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69372B - 船舶 - Google Patents
船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569372B CN108569372B CN201810387005.2A CN201810387005A CN108569372B CN 108569372 B CN108569372 B CN 108569372B CN 201810387005 A CN201810387005 A CN 201810387005A CN 108569372 B CN108569372 B CN 10856937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llast
- water
- ballast water
- pump
- shi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1/00—Interior subdivision of hulls
- B63B11/02—Arrangement of bulkheads, e.g. defining cargo spa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1/00—Interior subdivision of hulls
- B63B11/0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bunkers, e.g. structural fuel tanks, or ballast tanks, e.g. with elastic wal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3/00—Conduits for emptying or ballasting; Self-bailing equipment; Scupp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3/00—Conduits for emptying or ballasting; Self-bailing equipment; Scuppers
- B63B2013/005—Sea ches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船舶,涉及航海设备技术领域,为解决因压载水泵布置不合理而导致的空间占用较大及维护不便的问题而设计。该船舶包括船体和压载水系统,其中,船体包括货舱区、压载泵舱和多个压载水舱,压载泵舱位于货舱区,压载水系统包括设置在压载泵舱中的压载水泵,压载水泵通过压载管路与各压载水舱连通,用于向各压载水舱中注水,或者将各压载水舱中的水排出。本发明提供的船舶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因压载泵舱布局不合理而导致的船体空间被大量占用的弊端,同时,降低因压载水泵长时间泡水而导致的损坏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
背景技术
压载系统是船舶航行、装卸、停泊等各种营运状态下保持稳性的重要系统。船舶压载系统的设置就是为了保证船舶在航行、进出港口、货物装卸等各种工况下都有一定的吃水深度、一定的重心高度和稳性平衡状态,也即通过随时调整各压载舱的压载和排水使船达到平衡和保持恰当的排水量。现有船舶采用依靠压载水(船体外水)注入到压载水舱或排出压载水的方法来达到保持稳定性的目的,而上述过程通常由压载水系统来完成。
压载水系统包括压载水泵,利用压载水泵从海水中吸水,然后再通过压载管路将吸入的压载水注入压载水舱内,从而实现向压载水舱的注水。当需要排水时,则利用压载水泵从压载水舱中吸水,然后通过排船体外管将压载水排出船体外,实现排水。
现有技术中,对于压载水泵的布置通常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在船体的机舱区与货舱区之间设置压载泵舱,将压载水泵置于压载泵舱中;另一种则是采用潜液式的压载水泵,将压载水泵直接置于压载水舱中。对于上述第一种布置方案,至少需要在船体的纵向单独划分出3.5m的空间,不仅极大地占用了船体空间,而且,还增加了船体的长度,从而增加了压载管路的长度;而对于上述第二种方案,由于将压载水泵直接置于压载水舱中,不仅大大增加了因设备阀件长时间泡水而导致的损坏风险,而且,当需要对压载水泵进行维护时,还需要工作人员进入压载水舱中,十分不便,并且,在这种设置方式中,由于压载泵的顶板位于船舶主甲板舷侧通道区域,对人员在主甲板上的通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以解决现有船舶中,因压载水泵布置不合理而导致的空间占用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船舶,包括船体和压载水系统,所述船体包括货舱区、压载泵舱和多个压载水舱,所述压载泵舱位于所述货舱区。
所述压载水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压载泵舱中的压载水泵,所述压载水泵通过压载管路与各所述压载水舱连通,用于向各所述压载水舱中注水,或者将各所述压载水舱中的水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货舱区中设置有多个用于装载货物的货舱,部分所述货舱的隔离舱连通,形成所述压载泵舱。
进一步地,所述压载管路包括与所述压载水泵连通的压载总管和由所述压载总管分支出的多个压载支管,所述压载支管的数量与所述压载水舱的数量匹配,各所述压载支管分别延伸入各所述压载水舱中。
进一步地,所述压载水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载总管与各所述压载支管的各连接点处的阀门。
进一步地,各所述阀门均设置在所述压载泵舱中。
进一步地,所述压载总管为两根,沿所述船体的纵向,两根所述压载总管平行且间隔设置,部分所述压载支管连接在其中一根所述压载总管上,其余所述压载支管连接在另一根所述压载总管上。
各所述压载总管均与所述压载水泵连通。
