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1988B -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31988B CN108631988B CN201710184658.6A CN201710184658A CN108631988B CN 108631988 B CN108631988 B CN 108631988B CN 201710184658 A CN201710184658 A CN 201710184658A CN 108631988 B CN108631988 B CN 1086319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modulation reference
- reference signal
- transmission scheme
- resources
- terminal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能够预先确定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的映射关系,便于接收端设备获知其他接收端设备的传输方案。该方法包括:发送端设备对解调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得到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该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该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相关联;向第一接收端设备发送该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领域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以及先进的LTE(LTE-Advanced,LTE-A)系统中,多天线技术越来越多地用于数据传输。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技术是是指在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使信号通过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的多个天线传送和接收。
目前,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U-MIMO)技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与不同的终端设备之间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传输不同的数据流。随着MU-MIMO技术的发展,网络设备采用不同的传输方案与不同的终端设备传输数据成为一种可能。
在一些情况下,如果终端设备能够获知其他终端设备的传输方案和解调参考信号,往往是有利的。例如,有利于减小干扰估计和解调的复杂度。在当前技术中,终端设备只能猜测其他终端设备传输数据使用的解调参考信号和传输方案。这意味着终端设备在做干扰估计时,需要遍历本小区所有未用于向该终端设备传输数据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以及邻小区所有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并尝试各种可能的传输方案进行干扰信道估计和数据解调,这大大增加了终端设备干扰估计和解调的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能够预先确定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便于接收端设备获知其他接收端设备的传输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发送端设备对解调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得到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相关联;
所述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所述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
因此,通过将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解调参考信号对应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相关联,使得接收端设备能够根据接收到的解调参考信号,确定对应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因此,在接收到干扰信号时,能够根据解调参考信号和传输方案进行干扰估计,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在所有的未被使用的端口上遍历尝试不同的传输方案的方法,大大减小了接收端设备干扰估计和解调的复杂度,降低了数据处理带来的时延。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发送端设备对解调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得到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所述解调参考信号与数据流对应,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是根据所述数据流的传输方案确定;
向接收端设备发送所述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
因此,通过将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解调参考信号对应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相关联,使得接收端设备能够根据接收到的解调参考信号,确定对应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因此,在接收到干扰信号时,能够根据解调参考信号和传输方案进行干扰估计,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在所有的未被使用的端口上遍历尝试不同的传输方案的方法,大大减小了接收端设备干扰估计和解调的复杂度,降低了数据处理带来的时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相关联可以包括: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直接关联,即,相对应,或者,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间接关联。
可选地,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是根据预先定义的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数据流的传输方案确定,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
即,第一映射关系可以静态配置,预先保存在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相关联可以包括: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直接关联,即,相对应,或者,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间接关联。
可选地,在所述发送端设备对解调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端设备获取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是网络设备根据预先定义的映射规则以及当前配置的传输方案所需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是根据所述数据流的传输方案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确定。即,第一映射关系可以由网络设备动态或者半静态配置,并发送给终端设备,以使得在网络设备作为发送端设备、终端设备作为接收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作为发送端设备、网络设备作为接收端设备的情况下,双方都能够获知该第一映射关系。
可选地,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任意一种传输方案都可以对应有至少一个映射关系,例如,该传输方案可以为:空频块码(spatial frequency block code,SFBC)、预编码轮询(precoder cycling)或空分复用(例如,闭环空分复用(close loop spatial multiplexing,CLSM))等。但这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该映射规则可以为各种传输方案分别设置相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也可以仅仅针对部分传输方案设置相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例如,当传输方案包含SFBC、预编码轮询和CLSM时,可以为每一种传输方案分别设置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也可以仅仅针对SFBC和预编码轮询两种传输方案分别设置相应的解调参考信号,而无需为CLSM设置相应的解调参考信号。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优先为SFBC和预编码轮询这两种传输方案配置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然后为CLSM配置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也就是说,SFBC和预编码轮询与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是直接关联的,而CLSM与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是间接关联的。
因此,接收端设备虽然不能直接根据第一映射关系准确地确定出每个解调参考信号对应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但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在所有的未被使用的端口上遍历尝试不同的传输方案的方法,减小了盲检测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接收端设备干扰估计和解调的复杂度,降低了数据处理带来的时延。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接收端设备接收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所述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是发送端设备对解调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得到的,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相关联;
所述接收端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对所述数据流进行解调。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接收端设备对未分配给自身的至少一个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进行监听,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是发送端设备对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得到的,每一解调参考信号与一数据流相对应;
所述接收端设备基于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对应的传输方案。
因此,通过将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解调参考信号对应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相关联,使得接收端设备能够根据接收到的解调参考信号,确定对应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因此,在接收到干扰信号时,能够根据解调参考信号和传输方案进行干扰估计,大大减小了接收端设备干扰估计和解调的复杂度,降低了数据处理带来的时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相关联可以包括: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直接关联,即,相对应,或者,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间接关联。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收端设备基于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及对应的传输方案,确定至少一个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对应的信道矩阵。
可选地,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以及
所述接收端设备基于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对应的传输方案,包括:
所述接收端设备根据预先定义的第一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对应的传输方案为所述数据流的传输方案。
即,第一映射关系可以静态配置,预先保存在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可选地,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以及
所述接收端设备基于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对应的传输方案,包括:
所述接收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是根据预先定义的映射规则以及当前配置的传输方案所需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
所述接收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所述数据流的传输方案。
即,第一映射关系可以由网络设备动态或者半静态配置,并发送给终端设备,以使得在网络设备作为发送端设备、终端设备作为接收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作为发送端设备、网络设备作为接收端设备的情况下,双方都能够获知该第一映射关系。
任意一种传输方案都可以对应有至少一个映射关系,例如,该传输方案可以为:空频块码(spatial frequency block code,SFBC)、预编码轮询或空分复用等。但这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该映射规则可以为各种传输方案分别设置相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也可以仅仅针对部分传输方案设置相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例如,当传输方案包含SFBC、预编码轮询和CLSM时,可以为每一种传输方案分别设置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也可以仅仅针对SFBC和预编码轮询两种传输方案分别设置相应的解调参考信号,而无需为CLSM设置相应的解调参考信号。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优先为SFBC和预编码轮询这两种传输方案配置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然后为CLSM配置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也就是说,SFBC和预编码轮询与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是直接关联的,而CLSM与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是间接关联的。
因此,接收端设备虽然不能直接根据第一映射关系准确地确定出每个解调参考信号对应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但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在所有的未被使用的端口上遍历尝试不同的传输方案的方法,减小了盲检测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接收端设备干扰估计和解调的复杂度,降低了数据处理带来的时延。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根据预先定义的映射规则以及当前配置的传输方案所需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所述RRC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信元CE,所述MAC-CE中携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中携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通过在上述信令中的任意一个信令中携带上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实现了第一映射关系的动态或者半静态配置。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多个解调参考信号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以及接收到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确定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所述解调参考信号与所述数据流对应。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所述RRC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信元CE,所述MAC-CE中携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中携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通过在上述信令中的任意一个信令中携带上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实现了第一映射关系的动态或者半静态配置。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一至第六方面或第一至第六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的各个模块。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用于数据传输的装置执行第一至第六方面或第一至第六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用于数据传输的装置运行时,使得所述用于数据传输的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或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或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可选地,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端口、扰码、正交码和正交序列。
