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2908B - 一种部分带宽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部分带宽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32908B CN108632908B CN201710184558.3A CN201710184558A CN108632908B CN 108632908 B CN108632908 B CN 108632908B CN 201710184558 A CN201710184558 A CN 201710184558A CN 108632908 B CN108632908 B CN 1086329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channel
- common control
- reference signal
- antenna port
- s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部分带宽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配置锚点子带上传输的第一公共控制信道;配置锚点子带之外的至少一个其他子带,和在所述其他子带上传输的第二公共控制信道;调度至少一部分带宽用户设备至所述其他子带上,并将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其他子带的配置发送给用户设备;获取所述锚点子带内同步信号块的发送时机,根据所述同步信号块的发送时机同时向所述其他子带发送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中包含用于解调的参考信号。本发明能够使用户设备在大的系统带宽中使用部分带宽进行数据收发,同时达到提高系统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部分带宽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5G系统中,单个载波的系统带宽将大幅度增加,例如在小于6GHz的频带下单个载波可能具有100MHz的带宽。用户设备可以直接使用这100MHz的带宽,但这样会导致工作在较高的采样率下,如153.6Msps,这会导致很高的耗电量。在某些场景下,用户设备是可以使用较窄带宽进行数据收发的,例如在小数据包下,或者省电模式下,或者用户设备本身是低成本终端等等。在这些场景中,用户设备使用较窄带宽,如20MHz,本身的采样率大幅度下降,如30.72Msps。
空闲态下,窄带用户设备(非全带宽用户设备,或称部分带宽用户设备)驻留在锚点子带上。当窄带用户设备进入连接态,网络可以将它分配到某个其它子带上。为了各个子带的负载均衡,网络应尽量平均地将窄带用户设备分配到各个其他子带上。为了接收在锚点子带上广播的系统信息(包括广播信道携带和公共控制信道调度的系统信息)、寻呼消息等,窄带用户设备可能需要以某一个周期跳回到锚点子带上,并监听广播类型信息。因为,在锚点子带和其他子带上来回的跳(需要调整整个射频链路)需要较多的操作,所以此周期是较长的。
正是因为在锚点子带和其他子带上来回的跳需要较多的操作,因此窄带用户设备跳回到锚点子带上进行时频跟踪(同步)、波束跟踪是非常耗电的,并且系统效率低。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部分带宽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能够使用户设备在大的系统带宽中使用部分带宽进行数据收发,同时达到提高系统效率的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部分带宽无线传输方法,包括:
配置锚点子带上传输的第一公共控制信道;
配置锚点子带之外的至少一个其他子带,和在所述其他子带上传输的第二公共控制信道;
调度至少一部分带宽用户设备至所述其他子带上,并将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其他子带的配置发送给用户设备;
获取所述锚点子带内同步信号块的发送时机,根据所述同步信号块的发送时机同时向所述其他子带发送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中包含用于解调的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同步信号块、或者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通过同一波束进行传输。
可选地,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同步信号块、或者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通过同一波束进行传输包括:
将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同步信号的天线端口、或者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广播信道的参考信号X的天线端口、或者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的参考信号Y的天线端口与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参考信号Z的天线端口绑定,使其具有拟共站址的性质。
可选地,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同步信号块、或者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通过同一波束进行传输还包括:
获取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同步信号的天线端口号、或者所述参考信号X的天线端口号、或者所述参考信号Y的天线端口号;
将所述参考信号Z的天线端口号配置为与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同步信号的天线端口号、所述参考信号X的天线端口号、或者所述参考信号Y的天线端口号一样。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配置发送给用户设备的方法包括:
使用RRC信令、或者MAC控制实体、或者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和/或频域位置。
优选的,所述使用RRC信令、或者MAC控制实体、或者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包括:
获取所述锚点子带上的同步信号块突发集合的周期;
根据同步信号块的突发周期,指定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为所述锚点子带上的同步信号块突发集合的周期的K倍,其中,K≥1。
优选的,所述使用RRC信令、或者MAC控制实体、或者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
根据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指定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为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的L倍,其中,L≥1。
优选的,将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配置发送给用户设备的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参考信号Y;
根据所述参考信号Y,设置所述参考信号Z与所述参考信号Y具有相同的图样。
优选的,将所述其他子带的配置发送给用户设备的方法还包括:
使用RRC信令、或者MAC控制实体、或者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其他子带的频域位置、参数集和时隙结构等。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部分带宽无线传输装置,包括:
调度单元,用于调度至少一用户设备至锚点子带之外的至少一个其他子带上;
配置单元:用于配置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其他子带配置,并将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同步信号块的发送时机确定向所述其他子带发送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发送时机;
发送单元,用于向至少一个所述其他子带发送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中包含用于解调的参考信号。
可选地,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同步信号的天线端口号、或者锚所述参考信号X的天线端口号、或者所述参考信号Y的天线端口号;