连接在其中一根所述压载总管上的各所述压载支管与位于所述货舱区的前侧的各所述压载水舱连通,连接在另一根所述压载总管上的各所述压载支管与位于所述货舱区的后侧的各所述压载水舱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载水泵的进水端的海水箱。
进一步地,所述海水箱中设置有过滤器。
进一步地,所述压载水泵为两个。
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所述船体上的上层建筑。
本发明船舶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包括货舱区、压载泵舱和多个压载水舱的船体,以及压载水系统,其中,压载泵舱位于货舱区中,压载水系统包括设置在压载泵舱中的压载水泵,并且,压载水泵通过压载管路与各压载水舱连通。
该船舶的压载水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当需要注水时,压载水泵将从水域中吸入的压载水注入各压载水舱中,实现向压载水舱的注水操作;当需要排水时,压载水泵将各压载水舱中的水吸出并排出至船体的船体外,实现排水。
该船舶通过将压载泵舱置于货舱区中,以实现对压载水泵的安装布置,很好地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因压载泵舱布局不合理而导致的船体空间被大量占用的弊端,布局合理;同时也减小了压载水泵与各压载水舱的纵向距离,进而减少了压载管路的长度,从而降低了船舶的制造成本。
此外,这种在船舶中设置压载泵舱以实现对压载水泵的安装布置的布局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甚至避免了因压载水泵长时间泡水而导致的损坏风险,不仅延长了压载水泵的工作寿命,降低了后期的维护成本,而且还改善了工人对其进行维护时的作业难度,从而提高了维护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船舶中,船体的结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船舶在正视状态下的横剖面视图。
附图标记:
010-船体;020-上层建筑;
011-船体内壳;012-船体外壳;
100-压载水舱;200-压载泵舱;300-压载水系统;400-货舱;
110-左压载舱;120-中间压载舱;130-右压载舱;
310-压载水泵;320-阀门;330-压载管路;340-海水箱;
331-压载总管;332-压载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相连”、“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船舶,包括船体010和压载水系统300。具体的,船体010包括货舱区、压载泵舱200和多个压载水舱100,其中,压载泵舱200位于货舱区。
请继续参照图1,并结合图2,本实施例中,压载水系统300包括设置在压载泵舱200中的压载水泵310,具体的,压载水泵310通过压载管路330实现与各压载水舱100的连通。
该船舶的压载水系统300在工作过程中,当需要注水时,压载水泵310将从水域中吸入的压载水注入各压载水舱100中,实现向压载水舱100的注水操作;当需要排水时,压载水泵310将各压载水舱100中的水吸出并排出至船体010的船体010外,实现排水。
该船舶通过将压载泵舱200置于货舱区中,以实现对压载水泵310的安装布置,很好地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因压载泵舱200布局不合理而导致的船体010空间被大量占用的弊端,布局合理;同时也减小了压载水泵310与各压载水舱100的纵向距离,进而减少了压载管路330的长度,从而降低了船舶的制造成本。
此外,这种在船舶中设置压载泵舱200以实现对压载水泵310的安装布置的布局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甚至避免了因压载水泵310长时间泡水而导致的损坏风险,不仅延长了压载水泵310的工作寿命,降低了后期的维护成本,而且还改善了工人对其进行维护时的作业难度,从而提高了维护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船体010的纵向”指的是船体010的长度方向,即:图1中的左右方向;“船体010的横向”指的是船体010的宽度方向,即:图1中的上下方向。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压载水泵310可以为离心泵。
请继续参照图1,压载水舱100可以在船体010内横纵排列设置,并且,本实施例中,沿船体010的横向,压载水舱100共设置有三排,分别为位于图中最上一排的左压载舱110、位于图中最下一排的右压载舱130和位于左压载舱110和右压载舱130之间的中间压载舱120。
这样的设置,使得船体010的整个平面均布置有用于调整船舶浮态和稳性的压载水舱100,当需要对船舶的浮态和稳性进行调整时,可以通过向其中部分压载水舱100中注水或将部分压载水舱100中的水排出,从而保证船舶能够稳定地处于平衡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压载水舱100可以是上述三排的设置形式,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设置形式,如:设置两排压载水舱100,分别为位于船体010左侧的左压载舱110和位于船体010右侧的右压载舱130。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货舱区可以位于两列压载水舱100之间,具体的,货舱区位于船体010中部。
请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货舱区中设置有多个用于装载货物的货舱400,具体的,部分所述货舱400的隔离舱连通,形成压载泵舱200。
这样的设置,有效地利用了各货舱400中的隔离舱,进一步节省了船体010中货舱400纵向的空间,布局合理。并且,通过将压载泵舱200置于货舱400的底部,使得压载水泵310更加靠近各压载水舱100设置,保证了吸水和排水的及时性和高效性,还进一步缩短了压载水泵310与各压载水舱100之间的压载管路330的长度,从而降低了本实施例船舶的生产制造成本。
