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8621981A - 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21981A
CN108621981A CN201810293765.7A CN201810293765A CN108621981A CN 108621981 A CN108621981 A CN 108621981A CN 201810293765 A CN201810293765 A CN 201810293765A CN 108621981 A CN108621981 A CN 1086219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ckup unit
vehicle
unit
seat
phonetic or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937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度
沈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bra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ebra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bra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ebra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9376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219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21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19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37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occupant comfort, e.g. for automatic adjustment of appliances according to personal settings, e.g. seats, mirrors, steering wheel
    • B60R16/0373Voice control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5/00Speech recognition
    • G10L15/22Procedures used during a speech recognition process, e.g. man-machine dialogue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5/00Speech recognition
    • G10L15/26Speech to tex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基于基座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其中所述语音识别系统包括一控制单元和一采集单元,其中所述采集单元包括至少两拾音单元,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拾音单元被设置于一车辆的中控制屏或者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另外的所述拾音单元被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座椅,其中每个所述拾音单元分别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每个所述拾音单元以相互协作的方式采集用于控制所述车辆的语音指令,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供语音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语音识别领域,更进一步的涉及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所述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包括一第一拾音单元和一第二拾音单元,且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分别被设于车辆中控制屏和车辆驾驶员座椅,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协同工作,提高车辆语音识别的效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逐渐走出实验室走进我们的生活当中,车载语音控制系统就是这些众多技术中的一个。车载语音控制系统被广泛的应用于车辆中,以允许使用者以语音控制方式控制车辆,即,使用者只需要发出特定的声音就能够完成对车辆的控制,从而不需要使用者做出特定的动作就能够使车辆完成特定的功能,极大的方便了车辆的使用者对车辆的控制和保证了行车过程的安全性。
比如,当车辆驾驶员想要打开车窗的时候,传统的做法是驾驶员需要触动车窗控制按钮,以此来控制车窗的开合。但是随着车辆语音控制系统的应用,车辆驾驶员只需要发出打开车窗的语音指令,车辆语音控制系统就能够根据所述语音指令对车窗进行相应的控制,而不需要使用者用手触动车窗控制按钮,从而方便车辆驾驶者对车辆的控制。
另一方面,车辆驾驶者是一个公认的比较枯燥乏味的工作,在漫长的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往往喜欢播放一些音乐,以此来增加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乐趣。假如车辆驾驶者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想要播放音乐,传统的做法是要触动车辆上的车载播放器的开关,以此来打开车载播放器播放音乐。而在驾驶员触动车载播放器开关的时候,驾驶员的视线难免会短暂的离开车辆的行驶方向去寻找车载播放器开关的位置,而在这一过程中,假如车辆所行驶的路线上发生突发状况,车辆驾驶者很难及时有效的做出反应,极大的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而通过车载语音控制系统,车辆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想要播放音乐的时候可以不需要直接触动车载播放器开关,只需要发出语音控制指令,车载语音控制系统便可根据所述语音控制指令打开车载播放器播放音乐,极大的解放了传统车载播放器对车辆驾驶者的限制,使车辆驾驶者能够专注于车辆的驾驶,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但是,传统车辆语音控制系统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因为传统车辆语音控制系统的拾音装置(用于接收使用者的语音的装置)通常被设置于车辆的中控制屏附近,当车辆所处的外界环境和/或车辆内部环境比较嘈杂的时候,被设置于车辆中控制屏附近的拾音装置很难在嘈杂的环境中准确的接收到相应的语音指令,就导致车辆语音控制系统不能够根据语音指令产生相应的动作信息或者有可能会产生错误的动作信息,极大的影响人们对车辆的控制能力,使车辆的驾驶体验大打折扣。
比如,当车辆驾驶者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发出的语音指令是播放音乐,但是,当车辆内的人员比较多,车内环境比较嘈杂的时候,那么车内其他人员发出的声音就会对车辆语音控制系统产生干扰,导致车辆语音控制系统不能够快速的在嘈杂的环境中识别到车辆驾驶者发出的语音指令,不能够及时有效的根据驾驶者的语音指令做出反应。
还有,车辆语音控制系统还可能会在嘈杂的环境中识别到错误的语音指令,并根据识别到的错误的语音指令产生错误的动作信息,比如,车辆语音控制系统可能会在嘈杂的环境中将播放音乐的语音指令识别为打开车门的语音指令,而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将车辆的车门打开,给车辆的驾驶过程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传统车载语音控制系统的拾音装置被设置于车辆的中控制屏,要想能够取得较好的收音效果,车辆使用者必须靠近车辆中控制屏附近发声,使用起来十分的不方便,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并且,被设置于中控制屏的拾音装置在收取车辆后排的乘车人员的语音指令的时候,由于距离较长,后排乘车人员发出的语音指令在到达车辆中控制屏附近的时候会变得非常的微弱,车载拾音装置往往不能够准确快速的拾取到这些语音指令,更不能够根据这些语音指令产生相应的动作。
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车辆语音控制系统的语音识别效率,便成为车辆语音控制系统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与传统车载语音识别系统相比,本发明的所述语音识别系统具有更高的语音识别效率和准确性,以使所述语音识别系统能够准确快速的识别使用者发出的语音指令。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与传统车载语音识别系统相比,本发明的所述语音识别系统具有更高的语音识别效率和准确性,有效的避免车辆的使用者重复发出语音指令。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与传统车载语音识别系统相比,本发明的所述语音识别系统具有更高的语音识别效率和准确性,能够在相对嘈杂的环境中准确的获取使用者发出的语音指令。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其中所述语音识别系统包括至少一第一拾音单元和至少一第二拾音单元,且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分别被设于车辆的中控制屏和车辆的座椅头枕,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协同工作,提高车辆语音识别的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拾音单元采集的第一语音指令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采集的第二语音指令能够相互修正,以提高所述语音识别系统识别语音指令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中的一个拾音单元为主拾音单元,另一个拾音单元为辅拾音单元,其中辅拾音单元采集的语音指令能够被用于修正主拾音单元采集的语音指令,从而提高所述语音识别系统识别语音指令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均能够在主拾音单元和辅拾音单元之间转换。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形成一收音场,当使用者发出的语音指令被传播至所述收音场时,能够被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采集。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拾音单元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座椅头枕,例如,所述第二拾音单元的朝向能够随着使用者的面部朝向的改变而被调节,从而使所述第二拾音单元能够采集具有更佳效果的语音指令,以提高所述语音识别系统识别语音指令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拾音单元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座椅头枕,从而使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形成的所述收音场为动态收音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拾音单元被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座椅头枕,以接近声音发出者的方式进行收音,进一步提高语音识别的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其中所述语音识别系统能够根据使用者的状态调整工作状态,以供获得更高效的收音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其中所述语音识别系统包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能够判断语音指令发出者的位置状态,并根据所述位置状态调整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的工作状态,以供获得更高效的收音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一降噪单元,所述降噪单元得以对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所获取的语音指令进行降噪处理,使所述语音指令更加的清晰。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一处理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同时接收使用者所发出的语音指令,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所接收的语音指令的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语音指令信息生成相应的动作信息。
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其包括:
一控制单元;和
