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27942B - 一种移动终端的潜望式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的潜望式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27942B CN108627942B CN201710385488.8A CN201710385488A CN108627942B CN 108627942 B CN108627942 B CN 108627942B CN 201710385488 A CN201710385488 A CN 201710385488A CN 108627942 B CN108627942 B CN 1086279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mobile terminal
- cylinder
- notch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02—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involving prisms or mirrors
- G02B23/08—Periscop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having a beam-folding prism or mirror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潜望式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该模组包括:马达外壳以及镜头;镜头包括:壳体、第一透镜以及第二透镜,其中,壳体包括第一圆筒体以及与第一圆筒体连通的第二圆筒体,第一圆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贯穿侧壁的缺口;第一透镜固定在第一圆筒体内,第二透镜固定在第二圆筒体内。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在第一圆筒体的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贯穿的缺口,在该缺口形成时,切削去第一圆筒体上的弧形侧壁的一部分。在将镜头模组放置到移动终端内时,移动终端的厚度尺寸影响第一透镜的直径,因此,在放置时,将缺口朝向移动终端的后壳,从而可以增大第一透镜的直径,减小镜头模组的光圈值,提高成像的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潜望式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当前手机、平板电脑等轻薄移动终端设备中的长焦镜头,横向尺寸(垂直光轴方向)往往由最前组透镜决定,为了实现轻薄化的目的,长焦镜头一般采用潜望式的折叠结构,因此镜头的横向尺寸决定了模组高度。而由于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受到厚度的影响,造成模组高度受到很大的影响,而模组高度和镜头的光圈值有强相关性,即模组高度决定了模组入光侧的透镜的直径,而模组入光侧的透镜的直径越大,镜头的光圈值越小,而镜头的光圈值直接关系着拍照的质量,例如解析力,低光照成像能力等,在光圈值越小时拍照的质量越好。但是在模组高度受到限定不能做大时,第一透镜的直径受到了限定,造成镜头的光圈值无法更小,极大的影响了成像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潜望式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拍摄成像质量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潜望式镜头模组,该模组包括:马达外壳以及镜头,且所述镜头位于所述马达外壳内;
所述镜头包括:壳体、第一透镜以及多个第二透镜,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圆筒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圆筒体连通的第二圆筒体,所述第一圆筒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筒体,所述第一圆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侧壁的缺口;所述第一透镜固定在所述第一圆筒体内,所述多个第二透镜固定在所述第二圆筒体内,且所述第一透镜、多个第二透镜、第一圆筒体及第二圆筒体共轴设置。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在第一圆筒体的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贯穿的缺口,在该缺口形成时,切削去第一圆筒体上的弧形侧壁的一部分。因此,第一透镜到该缺口的距离小于第一透镜到第一圆筒体上的弧形侧壁的距离。在将镜头模组放置到移动终端内时,移动终端的厚度尺寸影响第一透镜的直径,因此,在放置时,将缺口朝向移动终端的后壳,从而可以增大第一透镜的直径,进而减小镜头模组的光圈值,提高成像的质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缺口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缺口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圆筒体上。通过采用两个对称的缺口,更进一步的增大第一透镜容纳空间,从而可以更进一步的增大第一透镜的直径,进而提高成像的质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每个缺口处于第一圆筒体外侧的边缘设置为切面。即在第一圆筒体的侧壁上缺口所在的位置再切削一部分形成一个平面,从而更进一步的可以提高容纳第一透镜的空间,进而增大第一透镜的直径,提高成像质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透镜的圆心到所述切面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半径。避免第一透镜外凸到第一圆筒体外,保证了第一圆筒体能够保护到第一透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模组还包括第一固件,所述第一固件内嵌于所述第二圆筒体内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透镜。通过采用第一固件对第一透镜进行固定。在具体设置该第一固件时,该第一固件为圆形,并且该第一固件远离第一透镜的一端设置有倒角,以便于第一固件插入到第二圆筒体内。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固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件一一对应插入到所述至少一个缺口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透镜。