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96606A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96606A CN108696606A CN201810254023.3A CN201810254023A CN108696606A CN 108696606 A CN108696606 A CN 108696606A CN 201810254023 A CN201810254023 A CN 201810254023A CN 108696606 A CN108696606 A CN 1086966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nic device
- display screen
- light
- edge
- cover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和制造方法。电子装置包括壳体、显示屏和盖板。壳体包括底壁和自底壁的边缘延伸的侧壁,底壁和侧壁围成有凹槽,显示屏收容于凹槽中,盖板覆盖显示屏并支撑在侧壁上,盖板的边缘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吸光结构以吸收显示屏发出并传导至盖板的边缘的光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和制造方法,通过设置吸光结构来吸收显示屏所产生并经盖板反射而被加强的可见光,使被加强的可见光无法反射出盖板的边缘,以解决影响用户使用和体验的问题,工艺简单,实施难度较低,具备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大屏甚至全面屏手机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手机包括壳体、盖板和显示屏,盖板覆盖显示屏,盖板的边缘与壳体连接。在显示屏发光显示的同时,显示屏发出的光线会从盖板的边缘射出并经壳体反射后出射至壳体外,因此在盖板和壳体之间形成较强的光亮,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自所述底壁的边缘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围成有凹槽;
收容于所述凹槽中的显示屏;和
覆盖所述显示屏的盖板,所述盖板支撑在所述侧壁上,所述盖板的边缘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吸光结构以吸收所述显示屏发出并传导至所述盖板的边缘的光线。
一种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一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自所述底壁的边缘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围成有凹槽;
提供显示屏,将所述显示屏收容在所述凹槽中;和
在所述显示屏上覆盖盖板,所述盖板支撑在所述侧壁上,所述盖板的边缘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吸光结构以吸收所述显示屏发出并传导至所述盖板的边缘的光线。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和制造方法,通过设置吸光结构来吸收显示屏所产生并经盖板反射至壳体外的可见光,使可见光无法反射出盖板的边缘,以解决影响用户使用和体验的问题,工艺简单,实施难度较低,具备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盖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相关技术中电子装置可见光反射的效果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可见光被吸收后的效果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吸光结构10,吸光层12,粗糙表面14,壳体20,底壁22,侧壁24,安装面242,凹槽26,显示屏30,显示区32,非显示区34,盖板40,侧面41,平板部42,曲面部44,中间部46,边缘部48,光传感器50,涂布层60,触控面板70,缓冲层80,金属片90,电子装置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一并参阅图1-图4,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包括壳体20、显示屏30和盖板40。电子装置100可以是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当然,电子装置100的具体形式也可以是其它,在此不做限制。由于手机中显示屏30被盖板40覆盖,因此图示显示屏30的标示为显示屏30的大概位置。
壳体20包括底壁22和自底壁22的边缘延伸的侧壁24,底壁22和侧壁24围成有凹槽26。显示屏30收容于凹槽26中。盖板40覆盖显示屏30并支撑在侧壁24上,盖板40的边缘与壳体20之间设置有吸光结构10以吸收显示屏30发出并传导至盖板40边缘的光线。
请参阅图4,在显示屏发光显示的同时,显示屏发出的光线会从盖板的边缘射出并经壳体反射后出射至壳体外,因此在盖板和壳体之间形成较强的光亮,影响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5,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通过设置吸光结构10来吸收显示屏30所产生并经盖板40反射至壳体20外的可见光,使被可见光无法反射出盖板40的边缘,以解决影响用户使用和体验的问题,工艺简单,实施难度较低,具备经济效益。
请进一步参阅图1与图3,在电子装置100中,壳体20主要起容纳和保护的作用,避免外界因素对这些元件造成损坏。另外,壳体20大致呈矩形框体,以使壳体20与电子装置100装配后形成的电子装置100呈矩形。为了使电子装置100更加美观,可以在壳体20的边角位置进行圆角处理,以使电子装置100呈圆角矩形状。此外,壳体20可以通过CNC机床加工铝合金形成,也可以采用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者PC+ABS材料注塑成型。底壁22与侧壁24形成凹槽26来收容显示屏30,提高了手机元件的紧密性和一体性。
盖板40的材料可以由玻璃、陶瓷或蓝宝石等透光材料制成。由于盖板40作为电子装置100的输入零件,盖板40经常受到碰撞或刮划等接触。例如,用户将电子装置100放入口袋时,盖板40可能被用户口袋中的钥匙刮划而损伤。因此,盖板40的材料可以采用硬度较大的材料,或者在盖板40的表面形成硬化层以提高盖板40的抗刮能力。
可以理解,盖板40支撑在侧壁24即盖板40与侧壁24之间具备物理接触,且为了提高稳定性,盖板40与壳体20即侧壁24之间可通过光学胶粘接固定,光学胶不仅粘接固定盖板40与壳体20,还可透过显示屏30发出的光线。
请参阅图5与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吸光结构10包括涂布在盖板40的边缘与壳体20之间的吸光层12。
可以理解,吸光层12涂布在盖板40的边缘与壳体20之间,吸收来自显示屏30发光所产生并在盖板40内反射的光线,由于可见光经由盖板40的边缘反射出,因此在盖板40边缘涂布吸光层12可较为有效的吸收可见光。