一采集单元,其中所述采集单元包括至少两拾音单元,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拾音单元被设置于一车辆的中控制屏或者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另外的所述拾音单元被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座椅,其中每个所述拾音单元分别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每个所述拾音单元以相互协作的方式采集用于控制所述车辆的语音指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被设置于所述车辆的所述中控制屏或者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的所述拾音单元为一第一拾音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座椅的所述拾音单元为一第二拾音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拾音单元用于采集一第一语音指令,所述第二拾音单元用于采集一第二语音指令,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比较所述第一语音指令的音质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的音质,以根据所述第一语音指令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中的一个音质较好的语音指令生成一第三语音指令,以供控制所述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被设置于所述车辆的所述中控制屏或者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的所述拾音单元为一第一拾音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座椅的所述拾音单元为一第二拾音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拾音单元用于采集一第一语音指令,所述第二拾音单元用于采集一第二语音指令,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一语音指令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叠加以生成一第三语音指令,以供控制所述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被设置于所述车辆的所述中控制屏或者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的所述拾音单元为一第一拾音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座椅的所述拾音单元为一第二拾音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拾音单元用于采集一第一语音指令,所述第二拾音单元用于采集一第二语音指令,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一语音指令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进行差集处理以生成一第三语音指令,以供控制所述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被设置于所述车辆的所述中控制屏或者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的所述拾音单元为一第一拾音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座椅的所述拾音单元为一第二拾音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拾音单元用于采集一第一语音指令,所述第二拾音单元用于采集一第二语音指令,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截取所述第一语音指令中的音质较好的片段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中的音质较好的片段以生成一第三语音指令,以供控制所述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比较所述第一语音指令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的依据条件是:声音的大小、声音的频率、背景音的大小组成的条件组。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方法,其中所述语音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通过在一车辆的中控制屏或者所述中控制屏的附近设置至少一第一拾音单元和在所述车辆的至少一座椅设置至少一第二拾音单元的方式,在所述车辆的乘坐空间形成一收音场;和
(b)当用于控制所述车辆的语音指令在所述车辆的乘坐空间被发出且被传播至所述收音场时,控制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以相互协作的方式采集所述语音指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第二拾音单元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座椅,从而使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形成的所述收音场为一动态收音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中,设置至少一第三拾音单元于至少一个所述座椅,以藉由所述第三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形成所述收音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第二拾音单元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座椅,从而使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三拾音单元形成的所述收音场为一动态收音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第三拾音单元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座椅,从而使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三拾音单元形成的所述收音场为一动态收音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第三拾音单元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座椅,从而使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三拾音单元形成的所述收音场为所述动态收音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b)中,进一步包括步骤:比较所述第一拾音单元采集的一第一语音指令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采集的一第二语音指令的音质,根据所述第一语音指令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中的一个音质较好的语音指令生成一第三语音指令,以供控制所述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b)中,进一步包括步骤:叠加所述第一拾音单元采集的一第一语音指令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采集的一第二语音指令而生成一第三语音指令,以供控制所述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b)中,进一步包括步骤:差集处理所述第一拾音单元采集的一第一语音指令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采集的一第二语音指令而生成一第三语音指令,以供控制所述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b)中,进一步包括步骤:截取所述第一语音指令中的音质较好的片段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中的音质较好的片段而生成一第三语音指令,以供控制所述车辆。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语音识别方法,其中所述语音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一车辆的乘坐空间形成一收音场;
(B)当期望控制所述车辆的语音指令传播至所述收音场时,所述语音指令被用于形成所述收音场的一第一拾音单元和一第二拾音单元采集;以及
(C)根据所述第一拾音单元采集的一第一语音指令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采集的一第二语音指令生成用于控制所述车辆的一第三语音指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收音场为一动态收音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中,在所述车辆的一中控制屏或者所述中控制屏的附近设置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在所述车辆的至少一座椅设置所述第二拾音单元,以藉由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形成所述收音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中,在所述车辆的一中控制屏或者所述中控制屏的附近设置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在所述车辆的至少一座椅设置被可调节的所述第二拾音单元,以藉由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形成所述动态收音场。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座椅可收音的车辆,其包括:
一车辆本体;
至少一座椅,其中每个所述座椅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车辆本体;以及
一采集单元,其中所述采集单元包括至少一拾音单元,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拾音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座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辆进一步包括一中控制屏,其中所述中控制屏被设置于所述车辆本体,其中所述采集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拾音单元,并且一个所述拾音单元被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或者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另外的所述拾音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座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采集单元包括两个所述拾音单元,一个所述拾音单元被定义为一第一拾音单元,另一个所述拾音单元被定义为一第二拾音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拾音单元被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或者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所述第二拾音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座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采集单元包括三个所述拾音单元,一个所述拾音单元被定义为一第一拾音单元,一个所述拾音单元被定义为一第二拾音单元,另一个所述拾音单元被定义为一第三拾音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拾音单元被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或者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三拾音单元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座椅,并且所述第二拾音单元朝向所述车辆本体的前部,和所述第三拾音单元朝向所述车辆本体的后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相互配合而在所述车辆本体的乘坐空间形成一动态收音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相互配合而在所述车辆本体的乘坐空间形成一动态收音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三拾音单元相互配合而在所述车辆本体的乘坐空间形成所述动态收音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收音单元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座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三拾音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拾音单元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座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座椅包括被设置于所述车辆本体的前排的一驾驶座椅和一副驾驶座椅以及被设置于所述车辆本体的后排的一后排第一座椅、一后排第二座椅以及一后排第三座椅,其中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包括至少两拾音装置,其中所述驾驶座椅、所述副驾驶座椅、所述后排第一座椅、所述后排第二座椅和所述后排第三座椅中的至少两个座椅分别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拾音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座椅包括被设置于所述车辆本体的前排的一驾驶座椅和一副驾驶座椅以及被设置于所述车辆本体的后排的一后排第一座椅、一后排第二座椅以及一后排第三座椅,其中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包括至少两拾音装置,其中所述驾驶座椅、所述副驾驶座椅、所述后排第一座椅、所述后排第二座椅和所述后排第三座椅中的至少两个座椅分别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拾音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拾音单元包括至少一收音装置,其中所述驾驶座椅和所述副驾驶座椅中的至少一个座椅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收音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拾音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座椅的座椅头枕。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本发明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车辆的一个状态的示意图。