通过采用第二固件对第一透镜进行固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第一透镜通过所述第一固件及所述第二固件固定时,所述第一固件、第二固件与所述第一透镜设置为一体结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每个缺口为凸字形缺口,且所述缺口开口较小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圆筒体。方便第二固件插入到缺口内。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移动终端主体,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内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潜望式镜头模组。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镜头,该镜头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潜望式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头包括:壳体、第一透镜以及多个第二透镜,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圆筒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圆筒体连通的第二圆筒体,所述第一圆筒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筒体,所述第一圆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侧壁的缺口;所述第一透镜固定在所述第一圆筒体内,所述多个第二透镜固定在所述第二圆筒体内,且所述第一透镜、多个第二透镜、第一圆筒体及第二圆筒体共轴设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缺口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缺口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圆筒体上。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每个缺口处于第一圆筒体外侧的边缘设置为切面。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透镜的圆心到所述切面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半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模组还包括第一固件,所述第一固件内嵌于所述第二圆筒体内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透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固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件一一对应插入到所述至少一个缺口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透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第一透镜通过所述第一固件及所述第二固件固定时,所述第一固件、第二固件与所述第一透镜设置为一体结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每个缺口为凸字形缺口,且所述缺口开口较小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圆筒体。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镜头沿所述移动终端的宽度方向排列。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侧壁缺口中的一个缺口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后壳平行。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移动终端主体,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内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镜头。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在第一圆筒体的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贯穿的缺口,在该缺口形成时,切削去第一圆筒体上的弧形侧壁的一部分。因此,第一透镜到该缺口的距离小于第一透镜到第一圆筒体上的弧形侧壁的距离。在将镜头模组放置到移动终端内时,移动终端的厚度尺寸影响第一透镜的直径,因此,在放置时,将缺口朝向移动终端的后壳,从而可以增大第一透镜的直径,进而减小镜头模组的光圈值,提高成像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潜望式镜头模组的原理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潜望式镜头模组与移动终端的配合示意图;
图3本申请中的镜头模组与现有技术中的镜头模组放置在移动终端内的对比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潜望式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潜望式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潜望式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潜望式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透镜与第一圆筒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缺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首先对潜望式镜头模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镜头模组的结构原理图。该镜头模组的结构包括:反射镜2或反射棱镜2.1、镜头3、滤光片4、图像传感器5、信号处理模块6及显示模块7。其成像原理为:成像光线1经过反射棱镜2或者反射镜2.1(反射棱镜2和反射镜2.1具有相同的作用)的折转进入镜头3,镜头3对光线1具有汇聚成像作用,通过滤光片4把光线1中的多余光波(例如除可见光外的光波)滤去,最后汇聚在图像传感器5;信号处理模块6控制图像传感器5对收集的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经过处理后传递到显示模块7进行显示。