可选地,在下行传输中,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包括:端口和/或扰码。
可选地,在上行传输中,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包括:正交码或正交序列。
具体地,端口号可以指示正交码和时频资源。
可选地,所述映射规则包括:按照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的索引号从小到大的顺序,从某个特定的索引号开始,依次将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的索引号映射至一种传输方案,
其中,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的索引号包括: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号,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扰码标识的索引号(nSCID),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正交码的索引,或者,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正交序列的索引号。
在本申请中,索引号可以理解为用于标识某个属性的标识,例如,正交码的索引,也可以称为正交码的标识,正交序列的索引,也可以称为正交序列的标识。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LTE系统中所采用的下行物理信道处理过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号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号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的另一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号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的另一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扰码标识的索引号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号、扰码标识的索引号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对同一个RB中的不同RE进行预编码的示意图。
图10是适用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正交序列的索引号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号、正交序列的索引号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数据传输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数据传输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数据传输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数据传输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数据传输的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首先结合图1详细说明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图1示出了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包括网络设备102,网络设备102可包括多个天线例如,天线104、106、108、110、112和114。另外,网络设备102可附加地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它们均可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多个部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解复用器或天线等)。
应理解,网络设备102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接入点或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或者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第五代通信(fifth-generation,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如传输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基站、小基站设备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未特别限定。
网络设备102可以与多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16和终端设备122)通信。网络设备102可以与类似于终端设备116或122的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通信。
应理解,终端设备116或122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可以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中的站点(station,ST),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未特别限定。
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16与天线112和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通过前向链路118向终端设备116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0从终端设备116接收信息。此外,终端设备122与天线104和106通信,其中天线104和106通过前向链路124向终端设备122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6从终端设备122接收信息。
例如,在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中,例如,前向链路118可利用与反向链路120所使用的不同频带,前向链路124可利用与反向链路126所使用的不同频带。
再例如,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和全双工(full duplex)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和反向链路120可使用共同频带,前向链路124和反向链路126可使用共同频带。
被设计用于通信的每个天线(或者由多个天线组成的天线组)和/或区域称为网络设备102的扇区。例如,可将天线组设计为与网络设备102覆盖区域的扇区中的终端设备通信。在网络设备102通过前向链路118和124分别与终端设备116和122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网络设备102的发射天线可利用波束成形来改善前向链路118和124的信噪比。此外,与网络设备通过单个天线向它所有的终端设备发送信号的方式相比,在网络设备102利用波束成形向相关覆盖区域中随机分散的终端设备116和122发送信号时,相邻小区中的移动设备会受到较少的干扰。
网络设备102、终端设备116或终端设备122可以是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和/或无线通信接收装置。当发送数据时,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可对数据进行编码以用于传输。具体地,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可获取(例如生成、从其它通信装置接收、或在存储器中保存等)要通过信道发送至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一定数目的数据比特。这种数据比特可包含在数据的传输块(或多个传输块)中,传输块可被分段以产生多个码块。
此外,该通信系统100可以是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网络或者设备对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网络或者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网络或者其他网络,图1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的简化示意图,网络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图1中未予以画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发送端设备为网络设备,接收端设备为终端设备;或者,发送端设备为终端设备,接收端设备为网络设备。
以下,为方便说明和理解,以发送端设备为网络设备、接收端设备为终端设备为例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相同的时频资源与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传输数据。
图2是现有LTE系统中所采用的下行物理信道处理过程的示意图。下行物理信道处理过程的处理对象为码字,码字通常为经过编码(至少包括信道编码)的比特流。码字(codeword)经过加扰(scrambling),生成加扰比特流。加扰比特流经过调制映射(modulationmapping),得到调制符号流。调制符号流经过层映射(layer mapping),被映射到多个符号层(也称为空间流,空间层)。符号层经过预编码(precoding),得到多个预编码符号流。预编码符号流经过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RE)映射,被映射到多个RE上。这些RE随后经过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调制,生成OFDM符号流。OFDM符号流随后通过天线端口(antenna port)发射出去。
通过上述对数据的处理过程,可以实现空分复用(spatial divisionmultiplexing)或者发射分集(transmit diversity)。
空分复用是指让同一个频段在不同的空间内得到重复利用。空分复用可以通过例如采用自适应阵列天线实现空间分割,在不同的用户方向上形成不同的波束,每个波束可提供一个无其他用户干扰的唯一信道。多个终端可以同时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进行传输。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系统数据吞吐量。
预编码是实现空分复用的重要技术。预编码技术可以是在已知信道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在发送端对发送端信号做预先的处理,即,借助与信道资源相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来对待发射信号进行处理,使得经过预编码的待发射信号与信道相适配,使得接收端消除信道间影响的复杂度降低。因此,通过对发射信号的预编码处理,接收信号质量(例如信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得以提升。因此,采用预编码技术,可以实现发送端设备与多个接收端设备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传输,也就是实现了MU-MIMO。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说明,在未做出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预编码是指用于实现空分复用的预编码。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对于本文提到的预编码,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或者,如果未在与其在相关描述中的实际作用或内在逻辑相抵触,则均可以更加一般性地描述为空分复用预编码。
发射分集通过在时间、频率、空间(例如天线)或者上述三个维度的各种组合上对原始信号(例如符号)进行冗余传输来提高传输可靠性,以获得分集增益。
目前常用的发射分集包括,例如但不限于,空时分集(space-time transmitdiversity,STTD)、空频分集(space-frequency transmit diversity,SFTD)、空频块码(spatial frequency block code,SFBC)、空时块码(spatial time block code,STBC)、时间切换发射分集(time switched transmit diversity,TSTD)、频率切换发射分集(frequency switch transmit diversity,FSTD)、正交分集(orthogonal transmitdiversity,OTD)、循环延迟分集(cyclic delay diversity,CDD)、层交织(layershifting)等分集方式,以及上述各种分集方式经过衍生、演进以及组合后获得的分集方式,以及基于上述列举的分集发射方式进行的空分复用。
当前协议中,MU-MIMO仅支持发送端设备与多个接收端设备采用相同的时频资源、相同的传输方案(或者称,传输方式,transmission scheme)传输数据。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传输方案可以为现有的协议(例如,LTE协议)中定义的transmission scheme,也可以为未来5G中相关协议中定义的transmission scheme,本发明对此并未特别限定。应理解,传输方案可以理解为用于表示传输数据所使用的技术方案的一个称呼,不应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定,本发明并不排除在未来协议中通过其他称呼来替代传输方案的可能。
例如,网络设备采用闭环空分复用(close loop spatial multiplexing,CLSM)同时向多个终端设备传输数据。但是,由于接收端设备所处的环境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移动性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信道环境也不同。对于信道环境较好的接收端设备来说,采用CLSM的传输方案,接收到的信号质量可能比较好;对于信道环境较差的接收端设备来说,接收到的信号质量较差,可能需要采用发射分集的方式来获得分集增益。
因此,随着MU-MIMO技术的发展,使用不同的传输方案与多个接收端设备传输数据成为一种可能的发展趋势。
参考图1中示出的通信系统,在下行传输中,网络设备102可以基于CLSM的传输方案与终端设备116传输数据,同时,还可以在基于发射分集技术,对向终端设备122发送的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将分集后的数据通过空分复用的方式发送给终端设备122。
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16)是不能获知其他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22)的传输方案的。但在一些情况中,终端设备若能够获知其他终端设备的传输方案和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的端口(port),往往是有利的。例如,可以大大减小终端设备干扰估计的复杂度。
具体而言,仍然以图1为例,若网络设备102同时向终端设备116和终端设备122发送数据,假设,该通信系统支持高达8个DMRS端口(例如,port#0~port#7)的传输。例如,网络设备102通过port#0和port#1向终端设备116发送数据#A,同时通过port#3向终端设备122发送数据#B。而终端设备116和终端设备122在接收数据时,都分别可能会同时接收到数据#A和数据#B。假设终端设备116为目标终端设备,那么对于终端设备116来说,就需要消除数据#B产生的干扰,才能够获得信号质量较好的数据#A,因此终端设备122与网络设备102传输DMRS的导频信道和传输数据的数据信道构成了终端设备116的干扰信道。与之相对地,终端设备116与网络设备102传输DMRS的导频信道和传输数据的数据信道构成了终端设备122的干扰信道。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DMRS是由DMRS端口定义的,或者说,是由DMRS资源定义的。每个DMRS可以对应一个端口。应理解,DMRS作为一种用于解调数据的参考信号,仅为示例性说明,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现有或未来的协议中采用其他的名称来代替DMRS以实现其相同功能的可能。
当前技术中,由于终端设备116并不能够获知数据#B的传输方案和解调参考信号端口,因此,终端设备116只能盲目地假设干扰端口的传输方案,即,在除发给自身之外的各个端口上尝试接收解调参考信号,并在接收到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上遍历各种可能的传输方案来估计干扰信道,这种方法可以称为盲检测。即,终端设备116可以在除了port#0和port#1之外的其余六个端口上尝试接收网络设备102向终端设备122发送的DMRS,并且在接收到DMRS的情况下,在各种可能的传输方案中假设一种传输方案,来估计干扰信道的信道矩阵,然后根据干扰信道的信道矩阵,得到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并通过接收算法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例如,利用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干扰抑制合并(interference rejection combining,IRC)的接收算法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以尝试解调出数据#A。如果解调不成功,则需要再次尝试其他的传输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对解调参考信号进行了预编码,根据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估计的信道矩阵为等效信道矩阵,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未作出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信道矩阵均指代等效信道矩阵。