图1B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车辆的另一个状态的示意图。
图1C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车辆的另一个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的整体框图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的整体框图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的整体框图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的整体框图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语音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语音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之附图1A至图1C,依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100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揭露和被阐述,其中所述语音识别系统100适用于至少一车辆200,以供接收所述车辆200的驾驶员和/或所述车辆200乘车人员发出的至少一语音指令300,并根据所述语音指令300控制所述车辆200。所述车辆200包括一车辆本体201、至少一座椅202以及一中控制屏203,其中所述座椅202和所述中控制屏203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车辆本体201,并且所述座椅202和所述中控制屏203均位于所述车辆200的乘坐空间,所述座椅202允许使用者乘坐,例如使用者可以通过乘坐在所述座椅202上的方式驾驶所述车辆200,或者使用者可以通过乘坐在所述座椅202上的方式乘坐所述车辆200,所述中控制屏203允许使用者查看和控制所述车辆200的状态。与传统车载语音识别系统相比,本发明的所述语音识别系统100通过在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一座椅头枕2020的位置设置拾音装置,以接近语音指令发出者的位置的方式接收所述语音指令300,进而提高所述语音指令300被识别的效率、准确性和成功率。例如,当使用者乘坐在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上时,使用者的嘴部靠近被设置于所述座椅202的所述座椅头枕2020的所述拾音装置,从而当使用者发出所述语音指令300时,被设置于所述座椅202的所述座椅头枕2020的所述拾音装置能够在靠近使用者的嘴部的位置接收所述语音指令300,从而有利于提高所述语音指令300被识别的效率和成功率。
参考附图1A至图2,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语音识别系统100的一个较佳实施方式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进一步阐述,其中所述语音识别系统100包括一采集单元10和一控制单元20,所述采集单元10和所述控制单元20被相互可通信地连接,其中所述采集单元10得以采集所述语音指令300,并将所述语音指令300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20,所述控制单元20根据所述语音指令300控制所述车辆200。也就是说,当期望控制所述车辆200的所述语音指令300被发出后能够被所述采集单元10采集,所述控制单元20在后续能够对所述控制指令300进行处理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300控制所述车辆200。
所述采集单元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拾音单元11和至少一第二拾音单元12,其中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中控制屏203或者被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203的附近和所述车辆200所述座椅202的所述座椅头枕2020的位置,当车辆乘车人员在车辆内发出期望控制所述车辆200的所述语音指令300时,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协同工作完成对所述语音指令300的采集。也就是说,当所述车辆200的乘坐空间的乘车人员发出所述语音指令300时,被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203或者被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203的附近的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被设置于所述座椅202的所述座椅头枕2020的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均能够采集使用者发出的所述语音指令300。后续,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采集的所述语音指令300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采集的所述语音指令300能够被用户相互修正,以提高所述语音识别系统100识别所述语音指令300的效率和准确度,从而提高使用者的用户体验和保证行车过程的安全性。
参考附图1A至图2,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能够相互配合而形成一收音场500,其中当位于所述车辆200的乘坐空间的使用者发出所述语音指令300,且所述语音指令300被传播至所述收音场500时,所述语音指令300能够被用于形成所述收音场500的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采集。优选地,所述收音场500是一个动态收音场,其中所述收音场500的状态能够随着使用者的姿态的改变而改变。具体地说,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的朝向被可调节,例如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的朝向能够始终朝向使用者的面部方向,从而使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形成的所述收音场500为动态收音场,并且因为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的朝向能够始终朝向使用者的面部方向,从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能够高质量地采集使用者发出的所述语音指令300。
另外,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中的一个拾音单元为主拾音单元,另一个拾音单元为辅拾音单元,并且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能够随着使用者的姿态的变化在主拾音单元和辅拾音单元之间转换。优选地,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能够依据使用者与拾音单元之间的距离在主拾音单元和辅拾音单元之间转换。例如,当使用者距离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较近时,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可以是主拾音单元,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是辅拾音单元;当使用者距离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较近时,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可以是辅拾音单元,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是主拾音单元。可选地,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能够依据使用者的面部朝向在主拾音单元和辅拾音单元之间转换。例如,当使用者的面部朝向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或者接近于朝向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时,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为主收音单元,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为辅拾音单元;当使用者的面部朝向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或者接近于朝向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时,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为主收音单元12,而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为辅拾音单元。
进一步,参考附图1A至图1C,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数量可以有五个,其中这些所述座椅202在本发明的所述语音识别系统100中被定义为一驾驶座椅2021、一副驾驶座椅2022、一后排第一座椅2023、一后排第二座椅2024以及一后排第三座椅2025,其中所述驾驶座椅2021换个所述副驾驶座椅2022分别位于所述车辆本体201的前排,所述后排第一座椅2023、所述后排第二座椅2024和所述后排第三座椅2025相互邻近地位于所述车辆本体201的后排。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包括至少一第一拾音装置121、至少一第二拾音装置122、至少一第三拾音装置123、至少一第四拾音装置124以及至少一第五拾音装置125,其中所述第一拾音装置121被设置于所述驾驶座椅2021、所述第二拾音装置122被设置于所述副驾驶座椅2022、所述第三拾音装置123被设置于所述后排第一座椅123、所述第四拾音装置124被设置于所述后排第二座椅124、所述第五拾音装置125被设置于所述后排第三座椅12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以具有两排共五个座椅的所述车辆200举例,但是,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语音识别系统100不仅可以被适用于具有两排共五个座椅的所述车辆200,还可以适用于具有一个座椅的所述车辆200,两个座椅的所述车辆200,甚至是具有多排座椅的所述车辆200,所述车辆200的座椅的具体数量和设置方式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所述语音识别系统100中,将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所述座椅头枕2020的位置的方式,当所述车辆200的乘坐空间的人员发出所述语音指令300的时候,由于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靠近语音指令发出者的位置,因此所述采集单元10能够准确的采集到语音指令发出者所发出的语音指令。例如当驾驶员发出所述语音指令300时,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的被设置于所述驾驶座椅2021的所述第一拾音装置121能够在靠近驾驶员的位置采集所述语音指令300,同时,被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中控制屏203的附近的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也能够采集驾驶员发出的所述语音指令300。优选地,所述第一拾音装置121的朝向被可调节,即,所述第一拾音装置121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驾驶座椅2021,从而当驾驶员的面部朝向发声变化时,所述第一拾音装置121的朝向能够被调节,以使所述第一拾音装置121能够始终朝向驾驶员的面部或者接近于朝向驾驶员的面部,以采集驾驶员发出的所述语音指令300。
比如,当所述车辆200的驾驶员的身体紧贴所述驾驶座椅2021坐立并且发出所述语音指令300的时候,被设置所述驾驶座椅2021的所述座椅头枕2020的所述第一拾音装置121距离所述车辆200的驾驶员发出所述语音指令300的位置较为接近,所述第一拾音装置121能够准确的采集到所述车辆200的驾驶员所发出的所述语音指令300。