一个实施例中,吸光层12可为油墨。若显示屏30面板为黑色,则涂布黑色油墨;若显示屏30面板为白色,则先在盖板40边缘涂布白色油墨,再涂布黑色油墨。如此可以保证手机外观的一致性并解决可见光较强影响用户使用和体验的问题。对于不同的电子装置100的外观所涂布的油墨层数不同,油墨层数多,则显示的颜色更深,适用外观颜色更深的电子装置100,在实际的实施中具体选择即可。油墨有着较大的密度,因此可见光无法穿透油墨层而被吸收,并且油墨涂布后可较快的干燥粘结,干燥后的油墨膜层具有耐水、耐酸、耐碱、耐光、耐擦、耐磨等耐抗性,油墨易于获取,实施方式简单易实现,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当然,吸光层12不限于油墨,可为其他具备相同或相似功能的材料,在具体实施方式下具体选择即可。
请参阅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吸光层12涂布在盖板40的侧面41。
可见光通过盖板40的边缘部48分反射至电子装置100的侧边,具体的,可见光经由盖板40的侧面41反射出,侧面41为盖板40靠近中框侧壁24的部分,是具备一定弧度的曲面,在侧面41涂布吸光层12可较为有效的吸收被反射的可见光,并且侧面41相对可见光所反射的范围可减少吸光层12的涂布面积,避免资源的浪费。当然,吸光层12不限于涂布在盖板40的侧面41,可在保证吸收可见光或使可见光无法反射至手机侧边的前提下涂布于其他位置,在实际的实施方式中具体选择。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侧壁24包括与盖板40的侧面41连接的安装面242,吸光结构10包括形成在安装面242的粗糙表面14。
可以理解,安装面242的表面为粗糙表面14,粗糙表面14可将可见光分散反射,降低可见光的反射强度和集中度。同样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在安装面242上涂布吸光层12,在电子装置100中形成两层或者是多层的吸光层12,增强对可见光的吸收效果。
请参阅图5-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盖板40包括平板部42和自平板部42的边缘向下弯曲延伸的曲面部44,盖板40通过曲面部44支撑在侧壁24上。
盖板40的平板部42与曲面部44的设置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平板部42便于操作且使外观平整美观,曲面部44方便用户手持和携带,曲面部44与侧壁24固定连接,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稳定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屏30包括显示区32和非显示区34,盖板40覆盖显示屏30并包括与显示区32对应的中间部46和自中间部46的边缘伸出的边缘部48,边缘部48覆盖非显示区3432,边缘部48的下方设置有光传感器50。
由于盖板40覆盖显示屏30,因而盖板40与显示屏30具备结构上的相似性,可以理解,显示屏30的显示区32为平板,非显示区34为曲面,显示屏30为曲面屏,以方便光线穿过曲面并使设置在显示屏30边缘区下方的光传感器50接收光线,然后将数据信号传送至处理器,实现对光线的接收与分析。具体的,为确保光传感器50可感应由盖板40边缘部48射入的光线,边缘部48的正投影需涵盖光传感。在一个实施例中,光传感器50可设置底壁22上(如图6与图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光传感器50可设置于盖板40边缘部48的下表面上(如图8与图9),更多的,光传感器50可为1个或多个数量如2个、3个甚至4个等,单个光传感器50为最基本的对光线的感应,且所占电子装置100的空间较小,光传感器50的数量越多则对光线的感应越为精确同时所占电子装置100的空间也增加。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区32与盖板40的面积之比大于90%。
具体地,通过设置显示区32和盖板40的面积比,使显示屏30经过盖板40贴合后,显示区32能够以较大的尺寸面积来展现内容效果,不仅提升了良好的用户体验,而且还有效地增大了电子装置100的屏占比,实现全面屏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传感器50为接近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用于向电子装置100外的物体发射红外光并根据物体反射的红外光产生距离检测信号,距离检测信号用以检测物体与盖板40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接近传感器可以理解为红外距离传感器,红外距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红外线所具有的测距功能。红外距离传感器包括红外线发射管与红外线接收管,当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被接收管接收的时间较短时,表明距离较近;当接收管接收发射管发射的红外线时间较长时,表明距离较远。通过检测距离的远近来自动调节显示屏30的显示和熄灭,如用户接听电话时力手机较近,无需显示屏30发亮显示,便可通过光传感器50的感应来控制显示屏30的熄灭,不仅能够在不同环境下提高使用舒适性,防止用户的误操作,而且节省了电量。
请参阅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包括涂布在边缘部48下表面的涂布层60,涂布层60用以透过红外光并拦截可见光。
如此可排除可见光对光传感器50距离检测精度的影响,确保光传感器50所发射和接收的红外线的强度,提高距离检测的准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涂布层60为IR油墨。
进一步的,IR油墨对红外线的透光率大于85%,对可见光的透光率小于6%,可透过的红外线的波长为850nm-940nm。由于IR油墨具有对可见光低透光率的特性,所以从外部观看电子装置100时,基于人眼的视觉不能够察觉到设置在边缘部48下的光传感器50。同时,由于IR油墨兼具对红外光高透光率的特性,能够使光传感器50稳定地发射和接收红外光,保证了光传感器50的正常工作。当然,涂布层60不仅限于油墨,在保证可排除可见光的干扰和红外线的稳定的前提下,可在实际实施方式中具体选择。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传感器50为环境光传感器50,环境光传感器50用于接收透过边缘部48的可见光并产生光强检测信号,光强检测信号用以检测可见光的强度。
具体地,当用户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时,环境光通过盖板40的曲面部44被光传感器50接收,经过处理器的数据计算外界光线的强度从而自动调整显示屏30的亮度,提高了电子装置100的体验感和使用的舒适性,而且节省电量,延长了电子装置100的使用时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盖板40的横向尺寸大于显示屏30的横向尺寸。
如此盖板40可较为全面的覆盖显示屏30,并与壳体20配合,对显示屏30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屏30包括OLED显示屏。