波束共用单元,用于将所述同步信号的天线端口、或者所述参考信号X的天线端口、或者所述参考信号Y的天线端口与所述参考信号Z的天线端口绑定,使其具有拟共站址的性质;或者将所述参考信号Z的天线端口号配置为与所述同步信号的天线端口号、或者所述参考信号X的天线端口号、或者所述参考信号Y的天线端口号一样。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指示单元,用于根据RRC信令、或者MAC控制实体、或者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和/或频域位置;或者使用RRC信令、或者MAC控制实体、或者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其他子带的频域位置、参数集和时隙结构等。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根据参考信号Y,设置所述参考信号Z与参考信号Y具有相同的图样,并具有同一端口与资源的映射关系。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上述部分带宽无线传输装置。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部分带宽用户设备无线传输方法,包括:
向网络侧报告支持部分带宽的能力;
解码RRC信令、或者MAC控制实体、或者下行控制信息;
获取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时频位置信息,和所述其他子带的频域位置信息、参数集和时隙结构等;
在所述其他子带上对所述参考信号Z进行时频跟踪、波束跟踪和测量;
根据测量对无线链路进行监测。
可选地,所述根据测量对无线链路进行监测包括:
判断所述参考信号Z的测量值是否低于设定值,如果是,则启动无线链路重建机制;如果否,则不启动无线链路重建机制。
可选地,获取所述其他子带的频域位置信息、参数集和时隙结构等,根据所述信息进行数据的收发。
可选地,在与网络建立连接过程中,向网络侧报告支持部分带宽的能力。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部分带宽用户无线传输装置,包括:
解码单元:用于解码RRC信令、或者MAC控制实体、或者下行控制信息;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时频位置,和所述其他子带的频域位置信息、参数集和时隙结构等;
测量单元:用于在所述其他子带上对所述参考信号Z进行时频跟踪、波束跟踪和测量;
监测单元:用于根据测量对无线链路进行监测。
可选地,还包括:信息收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其他子带的频域位置信息、参数集和时隙结构等进行数据的收发。
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部分带宽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上述部分带宽用户无线传输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部分带宽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本发明中采用在锚点子带内同步信号块的发送时机,同时向所述其他子带发送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中包含用于解调的参考信号。使得将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其他子带的配置发送给用户设备后,用户设备能够在大的系统宽带中使用部分宽带进行数据收发,提高系统效率,使得资源合理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部分带宽无线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部分带宽无线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部分带宽无线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部分带宽用户设备无线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部分带宽用户设备无线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部分带宽用户无线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部分带宽无线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所述实施例在5G系统中,用于检测及小区初选的信号和信道可以包括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广播信道,这些信号和信道可以与LTE系统中的主同步信号(Prim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以及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相类似,或者也可以有不同于LTE中现有信道的设计。
同时,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可以包括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广播信道,这些信号和信道可以与LTE系统中的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Signal,SSS)以及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相类似,或者也可以有不同于LTE中现有信道的设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部分带宽无线传输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配置锚点子带上传输的第一公共控制信道;
配置锚点子带之外的至少一个其他子带,和在所述其他子带上传输的第二公共控制信道;
调度至少一部分带宽用户设备至所述其他子带上,并将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其他子带的配置发送给用户设备;
获取所述锚点子带内同步信号块的发送时机,根据所述同步信号块的发送时机同时向所述其他子带发送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中包含用于解调的参考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部分带宽无线传输方法,其中,所述锚点子带为在5G系统中,基站在大带宽中的某个子带上发送同步信号块、第一公共控制信道,同时,所述同步信号块内还包括同步信号和广播信道,例如在100MHz的系统带宽的中间20MHz的子带上发送同步信号,广播信道和公共控制信道。所述锚点子带所发送的同步信号,广播信道和公共控制信道还可以用于用户设备进行时频跟踪(同步)、波束跟踪、接收广播类型信息等。同时,除了锚点子带以外,还具有其他的子带,例如100MHz系统带宽下除了中间20MHz的锚点子带外还有4个20MHz的其他子带。因此,本发明中主要是用户设备利用其他子带进行数据的收发。
因此,本发明中采用在锚点子带内同步信号块的发送时机,同时向所述其他子带发送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中包含用于解调的参考信号。使得将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其他子带的配置发送给用户设备后,用户设备能够在大的系统宽带中使用部分宽带进行数据收发,提高系统效率,使得资源合理利用。
同时,本实施例中所述公共控制信道是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一种类型,并且所述公共控制信道所占据的频域资源也可以称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控制资源集合(controlresource set)或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公共控制资源集合(common control resourceset)或控制子带(control subband)。
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同步信号块、或者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通过同一波束进行传输。
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同步信号块、或者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通过同一波束进行传输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同步信号块、或者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通过同一波束进行传输包括:
将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同步信号的天线端口、或者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广播信道的参考信号X的天线端口、或者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的参考信号Y的天线端口与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参考信号Z的天线端口绑定,使其具有拟共站址的性质。
第二种方式,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同步信号块、或者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通过同一波束进行传输还包括:
获取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同步信号的天线端口号、或者所述参考信号X的天线端口号、或者所述参考信号Y的天线端口号;
将所述参考信号Z的天线端口号配置为与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同步信号的天线端口号、所述参考信号X的天线端口号、或者所述参考信号Y的天线端口号一样。