当所述车辆200的驾驶员的身体远离所述驾驶座椅2021的所述座椅头枕2020坐立并且发出所述语音指令300的时候,则所述车辆200的驾驶员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的位置,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能够准确的采集到所述车辆200的驾驶员所发出的语音指令。
另外,当坐于所述车辆200的后排的乘车人员发出所述语音指令300的时候,由于所述座椅202的所述座椅头枕2020的位置设有所述拾音单元12,且位于所述座椅头枕2020位置的所述拾音单元12接近乘车人员发出所述语音指令300的位置,所述拾音单元12能够很好的采集所述车辆200的后排乘车人员所发出的所述语音指令300。
在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座椅头枕2020的位置设置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通过接近语音指令发出的位置进行收音,很好的解决了传统车载语音识别系统只在车辆中控制屏附近设置收音装置收音困难,收音不精确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所述语音指令300被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
并且,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在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和所述中控制屏203之间形成所述收音场500,当乘车人员坐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时候,乘车人员处于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所形成的所述收音场500内,乘车人员所发出的所述语音指令300能够很好的在所述收音场500内被所述采集单元10的所述第一收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收音单元12所采集。
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20包括一语音接收单元21,其中所述采集单元10的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分别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语音接收单元21,从而所述语音接收单元21得以接收所述采集单元10的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采集的所述语音指令300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采集的所述语音指令300。
需要指出的是,当所述车辆200的乘车人员发出所述语音指令300的时候,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分别各自独立接收所述语音指令300,且将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所采集的语音指令命名为一第一语音指令301,将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所采集的语音指令命名为一第二语音指令302,且所述语音接收单元21得以分别自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接收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2。
优选的,所述语音接收单元21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当然,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语音接收单元21可以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比如但不限于蓝牙连接、WiFi连接等无线连接的方式。
所述控制单元20进一步包括一对比单元22,所述对比单元22得以自所述语音接收单元21接收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2,并且所述对比单元22能够对从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接收的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和从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接收的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2进行处理。
在本发明的所述语音识别系统100的一个较佳示例中,所述对比单元22得以比较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2的语音的质量,将音质较好的一个语音指令保留,舍弃音质较差的语音指令。所述对比单元22判断语音质量好坏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声音的大小、声音的频率、背景音的大小等等。语音质量判断好坏的方法可以为在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2中选取几个相同的时间节点进行比较。
举例说明,所述对比单元22经过比较得出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的语音质量较好于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2的语音质量,则将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传递给下一单元,将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1舍弃。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语音识别系统100进一步具有识别特定人员语音指令的功能,举例说明,假如安装有本发明的所述语音识别系统100的所述车辆200归王某所有,并且所述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100中所存储的原始语音也是王某发出的语音指令,那么李某发出语音指令的时候,所述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100则不会识别,也不会控制所述车辆200发生相应的动作。
也就是说,在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100之前,需要预先输入一原始语音指令,所述采集单元10得以采集所述原始语音指令,并将采集到的所述原始语音指令传输至所述语音接收单元21中进行存储。
所述控制单元20进一步包括一判断单元23,所述判断单元23得以自所述对比单元22接收经所述对比单元22处理后的所述语音指令300,并将所述语音指令300同存储于所述语音接收单元21的原始语音指令是否属于同一个发出者,若所述语音指令300与所述原始语音指令属于同一个发出者,则将所述语音指令300传输至下一单元,若不属于同一个发出者,则不发生动作。
所述控制单元20进一步包括一处理单元24,所述处理单元24得以自所述判断单元23接收所述语音指令,并根据所述语音指令300控制车辆执行相应的动作。
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处理单元24控制车辆执行的动作既可以是驾驶相关的,比如,超车、停车、变更车道等,也可以是与驾驶无关的,比如播放音乐,打开或闭合车窗,调整座椅等等。
在本发明的所述语音识别系统100的另一个较佳示例中,所述对比单元22能够对从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接收的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和从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接收的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2进行修正,以改善所述采集单元10采集到的所述语音指令300的音质。例如,在本发明的所述语音识别系统100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对比单元22可以对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2进行叠加处理,以修正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2。例如,在本发明的所述语音识别系统100的另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对比单元22可以对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2进行差集处理,以修正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2。具体地说,所述对比单元22可以对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2进行比较以确定哪些声音是指令音,哪些声音是背景音,然后所述对比单元22可以通过去除背景音的方式修改所述语音指令300。
如图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方法300,其中所述语音识别方法30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分别自一第一拾音单元11采集一第一语音指令301和一第二拾音单元12采集一第二语音指令302,其中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被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中控制屏203或者被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203的附近,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被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所述座椅头枕2020;和
步骤302:比较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2的语音质量,并将音质较好的一个语音指令300传输至一控制单元20。
如图1A、图1B、图1C和图4揭露了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100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语音识别系统100包括一采集单元10和一控制单元20,所述采集单元10和所述控制单元20被相互可通信地连接。所述采集单元10得以采集所述车辆200上的人员发出的至少一语音指令300,并将所述语音指令300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20,所述控制单元20得以根据所述语音指令300控制所述车辆200产生相应的动作。
所述采集单元10包括被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中控制屏203或者被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203的附近的至少一第一拾音单元11和被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所述座椅头枕2020的至少一第二拾音单元12。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相互配合而在所述车辆200的乘坐空间形成所述收音场500,以供收集在所述车辆100的乘坐空间的乘坐人员发出的所述语音指令300。
所述控制单元20包括一语音接收单元21、一判断单元23以及一处理单元24,所述语音接收单元21、所述判断单元23和所述处理单元24被相互可通信地连接,并且所述语音接收单元21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采集单元10的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所述语音接收单元21得以接收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所采集的一第一语音指令30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所采集的一第二语音指令302。所述判断单元23得以判断所述语音指令300与一原始语音指令是否属于同一个发出者。所述处理单元24得以根据所述语音指令300控制所述车辆200产生相应的动作。
本较佳实施例的所述语音识别系统100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语音识别系统100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控制单元20进一步包括一整合单元27,所述整合单元27得以自所述语音接收单元21接收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2,并比较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2的语音质量的好坏,并截取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中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2中质量较好的部分组成完整的一第三语音指令303,以供控制所述车辆200。
举例说明,当所述车辆200的乘车人员坐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并且发出期望控制所述车辆200的所述语音指令300的过程中,所述车辆200的乘坐空间的乘车人员的位置是有可能会发生改变的。比如,在乘车人员发出所述语音指令300的前半段时间可能会面对前方,发出所述语音指令300的后半段时间可能会面向后方,即,乘车人员在前方发出所述语音指令300的前半段内容,和在后方发出所述语音指令300的后半段内容,这就会导致在乘车人员发出所述语音指令300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在不同的时间段里所采集的所述语音指令300的质量是不同的。如果这个时候只以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所采集的语音指令进行处理和判断,很可能只能够接收到一半的语音指令,不能够正确的识别语音指令或错误的识别语音指令,给乘车人员造成极大的不方便。