另一方面,在一些传输方案中,需要通过两个或更多个端口来实现数据传输的,例如,SFBC,虽然根据DMRS的预编码向量可以估计出干扰信道的信道矩阵,但如果不知道传输方案,直接根据每个DMRS估计出的信道矩阵去计算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得到的干扰估计准确性较低,最终会导致解调出来的第一数据流是错误的,需要重新进行干扰估计。
还有一些传输方案,是基于RE进行预编码的,例如,预编码轮询(procodercycling)。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根据接收到的一个DMRS去估计每个RE对应的信道矩阵,对部分RE的信道估计是错误的。根据这个信道矩阵得到的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也不适用于对每个RE上的数据进行处理。如过使用这个信道矩阵去进行干扰估计,最终也会导致解调出来的第一数据流是错误的,需要重新进行干扰估计。
再一方面,该终端设备116还有可能收到邻小区的干扰,需要对邻小区的干扰信道作干扰估计,这进一步增加了干扰估计的复杂度。
综上所述,终端设备116如果不能够获知终端设备122的传输方案和DMRS端口,则干扰估计和数据解调的复杂度将大大增加,这对终端设备116来说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同时对于数据传输产生的时延也会比较大。
应理解,上述示例中仅以8个DMRS端口为例来说明,但这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例如,DMRS端口数也可以为更多或者更少的数量。并且,可以理解的是,DMRS端口数量越多,可能带来的干扰估计和数据解调的复杂度越高。
以上示例,仅以干扰估计为例说明了MU-MIMO的通信系统中,接收端设备如果能够获知其他接收端设备的传输方案和DMRS端口,对于终端设备往往是有利的。因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能够预先定义DMRS端口和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使接收端设备能够预先知道其他接收端备的DMRS端口和传输方案。
下面,结合图3至图7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
图3是从设备交互的角度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图。应理解,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的通信步骤或操作,但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图3中的各种操作的变形。此外,图3中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与图3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图3中的全部操作。
还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不同的对象,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例如,用于区分不同的终端设备、不同的空间流、不同的解调参考信号等等。
如图3所示,该方法300包括:
S302,网络设备获取第一映射关系,该第一映射关系用于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映射关系可以是各网络设备和各终端设备预先规定好的,即,可以是静态配置的。这种情况下,该第一映射关系可以预先保存在各网络设备和各终端设备的存储器中,以便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在需要的时候直接从存储器中获取。换句话说,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号与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在确定好后固定不变。例如,该第一映射关系可以如图4至图8中的任意一个附图所示。
或者,该第一映射关系也可以根据当前配置的传输方案来确定,即,可以是动态配置或半静态配置的。
可选地,S302具体包括:
该网络设备根据预先定义的映射规则,以及当前配置的传输方案所需要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第一映射关系。
具体而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当前配置的传输方案所需要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选择一种合适的映射规则,确定第一映射关系。该第一映射关系可以用于指示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然而,应理解,这并不意味着解调参考信号的数量与传输方案具有一一对应关系,解调参考信号的数量与传输方案的种类没有直接关系。网络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时,可能会配置一个或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用于同一个终端设备(为便于区分和说明,记作第一终端设备),因此映射至一种传输方案。换句话说,网络设备在将发送给该终端设备的数据映射至一个或多个空间层后,可以将该一个或多个空间层发送给该第一终端设备,与之对应地,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解调参考信号。
为便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以第一数据流为例来说明。可以理解,第一数据流是层映射之后得到的空间流,可以是一个层,也可以是多个层。与之相对地,经过预编码之后的第一数据流可以成为第一预编码数据流。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第一映射关系只是预先定义的映射关系,或者说是一个预映射的规则。它是网络设备在为终端设备分配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时所遵循的规则,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端口都被配置来按照对应的传输方案发送数据。例如,当第一映射关系中规定port#0~port#7均对应发射分集的传输方案,这并不意味着port#0~port#7这8个端口都被用于使用发射分集的传输方案发送数据,网络设备可能只使用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端口。也就是说,网络设备需要根据当前需要,按照第一映射关系为终端设备分配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端口、扰码、正交码或正交序列。任意两个不同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中至少有一项是不同的。例如,不同的端口、不同的扰码,或者,相同的端口不同的扰码,或者,不同的端口不同的扰码,或者,不同的正交序列,或者不同的正交码,或者相同的端口不同的正交码,或者相同的端口不同的正交序列等等。
解调参考信号可以通过该解调参考信号在某个维度(例如空间域或者码域)占用的资源来区分。通过在至少一个维度的解调参考信号配置不同的资源,可以实现空分。
其中,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号可以指示正交码和时频资源。
不同端口号的解调参考信号所使用的正交码不同,或者,时频资源不同,或者正交码和时频资源都不同。
例如,在下行传输中,网络设备通常通过不同的端口号区分不同的解调参考信号,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扰码区分不同的解调参考信号。在上行传输中,不同的终端设备可能具有相同的端口号,但可以通过不同的正交序列来区分不同的解调参考信号。通过扰码或者正交掩码来区分解调参考信号。然而,可以理解,以上列举仅为示例性说明,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例如,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除上述列举之外的其他资源来区分不同的解调参考信号。
S304,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预编码数据流和第一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
具体而言,该第一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是对第一解调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得到的,该第一预编码数据流是对该第一数据流进行预编码得到的。该第一解调参考信号与第一数据流对应,该第一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第一数据流的传输方案对应,即,该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预先确定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第一数据流的传输方案,确定第一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并发送该第一解调参考信号和第一数据流。
该网络设备可以将第一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和第一预编码数据流映射到同一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和第一预编码数据流所占用的RE不同。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预先保存了解调参考信号在不同的端口占用的时频资源,即,导频图样(pattern),例如,该导频图样可以为协议中规定的最高8个端口的DMRS导频图样,或者也可以为现有或者未来协议中规定的更多或者更少的端口的DMRS导频图样。网络设备在确定了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后,便可以根据导频图样,确定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也就是RE,然后将数据流映射到未被解调参考信号占用的RE上,经过OFDM调制后通过天线端口发送出去。应理解,根据导频图样确定解调参考信号和数据占用的时频资源的具体方法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为了简洁,这里省略其详细过程的说明。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网络设备可能同时与同一小区中的多个终端设备(包括上述第一终端设备)传输数据,若该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某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与网络设备传输数据,该第一终端设备可能会受到其他终端设备的干扰;并且,该第一终端设备还可能位于小区边缘区域,若邻小区的某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也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传输数据,则该第一终端设备还有可能会受到邻小区的终端设备的干扰。
以下,为便于区分和说明,将上文中描述的可能会对该第一终端设备产生干扰的终端设备记作第二终端设备。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终端设备可能是与第一终端设备位于同一小区的终端设备,也可能是邻小区的终端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未特别限定。只要该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传输数据,就有可能受到该第二终端设备的干扰,需要进行干扰估计。换句话说,该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的解调参考信号(为便于区分和说明,记作第二解调参考信号)和数据流(为便于区分和说明,记作第二数据流)可以是上述网络设备发送的,也可以是其他网络设备发送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未特别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并且,网络设备(例如包括:本小区的网络设备或者邻小区的网络设备)发送给每个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解调参考信号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与之相应地,网络设备(例如包括:本小区的网络设备或者邻小区的网络设备)发送给每个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数据流的层数可以为一个层或者多个层。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未特别限定。
这里,仅为方便说明,假设该第二终端设备与该第一终端设备位于同一小区,该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同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流和第二解调参考信号。
S306,该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和第二数据流,该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根据第二数据流的传输方案确定。
具体而言,该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是该网络设备对第二解调参考信号预编码得到的,第二预编码数据流是该网络设备对该第二数据流预编码得到的。该第二解调参考信号与第二数据流相对应,该第二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该第二数据流的传输方案相对应。
网络设备在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之前,可以根据第二数据流的传输方案,以及第一映射关系确定该第二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例如可以为,第二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扰码、正交码或者正交序列等。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下行传输中第二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来说明。
该第一终端设备并不知道该网络设备会在哪个端口上发送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和第二预编码数据流,但是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各个端口上尝试接收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在接收到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的情况下,便可以进一步进行干扰估计。
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二终端设备为邻小区的终端设备,该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从邻小区的网络设备接收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和第二预编码数据流,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未特别限定。
在S304和S306中,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和第一预编码数据流,同时监听该网络设备发送给其他终端设备的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和第二预编码数据流。
具体而言,该第一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用于对第一预编码数据流进行解调。即,通过信道估计,得到该第一预编码数据流的信道矩阵,从而恢复出第一数据流。然而,第一终端设备同时还接收到了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和第二预编码数据流,即,受到了其他信道的干扰。因此,该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对干扰信道进行估计,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以恢复出第一数据流。
S308,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映射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映射关系可以是各网络设备和各终端设备(包括上述第一终端设备)预先规定好的,即,静态配置的。这种情况下,该第一映射关系可以预先保存在各网络设备和各终端设备的存储器中,以便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在需要的时候直接从存储器中获取。换句话说,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号与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在确定好后固定不变。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第一映射关系可以如图4至图8中的任意一个附图所示。
