的几率。整个AC和DC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改善。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考虑到所述电流量测量值而预测所述受控LCC的超过最小成功换相所需的重叠角;以及减小所述受控LCC的触发角以实现将第一熄弧角增加到第二熄弧角和所述受控LCC的预测重叠角。关于该方法,考虑到电流量测量值,优选包括预测所述受控LCC的重叠角超过成功换相所需的最小值的步骤;其中:减小所述受控LCC的触发角以实现将所述第一熄弧角增加到所述第二熄弧角和所述受控LCC的预测重叠角。由此可以减小所述LCC的触发角,从而为第一熄弧角的增加留出空间并且增大所述受控LCC的电压时间面积。通过调节阀的触发角,响应于所述DC电流的电流量测量值超过电流参考水平,可以将所述受控LCC运行时的第一熄弧角增加到第二熄弧角,以避免所述受控LCC的换相失败。电压时间面积A也可以被调节超过成功换相所需的最小值。
尤其是在HVDC系统是包括第一极HVDC传输线和第二极HVDC传输线(其中其间存在感应互耦)的双极HVDC系统的情况下;所述受控LCC的DC侧耦合到所述第一极HVDC传输线;第一测量单元被配置为提供电流量测量值,所述电流量测量值指示所述HVDC系统的所述第二极HVDC传输线中的所述DC电流量;以及在所述第二极重新开始直到它恢复正常运行的时段期间,电流参考水平被设置为基本为零。一旦所述第二极HVDC传输线中的所述DC电流快速变化,由于所述感应互耦,所述第一极HVDC传输线中的DC电流也将发生变化。当清除DC线路故障后所述第二极重新启动时,这种现象可能引起已经运行的第一极的换相失败。控制系统的第一测量单元连续测量所述第二极HVDC传输线中的DC电流。当所述第二极的整流器再次恢复DC电力传输时,DC电流将在所述第二极HVDC传输线中流动。一旦控制系统的第一测量单元测量到足够高的DC电流,它将如上所述暂时增加其熄弧角,以避免换相失败。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从所述第二熄弧角减小到该时期内成功换相所需的基本上最小的第一熄弧角。通过将所述熄弧角保持在成功换相所需的最小角度,这可以满足调节熄弧角尽可能小以使功率转移最大化的希望。
尤其是在所述HVDC系统是单极HVDC系统的情况下;所述受控LCC的DC侧耦合到所述HVDC传输线;第一测量单元被配置成提供电流量测量值,所述电流量测量值指示所述HVDC系统的所述HVDC传输线中的所述DC电流量;以及所述电流参考水平被设置为通过在正常运行中对DC电流量进行低通滤波而形成的稳态值。一旦控制系统的第一测量单元测量到足够高的DC电流,其将如上所述暂时增加其熄弧角,以避免换相失败。另外,优选地,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测量单元,被配置为提供电压量测量值,所述电压量测量值指示所述HVDC系统的DC电压量;其中:所述控制器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所述电压量测量值超过电压参考水平而将第一熄弧角增加到第二熄弧角以避免所述受控LCC的换相失败;以及所述电压参考水平被设置为通过在正常运行中对所述DC电压量进行低通滤波而形成的稳态值。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中示出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主题,其中:
图1A和图1B示出双极HVDC系统和单极HVDC系统的框图;
图2A和图2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HVDC系统的LCC和控制系统的运行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2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LCC的换相过程。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控制系统的双极HVDC系统的框图;
图3B示出了根据双极HVDC系统的实施例的第二极HVDC传输线中的熄弧角的增量和DC电流的波形;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控制系统的单极HVDC系统的框图;以及
图4B示出了根据单极HVDC系统的实施例的HVDC传输线中的熄弧角的增量和DC电流的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而非限制的目的,阐述了特定细节,诸如特定电路、电路组件、接口、技术等,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在脱离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实施。在其他情况下,省略了对众所周知的方法和编程程序、设备和电路的详细描述,因此不会用不必要的细节来模糊本发明的描述。
图2A和图2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HVDC系统的LCC和控制系统的运行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2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LCC的换相过程。
