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3033B - 一种传输资源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资源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33033B CN108633033B CN201710183865.XA CN201710183865A CN108633033B CN 108633033 B CN108633033 B CN 108633033B CN 201710183865 A CN201710183865 A CN 201710183865A CN 108633033 B CN108633033 B CN 1086330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ource
- init
- transmission
- user equipment
- ju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43—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hop patter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5—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source usage polic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2—Hopping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based on age of data to be s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传输资源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多用户设备无法进行有效的调配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用户设备获知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跳转规则;所述跳转规则中,当前跳转后使用的传输资源与以下至少二种相关联: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对应的频域信息、最近一次传输的时域信息、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区分使用相同频域资源进行信息传输的多个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跳转规则,间隔预设时间进行相应的传输资源跳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输资源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在5G场景下,随时有不定的用户设备接入基站。由于信道可能是频率选择衰落的信道,一直被调度在某个频率深衰位置上的用户设备,就可能在较长的时间段内同基站端无法建立联系,从而导致通信故障。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定期调整单个用户所被调度的频率位置,以期望在统计意义上使得单个用户跳出长久处于深衰状态信道的不良情况。这种调整用户设备同基站端通信频率位置的方法,称为跳频。跳频不仅仅可以有效地改进对于长期处于深衰的用户设备的信道,即使对于已经处于良好信道条件下的用户设备,跳频也可以通过增加其频域分集性而提高其通信性能。
此外,由于频域资源的有限性,这势必导致相同的频率资源块被调配给了多个用户设备的信号共享使用,即多个用户设备的信号在同一频域资源块上发生了碰撞。尽管调度在同一频率资源块上的多个用户设备的信号可以通过码分技术或功分技术进行解调,但由于用户设备的信号的信噪比不同,用户设备合并传输的碰撞关系的不同,仍然对解调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相同信噪比的用户设备信号在同一资源块上传输,解调效果就比较差。而信噪比相差较大的用户设备信号在同一资源块上传输,就可以通过SIC(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连续干扰消除)等技术方法更有效的解出。
鉴于这样的问题,跳频可以定期调整所有接入用户设备所被调度的频域资源达到定期调整用户设备信号的碰撞关系的目的,从而使得基站端的接收机有机会基于更合适的用户设备的组合碰撞关系进行有效的信号解调。
如何对多用户设备进行有效的调配,使得用户设备的信号传输不仅可以实现在频域资源上的遍历性调度,而且可以实现相互之间碰撞关系的遍历性,现有技术中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输资源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多用户设备无法进行有效的调配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传输资源确定方法,包括:用户设备获知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跳转规则;所述跳转规则中,当前跳转后使用的传输资源与以下至少二种相关联: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对应的频域信息、最近一次传输的时域信息、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区分使用相同频域资源进行信息传输的多个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跳转规则,间隔预设时间进行相应的传输资源跳转。
可选的,所述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对应的频域信息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资源单元序号;所述最近一次传输的时域信息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时的子帧序号或者资源跳转次数;所述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标识信息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序列编码信息或者功率强度信息。
可选的,所述序列编码信息包括导频序列信息或扩展序列信息。
可选的,所述跳转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函数跳转规则、正交拉丁方阵跳转规则、拉丁方阵跳转规则。
可选的,所述函数跳转规则包括:
yk,r=F(yk,r-1,xk,r-1,r)
xk,r=G(yk,r-1,xk,r-1,r)
其中,k为用户设备UE的序号,r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yk,r为用户设备UEk第r次跳转到的频域资源的序号;xk,r为所述UEk第r次跳转到的标识信息的序号;yk,0表示所述UEk初始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序号,xk,0为所述UEk初始使用的标识信息的序号。
可选的,所述F(yk,r-1,xk,r-1,r)为取模函数,所述G(yk,r-1,xk,r-1,r)为取模函数或者常数。
可选的,
xk,r=mod(xk,r-1+Δxk,r,M)或xk,r=xk,r-1
yk,r=mod(yk,r-1+Δyk,r,N)
其中,操作符mod为取余操作;xk,r等于xk,r-1+Δxk,r对M取模或与xk,r-1相等;yk,r等于yk,r-1+Δyk,r对N取模;Δxk,r为xk,r-1到xk,r的移动步长;Δyk,r为yk,r-1到yk,r的移动步长;N是资源单元的数目,M是每个资源单元所能承载的用户设备的最大数目。
可选的,
xk,r=xk,r-1
yk,r=mod(yk,r-1+xk,r+r-1+Δyinit,N)
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可选的,
xk,r=mod(xk,r-1+yk,r-1+Δxinit,M)
yk,r=mod(yk,r-1+xk,r+r-1+Δyinit,N)
Δxinit和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可选的,
yk,r=mod(yk,r-1+xk,r+r-1+Δyinit,N)
Δxinit和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可选的,
其中,w=mod(r,N);
Δxinit和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可选的,
xk,r=mod(xk,r-1+yk,r-1+Δxinit,M)
yk,r=mod(yk,r-1+Δy(xk,r)+Δyinit,N)
其中,Δy为数列[0,1,…,M-1]的随机重排序列形成的序列,Δy(xk,r)为序列Δy的第xk,r个元素;
Δxinit和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可选的,所述正交拉丁方阵跳转规则包括:在一个L阶正交拉丁方阵G中,处于第k个资源单元RU、标识信息参数取值为l的UE在跳转后被调配到第m个资源单元RU,并且将标识信息参数取值设置为n,其中,(m,n)是L阶正交拉丁方阵G的第k行第l列的元素,1≤k,l,m,n≤L。
可选的,所述拉丁方阵跳转规则包括:所述各用户设备UE具有各自专用的跳频图样,其中存在至少一组用户设备的N个跳频图样相互叠加形成一个N阶拉丁方阵。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还提供一种传输资源确定装置,包括:获知单元,用于使所述用户设备获知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跳转规则;所述跳转规则中当前跳转后使用的传输资源与以下至少二种相关联: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对应的频域信息、最近一次传输的时域信息、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区分使用相同频域资源进行信息传输的多个用户设备;跳转单元,用于使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跳转规则,间隔预设时间进行相应的传输资源跳转。
可选的,所述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对应的频域信息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资源单元序号;所述最近一次传输的时域信息时域信息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时的子帧序号或者资源跳转次数;所述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标识信息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序列编码信息或者功率强度信息。
可选的,所述序列编码信息包括导频序列信息和/或扩展序列信息。
可选的,所述跳转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函数跳转规则、正交拉丁方阵跳转规则、拉丁方阵跳转规则。
可选的,所述函数跳转规则包括:
yk,r=F(yk,r-1,xk,r-1,r)
xk,r=G(yk,r-1,xk,r-1,r)
其中,k为用户设备UE的序号,r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yk,r为用户设备UEk第r次跳转到的频域资源的序号;xk,r为所述UEk第r次跳转到的标识信息的序号;yk,0表示所述UEk初始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序号,xk,0为所述UEk初始使用的标识信息的序号。
可选的,所述F(yk,r-1,xk,r-1,r)为取模函数,所述G(yk,r-1,xk,r-1,r)为取模函数或者常数。
可选的,
xk,r=mod(xk,r-1+Δxk,r,M)或xk,r=xk,r-1
yk,r=mod(yk,r-1+Δyk,r,N)
其中,操作符mod为取余操作;xk,r等于xk,r-1+Δxk,r对M取模或与xk,r-1相等;yk,r等于yk,r-1+Δyk,r对N取模;Δxk,r为xk,r-1到xk,r的移动步长;Δyk,r为yk,r-1到yk,r的移动步长;N是资源单元的数目,M是每个资源单元所能承载的用户设备的最大数目。
可选的,
xk,r=xk,r-1
yk,r=mod(yk,r-1+xk,r+r-1+Δyinit,N)
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可选的,
xk,r=mod(xk,r-1+yk,r-1+Δxinit,M)
yk,r=mod(yk,r-1+xk,r+r-1+Δyinit,N);
Δxinit和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可选的,
yk,r=mod(yk,r-1+xk,r+r-1+Δyinit,N)
可选的,
其中,w=mod(r,N);
Δxinit和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可选的,
xk,r=mod(xk,r-1+yk,r-1+Δxinit,M)
yk,r=mod(yk,r-1+Δy(xk,r)+Δyinit,N)
其中,Δy为数列[0,1,…,M-1]的随机重排序列形成的序列,Δy(xk,r)为序列Δy的第xk,r个元素;Δxinit和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可选的,所述正交拉丁方阵跳转规则包括:在一个L阶正交拉丁方阵G中,处于第k个资源单元RU、标识信息参数取值为l的UE在跳转后被调配到第m个资源单元RU,并且将标识信息参数取值设置为n,其中,(m,n)是L阶正交拉丁方阵G的第k行第l列的元素,1≤k,l,m,n≤L。
可选的,所述拉丁方阵跳转规则包括:所述各用户设备UE具有各自专用的跳频图样,其中存在至少一组用户设备的N个跳频图样相互叠加形成一个N阶拉丁方阵。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进行数据处理的处理器、用于数据存储的存储器和用于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数据收发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传输资源确定方法的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执行的步骤包括:获取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跳转规则;所述跳转规则中当前跳转后使用的传输资源与以下至少二种相关联: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对应的频域信息、最近一次传输的时域信息、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区分使用相同频域资源进行信息传输的多个用户设备;根据所述跳转规则,间隔预设时间进行相应的传输资源跳转。