或者,该第一映射关系也可以是网络设备根据当前配置的传输方案所需要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的,即,动态配置或者半静态配置的。这种情况下,该第一映射关系由网络设备根据与各终端设备(包括上述第一终端设备)预先协商好的映射规则以及当前配置的传输方案所需要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并通过信令将该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通知给终端设备。该第一映射关系也可以由网络设备指定,并通知该第一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直接将第一映射关系发送给该第一终端设备。这种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不需要自行确定该第一映射关系。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预先保存多个映射关系与多个映射关系的索引在存储器中,该多个映射关系中的每个映射关系都至少对应了一种传输方案,或者说,每种传输方案都对应有至少一个映射关系。网络设备在根据当前配置的传输方案所需要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了第一映射关系之后,直接将该第一映射关系的索引通知给该第一终端设备,该第一终端设备便可以根据索引,确定该第一映射关系。在这种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都不需要自行确定各种可能的映射关系,网络设备只需要根据当前配置的传输方案所需要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从多个映射关系中确定出合适的映射关系,将其作为第一映射关系,并将该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即,索引)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预先根据双方协商好的至少一个映射规则,确定至少一个映射关系(下文中将结合附图说明如何根据映射规则确定映射关系),该至少一个映射关系中的每个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一种可能的传输方案。每个映射关系对应一个索引。网络设备在根据当前配置的传输方案所需要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了第一映射关系之后,直接将该第一映射关系的索引通知给该第一终端设备,该第一终端设备便可以根据索引,确定该第一映射关系。在这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需要自行确定各种可能的映射关系。但可以理解,第一终端设备在根据至少一个映射规则确定出至少一个映射关系后,便可以保存在存储器中,在每次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映射关系的索引时,根据索引便可以直接确定第一映射关系。
具体地,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来实现:
方式一:该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该RRC消息中携带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或者,
方式二:该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信元(CE),该MAC-CE中携带该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或者,
方式三:该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该PDCCH中携带该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具体地,该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承载在PDCCH中的DCI中。
其中,该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可以是该第一映射关系所对应的映射规则的索引,或者,该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可以为该第一映射关系本身。
若该第一终端设备未保存上述映射规则以及索引,则该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可以为该第一映射关系本身;若该第一终端设备保存有上述多个映射规则及索引,或者,保存有上述多个映射关系及索引,则可以根据索引确定第一映射关系。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不属于同一小区(为便于区分和说明,假设:第一终端设备属于第一小区,第一小区的服务网络设备记作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属于第二小区,第二小区的服务网络设备记作第二网络设备),即第二终端设备的服务网络设备可能为另一网络设备,并且上述第一映射关系动态可调整,需要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以指示当前所使用的第一映射关系时,则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设备之间的接口(例如,X2接口)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并将该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与第二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有可能是不同的,为了区分不同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可以在该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中增加小区标识,以便于第一终端设备区分不同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
还应理解,上述列举的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映射关系的方法仅为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例如,该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在未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时候,根据预存的第一映射关系进行后续处理;在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时候,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映射关系进行后续处理。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映射规则。
可选地,该映射规则包括:按照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的索引号从小到大的顺序,从某个特定的索引号开始,依次将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的索引号映射至一种传输方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解调参考信号的索引号包括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号。
从上述映射规则可以看到,不论网络设备为各个终端设备配置的传输方案包括一种传输方案(情况一)还是多种传输方案(情况二),每种传输方案所对应的端口号是可以相对固定的。
需要说明的是,任意一种传输方案都可以对应有至少一个映射关系,例如,该传输方案可以为:空频块码(spatial frequency block code,SFBC)、预编码轮询或CLSM等。以下结合附图说明的第一映射关系仅为示例性说明,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
情况一:
该映射规则包括:在网络设备为各个终端设备配置的传输方案仅包括一种传输方案的情况下,按照端口号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将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端口映射至一种传输方案。此情况下,上述特定的端口号即为port#0。
假设该通信系统支持最多8个端口的数据传输,网络设备采用相同的传输方案与不同的终端设备传输数据。例如,该相同的传输方案为SFBC。则根据上述映射规则,可以按照端口号从小到大的顺序,从port#0至port#7,分别将一个或多个端口映射至一种传输方案。通常情况下,SFBC所需的端口数为偶数个,例如可以为2个、4个或者更多个。根据所需的端口数,从port#0开始,依次将端口映射至同一种传输方案,即,采用SFBC向一个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典型地,可以将连续的至少一个端口号映射至一种传输方案,指向一个终端设备。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号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若需要2个端口,在端口完全未被占用的情况下,从port#0开始,依次将两个端口映射至一种传输方案,用于向一个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例如,port#0和port#1指向终端设备#1,port#2和port#3指向终端设备#2,port#4和port#5指向终端设备#3,port#6和port#7指向终端设备#4;若需要4个端口,在端口完全未被占用的情况下,从port#0开始,依次将四个端口映射至一种传输方案,用于向一个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若需要更多的端口,可以按照相同的方法,按照端口号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将多个端口映射至一种传输方案,指向一个终端设备。
应理解,上述以SFBC作为一种可能的传输方案来示例性地说明映射规则,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例如,该传输方案也可以为CLSM、预编码轮询等。
当传输方案仅需要通过一个解调参考信号端口的时候,例如,CLSM,可以按照端口号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地将每个端口映射至一种传输方案,指向一个终端设备。
或者,当传输方案需要三个解调参考信号端口的时候,则可以根据上述映射规则,按照端口号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地将每三个端口映射至一种传输方案,指向一个终端设备。
在这种情况下,该映射规则也可以定义为:从端口号为偶数的端口为首个端口开始,将连续的多个端口映射至一种传输方案。则对于上述预编码轮询的情况,特定的端口号为port#0。将port#0、port#1和port#2映射至一种传输方案,指向一个终端设备,将port#4、port#5和port6映射至一种传输方案,指向另一个终端设备。
又或者,该映射规则也可以定义为:从端口号为奇数的端口为首个端口开始,将连续的多个端口映射至一种传输方案,则对于上述预编码轮询的情况,特定的端口号为port#1。为了简洁,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各种传输方案所需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的数量仅为示例性说明,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现有或者未来的协议中规定的各种传输方案可能需要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的数量来确定上述映射关系。
情况二:
该映射规则包括:在网络设备为各个终端设备配置的传输方案包括至少两种传输方案的情况下,将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端口分为至少两组,每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的端口号连续,每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对应一种传输方案,按照端口号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将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端口映射至一种传输方案。
假设该通信系统支持最多12个端口的数据传输,分别为port#0~port#11,网络设备采用两种传输方案与不同的终端设备传输数据。例如,该两种传输方案为SFBC和预编码轮询。则根据上述映射规则,可以将该12个端口分为两组,每组端口的端口号连续。
进一步地,该映射规则还可以进一步规定映射至每种传输方案的首个端口号。
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当前配置的传输方案所需的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以及预先定义的映射规则,确定第一映射关系。
例如,按照规则一:将port#0作为映射至SFBC的首个端口号,将port#6作为映射至预编码轮询的首个端口号。即,将前6个端口号归为一组,映射至SFBC,后6个端口号归为一组,映射至预编码轮询,如图5所示。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号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的另一示意图。
或者,按照规则二:将port#0作为映射至预编码轮询的首个端口号,将port#6作为映射至SFBC的首个端口号。即,将前6个端口号归为一组,映射至预编码轮询,后6个端口号归为一组,映射至SFBC。
或者,按照规则三:将port#0作为映射至SFBC的首个端口号,将port#4作为映射至预编码轮询的首个端口号。即,将前4个端口号归为一组,映射至SFBC,后8个端口号归为一组,映射至预编码轮询。
或者,按照规则四:将port#0作为映射至预编码轮询的首个端口号,将port#4作为映射至SFBC的首个端口号。即,将前4个端口号归为一组,映射至预编码轮询,后8个端口号归为一组,映射至SFBC。
以此类推,为了简洁,不再一一列举。由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得到与多个映射规则对应的多个映射关系。
应理解,上述示例的SFBC和预编码轮询作为可能的传输方案来示例性地说明映射规则,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例如,上述至少一种传输方案也可以包括其他的传输方案,例如CLSM。
进一步地,当该至少一种传输方案包括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传输方案,且该两种或两种以上传输方案所需要的端口数不同时,可以按照以下映射规则来处理。
假设,该通信系统支持最多8个端口的数据传输,分别为port#0~port#7,网络设备采用两种传输方案与不同的终端设备传输数据。例如,该两种传输方式包括SFBC和CLSM。
若SFBC传输方案下每个终端设备需要2个端口、CLSM传输方案下每个终端设备需要1个端口。那么对该8个端口的映射仍然遵循上述映射规则,将该8个端口分为两组,每种传输方案对应一组端口。每个传输方案从一个特定的端口号开始,按照端口号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映射。例如,将port#0作为映射至SFBC的首个端口号,将port#3作为映射至CLSM的首个端口号,即,将前4个端口号归为一组,映射至SFBC,每两个端口号指向一个终端设备;后4个端口号归为一组,映射至CLSM,每个端口号指向一个终端设备,如图6所示。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号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的另一示意图。
应理解,上述列举了根据各种映射规则定义的映射关系,但这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当通信系统确定了上述多种映射规则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对于每个映射规则都规定了相同的索引或者标识,以便于区分不同的映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映射关系可以是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根据预先协商的至少一个映射规则确定的,它可以适用于整个通信系统。第一终端设备所在的小区以及邻小区中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都遵循这样的该至少一个映射规则,确定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虽然两个小区中在某个时刻所遵循的第一映射关系有可能不同,但都是根据上述至少一个映射规则中的某一个映射规则确定的,可以理解为在至少一个映射关系中确定出的第一映射关系,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都能够获知本小区或邻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
通过上文描述,第一终端设备获取了第一映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S302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当前配置的传输方案所需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第一映射关系。仍然以端口为例,若网络设备确定当前配置的传输方案全部都为SFBC,则可以直接选择上述结合图4说明的映射规则,确定第一映射关系;若网络设备确定当前配置的传输方案使用SFBC的端口较多,而使用预编码轮询的端口较少,则可以选择上述结合图5说明的映射规则,确定第一映射关系。
应理解,上述仅以端口号为例详细说明了映射规则,但这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例如,该第一映射关系也可以为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扰码标识的索引号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或者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号、扰码标识的索引号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如图7和图8所示。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扰码标识的索引号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号、扰码标识的索引号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可以看到,在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的情况下,其对应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也可以确定。还应理解,图7和图8仅是为便于理解而示出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为各种传输方案分别设置相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也可以仅仅针对部分传输方案设置相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