如在图2A中所示,控制系统2包含第一测量单元20和控制器21。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测量单元20可以是分流电阻器、霍尔效应电流传感器换能器和变压器,其电流检测部分耦合到HVDC系统的DC传输线。第一测量单元20可以提供电流量测量值IDC_M,IDC_M指示HVDC系统的DC电流IDC的量。该检测基于瞬时电流值,当发生DC电流相对快速上升时,其确保控制系统的快速响应。由于LCC变压器有电感,因此变压器电流不能立即改变。电流的有限变化率意味着电流从一个阀到另一个阀的转移需要有限的换相时间。
如在图2C中所示,整流电流来源于HVDC系统的DC电流。例如,在换相之前,只有阀1和阀2导通时,DC电压由三相电压中的两相电压形成。在电流I(由箭头指示)从阀1(输出阀)换相到阀3(输入阀)的重叠时段期间,DC电压从所有三相电压中形成。换相电流越高,电压时间面积A就越大。重叠角μ的典型满载值在正常稳态运行下在20至30电角度范围内。晶闸管阀中的现象是,在前向导通间隔期间产生的内部储存电荷必须在阀能够建立前向电压阻塞能力之前被消除。这个时间被称为阀的去电离时间,并且从阀电流变为零的时刻到线与线之间的电压为零的时刻的时间被定义为熄弧角γ。如果晶闸管在完成去电离之前变为正偏置,则该晶闸管将恢复电流。
如在图2B中所示,状态I代表在没有控制系统2的控制以防止换相失败的情况下的正常稳态运行,而状态II代表应用换相失败预防的瞬态运行。用于状态I和状态II的触发角、重叠角和熄弧角分别由α1、μ1、γ1和α2、μ2、γ2表示。熄弧角γ1、γ2在图2B中表示为换相后的换相电压的剩余电压时间面积,换相是从电压时间面积的结束到阀两端的电压改变符号(即从反向到阻塞电压)的时刻。这说明成功的换相需要最小的电压时间面积而不是固定的时间间隔。
众所周知,换相需要电压时间面积A的电角度,即重叠角μ。重叠角μ与在换相时流过阀的换相电流有关。由于重叠角μ随着增加的DC电流而增加,因此需要相对较大的重叠角μ来完成换相。熄弧角γ在图2B中表示为水平阴影面积并且由控制器21根据以下等式来计算:
180°=α+μ+γ (1)
其中:α是即将导通阀的触发角,μ是涉及即将导通阀和即将关断阀的重叠角,以及γ是即将关断阀的熄弧角。由于DC电流的快速上升导致熄弧角γ太小是换相失败的基本原因之一。为了保持即将关断阀的足够大的γ,控制器21应当在检测到DC电流干扰时给出提前触发时刻,同时留出空间用于增加电压时间面积A以完成即将关断阀的去电离。电压时间面积A与在换相时流过阀的换相电流有关,考虑到由第一测量单元20提供的电流量测量值指示HVDC系统的DC电流量,可以预测电压时间面积A超过成功换相所需的最小值。如在图2B中所示,在正常的稳态运行I中,将存在边缘面积。然而,如果触发角α不足以维持足够的电压时间面积A和由于DC电流的快速上升而产生的熄弧角γ,则控制器20的触发角计算模块211将减小触发角α,例如从α1到α2,或者换句话说,触发角α将减小,使得触发和过零点之间的电压时间面积A和熄弧角γ将增加,例如从μ1到μ2以及从γ1到γ2。
如上所述,电压时间面积A可能超过成功换相所需的最小值。重叠角μ可以由控制器21的重叠角预测模块210从以下等式预测:
Figure GDA0003121030520000071
其中:Id是测量的DC电流,IdN是标称的DC电流,UdioN是标称的无负载DC电压,以及Udio是测量的无负载DC电压。此外,图2B中的水平阴影面积通常设置在17至18电角度之间,这将导致正常情况下的换相。为了确保发生成功的阀换相,必须将触发控制信号以180度减去17至18电角度减去重叠角度或更小角度的方式输送到阀。
在该实施例中,遵循等式(1)中定义的数值关系,控制器21的触发角计算模块211被配置为减小受控LCC的阀的触发角α,从而实现第一熄弧角γ的增加和受控LCC的电压时间面积A的增大。通过调节阀的触发角α,响应于DC电流的电流量测量值超过电流参考水平,可以将受控LCC运行时的第一熄弧角γ1增加到第二熄弧角γ2以避免受控LCC的换相失败。电压时间面积A也可以被调节超过成功换相所需的最小值。
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解决方案,可以降低由HVDC系统的DC电流的快速上升引起的换相失败的几率。整个AC和DC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改善。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控制系统的双极HVDC系统的框图。图3B示出了根据双极HVDC系统的实施例的第二极HVDC传输线中的熄弧角的增量和DC电流的波形。
如在图3A中所示,双极HVDC系统3包括第一极HVDC传输线30、第二极HVDC传输线31和控制系统2。第一极HVDC传输线30和第二极HVDC传输线31各自处于相对于地的高电势,极性相反。它们在由LCC R1、R2、I1、I2组成的两个站A、B之间耦合,LCC R1、I1和第一极HVDC传输线30构成第一极,其中LCC R1作为整流器运行并且LCC I1作为逆变器运行,并且LCC R2、I2和第二极HVDC传输线31构成第二极,其中LCC R2作为整流器运行并且LCC I2作为逆变器运行。在第一极HVDC传输线30与第二极HVDC传输线31之间存在感应互耦L。