可选的,所述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对应的频域信息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资源单元序号;所述最近一次传输的时域信息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时的子帧序号或者资源跳转次数;所述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标识信息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序列编码信息或者功率强度信息。
可选的,所述序列编码信息包括导频序列信息和/或扩展序列信息。
可选的,所述跳转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函数跳转规则、正交拉丁方阵跳转规则、拉丁方阵跳转规则。
可选的,所述函数跳转规则包括:
yk,r=F(yk,r-1,xk,r-1,r)
xk,=G(yk,r-1,xk,r-1,r)
其中,k为用户设备UE的序号,r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yk,r为用户设备UEk第r次跳转到的频域资源的序号;xk,r为所述UEk第r次跳转到的标识信息的序号;yk,0表示所述UEk初始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序号,xk,0为所述UEk初始使用的标识信息的序号。
可选的,所述F(yk,r-1,xk,r-1,r)为取模函数,所述G(yk,r-1,xk,r-1,r)为取模函数或者常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资源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每个用户设备跳转到哪个传输资源就只与跳转前所使用的频域资源、时域资源或者标识资源相关,从而有效减小了多用户设备进行资源跳转时的碰撞几率,并更容易地将信噪比相差较大的用户设备信号放在在同一资源块上传输,通过定期调整所有接入用户设备所被调度的频域资源达到定期调整用户设备信号的碰撞关系的目的,从而使得基站端的接收机有机会基于更合适的用户设备的组合碰撞关系进行有效的信号解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资源确定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跳频图样的一种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跳频图样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跳频图样的又一种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资源确定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资源确定方法,包括:
S11,用户设备获知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跳转规则;所述跳转规则中当前跳转后使用的传输资源与以下至少二种相关联: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对应的频域信息、最近一次传输的时域信息、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区分使用相同频域资源进行信息传输的多个用户设备;
S12,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跳转规则,间隔预设时间进行相应的传输资源跳转。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资源确定方法,每个用户设备跳转到哪个传输资源就只与跳转前所使用的频域资源、时域资源或者标识资源相关,从而有效减小了多用户设备进行资源跳转时的碰撞几率,并更容易地将信噪比相差较大的用户设备信号放在在同一资源块上传输,通过定期调整所有接入用户设备所被调度的频域资源达到定期调整用户设备信号的碰撞关系的目的,从而使得基站端的接收机有机会基于更合适的用户设备的组合碰撞关系进行有效的信号解调。
具体的,各用户设备可以与其对应的基站约定传输资源的跳转规则,在用户设备和基站双方获知了相应的跳转规则后,用户设备即可按照相应的规则进行传输资源跳转。
可选的,所述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对应的频域信息可以包括前次传输所使用的资源单元RU序号;所述最近一次传输的时域信息可以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时的传输所使用的子帧序号或者资源跳转次数;所述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序列编码信息或者功率强度信息。其中,所述序列编码信息可以包括导频序列信息和/或扩展序列信息。
可选的,跳转规则可以包括一种或几种:函数跳转规则、正交拉丁方阵跳转规则、拉丁方阵跳转规则。
假设通信系统中存在有N个RU,RU0,RU1,…,RUN-1可被调度。有M个UE被调度在N个RU上。所有被调度上的UE0,UE1,…,UEM-1会在每延续时间Δt后跳频一次。
对于任一的UEk,RU的序号yk,r是第r次跳频前的yk,r-1、xk,r-1和r所决定的,其函数跳转规则可以表达为:
yk,r=F(yk,r-1,xk,r-1,r) 公式1
对于任一的UEk,参数xk,r可以是一个由yr-1、xr-1和r所决定的变量,表达为下式:
xk,r=G(yk,r-1,xk,r-1,r) 公式2
其中,k为用户设备UE的序号,r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yk,r为用户设备UEk第r次跳转到的频域资源的序号;xk,r为所述UEk第r次跳转到的标识信息的序号;yk,0表示所述UEk初始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序号,xk,0为所述UEk初始使用的标识信息的序号。即,yk,r为任一被调度上的UEk第r次跳转到的频域资源的序号;yk,r-1为所述UEk第r-1次跳转到的频域资源的序号;xk,r为所述UEk第r次跳转到的标识信息的序号;xk,r-1为所述UEk第r-1次跳转到的标识信息的序号。
可选的,函数F和函数G可以有多种形式,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频域资源跳转即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F(yk,r-1,xk,r-1,r)可以为取模函数,G(yk,r-1,xk,r-1,r)可以为取模函数或者常数。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函数G和函数F的具体定义可以如下所示:
xk,r=mod(xk,r-1+Δxk,r,M)或xk,r=xk,r-1
公式3
yk,r=mod(yk,r-1+Δyk,r,N) 公式4
其中,操作符mod为取余操作;xk,r等于xk,r-1+Δxk,r对M取模或与xk,r-1相等;yk,r等于yk,r-1+Δyk,r对N取模;Δxk,r为xk,r-1到xk,r的移动步长;Δyk,r为yk,r-1到yk,r的移动步长;N是资源单元的数目,M是每个资源单元所能承载的用户设备的最大数目。例如可以设置成:
Δyk,r=xk,r-1+r-1+Δyinit 公式5
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可选的,不同函数可以形成的不同的资源确定方法,以下分别说明。
函数一:
本实施例中,函数G和函数F可以如下式所示:
xk,r=xk,r-1 公式6
yk,r=mod(yk,r-1+xk,r+r-1+Δyinit,N) 公式7
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函数二:
xk,r=mod(xk,r-1+yk,r-1+Δxinit,M) 公式8
yk,r=mod(yk,r-1+xk,r+r-1+Δyinit,N) 公式9
Δxinit和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函数三:
Δxinit和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函数四:
其中,w=mod(r,N)。 公式14
Δxinit和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函数五:
xk,r=mod(xk,r-1+yk,r-1+Δxinit,M) 公式15
yk,r=mod(yk,r-1+Δy(xk,r)+Δyinit,N) 公式16
其中,Δy为数列[0,1,…,M-1]的随机重排序列形成的序列,Δy(xk,r)为序列Δy的第xk,r个元素。Δxinit和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在整个跳转过程中保持不变。
采用上述技术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资源确定方法可以对多用户设备进行有效的调配,使得用户设备的信号传输不仅可以实现在频域资源上的遍历性调度,而且可以实现相互之间碰撞关系的遍历性。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不同的函数形成的传输资源确定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优选实例一
表1.1是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UE的初始的资源共享情况。RU0上可以承载UE0,UE1,UE2,UE3。RU1上可以承载UE4,UE5,UE6,UE7。RU2上可以承载UE8,UE9,UE10,UE11。RU3上可以承载UE12,UE13,UE14,UE15。如表1.1所示,处于不同RU上,但处于同一列的UE,如UE0,UE4,UE8,UE12所使用的标识信息参数X的取值是相同的。所述的UE中一些是可以实际不存在的。如果某些UE实际不存在,并不会影响其他实际存在的UE的跳转操作。
表1.1 跳频前的初始资源配置(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1 | 2 | 3 |
RU1 | 4 | 5 | 6 | 7 |
RU2 | 8 | 9 | 10 | 11 |
RU3 | 12 | 13 | 14 | 15 |
这里,RU的数目N=4,每个RU承载的UE最大数目M=4,根据式1.1和式1.2所示的准则,各个UE基于表1.1所示的初始资源共享情况计算第1次到第8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如表1.2到表1.9。基于该准则下,每个UE所使用的X参数并不改变。
xk,r=xk,r-1 式1.1
表1.2 第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8 | 5 | 2 | 15 |
RU1 | 12 | 9 | 6 | 3 |
RU2 | 0 | 13 | 10 | 7 |
RU3 | 4 | 1 | 14 | 11 |
表1.3 第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12 | 5 | 14 | 7 |
RU1 | 0 | 9 | 2 | 11 |
RU2 | 4 | 13 | 6 | 15 |
RU3 | 8 | 1 | 10 | 3 |
表1.4 第3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12 | 1 | 6 | 11 |
RU1 | 0 | 5 | 10 | 15 |
RU2 | 4 | 9 | 14 | 3 |
RU3 | 8 | 13 | 2 | 7 |
表1.5 第4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UE)
表1.6 第5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13 | 10 | 7 |
RU1 | 4 | 1 | 14 | 11 |
RU2 | 8 | 5 | 2 | 15 |
RU3 | 12 | 9 | 6 | 3 |
表1.7 第6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4 | 13 | 6 | 15 |
RU1 | 8 | 1 | 10 | 3 |
RU2 | 12 | 5 | 14 | 7 |
RU3 | 0 | 9 | 2 | 11 |
表1.8 第7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4 | 9 | 14 | 3 |
RU1 | 8 | 13 | 2 | 7 |
RU2 | 12 | 1 | 6 | 11 |
RU3 | 0 | 5 | 10 | 15 |
表1.9 第8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1 | 2 | 3 |
RU1 | 4 | 5 | 6 | 7 |
RU2 | 8 | 9 | 10 | 11 |
RU3 | 12 | 13 | 14 | 15 |
由表1.9和表1.1所示,第8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和跳频前的资源共享情况是完全相同的。这说明,本跳频方法的周期是8。
优选实例二
表2.1是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的初始调度分布。RU0上承载了UE0,UE1。RU1上承载了UE2,UE3。RU2上承载了UE4,UE5。RU3上承载了UE6,UE7。如表2.1所示,处于不同RU上,但处于同一列的UE,如UE0,UE2,UE4,UE6所使用的标识信息参数X的取值是相同的。所述的UE中一些是可以实际不存在的。如果某些UE实际不存在,并不会影响其他实际存在的UE的跳转操作。
表2.1 跳频前的初始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
X0 | X1 | |
RU0 | 0 | 1 |
RU1 | 2 | 3 |
RU2 | 4 | 5 |
RU3 | 6 | 7 |
这里,RU的数目N=4,RU最大承载UE的数目M=2,根据式2.1和式2.2所示的准则,各个UE基于表2.1所示的初始资源共享情况计算第1次到第8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如表2.2到表2.9。基于该准则,每个UE所使用序列的序号并不改变。
xk,r=xk,r-1 式2.1
表2.2 第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
X0 | X1 | |
RU0 | 4 | 3 |
RU1 | 6 | 5 |
RU2 | 0 | 7 |
RU3 | 2 | 1 |
表2.3 第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
X0 | X1 | |
RU0 | 6 | 3 |
RU1 | 0 | 5 |
RU2 | 2 | 7 |
RU3 | 4 | 1 |
表2.4 第3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
X0 | X1 | |
RU0 | 6 | 1 |
RU1 | 0 | 3 |
RU2 | 2 | 5 |
RU3 | 4 | 7 |
表2.5 第4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
X0 | X1 | |
RU0 | 4 | 5 |
RU1 | 6 | 7 |
RU2 | 0 | 1 |
RU3 | 2 | 3 |
表2.6 第5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
X0 | X1 | |
RU0 | 0 | 7 |
RU1 | 2 | 1 |
RU2 | 4 | 3 |
RU3 | 6 | 5 |
表2.7 第6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
X0 | X1 | |
RU0 | 2 | 7 |
RU1 | 4 | 1 |