此外,除了上述硬件外,上述的镜头模组还包括:对焦马达,用于调整镜头位置拍摄不同距离物体;防抖马达,用于调整镜头位置,使拍摄物体不会因为例如用户手抖动等原因造成图像模糊。系统控制装置:包括拍照控制,用于设置拍照模式,例如黑白模式,高动态模式等;对焦控制,用于控制对焦马达实现自动对焦;防抖控制,用于控制防抖马达稳定拍摄图像。上述中的对焦马达、防抖马达、系统控制装置等与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中的镜头模组中的功能相近似,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在具体使用时,具体的如图2所示,该图示出了镜头模组与移动终端的配合示意图,镜头模组横置在移动终端内,即反射镜2或反射棱镜2.1、镜头3、滤光片4(光线在成像镜头模组的传播方向)沿移动终端的宽度方向排列。并且在具体设置时,马达(对焦马达)的外壳8固定在移动终端内,镜头3与马大外壳8之间具有一定的调焦间隙。由于镜镜头模组的光圈值直接关系着拍照的质量,例如解析力,低光照成像能力等,而光圈值由位于镜头模组前端的透镜的直径大小决定,因此,在本申请中,对镜头模组中的镜头进行改善,以达到提高成像质量的效果。
具体的,本申请对潜望式镜头模组中的镜头的结构进行改善,该镜头在具体设置时,镜头位于放置在马达(对焦马达)外壳内;其中,该镜头包括一个壳体、第一透镜33以及多个第二透镜。具体的,如图4所示,该壳体包括一个直径较大的第一圆筒体31以及一个直径较小的第二圆筒体32,且第一圆筒体31及第二圆筒体32连通且共轴设置,第一透镜33设置在直径较大的的第一圆筒体31内,多个第二透镜设置在第二圆筒体32内,且第一透镜33与多个第二透镜共轴设置,其中,第一透镜33为入光侧的透镜,即第一透镜33接收反射光线1后传播给第二透镜。一并参考图2及图3,在第一透镜33作为入光侧的透镜时,光圈值由第一透镜33的大小而定,在第一透镜33的直径越大时,光圈值越小,成像质量越好。因此,为了增大第一透镜33的直径,需最大限度的利用马达外壳内的空间,在本申请中,为了增大第一透镜33的直径,采用在第一圆筒体31的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贯穿第一圆筒体31的缺口311,该缺口311为在第一圆筒体31的侧壁上切除一部分形成的缺口,因此,第一透镜33的中心到第一圆筒体31外侧壁上有缺口的位置距离小于第一透镜33的中心到第一圆筒体31上外侧壁没有缺口位置的距离。一并参考图2,在具体放置镜头时,缺口朝向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因此,采用上述缺口的方式,相当于削减了第一圆筒体31在移动终端厚度的方向上的尺寸,而移动终端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为限定第一圆筒体31大小的主要尺寸,因此,在缺口削减第一圆筒体31在移动终端后端方向的尺寸后,第一圆筒体31的尺寸可以做的更大,进而第一透镜33可以做的更大。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中提供的镜头模组的原理,下面结合附图3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图3为本申请中的镜头模组与现有技术中的镜头模组放置在移动终端内的对比示意图;位于左侧的镜头模组为本申请的镜头模组,该镜头模组的第一圆筒体31上仅采用了一个缺口311,位于右侧的镜头模组为第一圆筒体上不设置缺口的镜头模组;图中的两条横线为两条平行的辅助线,两条辅助线用于帮助理解镜头模组在移动终端厚度方向上的占用的宽度尺寸,其中,两条平行线分别与两个圆筒体相切,且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c为两个不同的镜头模组在移动终端厚度方向占用的宽度。由附图3可以直观的看出,本申请中的镜头模组中,c=第一透镜的直径2*d+第一圆筒体31的一个侧壁厚度e+第一透镜的侧壁到缺口311的距离f;而右侧的镜头模组中,c=镜头直径2*D+圆筒体的侧壁厚度E*2。在本申请中的第一圆筒体31的侧壁厚度与右侧的圆筒体的侧壁厚度一致时,由于缺口311为在第一圆筒体31的侧壁上切除一部分结构形成,因此,f<E,从而可以实现在数值c(即镜头在移动终端厚度方向占用的宽度)不变时,本申请中的第一透镜33的直径d大于右侧第一透镜的直径D的值,因此,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圆筒体31采用非圆对称的结构形式,可以有效的增大第一透镜33的直径,从而充分利用马达外壳的内部空间,减小镜头光圈值,提升镜头光学性能,提升拍照体验。
为了详细说明本申请中设置的缺口的情况,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缺口311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缺口311对称设置在第一圆筒体31上,在具体设置时,两个缺口为在第一圆筒体31上切除一部分筒壁形成,因此,在镜头放置在移动终端内时,两个缺口平行于移动终端的后壳,一并参考图3,在采用上述方式放置时,可以使第一透镜33的直径2*d可以相比与没有缺口的镜头模组中的第一透镜的直径增大2*(e-f)。
作为一个极限,f=0,此时,第一透镜33的直径2*d=c,此时,第一透镜33的圆周面与缺口侧壁与第一圆筒体31的外侧壁形成的两个尖端所在的平面齐平,从而更进一步的降低光圈值,提高成像的效果。
此外,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缺口311的个数不仅限于两个,还可以为四个、六个等任意个数的缺口311,如图5所示,示出了采用四个缺口311的情况。在采用多个缺口311时,方便镜头模组放入到移动终端内时的固定,即采用任意的两个相对的缺口311与移动终端配合即可。
在第一圆筒体31的侧壁上设置缺口时,第一圆筒体31围成一个非圆的空间,在第一透镜33放置到第一圆筒体31内,由于加工误差以及装配误差会出现偏心的情况,为了保证第一透镜33的安装精度,较佳的,参考图8,镜头模组还包括一个第一固件332,第一固件332内嵌于第二圆筒体32内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透镜33。即第一透镜33在放入到第一圆筒体31内时,第一透镜33朝向第二圆筒体32的一侧连接了一个第一固件332,该第一固件332用于卡装在第二圆筒体32内并将第一透镜33固定,由于第二圆筒体32的侧壁是一个完整的圆筒形侧壁,因此,第一固件332插入时,可以稳定的将第一透镜33固定,并且保证第一透镜33的安装精度,避免出现偏心的情况出现。此外,为了方便安装,作为一个具体的方案,第一固件332为圆形,并且该第一固件332远离第一透镜33的一端设置有倒角,通过该倒角结构,可以很方便的将第一固件332插入到第二圆筒体32内。
此外,对于第一固件332,在具体设置时,该第一固件332与第一透镜33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即保证了第一透镜33与第一固件33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保证了两者之间的相对精度。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每个缺口311处于第一圆筒体31外侧的边缘设置为切面312。即每个缺口311与一个切面312一一对应,以一个缺口311以及该缺口311对应的切面312为例,可以理解为,在第一圆筒体31的侧壁上切除一部分形成一个切面312,之后,在切面312上开设缺口311,该缺口311与第一圆筒体31的中空部分连通,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在第一圆筒体31的侧壁上开设一个缺口311,之后,在第一圆筒体31的侧壁上切除一部分形成切面312,且在切除时经过该缺口311,从而形成每个缺口311与切面312一一对应的一个关系。