如在图3A中所示,在该实施例中,LCC I1的DC侧耦合到第一极HVDC传输线30,为了防止换相失败,将其置于控制系统2的控制之下。控制系统2可以耦合到LCC I1的阀以便调节它们的触发角α。控制系统2的第一测量单元20布置在第二极HVDC传输线31之外,用于提供电流量测量值,所述电流量测量值指示HVDC系统的第二极HVDC传输线31中的DC电流量。一旦DC电流在第二极HVDC传输线31中快速变化,由于感应互耦L,第一极HVDC传输线30中的DC电流也将发生变化。当清除DC线路故障后第二极重新启动时,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已经运行的第一极的换相失败。控制系统2的第一测量单元20连续地测量第二极HVDC传输线31中的DC电流。当第二极的整流器R2再次重新开始DC电力传输时,DC电流将流入第二极HVDC传输线31中。一旦控制系统2的第一测量单元20测量到足够高的直流电流,它将如上所述临时增加其熄弧角γ,以避免换相失败。在重新启动第二极的情况下,在第二极HVDC传输线31中的DC电流的开始上升时,在第一极HVDC传输线30中出现DC电流的从基本为零快速上升。为了识别这种情况,在第二极重新开始直到它恢复正常运行的时段期间,电流参考水平可以被设置为大致为零。如在图3B中所示,在第二极HVDC传输线31中的DC电流随着其接近正常稳态运行的值而变得更平坦。其结果,在第一极HVDC传输线30中从感应互耦L产生的DC电流从第二极的重新开始减少到正常运行。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器2进一步被配置为在第二极重新开始的时段期间从第二熄弧角γ2逐渐减小到第一熄弧角γ1直到恢复正常运行。根据下面的公式,第二熄弧角γ2的调节可以表示为遵循指数衰减的阶跃响应:
N(t)=N0*e(-λt) (3)
其中:N(t)是增加的熄弧角γ2减γ1,N0是在重新启动第二极时增加的熄弧角,λ是衰减时间常数。
通过将熄弧角保持在成功换相所需的最小角度,这可以满足调节熄弧角尽可能小以使功率转移最大化的希望。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控制系统的单极HVDC系统的框图。图4B示出了根据单极HVDC系统的实施例的HVDC传输线中的熄弧角的增量和DC电流的波形。
如在图4A中所示,单极HVDC系统4包括DC电流传输线路40和控制系统2。DC电流传输线40耦合在由LCC R、I组成的两个站A、B之间,LCC R作为整流器工作,LCC I作为逆变器工作。
如在图4A中所示,在该实施例中,LCC I的DC侧耦合到HVDC传输线路40和接地,地被置于控制系统2的控制下,以防止换相失败。例如,控制系统2可以耦合到LCC I的阀以调节它们的触发角α。控制系统2的第一测量单元20被布置在HVDC传输线40之外,用于提供电流量测量值,所述电流量测量值指示HVDC系统的HVDC传输线40中的DC电流的量。诸如LCC R处AC电压的急剧上升的HVDC系统故障可能导致DC电流在HVDC传输线路40中快速变化。这种现象会导致作为逆变器运行的LCC I发生换相失败。一旦控制系统2的第一测量单元20测量到足够高的DC电流,它将如上所述临时增加其熄弧角γ,以避免换相失败。为了识别这种情况,可以将电流参考水平设置为通过在正常运行中对DC电流量进行低通滤波而形成的稳态值。
在该实施例中,控制系统2可进一步包括第二测量单元22,其被配置为提供电压量测量值,所述电压量测量值指示HVDC系统的DC电压量。例如,第二测量单元22可以是伏特计、电位计或示波器,并且其可以被布置在容纳LCC I的站中,其检测端耦合在DC传输线和地之间。控制器21还被配置为响应于电压量测量值超过电压参考水平而将第一熄弧角γ1增加到第二熄弧角γ2,以避免受控LCC的换相失败。电压参考水平被设置为通过在正常运行中对DC电压量进行低通滤波而形成的稳态值。还包括DC电压测量标准的关键优势是避免仅通过DC电流标准进行的虚假识别。
如果DC电流和DC电压同时增加到其相应的参考水平以上,换相失败预防可以如图4B所示进行。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器2还被配置为在DC传输恢复正常运行期间从第二熄弧角γ2逐渐减小到第一熄弧角γ1。根据等式(3),可以将第二熄弧角γ2的调节表示为阶跃响应,其遵循指数衰减。
在本发明的每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熄弧角γ2相对于第一熄弧角γ1的增量值的范围为10至15电角度。这为重叠角μ的增加以及阀在传导电流后恢复其承受正电压的能力提供了空间。
尽管已经基于一些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实施例绝不应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概念的情况下,对实施例的任何变化和修改应该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并因此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用于HVDC系统的LCC的控制系统,包含:
第一测量单元,被配置成提供电流量测量值,所述电流量测量值指示所述HVDC系统的DC电流量;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电流量测量值超过电流参考水平,将受控LCC运行时的第一熄弧角增加到第二熄弧角,以避免所述受控LCC的换相失败,并且被配置成在DC传输恢复正常运行期间,将所述第二熄弧角减小到所述第一熄弧角,其中,