RU2 | 6 | 3 |
RU3 | 0 | 5 |
表2.8 第7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
X0 | X1 | |
RU0 | 2 | 5 |
RU1 | 4 | 7 |
RU2 | 6 | 1 |
RU3 | 0 | 3 |
表2.9 第8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
X0 | X1 | |
RU0 | 0 | 1 |
RU1 | 2 | 3 |
RU2 | 4 | 5 |
RU3 | 6 | 7 |
优选实例三
表3.1是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5UE的初始调度分布。RU0上承载了UE0,UE1,UE2,UE3,UE4。RU1上承载了UE5,UE6,UE7,UE8,UE9。RU2上承载了UE10,UE11,UE12,UE13,UE14。RU3上承载了UE15,UE16,UE17,UE18,UE19。如表3.1所示,处于不同RU上,但处于同一列的UE,如UE0,UE5,UE10,UE15所使用的标识信息参数X取值是相同的。所述的UE中一些是可以实际不存在的。如果某些UE实际不存在,并不会影响其他实际存在的UE的跳转操作。
表3.1 跳频前的初始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5UE)
X0 | X1 | X2 | X3 | X4 | |
RU0 | 0 | 1 | 2 | 3 | 4 |
RU1 | 5 | 6 | 7 | 8 | 9 |
RU2 | 10 | 11 | 12 | 13 | 14 |
RU3 | 15 | 16 | 17 | 18 | 19 |
这里,RU的数目N=4,每个RU承载UE的最大数目M=5,根据式3.1和式3.2所示的准则,各个UE基于表3.1所示的初始资源共享情况计算第1次跳频到第8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如表3.2到表3.9。基于该准则,每个UE所使用标识信息参数X的取值并不改变。
xk,r=xk,r-1 式3.1
表3.2 第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5UE)
X0 | X1 | X2 | X3 | X4 | |
RU0 | 10 | 6 | 2 | 18 | 14 |
RU1 | 15 | 11 | 7 | 3 | 19 |
RU2 | 0 | 16 | 12 | 8 | 4 |
RU3 | 5 | 1 | 17 | 13 | 9 |
表3.3 第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5UE)
X0 | X1 | X2 | X3 | X4 | |
RU0 | 15 | 6 | 17 | 8 | 19 |
RU1 | 0 | 11 | 2 | 13 | 4 |
RU2 | 5 | 16 | 7 | 18 | 9 |
RU3 | 10 | 1 | 12 | 3 | 14 |
表3.4 第3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5UE)
表3.5 第4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5UE)
X0 | X1 | X2 | X3 | X4 | |
RU0 | 10 | 11 | 12 | 13 | 14 |
RU1 | 15 | 16 | 17 | 18 | 19 |
RU2 | 0 | 1 | 2 | 3 | 4 |
RU3 | 5 | 6 | 7 | 8 | 9 |
表3.6 第5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5UE)
X0 | X1 | X2 | X3 | X4 | |
RU0 | 0 | 16 | 12 | 8 | 4 |
RU1 | 5 | 1 | 17 | 13 | 9 |
RU2 | 10 | 6 | 2 | 18 | 14 |
RU3 | 15 | 11 | 7 | 3 | 19 |
表3.7 第6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5UE)
X0 | X1 | X2 | X3 | X4 | |
RU0 | 5 | 16 | 7 | 18 | 9 |
RU1 | 10 | 1 | 12 | 3 | 14 |
RU2 | 15 | 6 | 17 | 8 | 19 |
RU3 | 0 | 11 | 2 | 13 | 4 |
表3.8 第7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5UE)
X0 | X1 | X2 | X3 | X4 | |
RU0 | 5 | 11 | 17 | 3 | 9 |
RU1 | 10 | 16 | 2 | 8 | 14 |
RU2 | 15 | 1 | 7 | 13 | 19 |
RU3 | 0 | 6 | 12 | 18 | 4 |
表3.9 第8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5UE)
X0 | X1 | X2 | X3 | X4 | |
RU0 | 0 | 1 | 2 | 3 | 4 |
RU1 | 5 | 6 | 7 | 8 | 9 |
RU2 | 10 | 11 | 12 | 13 | 14 |
RU3 | 15 | 16 | 17 | 18 | 19 |
由表3.9可以看出,第8次跳频后的调度和表3.1所示的第1次跳频前的初始资源共享情况是完全相同的。这说明,跳频的调度变化周期仍然是8。
优选实例四
表4.1是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UE的初始调度分布。RU0上承载了UE0,UE1,UE2,UE3。RU1上承载了UE4,UE5,UE6,UE7。RU2上承载了UE8,UE9,UE10,UE11。RU3上承载了UE12,UE13,UE14,UE15。如表4.1所示,处于不同RU上,但处于同一列的UE,如UE0,UE4,UE8,UE12所使用的标识信息参数X的取值是相同的。所述的UE中一些是可以实际不存在的。如果某些UE实际不存在,并不会影响其他实际存在的UE的跳转操作。
表4.1 跳频前的初始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1 | 2 | 3 |
RU1 | 4 | 5 | 6 | 7 |
RU2 | 8 | 9 | 10 | 11 |
RU3 | 12 | 13 | 14 | 15 |
这里,RU的数目N=4,每个RU承载UE的最大数目M=4,根据式4.1和式4.2所示的准则,各个UE基于表4.1所示的初始资源共享情况计算第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再由第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计算第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如此类推,如表4.2到表4.13。基于该准则,每个UE所使用标识信息参数X的取值是可以改变的。
xk,r=mod(xk,r-1+yk,r-1+Δxinit M) 式4.1
表4.2 第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10 | 4 | 2 | 12 |
RU1 | 13 | 11 | 5 | 3 |
RU2 | 0 | 14 | 8 | 6 |
RU3 | 7 | 1 | 15 | 9 |
表4.3 第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3 | 4 | 9 | 14 |
RU1 | 8 | 13 | 2 | 7 |
RU2 | 1 | 6 | 11 | 12 |
RU3 | 10 | 15 | 0 | 5 |
表4.4 第3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3 | 0 | 1 | 2 |
RU1 | 7 | 4 | 5 | 6 |
RU2 | 11 | 8 | 9 | 10 |
RU3 | 15 | 12 | 13 | 14 |
表4.5 第4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12 | 10 | 4 | 2 |
RU1 | 3 | 13 | 11 | 5 |
RU2 | 6 | 0 | 14 | 8 |
RU3 | 9 | 7 | 1 | 15 |
表4.6 第5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14 | 3 | 4 | 9 |
RU1 | 7 | 8 | 13 | 2 |
RU2 | 12 | 1 | 6 | 11 |
RU3 | 5 | 10 | 15 | 0 |
表4.7 第6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2 | 3 | 0 | 1 |
RU1 | 6 | 7 | 4 | 5 |
RU2 | 10 | 11 | 8 | 9 |
RU3 | 14 | 15 | 12 | 13 |
表4.8 第7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2 | 12 | 10 | 4 |
RU1 | 5 | 3 | 13 | 11 |
RU2 | 8 | 6 | 0 | 14 |
RU3 | 15 | 9 | 7 | 1 |
表4.9 第8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表4.10 第9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1 | 2 | 3 | 0 |
RU1 | 5 | 6 | 7 | 4 |
RU2 | 9 | 10 | 11 | 8 |
RU3 | 13 | 14 | 15 | 12 |
表4.11 第10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4 | 2 | 12 | 10 |
RU1 | 11 | 5 | 3 | 13 |
RU2 | 14 | 8 | 6 | 0 |
RU3 | 1 | 15 | 9 | 7 |
表4.12 第1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4 | 9 | 14 | 3 |
RU1 | 13 | 2 | 7 | 8 |
RU2 | 6 | 11 | 12 | 1 |
RU3 | 15 | 0 | 5 | 10 |
表4.13 第1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1 | 2 | 3 |
RU1 | 4 | 5 | 6 | 7 |
RU2 | 8 | 9 | 10 | 11 |
RU3 | 12 | 13 | 14 | 15 |
由表4.1和表4.13可见,第1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和跳频前的资源共享情况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基于当前跳频准则的UE资源共享情况变化周期是12。
优选实例五
表5.1是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UE的初始调度分布。RU0上承载了UE0,UE1,UE2,UE3。RU1上承载了UE4,UE5,UE6,UE7。RU2上承载了UE8,UE9,UE10,UE11。RU3上承载了UE12,UE13,UE14,UE15。如表5.1所示,处于不同RU上,但处于同一列的UE,如UE0,UE4,UE8,UE12所使用的标识信息参数X的取值是相同的。所述的UE中一些是可以实际不存在的。如果某些UE实际不存在,并不会影响其他实际存在的UE的跳转操作。
表5.1 跳频前的初始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1 | 2 | 3 |
RU1 | 4 | 5 | 6 | 7 |
RU2 | 8 | 9 | 10 | 11 |
RU3 | 12 | 13 | 14 | 15 |
这里,RU的数目N=4,每个RU承载UE的最大数目M=4,根据式5.1和式5.2所示的准则,各个UE基于表5.1所示的初始资源共享情况计算第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再由第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计算第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如此类推,一直计算到第1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如表5.2到表5.13。基于该准则,每个UE所使用标识信息参数X的取值是可以改变的。
表5.2 第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8 | 5 | 2 | 15 |
RU1 | 12 | 9 | 6 | 3 |
RU2 | 0 | 13 | 10 | 7 |
RU3 | 4 | 1 | 14 | 11 |
表5.3 第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12 | 5 | 14 | 7 |
RU1 | 0 | 9 | 2 | 11 |
RU2 | 4 | 13 | 6 | 15 |
RU3 | 8 | 1 | 10 | 3 |
表5.4 第3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12 | 1 | 6 | 11 |
RU1 | 0 | 5 | 10 | 15 |
RU2 | 4 | 9 | 14 | 3 |
RU3 | 8 | 13 | 2 | 7 |
表5.5 第4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13 | 3 | 5 | 11 |
RU1 | 12 | 2 | 4 | 10 |
RU2 | 15 | 1 | 7 | 9 |
RU3 | 14 | 0 | 6 | 8 |
表5.6 第5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7 | 12 | 5 | 14 |
RU1 | 0 | 9 | 2 | 11 |
RU2 | 13 | 6 | 15 | 4 |
RU3 | 10 | 3 | 8 | 1 |
表5.7 第6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11 | 12 | 1 | 6 |
RU1 | 15 | 0 | 5 | 10 |
RU2 | 3 | 4 | 9 | 14 |
RU3 | 7 | 8 | 13 | 2 |
表5.8 第7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11 | 13 | 3 | 5 |
RU1 | 10 | 12 | 2 | 4 |
RU2 | 9 | 15 | 1 | 7 |
RU3 | 8 | 14 | 0 | 6 |
表5.9 第8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15 | 10 | 5 |
RU1 | 11 | 6 | 1 | 12 |
RU2 | 2 | 13 | 8 | 7 |
RU3 | 9 | 4 | 3 | 14 |
表5.10 第9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2 | 12 | 10 | 4 |
RU1 | 3 | 13 | 11 | 5 |
RU2 | 0 | 14 | 8 | 6 |
RU3 | 1 | 15 | 9 | 7 |
表5.11 第10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11 | 12 | 1 | 6 |
RU1 | 0 | 5 | 10 | 15 |
RU2 | 9 | 14 | 3 | 4 |
RU3 | 2 | 7 | 8 | 13 |