请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船体010为双层底结构,包括船体外壳012和船体内壳011,其中,船体外壳012为直接与水域接触的一层,船体内壳011为货舱400的底层,压载泵舱200即为船体外壳012与船体内壳011之间的空间。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压载管路330包括与压载水泵310连通的压载总管331和由压载总管331分支出的多个压载支管332,其中,压载支管332的数量与压载水舱100的数量匹配,各压载支管332分别延伸入各压载水舱100中。
该船舶的压载水系统300在工作过程中,当需要注水时,启动压载水泵310,压载水泵310将从水域中吸水,当水流进入压载总管331后,将分成若干支路,并分别进入至由该压载总管331分支出的各压载支管332中,进而进入至相应的压载水舱100中;当需要排水时,启动压载水泵310,在压载水泵310的作用下,各压载水舱100中的水进入至与其相连的各压载支管332中,并进一步经压载总管331排出至船体010外。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压载水系统3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压载总管331与各压载支管332的各连接点处的阀门320。
当需要向其中部分压载水舱100中注水时,可以开启此部分压载水舱100对应的阀门320,并将其余各压载水舱100对应处的阀门320关闭,从而实现对部分压载水舱100的注水操作。相应的,当需要将其中部分压载水舱100中的水排出时,开启此部分压载水舱100对应的阀门320,并将其余各压载水舱100对应处的阀门320关闭,从而实现对部分压载水舱100的排水操作。
这种支管式的压载管路330布置形式,能够实现各压载水舱100的独立注水和排水操作,互不影响,从而有利于对本实施例船舶的浮态和稳性进行调整,以达到船舶的平衡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该船舶还可以包括控制模块。具体的,压载水泵310和各阀门320均与控制模块连接。当需要进行注水和排水操作时,可以向控制模块发出相应的命令指令,控制模块接收到信号后,控制压载水泵310的自动开启和闭合以及相应阀门320的通断,自动化程度较高,进一步保证了注水和排水过程的及时性和响应的快速性。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压载总管331为两根,具体的,沿船体010的纵向,两根压载总管331平行且间隔设置,并且,部分压载支管332连接在其中一根压载总管331上,其余压载支管332连接在另一根压载总管331上,各压载总管331均与压载水泵310连通。其中,连接在其中一根压载总管331上的各压载支管332与位于货舱区的前侧(图1中右侧)的各压载水舱100连通,连接在另一根压载总管331上的各压载支管332与位于货舱区的后侧的各压载水舱100连通。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位于两根压载总管331上的阀门320在压载泵舱200中相隔一定距离设置,具体的,阀门320在压载泵舱200中横向及纵向均相隔一定距离设置。这样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某一区域破损而导致大范围的阀门320损坏,进而引起相应的压载水舱100进水的不利影响,从而降低了因破舱而导致的船舶失稳的风险,满足了本实施例船舶对于破舱稳性的要求。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该船舶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压载水泵310的进水端的海水箱340,并且,在海水箱340中,还设置有过滤器。
过滤器的设置,实现了对水域中水流的过滤,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水流中存在杂质而对压载水泵310造成的堵塞影响,保证了压载水泵310的工作可靠性。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压载水泵310可以为两个。
当需要对本实施例船舶进行快速注水和排水操作时,可将两个压载水泵310同时开启。这样的设置,大大提高了注水和排水的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船舶的工作可靠性。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压载水泵310沿船体010的横向间隔设置。
此外,本实施例中,该船舶还可以包括压载水处理设备(图中未示出),具体的,压载水处理设备安装在甲板上。
该船舶在海域中行驶的过程中:
当无需进行压载水处理时,向压载水舱100中注水时,启动压载水泵310,在压载水泵310的泵送作用下,海水进入海水箱340,经过滤器过滤后,经压载水泵310进入至压载总管331中,并进一步由各压载支管332输送至对应的压载水舱100中,实现注水;当需要排水时,启动压载水泵310,压载水舱100中的海水在压载水泵310的泵送作用下,依次经压载支管332、压载总管331和排舷外口,并最终排出至船体010的外部。
当需要进行压载水处理时,向压载水舱100中注水时,启动压载水泵310,在压载水泵310的泵送作用下,海水进入海水箱340,经过滤器过滤后,再经压载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然后,经压载水泵310进入至压载总管331中,并进一步由各压载支管332输送至对应的压载水舱100中,实现注水;当需要排水时,启动压载水泵310,压载水舱100中的海水在压载水泵310的泵送作用下,依次经压载支管332、压载总管331、压载水处理设备和排舷外口,并最终排出至船体010的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船舶可以为油船,也可以为化学品船,还可以为油船兼化学品船。