具体地,显示屏30可以为OLED显示屏(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有机发光显示屏),OLED显示屏具有优良的透光性能,光传感器50可以设置在OLED显示屏下方而不影响显示屏30的正常显示功能,光线也能够透过OLED显示屏从而被光传感器50接收。可以理解,显示屏30也可以采用Micro LED显示屏,Micro LED显示屏同样具有良好的透光率。当然,这些显示屏30仅作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6-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还包括触控面板70,触控面板70设置在显示屏30上并间隔盖板40与显示屏30,触控面板70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90%。
具体地,触控面板70主要用于接收用户在触碰触控面板70时产生的输入信号并传送到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从而获得用户触碰触控面板70的具体位置。其中,可以采用In-Cell或者On-Cell贴合技术,将触控面板70与显示屏30进行贴合,能够有效地减轻显示屏30的重量和减少显示屏30的整体厚度。另外,盖板40设置在触控面板70上,能够有效地保护触控面板70及其内部结构,避免了外界作用力对触控面板70及显示屏30造成损坏。此外,盖板40和触控面板70对可见光透光率大于90%,不仅有利于显示屏30较好地展现内容效果,而且还有利于设置在显示屏30下的光传感器50稳定地接收可见光,保证光传感器50正常工作。
请进一步参阅图6-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包括覆盖显示屏30的缓冲层80,缓冲层80背离盖板40设置。
具体地,缓冲层80用于减缓冲击力和防震以保护触控面板70和显示屏30及其内部结构,避免显示屏30因受到外界的冲击作用而损坏。缓冲层80可以由泡棉或者泡沫塑料或者橡胶或者其他软质材料制成。可以理解,这些缓冲材料仅作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6-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包括覆盖缓冲层80的金属片90。
具体地,金属片90用于屏蔽电磁干扰及接地,具有扩散温升的作用,金属片90可以采用铜箔、铝箔等金属材料裁剪而成。可以理解,这些金属材料仅作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10,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100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S11:提供一壳体20,壳体20包括底壁22和自底壁22的边缘延伸的侧壁24,底壁22和侧壁24围成有凹槽26;
S12:提供显示屏30,将显示屏30收容在凹槽26中;和
S13:在显示屏30上覆盖盖板40,盖板40支撑在侧壁24上,盖板40的边缘与壳体20之间设置有吸光结构10以吸收显示屏30发出并传导至盖板40边缘的光线。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的制造方法,通过设置吸光结构10来吸收显示屏30所产生并经盖板40反射而被加强的可见光,使被加强的可见光无法反射出盖板40的边缘,以解决影响用户使用和体验的问题,工艺简单,实施难度较低,并可提升手机的屏占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在显示屏30上设置触控面板70。
具体地,透光触控面板70用于接收用户在触碰透光触控面板70时产生的输入信号并传送到电路板进行数据处理,从而获得用户触碰透光触控面板70的具体位置。其中,可以采用In-Cell或者On-Cell贴合技术,将透光触控面板70与显示屏30进行贴合,能够有效地减轻显示屏30的重量和减少电子装置100的整体厚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在显示屏30设置缓冲层80,缓冲层80背离盖板40设置。
具体地,缓冲层80用于减缓冲击力和防震以保护触控面板70和显示屏30及内部结构,避免电子装置100因受到外界的冲击作用而损坏。缓冲层80可以由泡棉或者泡沫塑料或者橡胶或者其他软质材料制成。可以理解,这些缓冲材料仅作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一金属片90,所述金属片90覆盖所述缓冲层80。
具体地,金属片90用于屏蔽电磁干扰及接地,具有扩散温升的作用,金属片90可以采用铜箔、铝箔等金属材料裁剪而成。可以理解,这些金属材料仅作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自所述底壁的边缘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围成有凹槽;
收容于所述凹槽中的显示屏;和
覆盖所述显示屏的盖板,所述盖板支撑在所述侧壁上,所述盖板的边缘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吸光结构以吸收所述显示屏发出并传导至所述盖板边缘的光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结构包括涂布在所述盖板的边缘和所述壳体之间的吸光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涂布在所述盖板的侧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与所述盖板的侧面连接的安装面,所述吸光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安装面的粗糙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平板部和自所述平板部的边缘向下弯曲延伸的曲面部,所述盖板通过所述曲面部支撑在侧壁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盖板覆盖所述显示屏并包括与所述显示区对应的中间部和自所述中间部的边缘伸出的边缘部,所述边缘部覆盖所述非显示区,所述边缘部的下方设置有光传感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与所述盖板的面积之比大于90%。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感器为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用于向所述电子装置外的物体发射红外光并根据所述物体反射的红外光产生距离检测信号,所述距离检测信号用以检测所述物体与所述盖板之间的距离。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涂布在所述边缘部的下表面的涂布层,所述涂布层用以透过红外光并拦截可见光。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感器为环境光传感器,所述环境光传感器用于接收透过所述边缘部的可见光并产生光强检测信号,所述光强检测信号用以检测所述可见光的强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横向尺寸大于所述显示屏的横向尺寸。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OLED显示屏。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设置在所述显示屏,所述触控面板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90%。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覆盖所述显示屏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背离所述盖板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覆盖所述缓冲层的金属片。