表5.12 第1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11 | 13 | 3 | 5 |
RU1 | 10 | 12 | 2 | 4 |
RU2 | 9 | 15 | 1 | 7 |
RU3 | 8 | 14 | 0 | 6 |
由表5.12和表5.8可见,第1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和第7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是完全相同的。
表5.13 第1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由表5.13和表5.1可见,到第12次跳频(hop)后,才会出现和初始资源共享情况相同的碰撞组合关系,但UE所处的RU位置还是和初始资源共享情况还是不同。
进一步推演,可以发现基于此跳频准则,直到第48次跳频后,初始资源共享情况才完全重现。
优选实例六
表6.1是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UE的初始调度分布。RU0上承载了UE0,UE1,UE2,UE3。RU1上承载了UE4,UE5,UE6,UE7。RU2上承载了UE8,UE9,UE10,UE11。RU3上承载了UE12,UE13,UE14,UE15。如表6.1所示,处于不同RU上,但处于同一列的UE,如UE0,UE4,UE8,UE12所使用的标识信息参数X的取值是相同的。所述的UE中一些是可以实际不存在的。如果某些UE实际不存在,并不会影响其他实际存在的UE的跳转操作。
表6.1 跳频前的初始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1 | 2 | 3 |
RU1 | 4 | 5 | 6 | 7 |
RU2 | 8 | 9 | 10 | 11 |
RU3 | 12 | 13 | 14 | 15 |
这里,RU的数目N=4,每个RU承载UE的最大数目M=4,根据式6.1、式6.2和式6.3所示的准则,各个UE基于表6.1所示的初始资源共享情况计算第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再由第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计算第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如此类推,一直计算到第1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如表6.2到表6.13。基于该准则,每个UE所使用标识信息参数X的取值是可以改变的。
这里
w=mod(r,N) 式6.3这里,Δxinit=0,Δyinit=0。
表6.2 第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13 | 11 | 5 | 3 |
RU1 | 0 | 14 | 8 | 6 |
RU2 | 7 | 1 | 15 | 9 |
RU3 | 10 | 4 | 2 | 12 |
表6.3 第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7 | 14 | 15 | 6 |
RU1 | 10 | 1 | 2 | 9 |
RU2 | 13 | 4 | 5 | 12 |
RU3 | 0 | 11 | 8 | 3 |
表6.4 第3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10 | 14 | 8 | 9 |
RU1 | 13 | 1 | 15 | 12 |
RU2 | 0 | 4 | 2 | 3 |
RU3 | 7 | 11 | 5 | 6 |
表6.5 第4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10 | 11 | 2 | 12 |
RU1 | 13 | 14 | 5 | 3 |
RU2 | 0 | 1 | 8 | 6 |
RU3 | 7 | 4 | 15 | 9 |
表6.6 第5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4 | 6 | 14 | 12 |
RU1 | 10 | 15 | 0 | 5 |
RU2 | 3 | 11 | 9 | 1 |
RU3 | 8 | 13 | 2 | 7 |
表6.7 第6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3 | 15 | 9 | 5 |
RU1 | 8 | 11 | 2 | 1 |
RU2 | 4 | 13 | 14 | 7 |
RU3 | 10 | 6 | 0 | 12 |
表6.8 第7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8 | 15 | 0 | 1 |
RU1 | 4 | 11 | 9 | 7 |
RU2 | 10 | 13 | 2 | 12 |
RU3 | 3 | 6 | 14 | 5 |
表6.9 第8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8 | 6 | 2 | 7 |
RU1 | 4 | 15 | 14 | 12 |
RU2 | 10 | 11 | 0 | 5 |
RU3 | 3 | 13 | 9 | 1 |
表6.10 第9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13 | 5 | 15 | 7 |
RU1 | 8 | 9 | 10 | 14 |
RU2 | 12 | 6 | 1 | 11 |
RU3 | 0 | 4 | 2 | 3 |
表6.11 第10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12 | 9 | 1 | 14 |
RU1 | 0 | 6 | 2 | 11 |
RU2 | 13 | 4 | 15 | 3 |
RU3 | 8 | 5 | 10 | 7 |
表6.12 第1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表6.13 第1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5 | 2 | 3 |
RU1 | 13 | 9 | 15 | 7 |
RU2 | 8 | 6 | 10 | 14 |
RU3 | 12 | 4 | 1 | 11 |
由表6.1到表6.13,可以看出,碰撞关系没有发生任何的重现。如果我们按照此跳频准则继续推演,直到第168次跳频后才会完全重现初始资源共享情况。
优选实例七
表7.1是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UE的初始调度分布。RU0上承载了UE0,UE1,UE2,UE3。RU1上承载了UE4,UE5,UE6,UE7。RU2上承载了UE8,UE9,UE10,UE11。RU3上承载了UE12,UE13,UE14,UE15。如表7.1所示,处于不同RU上,但处于同一列的UE,如UE0,UE4,UE8,UE12所使用的标识信息参数X的取值是相同的。所述的UE中一些是可以实际不存在的。如果某些UE实际不存在,并不会影响其他实际存在的UE的跳转操作。
表7.1 跳频前的初始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1 | 2 | 3 |
RU1 | 4 | 5 | 6 | 7 |
RU2 | 8 | 9 | 10 | 11 |
RU3 | 12 | 13 | 14 | 15 |
这里,RU的数目N=4,每个RU承载UE的最大数目M=4,根据式7.1、式7.2所示的准则,各个UE基于表7.1所示的初始资源共享情况计算第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再由第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计算第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如此类推,一直计算到第1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如表7.2到表7.13。基于该准则,每个UE所使用标识信息参数X的取值是可以改变的。
xk,r=mod(xk,r-1+yk,r-1+Δxinit M) 式7.1
yk,r=mod(yk,r-1+Δy(xk,r)+Δyinit N) 式7.2
Δy为数列[0,1,…,M-1]的随机重排序列形成的序列。Δy(xk,r)为序列Δy的第xk,r个元素。Δxinit=0,Δyinit=0。
表7.2 第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4 | 15 | 9 |
RU1 | 7 | 11 | 2 | 12 |
RU2 | 10 | 14 | 5 | 3 |
RU3 | 13 | 1 | 8 | 6 |
表7.3 第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1 | 4 | 10 | 2 |
RU1 | 0 | 7 | 6 | 14 |
RU2 | 12 | 3 | 15 | 13 |
RU3 | 5 | 8 | 11 | 9 |
表7.4 第3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15 | 4 | 7 | 5 |
RU1 | 8 | 0 | 12 | 2 |
RU2 | 1 | 13 | 9 | 6 |
RU3 | 14 | 11 | 10 | 3 |
表7.5 第4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11 | 6 | 7 | 12 |
RU1 | 15 | 10 | 0 | 13 |
RU2 | 2 | 4 | 1 | 14 |
RU3 | 9 | 8 | 3 | 5 |
表7.6 第5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13 | 6 | 2 | 9 |
RU1 | 1 | 15 | 5 | 12 |
RU2 | 8 | 14 | 7 | 0 |
RU3 | 11 | 3 | 10 | 4 |
表7.7 第6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7 | 6 | 15 | 11 |
RU1 | 3 | 1 | 8 | 9 |
RU2 | 13 | 0 | 4 | 5 |
RU3 | 12 | 10 | 2 | 14 |
表7.8 第7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7 | 3 | 13 | 12 |
RU1 | 9 | 5 | 14 | 11 |
RU2 | 4 | 2 | 15 | 8 |
RU3 | 10 | 6 | 1 | 0 |
表7.9 第8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6 | 8 | 13 | 14 |
RU1 | 7 | 1 | 5 | 2 |
RU2 | 11 | 3 | 4 | 10 |
RU3 | 15 | 9 | 0 | 12 |
表7.10 第9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9 | 10 | 1 | 14 |
RU1 | 6 | 0 | 11 | 5 |
RU2 | 2 | 8 | 12 | 3 |
RU3 | 4 | 7 | 13 | 15 |
表7.11 第10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5 | 10 | 2 | 4 |
RU1 | 12 | 6 | 15 | 14 |
RU2 | 7 | 3 | 1 | 11 |
RU3 | 9 | 13 | 0 | 8 |
表7.12 第1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表7.13 第1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13 | 5 | 9 |
RU1 | 1 | 15 | 3 | 7 |
RU2 | 4 | 2 | 6 | 11 |
RU3 | 8 | 10 | 12 | 14 |
由表7.1到表7.13,可以看出,碰撞关系没有发生任何的重现。如果我们按照此跳频准则继续推演,可以发现到第200次跳频时,仍然没有出现和跳频前初始资源共享情况完全相同的情况。
优选实例八
表8.1是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的初始调度分布。RU0上承载了UE0,UE1。RU1上承载了UE2,UE3。RU2上承载了UE4,UE5。RU3上承载了UE6,UE7。如表8.1所示,处于不同RU上,但处于同一列的UE,如UE0,UE2,UE4,UE6所使用的参数X的取值是相同的。所述的UE中一些是可以实际不存在的。如果某些UE实际不存在,并不会影响其他实际存在的UE的跳转操作。
表8.1 跳频前的初始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
X0 | X1 | |
RU0 | 0 | 1 |
RU1 | 2 | 3 |
RU2 | 4 | 5 |
RU3 | 6 | 7 |
这里,RU的数目N=4,每个RU承载UE的最大数目M=8,根据式8.1、式8.2所示的准则,各个UE基于表8.1所示的初始资源共享情况计算第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再由第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计算第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如此类推,一直计算到第1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如表8.2到表8.13。基于该准则,每个UE所使用标识信息参数X的取值是可以改变的。
xk,r=mod(xk,r-1+yk,r-1+Δxinit M) 式8.1
yk,r=mod(yk,r-1+Δy(xk,r)+Δyinit N) 式8.2
Δy为数列[0,1,…,M-1]的随机重排序列形成的序列。Δy(xk,r)为序列Δy的第xk,r个元素。Δxinit=0,Δyinit=0。
表8.2 第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
X0 | X1 | |
RU0 | 0 | 5 |
RU1 | 3 | 6 |
RU2 | 4 | 1 |
RU3 | 7 | 2 |
表8.3 第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
X0 | X1 | |
RU0 | 0 | 7 |
RU1 | 6 | 5 |
RU2 | 4 | 3 |
RU3 | 2 | 1 |
表8.4 第3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
X0 | X1 | |
RU0 | 5 | 2 |
RU1 | 4 | 7 |
RU2 | 1 | 6 |
RU3 | 0 | 3 |
表8.5 第4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
X0 | X1 | |
RU0 | 5 | 0 |
RU1 | 7 | 2 |
RU2 | 1 | 4 |
RU3 | 3 | 6 |
表8.6 第5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
X0 | X1 | |
RU0 | 6 | 7 |
RU1 | 5 | 4 |
RU2 | 2 | 3 |
RU3 | 1 | 0 |
表8.7 第6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
X0 | X1 | |
RU0 | 4 | 1 |
RU1 | 2 | 7 |
RU2 | 0 | 5 |
RU3 | 6 | 3 |
表8.8 第7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
X0 | X1 | |
RU0 | 0 | 2 |
RU1 | 3 | 5 |
RU2 | 4 | 6 |