请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该船舶还可以包括位于船体010上的上层建筑02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船舶,包括船体(010)和压载水系统(300),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010)包括货舱区、压载泵舱(200)和多个压载水舱(100),所述压载泵舱(200)位于所述货舱区;
所述压载水系统(300)包括设置在所述压载泵舱(200)中的压载水泵(310),所述压载水泵(310)通过压载管路(330)与各所述压载水舱(100)连通,用于向各所述压载水舱(100)中注水,或者将各所述压载水舱(100)中的水排出;
所述货舱区中设置有多个用于装载货物的货舱(400),部分所述货舱(400)的隔离舱连通,形成所述压载泵舱(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管路(330)包括与所述压载水泵(310)连通的压载总管(331)和由所述压载总管(331)分支出的多个压载支管(332),所述压载支管(332)的数量与所述压载水舱(100)的数量匹配,各所述压载支管(332)分别延伸入各所述压载水舱(100)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水系统(3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载总管(331)与各所述压载支管(332)的各连接点处的阀门(3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阀门(320)均设置在所述压载泵舱(200)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总管(331)为两根,沿所述船体(010)的纵向,两根所述压载总管(331)平行且间隔设置,部分所述压载支管(332)连接在其中一根所述压载总管(331)上,其余所述压载支管(332)连接在另一根所述压载总管(331)上;
各所述压载总管(331)均与所述压载水泵(310)连通;
连接在其中一根所述压载总管(331)上的各所述压载支管(332)与位于所述货舱区的前侧的各所述压载水舱(100)连通,连接在另一根所述压载总管(331)上的各所述压载支管(332)与位于所述货舱区的后侧的各所述压载水舱(100)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载水泵(310)的进水端的海水箱(34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箱(340)中设置有过滤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水泵(310)为两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船体(010)上的上层建筑(02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87005.2A CN108569372B (zh) | 2018-04-26 | 2018-04-26 | 船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87005.2A CN108569372B (zh) | 2018-04-26 | 2018-04-26 | 船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69372A CN108569372A (zh) | 2018-09-25 |
CN108569372B true CN108569372B (zh) | 2020-06-19 |
Family
ID=63575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387005.2A Active CN108569372B (zh) | 2018-04-26 | 2018-04-26 | 船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56937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69372B (zh) * | 2018-04-26 | 2020-06-19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 船舶 |
CN110077540B (zh) * | 2019-05-06 | 2021-01-15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深水浮式生产平台压排载系统 |
CN110550147A (zh) * | 2019-09-27 | 2019-12-10 |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 一种货船 |
CN111409777B (zh) * | 2020-04-10 | 2021-10-01 |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带有连通管路的压载舱结构 |
CN111661240B (zh) * | 2020-05-26 | 2025-02-07 |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压载泵舱的独立压载舱 |
CN112208702A (zh) * | 2020-10-23 | 2021-01-12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 一种货舱的压载结构及压载方法 |
CN113060247B (zh) * | 2021-02-23 | 2023-03-10 | 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的压载舱防冻系统 |
CN113581363B (zh) * | 2021-08-23 | 2022-06-07 | 大连海事大学 | 一种船舶边空舱测深兼舱底水管系统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14519A (en) * | 1979-03-13 | 1982-02-09 | Yamashita-Shinnihon Steamship Co., Ltd. | Ballast pumping system |