而在本发明的所述语音识别系统100的这个较佳的示例中,所述整合单元27能够将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所采集的所述语音指令进行整合,生成一完整的质量能够被识别的所述第三语音指令303。
所述判断单元23得以自所述整合单元27接收所述第三语音指令303,并将所述第三语音指令303与所述原始语音指令进行比较,当判定所述第三语音指令303和所述原始指令系由统一发出者发出时,则将所述第三语音指令303传输至所述处理单元24,所述处理单元24得以根据所述第三语音指令303产生动作,控制所述车辆200产生相应的动作,当判定所述第三语音指令303与原始语音指令系由不同的发出者所发出时,则不将所述第三语音指令303传输至所述处理单元24,所述车辆200也不产生动作。
如图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方法500,其中所述语音识别方法50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分别自一第一拾音单元11采集一第一语音指令301和一第二拾音单元12采集一第二语音指令302,其中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被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中控制屏203或者被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203的附近,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被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所述座椅头枕2020;和
步骤502:将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2进行整合,生成一第三语音指令303,以供控制所述车辆200。
其中,在所述步骤202中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比较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2的语音质量,并提取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2中质量较好的片段组成所述第三语音指令303。
如附图1A、图1B、图1C和图6,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100的第三较佳实施例被阐述,其中所述语音识别系统100包括一采集单元10和一控制单元20,所述采集单元10和所述控制单元20被相互可通信地连接,所述采集单元10得以采集所述车辆200上的人员发出的至少一语音指令300,并将所述语音指令300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20,所述控制单元20得以根据所述语音指令300控制所述车辆200产生相应的动作。
所述采集单元10包括被设置于所述车辆200所述中控制屏203或者被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203的附近的至少一第一拾音单元11和被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所述座椅头枕2020的至少一第二拾音单元12。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相互配合而在所述车辆200的乘坐空间形成一收音场500,以供收集在所述车辆200的乘坐空间的乘坐人员发出的所述语音志林300。
所述控制单元20包括一语音接收单元21、一判断单元23以及一处理单元24,所述语音接收单元21、所述判断单元23和所述处理单元24被相互可通信地连接,并且所述语音接收单元21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采集单元10的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所述语音接收单元21得以接收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所采集的第一语音指令30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所采集的第二语音指令302。所述判断单元23得以判断所述语音指令300与一原始语音指令是否属于同一个发出者。所述处理单元24得以根据所述语音指令300控制所述车辆200产生相应的动作。
本较佳实施例的所述语音识别系统100与前两较佳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控制单元20进一步包括一坐姿监测单元25和一语音处理单元26,且所述坐姿监测单元25被可工作的连接于所述采集单元10,所述坐姿监测单元25得以监测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上乘车人员的坐姿,进而控制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的工作状态,进而使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协同配合,完成对所述语音指令300的采集。
举例说明,当所述车辆200的乘车人员紧靠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靠背坐立时,所述坐姿监测单元25得以监测到乘车人员紧靠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坐立的状态,并控制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所述座椅头枕2020的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主要采集乘车人员所发出的声音,并将采集到的声音命名为一第一语音指令301,同时控制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中控制屏附近的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采集背景音,并将采集到的声音命名为一第二语音指令302。
所述语音接收单元21分别自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接收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2,并将所述语音指令发送至所述语音处理单元26。
所述语音处理单元26得以根据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2中的背景音为基准剔除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中的背景音,生成一第三语音指令303。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第三语音指令303为剔除过背景音之后所取得的,因此,在所述第三语音指令303中,乘车人员所发出的所述语音指令300更加的清晰,受到的背景音的干扰得以减小,能够提高乘车人员所发出的所述语音指令300被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样的,当所述坐姿监测单元25监测到乘车人员远离车辆靠背坐立时,可控制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座椅头枕2020的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主要采集背景音,并将采集到的声音命名为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同时控制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中控制屏203的附近的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采集乘车人员所发出的声音,并将采集到的声音命名为第二语音指令302。所述语音处理单元26得以以第一语音指令301中的背景音为基准剔除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2中的背景音,生成所述第三语音指令303。
所述坐姿监测单元25进一步包括一监测模块251和一分析控制模块252,所述监控模块251和所述分析控制模块252被相互可通信地连接,所述采集单元10的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分别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分析控制模块252,其中所述监测模块251得以监测乘车人员的坐姿状态,并生成一状态信息,所述分析控制模块252得以接收所述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状态信息控制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的工作状态。
优选的,所述监测单元251被实施为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得以采集乘车人员相对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状态图片信息,所述分析控制模块252得以接收所述图片信息,并根据所述图片信息分析乘车人员的状态,进而控制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的工作状态。可选地,所述监测单元251也可以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图像传感器。
举例说明,当所述图像传感器所采集到的乘车人员的状态为紧靠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靠背坐立时,所述分析控制模块252控制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采集乘车人员所发出的所述语音指令300,控制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采集所述车辆200内的背景音。当所述图像传感器所采集到的乘车人员的状态为远离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靠背坐立时,所述分析控制模块252控制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采集所述车辆200内的背景音,控制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采集乘车人员所发出的所述语音指令300。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监测单元252也可被实施为一组压力传感器,且所述压力传感器可被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靠背和/或坐垫的多个位置,所述压力传感器得以将采集到的压力传送至所述分析控制模块252,所述分析控制模块252得以根据设置于各个点的压力传感器所承受的压力分析乘车人员的乘车状态信息,并控制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的工作状态。可选地,所述监测单元252也可以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压力传感器。
举例说明,当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靠背的压力传感器没有采集到压力而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坐垫的压力传感器采集到较大的压力,则判定乘车人员远离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靠背坐立,则所述分析控制模块252控制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采集所述车辆200内的背景音,控制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采集乘车人员所发出的所述语音指令300。当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靠背的压力传感器采集到较大的压力时,则可判定乘车人员靠近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靠背坐立,则所述分析控制模块252控制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采集乘车人员所发出的所述语音指令300,控制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采集车辆内的背景音。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监测单元251可被实施为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可被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靠背的位置,所述分析控制模块252根据所述距离传感器所采集的乘车人员相对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的工作状态。
举例说明,当所述距离传感器所采集到乘车人员靠近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靠背坐立的时候,则所述分析控制模块252控制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采集乘车人员所发出的所述语音指令300,控制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采集所述车辆200内的背景音。当所述距离传感器所采集到乘车人员远离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靠背坐立的时候,则所述分析控制模块252控制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采集所述车辆200内的背景音,控制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采集乘车人员所发出的所述语音指令300。