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考虑到所述电流量测量值,预测所述受控LCC的超过成功换相所需的最小值的重叠角;以及
减小所述受控LCC的触发角,以实现将所述第一熄弧角增加到所述第二熄弧角和所述受控LCC的预测的所述重叠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HVDC系统是双极HVDC系统,其包含第一极HVDC传输线和第二极HVDC传输线,其中它们之间存在感应互耦;
所述受控LCC的DC侧耦合到所述第一极HVDC传输线;
所述第一测量单元被配置为提供所述电流量测量值,所述电流量测量值指示所述HVDC系统的所述第二极HVDC传输线中的所述DC电流量;以及
在所述第二极重新开始直到它恢复正常运行的时段期间,所述电流参考水平被设置为基本为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在所述时段期间从所述第二熄弧角减小到成功换相所需的基本上最小的所述第一熄弧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HVDC系统是单极HVDC系统;
所述受控LCC的DC侧耦合到HVDC传输线;
所述第一测量单元被配置成提供所述电流量测量值,所述电流量测量值指示所述HVDC系统的所述HVDC传输线中的所述DC电流量;以及
所述电流参考水平被设置为通过在正常运行中对所述DC电流量进行低通滤波而形成的稳态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系统,还包含:
第二测量单元,被配置为提供电压量测量值,所述电压量测量值指示所述HVDC系统的DC电压量;
其中:
所述控制器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所述电压量测量值超过电压参考水平而将所述第一熄弧角增加到所述第二熄弧角以避免所述受控LCC的换相失败;以及
所述电压参考水平被设置为通过在正常运行中对所述DC电压量进行低通滤波而形成的稳态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熄弧角相对于所述第一熄弧角的增量值在10至15电角度范围内。
7.一种用于HVDC系统的LCC的控制方法,包含:
提供电流量测量值,所述电流量测量值指示所述HVDC系统的DC电流量;
响应于所述电流量测量值超过电流参考水平,将受控LCC运行时的第一熄弧角增加到第二熄弧角,以避免所述受控LCC的换相失败,并且在DC传输恢复正常运行期间,将所述第二熄弧角减小到所述第一熄弧角;
考虑到所述电流量测量值,预测所述受控LCC的超过成功换相所需的最小值的重叠角;以及
减小所述受控LCC的触发角以实现将所述第一熄弧角增加到所述第二熄弧角和所述受控LCC的预测的所述重叠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HVDC系统是双极HVDC系统,包含第一极HVDC传输线和第二极HVDC传输线,其中它们之间存在感应互耦;
所述LCC的DC侧耦合到所述第一极HVDC传输线;
所述电流量测量值指示所述HVDC系统的所述第二极HVDC传输线中的所述DC电流量;以及
在所述第二极重新开始直到它恢复正常运行的时段期间,所述电流参考水平被设置为基本为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时段期间从所述第二熄弧角逐渐减小到所述第一熄弧角。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HVDC系统是单极HVDC系统;
所述LCC的DC侧耦合到HVDC传输线;
所述电流量测量值指示所述HVDC系统的所述HVDC传输线中的所述DC电流量;以及
所述电流参考水平被设置为通过在正常运行中对所述DC电流量进行低通滤波而形成的稳态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含:
提供电压量测量值,所述电压量测量值指示所述HVDC系统的DC电压量;
其中:
响应于所述电压量测量值超过电压参考水平来完成所述第一熄弧角到所述第二熄弧角的增加,以避免所述受控LCC的换相失败;以及
所述电压参考水平被设置为通过在正常运行中对所述DC电压量进行低通滤波而形成的稳态值。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熄弧角相对于所述第一熄弧角的增量值在10至15电角度的范围内。
CN201680082586.8A 2016-06-08 2016-06-08 用于高压直流系统的线路换相换流器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87019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85264 WO2017210892A1 (en) 2016-06-08 2016-06-08 Line-commutated converter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01998A CN108701998A (zh) 2018-10-23
CN108701998B true CN108701998B (zh) 2022-03-01