RU3 | 7 | 1 |
表8.9 第8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
X0 | X1 | |
RU0 | 1 | 6 |
RU1 | 0 | 7 |
RU2 | 5 | 2 |
RU3 | 4 | 3 |
表8.10 第9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
X0 | X1 | |
RU0 | 1 | 0 |
RU1 | 7 | 2 |
RU2 | 5 | 4 |
RU3 | 3 | 6 |
表8.11 第10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
X0 | X1 | |
RU0 | 1 | 7 |
RU1 | 2 | 4 |
RU2 | 5 | 3 |
RU3 | 6 | 0 |
表8.12 第1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
表8.13 第1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
X0 | X1 | |
RU0 | 4 | 5 |
RU1 | 7 | 2 |
RU2 | 0 | 1 |
RU3 | 3 | 6 |
由表8.1到表8.13,可以看出,跳频到第12次,还没有出现与跳频前初始资源共享情况完全相同的资源共享情况。根据此跳频准则,继续推演,直到第43次跳频后才会出现和第25次跳频后完全相同的资源共享情况。
上述实施例对函数跳转规则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跳转规则还可以由正交拉丁方阵或者拉丁方阵描述。
可选的,正交拉丁方阵跳转规则可包括:在一个L阶正交拉丁方阵G中,处于第k个资源单元RU、标识信息参数取值为l的UE在跳转后被调配到第m个资源单元RU,并且将标识信息参数取值设置为n,其中,(m,n)是L阶正交拉丁方阵G的第k行第l列的元素,1≤k,l,m,n≤L。
优选实例九
表9.1是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UE的初始调度分布。RU0上承载了UE0,UE1,UE2,UE3。RU1上承载了UE4,UE5,UE6,UE7。RU2上承载了UE8,UE9,UE10,UE11。RU3上承载了UE12,UE13,UE14,UE15。如表9.1所示,处于不同RU上,但处于同一列的UE,如UE0,UE4,UE8,UE12所使用的标识信息参数X的取值是相同的。所述的UE中一些是可以实际不存在的。如果某些UE实际不存在,并不会影响其他实际存在的UE的跳转操作。
表9.1 跳频前的初始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这里,RU的数目N=4,每个RU承载UE的最大数目M=4,根据表9.2所示的正交拉丁方进行跳频。
表9.2 四阶正交拉丁方
(0,0) | (1,1) | (2,2) | (3,3) |
(3,1) | (2,0) | (1,3) | (0,2) |
(2,3) | (3,2) | (0,1) | (1,0) |
(1,2) | (0,3) | (3,0) | (2,1) |
根据表9.2中任一第k1行第l1列的元素(m1,n1),将当前处于第k1个RU、X参数取值为l1的UE跳到第m1个RU、X参数取值为n1的位置。第二次跳频时,再根据表3中第m1行第n1列的元素(k2,l2),将处于第m1个RU、X参数取值为n1的UE跳到第k2个RU、X参数取值为l2的位置。第三次跳频时,再根据表3中第k2行第l2列的元素(m2,n2),将处于第k2个RU、X参数取值为l2的UE跳到第m2个RU、X参数取值为n2的位置。如此类推,实现基于表9.2所示的正交拉丁方的跳频。
根据上述跳频准则,得到以下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
表9.3 第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10 | 7 | 13 |
RU1 | 11 | 1 | 12 | 6 |
RU2 | 5 | 15 | 2 | 8 |
RU3 | 14 | 4 | 9 | 3 |
表9.4 第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I | X2 | X3 | |
RUO | 0 | 2 | 6 | 4 |
RUI | 8 | 10 | 14 | 12 |
RU2 | 1 | 3 | 7 | 5 |
RU3 | 9 | 11 | 15 | 13 |
表9.5 第3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表9.6 第4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6 | 14 | 8 |
RU1 | 1 | 7 | 15 | 9 |
RU2 | 2 | 4 | 12 | 10 |
RU3 | 3 | 5 | 13 | 11 |
表9.7 第5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12 | 9 | 5 |
RU1 | 10 | 6 | 3 | 15 |
RU2 | 7 | 11 | 14 | 2 |
RU3 | 13 | 1 | 4 | 8 |
表9.8 第6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14 | 15 | 1 |
RU1 | 2 | 12 | 13 | 3 |
RU2 | 6 | 8 | 9 | 7 |
RU3 | 4 | 10 | 11 | 5 |
表9.9 第7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9 | 3 | 10 |
RU1 | 7 | 14 | 4 | 13 |
RU2 | 12 | 5 | 15 | 6 |
RU3 | 11 | 2 | 8 | 1 |
表9.10 第8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15 | 13 | 2 |
RU1 | 6 | 9 | 11 | 4 |
RU2 | 14 | 1 | 3 | 12 |
RU3 | 8 | 7 | 5 | 10 |
表9.11 第9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3 | 4 | 7 |
RU1 | 12 | 15 | 8 | 11 |
RU2 | 9 | 10 | 13 | 14 |
RU3 | 5 | 6 | 1 | 2 |
表9.12 第10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13 | 11 | 6 |
RU1 | 14 | 3 | 5 | 8 |
RU2 | 15 | 2 | 4 | 9 |
RU3 | 1 | 12 | 10 | 7 |
表9.13 第1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4 | 8 | 12 |
RU1 | 9 | 13 | 1 | 5 |
RU2 | 3 | 7 | 11 | 15 |
RU3 | 10 | 14 | 2 | 6 |
表9.14 第1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11 | 5 | 14 |
RU1 | 15 | 4 | 10 | 1 |
RU2 | 13 | 6 | 8 | 3 |
RU3 | 2 | 9 | 7 | 12 |
表9.15 第13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8 | 1 | 9 |
RU1 | 3 | 11 | 2 | 10 |
RU2 | 4 | 12 | 5 | 13 |
RU3 | 7 | 15 | 6 | 14 |
表9.16 第14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5 | 10 | 15 |
RU1 | 13 | 8 | 7 | 2 |
RU2 | 11 | 14 | 1 | 4 |
RU3 | 6 | 3 | 12 | 9 |
表9.17 第15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0 | 1 | 2 | 3 |
RU1 | 4 | 5 | 6 | 7 |
RU2 | 8 | 9 | 10 | 11 |
RU3 | 12 | 13 | 14 | 15 |
由表9.1和表9.17可见,跳频到第15次后的资源共享情况重现了调度前的初始状态。所以,基于本跳频准则,跳频的资源共享情况变化周期是15。
优选实例十
表10.1是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的初始调度分布。RU0上承载了UE0,UE1。RU1上承载了UE2,UE3。RU2上承载了UE4,UE5。RU3上承载了UE6,UE7。如表10.1所示,处于不同RU上,但处于同一列的UE,如UE0,UE2,UE4,UE6所使用的标识信息参数X的取值是相同的。所述的UE中一些是可以实际不存在的。如果某些UE实际不存在,并不会影响其他实际存在的UE的跳转操作。
表10.1 跳频前的初始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X0 | X1 | |
RU0 | 0 | 1 |
RU1 | 2 | 3 |
RU2 | 4 | 5 |
RU3 | 6 | 7 |
这里,RU的数目N=4,每个RU承载UE的最大数目M=2,根据表10.2所示的正交拉丁方进行跳频。
表10.2 跳频图样
(1,1) | (2,2) |
(2,0) | (1,3) |
(3,2) | (0,1) |
(0,3) | (3,0) |
表10.2是从表9.1所示表格所示的正交拉丁方图样中抽取的第2列和第3列形成的跳频图样。基于表10.2得到第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如表10.3所示。
表10.3第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承载2个UE)
X0 | X1 | X2 | X3 | |
RU0 | 5 | 6 | ||
RU1 | 0 | 3 | ||
RU2 | 2 | 1 | ||
RU3 | 7 | 4 |
可选的,由于每个资源单元中仅承载2个UE,在执行跳频操作时,既可以将没有被UE占据的资源看做一个特殊的资源,与其他被占据的资源单元按照相同的规则进行跳频,也可以对表10.3进行整理,只要能区分出这两个UE即可。整理后的表10.3可以如表10.4所示。
表10.4 第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承载2个UE)
X0 | X1 | |
RU0 | 5 | 6 |
RU1 | 0 | 3 |
RU2 | 2 | 1 |
RU3 | 7 | 4 |
按照上述做法,依次得到后面的资源共享情况:
表10.5 第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承载2个UE)
X0 | X1 | |
RU0 | 1 | 7 |
RU1 | 5 | 3 |
RU2 | 0 | 6 |
RU3 | 4 | 2 |
表10.6 第3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承载2个UE)
X0 | X1 | |
RU0 | 6 | 4 |
RU1 | 1 | 3 |
RU2 | 5 | 7 |
RU3 | 2 | 0 |
表10.7 第4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承载2个UE)
X0 | X1 | |
RU0 | 7 | 2 |
RU1 | 6 | 3 |
RU2 | 1 | 4 |
RU3 | 0 | 5 |
表10.8 第5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承载2个UE)
X0 | X1 | |
RU0 | 4 | 0 |
RU1 | 7 | 3 |
RU2 | 6 | 2 |
RU3 | 5 | 1 |
表10.9 第6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承载2个UE)
X0 | XI | |
RUO | 2 | 5 |
RUI | 4 | 3 |
RU2 | 7 | 0 |
RU3 | 1 | 6 |
表10.10 第7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承载2个UE)
X0 | X1 | |
RU0 | 0 | 1 |
RU1 | 2 | 3 |
RU2 | 4 | 5 |
RU3 | 6 | 7 |
由表10.10和表10.1所示,第7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和跳频前的初始状态是相同的。在此跳频周期内,UE的碰撞关系没有发生重复。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拉丁方阵跳转规则包括:
所述各用户设备UE具有各自专用的跳频图样,其中存在至少一组用户设备的N个跳频图样相互叠加形成一个N阶拉丁方阵。
优选实例十一
表11.1是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UE的初始调度分布。RU0上承载了UE0,UE1,UE2,UE3。RU1上承载了UE4,UE5,UE6,UE7。RU2上承载了UE8,UE9,UE10,UE11。RU3上承载了UE12,UE13,UE14,UE15。则4个RU最多可承载16个UE。所述的UE中一些是可以实际不存在的。如果某些UE实际不存在,并不会影响其他实际存在的UE的跳转操作。
表11.1 跳频前的初始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给这16个UE分别分配一个资源共享情况变化周期为4的跳频方案。各个用户根据各自的跳频图样,进行跳频。16个用户的跳频图样如图3所示。
基于图3所示的跳频图样,推理得到依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可如表11.2至表11.5所示。
表11.2 第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RU0 | 4 | 13 | 10 | 3 |
RU1 | 0 | 9 | 14 | 7 |
RU2 | 12 | 5 | 2 | 11 |
RU3 | 8 | 1 | 6 | 15 |
表11.3 第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RU0 | 8 | 5 | 14 | 3 |
RU1 | 12 | 1 | 10 | 7 |
RU2 | 0 | 13 | 6 | 11 |
RU3 | 4 | 9 | 2 | 15 |
表11.4 第3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RU0 | 12 | 9 | 6 | 3 |
RU1 | 8 | 13 | 2 | 7 |
RU2 | 4 | 1 | 14 | 11 |
RU3 | 0 | 5 | 10 | 15 |
表11.5 第4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RU0 | 0 | 1 | 2 | 3 |
RU1 | 4 | 5 | 6 | 7 |
RU2 | 8 | 9 | 10 | 11 |
RU3 | 12 | 13 | 14 | 15 |
根据表11.1到表11.5,基于此准则的跳频状态周期为4,即每4次跳频后,跳频状态会重复。基于此准则,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在跳频周期为4的情况下碰撞关系的随机化。
优选实例十二
表12.1是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2UE的初始调度分布。RU0上承载了UE0,UE1。RU1上承载了UE2,UE3。RU2上承载了UE4,UE5。RU3上承载了UE6,UE7。如表12.1所示。所述的UE中一些是可以实际不存在的。如果某些UE实际不存在,并不会影响其他实际存在的UE的跳转操作。