例如,当传输方案包含SFBC、预编码轮询和CLSM时,可以为每一种传输方案分别设置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也可以仅仅针对SFBC和预编码轮询两种传输方案分别设置相应的解调参考信号,而无需为CLSM设置相应的解调参考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优先为SFBC和预编码轮询这两种传输方案配置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然后为CLSM配置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也就是说,SFBC和预编码轮询与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是直接关联的,而CLSM与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是间接关联的。
第一终端设备虽然不能直接根据第一映射关系准确地确定出没个解调参考信号对应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但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在所有的未被使用的端口上遍历尝试不同的传输方案的方法,减小了盲检测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接收端设备干扰估计和解调的复杂度,降低了数据处理带来的时延。
举例来说,假设该通信系统支持最多12个端口的数据传输,网络设备确定当前配置的传输方案包括:SFBC、CLSM和预编码轮询,则该网络设备可以按照预先规定的映射规则,将SFBC和预编码轮询的传输方案按照映射规则映射至端口上,如图5所示。但是,网络设备在为终端设备分配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时,可能只用到了port#0和port#1、port#2和port#3、port#6和port#7,网络设备可以进一步将未被占用的端口(即,port#4和port#5、port#8~port#11)分配给CLSM的传输方案。网络设备可以按照将剩余的6个端口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分配给CLSM,也可以按照预先定义的映射规则来为CLSM的终端设备分配端口。本申请对此并未特别限定。
S310,该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和第一数据流的传输方案。
可选地,该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DCI中携带有该第一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的指示信息。
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直接根据DCI中的指示字段,确定第一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号和/或扰码标识(scrambling identity)的索引号(nSCID)。
可选地,该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DCI中携带有该第一数据流的传输方案的指示信息。
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直接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DCI,确定第一数据流的传输方案。在这种情况下,DCI中携带传输方案的指示信息,可以通过在DCI中增加指示字段或利用现有的预留字段来指示的方式来实现。
或者,该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在S310中获取到的第一映射关系,根据第一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确定第一数据流的传输方案。
S312,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对该第一预编码数据流进行解调。
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在S308中接收到的第一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估计该第一预编码数据流的等效信道矩阵,进而对第一预编码数据流进行解调。
然而,由于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预编码数据流的同时,还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给其他设备的第二预编码数据流和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这可能回对第一预编码数据流产生干扰,导致第一数据流无法恢复,因此,该第一终端设备需要进行干扰估计。
S314,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第二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该第二数据流的传输方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为直接关联关系,例如,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即,第一映射关系。
具体而言,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二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端口以及第一映射关系,确定与该第二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对应的传输方案为第二数据流的传输方案。
举例说明,假设当前使用的第一映射关系如图4所示。若该第一终端设备在port#2和port#3接收到第一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则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确定port#0和port#1已经被占用,且也同样使用了SFBC的传输方案,并且后面的4个端口(port#4~port#7)未被占用,该第一终端设备便可以确定该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对应port#0和port#1,直接在port#0和port#1上接收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并确定该两个端口的传输方案为SFBC。因此,该第一终端设备就不需要在port#0和port#1上尝试其他传输方案,可以直接根据SFBC的传输方案估计干扰信道的信道矩阵。其后,第一终端设备继续在port#4~port#7上尝试接收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并在接收到的情况下根据SFBC和接收到的解调参考信号估计干扰信道的信道矩阵。
若该第一终端设备在port#4和port#5接收到第一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则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确定port#0~port#3已经被占用,且也同样使用了SFBC的传输方案。则该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可能对应了4个端口,即,port#0~port#3,或者,该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是很对两个终端设备的解调参考信号,即,第二终端设备的数量为2,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2个端口,即,port#0、port#1和port#2、port#3这两组端口,该第一终端设备便可以分别在这两组端口上尝试接收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并在接收到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的时候,进一步根据SFBC的传输方案估计干扰信道的信道矩阵。其后,第一终端设备继续在port#6和port#7上尝试接收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并在接收到的情况下根据SFBC和接收到的解调参考信号估计干扰信道的信道矩阵。
又例如,假设当前使用的第一映射关系如图5所示。若该第一终端设备在port#2和port#3接收到第一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则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确定port#0和port#1已经被占用,且也同样使用了SFBC的传输方案;然而,第一终端设备并不确定后8个端口上(port#4~port#11)是否被使用,但可以确定的是,若port#4和port#5上接收到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则port#4和port#5上仍然使用SFBC的传输方案。若后6个端口(port#6~port#11)中有一个被使用,那必然是port#6,并且所对应的传输方案就是预编码轮询。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从port#6开始尝试接收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若未接收到,则说明后6个端口均未被占用,若接收到,则可以进一步在port#7上接收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并根据预编码轮询的传输方案估计干扰信道的信道矩阵。直到在某个端口(例如,port#10)上接收不到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说明该端口之后的端口(即,port#10和port#11)均未被占用,不需要再尝试接收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
再例如,假设当前使用的第一映射关系如图6所示。若该第一终端设备在port#7上接收到第一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则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确定port#4~port#7都已经被占用,且均使用了CLSM的传输方案;然而,第一终端设备并不确定前4个端口(port#0~port#3)是否被使用,但可以确定的是,若前4个端口中有一个被使用,那必然是port#0,所对应的传输方案就是SFBC。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从port#0开始尝试接收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若未接收到,则说明前4个端口均未被占用,若接收到,则可以进一步在port#1上接收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并根据SFBC的传输方案估计干扰信道的信道矩阵。直到在某个端口(port#2)上接收不到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则说明改端口之后的端口(即,port#2~port#3)均未被占用,不需要再尝试接收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
通过上述举例可以看到,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在所有的未被使用的端口上遍历尝试不同的传输方案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减小了第一终端设备猜测(或者说,盲检测)的范围,降低了干扰估计和解调的复杂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描述的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第二数据流的传输方案具有直接关联的关系,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的关联关系也可以是间接的,第一映射关系可能仅根据部分传输方案和预先定义相应的映射规则确定,则该第一终端设备仍然可以根据该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第二数据流的传输方案。
举例来说,假设第一映射关系如图4中所示,而网络设备使用了SFBC和CLSM两种传输方案。图4中仅定义了SFBC与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号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网络设备优先将端口分配给SFBC,将剩余的未被占用的端口分配给CLSM。
例如,若第一终端设备在port#4和port#5接收到第一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且该第一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数据流的传输方案为SFBC,则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确定port#0和port#1、port#2和port#3也被使用,并且对应于SFBC,只需要在port#6和port#7上尝试各种传输方案(例如,SFBC、预编码轮询、CLSM等)进行干扰估计和数据解调。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在所有的未被使用的端口上遍历尝试不同的传输方案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减小了第一终端设备猜测(或者说,盲检测)的范围,降低了干扰估计和解调的复杂度。
假设第一映射关系如图5中所示,而网络设备使用了SFBC、预编码轮询和CLSM三种传输方案。图5中仅定义了SFBC和预编码轮询与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号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网络设备优先将端口分配给SFBC和预编码轮询两种传输方案,将剩余的未被占用的端口分配给CLSM。
例如,若第一终端设备在port#4和port#5接收到第一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且该第一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数据流的传输方案为SFBC,则可以确定该网络设备将port#0~port#5这6个端口分配给SFBC,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确定port#0和port#1、port#2和port#3也被使用,并且对应于SFBC。该第一终端设备继续尝试在port#6上接收第二预编码参考信号,若在port#6上接收到第二预编码参考信号,则在port#6上优先尝试预编码轮询进行干扰估计和解调;若在port#6上未接收到第二预编码参考信号,则说明port#6~port#11并未使用预编码轮询的传输方案,可以尝试在port#6~port#11上采用除预编码轮询之外的传输方案(例如,CLSM、SFBC等)进行干扰估计和数据解调。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在所有的未被使用的端口上遍历尝试不同的传输方案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减小了第一终端设备猜测(或者说,盲检测)的范围,降低了干扰估计和解调的复杂度。
S314,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数据流的传输方案和第二解调参考信号,确定干扰信道的信道矩阵。
在上文中已经说明,在某些传输方案中(例如,预编码轮询),根据一个解调参考信号的预编码向量估计出来整个RB的信道矩阵是不准确的;或者,在某些传输方案中(例如,SFBC)解调参考信号的预编码向量估计出来的干扰信道的信道矩阵的使用是不准确的。因此,第一终端设备需要根据第二数据流的传输方案和第二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才能够较为准确地估计出每个RE的信道矩阵,或者,较为准确地使用干扰信道的信道矩阵。
举例来说,在传输方案为SFBC的情况下,假设将一个原始空间流经发射分集的预处理得到两个空间流,则网络设备使用两个解调参考信号端口发送与该两个空间流对应的两个数据流(即,第二数据流)。例如,该第二数据流的发送信号S可以为:
其中,s*表示s的共轭。
若不知道传输方案,则根据接收到的两个解调参考信号估计出来的信道矩阵分别为:h1和h2,若直接根据h1和h2,确定干扰信道的协方差矩阵,那么信道矩阵的使用是不准确的。
由于传输方案为SFBC,假设,第二预编码数据流对应两个层,则根据接收到的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可以理解,该第二预编码数据流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为2个)估计出来的信道矩阵应该为
根据该信道矩阵可以确定干扰信道的协方差矩阵,进而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
又例如,在传输方案为预编码轮询的情况下,图9示出了对同一个RB中的不同RE进行预编码的示意图。可以看到,在一个OFDM符号上,以多个(例如,4个)连续的子载波对应的RE为一组,每组内的RE的预编码向量是两两不同的。换句话说,在采用预编码轮询的传输方案时,预编码的颗粒度为RE,即,RE级(RE-level),这是不同于其他传输方案的。例如,SFBC的预编码颗粒度为RB,即RB级(RB-level)。对每个RE进行处理时,所使用的解调参考信号不同,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不同,估计出来的干扰信道的信道矩阵不同,得到的干扰信道的协方差矩阵也不同。
S316,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干扰信道的信道矩阵,确定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
具体而言,该第一终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一个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估计出对应的干扰信道的信道矩阵,并进一步得到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