16.一种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提供一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自所述底壁的边缘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围成有凹槽;
提供显示屏,将所述显示屏收容在所述凹槽中;和
在所述显示屏上覆盖盖板,所述盖板支撑在所述侧壁上,所述盖板的边缘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吸光结构以吸收所述显示屏发出并传导至所述盖板边缘的光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54023.3A CN108696606A (zh) | 2018-03-26 | 2018-03-26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54023.3A CN108696606A (zh) | 2018-03-26 | 2018-03-26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96606A true CN108696606A (zh) | 2018-10-23 |
Family
ID=63844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254023.3A Pending CN108696606A (zh) | 2018-03-26 | 2018-03-26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696606A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75812A (zh) * | 2018-10-31 | 2019-02-22 | 安徽奕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一体式触摸屏显示器 |
CN110147141A (zh) * | 2019-05-09 | 2019-08-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屏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
EP3537256A1 (en) * | 2018-03-09 | 2019-09-11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CN110299072A (zh) * | 2019-06-28 | 2019-10-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1193822A (zh) * | 2020-03-19 | 2020-05-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WO2021068667A1 (zh) * | 2019-10-09 | 2021-04-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
CN112671955A (zh) * | 2019-10-16 | 2021-04-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2732013A (zh) * | 2019-10-29 | 2021-04-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显示屏组件及其显示屏盖板 |
CN113097271A (zh) * | 2021-03-30 | 2021-07-09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3225410A (zh) * | 2020-01-21 | 2021-08-06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54598A (ja) * | 1999-11-29 | 2001-06-0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携帯情報端末、携帯情報端末の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3294274A (zh) * | 2013-06-03 | 2013-09-11 | 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面板 |
CN103309062A (zh) * | 2012-03-16 | 2013-09-1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模块和具有显示模块的移动终端 |
CN104571328A (zh) * | 2014-12-19 | 2015-04-29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06453726A (zh) * | 2016-12-06 | 2017-02-2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感器组件及终端 |
CN106774650A (zh) * | 2016-11-30 | 2017-05-3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3d玻璃盖板及其制造方法 |
-
2018
- 2018-03-26 CN CN201810254023.3A patent/CN10869660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54598A (ja) * | 1999-11-29 | 2001-06-0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携帯情報端末、携帯情報端末の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3309062A (zh) * | 2012-03-16 | 2013-09-1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模块和具有显示模块的移动终端 |