可选地,如图7所示,所述将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配置发送给用户设备的方法包括:
使用RRC信令、或者MAC控制实体、或者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和/或频域位置。
优选的,所述使用RRC信令、或者MAC控制实体、或者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包括:
获取所述锚点子带上的同步信号块突发集合的周期;
根据同步信号块的突发周期,指定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为所述锚点子带上的同步信号块突发集合的周期的K倍,其中,K≥1。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根据网络状态设置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进而达到资源高效利用。
优选的,所述使用RRC信令、或者MAC控制实体、或者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
根据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指定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为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的L倍,其中,L≥1。
优选的,将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配置发送给用户设备的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参考信号Y;
根据所述参考信号Y,设置所述参考信号Z与所述参考信号Y具有相同的图样。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参考信号Z与所述参考信号Y具有相同的图样。能够在所述其他子带上更好的对所述参考信号Z进行时频跟踪、波束跟踪和测量。
优选的,将所述其他子带的配置发送给用户设备的方法还包括:
使用RRC信令、或者MAC控制实体、或者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其他子带的频域位置、参数集和时隙结构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部分带宽无线传输装置,如图3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调度单元,用于调度至少一用户设备至锚点子带之外的至少一个其他子带上;
配置单元:用于配置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其他子带配置,并将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同步信号块的发送时机确定向所述其他子带发送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发送时机;
发送单元,用于向至少一个所述其他子带发送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中包含用于解调的参考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部分带宽无线传输装置,所述装置通过确定单元,确定在锚点子带内同步信号块的发送时机,并在该发送时机通过发送单元向所述其他子带发送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中包含用于解调的参考信号。所述装置能够使得将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其他子带的配置发送给用户设备后,用户设备能够在大的系统宽带中使用部分宽带进行数据收发,提高系统效率,使得资源合理利用。
可选地,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同步信号的天线端口号、或者锚所述参考信号X的天线端口号、或者所述参考信号Y的天线端口号;
波束共用单元,用于将所述同步信号的天线端口、或者所述参考信号X的天线端口、或者所述参考信号Y的天线端口与所述参考信号Z的天线端口绑定,使其具有拟共站址的性质;或者将所述参考信号Z的天线端口号配置为与所述同步信号的天线端口号、或者所述参考信号X的天线端口号、或者所述参考信号Y的天线端口号一样。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指示单元,用于根据RRC信令、或者MAC控制实体、或者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和/或频域位置;或者使用RRC信令、或者MAC控制实体、或者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其他子带的频域位置、参数集和时隙结构等。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根据参考信号Y,设置所述参考信号Z与参考信号Y具有相同的图样,并具有同一端口与资源的映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上述部分带宽无线传输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部分带宽用户设备无线传输方法,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向网络侧报告支持部分带宽的能力;
解码RRC信令、或者MAC控制实体、或者下行控制信息;
获取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时频位置信息,和所述其他子带的频域位置信息、参数集和时隙结构等;
在所述其他子带上对所述参考信号Z进行时频跟踪、波束跟踪和测量;
根据测量对无线链路进行监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部分带宽用户设备无线传输方法,所述用户设备使用部分带宽进行数据收发时,在空闲态下,用户设备驻留在锚点子带上。当用户设备进入连接态时,基站将调度至少一部分带宽用户设备至所述其他子带上,并将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其他子带的配置发送给用户设备。现有技术中,其他子带为了接收在锚点子带上发送同步信号块、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等,用户设备可能需要以某一个周期跳回到锚点子带上,并获取同步信号块、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等。因为,在锚点子带和其他子带上来回的跳需要较多的操作,所以此周期是较长的,使得用户设备利用部分带宽进行数据收发时系统效率较低。
因此,本实施例中采用在锚点子带内同步信号块的发送时机,同时向所述其他子带发送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中包含用于解调的参考信号Z。进而用户设备解码RRC信令、或者MAC控制实体、或者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时频位置信息,和所述其他子带的频域位置信息、参数集和时隙结构等;然后在所述其他子带上对所述参考信号Z进行时频跟踪从而实现同步功能、以及波束跟踪和测量,避免了跳回锚点子带上进行同步、波束跟踪和测量,提高了其他子带的效率。
同时,还可根据测量对无线链路进行监测,通过监测判断无线链路是否正常,进一步提高系统效率。
可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根据测量对无线链路进行监测包括:
判断所述参考信号Z的测量值是否低于设定值,如果是,则启动无线链路重建机制;如果否,则不启动无线链路重建机制。
可选地,获取所述其他子带的频域位置信息、参数集和时隙结构等,根据所述信息进行数据的收发。
可选地,在与网络建立连接过程中,向网络侧报告支持部分带宽的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部分带宽用户无线传输装置,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解码单元:用于解码RRC信令、或者MAC控制实体、或者下行控制信息;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时频位置,和所述其他子带的频域位置信息、参数集和时隙结构等;
测量单元:用于在所述其他子带上对所述参考信号Z进行时频跟踪、波束跟踪和测量;
监测单元:用于根据测量对无线链路进行监测。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信息收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其他子带的频域位置信息、参数集和时隙结构等进行数据的收发。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部分带宽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用户设备包括上述部分带宽用户无线传输装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部分带宽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锚点子带上传输的第一公共控制信道;
配置锚点子带之外的至少一个其他子带,和在所述其他子带上传输的第二公共控制信道;