例如,对于第i个干扰信道,假设信道矩阵为Hi,则对应的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为HiHi H。可以理解,对于不同的信道矩阵,得到的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不同。例如,对于SFBC的传输方案,若信道矩阵为所对应的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为其中,H表示共轭转置;又例如,对于预编码轮询的传输方案,同一组中的任意两个RE对应的信道矩阵不同,所对应的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也不同,在对每个RE上的信号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各RE所使用的信道矩阵来确定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
S318,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以恢复出第一数据流。
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以下公式,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
其中,i表示第一数据流的信道,j表示干扰信道,N0I表示高斯白噪声,W表示权值矩阵。
通过上述处理,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恢复出第一数据流。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数据流中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进行校验,若校验成功,则说明对该第一数据流的解调成功;若校验不成功,则需要重新进行干扰估计。
应理解,上述示例的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的MMSE-IRC算法以及数据解调的过程均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为了简洁,这里省略对其具体过程的详细说明。
还应理解,MMSE-IRC作为一种使用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的接收算法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通过其他用于对干扰信号进行处理的方法来恢复出数据流。
还应理解,以上列举的根据第一映射关系以及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干扰数据流的传输方案的方法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不排除在现有或未来的协议中,将干扰设备所使用的资源通知给目标接收端设备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同样适用。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预先定义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并按照该对应关系为不同的传输方案分配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使得接收端设备在接收到干扰信号时,能够直接根据上述对应关系确定干扰信号所使用的传输方案,或者,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盲检出干扰信号所使用的传输方案,以便对信号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接收端设备干扰估计和解调的复杂度,降低了数据处理带来的时延。
上文中结合图3至图9详细说明了下行传输中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300。可以理解的是,该方法同样适用于上行传输。下面结合图10至图13详细说明上行传输中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400。
具体来说,在上行传输中,发送端设备为终端设备,接收端设备为网络设备,两个或者更多个终端设备可以分别给两个或者更多个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图10示出了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1在时频资源#A上向网络设备#1发送数据,终端设备#2在相同的时频资源(即,时频资源#A)上向网络设备#2发送数据,且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为相邻的两个小区的基站,那么网络设备#1在接收终端设备#1发送的数据的同时就有可能受到终端设备#2向网络设备#2发送的导频和数据的干扰。图中实线示出的是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虚线示出的是另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对网络设备产生的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不同的终端设备所采用的端口号可能会有重复,不同终端设备的解调参考信号可以通过不同的正交序列来区分,即,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包括解调参考信号的正交序列或正交码。通过使用不同的正交码或正交序列来加扰,使得不同的终端设备可以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数据。正交序列与正交序列之间可以通过正交序列的索引号来区分,正交码与正交码之间可以通过正交码的索引号来区分。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包括正交序列或者正交码。
图11是从设备交互的角度示出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400的示意性流程图。应理解,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的通信步骤或操作,但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图11中的各种操作的变形。此外,图11中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与图11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图11中的全部操作。
还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不同的对象,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例如,用于区分不同的小区、不同的网络设备、不同的终端设备、不同的空间流、不同的解调参考信号等等。
在方法400示出的实施例中,假设第一网络设备(例如,可以对应于图11中的网络设备#1)和第一终端设备(例如,可以对应于图11中的终端设备#1)为第一小区的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例如,可以对应于图11中的网络设备#2)和第二终端设备(例如,可以对应于图11中的终端设备#2)为第二小区的设备。
如图11所示,该方法400包括:
S402,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
该第一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一小区中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
就如在S302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可以静态配置,即,该第一映射关系可以是各网络设备和各终端设备预先规定,并保存在各网络设备和各终端设备的存储器中,以便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在需要的时候直接从存储器中获取。在这种情况下,小区与小区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可以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各小区的网络设备可以预先保存各小区自己的第一映射关系和邻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
或者,该第一映射关系也可以是动态或半静态配置。该第一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可以由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预先定义的映射规则和当前配置的传输方案所需要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各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有可能是不同的。
S404,第一终端设备获取该第一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
若该第一映射关系是静态配置,则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直接从存储器中获取;若该第一映射关系是动态或者半静态配置,则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通知第一终端设备。
S406,第二网络设备获取第二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
S408,第二终端设备获取第二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
应理解,S406的具体过程与S402的具体过程相同,S408的具体过程与S404的具体过程相同,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行传输中,由于各终端设备的端口号可能相同,无法区分不同的终端设备发送的解调参考信号,可以通过正交序列来区分不同的终端设备发送的解调参考信号。此情况下,第一映射关系可以用于指示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正交序列的索引号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如图12所示。或者,该第一映射关系还可以用于指示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正交序列的索引号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如图13所示。
为方便说明,这里假设小区与小区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相同。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正交序列的索引号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图12示出了八个正交序列的索引号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不论终端设备的数量是多少,若所提供的正交序列的索引号数目确定,便可以根据如图12中示出的第一映射关系来为传输方案分配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号、正交序列的索引号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假设每个终端设备最多提供两个端口,图13示出了四个终端设备的八个端口号、八个正交序列的索引号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到任意两个端口的正交序列不同,即便端口号相同,但可以通过不同的正交序列来区分不同的终端设备的解调参考信号。
S410,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和第一预编码数据流。
其中,第一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是对第一解调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得到的,该第一预编码数据流是对该第一数据流进行预编码得到的。该第一解调参考信号与第一数据流对应,该第一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第一数据流的传输方案对应,即,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先确定的第一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第一数据流的传输方案,确定第一解调参考信号的正交序列,对第一解调参考信号进行加扰处理后,发送该第一解调参考信号和第一数据流。
S412,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和第二预编码数据流。
其中,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是对第二解调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得到的,该第二预编码数据流是对该第二数据流进行预编码得到的。该第二解调参考信号与第二数据流对应,该第二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第二数据流的传输方案对应,即,该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先确定的第二小区的第二映射关系,以及第二数据流的传输方案,确定第二解调参考信号的正交序列,对第二解调参考信号进行加扰处理后,并发送该第二解调参考信号和第二数据流。
在S410和S412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和第一预编码数据流,以及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和第二预编码数据流。
也就是说,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第一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和第一预编码数据流的时候,可能会受到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和第二预编码数据流的干扰。
S414,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确定第一数据流的传输方案。
S414的具体过程可以与S310的具体过程相同,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S416,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二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
若该第一映射关系是静态配置,则该第二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与第一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在第一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直接将第一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作为各小区通用的第一映射关系;在第一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不同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预先从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二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保存在存储器中,或者,也可以由第一网络设备通过广播的方式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
若该第一映射关系是动态或者半静态配置的,则该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设备之间的接口(例如,X2接口)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二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
S418,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接收到的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第二数据流的传输方案。
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可以确定与接收到的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的正交序列对应的传输方案,即为第二数据流的传输方案。
S420,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数据流的传输方案和第二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确定干扰信道的信道矩阵。
S422,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干扰信道的信道矩阵,确定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
S424,该第一网络设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以恢复出第一数据流。
应理解,S418~S424的具体过程可以与S312~S318的具体过程相同或相似,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预先定义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并按照该对应关系为不同的传输方案分配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使得接收端设备在接收到干扰信号时,能够直接根据上述对应关系确定干扰信号所使用的传输方案,或者,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盲检出干扰信号所使用的传输方案,以便对信号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接收端设备干扰估计和解调的复杂度,降低了数据处理带来的时延。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仅为示例,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例如在下行传输中,也有可能通过正交码、正交序列等来区分不同的解调参考信号,在上行传输中,也有可能通过端口号、扰码等来区分不同的解调参考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未特别限定,甚至还有可能通过其他的属性来区分不同的解调参考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论是上行传输还是下行传输,网络设备都可以根据信道质量指定传输方案,并通过信令将与传输方案对应的第一映射关系通知终端设备。下面结合图14详细说明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的具体过程。