表12.1 跳频前的初始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承载2个UE)
RU0 | 0 | 1 |
RU1 | 2 | 3 |
RU2 | 4 | 5 |
RU3 | 6 | 7 |
这里,RU的数目N=4,每个RU承载UE的最大数目M=2。各个用户根据各自的跳频图样,进行跳频。其中,各用户的跳频图样可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图4为从图3的16个用户跳频图样中抽出的两列图样组成当前所需要的跳频图样。基于图4所示的跳频图样,推理得到依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可以如表12.2至表12.5所示。
表122 第1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RU0 | 2 | 5 |
RU1 | 0 | 7 |
RU2 | 6 | 1 |
RU3 | 4 | 3 |
表12.3 第2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RU0 | 4 | 7 |
RU1 | 6 | 5 |
RU2 | 0 | 3 |
RU3 | 2 | 1 |
表12.4 第3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RU0 | 6 | 3 |
RU1 | 4 | 1 |
RU2 | 2 | 7 |
RU3 | 0 | 5 |
表12.5 第4次跳频后的资源共享情况(4RU/每个RU上最多承载4个UE)
RU0 | 0 | 1 |
RU1 | 2 | 3 |
RU2 | 4 | 5 |
RU3 | 6 | 7 |
根据表12.1到表12.5,基于此准则的跳频状态周期为4,即每4次跳频后,跳频状态会重复。基于此准则,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在跳频周期为4的情况下碰撞关系的随机化。
相应的,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传输资源确定装置,包括:
获知单元51,用于使所述用户设备获知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跳转规则;所述跳转规则中当前跳转后使用的传输资源与以下至少二种相关联: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对应的频域信息、最近一次传输的时域信息、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区分使用相同频域资源进行信息传输的多个用户设备;
跳转单元52,用于使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跳转规则,间隔预设时间进行相应的传输资源跳转。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资源确定装置,每个用户设备跳转到哪个传输资源就只与跳转前所使用的频域资源、时域资源或者标识资源相关,从而有效减小了多用户设备进行资源跳转时的碰撞几率,并更容易地将信噪比相差较大的用户设备信号放在在同一资源块上传输,通过定期调整所有接入用户设备所被调度的频域资源达到定期调整用户设备信号的碰撞关系的目的,从而使得基站端的接收机有机会基于更合适的用户设备的组合碰撞关系进行有效的信号解调。
具体的,各用户设备可以与其对应的基站约定传输资源的跳转规则,在用户设备和基站双方获知了相应的跳转规则后,用户设备即可按照相应的规则进行传输资源跳转。
可选的,所述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对应的频域信息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资源单元序号;所述最近一次传输的时域信息时域信息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时的子帧序号或者资源跳转次数;所述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标识信息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序列编码信息或者功率强度信息。其中,所述序列编码信息包括导频序列信息和/或扩展序列信息。。
可选的,跳转规则可以包括一种或几种:函数跳转规则、正交拉丁方阵跳转规则、拉丁方阵跳转规则。
假设通信系统中存在有N个RU,RU0,RU1,…,RUN-1可被调度。有M个UE被调度在N个RU上。所有被调度上的UE0,UE1,…,UEM-1会在每延续时间Δt后跳频一次。
可选的,所述函数跳转规则包括:
yk,r=F(yk,r-1,xk,r-1,r) 公式1
xk,r=G(yk,r-1,xk,r-1,r) 公式2
其中,k为用户设备UE的序号,r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yk,r为用户设备UEk第r次跳转到的频域资源的序号;xk,r为所述UEk第r次跳转到的标识信息的序号;yk,0表示所述UEk初始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序号,xk,0为所述UEk初始使用的标识信息的序号。
可选的,所述F(yk,r-1,xk,r-1,r)为取模函数,所述G(yk,r-1,xk,r-1,r)为取模函数或者常数。
可选的,xk,r=mod(xk,r-1+Δxk,r,M)或xk,r=xk,r-1;
yk,r=mod(yk,r-1+Δyk,r,N);
其中,操作符mod为取余操作;xk,r等于xk,r-1+Δxk,r对M取模或与xk,r-1相等;yk,r等于yk,r-1+Δyk,r对N取模;Δxk,r为xk,r-1到xk,r的移动步长;Δyk,r为yk,r-1到yk,r的移动步长;N是资源单元的数目,M是每个资源单元所能承载的用户设备的最大数目。
可选的,函数跳转规则可包括:
xk,r=xk,r-1 公式6
yk,r=mod(yk,r-1+xk,r+r-1+Δyinit,N) 公式7
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可选的,函数跳转规则可包括:
xk,r=mod(xk,r-1+yk,r-1+Δxinit,M) 公式8
yk,r=mod(yk,r-1+xk,r+r-1+Δyinit,N)。 公式9
Δxinit和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可选的,函数跳转规则可包括:
yk,r=mod(yk,r-1+xk,r+r-1+Δyinit,N) 公式11
Δxinit和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可选的,函数跳转规则可包括:
其中,w=mod(r,N); 公式14
Δxinit和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可选的,函数跳转规则可包括:
xk,r=mod(xk,r-1+yk,r-1+Δxinit,M) 公式15
yk,r=mod(yk,r-1+Δy(xk,r)+Δyinit,N) 公式16
其中,Δy为数列[0,1,…,M-1]的随机重排序列形成的序列,Δy(xk,r)为序列Δy的第xk,r个元素。Δxinit和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在整个跳转过程中保持不变。
可选的,所述正交拉丁方阵跳转规则包括:
在一个L阶正交拉丁方阵G中,处于第k个资源单元RU、标识信息参数取值为l的UE在跳转后被调配到第m个资源单元RU,并且将标识信息参数取值设置为n,其中,(m,n)是L阶正交拉丁方阵G的第k行第l列的元素,1≤k,l,m,n≤L。
可选的,所述拉丁方阵跳转规则包括:
所述各用户设备UE具有各自专用的跳频图样,其中存在至少一组用户设备的N个跳频图样相互叠加形成一个N阶拉丁方阵。
相应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进行数据处理的处理器、用于数据存储的存储器和用于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数据收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传输资源确定方法的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执行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跳转规则;所述跳转规则中当前跳转后使用的传输资源与以下至少二种相关联: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对应的频域信息、最近一次传输的时域信息、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区分使用相同频域资源进行信息传输的多个用户设备;
根据所述跳转规则,间隔预设时间进行相应的传输资源跳转。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每个用户设备跳转到哪个传输资源就只与跳转前所使用的频域资源、时域资源或者标识资源相关,从而有效减小了多用户设备进行资源跳转时的碰撞几率,并更容易地将信噪比相差较大的用户设备信号放在在同一资源块上传输,通过定期调整所有接入用户设备所被调度的频域资源达到定期调整用户设备信号的碰撞关系的目的,从而使得基站端的接收机有机会基于更合适的用户设备的组合碰撞关系进行有效的信号解调。
可选的,所述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对应的频域信息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资源单元序号;所述最近一次传输的时域信息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时的子帧序号或者资源跳转次数;所述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标识信息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序列编码信息或者功率强度信息。
所述序列编码信息包括导频序列信息和/或扩展序列信息。可选的,所述跳转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函数跳转规则、正交拉丁方阵跳转规则、拉丁方阵跳转规则。
可选的,所述函数跳转规则包括:
yk,r=F(yk,r-1,xk,r-1,r) 公式1
xk,r=G(yk,r-1,xk,r-1,r) 公式2
其中,k为用户设备UE的序号,r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yk,r为用户设备UEk第r次跳转到的频域资源的序号;xk,r为所述UEk第r次跳转到的标识信息的序号;yk,0表示所述UEk初始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序号,xk,0为所述UEk初始使用的标识信息的序号。即,yk,r为任一被调度上的UEk第r次跳转到的频域资源的序号;yk,r-1为所述UEk第r-1次跳转到的频域资源的序号;xk,r为所述UEk第r次跳转到的标识信息的序号;xk,r-1为所述UEk第r-1次跳转到的标识信息的序号。
可选的,所述F(yk,r-1,xk,r-1,r)为取模函数,所述G(yk,r-1,xk,r-1,r)为取模函数或者常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34)
1.一种传输资源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获知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跳转规则;所述跳转规则中,当前跳转后使用的传输资源与最近一次传输或当前跳转后所使用的标识信息相关联,并还与以下至少一种相关联: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对应的频域信息、最近一次传输的时域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用于区分使用相同频域资源进行信息传输的多个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跳转规则,间隔预设时间进行相应的传输资源跳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对应的频域信息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资源单元序号;
所述最近一次传输的时域信息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时的子帧序号或者资源跳转次数;
所述最近一次传输或当前跳转后所使用的标识信息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或当前跳转后所使用的序列编码信息或者功率强度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编码信息包括导频序列信息和/或扩展序列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跳转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函数跳转规则、正交拉丁方阵跳转规则、拉丁方阵跳转规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yk,r-1,xk,r,r)为取模函数,所述G(yk,r-1,xk,r-1,r)为取模函数或者常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xk,r=mod(xk,r-1+Δxk,r,M)或xk,r=xk,r-1
yk,r=mod(yk,r-1+Δyk,r,N)
其中,操作符mod为取余操作;xk,r等于xk,r-1+Δxk,r对M取模或与xk,r-1相等;yk,r等于yk,r-1+Δyk,r对N取模;Δxk,r为xk,r-1到xk,r的移动步长;Δyk,r为yk,r-1到yk,r的移动步长;N是资源单元的数目,M是每个资源单元所能承载的用户设备的最大数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xk,r=xk,r-1
yk,r=mod(yk,r-1+xk,r+r-1+Δyinit,N)
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xk,r=mod(xk,r-1+yk,r-1+Δxinit,M)
yk,r=mod(yk,r-1+xk,r+r-1+Δyinit,N)
Δxinit和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xk,r=mod(xk,r-1+yk,r-1+Δxinit,M)
yk,r=mod(yk,r-1+Δy(xk,r)+Δyinit,N)
其中,Δy为数列[0,1,…,M-1]的随机重排序列形成的序列,Δy(xk,r)为序列Δy的第xk,r个元素;Δxinit和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交拉丁方阵跳转规则包括:
在一个L阶正交拉丁方阵G中,处于第k个资源单元RU、标识信息参数取值为l的UE在跳转后被调配到第m个资源单元RU,并且将标识信息参数取值设置为n,其中,(m,n)是L阶正交拉丁方阵G的第k行第l列的元素,1≤k,l,m,n≤L。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丁方阵跳转规则包括:
所述各用户设备UE具有各自专用的跳频图样,其中存在至少一组用户设备的N个跳频图样相互叠加形成一个N阶拉丁方阵。