调度至少一个部分带宽用户设备至所述其他子带上,并将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其他子带的配置发送给用户设备;
获取所述锚点子带内同步信号块的发送时机,根据所述同步信号块的发送时机同时向所述其他子带发送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中包含用于解调的参考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同步信号块、或者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通过同一波束进行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同步信号块、或者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通过同一波束进行传输包括:
将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同步信号的天线端口、或者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广播信道的参考信号X的天线端口、或者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的参考信号Y的天线端口与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参考信号Z的天线端口绑定,使其具有拟共站址的性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同步信号块、或者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通过同一波束进行传输还包括:
获取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同步信号的天线端口号、或者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广播信道的参考信号X的天线端口号、或者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的参考信号Y的天线端口号;
将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参考信号Z的天线端口号配置为与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同步信号的天线端口号、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广播信道的参考信号X的天线端口号、或者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的参考信号Y的天线端口号一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配置发送给用户设备的方法包括:
使用RRC信令、或者MAC控制实体、或者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和/或频域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RRC信令、或者MAC控制实体、或者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包括:
获取所述锚点子带上的同步信号块突发集合的周期;
根据同步信号块的突发周期,指定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为所述锚点子带上的同步信号块突发集合的周期的K倍,其中,K≥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RRC信令、或者MAC控制实体、或者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
根据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指定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为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的发送周期的L倍,其中,L≥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配置发送给用户设备的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的参考信号Y;
根据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的参考信号Y,设置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参考信号Z与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的参考信号Y具有相同的图样。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其他子带的配置发送给用户设备的方法还包括:
使用RRC信令、或者MAC控制实体、或者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其他子带的频域位置、参数集和时隙结构。
10.一种部分带宽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度单元,用于调度至少一个用户设备至锚点子带之外的至少一个其他子带上;
配置单元:用于配置锚点子带上传输的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用于配置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其他子带配置,并将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锚点子带内的同步信号块的发送时机确定向所述其他子带发送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发送时机;
发送单元,用于向至少一个所述其他子带发送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中包含用于解调的参考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同步信号的天线端口号、或者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广播信道的参考信号X的天线端口号、或者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的参考信号Y的天线端口号;
波束共用单元:用于将所述同步信号的天线端口、或者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广播信道的参考信号X的天线端口、或者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的参考信号Y的天线端口与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参考信号Z的天线端口绑定,使其具有拟共站址的性质;或者将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参考信号Z的天线端口号配置为与所述同步信号的天线端口号、或者所述同步信号块内的广播信道的参考信号X的天线端口号、或者所述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的参考信号Y的天线端口号一样。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指示单元,用于根据RRC信令、或者MAC控制实体、或者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和/或频域位置;或者使用RRC信令、或者MAC控制实体、或者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其他子带的频域位置、参数集和时隙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的参考信号Y,设置所述第二公共控制信道的参考信号Z与第一公共控制信道的参考信号Y具有相同的图样,并具有同一端口与资源的映射关系。
14.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如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部分带宽无线传输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03880.1A CN113691360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一种部分带宽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CN201710184558.3A CN108632908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一种部分带宽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