所述判断单元23得以自所述语音处理单元26接收所述第三语音指令303,并比较所述第三语音指令303与所述原始语音指令是否属于同一发出者,若属于同一发出者则将所述第三语音指令303传输至所述处理单元24,所述处理单元24根据所述第三语音指令303控制车辆200执行相应的动作。若判定所述第三语音指令303与所述原始语音指令不属于同一发出者则不将所述第三语音指令303传输至所述处理单元24,所述车辆200也不执行相应的动作。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所述坐姿监测单元25还可获知所述车辆200的乘车人员在所述车辆200内的大致座椅位置,然后控制附近的拾音单元采集乘车人员所发出的语音指令,控制其他座椅附近的拾音单元采集背景音。
举例说明,当车辆乘车人员位于所述车辆200的驾驶座椅2021的时候,所述坐姿监测单元25的监测单元251可根据图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的方式获知乘车人员位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驾驶座椅2021,然后将乘车人员位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驾驶座椅2021这一信息发送至所述分析控制模块252,所述分析控制模块252得以控制被设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驾驶座椅2021的附近的第二拾音单元12采集乘车员所发出的所述语音指令300,控制被设于非驾驶座椅附近的拾音单元采集背景音。
如图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方法700,其中所述语音识别方法70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01:监测乘车人员的状态;
步骤702:根据乘车人员的坐姿控制被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中控制屏203或者被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203的附近的一第一拾音单元11和被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头枕2020的一第二拾音单元12的工作状态,并控制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采集一第一语音指令30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采集一第二语音指令302;以及
步骤703:根据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2,剔除背景音,生成一第三语音指令303,以供控制所述车辆200。
其中,在所述步骤302中,当乘车人员靠近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靠背坐立时,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采集乘车人员发出的声音,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采集背景音。当乘车人员远离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靠背坐立的时候,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采集背景音,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采集乘车人员发出的声音。
如图1A、图1B、图1C和图8,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100的第四较佳实施例被阐述,其中所述语音识别系统100包括一采集单元10和一控制单元20,所述采集单元10和所述控制单元20被相互可通信地连接。所述采集单元10得以采集所述车辆200上的人员发出的至少一语音指令300,并将所述语音指令300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20,所述控制单元20得以根据所述语音指令300控制所述车辆200产生相应的动作。
所述采集单元10包括被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中控制屏203或者被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中控制屏203的附近的至少一第一拾音单元11和被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座椅202的所述座椅头枕2020的至少一第二拾音单元12。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相互配合而在所述车辆200的乘坐空间形成一收音场500,以供采集在所述车辆200的乘坐空间的乘坐人员发出的所述语音指令300。
如图1A至图1C,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进一步包括被设置于所述驾驶座椅2021的所述座椅头枕2020的所述第一拾音装置121、被设置于所述副驾驶座椅2022的所述座椅头枕2020的所述第二拾音装置122、被设置于所述后排第一座椅2023的所述座椅头枕2020的所述第三拾音装置123、被设置于所述后排第二座椅2024的所述座椅头枕2020的所述第四拾音装置124以及被设置于所述后排第三座椅2025的所述座椅头枕2020的所述第五拾音装置12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以具有两排共五个座椅的所述车辆200举例,但是,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100不仅可以被适用于具有两排共五个座椅的所述车辆200,还可以适用于具有一个座椅的所述车辆200,两个座椅的所述车辆200,甚至是具有多排座椅的所述车辆200,所述车辆200的座椅的数量和设置方式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所述控制单元20包括一语音接收单元21、一语音处理单元26、一判断单元23、一处理单元24以及一坐姿监测单元25,其中所述语音接收单元21、所述语音处理单元26、所述判断单元23、所述处理单元24以及所述坐姿监测单元25被相互可通信地连接,并且所述采集单元10的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分别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语音接收单元21。所述语音接收单元21得以接收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所采集的一第一语音指令30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所采集的一第二语音指令302。所述语音处理单元26得以整合所述第一语音指令301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302,并剔除背景音后生成一第三语音指令303,以供控制所述车辆200。所述判断单元23得以判断所述语音指令300与一原始语音指令是否属于同一个发出者。所述处理单元24得以根据所述语音指令300控制所述车辆200产生相应的动作。所述坐姿监测单元22得以监测乘车人员的坐姿状态,并根据乘车人员的坐姿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的工作状态,使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协同工作完成收音工作。
本较佳实施例的所述语音识别系统100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其中所述采集单元10进一步包括一第三拾音单元13,所述第三拾音单元13包括被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驾驶座椅2021的背部的一第一收音装置131和被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副驾驶座椅2022的背部的一第二收音装置13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较佳实施例中仅就具有两排五座椅的车辆座椅举例,当然,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100可被适用于具有更多排数和数量的座椅的车辆,相应的,所述第三拾音单元13所包括的收音装置的数目也可以进行增加,本发明不受车辆具体的座椅的排数和座椅数目的限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当乘车人员位于所述车辆200的后排座椅的时候,乘车人员与被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中控制屏203的附近的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之间的距离较大,被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中控制屏203的附近的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很难准确的采集到后排座椅乘车人员所发出的语音指令。
通过被设置所述第一收音装置131于所述驾驶座椅2021的后背和被所述第二收音装置132于所述副驾驶座椅2022的后背的方式,使所述第三拾音单元13接近位于后排座椅的乘车人员,以接近的方式进行收音,进而提高位于车辆后排的乘车人员所发出的所述语音指令300被识别的效率。
当乘车人员位于所述车辆200的后排座椅时,所述坐姿监测单元25首先得以监测所述到乘车人员位于车辆后排的具体座椅,然后控制被设置于所述座椅头枕2020的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和所述第三拾音单元13工作,以通过使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和所述第三拾音单元13形成所述收音场500的方式采集乘车人员的所述语音指令300,同时,控制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中控制屏203附近的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其他座椅的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采集背景音。
举例说明,当乘车人员位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后排第一座椅2023,则所述检测单元25得以根据图像采集器、压力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获知乘车人员位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后排第一座椅2023,然后控制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后排第一座椅2023的所述座椅头枕2020的所述第三拾音装置123和被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驾驶座椅2021的后背的所述第一收音装置131采集乘车人员的所述语音指令300,同时控制设置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中控制屏203的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所述第一拾音装置121、所述第二拾音装置122、所述第四拾音装置124、所述第五拾音装置125以及所述第二收音装置132采集车辆内的背景音。
进一步的,所述座姿监测单元25得以进一步监测乘车人员在所述后排第一座椅2023坐立时的具体坐姿,进而控制所述第三拾音装置123和所述第一收音装置131的工作状态。
举例说明,当乘车人员紧靠所述后排第一座椅2023的后背坐立的时候,则乘车人员靠近所述第三拾音装置123,此时所述坐姿监测单元25得以控制所述第三拾音装置123采集乘车人员所发出的所述语音指令300,并控制所述第一收音装置131采集背景音。当乘车人员远离所述后排第一座椅2023的后背坐立的时候,则乘车人员靠近所述第一收音装置131,此时所述坐姿监测单元25得以控制所述第一收音装置131采集乘车人员所发出的所述语音指令300,并控制所述第三拾音装置123采集背景音。
所述语音处理单元26得以接收所述第三拾音装置123所采集的所述语音指令300和所述第一收音装置131所采集到的所述语音指令300,并从所述语音指令300中剔除背景音得所述第三语音指令303。
值得一提的是,当车辆乘车人员位于所述车辆200的所述驾驶座椅2021的时候,所述坐姿检测单元25得以控制所述第一拾音装置121和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采集乘车人员所发出的所述语音指令300,并控制所述第三拾音单元13采集车辆的背景音。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所述第三拾音单元13靠近所述车辆200的后排座椅,所述第三拾音单元13能够更好的采集所述车辆200内的背景音,在所述语音处理模块22对所述语音指令303进行处理的时候,能够将背景音剔除的更加充分,相应的,乘车人员所发出的所述语音指令300能够变得更加的清晰,语音识别率和准确度更高。
参考附图9,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方法900,其中所述语音识别方法90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901,通过在一车辆200的中控制屏203或者所述中控制屏203的附近设置至少一第一拾音单元11和在所述车辆200的至少一座椅202设置至少一第二拾音单元12的方式,在所述车辆200的乘坐空间形成一收音场500;和