图14是从设备交互的角度示出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4所示,该方法500包括:
S510,网络设备根据预先定义的映射规则以及当前配置的传输方案所需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第一映射关系,该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
应理解,该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映射关系的具体过程在方法300和方法400中已经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S520,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可选地,S520具体包括:
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RRC消息,该RRC消息中携带该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可选地,S520具体包括:
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MAC-CE,该MAC-CE中携带该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可选地,S520具体包括:
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DCI,该DCI中携带该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在S520中,终端设备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S530,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映射关系以及接收到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确定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该解调参考信号与该数据流对应。
应理解,该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映射关系以及数据流的传输方案确定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的具体过程在方法300和方法400中已经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其中,该终端设备可以对应于方法300或方法400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或者说,该终端设备可以为该小区中的任意一个终端设备。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映射关系并通知终端设备,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映射关系,确定监听到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从而可以实现第一映射关系的动态配置或者半静态配置。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数据传输的装置6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5所示,该装置600包括:处理单元610和发送单元620。
具体地,该装置60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300中的网络设备或方法400中的第一终端设备,该装置6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3中方法300的网络设备或图11中方法400的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装置6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3中方法300或图11中方法4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数据传输的装置7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6所示,该装置700包括:接收单元710和确定单元720。
具体地,该装置70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300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或方法400中的第一网络设备,该装置7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3中方法300的第一终端设备或图11中方法400的第一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装置7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3中方法300或图11中方法4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数据传输的装置8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7所示,该装置800包括:确定单元810和发送单元820。
具体地,该装置80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500中的网络设备,该装置8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14中方法500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装置8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4中方法5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数据传输的装置9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8所示,该装置900包括:接收单元910和确定单元920。
具体地,该装置80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500中的终端设备,该装置8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14中方法500的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装置8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4中方法5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数据传输的设备1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9所示,该设备10包括:收发器11、处理器12和存储器13。其中,收发器11、处理器12和存储器13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1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12用于从该存储器13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控制该收发器11收发信号。其中,存储器13可以配置于处理器12中,也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2。
具体地,该设备1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300中的网络设备或方法400中的第一终端设备,该设备1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3中方法300的网络设备或图11中方法400的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设备1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3中方法300或图11中方法4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该设备10也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300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或方法400中的第一网络设备,该设备1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3中方法300的第一终端设备或图11中方法400的第一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设备10中的各个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3中方法300或图11中方法4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该设备1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500中的网络设备,该设备1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14中方法500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设备1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4中方法5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或者,该设备1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500中的终端设备,该设备1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14中方法500的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设备1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4中方法5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
还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2)
1.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设备对多个解调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得到多个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所述多个解调参考信号中每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所对应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相关联,以用于接收端设备确定监听到的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所述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不是分配给所述接收端设备的解调参考信号;
所述发送端设备发送所述多个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及其对应的多个数据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端口、扰码、正交码和正交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解调参考信号中每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是根据预先定义的第一映射关系和所对应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确定,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送端设备对多个解调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端设备获取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是网络设备根据预先定义的映射规则以及当前配置的传输方案所需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是根据所述数据流的传输方案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所指示的所述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是系统分配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全部资源。
6.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端设备对未分配给自身的至少一个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进行监听,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是发送端设备对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得到的,每一解调参考信号与一数据流相对应;
所述接收端设备基于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收端设备基于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及对应的传输方案,确定至少一个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对应的信道矩阵。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端口、扰码、正交码和正交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以及,
所述接收端设备基于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对应的传输方案,包括:
所述接收端设备根据预先定义的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对应的传输方案为所述数据流的传输方案。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以及,
所述接收端设备基于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对应的传输方案,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是根据预先定义的映射规则以及当前配置的传输方案所需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
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所述数据流的传输方案。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所指示的所述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是系统分配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全部资源。
12.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根据预先定义的映射规则以及当前配置的传输方案所需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监听到的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所对应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所述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中的每个解调参考信号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对应,且所述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不是分配给所述终端设备的解调参考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所指示的所述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是系统分配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全部资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所述RRC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信元CE,所述MAC-CE中携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中携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17.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多个解调参考信号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以及监听到的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确定至少一个数据流的传输方案,所述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中的每个解调参考信号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对应,且所述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不是分配给所述终端设备的解调参考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所指示的所述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是系统分配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全部资源。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所述RRC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信元CE,所述MAC-CE中携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中携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22.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对多个解调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得到多个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所述多个解调参考信号中每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所对应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相关联,以用于接收端设备确定监听到的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所述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不是分配给所述接收端设备的解调参考信号;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多个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及其对应的多个数据流。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端口、扰码、正交码和正交序列。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解调参考信号在每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是根据预先定义的第一映射关系和所对应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确定,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是根据预先定义的映射规则以及当前配置的传输方案所需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是根据所述数据流的传输方案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确定。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所指示的所述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是系统分配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全部资源。