在具体设置时,第一透镜33的圆心到切面312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透镜33的半径,从而保证第一透镜33一直位于第一圆筒体31内,不会外凸到第一圆筒体31外,以保证第一透镜33的安全。如图7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作为一个极端的情况,第一透镜33的圆心到切面312的距离等于第一透镜33的半径,此时,每个切面312均为第一透镜33的切面。在采用该结构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马达外壳内的空间,即最大限度的增大第一透镜33的直径,从而降低光圈值,提高成像的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无论采用上述哪个方案,在具体设置时,该缺口311还可以作为用于固定第一透镜33的结构。在具体设置时,如图8所示,镜头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固件331,且至少一个第二固件331一一对应插入到至少一个缺口311并用于固定第一透镜33。在装配时,沿缺口311的开口方向插入第一透镜33,在插入时,第一透镜33上设置的第二固件331与缺口311配合将第一透镜固定。在具体设置时,为了方便固定第一透镜33可以对配合的第二固件331及缺口311的结构进行改善。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第二固件331朝向缺口311的一面设置了倒角,或者对应的在缺口311处设置倒角,以便于第二固件331插入到缺口311内。另外,为了避免第一透镜33插入过程中,缺口311与第二固件331之间摩擦距离过大造成装配困难,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该该缺口311可以采用台阶状的缺口311,如图9所示,每个缺口311为凸字形缺口,具体的,该缺口311的形状为一个“凸”字形,但对于该“凸”字形的边界不进行严格的限定,如图9所示,位于第一圆筒体31的入光侧的一端,该缺口311在第一圆筒体31的入光侧的一端形成一个开口。且缺口311开口较小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圆筒体32。即位于第一圆筒体31端口处的缺口开口较大,靠近第二圆筒体32的一侧缺口开口较小,第二固件331用于与开口较小的缺口处配合。在插入第一透镜33时,开口较大的缺口与第二固件331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使得第一透镜33放入到第一圆筒体31内,仅需在最后的部位,在第一透镜33需要固定的位置,第一透镜33与缺口才会出现卡合的情况。从而方便了部件的安装。
另外,除了上述第二固件331外,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透镜33还可以采用实施例1中提到的第一固件332来实现对第一透镜33的固定。即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通过第二固件331与缺口311的配合实现对第一透镜33的固定,也可以采用第一固件332与第二圆筒体32的配合实现对第一透镜33的固定。无论采用上述哪种固定方式,均可实现对第一透镜33的固定并且保证第一透镜33的安装精度。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为了保证上述精度,较佳的,第一透镜33上即设置有第一固件332又设置有第二固件331。从而可以有效的改善精度问题。
此外,对于第二固件331,在具体设置时,该第二固件331与第一透镜33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即保证了第一透镜33与第二固件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保证了两者之间的相对精度。同理,在采用第一固件332及第二固件331时,第一固件332及第二固件331与第一透镜33也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方式。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的效果,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长焦镜头与现有技术中的一个长焦镜头进行对比,在本实施例中长焦镜头焦距f=10.0mm,第一圆筒体31的壁厚0.3mm,镜头模组(包含第一透镜33和第一圆筒体31)的厚度为5.0mm。采用本申请的方案时,可以使镜筒在模组高度方向(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上不占用尺寸,则镜头光圈值F=2.0,而现有技术中的镜头模组在采用圆对称结构,镜头光圈值F>2.0。因此采用本申请的镜头模组结构,即采用非圆对称的结构形式,能够充分利用模组高度,最大限度减小镜头光圈值,提升镜头光学性能,提升拍照体验。
通过上述实施例1及实施例2的描述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镜头模组,通过改善第一圆筒体31的结构,进而增大第一透镜33的直径,从而实现降低光圈值,提升成像效果。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移动终端主体,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内的上述潜望式镜头模组。
该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常见的移动终端,在此不进行限定。在上述移动终端中,其采用的镜头模组为上述实施例中的镜头模组,通过在第一圆筒体的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贯穿的缺口,在该缺口形成时,切削去第一圆筒体上的弧形侧壁的一部分。因此,第一透镜到该缺口的距离小于第一透镜到第一圆筒体上的弧形侧壁的距离。在将镜头模组放置到移动终端内时,移动终端的厚度尺寸影响第一透镜的直径,因此,在放置时,将缺口朝向移动终端的后壳,从而可以增大第一透镜的直径,进而减小镜头模组的光圈值,提高成像的质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镜头,所述镜头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潜望式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头包括:壳体、第一透镜以及多个第二透镜,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圆筒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圆筒体连通的第二圆筒体,所述第一圆筒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筒体;
所述第一圆筒体的侧壁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贯穿所述侧壁;所述第一圆筒体在所述第一缺口处的外侧边缘包括第一切面;所述第一圆筒体在所述第二缺口处的外侧边缘包括第二切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圆心到所述第一切面或所述第二切面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半径d,且小于d+e;所述e为所述第一圆筒体的侧壁厚度;