CN85104841A (zh) * | 1985-06-24 | 1987-01-07 | 麦格雷戈·拿维尔国际公司 | 油船 |
JP2012179983A (ja) * | 2011-02-28 | 2012-09-20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バラスト水処理システム、船舶および浮体式構造物 |
CN202728521U (zh) * | 2011-12-30 | 2013-02-13 | 上海京荣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无泵舱的液货船 |
CN106542054A (zh) * | 2016-12-08 | 2017-03-29 | 宜昌东江造船有限公司 | Lng罐式集装箱换装船 |
CN106979458A (zh) * | 2015-12-10 | 2017-07-25 | 泰科罗斯有限公司 | 船舶压舱水处理装置 |
CN206615348U (zh) * | 2017-03-21 | 2017-11-07 | 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集散船 |
CN108569372A (zh) * | 2018-04-26 | 2018-09-25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 船舶 |
-
2018
- 2018-04-26 CN CN201810387005.2A patent/CN10856937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14519A (en) * | 1979-03-13 | 1982-02-09 | Yamashita-Shinnihon Steamship Co., Ltd. | Ballast pumping system |
CN85104841A (zh) * | 1985-06-24 | 1987-01-07 | 麦格雷戈·拿维尔国际公司 | 油船 |
JP2012179983A (ja) * | 2011-02-28 | 2012-09-20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バラスト水処理システム、船舶および浮体式構造物 |
CN202728521U (zh) * | 2011-12-30 | 2013-02-13 | 上海京荣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无泵舱的液货船 |
CN106979458A (zh) * | 2015-12-10 | 2017-07-25 | 泰科罗斯有限公司 | 船舶压舱水处理装置 |
CN106542054A (zh) * | 2016-12-08 | 2017-03-29 | 宜昌东江造船有限公司 | Lng罐式集装箱换装船 |
CN206615348U (zh) * | 2017-03-21 | 2017-11-07 | 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集散船 |
CN108569372A (zh) * | 2018-04-26 | 2018-09-25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 船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69372A (zh) | 2018-09-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69372B (zh) | 船舶 | |
KR100934113B1 (ko) | 해양 선박용 발라스트 교환 시스템 | |
US20100139547A1 (en) | Piping structure for oil tanker | |
KR20080096344A (ko) | 액체 화물선의 화물 펌프 장치 | |
KR20100107097A (ko) | 선박의 밸러스트 시스템 | |
KR101358611B1 (ko) | 선박의 부력제어시스템 | |
CN110979555A (zh) | 船舶压载水集成管路系统 | |
CN115476957B (zh) | 一种污液舱及带有污液舱的液货船 | |
US4313390A (en) | Tanker construction | |
JP3764606B2 (ja) | 船舶のバラスト水置換装置 | |
KR20130039398A (ko) | 선박의 밸러스트 시스템 | |
CN113071637B (zh) | 一种多耐压体潜水器的姿态调节系统 | |
CN216468331U (zh) | 全回转拖船对外供水系统 | |
CN110550147A (zh) | 一种货船 | |
JP4420907B2 (ja) | 貨物船のバラストタンク注排水装置および貨物タンク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 |
CN211139567U (zh) | 一种船舶洗舱水排放系统 | |
CN114379708B (zh) | 一种船舶压载水系统及船舶 | |
CN113386919A (zh) | 一种具备干式压载管系的浮式生产储油装置 | |
JP6992942B2 (ja) | ばら積み貨物船 | |
KR20140020817A (ko) | 선박 및 밸러스트수 처리장치 | |
KR101167935B1 (ko) | 해수교환이 가능한 선박 | |
KR101744640B1 (ko) | 선박용 친환경 밸러스팅 장치 | |
CN111661240A (zh) | 一种带有压载泵舱的独立压载舱 | |
KR200487932Y1 (ko) | 선박의 발라스트 시스템 | |
CN114754293A (zh) | 一种客船容积泵流量控制系统、方法及客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