27.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对未分配给自身的至少一个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进行监听,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是发送端设备对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得到的,每一解调参考信号与一数据流相对应;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及对应的传输方案,确定至少一个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对应的信道矩阵。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端口、扰码、正交码和正交序列。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预先定义的第一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对应传输方案为所述数据流的传输方案。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传输方案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
所述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是根据预先定义的映射规则以及当前配置的传输方案所需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的字眼,确定所述数据流的传输方案。
32.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所指示的所述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是系统分配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全部资源。
33.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先定义的映射规则以及当前配置的传输方案所需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确定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
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监听到的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所对应的数据流的传输方案,所述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中的每个解调参考信号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对应,且所述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不是分配给所述终端设备的解调参考信号。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所指示的所述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是系统分配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全部资源。
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所述RRC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信元CE,所述MAC-CE中携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37.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中携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38.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多个解调参考信号与至少一种传输方案的对应关系;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以及监听到的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确定至少一个数据流的传输方案,所述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中的每个解调参考信号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对应,且所述至少一个解调参考信号不是分配给所述装置的解调参考信号。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所指示的所述多个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是系统分配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全部资源。
40.根据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所述RRC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41.根据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信元CE,所述MAC-CE中携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42.根据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中携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84658.6A CN108631988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PCT/CN2018/079806 WO2018171624A1 (zh) | 2017-03-24 | 2018-03-21 |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84658.6A CN108631988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31988A CN108631988A (zh) | 2018-10-09 |
CN108631988B true CN108631988B (zh) | 2020-12-04 |
Family
ID=63584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84658.6A Active CN108631988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631988B (zh) |
WO (1) | WO201817162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05199B (zh) * | 2017-12-08 | 2021-07-09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一种非对称k码编解码的串行通信数据极性恢复方法 |
CN111757500B (zh) * | 2019-03-28 | 2024-05-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CN115052351A (zh) | 2019-07-31 | 2022-09-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2399457A (zh) * | 2019-08-16 | 2021-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
CN112367147B (zh) * | 2020-09-27 | 2022-09-09 | 苏州宣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EP4335159A4 (en) * | 2021-06-07 | 2025-02-19 | Apple Inc | PARTIAL TRANSMISSION TO SUPPORT EXTENDED REALITY (XR) TRAFFIC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54378A (zh) * | 2011-09-12 | 2014-09-17 | 黑莓有限公司 | Lte系统中增强pdcch的dmrs关联和信号通知 |
CN106507486A (zh) * | 2015-09-08 | 2017-03-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86772A (zh) * | 2012-09-20 | 2014-03-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增强型下行控制信道的配置、检测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
CN104936162A (zh) * | 2014-03-21 | 2015-09-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邻小区传输参数配置方法、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
WO2016138632A1 (zh) * | 2015-03-03 | 2016-09-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304126B (zh) * | 2015-05-12 | 2019-11-0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传输模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2017
- 2017-03-24 CN CN201710184658.6A patent/CN108631988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3-21 WO PCT/CN2018/079806 patent/WO201817162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54378A (zh) * | 2011-09-12 | 2014-09-17 | 黑莓有限公司 | Lte系统中增强pdcch的dmrs关联和信号通知 |
CN106507486A (zh) * | 2015-09-08 | 2017-03-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Discussion on Multi-antenna Scheme;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7,R1-1611706》;20161118;第2节 * |
UL MIMO Transmission schemes;QUALCOMM INCORPORATED;《3GPP TSG-RAN WG1 #86,R1-166380 》;20160826;第2.1节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171624A1 (zh) | 2018-09-27 |
CN108631988A (zh) | 2018-10-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780476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ement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210007089A1 (en) | Reception of downlink data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in the event of fall-back | |
CN108631988B (zh) |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TWI530110B (zh) | 於無線通信系統中支援多重使用者及單一使用者多重輸入多重輸出之方法及裝置 | |
KR101663617B1 (ko) | 하향링크 기준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지국 및 사용자기기 | |
US20230077065A1 (en)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feeding back and configuring pilot parameters, user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 |
EP3128680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transparent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transmission | |
CN112236966A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US9042336B2 (en) | Signaling of precoding vector pattern in a lean-carrier system | |
EP3174216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signals | |
WO2018083244A1 (en) |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using more than one beam pair link | |
US11005625B2 (en) | Reference signal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spectrum efficiency | |
EP2329606A1 (en) | Interference rejection combining for multi-user mimo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
EP3406033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reporting | |
CN110768699B (zh) | 接收和发送数据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 |
CN107302421B (zh) | 一种功率配置方法及设备 | |
CN111937319B (zh) |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 |
CN114828252A (zh) | 多传输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7294574B (zh) | 多传输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0768762A (zh) | 接收和发送数据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 |
US11101855B2 (en) | Data sending method, data receiving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
CN108023720B (zh) | 一种发送和获取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0557348A (zh) | 用于解调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US20200021339A1 (en) | Data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ata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8631985B (zh) |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和基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