US15/928,614 US20180279343A1 (en) | 2017-03-24 | 2018-03-22 | Partial bandwidth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US18/409,883 US20240163872A1 (en) | 2017-03-24 | 2024-01-11 | Partial bandwidth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84558.3A CN108632908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一种部分带宽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03880.1A Division CN113691360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一种部分带宽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32908A CN108632908A (zh) | 2018-10-09 |
CN108632908B true CN108632908B (zh) | 2021-10-26 |
Family
ID=6358329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84558.3A Active CN108632908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一种部分带宽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
CN202111103880.1A Active CN113691360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一种部分带宽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03880.1A Active CN113691360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一种部分带宽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180279343A1 (zh) |
CN (2) | CN10863290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37037B (zh) * | 2018-11-02 | 2023-10-0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800860B (zh) * | 2019-04-09 | 2023-06-20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4148450A1 (en) * | 2023-01-09 | 2024-07-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andwidth part selection using fmcw-based ofdm channel estimation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74016A (zh) * | 2007-08-20 | 2009-02-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同步方法和分配频率资源的方法 |
CN101790231A (zh) * | 2009-01-23 | 2010-07-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传输的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6034325A (zh) * | 2015-03-09 | 2016-10-1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876747B1 (ko) * | 2006-09-29 | 2009-01-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확장성 대역폭을 지원하는 셀룰러 무선통신시스템을 위한방송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8687545B2 (en) * | 2008-08-11 | 2014-04-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nchor carrier in a multiple 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478028B1 (ko) * | 2008-09-23 | 2014-12-3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확장성 대역폭을 지원하는 셀룰러 무선통신시스템을 위한 하향링크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JP5303784B2 (ja) * | 2009-03-10 | 2013-10-02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GB2469800A (en) * | 2009-04-27 | 2010-11-03 | Nec Corp |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02907152B (zh) * | 2009-09-25 | 2016-08-17 | 黑莓有限公司 | 用于多载波网络操作的系统和方法 |
KR101821264B1 (ko) * | 2009-11-11 | 2018-01-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복수개의 캐리어가 집적된 단말기의 라디오링크 실패 탐지 및 복구 방법 |
US9319918B2 (en) * | 2011-09-30 | 2016-04-1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in which a terminal connected to a cellular network measures a wireless LAN and receives information for measurement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terminal or base station device for same |
CN104137440B (zh) * | 2012-02-11 | 2017-09-2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基于多小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
US9203576B2 (en) * | 2012-08-03 | 2015-12-0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Quasi co-located antenna ports for channel estimation |
EP3031271A4 (en) * | 2013-08-06 | 2017-03-15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US20150063259A1 (en) * | 2013-08-30 | 2015-03-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rtial bandwidth carrier aggregation |
JP2018512013A (ja) * | 2015-04-08 | 2018-04-26 |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低減された機能およびカバレッジ拡張を備えた無線送受信ユニット(wtru)のためのマルチサブバンドベース送信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
US11088747B2 (en) * | 2016-04-13 | 2021-08-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management |
US10887143B2 (en) * | 2016-05-06 | 2021-01-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l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WO2017217719A1 (en) * | 2016-06-12 | 2017-12-2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ceiving signals and wireless device thereof |
EP3471287A4 (en) * | 2016-08-11 | 2020-12-16 | LG Electronics Inc. -1- | PROCESS FOR CREATING CHANNEL STATUS REPOR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SSOCIATED DEVICE |
US11452136B2 (en) * | 2016-08-12 | 2022-09-20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access |
US11716751B2 (en) * | 2016-10-19 | 2023-08-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new radio frame structures for data transmission |