所述第一透镜固定在所述第一圆筒体内,所述多个第二透镜固定在所述第二圆筒体内,且所述第一透镜、所述多个第二透镜、所述第一圆筒体及所述第二圆筒体共轴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还包括第一固件,所述第一固件内嵌于所述第二圆筒体内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透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还包括两个第二固件,且所述两个第二固件分别对应插入到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透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件与所述第一透镜设置为一体结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二固件与所述第一透镜设置为一体结构。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每个缺口为凸字形缺口,且所述缺口开口较小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圆筒体。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沿所述移动终端的宽度方向排列。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或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后壳平行。
9.一种移动终端的潜望式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达外壳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镜头,其中所述镜头位于所述马达外壳内。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终端主体,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内的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镜头。
1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终端主体,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内的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潜望式镜头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70260.4A CN112505874B (zh) | 2017-03-15 | 2017-05-26 | 一种移动终端的潜望式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
CN202011570329.3A CN112505875B (zh) | 2017-03-15 | 2017-05-26 | 一种移动终端的潜望式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
EP17901073.1A EP3588159B1 (en) | 2017-03-15 | 2017-12-19 | Mobile terminal with periscopic lens module |
PCT/CN2017/117254 WO2018166261A1 (zh) | 2017-03-15 | 2017-12-19 | 一种移动终端的潜望式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
US16/569,962 US11513334B2 (en) | 2017-03-15 | 2019-09-13 | Periscope lens module of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538284 | 2017-03-15 | ||
CN201710153828 | 2017-03-15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570260.4A Division CN112505874B (zh) | 2017-03-15 | 2017-05-26 | 一种移动终端的潜望式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
CN202011570329.3A Division CN112505875B (zh) | 2017-03-15 | 2017-05-26 | 一种移动终端的潜望式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27942A CN108627942A (zh) | 2018-10-09 |
CN108627942B true CN108627942B (zh) | 2021-01-29 |
Family
ID=63706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385488.8A Active CN108627942B (zh) | 2017-03-15 | 2017-05-26 | 一种移动终端的潜望式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13334B2 (zh) |
EP (1) | EP3588159B1 (zh) |
CN (1) | CN10862794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908987A (zh) | 2017-05-12 | 2023-10-20 |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机构 |
KR102651831B1 (ko) | 2021-04-05 | 2024-03-29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렌즈 조립체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27961A (ja) * | 1997-02-18 | 1998-08-25 | Nitto Kogaku Kk | カメラのレンズ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94223A (ja) * | 2002-12-13 | 2004-07-08 |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 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
JP2005300690A (ja) * | 2004-04-07 | 2005-10-27 | Seiko Precision Inc | レンズユニット |
JP5328249B2 (ja) | 2008-07-16 | 2013-10-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
JP2011154249A (ja) | 2010-01-28 | 2011-08-11 | Fujifilm Corp | レンズ鏡筒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