15.一种传输资源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知单元,用于使用户设备获知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跳转规则;所述跳转规则中当前跳转后使用的传输资源与最近一次传输或当前跳转后所使用的标识信息相关联,并还与以下至少一种相关联: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对应的频域信息、最近一次传输的时域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用于区分使用相同频域资源进行信息传输的多个用户设备;
跳转单元,用于使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跳转规则,间隔预设时间进行相应的传输资源跳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对应的频域信息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资源单元序号;
所述最近一次传输的时域信息时域信息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时的子帧序号或者资源跳转次数;
所述最近一次传输或当前跳转后所使用的标识信息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或当前跳转后所使用的序列编码信息或者功率强度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编码信息包括导频序列信息和/或扩展序列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跳转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函数跳转规则、正交拉丁方阵跳转规则、拉丁方阵跳转规则。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函数跳转规则包括:
xk,r=G(yk,r-1,xk,r-1,r)
yk,r=F(yk,r-1,xk,r,r)
其中,k为用户设备UE的序号,r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yk,r为用户设备UEk第r次跳转到的频域资源的序号;xk,r为所述UEk第r次跳转到的标识信息的序号;yk,0表示所述UEk初始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序号,xk,0为所述UEk初始使用的标识信息的序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F(yk,r-1,xk,r,r)为取模函数,所述G(yk,r-1,xk,r-1,r)为取模函数或者常数。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xk,r=mod(xk,r-1+Δxk,r,M)或xk,r=xk,r-1
yk,r=mod(yk,r-1+Δyk,r,N)
其中,操作符mod为取余操作;xk,r等于xk,r-1+Δxk,r对M取模或与xk,r-1相等;yk,r等于yk,r-1+Δyk,r对N取模;Δxk,r为xk,r-1到xk,r的移动步长;Δyk,r为yk,r-1到yk,r的移动步长;N是资源单元的数目,M是每个资源单元所能承载的用户设备的最大数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xk,r=xk,r-1
yk,r=mod(yk,r-1+xk,r+r-1+Δyinit,N)
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xk,r=mod(xk,r-1+yk,r-1+Δxinit,M)
yk,r=mod(yk,r-1+xk,r+r-1+Δyinit,N)
Δxinit和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xk,r=mod(xk,r-1+yk,r-1+Δxinit,M)
yk,r=mod(yk,r-1+Δy(xk,r)+Δyinit,N)
其中,Δy为数列[0,1,…,M-1]的随机重排序列形成的序列,Δy(xk,r)为序列Δy的第xk,r个元素;Δxinit和Δyinit是预先设置的偏移量,是任意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27.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交拉丁方阵跳转规则包括:
在一个L阶正交拉丁方阵G中,处于第k个资源单元RU、标识信息参数取值为l的UE在跳转后被调配到第m个资源单元RU,并且将标识信息参数取值设置为n,其中,(m,n)是L阶正交拉丁方阵G的第k行第l列的元素,1≤k,l,m,n≤L。
28.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丁方阵跳转规则包括:
所述各用户设备UE具有各自专用的跳频图样,其中存在至少一组用户设备的N个跳频图样相互叠加形成一个N阶拉丁方阵。
29.一种用户设备,包括进行数据处理的处理器、用于数据存储的存储器和用于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数据收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传输资源确定方法的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执行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使用的传输资源的跳转规则;所述跳转规则中当前跳转后使用的传输资源与最近一次传输或当前跳转后所使用的标识信息相关联,并还与以下至少一种相关联: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对应的频域信息、最近一次传输的时域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用于区分使用相同频域资源进行信息传输的多个用户设备;
根据所述跳转规则,间隔预设时间进行相应的传输资源跳转。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对应的频域信息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所使用的资源单元序号;
所述最近一次传输的时域信息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时的子帧序号或者资源跳转次数;
所述最近一次传输或当前跳转后所使用的标识信息包括最近一次传输或当前跳转后所使用的序列编码信息或者功率强度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编码信息包括导频序列信息和/或扩展序列信息。
32.根据权利要求29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跳转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函数跳转规则、正交拉丁方阵跳转规则、拉丁方阵跳转规则。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函数跳转规则包括:
xk,r=G(yk,r-1,xk,r-1,r)
yk,r=F(yk,r-1,xk,r,r)
其中,k为用户设备UE的序号,r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yk,r为用户设备UEk第r次跳转到的频域资源的序号;xk,r为所述UEk第r次跳转到的标识信息的序号;yk,0表示所述UEk初始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序号,xk,0为所述UEk初始使用的标识信息的序号。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F(yk,r-1,xk,r,r)为取模函数,所述G(yk,r-1,xk,r-1,r)为取模函数或者常数。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83865.XA CN108633033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一种传输资源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US16/497,205 US11166297B2 (en) | 2017-03-24 | 2018-03-26 | Transmission resourc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
PCT/CN2018/080497 WO2018171798A1 (zh) | 2017-03-24 | 2018-03-26 | 一种传输资源确定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83865.XA CN108633033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一种传输资源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33033A CN108633033A (zh) | 2018-10-09 |
CN108633033B true CN108633033B (zh) | 2023-05-12 |
Family
ID=63584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83865.XA Active CN108633033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一种传输资源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66297B2 (zh) |
CN (1) | CN108633033B (zh) |
WO (1) | WO201817179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33033B (zh) * | 2017-03-24 | 2023-05-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资源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CN113366896B (zh) * | 2019-02-03 | 2022-1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参考信号接收与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47402A (zh) * | 2006-03-28 | 2007-10-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扩展拉丁方族序列产生方法/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系统 |
CN101677466A (zh) * | 2008-09-19 | 2010-03-2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半持续调度方法和装置 |
CN102315921A (zh) * | 2010-07-09 | 2012-01-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确定重传资源位置的方法和模块、基站和中继节点 |
CN103944665A (zh) * | 2013-01-18 | 2014-07-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5338636A (zh) * | 2014-08-07 | 2016-02-17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确定业务数据的发送时频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39285B2 (en) * | 2001-12-10 | 2006-11-21 |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 Frequency hop collision prediction in a multi-channel, bluetooth-enabled packet transmission system |
KR100620914B1 (ko) * | 2004-04-07 | 2006-09-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대역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에이엠씨 모드와 다이버시티 모드를 스위칭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KR101285014B1 (ko) * | 2006-03-14 | 2013-07-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및 통신을 위한 장치 및방법과 그 시스템 |
KR101448653B1 (ko) * | 2007-10-01 | 2014-10-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주파수 호핑 패턴 및 이를 이용한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
RU2441349C1 (ru) * | 2008-06-23 | 2012-01-27 | Нтт Досомо, Инк. |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терминал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вязью |
US8340157B2 (en) * | 2009-07-28 | 2012-12-25 | Interlite Aktiebolag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CN101997636B (zh) * | 2009-08-17 | 2012-12-0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多用户终端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US20110124347A1 (en) * | 2009-09-15 | 2011-05-26 | Byron Hua Ch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E Positioning in LTE Networks |
US9531514B2 (en) * | 2009-12-03 | 2016-12-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enhancement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KR101328213B1 (ko) * | 2010-02-12 | 2013-11-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CN101808409B (zh) * | 2010-04-01 | 2015-03-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lte-a系统中测量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和系统 |