US10172071B2 (en) * | 2016-10-21 | 2019-01-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irectional synchronization in assisted millimeter wave systems |
US10477457B2 (en) * | 2016-11-03 | 2019-11-1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support ultra-wide bandwidth in fif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
JP7186696B2 (ja) * | 2016-11-04 | 2022-12-09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2つ以上のビームペアリンクを使用した制御情報の送信 |
CN108289016B (zh) * | 2017-01-09 | 2023-10-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EP3536088B1 (en) * | 2017-01-10 | 2025-02-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for managing a resour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506576B2 (en) * | 2017-01-27 | 2019-12-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link new radio (NR)-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 design |
US10148337B2 (en) * | 2017-02-01 | 2018-12-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Beam management of downlink data channel and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5G next radio systems |
EP4167619A1 (en) * | 2017-02-02 | 2023-04-19 | IPLA Holdings Inc. | New radio paging |
US11019544B2 (en) * | 2017-02-02 | 2021-05-2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1510114B2 (en) * | 2017-02-27 | 2022-11-22 | Apple Inc. | Exit conditions for conditional handovers and beam based mobility state estimation |
EP3603233A1 (en) * | 2017-03-23 | 2020-02-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etwork no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
-
2017
- 2017-03-24 CN CN201710184558.3A patent/CN108632908B/zh active Active
- 2017-03-24 CN CN202111103880.1A patent/CN113691360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3-22 US US15/928,614 patent/US2018027934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24
- 2024-01-11 US US18/409,883 patent/US20240163872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74016A (zh) * | 2007-08-20 | 2009-02-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同步方法和分配频率资源的方法 |
CN101790231A (zh) * | 2009-01-23 | 2010-07-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传输的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6034325A (zh) * | 2015-03-09 | 2016-10-1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91360A (zh) | 2021-11-23 |
US20240163872A1 (en) | 2024-05-16 |
US20180279343A1 (en) | 2018-09-27 |
CN108632908A (zh) | 2018-10-09 |
CN113691360B (zh) | 2023-04-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91986B (zh) | 一种辅小区激活方法、接入网设备、通信装置以及系统 | |
EP3689060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 |
CN110731117B (zh) | 侧行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09302739B (zh) | 一种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 |
US20190124690A1 (en) |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Measurements based on LBT Parameters | |
RU2727175C1 (ru) | Расширение опорных сигналов мобильности для контроля линии радиосвязи в системе, основанной на формировании луча | |
CN109923909B (zh)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设备和网络节点及其方法 | |
US11765672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ynchronization and measurement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7615864B (zh) | 一种通信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
EP3099095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nd acquiring radio resource | |
CN109891977B (zh) | 在基于波束的系统中重用移动性参考信号以执行无线电链路监控 | |
CN110740027A (zh) | 在使用非授权频段的小区中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 |
CN106550468B (zh) | 数据传输方法和基站 | |
US20240163872A1 (en) | Partial bandwidth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
US10098058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ansmitting discovery signal,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iscovering cell | |
CN110167175B (zh) | 发送上行信息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 |
US20180352550A1 (en)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devices | |
CN109756921B (zh) | 测量方法和装置 | |
CN112218307B (zh) | 信道质量信息上报方法 | |
CN114765786B (zh) | 同步信号块参数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15516799B (zh) | 一种srs的配置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 |
CN110474752B (zh) |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 | |
CN109845369B (zh) |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终端通信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7461277A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7751545A (zh) | 促进跨传输中断的联合信道估计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