步骤902,当用于控制所述车辆200的语音指令在所述车辆200的乘坐空间被发出且被传播至所述收音场500时,控制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以相互协作的方式采集所述语音指令。
参考附图10,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语音识别方法1000,其中所述语音识别方法100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1,在一车辆200的乘坐空间形成一收音场500;
步骤1002,当期望控制所述车辆200的语音指令300传播至所述收音场500时,所述语音指令300被用于形成所述收音场500的一第一拾音单元11和一第二拾音单元12采集;以及
步骤1003,根据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采集的一第一语音指令30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采集的一第二语音指令302生成用于控制所述车辆200的一第三语音指令303。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收音场500为一动态收音场。具体地说,在所述步骤(A)中,在所述车辆200的一中控制屏203或者所述中控制屏203的附近设置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在所述车辆200的至少一座椅202设置被可调节的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以藉由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形成所述动态收音场。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A)中,在所述车辆200的一中控制屏203或者所述中控制屏203的附近设置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在所述车辆200的至少一座椅202设置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以藉由所述第一拾音单元11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12形成所述收音场500。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20)

1.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控制单元;和
一采集单元,其中所述采集单元包括至少两拾音单元,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拾音单元被设置于一车辆的中控制屏或者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另外的所述拾音单元被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座椅,其中每个所述拾音单元分别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每个所述拾音单元以相互协作的方式采集用于控制所述车辆的语音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识别系统,其中被设置于所述车辆的所述中控制屏或者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的所述拾音单元为一第一拾音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座椅的所述拾音单元为一第二拾音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拾音单元用于采集一第一语音指令,所述第二拾音单元用于采集一第二语音指令,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比较所述第一语音指令的音质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的音质,以根据所述第一语音指令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中的一个音质较好的语音指令生成一第三语音指令,以供控制所述车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识别系统,其中被设置于所述车辆的所述中控制屏或者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的所述拾音单元为一第一拾音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座椅的所述拾音单元为一第二拾音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拾音单元用于采集一第一语音指令,所述第二拾音单元用于采集一第二语音指令,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一语音指令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叠加以生成一第三语音指令,以供控制所述车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识别系统,其中被设置于所述车辆的所述中控制屏或者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的所述拾音单元为一第一拾音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座椅的所述拾音单元为一第二拾音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拾音单元用于采集一第一语音指令,所述第二拾音单元用于采集一第二语音指令,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一语音指令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进行差集处理以生成一第三语音指令,以供控制所述车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识别系统,其中被设置于所述车辆的所述中控制屏或者被邻近地设置于所述中控制屏的所述拾音单元为一第一拾音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座椅的所述拾音单元为一第二拾音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拾音单元用于采集一第一语音指令,所述第二拾音单元用于采集一第二语音指令,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截取所述第一语音指令中的音质较好的片段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中的音质较好的片段以生成一第三语音指令,以供控制所述车辆。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语音识别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比较所述第一语音指令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的依据条件是:声音的大小、声音的频率、背景音的大小组成的条件组。
7.一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通过在一车辆的中控制屏或者所述中控制屏的附近设置至少一第一拾音单元和在所述车辆的至少一座椅设置至少一第二拾音单元的方式,在所述车辆的乘坐空间形成一收音场;和
(b)当用于控制所述车辆的语音指令在所述车辆的乘坐空间被发出且被传播至所述收音场时,控制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以相互协作的方式采集所述语音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语音识别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第二拾音单元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座椅,从而使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形成的所述收音场为一动态收音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语音识别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a)中,设置至少一第三拾音单元于至少一个所述座椅,以藉由所述第三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形成所述收音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语音识别方法,其中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第二拾音单元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座椅,从而使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三拾音单元形成的所述收音场为一动态收音场。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语音识别方法,其中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第三拾音单元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座椅,从而使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三拾音单元形成的所述收音场为一动态收音场。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语音识别方法,其中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第三拾音单元被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座椅,从而使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三拾音单元形成的所述收音场为所述动态收音场。
13.根据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所述的语音识别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进一步包括步骤:比较所述第一拾音单元采集的一第一语音指令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采集的一第二语音指令的音质,根据所述第一语音指令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中的一个音质较好的语音指令生成一第三语音指令,以供控制所述车辆。
14.根据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所述的语音识别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进一步包括步骤:叠加所述第一拾音单元采集的一第一语音指令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采集的一第二语音指令而生成一第三语音指令,以供控制所述车辆。
15.根据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所述的语音识别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进一步包括步骤:差集处理所述第一拾音单元采集的一第一语音指令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采集的一第二语音指令而生成一第三语音指令,以供控制所述车辆。
16.根据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所述的语音识别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进一步包括步骤:截取所述第一语音指令中的音质较好的片段和所述第二语音指令中的音质较好的片段而生成一第三语音指令,以供控制所述车辆。
17.一语音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一车辆的乘坐空间形成一收音场;
(B)当期望控制所述车辆的语音指令传播至所述收音场时,所述语音指令被用于形成所述收音场的一第一拾音单元和一第二拾音单元采集;以及
(C)根据所述第一拾音单元采集的一第一语音指令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采集的一第二语音指令生成用于控制所述车辆的一第三语音指令。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语音识别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收音场为一动态收音场。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语音识别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A)中,在所述车辆的一中控制屏或者所述中控制屏的附近设置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在所述车辆的至少一座椅设置所述第二拾音单元,以藉由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形成所述收音场。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语音识别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A)中,在所述车辆的一中控制屏或者所述中控制屏的附近设置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在所述车辆的至少一座椅设置被可调节的所述第二拾音单元,以藉由所述第一拾音单元和所述第二拾音单元形成所述动态收音场。