TWI497144B (zh) | 2010-10-28 | 2015-08-2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鏡座及具有該鏡座的鏡頭模組 |
CN102455476B (zh) | 2010-10-28 | 2015-07-01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镜座及具有该镜座的镜头模组 |
JP5617561B2 (ja) * | 2010-11-25 | 2014-11-0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撮像装置 |
JP5037719B1 (ja) * | 2011-02-10 | 2012-10-0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
JP2013061513A (ja) * | 2011-09-14 | 2013-04-04 | Ricoh Co Ltd | レンズ鏡胴 |
JP2013105049A (ja) * | 2011-11-15 | 2013-05-30 | Sharp Corp | レンズホルダ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TWI468767B (zh) * | 2012-03-30 | 2015-01-11 |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 Thin lens module |
JP6063754B2 (ja) | 2013-01-21 | 2017-01-18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 |
US9497364B2 (en) * | 2013-09-13 | 2016-11-15 | Lg Innotek Co., Ltd. | Camera module |
CN104181669B (zh) | 2014-08-18 | 2017-02-15 | 山东神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大变倍比的变焦激光照明器 |
TWI569640B (zh) * | 2015-06-23 | 2017-02-01 |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 攝影模組 |
CN105005132B (zh) | 2015-06-25 | 2017-09-29 |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一种红外低温镜头结构 |
-
2017
- 2017-05-26 CN CN201710385488.8A patent/CN108627942B/zh active Active
- 2017-12-19 EP EP17901073.1A patent/EP3588159B1/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9-13 US US16/569,962 patent/US1151333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27961A (ja) * | 1997-02-18 | 1998-08-25 | Nitto Kogaku Kk | カメラのレンズ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588159A4 (en) | 2020-03-25 |
US20200004007A1 (en) | 2020-01-02 |
EP3588159B1 (en) | 2025-02-19 |
EP3588159A1 (en) | 2020-01-01 |
CN108627942A (zh) | 2018-10-09 |
US11513334B2 (en) | 2022-1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505874B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潜望式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 |
US9523847B2 (en) | Periscope lens and terminal device | |
CN110568583A (zh) | 一种潜望式摄像头及移动设备 | |
CN118068633A (zh) |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JPH07333505A (ja) | 撮像装置 | |
US12007619B2 (en) | Imaging lens system,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KR102430179B1 (ko) | 촬상 광학계 | |
US20240230963A9 (en) | Camera module | |
CN104062737A (zh) | 一种移动终端摄像头的广角镜头 | |
CN108627942B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潜望式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 |
KR20130037883A (ko) | 단일렌즈로 전방위를 촬영하는 동기식 카메라 렌즈모듈 | |
WO2018177347A1 (zh) | 一种镜头模组及终端 | |
CN113645373B (zh) | 潜望式摄像模组、多摄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3784027A (zh) | 一种潜望式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212675341U (zh) | 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 | |
EP3978980A1 (en) | Zoom lens, zoom method, terminal,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US20200041750A1 (en) | Light shading plate and lens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 |
US11994736B2 (en) | Imag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211603804U (zh) | 镜头模组及摄像装置 | |
US20190253590A1 (en) | Camera Module | |
KR20220136021A (ko) | 렌즈 및 이동 단말기 | |
CN209387991U (zh) | 一种镜头模组 | |
CN108919467B (zh) | 一种可进行多视角拍摄的镜头装置 | |
CN109756656B (zh) | 手持式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装置 | |
US7746567B2 (en) | Image pickup apparatu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