Family

ID=60577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2586.8A Active CN108701998B (zh) 2016-06-08 2016-06-08 用于高压直流系统的线路换相换流器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01998B (zh)
WO (1) WO20172108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9225B (zh) * 2018-05-22 2022-04-19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直流电气量的换相失败预测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12865165B (zh) * 2021-01-25 2024-03-1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抑制后续换相失败的储能暂态功率协调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5835A (zh) * 2013-09-22 2014-01-29 国家电网公司 直流电力系统换相失败判断方法
CN103730907A (zh) * 2014-01-26 2014-04-16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电流限制法的直流输电换相失败防御方法
CN105071424A (zh) * 2015-07-24 2015-11-18 四川大学 一种高压直流系统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46582A1 (en) * 2012-11-29 2014-05-2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hvdc) converter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EP2773032A1 (en) * 2013-03-01 2014-09-03 GE Energy Power Conversion Technology Ltd Current source converter with gate turn off semiconductor elements and a special commutation mod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5835A (zh) * 2013-09-22 2014-01-29 国家电网公司 直流电力系统换相失败判断方法
CN103730907A (zh) * 2014-01-26 2014-04-16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电流限制法的直流输电换相失败防御方法
CN105071424A (zh) * 2015-07-24 2015-11-18 四川大学 一种高压直流系统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研究综述;第11期;《电力自动化设备》;20131130;第33卷(第11期);正文第141页第4-5行及第144页左栏第2-5行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01998A (zh) 2018-10-23
WO2017210892A1 (en) 2017-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R112022010444B1 (pt) Método e dispositivo para controlar a falha à terra do lado cc do sistema de transmissão hvdc
EP3706276B1 (en) Bypass thyristor valve group inspection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CN103403990B (zh) 限制dc电网中故障影响的电流限制系统和操作电流限制系统的方法
CN102959818B (zh) Hvdc开关站和hvdc开关站系统
CN103403991B (zh) Dc电网和限制dc电网中故障的影响的方法
US8971070B2 (en) Interface arrangement between AC and DC systems for reliable opening of the circuit breaker in time
RU2346369C2 (ru) Способ обнаружения и устранения повреждений в схеме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я для коммутации трех уровней напряжения
TW201826676A (zh) 用於電源供應拓撲之箝位電壓偵測及過電壓保護
WO2015074620A1 (zh)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桥臂短路故障的保护方法
US10468972B2 (en) Power converter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converter cells connected in multiple series
US10374412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facilitating clearing of a pole fault and isolation of a faulted pole in a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US20220352810A1 (en)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US4812943A (en) Current fault protection system
CN108701998B (zh) 用于高压直流系统的线路换相换流器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JP7306249B2 (ja) マルチレベル電力変換器の制御装置
US10727755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switch module based on thyristor switching elements
JP7483187B1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6385066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a zero current level in a 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US10928450B2 (en) Circuit pro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2534695B (zh) 控制mmc的方法
US7283377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iring angle under line dip situations
KR20230042109A (ko) 전원 장치
CN105870908A (zh) 一种直流线路故障重启动期间抑制换相失败的方法及装置
EP4307330A1 (en) Direct current circuit breaker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BR112022010457B1 (pt) Método e dispositivo para controlar falha à terra em área da válvula de conversor de extremidade superior uhvd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12

Address after: Baden, Switzerland

Applicant after: ABB grid Switzerland AG

Address before: Baden, Switzerland

Applicant before: ABB Switzerland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wiss Baden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energy Switzerland AG

Address before: Swiss Baden

Applicant before: ABB grid Switzerland A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5

Address after: Zurich, SU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Swiss Bade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energy Switzerland 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