CN201810293765.7A 2018-03-30 2018-03-30 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 Pending CN1086219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3765.7A CN108621981A (zh) 2018-03-30 2018-03-30 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3765.7A CN108621981A (zh) 2018-03-30 2018-03-30 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1981A true CN108621981A (zh) 2018-10-09

Family

ID=63704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93765.7A Pending CN108621981A (zh) 2018-03-30 2018-03-30 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2198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3865A (zh) * 2018-10-17 2019-03-19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终端及车辆
CN110556108A (zh) * 2019-09-05 2019-12-10 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无钥匙启动车内设备的方法、系统、介质及车载终端
CN111516618A (zh) * 2019-02-05 2020-08-11 李尔公司 电气组件
WO2021217572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车内用户定位方法、车载交互方法、车载装置及车辆
CN115497467A (zh) * 2021-06-17 2022-12-20 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语音交互的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终端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55170A1 (en) * 2005-08-11 2009-02-26 Katsumasa Nagahama Sound Source Separation Device, Speech Recognition Device, Mobile Telephone, Sound Source Separ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20090055180A1 (en) * 2007-08-23 2009-02-26 Coon Bradley S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speech recognition in a vehicle
CN102498709A (zh) * 2009-05-14 2012-06-13 鹦鹉股份有限公司 从两个或多个麦克风中为语音处理系统,例如工作在嘈杂环境中的免提电话设备,选择一个麦克风的方法
WO2012165657A1 (ja) * 2011-06-03 2012-12-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音声処理システム、音声処理装置、音声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03678456A (zh) * 2012-09-11 2014-03-2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语音标记驱动的车载功能
CN104572258A (zh) * 2013-10-18 2015-04-2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在车载计算机系统处处理多个音频流的方法和设备
CN105913844A (zh) * 2016-04-22 2016-08-3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车载语音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5957523A (zh) * 2016-04-22 2016-09-2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车载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17047784A (ja) * 2015-09-02 2017-03-09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音声入力装置
CN206124669U (zh) * 2016-09-14 2017-04-26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空调控制系统
CN106828102A (zh) * 2016-11-25 2017-06-13 未来汽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汽车仪表盘及控制方法
CN107465986A (zh) * 2016-06-03 2017-12-12 法拉第未来公司 使用多个麦克风检测和隔离车辆中的音频的方法和装置
CN206781656U (zh) * 2017-05-22 2017-12-22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具有蓝牙通话及音响功能的汽车座椅系统
CN107554456A (zh) * 2017-08-31 2018-01-09 上海博泰悦臻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车载语音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863106A (zh) * 2017-12-12 2018-03-30 长沙联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语音识别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55170A1 (en) * 2005-08-11 2009-02-26 Katsumasa Nagahama Sound Source Separation Device, Speech Recognition Device, Mobile Telephone, Sound Source Separ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20090055180A1 (en) * 2007-08-23 2009-02-26 Coon Bradley S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speech recognition in a vehicle
CN102498709A (zh) * 2009-05-14 2012-06-13 鹦鹉股份有限公司 从两个或多个麦克风中为语音处理系统,例如工作在嘈杂环境中的免提电话设备,选择一个麦克风的方法
WO2012165657A1 (ja) * 2011-06-03 2012-12-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音声処理システム、音声処理装置、音声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03678456A (zh) * 2012-09-11 2014-03-2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语音标记驱动的车载功能
CN104572258A (zh) * 2013-10-18 2015-04-2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在车载计算机系统处处理多个音频流的方法和设备
JP2017047784A (ja) * 2015-09-02 2017-03-09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音声入力装置
CN105913844A (zh) * 2016-04-22 2016-08-3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车载语音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5957523A (zh) * 2016-04-22 2016-09-2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车载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465986A (zh) * 2016-06-03 2017-12-12 法拉第未来公司 使用多个麦克风检测和隔离车辆中的音频的方法和装置
CN206124669U (zh) * 2016-09-14 2017-04-26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空调控制系统
CN106828102A (zh) * 2016-11-25 2017-06-13 未来汽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汽车仪表盘及控制方法
CN206781656U (zh) * 2017-05-22 2017-12-22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具有蓝牙通话及音响功能的汽车座椅系统
CN107554456A (zh) * 2017-08-31 2018-01-09 上海博泰悦臻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车载语音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863106A (zh) * 2017-12-12 2018-03-30 长沙联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语音识别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3865A (zh) * 2018-10-17 2019-03-19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终端及车辆
CN111516618A (zh) * 2019-02-05 2020-08-11 李尔公司 电气组件
CN110556108A (zh) * 2019-09-05 2019-12-10 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无钥匙启动车内设备的方法、系统、介质及车载终端
WO2021217572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车内用户定位方法、车载交互方法、车载装置及车辆
CN115497467A (zh) * 2021-06-17 2022-12-20 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语音交互的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21981A (zh) 基于座椅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
TWI440573B (zh) 多模組辨識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US9969268B2 (en) Controlling access to an in-vehicle human-machine interface
JP2017193207A (ja) 車室内会話支援装置
CN105835804B (zh) 用于监测车辆后部乘客就坐区域的方法和设备
CN101064975B (zh) 车辆通信系统
CN109119060A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的有源降噪方法及系统
CN215284684U (zh) 座舱娱乐系统及车辆
WO2022242589A1 (zh) 车辆后视镜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JP2018027731A (ja) 車載装置、車載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テンツ提供システム
KR102537879B1 (ko) 차량용 듀얼 마이크의 능동형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CN111717083A (zh) 一种车辆交互方法和一种车辆
CN112918381B (zh) 一种车载机器人迎送宾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401067A (zh) 汽车中控系统及控制该汽车中控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4944051A (zh) 一种车辆座舱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移动设备
CN108674344B (zh) 基于方向盘的语音处理系统及其应用
CN102651215A (zh) 汽车发动机噪声产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5687889B2 (ja) 車室内監視装置
CN111252006A (zh) 中置扬声器的指向性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1002878A (zh) 一种车辆及车辆座椅调整方法
CN208498402U (zh) 座椅可收音的车辆
CN108725340B (zh) 车辆语音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CN208227286U (zh) 带有收音场结构的车辆
CN108401208B (zh) 带有收音场结构的车辆和车辆收音系统及其收音方法
CN108860026A (zh) 手势识别与语音相结合的座椅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