CN103294274A (zh) * | 2013-06-03 | 2013-09-11 | 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面板 |
CN104571328A (zh) * | 2014-12-19 | 2015-04-29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06774650A (zh) * | 2016-11-30 | 2017-05-3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3d玻璃盖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06453726A (zh) * | 2016-12-06 | 2017-02-2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感器组件及终端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537256A1 (en) * | 2018-03-09 | 2019-09-11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US10520984B2 (en) | 2018-03-09 | 2019-12-31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CN109375812A (zh) * | 2018-10-31 | 2019-02-22 | 安徽奕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一体式触摸屏显示器 |
CN110147141A (zh) * | 2019-05-09 | 2019-08-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屏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
CN110299072A (zh) * | 2019-06-28 | 2019-10-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WO2021068667A1 (zh) * | 2019-10-09 | 2021-04-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
CN112671955A (zh) * | 2019-10-16 | 2021-04-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2671955B (zh) * | 2019-10-16 | 2023-03-2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2732013A (zh) * | 2019-10-29 | 2021-04-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显示屏组件及其显示屏盖板 |
CN113225410A (zh) * | 2020-01-21 | 2021-08-06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3225410B (zh) * | 2020-01-21 | 2022-09-27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1193822A (zh) * | 2020-03-19 | 2020-05-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11193822B (zh) * | 2020-03-19 | 2021-06-1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13097271A (zh) * | 2021-03-30 | 2021-07-09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96606A (zh)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769296B (zh) |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 |
CN110581904B (zh)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 |
US11477311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 |
CN108600419A (zh)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462769A (zh)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534891A (zh) | 光传感器、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494909A (zh) | 电子装置和制造方法 | |
CN108509088B (zh)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461044A (zh)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712523A (zh)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616618A (zh)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848259B (zh)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 |
CN108600418B (zh)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810195A (zh)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494908A (zh) | 电子装置和制造方法 | |
CN108540595A (zh)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769354A (zh)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
CN108833615B (zh) | 电子装置 | |
CN108769298A (zh) | 电子装置 | |
CN108769297A (zh)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803947B (zh)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 |
CN108924278A (zh)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512956A (zh)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600430A (zh)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