US8917687B2 (en) * | 2010-04-20 | 2014-12-23 |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
KR101699493B1 (ko) * | 2010-05-03 | 2017-01-26 | 주식회사 팬택 | Mimo 환경에서 직교성을 제공하는 사이클릭 쉬프트 파라메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281642B (zh) * | 2010-06-10 | 2015-12-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lte系统中srs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
US9036511B2 (en) * | 2010-08-03 | 2015-05-1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signa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258092B2 (en) * | 2010-09-17 | 2016-02-09 | Blackberry Limited |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
WO2013012369A1 (en) * | 2011-07-21 | 2013-01-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Sequence derivation for reference signal patterns |
JP5620888B2 (ja) * | 2011-07-26 | 2014-11-05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CN103733670A (zh) * | 2011-10-07 | 2014-04-1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小型基站及被干扰终端装置检测方法 |
US9538456B2 (en) * | 2013-02-18 | 2017-01-0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9639399B (zh) * | 2013-02-28 | 2021-0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CN103228057A (zh) | 2013-05-08 | 2013-07-31 | 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无线mesh网络的分布式资源分配方法 |
CN104283581B (zh) * | 2013-07-01 | 2019-01-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探测参考信号跳频图案的方法及系统 |
EP2916604B1 (en) * | 2014-03-06 | 2018-06-06 |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ime and frequency resources to be used for performing k individual transmissions over n successive fram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CN107534460B (zh) * | 2015-03-06 | 2020-06-0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用于mtc ue的帧结构和频率跳变的方法和装置 |
JP6468361B2 (ja) * | 2015-03-31 | 2019-02-13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方法、ユーザ機器及び基地局 |
EP3813464B1 (en) * | 2015-05-14 | 2023-11-2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cep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
US9860678B2 (en) * | 2015-05-22 | 2018-01-02 | Hyukjun Oh | Methods for performing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coverage enhancement,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
WO2016192048A1 (zh) * | 2015-06-03 | 2016-12-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频域资源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WO2017049582A1 (zh) * | 2015-09-25 | 2017-03-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
US11177853B2 (en) * | 2015-11-13 | 2021-11-16 | Xi'an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CA3012857C (en) * | 2016-01-29 | 2019-10-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Frequency hopping for random access |
KR20250018392A (ko) * | 2016-03-03 | 2025-02-05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빔 포밍 기반의 시스템에서의 빔 제어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CN107197528B (zh) * | 2016-03-14 | 2020-12-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调度和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
US10356777B2 (en) * | 2016-04-13 | 2019-07-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requency hopping in OFDMA wireless networks |
EP3481118B1 (en) * | 2016-07-21 | 2019-12-1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
US10660009B2 (en) * | 2016-08-12 | 2020-05-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inkage and indication of HARQ packet transmissions and parameters for URLLC in NR |
CN110226291A (zh) * | 2017-03-07 | 2019-09-10 | 英特尔Ip公司 | 用于改进的波束管理的技术 |
US10652866B2 (en) * | 2017-03-20 | 2020-05-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pporting asynchronous uplink HARQ and multiple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s |
CN108633033B (zh) * | 2017-03-24 | 2023-05-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资源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CN108632008B (zh) * | 2017-03-24 | 2023-06-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
-
2017
- 2017-03-24 CN CN201710183865.XA patent/CN108633033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3-26 WO PCT/CN2018/080497 patent/WO201817179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3-26 US US16/497,205 patent/US1116629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47402A (zh) * | 2006-03-28 | 2007-10-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扩展拉丁方族序列产生方法/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系统 |
CN101677466A (zh) * | 2008-09-19 | 2010-03-2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半持续调度方法和装置 |
CN102315921A (zh) * | 2010-07-09 | 2012-01-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确定重传资源位置的方法和模块、基站和中继节点 |
CN103944665A (zh) * | 2013-01-18 | 2014-07-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5338636A (zh) * | 2014-08-07 | 2016-02-17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确定业务数据的发送时频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33033A (zh) | 2018-10-09 |
US11166297B2 (en) | 2021-11-02 |
WO2018171798A1 (zh) | 2018-09-27 |
US20200022162A1 (en) | 2020-0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166236B2 (ja) | 直交周波数分割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パイロット信号送信 | |
US9942884B2 (en) | Efficient uplink data indication techniques for MIMO-OFDMA transmission in WLAN | |
EP2346193B1 (en) | Channel structures for a quasi-orthogonal multiple-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2012016033A (ja) | 直交周波数分割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パイロット信号送信 | |
WO2019119439A1 (en) | Sequence selection fo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transmissions | |
EP2499870B1 (en) | An improv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scheduling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
TWI589130B (zh)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ime-frequency resources for sending service data | |
CN106470393A (zh) | 一种传递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160380794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an ofdma ltf design for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 |
CN114830778A (zh) | 增加无线通信系统中探测参考信号的传输 | |
CN108633033B (zh) | 一种传输资源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
US20180159605A1 (en) |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 |
TW201445948A (zh) | 用於偶發性機器類型存取的隱含定址 | |
CN105917592B (zh) | 信息处理装置、网络节点和信息处理方法 | |
JP6185652B2 (ja) | 発見チャネルホッピング方式に関する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 |
WO2017185935A1 (zh) | 消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基站 | |
CN107006031B (zh) | Prach前导的发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 |
US20240089149A1 (en) | First and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 |
CN102130870B (zh) | 测量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 |
US10715285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rtial collision multiple access | |
CN107888354B (zh) | 传输处理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 | |
Bayanifar et al. | Information Carrying Slotting Principles for Unsourced Coded Slotted Random Access | |
KR20140134600A (ko) | 주파수 도약을 기반으로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JP6943320B2 (ja) | 移動局及びその方法 | |
Al-Bayati | Subspace-based blind channel estimation in nearly saturated down link multicarrier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